第一篇: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给实物匹配点卡》及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给实物匹配点卡》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为实物匹配相应的点卡,说出几个什么可以用几点表示,学习按数量的多少排序,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给实物匹配点卡》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数量的多少排序。
2、为实物匹配相应的点卡,说出几个什么可以用几点表示。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卡片5张,点卡5张(塑封)。
学具:每人一套实物排序卡和点卡(塑封),用回形针别好,放在桌子中间的小箩筐里。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点数5以内数量。
师:今天我带来了许多小图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出示狮子卡片)问:图片上有什么呀?
幼:有狮子。
师:有几只狮子呀?
幼:有两只狮子。
师(出示小鱼卡片)问:这张图片上又有什么呢?他们有多少呢?
幼:有四条鱼。
师:真的有四条鱼吗?大家一起来用手数一数。
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数1条、2条、3条、4条。
以同样的方法出示青蛙卡片、小鸟卡片、蜻蜓卡片。
师:这些动物卡片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大家愿意吗?
幼:愿意。
2、按量排序。
师(出示标记图)这是一张标记图,图上有小旗,还有格子。你们知道小旗和格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幼:排队。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从哪里开始排呢?
幼:从小旗开始排。
师:现在我们要来给这些动物卡片排排队了,记住哦,得从小旗开始,按卡片上的动物数量从少到多排一排。那么哪张卡片排在最前面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排一排?
幼:蜻蜓排在最前面。
师:为什么呀?
幼:蜻蜓最少,只有一只。
师:哪张卡片排在蜻蜓的后面呢?(指名幼儿上前操作,强调边排边说什么排在蜻蜓的后面)
师:你们看他排得对吗?
幼:对,两只狮子排在一只蜻蜓的后面,1的后面是2。
师:接下来该怎么排了呢?指名幼儿前来操作。
幼儿依次给卡片排队。
师:我们为动物卡片排好队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3、送圆点。
师:接下来我们要给动物送圆点朋友,一只动物送几个圆点呀?(幼:1个)。
师:我们要边送边说:一只蜻蜓,我送你1的点卡。那两只狮子呢?三只青蛙呢?
请幼儿前来送点卡,边送边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几只什么我送你几的点卡行吗?
二、操作活动。
1、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有的小朋友是水果卡片,有的小朋友是动物卡片(分别出示一下卡片),请你们先给水果卡片或动物卡片排好队,再给它们送上点卡,记住了,要边排边说,边送边说,听明白了吗?那就一起去操作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幼儿的表现:大多数孩子能按要求去操作,也有个别孩子先送了点卡。
师:宝贝,你在给谁送点卡?(此时,教师的及时指导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活动评价。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向大家说说自己是怎么操作的,行吗?
幼(甲):一个西瓜排在最前面,两个菠萝排在一个西瓜的后面……一个西瓜送你一个圆点,两个菠萝送你两个圆点……
三、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都很棒,不仅给动物卡片和水果卡片排好了队,还给它们送上了圆点朋友。
教学反思:
蒙台梭利早已揭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对儿童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很愉快。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提供了感性材料,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探索中获得经验,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本文扩展阅读:匹配,一般指配合或搭配,也指结婚。“匹配”一词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意思,它既是数学语言,又是计算机方面的术语,其含义复杂多变。
第二篇: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
花园王国
——小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手口一致点数物体,能说出总数。
2、引导幼儿根据花篮上的数字,在花篮内装上相应数量的小花,尝试5以内的按数取物。
3、通过装花的游戏,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1、春天背景图一张,1只小鸟,2只小鸡,3只蝴蝶,4条小鱼,5朵小花,1—5的点卡;
2、三只礼品盒(内有一个娃娃,二部小车,四本书);
3、幼儿人手一份1-5的点卡。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我们宝宝都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在春天里我们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看一看。
师:春天到了,花园王国里的小动物都醒了,我们来看一看有谁?(出示背景图)天上有1只小鸟,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只),1只小鸟可以用点卡1表示。
2、小白兔也到草地上来做游戏了,数数有几只小白兔(2只),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2只),2只小白兔可以用点卡2表示。
3、小蝴蝶也飞来了,我们来数数有几只?(3只)。小蝴蝶的好朋友是谁呢?出示点卡2。
4、小鱼们游来了,我们来数数有几条?(4条)。(出示点卡4)
5、花儿也开了,(师出示花)我们来数数有几朵花,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朵),它们的点卡好朋友呢?(出示点卡5)
三、摸一摸。
出示三只礼品袋:“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我们来数数一共是多少份?会是什么好东西呢?她说要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袋子里是什么?”。请个别幼儿上来触摸感知,其余幼儿一起验证。
四、动一动。
春姑娘还准备了小花篮,请你们装花送到花园王国去,你们想吗?但是春姑娘有要求的:
1、引出操作要求:(1)看看篮子上的数字是多少?(2)在花篮里放上一样多的小花。
2、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3、检验操作情况。(1)你的篮子要装几朵花?
(2)和全体听课老师、幼儿一起帮忙检验。
(3)小结:一边贴一边数,数到和数字一样你就装好花了。
五、活动延伸 :我们的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和点卡宝宝做朋友?请
你找一找,找到后把你手中的点卡宝宝和它们碰一碰做好朋友,并且告诉它们,你们是点卡宝宝几的好朋友。
花园王国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对动态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春天来了,幼儿园里的花儿也绽放了,美丽的花朵常常引来幼儿前来观赏,他们原本是去赏花的,可却被飞来飞去的小蜜蜂吸引住了,小蜜蜂成了他们探索最多的话题,他们彼此间交流自己的所见,“小蜜蜂飞到那朵红花上了”,“小蜜蜂发出了„嗡嗡嗡‟声”,“小蜜蜂飞走了”……借助幼儿对小蜜蜂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意为幼儿设计了“花园王国”的数学活动。主要目标为:
1、学会手口一致点数物体,能说出总数。
2、引导幼儿根据花篮上的数字,在花篮内装上相应数量的小花,尝试5以内的按数取物。
3、通过装花的游戏,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从选择内容到活动准备再到活动的组织过程,我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能做到积极参与。我在展示图片时不够规范,显得画面有点乱,应将数字与点卡贴在图片边上,不但美观也易于让幼儿理解。在最后的环节可加入小动物的叫声等各种丰富形式,让幼儿于游戏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说出花朵颜色和小蜜蜂的数量时,要求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可告诉幼儿抽象数字的表示方法,如1只小鸟用数字“1”表示,但不要求幼儿识字,只是让幼儿对数字进行初步感知。
3、在点数时,可启发幼儿用不同方式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如从左到右,按颜色点数等等,促进幼儿散发性思维的发展。
第三篇: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1
设计思路:
枯燥的计算活动不能使幼儿轻松接受,为了锻炼小班幼儿爬的动作,将体育游戏和计算游戏融为一体,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快乐地参与,真正做到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把幼儿置身于全方位、立体化的真实数学情境中,使幼儿从小就体会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活动目标:
1、活动身体,巩固1—4数数,懂得颜色对应。
2.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经验准备:
1、有爬的技能,了解猫的一些特性。
2、对4以内的数数有一定基础,区分三种颜色。
材料准备:
小猫胸饰若干,猫妈妈胸饰一个,小鱼若干多于幼儿人数的两倍,小猫音乐竹篮三个装鱼的小篮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律动:小猫起床。
2、今天妈妈和宝宝一起学本领。
妈妈教过你们什么本领?
二、游戏《小猫捉鱼》:(反复2——3次)
1、小猫跟着猫妈妈学爬。(鼓励幼儿向不同方向爬)
2、小猫捉鱼:观察猫妈妈篮中的鱼,知道有许多鱼和多种颜色。
3、猫妈妈把小鱼朝一个方向抛,小猫朝这个方向爬着去捉鱼。(第一次要求把鱼捉完为止;第二次要求捉各种颜色的鱼)
要点:必须是爬着过去捉鱼。
4、小猫装鱼:分颜色按要求装到相应的竹篓中。
三、律动:小猫回家
回家猫妈妈带着小猫听着音乐高高兴兴地回家,把小鱼送到娃娃家。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活动中有趣的故事情节,游戏化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以及活动的积极性。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强调活动的游戏性、活动性、操作性和趣味性,在幼儿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满足感,整个活动孩子始终沉浸在游戏中,兴趣极高。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2
秋天到了,许多在秋天成熟的果实也都成熟了。这次的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幼儿学会如何剥桔子。数一数桔子的瓣数,体验一和许多。感知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在活动的一开始,我拿出了一个箱子,请一个幼儿上来摸一摸箱子里面的东西,说一说那个东西是什么感觉的,再告诉其他幼儿一起来猜一猜。由于,我预设的问题的考虑的欠妥当,在一开始没有讲清楚,导致幼儿摸到了桔子以后,一下子就拿了出来。使我的导入显得非常的生硬。我认为在请幼儿上来摸水果之前先讲清楚要求,再请幼儿做,可能效果会更加好。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引导幼儿认识了桔蒂和桔脐,观察桔蒂与桔脐的样子,让幼儿分清了桔脐和桔蒂的区别。在剥桔子的环节,幼儿经过老师的引导知道了剥桔子的时候应该从没有桔蒂的那一边开始剥。这一点幼儿也能够较好的掌握,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在剥开桔子以后我请幼儿数一数里面有多少桔瓣,体验一个桔子与许多桔瓣之间的关系。在随后,我请幼儿来想一想桔瓣长得像什么。有一部风幼儿想象力非常丰富,纷纷说出桔瓣像月亮,像小船等。但也有一部分幼儿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喜欢说别人说过的答案。我觉得应该在课前先做一下铺垫,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可能效果会更加好。
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幼儿尝一尝橘子的滋味,有的说酸,有的说甜。然后请宝宝们相互尝一尝自己的橘子,学会分享变得大方,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在整个活动之中,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在活动中都有具体的表现,虽然中间还是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说课堂上的掌控能力还不是特别的好,但是大部分幼儿还是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我感觉还是非常成功的。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3
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幼儿制作之前,教师让幼儿自由结伴,观察各种桃花的制作方法及材料,并通过集体交流,及教师的总结,让孩子提升了相关经验,了解了各种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同时,在教师隐性的指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以崇明水乡、森林公园、乡村景色等作为桃花制作的背景,从视觉上,给孩子美的体验;并用优美舒缓的桃花古筝音乐,创设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与整个活动环境融为一体。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教师变换创作的形式,采用手指点画、棉签画、团纸粘贴等不同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了‘桃花’还可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同时,同伴的影响也促进了幼儿合作的萌芽。在活动延伸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桃花,让幼儿体验表现桃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不 足: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随机性,离成为一个机智型的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一定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对孩子的回应策略。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4
重点是: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匹配相应数量的数字。难点是:游戏《吃糖果》――包括自己在内的点数。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充满了趣味性、游戏性。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从准备的教具来看:糖果是小班孩子们最喜爱的零食,其实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如:各种豆类、果实、石头、树叶(通过游戏拟人化)等。
从幼儿的操作来看:注重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仔细的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鼓励、指导。第一个导入环节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会这个手指游戏,但一遍基本没学会,个别胆小的不敢做,于是我进行了两次,第二次,所有的孩子都做了。第二个环节的游戏一是让幼儿学习点数5以内的数,并按物取数。孩子们掌握得较好。游戏二是点数,说出总数,我发现有一小部分幼儿数完后就马上忘记总数了,经过多次操作及每次老师都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幼儿也较快的掌握了。第三个游戏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幼儿要点数包括自己在内的点数,在活动中因这个班的孩子平时没玩过类似的游戏,有部分幼儿不会主动找朋友抱在一起,而是站着等,还有2个幼儿表示不愿意再玩。于是我预计玩4次的游戏,在玩了2次之后就结束了。并建议本班的老师继续带幼儿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戏,进一步巩固这个环节。最后一个游戏是按数取物,因对这个班的孩子不太熟悉,就没有按孩子的能力分数字卡,但孩子们都掌握得比较好。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5
一、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三只小熊》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三只小熊》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刚才儿歌中唱到的是谁呀?”“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小熊一家人在干什么”
(二)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师:“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熊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三)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师:“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那它们用什么吃饭呢?我们准备好了三只碗。”
2、师:“哪知碗给熊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熊妈妈?什么颜色的?熊宝宝呢?”
(四)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师:“今天小熊一家要吃3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师:“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图形,有三角瓶、正方形、圆形。”
3、师:“什么图形的瓶子给熊爸爸吃?为什么?
什么图形的瓶子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什么图形的瓶子给熊妈妈吃?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五)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细”
1、师:“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图片对比引导幼儿感知“粗”、“细”:“我们平时说一个人是胖瘦,但是玉米我们要说它是粗或者细。”
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熊宝宝胃口最小,吃的玉米是最细的。
熊妈妈胃口不大也不小,吃的玉米是不粗也不细的。
(六)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师:“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小朋友们想一想,老师觉得呀,熊爸爸吃得最最多,所以给它最多的三个苹果,熊宝宝吃得最最少,所以给它最少的'一个苹果,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所以我们给她不多也不少的三个苹果。”
2、请幼儿尝试自己分一分。
(七)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小,高矮,粗细,多少,请小朋友们将家里的吃的分给爸爸妈妈们吃,好吗?想一想你们要按什么分呢?”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通过小熊一家人吃早餐的情景,让幼儿给小熊一家人分早餐充分参与活动,感受到物体大小、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在幼儿园的科学领域教学中,对于数学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包括:1、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2、。发现生活中的数学3、理解基本的数的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根据《指南》中对于小班幼儿数学方面的要求: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高矮、多少、长短并用相应的词汇表示。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活动通过分蜂蜜,玉米,碗,苹果,使幼儿感受到物体的大小多少和长短以及数量的不同。本次活动设计较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过程较简单,有的环节稍微有点重复,在活动过程中会显得语句有点枯燥,应改进,增加语言的趣味性。 分6个苹果对于小班部分幼儿来说较有难度,有的幼儿无法将6个苹果多少不一的分给三只熊,应加强引导与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丰富活动的过程,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自体验分配,相信会又更好的效果。还需加强对于《指南》的学习、加强对幼儿的了解。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6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利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结合小班幼儿爱游戏的特点创设了“小兔生日会”的游戏形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排序活动与游戏充分结合,目的在于让孩子在积极、主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掌握看小熊一家大小找衣服的能力,同时发展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次活动环节流程较流畅,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较高,活动效果良好,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开展的几点反思:
一、活动内容安排,体现较好的情境性和趣味性。
本次活动中围绕着参加小兔子的生日会这一情景开展。其中有三个亮点:第一,以小兔的生日会引入,并告诉幼儿小兔的生日会邀请了“小熊一家”,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设置难题,“小熊一家”可多人了需要帮忙找对“小熊一家”的衣服为游戏,再次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让原本较单一的数学活动富于乐趣;第三,创设良好的小兔生日舞会背景,并提出从小到大排队跳舞、从大到小排队跳舞的形式,为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游戏。
二、活动材料提供,体现较好的操作性和层次性。
操作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提供幼儿操作的玩具材料已成为教师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1、材料的操作性:本次活动设计了3个让幼儿帮“小熊一家”的环节,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小熊一家”一是让幼儿观察小熊一家大小,让幼儿帮助小熊一家从小到大进行排队;“小熊一家的新衣”二是为幼儿提供小熊一家漂亮的衣服,让他们观察衣服是根据小熊一家大小提供的;“小熊小熊穿新衣”三是让幼儿小组操作帮助小熊一家穿新衣。幼儿园小班数学“按大小排序”是锻炼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内容。看实物大小,重要让幼儿有说和比较大小的机会。而小组操作中提供幼儿一人摆弄,一人按大小排队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对操作材料的兴趣,乐意操作材料。
2、材料的层次性: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我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注意使材料从易到难,从形象具体到抽象,暗示性、游戏性强,主要以幼儿集体操作和独立操作为主。体现在提供五只小熊,让幼儿自由观察小熊一家大小,并引导幼儿可以帮他们排队;再为幼儿提供小熊一家大小的上衣,让幼儿观察衣服的大小,并尝试为小熊“穿衣”;最后为幼儿小熊一家的裤子、鞋子和手套,从衣服大好观察到鞋子、手套小应仔细观察,增加了幼儿学习的难度。充分体现了材料的层次性。当然,游戏中为了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些饮料瓶子,让幼儿帮小熊一家大小分饮料。
三、师幼互动过程,体现较好互动的有效性。
活动中,我设置了简单的问题,让幼儿观察小熊和衣服的大小,引导幼儿帮助小熊一家穿衣服,衣服大小是否合适,让同伴互相检查、纠错,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摆正教师活动中的辅助角色。
活动后的反思与调整:
在活动中可能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和指导的还不到位,今后,我将更注重观察幼儿活动中的情况,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及时的个别指导或提出问题、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7
一、活动目标。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 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园里参观。
提问:花园里有几种颜色的花?都有哪几种颜色?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提问:
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以“避雨”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把颜色分类。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玩法: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蝴蝶的头饰,扮演蝴蝶,在花园里自由飞翔玩耍。当听到打雷的声音后,赶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花朵避雨。当太阳出来后,蝴蝶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是否找到对颜色。
(四)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活动中,我借用了卡通图片、头饰等辅助教具,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始终,并引导幼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游戏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而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看看、玩玩、学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辨别红、黄、绿三种颜色,并进行分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力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8
【设计意图】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 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9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很少碰到数学领域的活动,也很少会对数学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对数学活动方面的认识很少。很感谢幼儿园给我这样一次上小班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这次准备这堂数学活动的前期到最后展示结束的这个过程中,我真的对数学活动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了解。
这次小班数学活动《装食品》是选自《通向数学》中的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会按5以内的点数取物。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具有标有圆点的塑封袋若干,标有圆点三张桌子,还有立体的“寿司”、“蛋卷”还有“鸡蛋”若干,这些立体的食物,放在塑封袋中可以较清楚的看出食物的数量。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想通过请幼儿装食品,学会按点数取物,在按点数归类中,初步体验点子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集体尝试按点数装食品,按点数归类,加深幼儿对活动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幼儿计数能力和判断等量的策略。活动过程主要有四个环节组成:一、点数取物,学习点数。二、点数归类,巩固点数。三、集体操作,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四、检查、评价。
经过多次尝试活动以后,发现主要问题出现在第四环节检查和评价中。
问题一:在第一次试教时,我请幼儿将包装好的食物归类归在三个筐里,然后在集体检查时,先请几名幼儿上来检查袋子有没有放错筐,再把三个框分在各组,每组幼儿检查食物数量。出现的问题是,袋多筐小,导致袋子无法在筐中铺平,阻碍了幼儿检查数量。
问题二:发现了上述问题后,我将最后集体检验的环节改成个别检验,在展示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将袋子归类到相应的桌子上,桌子范围比较大,能将袋子铺平了放,然后先请个别幼儿上来检验,桌子上有没有放错的袋子,再请个别幼儿上来检验袋子里有没有多放或者少放食物,把错的拎出来再进行集体讲解纠错。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解决了正确数出袋中食物的问题,可是个别检验的进行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我请六名幼儿上来检查袋中食物有没有放错,由于食物平放在桌子上,导致没有请到的幼儿看不到检查的袋子,而且这样一来没有轮到的幼儿就空闲了下来,变得开始消极等待,无法参与到检验活动中,教师也就只能关注到个别儿。
解决方法:活动结束后,感觉这种形式的个别检验也并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后来在评课过程中,朱老师建议我将这些包装好的塑封袋展示在黑板或者是立体的板上,这样一来,就能很好的解决之前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集体检验的方法能使每个幼儿都能看到,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检验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集体检验,而且教具也可以换成平面的,将他们贴在塑封袋的外面,点数起来也就更加的清楚,这样就能在检验时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有没有放错的,如有放错就一起再把它纠正过来,也就能够更好的达到活动预设的效果。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10
练习环节:初步尝试身体在垫子上连续滚动,发展幼儿协调控制力及灵活性。
《纲要》对于教育内容的选择有明确的原则: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力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自主地滚对于小班的孩来说是有经验的,也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借助垫子来让孩子们连续地滚,这样就在孩子们原有的水平上增加了挑战性。因为垫子表面是软的,在上滚增加了难度,同时有了垫子也就意味着滚动的时候沿着直线滚,无疑又给孩子们带来了挑战。
但只要是在孩子们能力范围内的挑战,孩子们越感兴趣。毕竟是第一次,有的孩子们难免会有生疏的动作,于是老师的手把手引导是本次活动的关键。在活动中,练习的要领我同样采用儿歌的形式,即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把枯燥的动作要领解化成朗朗上口的语言,使孩子们更好地关注到,为他们掌握要领更有效的练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巩固环节:借助游戏,进一步练习、巩固翻滚的要领,体验活动的乐趣。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是《纲要》对于健康活动的一个要球。而游戏的方法永远是孩子们最喜欢和最愿意接受的。借助游戏《刺猬摘果子》来进一步让孩子练习翻滚的动作是本次活动的高潮。如何让孩子们更大程度地进入游戏活动更是关键。
因此,我首先创设情景:帮兔妈妈摘果子来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从练习滚动的环节自然转入到巩固练习环节。而是否有效掌握、领会游戏的规则又是游戏成功的首要条件,因而我又通过兔妈妈讲解规则——老师借用兔妈妈的话讲解规则的两次讲解,有效地让孩子关注到了规则,从而能正确地开展游戏。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兔妈妈自然地介入游戏活动,不但有助于游戏的真实性,而且大大解决游戏时老师关注孩子们程度,正是如此“双管齐下”的方式,巩固练习的环节顺利、有效,孩子们成功地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同时,在活动中我积极实施“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原则,让孩子们在数一数中转动关节、让孩子们找一找、动一动的探索发现、请孩子们按颜色种类放置果子、引导孩子和兔妈妈说谢谢等礼貌用语,注重孩子全方位发展。当然,在活动中还是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再去推敲和思考的,因为细节的处理的好,对活动的有效起着更大的作用。
“让孩子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是健康领域的一个目标,而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和灵活要我们教师平时的一个个有效教学活动的实施来达成。但可能我们纵多的教师都有惧怕开展体育活动的现象,因为这是相对其他领域来说是比较开放的活动,相对来说对孩子的“收放自如”实施较其他领要难!而我通过以上活动的实施,在这个问题上有了较大的收获:创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平台,引导孩子有效地锻炼。
因此,我们在设计健康领域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到这一点,这样你的活动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孩子们才能在成功的活动中有所收获!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11
设计意图:
通过一大一小的两种实物让幼儿分辨大小、通过游戏,图片等让幼儿反复认识大小,在熟练掌握了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来按大小不同进行分类,并感受到数学与大小的紧密联系。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大小的认识。
2、学习按大小进行分类。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按大小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鱼缸大小各一个
2、娃娃大小个一个
3、奶瓶大小各一个、
4、神秘袋一个
5、各种动物的图片人手一份
6、大小不同的筐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我们今天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大大的铃铛(铛铛)小小的铃铛(铛铛铛)大大的西瓜(啊呜)小小的西瓜(啊呜啊呜啊呜)大大的汽球(噗噗)小小的气球(飞上天)”
二、认识大、小
教师:看郭老师有一个大筐子我们看里面都是有什么?
幼儿:《鱼缸》,出示一个大鱼缸一个小鱼缸让孩子对比
大小!这是一个大鱼缸,这是一个小鱼缸,
老师总结:
利用三阶段教学法反复让孩子练习,这是什么?
幼儿:大鱼缸等。
教师:看老师又拿出来的是什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奶瓶。
幼儿:《奶瓶》
老师:这是一个大奶瓶,这是一个小奶瓶,引导幼儿自己说出答案。
游戏:猜猜看,老师举起来的是什么?
幼儿:大奶瓶,放在桌子上的是?幼儿说:小奶瓶,利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练习。
教师:郭老师又变出两个,看看是什么?
幼儿:大娃娃和小娃娃。
教师:哪个是大娃娃?幼儿:老师举起来的是大娃娃,放在桌子上的是小娃娃,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游戏:同上。
三、结合生活经验,学习。
教师:我们在班里找一下有没有大小不同的物品,让孩子在班里找出大小不同的物品请孩子自由的找个别发言!
四、孩子操作图片
教师:郭老师准备了几份漂亮的动物图片想和小朋友们分享,有老鼠的图片,有兔子的图片,有熊的图片。《拿出来让幼儿看一下都是大小不同的》。
教师:分别发给幼儿每人一份,请幼儿自由操作把大的图片放在大筐子里,把小的图片放在小筐子里。(给孩子们讲清分的规则让孩子们自由操作图片分大小)最后一同分享结果!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12
小班幼儿已对一一对应排序、按物体大小排序等排序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在平时幼儿的生活中,也无形中接触过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如:小彩旗、串珠等。还不太会自主地确定一组规律并按此规律进行交替排序。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是开放式的,打破了以前每个幼儿一份相同的材料,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也没有进行集体示范,只是让幼儿看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序图片,让幼儿来发现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按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感知序列。
幼儿第一次操作后再集体来讲评,然后进行第二次操作,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简单规律排序,对物体进行排序,虽然一些能力弱的幼儿似乎没有按规律排序,没有达到活动目标,但是,他们今天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了材料的特点,通过观察别人的操作过程,感知了物体的规律,在今后的活动中,他能将今天的收获和感知表现出来,这样就达到了目的。
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达到同一个标准,只能力求让每一个幼儿主动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活动后的思考 我认为自己要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今天的排序活动,以往我们都习惯于比较一组物体的外部特征的差异或数量的差异来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认为只要孩子们掌握了一点点排序的规律就行了,没有想更多的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发现一些新的规律,探索一些新的方法,还是不能做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排,不能让孩子自己去想总想牵着他们走,使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和游戏中也存在有很多规律,所以这个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使孩子学习按规律排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学会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在生活中运用规律。
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13
本次活动在设计思路上我考虑到小班幼儿生活既是学习、学习既是生活的特点,选择了他们感兴趣、又有困惑的内容:《认识白天、黑夜》来开展活动。在设计活动形式时,我力求在避免数学活动枯燥化的前提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主体,以模仿动作——实物对应——生活场景——音乐感受等环节让幼儿从生活中多方面来理解白天、黑夜的时间概念。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是我们组织活动时常讲的一句话,我在每一个环节中力求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时间、思维的时间、交流的时间充分还给孩子。在第一个导入环节中使用了从幼儿平时生活中熟悉的模仿动作,既放松了幼儿的情绪,又让幼儿感知了活动的内容。在图画感知白天、黑夜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联想,将平时的生活经验导入到课堂中来,在分实物和分卡片的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自由活动、交流的空间,引导幼儿在这个氛围中争论、探究。虽然小班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太足够并没有出现什么精辟的论点,但孩子独具个性的发言还是让我欣慰。他们说出了物品的使用时间,讲出了自己卡片中人物活动的内容,并且知道他们都应该放在哪一个时间里。幼儿在一个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
另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仅仅是语言交流显然是不够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激起浪花。因此,最后一个环节音乐游戏时,教师和孩子的情感在肢体语言、表情语言中得到升华,教师和孩子在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里,一起大胆地表达出对白天、黑夜的理解。舒缓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做出了安静睡眠、安静看书的动作,跳跃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做出了跳绳、梳头、上幼儿园等动作。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在教具设计上,我们遵循科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化繁为简,物尽所用。两块白天、黑夜的背景图贯穿始终,既是感知的直观教具,又是标记性教具,还是陈列操作教具,一物多用的同时,保持了概念的统一。最具争议性的一项教具是地面两个圈的使用,我们经历了使用——放弃——再使用的过程,对它的认识也经历了:使用(仅仅是为了游戏的划分范围)——放弃(自由游戏就应该还给幼儿自由)——使用(数学活动就应该在潜移默化中给与幼儿学习数学的严密性教育)。两个圈的使用既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中两个集合的概念,还避免了小班幼儿游戏中个别幼儿游离于游戏之外的现象。
数学活动的严密性还体现在教学概念揭示上,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对白天、黑夜的概念的描述进行了推敲,从视觉、人们的活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揭示方式上也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不仅使用了白天和黑夜两块背景图,还使用了太阳、月亮两个明显特征作标记,帮助幼儿进行理解。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概念比较清晰。
本次活动中我感觉整个人完全在放松的状态中进行的,我没有死背教案,每个环节的连接都非常自然、流畅。但是我感到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些环节组织过程中,没有兼顾到全体幼儿,课堂机智性教育能力也有待提高。如发现个别幼儿特别兴奋时没有能够灵活地将他们引入活动中来,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
第四篇:小班教案及反思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选择多种工具参与玩色活动,体验不同着色工具带来的乐趣。
(2)尝试使用多种颜色,感受色彩带来的快乐。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装有颜料的水枪、喷壶、喷瓶、针筒若干,丝瓜布、藕节、棉棒若干,干、湿擦手帕18张,红、黄、蓝颜料盘各三盘。
场地准备:在活动室一侧的.大墙上挂上大白布,活动室的地上平铺两块较小点的布。
活动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和幼儿在幼儿园的操场上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自己觉得美的事物。
(二)探索与发现,创作与表现
(1)请个别幼儿自主选择工具进行示范,教师引导幼儿提升经验。
(2)幼儿自主选择工具进行探索、创作。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对爱清洁的小朋友进行及时的表扬。
(3)引导幼儿大胆创造,观察不同材料喷(印)出的不同图案。
(三)欣赏与评价
请幼儿围站周围,欣赏和同伴一起创作的彩色的世界,请幼儿观察画面中颜色的丰富变化,在幼儿说说画布可以做成什么后,教师将画布拉拢变成窗帘。
(四)延伸活动
将两块小布分别制作成活动室的窗帘和桌布。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处于直觉行为思维阶段,喜欢随意画画,正处在涂鸦期,探索世界主要靠感觉,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以无意注意为主,往往是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由于受到手部小肌肉不灵活及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作品存在着随意性的特点。设计活动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游戏贯穿整个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在尽情地玩色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兴趣。
从这次活动来看,我们班是小班,孩子以前没有到过美术室活动,也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陌生老师,刚开始孩子们显得比较拘谨,于是我马上将后边的背景音乐提前放出,以我的情绪带动孩子的情绪,孩子们很快投入到快乐的玩色活动中了。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这类基本图形。
2、学习用点数的方式数清画中相同的图形。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准确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图形
活动难点:能数清复合图形中相同的图形数量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
1、集体认识、区分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2、师:这些图形原来可以拼成一幅好看的画,看看能拼成什么?
二、欣赏图画,学数图形
1、找一找画中有哪些图形
请幼儿边找边一起念一念它们的名称
2、数一数相同的图形
请幼儿都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数一数相同的图形
三、操作练习
1、提出练习要求:把每幅画中的图形数量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然后将图形数量完全相同的两幅图连线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重点指导5分钟
教学反思
在该活动中,幼儿基本能认识各种图形,也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但在复合图形的识辨中却暴露了一些不足:由于我示范的是最简单的一个复合图形,之后些较复杂的许多幼儿都难以数清楚,所以我将自由练习改成了集体练习,让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做一做。
但我忽略了幼儿的原有能力,有小部分幼儿还不会写数字,于是我边教图形识辨边教个别幼儿写字,这使课堂显得有些混乱,我想之后或许该专门设一节写数字练习课。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3
一、说活动内容
幼儿园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而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对象。红绿灯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得,这次活动是我根据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教材《帮我早读书》中第四单元的一首儿歌《红绿灯》而延伸创编的。通过儿歌的学习,幼儿已初步掌握看红绿灯来过马路的知识,所以,我选择过马路为主要内容是对小班幼儿已掌握红绿灯知识的综合与提升,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印象。正如《纲要》中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既符合幼儿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实际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纲要》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原则,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能力目标:理解并能够遵守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的交通规则
2.情感目标:幼儿愿意、主动参与活动,并体验到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根据活动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
1.活动重点:理解并能够遵守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的交通规则
2.活动难点:幼儿主动参与情境表演活动重点的解决有赖于活动难点的克服,只有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才能完成活动重点。所以,为了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又结合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和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
1.多媒体视频两个;
2.自制方向盘若干,各种人物装饰(如:墨镜,拐杖等)若干,红灯和绿灯个一个;
3.马路场景(自制一个)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新《纲要》指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所以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情境体验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二)说学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其中,有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不断内化逐渐形成的。所以,幼儿将通过观看视频,感知交通规则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参与情境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和交通规则的意义。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设计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学习形象化、情景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所以,我将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
(一)导入:多媒体演示,感知交通规则对我们生活的意义通过复习儿歌《红绿灯》让幼儿注意到红绿灯在过马路中的重要性,再结合小班幼儿直观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我运用多媒体演示,将抽象的情节具体化,播放一个井然有序的交通场景,一个毫无秩序的混乱的交通场景,给幼儿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幼儿感知交通规则的内在意义。
(二)基本部分:幼儿主动参与情境表演,理解并能遵守过马路看红绿灯的交通规则通过上一环节的视频观看,幼儿已经体会到交通规则对我们常生活的意义。紧接着,幼儿在模拟的马路场景中,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根据老师手中灯的颜色变化,判读是否可以继续前行。
幼儿在选择材料、扮演角色都有很大的空间,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马路场景的创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心理和感官上给幼儿以新鲜感,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以达到难点的解决,进而解决重点。此外,这里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调动积极性来练习、感悟交通规则也符合《纲要》中社会领域的要求。
(三)小结:进行活动评价评价和反思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次活动,我请幼儿先表达自己通过参与情境表演对交通规则的感受,教师再总结评价,从而更好的完成活动重难点,继而完成活动目标。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幼儿口语、思维和语词的能力,也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红绿灯在交通规则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简单区分小鸡、公鸡和母鸡的外形特征。
2、了解鸡的生活习性。
3、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饲养角里有小鸡、公鸡(录有公鸡、母鸡叫声的磁带)
2、图片:小鸡的一家
活动过程:
1、听一听,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
2、认识小鸡。鼓励幼儿看一看小鸡的眼睛、腿和翅膀,摸一摸小鸡的绒毛,找一找小鸡的.耳朵、鼻子在哪里?!学一学小鸡的叫声。
3、比较公鸡和母鸡的不同之处(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
4、小结:公鸡和母鸡一样的是他们都有翅膀、两条腿、鸡冠,不一样的是公鸡的羽毛比母鸡的羽毛漂亮。公鸡头上有高高的鸡冠,每天早晨打鸣,而母鸡的鸡冠比公鸡的鸡冠小,会咕咕叫,会下蛋。
5、讨论:小鸡是怎么出生的?
母鸡生下的蛋经过一定时间的孵化就变成小鸡了(帮助幼儿理解小鸡一家的关系)。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很喜欢小动物,我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精心设计了本次主题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可自由探索的空间。从本次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够认识鸡的一家,知道鸡蛋从哪来的,而且从中还会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5
活动由来
学期末幼儿体质测查,发现我班幼儿在肩上挥臂投掷方面明显存在整体水平偏低、幼儿也不愿意参加投掷游戏等问题。为了激发幼儿的投掷兴趣,提高幼儿的投掷能力,在平时的户外活动中我们设计并组织了“打大老虎”“喜洋洋与灰太狼”等投掷游戏;同时为了增加幼儿的臂力,我们投放了饮料桶,通过“给小树浇水”等游戏加强幼儿的手臂力量。我们还发现幼儿之所以不能投远,除了手臂力量不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在投掷时将投掷物经肩上向前抛出,由此,我们特设计了本次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练习肩上挥臂投掷。
2乐意与同伴一起参加投掷游戏活动。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6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7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固定目标物为自制的纸箱鳄鱼,距离分别为3米、4米和5米。
2移动目标物为教师扮演的鳄鱼,距离6米左右。
3长度为2米、3米、4米的垫子。
4由洗涤灵桶、矿泉水瓶、隔离墩、轮胎摆成的宽度分别为20厘米和30厘米的直线、曲线小路。
5投掷物重量分别为40克、60克和125克的纸球、沙包和自制手榴弹。
6画有投掷站姿脚印的不同形状、颜色的地垫。
7用旧皮球自制的“乌龟壳”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扮演海龟妈妈。幼儿扮海龟宝宝。
师:你们还记得以前妈妈讲过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吗?今天妈妈就要带你们去小猪家做客。你们高兴吗?现在我们先活动一下身体。
1准备活动:听音乐“小乌龟爬呀爬”做热身活动,重点活动上肢和腰部关节。
2重点动作练习:在画有脚印的投掷区,幼儿双脚分开站立,边念儿歌(附后)边向固定投掷物——鳄鱼投掷,练习将投掷物经肩上向前抛出。
师:现在我们得先练习一下打大鳄鱼的本领,一会儿,路上真的会出现大鳄鱼的。强调重点:将投掷物经肩上向前抛出。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介绍游戏场地,引出游戏。
师:这些小路就是通向小猪家的路。中间还要爬过小山坡。我还听说路上会有大鳄鱼出现,咱们真要遇到可怎么办呢?(打大鳄鱼)
2鼓励健壮的幼儿和老师一起为小朋友示范玩法。(鼓励健壮儿示范游戏,既能激发他们参加运动的兴趣,同时也自然地适当增加了他们的运动量。)
3幼儿自选路线,依次取“小石头”(纸球)、“大砖头”(沙包)和“手榴弹”跑过“小路”、爬过“山坡”,最后站上“大礁石”打大鳄鱼。
第一次:站在“大礁石”(画有投掷站姿脚印的地垫)上,用“小石头”向3米~5米三个层次的固定目标物——自制纸箱鳄鱼投掷。
(“大礁石”正反两面均画有投掷站姿的小脚印,第一次投掷将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一面朝上放置。方便幼儿保持正确站姿,教师也可对幼儿的投掷动作进行重点指导。)
第二次:站在“大礁石”上,用“砖头”向3米~5米三个层次的固定目标物——自制纸箱鳄鱼投掷。
(接下来的'两次投掷均将地垫的正反两面随意放置,使幼儿的左右手都能得到锻炼。)
第三次:站在大礁石上,用“手榴弹”向站在6米左右来回跑动的大鳄鱼(由老师扮演)投掷。
师:刚才我们小海龟真棒,打跑了三只鳄鱼。可是妈妈发现附近还藏着一只更凶猛的大鳄鱼。我们怎么办?你们害怕不害怕?教师重点启发并引导幼儿学习怎样才能扔得更远,打到大鳄鱼。
三、整理活动
1师(做敲门状):你好,小猪,我们来你家做客了。
小猪:你们好!欢迎你们!
师:听说你家的房子被大灰狼给撞坏了,我们来给你帮忙了。宝贝们,咱们现在就把这些大石头都捡起来放到筐里给小猪盖房子用。这些手榴弹也收好,以后大灰狼再来,小猪就不用害怕了!
2和小猪说“再见”回家。 (高军荣)
附儿歌:
小石头,放肩上。
小手使劲往上扔,
看谁能够打到它。
活动反思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以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方式发展其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发展体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性活动,以提高幼儿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4、幼儿园教案小班健康体育游戏:勇敢的小山羊反思
设计意图
体育活动中需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因此,名称定为《勇敢的小山羊》。我园有山羊、小兔和一大片银杏林。林子里有天然的青草地,那里既是孩子们的乐园,又是山羊、小兔的美食“基地”,活动选择在银杏林开展。结合小班喜欢游戏、且具有泛灵论、向师性的特点,教师和幼儿都被融入山羊的角色。游戏中设计了为自己拔草、为山羊爸爸拔草和帮助小兔子拔草的情节,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班幼儿来说,这样的设计能使幼儿在获得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自我服务、帮助他人的多重愉悦感。
活动目标
1、喜欢在天然的土地上做游戏,感受运动游戏的快乐。
2、能较灵活、协调的做钻、平衡及跨越动作。
3、累了、出汗了能在教师提示下及时休息,知道保护自己。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在不平坦的土地上比较灵活、协调的做钻、平衡、跨越动作。活动难点:能蹲着走过低矮的拉网、迈过拉绳不被绊倒。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热身音乐及儿歌比较熟悉。
材料准备——拉网、拉绳、播放器、铃鼓、球、包、尾巴、背篓、青草。场地准备——银杏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2分钟)
教师:“快快乐乐做早操,天天运动身体好!小山羊宝宝们跟着妈妈做早操啦!”跟着儿童《进行曲》音乐做热身动作。
二、基本部分:游戏:《勇敢的小山羊》(15分钟)
(一)钻拉网、跨拉绳—挑战两种障碍进行游戏。
1、情境引入:“今天妈妈带你们去吃最新嫩的青草,但是要路过大灰狼家,它不想让我们吃青草,给我们拉网、拉绳,小山羊最勇敢,趁着大灰狼不在家我们赶紧吃,吃完快回来。”并示范玩法。
2、幼儿尝试进行第一遍游戏。
3、教师小结幼儿第一遍游戏中的问题。
4、鼓励幼儿第二次尝试——背着背篓去,“我们给羊爸爸带回一些青草吧!
5、坐在轮胎上休息一会儿,同时配班教师在场地上放置轮胎。
(二)增加障碍物—挑战三种障碍进行游戏。
1、情境引入——接到兔妈妈电话:“我们再去帮可爱的小兔子一家拔些青草吧!”这时大灰狼出现(教师扮演)——“小山羊趁我不在家来偷吃青草,哼!这回我挖陷阱,看他们怎么过去。我可以放心的出去玩了。”说完假装离开。
2、教师示范后,幼儿背着背篓游戏:钻过拉网、走过轮胎陷阱、跨过拉绳,来到草地为小兔子拔青草,原路返回放进小背篓。
3、教师小结:“小山羊真勇敢,会跳沟来会爬山,又过小桥又钻洞,吃到青草心喜欢。”
4、幼儿坐在轮胎上休息,“听说树林里还有大灰狼藏的宝贝呢!快去找找看!”听到羊妈妈叫就马上回来,可以自己在树林里自由玩一会儿,也可以选择休息。
三、结束部分:(3分钟)
(一)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收拾整理轮胎放整齐(大灰狼还没回来呢,我们快把他的陷阱藏起来吧)。
(二)带幼儿做“小小按摩师”放松身体。
(三)背着小筐和青草离开银杏林去喂小羊。
延伸活动:利用其它户外活动时间,鼓励幼儿为小羊拔草、喂食。
活动总结
本节小班户外体育集体教学活动《勇敢的小山羊》具有以下优势:
1、活动内容的选择源于幼儿真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而游戏形式的设计又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身体发展的需求。
2、活动目标的制定清晰、明确,是建立在对本班幼儿身体发展特点和需求之上的,是幼儿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的、适宜的目标。
3、活动的场地和材料准备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的银杏林以及林中原有的拉网、轮胎等材料,就地取材,更体现了自然状态。
4、活动过程体现了游戏性、趣味性、情境性、整体性。活动赋予幼儿小山羊的角色,使幼儿融入到情境中去,且贯穿始终。羊妈妈接到兔妈妈电话的情节设计,既使幼儿得到了休息,又把幼儿很巧妙的引入到新任务中。
5、环节设计和动作难度体现了层层递进。如:第一次自己“吃青草”;第二次为“羊爸爸”拔青草;第三次为小兔子拔青草。每一次拔草所经历的障碍都会逐一增加、难度也相应提升,幼儿的兴趣也是呈层层递进式提升。
6、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除了与材料活动、与教师互动,还把青草喂给真实的小羊、小兔子吃,这些都让幼儿的活动变得更加实际和有意义。
除发展了幼儿动作和体能外,还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关爱的情感。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表演故事使幼儿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活动准备:
老爷爷、老婆婆、小孙女的服饰;大萝卜服饰;小狗、小猫、小耗子头饰;活动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 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
2. 讨论:
⑴老公公一个人拔萝卜,为什么拔不出来?
⑵最后通过什么方法拔出了大萝卜?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 游戏:请幼儿分别穿上故事人物的`服饰,戴上故事人物的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4. 提示: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正确地说出“小耗子拉着小花猫,小花猫拉着小狗儿,小狗儿拉着小孙女,小孙女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嗨哟,嗨哟“拔呀拔,终于拔出了萝卜。
附故事:拔萝卜
老公公种了个萝卜,他对萝卜说:”长吧,长吧,萝卜啊,长得甜呐!长吧,长吧,萝卜啊!“萝卜越长越大,大得不得了。
老公公就去拔萝卜。他拉住萝卜的直子,”嗨哟,嗨哟“拔啊拔,拔不动。老公公喊:”老婆婆,老婆婆,快来帮忙拔萝卜!“”唉!来了,来了。“
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老婆婆喊:”小姑娘,小姑娘,快来帮忙拔萝卜!“”唉!来了,来了。“
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姑娘喊:”小狗儿,小狗儿,快来帮忙拔萝卜!“”汪汪汪!来了,来了。“
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狗儿喊:”小花猫,小花猫,快来帮忙拔萝卜!“”喵喵喵!来了,来了。“
小花猫拉着小狗儿,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花猫喊:”小耗子,小耗子,快来帮忙拔萝卜!“”吱吱吱!来了,来了。“
小耗子拉着小花猫,小花猫拉着小狗儿,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大萝卜有点动了,再用力地拔呀拔,大萝卜拔出来啦!他们高高兴兴地把大萝卜抬回家去了。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吃饭、吃点心,培养独立进餐的习惯。
2、了解饭菜的营养,懂得样样菜都要吃。
3、体验自己吃饭后的成功感。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餐桌、餐具、自制的”鱼、肉、蛋、菜“等食物。
情景表演:我会正确进餐。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健康·正确进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情景表演”我会正确进餐“。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情景表演,请小朋友认真看看看表演里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表演。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刚才的表演里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回答)
4、师:表演里讲的老师坐在餐桌前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专心吃饭。饭、菜、鱼、肉、蛋样样都吃,不挑食。饭后还自己清理桌面,有序收放餐具。
(二)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这样进餐好?你是怎么进餐的?
1、师:老师这样进餐好吗?为什么?(幼儿回答)
2、师:对了,因为这样进餐不挑食、自己吃饭、还自己清理桌面收拾餐具,是很好的。那你是怎么进餐的?(幼儿回答)
3、师小结:像老师一样专心吃饭,不挑食,而且吃完饭后会自己清理桌面、有序收放餐具的小朋友,每个人都会很喜欢他,这是一个好习惯,所以以后我们也要像这个小朋友一样正确进餐。
(三)引导幼儿完成操作册材料”正确进餐“
1、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图片内容。
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操作册,现在请你们拿出操作册,看看图片上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2、请幼儿判断对错并涂色。
师:你们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对不对,在对的'下面涂上颜色。
3、结合操作册,鼓励幼儿学习正确的进餐方法。
(1)师:我们看一看这幅图,这样做对我们身体健康吗?(幼儿回答)
(2)师:对了,我们应该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专心吃饭。饭、菜、鱼、肉、蛋样样都吃,不挑食。饭后还自己清理桌面,有序收放餐具。
(四)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养成正确进餐的方法。师:我们要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成长,变的越来越聪明。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的吃饭情况有明显的好转。像文文小朋友,刚开始他总是不愿自己动手的,后来,我让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帮助她,喂他吃饭,这样一来,他会觉得让别人喂很难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对我说:”老师,今天我不要别人喂,我会自己吃。“听到他说这话,我真为他的懂事而高兴,我赶紧对他说:”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师给你一个五角星。“果然,这一次他吃得很好。为了兑现我对他的承诺,把五角星贴在了他的额头上。从此,文文改变了吃饭的坏习惯,每次自己动手,再也不要老师和阿姨喂她了。并教育幼儿珍惜粮食,使孩子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散文的题目,初步理解散文的内容和大意。
2、学习用各种形容词来描述太阳花的外形。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平时见过太阳花。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太阳花。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么?(太阳花)听了这个名字,你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叫它太阳花?听了下面的散文我们就知道了。
2、教师配乐朗诵散文《太阳花》,幼儿欣赏。
――散文的题目叫什么?太阳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
――太阳花有哪些颜色?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它太阳花?
结合散文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太阳花的外形。
3、再次欣赏散文,可让幼儿边欣赏边看太阳花。
――散文中是怎样形容太阳花的?
幼儿学习用散文中的词句来讲述。
4、幼儿一边听散文一边跟着轻轻的念。
5、幼儿绘画: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太阳花。
唐唐:我画的太阳花多像太阳啊,大大的、圆圆的,火红火红的、多好看啊!
军军:我的太阳花虽然没有你的大,可是我的太阳花的颜色比你的多,我上面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活动反思:通过让孩子们先仔细观察,孩子们很容易的掌握了太阳花的特征,它像太阳一样是圆圆的,并知道太阳花是在早上开放的,孩子们通过画画涂涂的方式加深对太阳花的`认识,增强幼儿对太阳花的兴趣。孩子们在活动很积极主动,乐意把自己的作品和小朋友交流,愿意介绍自己的作品。每个孩子都可以说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活动反思: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动手能力差,完美的表现一件作品比较困难。为了能让中班的孩子在美术活动中体会到成功与快乐,一次,我发现纸杯可以做成各种漂亮的纸杯花,因样子很像太阳,我为它起名——“太阳花”。它不但美观漂亮而且简单易学,非常适合中班孩子学习。
中班时期的幼儿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本班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艺术活动有了很大的兴趣,能在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 在动手能力方面较之前也有所进步,我们在继续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培养幼儿通过利用身边物品来创造的环保意识。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9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指导要点: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
① 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 x x 小朋友比高了跟 x x 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 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 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 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课后反思:
小班的一堂数学活动是“认识高矮”,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二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状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活动开始以游戏《拍气球》引起幼儿兴趣,我请来一高一矮的孩子来拍我手里的气球并引入高矮的话题;然后我请孩子用肢体来表示高矮,他们的热情都很高,当我说出:“谁的画的人最高?(双臂上下张开形容人的高矮)”孩子们用各种方法使自己画的人最高:有站在凳子上的、有几个孩子共同合作的… …他们都比画的很好。接下来又比画矮的形象,活动室里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孩子们有的用两只小手比画,有的用一只小手比画,还有的孩子爬到地板上… …接着我又神秘说:“还给你带来好多玩具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孩子们全神贯注地看着,我便一一出示了高矮不同的物品。从高矮不同的球、小鸭子玩偶、小鱼玩偶、瓶子,这一环节中,孩子对高矮分辨很好。
游戏环节,每两组放高矮不同的同一物品,请两组进行对比,然后说出“我们的××高”、“我们的××矮”,从上一环节的静静观察,比较,到这一环节的游戏,做到了动静交替,孩子们很喜欢。
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们亲身体会高矮,放音乐《找朋友》,孩子们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我在一旁引导孩子们学会高、矮、一样高。然后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为什么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又跟yy比你又矮了,而和zz小朋友比你俩一样高呢?”让孩子们进行分组讨论,并用红黄蓝木积的演示进行比较高矮的相对性,最后进行户外活动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我认为这次活动是成功的.,尤其在活动准备上是最成功的。从开始的游戏引入高矮话题到高矮不同的物品的分辨,不但有利于幼儿的表达,还复习巩固以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真是做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是:不论是活动设计上,还是活动准备上,一定要进行反复推敲,怎样的设计,怎样的准备才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才有利于幼儿的发散思维,才有助于活动的成功;我们都应仔细地研究,只要我们认真地备课,那么每次活动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玩具王国“,感受乐曲进行曲的风格,初步学习随音乐合拍地做走路动作。
2、能根据玩具的外形等特征,创编动作造型。
3、在四散走的时候能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幼儿熟悉的玩具:袋鼠、小兔子、小熊、狗等。
2、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玩具,学习创编动作。
(1)教师: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玩具,都有什么呀?
(2)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拿出了什么小动物玩具,你们就做一个动作,把自己变成这个小动物好吗?(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玩具创编相应的动作,教师鼓励创编动作的幼儿,并在同一类的创编动作中,选一个动作进行集体模仿学习)
2、学习游戏”玩具王国“,在游戏中欣赏音乐。
(1)教师:在很远的地方有个神奇的玩具王国,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玩具,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啊?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去找玩具王国在哪里吧!(幼儿倾听完整的音乐)
(2)教师:在音乐里你找到了哪些玩具?它们在干什么?这些玩具是按照什么节奏走路的呢?(幼儿讨论)我们用小手在自己的腿上跟着音乐的节奏走一走好吗?(教师带领幼儿用双手在自己的腿上进行”走"的动作练习,感知音乐匀速的节奏。)
(3)教师:在音乐里有的玩具很灵巧,走起路来很轻,有的玩具很大很笨重,走起路来很重,我们坐在座位上,用小脚跟着音乐的节奏走一走,表现出音乐的轻重,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坐在座位上,双手叉腰,用脚步走的'方法继续体验听音乐有节奏地走。)
3、跟随老师在音乐中扮演角色游戏。
(1)教师:现在我们都来扮演各种玩具在音乐中走一走、玩一玩。你也可以看着老师的动作学一学、做一做。(加入幼儿创编的玩具动作,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整地做一次游戏。)
(2)教师:这一次请小朋友扮演玩具时,和好朋友一起结伴随音乐做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再次游戏,鼓励每位小朋友都要和同伴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幼儿通过初步倾听乐曲,了解乐曲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乐曲并愿意创编动作表现乐曲这几部分进行乐曲的学习。通过活动的实施,发现幼儿对乐曲a段十分感兴趣,能根据音乐自己感受并做不同动作,对b段音乐不感兴趣,而且不乐意跟着表现音乐。出示玩具兵的flash时候幼儿特别活跃,愿意模仿玩具兵们操练的情景。幼儿情绪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气氛非常活跃,看到孩子们生动有趣的表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所以,这节活动总体来说很适合我们的孩子。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组织活动时间较长,个别幼儿已经不耐烦,坐不住了,所以在积极引导这一块做得不够好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11
美术活动来源于生活,蔬菜时幼儿非常熟悉的东西,此次活动就是要幼儿根据以往经验,为蔬菜涂色,整个活动以蔬菜王国要召开舞会贯穿始终,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用涂的方法给蔬菜涂色,体验涂色的乐趣。
2、学习整理绘画工具。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6、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并且是正确的颜色为蔬菜涂色。
活动难点:用正确的握笔方法为蔬菜涂色。
活动准备
1、老师涂好颜色的蔬菜宝宝。
2、油画棒、幼儿美术用书《给蔬菜穿新衣》
活动过程
1、儿歌导入活动:大白菜,衣服多。上面绿,下面白,一层一层脱下来。
2、利用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蔬菜王国要召开舞会,蔬菜宝宝们都要穿上自己最漂亮、最鲜艳的衣服去参加。
(2)老师一一出示“蔬菜宝宝”:“小朋友看,蔬菜宝宝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呀?它们漂亮吗?”
3、鼓励幼儿给蔬菜宝宝“穿新衣”。
(1)老师出示没有图颜色的蔬菜轮廓图片,鼓励幼儿为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师:你瞧这些蔬菜宝宝,还没有漂亮的衣服呢?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去参加蔬菜舞会呢?它们现在可着急了,这可怎么办呢?要不我们大家一起来为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教师示范涂色方法。
师:有的小朋友要问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蔬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呢?你瞧这是什么呀?(老师出示水彩笔)有办法了,我们可以请它来帮忙呀。
水彩笔应该怎么用呢?老师强调绘画握笔姿势、培养幼儿养成整理绘画工具的好习惯等等。
老师示范涂色方法。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请小朋友仔细看,按照从上往下涂的顺序,把蔬菜娃娃的全身都涂个遍。要注意别把蔬菜娃娃途成大花脸,那样蔬菜娃娃就不开心了!
(3)幼儿涂色,老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导幼儿完成美术用书《给蔬菜穿新衣》。
(4)鼓励幼儿和蔬菜宝宝说说话。
小朋友画的衣服真漂亮,水果宝宝们可高兴了,听,它好像在说谢谢小朋友。小朋友该怎样回答?(不用谢!)你可以和它交朋友说说话:大白菜你好,我喜欢你;大白菜,你真漂亮!等等。
4、作品展示、欣赏、点评。
(1)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欣赏蔬菜宝宝。
(2)每组选出几幅最漂亮的作品展示,并加以适当的点评。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利用了本土资源,结合到小班孩子年龄小、精神集中力差的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让他们在玩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整个教学环境里,充分形成了“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减少了那份羞怯,大胆参与其中。但在幼儿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我没有仔细的演示涂色的操作,少部分幼儿不能正确地进行涂色,如果我再次上这堂课,我会注重这个环节,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12
活动设计背景
有些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怎么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敢放手大胆的动手去做。自己喜欢什么都不敢说,或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也都不敢说 。通过此次活动来帮助小朋友能大胆表达,大胆动手。
活动目标
1.选择喜欢的颜色大胆涂抹。
2.通过自己的尝试,初步掌握涂刷的技能。
3.享受玩色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必须要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动手
活动准备
1.多间还待粉刷的房子,8种水粉颜料的塑料小桶·小刷子若干把,湿布,报纸若干张,塑料袋围裙每人一份。
2.《粉刷匠》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指导语:小朋友都听说过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吧。小猪盖的房子可结实了,但房子还没有刷上漂亮的颜色,穿上漂亮的外衣呢。
(2)激发幼儿帮助小猪的愿望: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小猪刷房子吧!
2.学习小猪刷房子
(1穿好工作服,手拿小刷子,做好准备。
(2)讨论如何粉刷,初步掌握涂刷的技能。演示粉刷的方法:我是小小粉刷匠,手拿刷子刷牙刷,向下刷,向上刷,上上下下都刷到。(在歌曲《粉刷匠》的伴奏下做模仿动作)
(3)用什么颜色刷呢?请幼儿认识颜色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帮助小猪刷房子(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涂刷活动,并注意观察幼儿涂刷情况。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涂刷).
4.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此次游戏活动《小小粉刷匠》中,有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说出自己所喜欢的,有个别小朋友看见别的小朋友用这种颜色也跟着用不过比还没有做这个游戏之前好好多。还有就是活动结束后没有进行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将更加努力,争取更好。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13
活动目标
1、能和同伴一起玩,学会分享玩具和物品。
2、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绘本《对不起》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画面《合影》,引起阅读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好朋友,看他们是谁?他们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可是就在昨天他们还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二、事情发展过程PPT,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对画面的理解。
1、画面“小熊和小兔凑近怪东西,仔细端详起来”(拉幕到身体位置)
师:小熊和小兔在哪里?猜猜他们看见了什么?(拉开幕)哦,是一个有趣的玩具。银色的亮光纸谁喜欢这个东西?小熊和小兔都很喜欢怎么办?
2、画面“小兔子不甘示弱,一下把那个怪东西夺了过来。”
师:呀,这是怎么了?你想对小小熊说什么?想对小兔说什么?可是他们谁也听不进去,后来发生了什么?
3、画面“小熊和小兔子各自抓着自己手里的那一半。”
师:(他们生气了)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看画面细节:眼睛、耳朵、胡子,手里的玩具……
4、画面“兔子生气”“小熊生气”合并
师:小熊和小兔每人扯了一半回家了。小兔开心了吗?小熊开心了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重新做好朋友?(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说对不起、带点糖果给朋友等等)
三、经验迁移,知道和同伴一起玩玩具、分享的快乐。
1、视频“他们吵架了”。
2、讨论解决方案。
四、总结。
出示绘本《对不起》。
师:和好朋友一起玩发生不愉快的时候,我们要像这本书里的小熊和小兔一 样学会说“对不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孩子跟老师一起学说“对不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在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比较好。培养对各种美好事物丰富的感受力;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所感受到、思考到的东西,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对生活的形象思维,并感受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14
教学意图:
夏季洗澡是孩子们每天必做的事情,洗澡对皮肤产生良性刺激,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触觉能力和对温度、压力的感知能力,对提高幼儿环境适应力非常有益。为此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我爱洗澡》,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游戏中将生活中的情景反映到艺术活动中,从而爱上洗澡。
教学目标:
1、随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肢体,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2、积累幼儿洗澡经验,让幼儿爱上洗澡。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音乐磁带《我爱洗澡》、《江南sty》、洗澡录像。
2、各类洗澡用品。
教学过程:
一、引起幼儿洗澡兴趣。
1、幼儿随《喜唰唰》音乐做律动。跳一跳。
2、热了怎样才会舒服?
3、看一看妈妈是怎么给宝宝洗澡的。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快活地唱起歌。妈妈说:宝宝,该洗澡了!” 妈妈把宝宝放进浴盆。“嚓嚓嚓,嚓
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满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脚,亮晶晶的泡泡满屋飞。“扑腾扑腾!”宝宝乐得玩起水来了。
二、介绍洗澡的步骤。
娃娃是怎样洗澡的?请幼儿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教师引导幼儿洗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打开水龙头,试试水温。
第二步:用水冲冲身,湿润身体。
第三步:打上肥皂,洗洗身体,洗洗头,搓一搓。 提示:洗澡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泡泡水流到眼睛里,耳朵里和嘴巴里哦!
第四步:冲干净,用毛巾擦身体,换上干净衣服。
师:洗好之后,还可以抹上香香,这样就更加舒服啦!
三、听音乐表演。
1、教师边喊:“宝宝们,洗澡啦”,一边做拧水龙头的动作,然后给每个幼儿“抹香皂”, 幼儿跟音乐做洗澡,教师观察,及时给予肯定。
2、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用引导语带动幼儿。
3、注意洗澡时保护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让脏水进入。
四、跟音乐做律动,并总结。
1、洗澡都会用到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毛巾、浴花、沐浴露、洗头膏、肥皂”后老师分别出示实物)
2、为每个小朋友准备礼物。看!是浴花,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洗洗澡吧!
3、表演结束,教师给幼儿“抹爽身粉”,闻一闻,告诉幼儿“香极了”。
4、教师总结:天气热了,容易出汗。我们要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朋友都要做一个爱干净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洗澡是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各种洗澡的动作,幼儿参与性高,对音乐的行进和停止掌握得很好,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有部分幼儿不能较好的跟着节奏做洗澡的动作,在节奏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采用趣味节奏语言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压准节奏。活动中,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与提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总之,在小班韵律活动的组织中应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同时,注重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创造的表演,充分感受韵律的美和快乐。通过此活动使幼儿喜欢洗澡,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组织了数学活动《比长短》,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的长短,学着比较长短,能正确的运用长,比较长,最短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长或短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有序排列,本次活动难点是将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有序排列。
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拿出两根铅笔,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根长,哪根短,接着再拿出中等长的铅笔放在中间,请小朋友反复观察,并能够完整的说出这根铅笔比长的那根要短,比较短的那跟要长。这一环节结束后,我选择三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小朋友上台按高矮顺序站好,以幼儿的高矮来代替长短,这一直观察现象引来幼儿的兴趣,并能准确说出谁高,谁矮,谁最矮,谁比谁要高,谁比谁要矮等短语。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让幼儿上台来比较高矮的这个环节。在这个活动前期,我本想在中间部分运用图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按长短排序,但从之前的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有幼儿,对观察图片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是很长,很容易分散,毕竟现在还是小班的小朋友,并非于中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幼儿都很好动,尤其是做在后面的小朋友,可能离老师有点距离,更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于是经过考虑,我尝试让幼儿做教具的方法,既请个别幼儿上来,大家比一比,谁高,谁比较矮。谁最矮,这一方法,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且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长短,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长和我最短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长短排序,但在第一环节,对彩带进行比较时应该让幼儿在多以些观察,多一些讨论,来加强幼儿对长短概念理解。再次,是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数学语言使用的不太规范,使得整个活动多了几块瑕疵。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首先我应该让幼儿去完成《幼儿用书》的操作,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整个活动运用的时间过长,这是我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原因,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于此同时更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