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情感魔方(友情斋)
教学内容:情感魔方之友情斋
教学目标:1、学会多种叙事方法来叙述事例。
2、学会领悟友谊的真正的含义,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叙事事例。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认识真正的友谊。
教具准备:无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评讲上节课习作,学生根据评讲修改习作(略)。
第二课时
一、记忆大比拼
看看谁积累的有关“友情”的诗句、佳句或歌词多?
A诗句
1、《赠汪伦》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腾王阁序》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好段
1、友情是石,敲出心灵的星星之火;友情是火,点亮心中那熄灭的灯;友情是灯,照亮人生的黑暗之路;友情是路,伴我走向璀璨的黎明。
2、朋友,请珍惜友情,它能帮你迈过心中的坎,跨过心灵的桥。当你身处黑暗,友情为你指引光明的方向;当你深陷困境,友情给你冲破枷锁的勇气与力量;当你悲伤时,友情给你信心和希望。
C歌词
《朋友》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
《祝你一路顺风》
《同桌的你》
《永远是朋友》
小结:从大比拼中,我们又回忆起了和朋友之间的难忘的事,再一次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友情斋里慢慢品味一幕幕动人的友情篇章吧。(板书课题:友情斋)
二、亮点赏析,悟一悟
1、谈话导入:和朋友在一起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难以忘怀的往事。
2、配乐朗读《忆往昔,恰朋友年少》
3、分组学习,讨论:
①本文采用了第几人称的写作手法,这样用有什么好处?
②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情,有怎样的情感变化。
③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特点?
4、小结:小作者回忆了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选取了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三、写作宝典(通过美文赏析,让学生自主思考、表达,老师总结)
第二人称也是一亮点。
1、选材要具体、生动,内容丰富
2、描写要传神,注重动作、心理刻画
3、要言之有情,以一种情感贯穿始终。
4、采用第二人称,亲切感人。
第三课时
一、轻松一刻:盲人画画(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准备小游戏,让孩子们轻松快乐)
拓展内容较多,我阅读,我快乐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省略。
二、拓展训练营(重点训练:二十分钟)
导入语:友情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友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可友情之路也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但只要真诚,总会雨后见彩虹。静静地回顾和朋友间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温馨提示:(要求学生充分思考,讨论)
a、根据范文,总结写作范围;
b、根据写作宝典,明确写作重点及中心。
各组学生选代表分类,老师总结:
1、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不同时期自己和朋友间发生的故事。
如:小时疯闹、长大互相帮助;朋友想计策帮我改正缺点……
2、友情的滋味(酸、甜、苦、辣)
提示: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这几种滋味。要有细节描写。
3、友情的含义
如:①友情的天空(晴天、多云、暴雨……)
②友情的形状(三角形、圆形、曲线……)
③友情似物(加油站、手电筒、涂改液……)
提示:一定要找出各物品或形状与友情的相似之处,并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突出一个明确的中心。
小结:体现友情的文章,要选择典型的打动你心灵的事例,来突出友情的含义,抓住瞬间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表达内心的感悟。
四、我用妙笔,写一写
1、学生讨论,自己想写的题目
2、教师出示参照题目:
《珍惜》《朋友,谢谢你》《一盒金嗓子》
《我和你》《友情天空》《我尝到了友情的滋味》
五、比一比收获:今天,你学了什么?
友情是个大话题,它是朋友间的真情体现。因此,我们要选择典型的事例进行叙述,抓住细节描写,体现朋友间的相互关心、帮助和鼓励,从而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写作时,可运用第二人称,使语言表达更加直接、真挚。
(学生整理思路,确定写作重点,拟定作文题目,于第四课开始写作文,老师巡视)
六、家庭作业:(略)
提示:家庭作业应体现两点:1、对好词好句的积累;2、对阅读习题的训练。
七、板书设计
友情斋
《忆往昔,恰朋友年少》
开头:排比段、点题
正文:倒叙(回忆往昔和朋友相处的日子)
争抢——借伞——离别
结尾:呼应开头,再次点题。
写作宝典:
1、选材要具体、生动,内容丰富
2、描写要传神,注重动作、心理刻画
3、要言之有情,以一种情感贯穿始终。
4、采用第二人称,亲切感人。
拓展训练营
1、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不同时期自己和朋友间发生的故事。
如:小时疯闹、长大互相帮助;朋友想计策帮我改正缺点……
2、友情的滋味(酸、甜、苦、辣)
3、友情的含义
如:①友情的天空(晴天、多云、暴雨……)
②友情的形状(三角形、圆形、曲线……)
③友情似物(加油站、手电筒、涂改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