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2021-08-19 09:2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采用“捕捉灵感→探究创新→实验论证→分析归纳”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注重新知识、新理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的实践,走进科学研究的殿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它的教学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延伸与应用,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原电池的教学时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笔者将原电池部分单独抽离出来,作为电化学知识的前沿课,以主题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合作、交流、表达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出初步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创新型探究教学”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电力状况的探讨和火力发电利弊分析使学生树立能源观、环保观和社会使命感。

(2)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成功喜悦,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原理、构成和实质。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

【教学模式】

采用捕捉灵感→探究创新→实验论证→分析归纳的“创新型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投

影]

[提

问]

[设

问]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新思路

(一)创设问题情景

多媒体展示几则材料:

(1)美国2005年最大的灾难——全国大面积停电,说明电能的重要性。

(2)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预计不足,我国电力供应未缓解反而更紧张。

(3)我国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4)火力发电的流程图,引导学生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利与弊。

(二)建立新思路,提出新的研究任务。

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在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如锌与稀硫酸)中我们是否有所发现?

(1)观看美国2005年最大的灾难——全国大面积停电

(2)观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预计不足

(3)观看我国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4)观看火力发电的流程图。

总结:火力发电的优点: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廉价方便‚电能清洁安全,又快捷方便。缺点:污染环境‚能量转化效率低

(1)明确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

(2)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实现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维模式的转换,同时形成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积极开发高效清洁燃料的意识。

[引

导]

[追

问]

[追

问]

[追

问]

[追

问]

[演

示]

[板

书]

[投

影]

[讲

述]

[投

影]

组织学生观察与思考,并加以验证

(一)组织学生观察与思考

(1)写出锌与稀硫酸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式

(2)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描述电子转移的情况,注意发挥灵感,捕捉创新思维的火花。

(4)假若把箭号当成导线,接入灯泡会怎样?

(5)怎样设计实验装置?

(二)创新探究的验证,抽象出原电池的概念

[实验2-4]即按照上面的设计安装实验

一.原电池

1.概念

2.工作原理

多媒体播放原电池工作原理动画模拟

同学们,我们发明了原电池!可惜我们领不到专利,2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首次发明了伏打电池。

多媒体介绍伏打,展示伏打电池

(一)2e-

(2)Zn

+

2H+==Zn2+

+

H2↑

(3)电子由Zn流向H+,(灵感)有电流产生。

(4)灯泡应该发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把箭号换成导线,锌片→接导线→接入灯泡→接导线→插入稀硫酸(H+)溶液。

(二)结论:灯泡发亮

观看原电池工作原理动画

观看伏打简介,伏打电池。

源于平凡的生活、学习,伟大的创新在于灵感捕捉。激励学生勇于探索,为学生及年轻教师创新之路提供成功范例。

用实验事实验证设想的正确性、可行性,获得成就感。

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了解科学家,学做科学家。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艰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探

究]

[提

问]

[总

结]

[板

书]

[引

导]

[板

书]

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一)组织学生实验探究

(1)番茄汁呈酸性。在番茄上插小刀、铅笔、牙签、2个铜丝,任选其中的两种做电极,能构成多少个原电池?

(2)把番茄上的上述五样物品拔下,用小刀对半切开番茄,一个插上小刀,一个插上铅笔,能否构成原电池?

(3)盐水瓶系列实验:

①锌片和铜片先插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否构成原电池?

②将锌片和铜片向上提升至苯中,能否构成原电池?

(二)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化学电池由几部分构成,它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以及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

3.工作条件

原电池就是这样一种装置,它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拆成两部分,使之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从而在导线中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变。

4.工作实质

做实验,观察、讨论、记录实验现象。

(一)讨论与交流:

(1)如何选择装置的正负极?

(2)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以及电极上的反应?

(3)如何选择装置的电解质溶液?

(4)此装置的实质是什么?

(二)(1)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有关原电池的各种观点。

(2)归纳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化学电池的工作实质。

(3)聆听

理解

记忆原电池相关概念

特点

本质

所有实验用品都取自生活中,既实现了实验的绿色化,又能将化学与生活更为密切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并不只是高考的武器,也是服务于人类的朋友。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从实验现象抽象出现象的本质的能力,从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

引导学生对原电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练

习]

三道随堂检测练习

学生讨论交流,并解答

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以致用。

[小

结]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总结。

(1)掌握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

(3)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成功喜悦。

整理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训练其表达交流能力。

这节课学会了科学探究的程序,其实学习时往往知识的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探索知识的整个过程。

[作

业]

(1).回家搜集废干电池并拆开,弄清它的构造及原理。

(2).资料书21页、22页(除了2.6.15题)

(3).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1)完成动手训练和形成性训练。

(2)自评和互评。

全面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反

思]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2.工作原理

锌负极:(-)Zn-2e-=Zn2+

(氧化反应)

铜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Zn

+

2H+==Zn2+

+

H2↑

电子流动方向:锌→导线→铜

电流方向:铜→导线→锌

3.工作条件

两极一液一连线

4.工作实质

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下载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