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4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化学组 王波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5、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金属钠的性质,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下一节课研究氯气提供范例。

二、教材分析

金属钠是典型的金属单质,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非常适合于用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载体。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以金属钠的性质为认识研究方法和程序的案例,使其成为本节教材的暗线。

三、教材充实与整合

1、学生常常把“观察”等同于“用眼睛看”,故本节课补充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对“观察”的范畴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2、在初中,学生对钠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初步认识,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钠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四、教具

金属钠、水、硝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铁氰化钾溶液、酒精、酚酞试液、镊子、石棉网、培养皿、小刀、滤纸、酒精灯、铁架台等

五、教学程序

1、课的引入(时间约1分钟)

分别出示蓝、黄和无色的三瓶液体(无标签),请同学们辨识它们可能是什么物质。(学生们可能会一致认为:蓝色的液体是硫酸铜、黄色的液体是氯化铁和无色的液体是水。如果是这样,教师先不给出结论,可以将学生认可的答案在黑板上写下,留待后用。)

2、钠的性质的探究(时间约35分钟)

(1)分组开展活动获取钠的物理性质,4—5人为一个小组,老师交待清楚小组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2)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能闻气味,结果闻到了煤油的气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个生成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完全有可能引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这一问题。在与学生的小组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对学生的“发现”给予鼓励与肯定,激励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精神。)(3)交流与探讨

这个环节,可能生成较多课程资源,教师要学会倾听,并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体会学会倾听是保证交流的前提,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同学回答的问题,教师强调大家要注意“倾听”,对于学生在推测中的多种答案,有些在课堂上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后去“探究”„„。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4)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前,可以引导学生猜想,钠是否活泼?猜测的依据是什么?结合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展开讨论。)钠在空气中燃烧 钠与水的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可以由多个学生表述,互为补充,然后,按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实验记录。教师要进行检查、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至此,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的理由也自然地得出。)(5)获得结论

钠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可以与初中学过的金属铁做一比较)

3、归纳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时间约4分钟)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推理、归纳等方法得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教师可以顺带地告诉学生一个“不幸”,那两瓶蓝、黄色液体不是硫酸铜和氯化铁,而是硝酸铜和铁氰化钾,让学生感悟研究物质的性质,不可简单地凭借“粗糙”的经验,需要经过细致观察和严密推理方能得出正确结果。

第二篇:高中化学必修1

内容详尽,知识准确。共98页。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 必修2全部教案

第一章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 ”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课时安排

第1节 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 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 化学键 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

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

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

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 生:看书、讨论 师:巡视

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生3: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感觉是吧。

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 师[多媒体播放,11 na各数字的含义] 22.99 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 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生:它们之间有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看(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

(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 生(讨论):

师(巡视):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生1:表排列比较乱——长短不一。而且表中各元素颜色也不一样。生2: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生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师(微笑):同学们观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表中a、b、o的含义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 1、周期表周期 三个短周期 四个长周期 主族 族 副族

ⅷ o族 [知识拓展] [多媒体播放: ⅷ族、零族介绍] [例题剖析] [例1].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至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05 b. 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 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 d. 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教师精讲] 据题中所给信息,对周期表族序号重新排列,但内容不变,因此,要熟悉原周期表结构,在原表中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

答案:d [例题剖析] a.hf b.h30 c.nah d.h202 [教师精讲] 本题属较简单的信息题,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可以求解;但是,有时对信息未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不妨试一试排除法,因为,选择题的特点就是提供了四个选项。利用排除法可减化思考过程,提高正确率。因此,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注意训练一题多解。

答案:c 师:在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na的性质,现象是本质的反映,客观是微观的体现。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客观性质的关系。[板书]: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师:请同学们看书p5,科学探究,并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na、k在空气中燃烧]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实验二:na、k与h2o反应]请两名学生上台,在教师指导下,同时演示k、na与水反应。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方程式 表

(一)na、k与o反应 +

(二)请同学们看书p6—p7。(多媒体展示:结论①②)

师:碱金属不仅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物理性质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表1-1推导出碱金属特理性质及变化规律。[知识拓展] 元素金属性判断依据: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

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单质金属性越强。[测题剖析] 【例题剖析】

【例3】 有某碱金属的单质和其氧化物的混合物1.98g,加入适量的水使成为氢氧化物后,得到氢氧化物为2.76g。求原来混合物中的碱金属的种类,和其单质、氧化物的质量各多少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我们学习物质结构理论的开始,请同学熟记表的结构,通过na、k性质比较,初步理解原子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形成利用实验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能力。

布置作业:教材:p11、t11、t12。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上网或查阅其它资料,了解门捷列夫原始周期表排列形式,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

2、自主探究:探究卤素性质递变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质量数、同位素、核素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新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ccl4、苯、溴水。[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表的结构,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画出一、二、三短周期表的示意图。[实物投影:2份同学的作业]请几位同学点评存在的问题。[推进新课] 师:在主题1中我们已经学过氯气的性质,请同学们画出cl原子结构示意简图。并在周期表中找到

氯元素所在的位置,卤族元素包含哪几种元素?

生:看书。翻阅周期表。

师: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根据教材提

供的卤素的原子结构,请同学们推测氟、溴、碘的可能性质,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生思考分析,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理论推测是否正确呢?如何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2.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3.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也越强。4.置换反应

师:请同学们看书p8,卤素单质与h2反应,总结出变化规律。师:请同学们完成下表[实物投影仪投出表格,内容先用纸盖上] 表

(一)卤素单质与h 反应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证明k、na的金属性较弱,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证明cl2、br2、i2 的非金属性强弱。

实验1-1:教师演示,请同学认真观察,完成下表: 表

(二)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

同主族元素,从上→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

属性逐渐减弱。

第四篇:生物高中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3

第1章 走进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2、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三、教学难点: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二)、复习导入:

科学家借助显微镜带领人们一步一步走近细胞,深入地探索细胞的奥秘。上节课我们也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了几种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现在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那些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投影:黑藻细胞、保卫细胞及课本问题探讨中的四种细胞的图片)

(三)、问题探讨(7’)

1、结合投影,让学生辨认细胞种类,说出细胞的名称。(1’)

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5’)讨论题:(投影)

①归纳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②分析它们之间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3、总结:由此可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多样的,因此细胞具多样性。但无论细胞的形状、结构如何多样化,所有的细胞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又说明了细胞具有统一性的一面。(1’)

(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20’)细胞有着共同的基本结构,但有一类细胞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科学家们就根据核不同,把细胞分为两大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投影标题)

1、学生自学P8~P10,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4’)问题:(投影)

①找出一些相关概念:拟核、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真核、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②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③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指导学生看书:①看书过程中,重点内容、相关概念用笔划一下,等会方便回答问题,也便与以后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

②充分利用课本里的模式图来辅助文字的理解,读图能力对于学习生物很重要 ③看完书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刚才所提的问题。

2、请学生给以下概念定义:(3’)拟核、原核细胞、原核生物 真核、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教师强调:这些概念的层次关系。如:细胞核是拟核的细胞称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3、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2’)以蓝藻为例。展示图片。

宏观以细胞群体出现如:水体富营养化——水华 如:状如发丝,呈蓝黑色——发菜

微观有不以核膜为边界的细胞核——环状DNA分子

细胞质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核糖体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7’)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有染色体 细胞质无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

教师强调:①顾名思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在于——细胞核是否成形 ②细菌、蓝藻不是指一种生物,而是指一大类生物。如:大肠杆菌是细 菌中的一种;蓝藻又包括颤藻、念珠藻等。

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联系(共同点):(3’)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原核、真核细胞模式图归纳得出。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DNA

6、总结:细胞根据核的特点,分为原核、真核细胞。这又进一步说明了细胞的多样 性;二者的共同点又体现了统一性。

(五)、思考与讨论:(2’)

讨论题:细胞一定要有细胞核吗?一定要有染色体吗?拟核是什么物质?(学生经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得到答案不难。)注意:题目中的细胞核是狭义的细胞核概念,通常指——真核。

(六)、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

1、指导学生看书P10~P11。(3’)要求:①快速阅读

②找出相关知识点,划出来。

2、细胞学说(2’)(1)、细胞学说的建立年份、创始人(2)、内容要点:(见课本P10,共三点),让学生齐声朗读。

3、科学发现的特点:(5’)(1)、请学生谈读书心得、感想。(4’)(2)、评价学生的回答,结合学生谈的感想,教师归纳一些要点:(投影。1’)①科学的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②科学发现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③科学的发现需要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相结合

④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八、本节小结:(1’)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态、结构不同——多样性 共同的基本结构——统一性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多样性、统一性 细胞学说——统一性

九、教学反思:

1、内容熟悉、能抓住重难点。条理性强。

2、对学生的回答善于启发诱导。

3、板书的条理性不是很强。

4、讲原核、真核细胞概念的过程中,若能结合图片来讲则显生动和直观。

5、语言表达重复较多,表现为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重复,投影又放相关内容,显得累赘。不会使用“两者”之类的词语以减少累赘、拖沓。

第五篇: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6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②学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对摩尔概念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与价值观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分析比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引言】

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与质量分数的区别,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及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5、溶液的稀释

引导学生分析:

(1)含义:溶液的稀释就是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使溶液浓度变小的操作。

(2)实质:溶剂增加,浓度变小,溶质不变。

(3)规律: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

【板书】

6、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预备知识】

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分数。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④溶液的体积:

v特别提示:液体的密度单位通常是g/mL,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中的体积单位是L。

在一些教复杂问题中,已知条件和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如果直接从已知条件正向分析推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由于目标不明确,可能导致使问题复杂化,有时候还会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中,误入歧途。

如果从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逆向分析,步步为营,即可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解题时,再将思路理顺,然后去解决,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直接计算

例题1:配制500mL0.2molL–1的NaCl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是多少?

例2:将28.4gNa2SO4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求出溶液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强调】

①在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时,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在计算时要注意被溶解的物质是否能与溶剂反应,真正的溶质是什么。

[练习]

1、把4gNaOH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把6.2gNa2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把5.6gCa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把4gCuSO4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5、把4gCuSO45H2O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过渡]在实际生产中,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还往往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如喷洒农药时,须把市售农药稀释到一定浓度才能施用,实验室所用一定浓度的稀H2SO4也均由浓H2SO4稀释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例3.配制250 mL 1 mol/L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例4:配制250mL1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18.4molL–1的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

(3)【过渡】从上节课的知识我们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

例4.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现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液的密度为ρg/mL,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的某溶质的溶液,推出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式。

【说明】

不能依赖公式,应根据题目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

[过渡]如果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密度,又怎样求其质量分数呢?

例4.已知75 mL 2 mol·L-1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牛刀小试】

1、市售浓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计算市售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实验室有一瓶4 mol·L-1的NaOH溶液,密度为1.2 g·cm-3,求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现有一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的磷酸溶液(H3PO4),密度为1.12 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4)溶液混合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①同种溶液混合【说明】

一般在计算中,没有特别说明,可以认为混合后的体积等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若已知混合后的溶液密度,则一般要用总质量除以密度计算体积。

例1、将300mL2 mol/L的HCl溶液和200mL4 mol/L的HCl溶液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例2、将2 mol/L的NaOH溶液和4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②互不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例3、将300mL2 mol/L的NaCl溶液和200mL4 mol/LMgCl2的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和Cl—。

1、将100mL3mol/L的NaOH溶液和150mL4mol/L的NaOH溶液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将400mL2 mol/L的Na2SO4溶液和100ML2 mol/LAl2(SO4)3的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溶液中Na+、Al3+、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3、将448LHCl气体(标况)溶于1L水中,得到的盐酸溶液的密度为1.25g/mL,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

四、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1、计算依据: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m A + nB = pC + qD n(A):n(B):n(C):n(D)= m:n:p:q2、解题思路:

①求什么;②已知什么;③怎么求。

3、解题方法:

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求出所需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后利用有关公式,求出题目要求的量。

例1、现有250mL 0.8mol/L的H2SO4溶液,用2 mol/L NaOH溶液中和,使溶液显中性,求需要NaOH溶液多少mL?

例2、现有250mL2Na2CO3mol/L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5mol/L HCl溶液使其充分反应,求参加反应的HCl溶液的体积和反应生成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

〖活学活用〗

1、现有100g含杂质的Zn使其与盐酸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况5.6LH2,求Zn的纯度。

2、现有200gCaCO3,使其与盐酸充分反应,并将生成的CO2与足量的NaOH溶液制取Na2CO3,求可以制得Na2CO3多少g?

[小结]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可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解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作业]P17 1、2、3、4(要求有计算过程)

板书设计:

5、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计算

【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6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2.高中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设计

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优秀教案

4.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5.高中化学必修1学期教案

6.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

7.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范文

8.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的说课稿

9.《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教案设计

下载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必修1学期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学期教案: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 学习目标分析(一)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 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氨及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氨及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氨气和铵盐的主要性质,知道 NH4+ 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 能力。 (2)了解氮肥的使用情况,培养学生理论......

    高中化学 3.2 电解质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范文大全]

    第三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节 电解质 第3课时离子反应的应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习题课) 【学习目标】 1、能够判断离子方程式 -2-2--+2++2+2、掌握常见离子;Cl、SO4、C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苯》教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苯一、教材分析苯的相关知识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中,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础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化学能与电能(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2.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4.会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1模块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精选]

    高中化学必修1模块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在化学 1 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 :我们在必修 1 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中主要的问题既要有几下几点:一是课时少。 二是深......

    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綦世艳 在接近本学期期末之际,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模块教学,回顾整个学期的教学,我深感有很多收获,其中既有值得肯定......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教学设计(精选5篇)

    篇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