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1学期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学期教案: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 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 评价细目 结果 备注
A B C
主题选择
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
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
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
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
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第二篇:高中化学必修1
内容详尽,知识准确。共98页。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目的要求】: 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重、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实验引入,分析实质,书写原则归纳,条件运用,练习落实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概念和书写;第二课时完成反应条件和巩固 书写;完成离子反应类型及题型的练习。【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BaCl2 + Na2SO4;Ba(NO3)2 + H2SO4;Ba(OH)2 + Na2SO4 引问:1.反应现象如何?为何现象相同?写出化学方程式。2.反应前,溶液中有何离子?反应后呢?哪些离子发生了变化? 3.如何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实质? 4.什么是离子反应?什么是离子方程式?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引导: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讲解:以BaCl2 和Na2SO4的反应为例,讲解书写方法和步骤。(边讲边板书)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钾溶液和硫酸溶液混合 2.硫酸铝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
3.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混合(与前面实例比较有何不同)4.大理石投入稀盐酸中 5.锌投入稀盐酸
6.硫化氢通入硫酸铜溶液 7.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 8.铜和浓硫酸共热
9.氯气通入水中
师生活动:学生上黑板写,教师评价和总结
提问:从上面的练习中我们发现,某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结合生成的物质使溶液中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形成什么物质可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呢?(学生回答) 讲解:离子反应能否发生,关键看是否有离子结合成难溶、难电离或 易挥发的物质而脱离溶液系统,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即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的。 分析:离子反应条件理解和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师生活动:结合练习题归纳离子反应的题型 1.根据化学方程式写离子方程式 2.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化学方程式 3.有关离子共存的问题
【作业布置】:课本P29:
4、5。【教后记】:
先讲书写后讲反应条件,学生可以先练写,出现问题在下一课时能及时解决 知识知识掌握更加牢固。【板书设计】: 1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Ba(NO3)2 + H2SO4 == BaSO4↓+ 2HNO3 Ba(OH)2 + Na2SO4 == BaSO4↓+ 2NaOH
Ba2+ + SO42-== BaSO4↓
一.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1)含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的反应。(2)书写方法和步骤: 方法步骤 实例
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拆 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写离子 Ba2++2Cl-+ 2Na++SO42-== BaSO4↓+ 2Na++2Cl-删 删去无反应的离子 Ba2+ +SO42-== BaSO4↓ 查 微粒个数、电荷总数前后是否相等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易溶
难溶(微溶)
1.生成难溶物 微溶 难溶 难溶 更难溶
弱酸:除强酸(H2SO4;HCl;HNO3;HClO4)外 2.生成难电离物质 弱碱:NH3•H2O 水:H2O 弱酸氢根离子:HS-;HCO3-;HSO3-;
3.生成易挥发物质 本身是易挥发物(气体):H2S;HCl;NH3 本身易分解成气体:H2CO3;H2SO3 注意:1.以上三个条件,至少满足其中一条反应才能发生;若三条都不满 足则反应不能发生。
2.离子反应包括复分解反应,还包括在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三.有关离子反应的题型
1.根据化学方程式写离子方程式
2.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化学方程式 3.有关离子共存的问题
4.有关除杂质的问题
第四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硅教案
硅及其化合物
一、硅(silicon)单质
1、存在形态: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
2、晶体结构:正四面体形
3、物理性质:灰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高、硬度大、质脆、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好的半导体材料。
4、化学性质(1)常温下的反应:
非金属单质:Si+2F2==SiF4
酸:
Si+4HF==SiF4↑+2H2 ↑
碱:
Si+2NaOH +H2O == Na2SiO3+2H2↑(2)高温下的反应:
Si+O2 高温 SiOSi+2Cl2 高温 SiCl4
5、硅的制备(1)工业上制粗硅
SiO2 + 2C(2)由粗硅制纯硅
Si+2Cl2 高温 高温
Si+2CO ↑
石英砂
焦炭
电炉中
粗硅
SiCl4
SiCl4+2H2 高温 Si+4HCl 二、二氧化硅和硅酸
1、二氧化硅(SiO2)(1)存在SiO2 是硅的重要化合物。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约占地壳质量的12%,其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通称硅石。
(2)用途 结晶型:石英 玛瑙 水晶。
无定形:硅藻土
①、制光导纤维
②、石英玻璃制化学仪器
③、石英表、石英钟 ④、水晶制光学仪器和工艺品
⑤、玛瑙制精密轴承和装饰品
(3)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的固体、不溶于水,纯净的SiO2 晶体无色透明(4)结构:空间网状结构(5)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与强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高温 CaSiO3 与HF的反应:SiO2+4HF==SiF4 ↑+2H2O ○3 弱氧化性:SiO2+2C○
高温 Si +2CO↑
(工业上制粗硅)高温 4 与某些盐反应:Na2CO3+SiO2○
Na2SiO3+CO2↑
CaCO3+SiO2高温 CaSiO3+CO2 ↑(工业上制玻璃的主要反应)[思考与交流]
1、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玻璃瓶盛装氢氟酸?
HF能腐蚀玻璃,因此,盛装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而要用塑料瓶。
2、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
NaOH溶液能与玻璃中的SiO2 反应生成Na2SiO3,使瓶塞部分粘结而无法打开。因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要用橡胶塞。
2、硅酸(H2SiO3)硅酸是一种比碳酸还要弱的弱酸,它不溶于水,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A)H2SiO3也是一种很弱的酸,我们也可以用硅酸盐来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
Na2SiO3+H2SO4==Na2SO4+H2SiO3 ↓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
(酸性
H2SiO3 < H2CO3)
B)如果对硅酸加热,其可以分解生成SiO
2H2SiO3
△ H2O +SiO2
三、硅酸盐(silicate)
1、定义: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所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硅酸盐结构复杂,一般不溶于水,性质很稳定。最简单的硅酸盐是硅酸钠。
2、硅酸钠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或泡花碱。(2)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能燃烧,不易被腐蚀,热稳定性强
3、表示方法:
原则:金属氧化物(较活泼------较不活泼)找组成元素
○2 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方法:○3 原子个数比不变
○4 检查有无遗漏
○硅酸钠: Na2O·SiO2 石棉:3MgO·CaO·4SiO2 长石:K2O·Al2O3·6SiO2 普通玻璃:CaO·Na2O·6SiO2 黏土:Al2O3·2SiO2·2H2O 4 传统硅酸盐材料,具有特殊功能的含硅物质。
水泥 黏土 玻璃
石英 陶瓷
第五篇: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化学组 王波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5、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金属钠的性质,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下一节课研究氯气提供范例。
二、教材分析
金属钠是典型的金属单质,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非常适合于用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载体。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以金属钠的性质为认识研究方法和程序的案例,使其成为本节教材的暗线。
三、教材充实与整合
1、学生常常把“观察”等同于“用眼睛看”,故本节课补充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对“观察”的范畴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2、在初中,学生对钠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初步认识,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钠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四、教具
金属钠、水、硝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铁氰化钾溶液、酒精、酚酞试液、镊子、石棉网、培养皿、小刀、滤纸、酒精灯、铁架台等
五、教学程序
1、课的引入(时间约1分钟)
分别出示蓝、黄和无色的三瓶液体(无标签),请同学们辨识它们可能是什么物质。(学生们可能会一致认为:蓝色的液体是硫酸铜、黄色的液体是氯化铁和无色的液体是水。如果是这样,教师先不给出结论,可以将学生认可的答案在黑板上写下,留待后用。)
2、钠的性质的探究(时间约35分钟)
(1)分组开展活动获取钠的物理性质,4—5人为一个小组,老师交待清楚小组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2)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能闻气味,结果闻到了煤油的气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个生成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完全有可能引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这一问题。在与学生的小组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对学生的“发现”给予鼓励与肯定,激励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精神。)(3)交流与探讨
这个环节,可能生成较多课程资源,教师要学会倾听,并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体会学会倾听是保证交流的前提,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同学回答的问题,教师强调大家要注意“倾听”,对于学生在推测中的多种答案,有些在课堂上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后去“探究”„„。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4)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前,可以引导学生猜想,钠是否活泼?猜测的依据是什么?结合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展开讨论。)钠在空气中燃烧 钠与水的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可以由多个学生表述,互为补充,然后,按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实验记录。教师要进行检查、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至此,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的理由也自然地得出。)(5)获得结论
钠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可以与初中学过的金属铁做一比较)
3、归纳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时间约4分钟)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推理、归纳等方法得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教师可以顺带地告诉学生一个“不幸”,那两瓶蓝、黄色液体不是硫酸铜和氯化铁,而是硝酸铜和铁氰化钾,让学生感悟研究物质的性质,不可简单地凭借“粗糙”的经验,需要经过细致观察和严密推理方能得出正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