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总结

时间:2019-05-13 16:2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总结(选取)第一章: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

一、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及三者间关系

1.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雨3(小于8)的一定是主族元素 2.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3.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三周期

二、易错点知识归纳

1.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2.Na、F、Al等无同位素

3.不是所有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大于④,比如氢元素 4.原子核各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为铍

6.原子失电子变为阳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原子的电子变成阴离子时,电子层数不变

7.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会摆脱原子核束缚离去,主要受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的影响

8.Br单质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汞单质是唯一的液态金属单质

9.短周期第四主族与第七主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的电子结构 10.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结构有关,主要通过原子的价电子间的转移或共用实现 11.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12.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4.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F(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用于雕刻玻璃)25.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石墨和硅

26.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五分之一:Mg 27.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是Al 28.形成化合物最多,单质为固体:碳

30.他两种常见氯化物,分子质量相差35.5:Al

31.同一周期的最高价氧化物从左向右依次是: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19.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间易形成离子键,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越少。

20.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因为硫酸呈酸性,与碱性气体会发生中和反应,而且具有强氧化性

21.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22.氧和氟无正价

23.钠和鉀的合金常温下为液态 23.互为同位素的核素为同种元素 24.Fr的金属性最强,F的非金属性最强 25.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易错点总结

13.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能量变卦是同时发生的

14.物质本身的能量越低,稳定性越高。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键能越大,物质的体系能量越低,稳定性越高 15.断开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越稳定 16.生成物越稳定,放出能量越多

17.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不包括酸和碱溶解释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要用强碱或强酸的稀溶液)

18.阴离子硫酸根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氢离子移向正极 20.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键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21.硝酸不能做电解质,硝酸易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22.能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金属电极(或金属与非金属);(2)导线连接电极构成回路(或电极直接接触);(3)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4)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5、正、负极的判断(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 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 正极流入负极

第四章:基本营养物质、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由金属活泼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方法

常见金属冶炼方法

汞:热分解法:2HgO(s)=加热=2Hg(l)+O2(g)。铜:置换法:CuSO4+Fe==Cu+FeSO4(湿法炼铜)。

铝:电解法:2Al2O3=通电(冰晶石)=4Al+3O2(注意不能用AlCl3,因为AlCl3不是离子化合物)。镁:电解法:MgCl2(熔融)=通电=Mg(s)+Cl2(g)。钠:电解法:2NaCl=通电=2Na+Cl2(g)。

钾:原理是高沸点金属制低沸点金属:Na+KCl=(高温,真空)=K+NaCl。铁:热还原法:2Fe2O3+3C=高温=4Fe+3CO2↑。高炉炼铁:Fe2O3+3CO=高温=2Fe+3CO2。

二、从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以碳元素为主,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汽化和液化:实现煤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C+h2o---(高温)----co+h2 3.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的过程 4.天然气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

5.石油: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进行分馏的过程叫做分馏

6.石油分馏是为了可以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等含碳原子少的轻质油(物理方法)7.石油的催化裂化:

石油催化裂化和裂解的目的是

前者为了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后者为了得到短链的不饱和气态烃,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8.乙烯加聚反应nCH2=CH2 =催化剂= [-CH2-CH2-]n 9.石油的催化裂化主要方程式 :以十六烷为例

C16H34 =====C8H18 + C8H16(条件:催化剂、加热、加压)C8H18====C4H10 + C4H8(条件与上述相同)

易错点:

1.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单糖、双糖、酒精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酒精和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3.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4.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动物油中只含单键 5.动物胶是蛋白质 6.主要成分:

水煤气:氢气和一氧化碳 天然气:甲烷 7.方程式后面的为裂解气的主要成分

第二篇:政治必修二重点知识解释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2、当代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性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7三个代表的内容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国际关系的内容——

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方式——贸易;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缔结条约或协定;使用武力

9、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来源: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0政协职能的内容

1所谓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2所谓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3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多种形式,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充分发挥委员专长和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等。

1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3.人身自由权利4.社会经济权利5.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6.特定人的权利7.监督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12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有:1.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权利;2.提出人事罢免案的权利;

3.提出质询案和进行询问的权利;4.在全国人大召开的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

5.在大会开会或闭会期间,非经许可,不受逮捕和刑事审判;6.对围绕人大审议议题及有关内容,有视察的权利;7.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和执行其他属于代表职务的时候,国家和社会应根据实际需要为代表提供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的义务有:1.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认真行使职权,保守国家秘密,并且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2.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13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基本权利:1独立权2平等权3自卫权4管辖权

基本义务:1不侵犯别国2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4自治权的内容

(1)行使立法权利。(2)拥有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权利。(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4)培养干部的权利。(5)组建公安部队的权利。(6)自主发展经济的权利。(7)进行贸易活动的权利。(8)管理财政的权利。(9)自主发展文化教育的权利。

15主权的内容

主权,即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让予。主权是国家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是国家所固有的,并非由国际法所赋予的。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只是对这一权利予以确认和保护。16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内容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7政府依法行政的内容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18、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9我国对外政策的内容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主张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20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角度看,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正确方向;2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看,只有坚持人民民

主专政,才能确保国家稳定、社会主义长治久安。3从警惕国内外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的需要看,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从而保障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4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看,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21民主选举的意义

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2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23民主监督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也有利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出谋划策的主人翁形象。24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25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②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③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④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⑤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6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2)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加强。(3)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4)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5)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9我国政党制度的意义

1.最大限度地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

2.具有较大的整合功能。

3.具有协调党际关系和互相监督的功能。

30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31“三个代表”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2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3民族团结的意义

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

34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根本保证;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5国际组织的作用为成员国展开各种层次的对话与合作提供场所2管理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社会公共问题3 在成员国之间分配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收益4组织国际社会各领域的活动5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和经济争端6继续维持国际和平7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渠道和推进器

36联合国的作用

1避免战争,加强合作,有效的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2促进了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国际合作3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

37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8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

1,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不涉别国内政,没有在外国驻过一兵一卒.2,中过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3,积极维护世界和平.4中国经济在世界中占有重要比重,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增长,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39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与文化习惯;2 参与乃至帮助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3同一切危害民族团结的言论与行为做斗争;4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事等。

40公民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首先,公民的政治参与要遵循“有序”、“合法”的原则:1指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2要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是珍惜民主参与权利的基础,也是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3要提高民主参与能力。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民主参与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国内外政治事件,提高自己的政治辨别力、政治敏感性和政治热情。4要积极参加民主参与实践。这是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提高民主参与能力的最终落脚点。作为公民应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

41公民应怎样参与民主选举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42公民怎样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2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权益,要敢于向邪恶势力进行斗争,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43在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中,怎样对人民负责

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人们还有私生活,这是政府不能也不应干涉的,比如思想信仰。公民如果有什么事都找,那么将导致政府权力泛滥,影响社会正常发展。政府只有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44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向政府求助和投诉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拔打12315投诉);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主

要是看侵害你权益的是哪个行业,找他的主管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5怎样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46怎样弘扬科学精神

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自觉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高效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力。

47我们应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利益。保守国家秘密。48怎样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各国要求同存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增强政治互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寻求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为合作奠基

49面对国际竞争,我国该怎样做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强经济发展,这是机遇。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上的差距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国带来了挑战。另外霸权主义也不愿意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崛起,我们还面临着霸权主义在政治,经济, 军事上的压力,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快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聚精会神谋发展,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50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该怎样做我们应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2 我们应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3 我们应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4 我们应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5 我们应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51怎样才能有序的参加政治生活

首先,公民的政治参与要遵循“有序”、“合法”的原则:1指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2要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是珍惜民主参与权利的基础,也是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3要提高民主参与能力。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民主参与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国内外政治事件,提高自己的政治辨别力、政治敏感性和政治热情。4要积极参加民主参与实践。这是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提高民主参与能力的最终落脚点。作为公民应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

52怎样树立政府的权威

①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②政府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行使权力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行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要做到情为民所系。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

上,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要及时解决。要坚持利为民所谋。要同广大群众同甘共苦,通过扎实的工作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利益。

5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应逐步建立、加强和完善“无产阶级专政”,使得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根本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2应该大力宣传和宏扬无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使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深入民心;3应该深化和普及无产阶级民主政治,使之“制度化”和“具体化”,将“监察”和“制衡”的权力逐步下放到基层劳动群众手中,让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真正能够行使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无产阶级民主政治”。

54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3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三篇:必修二重点文言翻译句

文言文名句翻译

(语文必修2复习)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老的、年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有繁茂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引溪水把它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曲水旁边。)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定语后置)

(这一天,天高气爽,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借助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在形体之外,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状语后置)

(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衰老即将要到来。)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 1 了。)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所喜欢的,转眼之间,就成为旧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更何况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穷尽。)期:及,至

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诞的,把长寿与短命看作相等是荒谬的)

《赤壁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清风缓缓吹拂,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属:通”嘱”,劝人饮酒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一会儿,明月从东山的上方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盘桓。)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随波飘流,越过宽阔苍茫的江面。)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然仿佛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止,飘飘然似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冯:通“凭”,乘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状语后置;宾语 2 前置)

(当曹操攻陷荆州,攻占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当世的英雄人物,然而今天又在哪里呢?)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小洲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只小船,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拖在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8、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多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9、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取用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无穷无尽。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一同享用。”)

《游褒禅山记》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我与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熄灭了。”于是便都跟他一起退出来。)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我们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尚且还不到其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概洞内更深的地方,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3、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以至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形容词作名词)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到达的人便少。)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志:志气,志向。

6、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人,也不能到达。)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不前),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但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结果却未能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到达,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第四篇: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原子核 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A X)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x0911Nax0912Mgx0913Alx0914Six0915Px0916Sx0917Clx0918Ar(1)电子排布x09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2)原子半径x09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

(3)主要化合价x09+1x09+2x09+3x09+4 -4x09+5 -3x09+6 -2x09+7 -1x09—

(4)金属性、非金属性x09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x09冷水 剧烈x09热水与 酸快x09与酸反 应慢x09——x09—

(6)氢化物的化学式x09——x09SiH4x09PH3x09H2Sx09HClx09—(7)与H2化合的难易x09——x09由难到易 —

(8)氢化物的稳定性x09——x09稳定性增强 —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x09Na2Ox09MgOx09Al2O3x09SiO2x09P2O5x09SO3x09Cl2O7x09—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x09(10)化学式x09NaOHx09Mg(OH)2x09Al(OH)3x09H2SiO3x09H3PO4x09H2SO4x09HClO4x09—

(11)酸碱性x09强碱x09中强碱x09两性氢 氧化物x09弱酸x09中强 酸x09强酸x09很强 的酸x09—

(12)变化规律x09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Ⅰ)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Na>Mg>A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碱性:NaOH>Mg(OH)2>Al(OH)3 非金属性:Si<P<S<Cl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Ⅱ)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x09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Ⅲ)

金属性:Li<Na<K<Rb<Cs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x09非金属性:F>Cl>Br>I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F-<Cl-<Br-<I- 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x09离子键x09共价键

概念x09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x09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x09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x09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x09阴、阳离子x09原子

成键元素x09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x09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x09利用历史x09性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x09可再生资源x09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x09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x09可再生资源x09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x09核能

二次能源x09(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x09火电(火力发电)x09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x09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x09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x09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2、烃的分类:

饱和烃→烷烃(如:甲烷)脂肪烃(链状)烃 不饱和烃→烯烃(如:乙烯)芳香烃(含有苯环)(如:苯)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x09烷烃x09烯烃x09苯及其同系物 通式x09CnH2n+2x09CnH2nx09——

代表物x09甲烷(CH4)x09乙烯(C2H4)x09苯(C6H6)结构简式x09CH4x09CH2=CH2x09或(官能团)结构特点x09C-C单键, 链状,饱和烃x09C=C双键, 链状,不饱和烃x09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环状 空间结构x09正四面体x09六原子共平面x09平面正六边形

物理性质x09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x09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x09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水轻,难溶于水

用途x09优良燃料,化工原料x09石化工业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x09溶剂,化工原料

有机物x09主 要 化 学 性 质 烷烃:

甲烷x09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5种)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烯烃:

乙烯x09①氧化反应(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苯x09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Br2――→ +HBr +HNO3――→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概念x09同系物x09同分异构体x09同素异形体x09同位素

定义x09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x09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x09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x09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分子式x09不同x09相同x09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x09—— 结构x09相似x09不同x09不同x09—— 研究对象x09化合物x09化合物x09单质x09原子

6、烷烃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2-甲基丁烷 2,3-二甲基丁烷

7、比较同类烃的沸点: ①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②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二、烃的衍生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x09饱和一元醇x09饱和一元醛x09饱和一元羧酸 通式x09CnH2n+1OHx09——x09CnH2n+1COOH 代表物x09乙醇x09乙醛x09乙酸 结构简式x09CH3CH2OH 或 C2H5OHx09CH3CHOx09CH3COOH 官能团x09羟基:-OH 醛基:-CHO 羧基:-COOH 物理性质x09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俗名酒精,与水互溶,易挥发

(非电解质)x09——x09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俗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用途x09作燃料、饮料、化工原料;用于医疗消毒,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x09——x09有机化工原料,可制得醋酸纤维、合成纤维、香料、燃料等,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有机物x09主 要 化 学 性 质 乙醇x09①与Na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乙醇与Na的反应(与水比较):①相同点:都生成氢气,反应都放热 ②不同点:比钠与水的反应要缓慢 结论: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但没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②氧化反应(ⅰ)燃烧 CH3CH2OH+3O2―→2CO2+3H2O

(ⅱ)在铜或银催化条件下:可以被O2氧化成乙醛(CH3CHO)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消去反应

CH3CH2OH――→CH2=CH2↑+H2O

乙醛x09氧化反应:醛基(-CHO)的性质-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 +2Ag↓+3NH3↑(银氨溶液)

CH3CHO + 2Cu(OH)2――→CH3COOH+Cu2O↓+2H2O(砖红色)

醛基的检验:方法1: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方法2:加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至沸有砖红色沉淀 乙酸x09①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H+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与活泼金属,碱,弱酸盐反应,如CaCO3、Na2CO3 酸性比较:CH3COOH > H2CO3 2CH3COOH+CaCO3=2(CH3COO)2Ca+CO2↑+H2O(强制弱)②酯化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酸脱羟基醇脱氢

三、基本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种类x09元x09代表物x09代表物分子

糖类x09单糖x09C H Ox09葡萄糖x09C6H12O6x09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果糖x09x09 双糖x09C H Ox09蔗糖x09C12H22O11x09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麦芽糖x09x09 多糖x09C H Ox09淀粉x09(C6H10O5)nx09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纤维素x09x09 油脂x09油x09C H Ox09植物油x09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x09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脂x09C H Ox09动物脂肪x09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x09C-C键, 能发生水解反应 蛋白质x09C H O N S P等x09酶、肌肉、毛发等x09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x09能发生水解反应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葡萄糖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2OH(CHOH)4CHO(含有羟基和醛基)

醛基:①使新制的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工业制镜和玻璃瓶瓶胆 羟基: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蔗糖x09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淀粉

纤维素x09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淀粉特性: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油脂x09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蛋白质x09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颜色反应: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鉴别部分蛋白质)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味道(鉴别蛋白质)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M(+n)(化合态)M(0)(游离态).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4、金属冶炼的方法

(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2NaCl(熔融)2Na+Cl2↑ MgCl2(熔融)Mg+Cl2↑ 2Al2O3(熔融)4Al+3O2↑(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Fe2O3+3CO 2Fe+3CO2↑ WO3+3H2 W+3H2O ZnO+C Zn+CO↑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H2等.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Al, Fe2O3+2Al 2Fe+Al2O3(铝热反应)Cr2O3+2Al 2Cr+Al2O3(铝热反应)(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2HgO 2Hg+O2↑ 2Ag2O 4Ag+O2↑

5、(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2)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3)回收金属的实例:废旧钢铁用于炼钢;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从电影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X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属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09K、Ca、Na、Mg、Alx09Zn、Fe、Sn、Pb、(H)、Cux09Hg、Agx09Pt、A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x09强 弱 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x09弱 强

主要冶炼方法x09电解法x09热还原法x09热分解法x09富集法 还原剂或

特殊措施x09强大电流 提供电子x09H2、CO、C、Al等加热x09加热x09物理方法或 化学方法

第五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 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Ba=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mol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

3-1232-2-2+-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 = 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 效应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 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和SO4、Ag和Cl、Ca和CO3、Mg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HCO3,SO3,OH和NH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Fe、Cu、MnO

4+

-2+

3+

2+

---+

---2--4+

2-,2-2+-2+

2-+

-2+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五、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H+ HCO3 HCO3+H+ CO2↑+H2O HCO3+H+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反应实质:HCO3+OH H2O+CO3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CO3+H2O+CO2 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CO3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2+2—2———

2—2———2—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四、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2NaCl 2Fe+3Cl2===(点燃)2FeCl3 Cu+Cl2===(点燃)CuCl2

Cl2+H2 ===(点燃)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 -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七、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SO3)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 八、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S+O2 ===(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 =H2SO3 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 连接。-+

2-

2-

九、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NO2+H2O == 2HNO3+NO 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十、大气污染

SO2、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 从燃料燃烧入手。② 从立法管理入手。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2SO2+O2 2SO3 SO3+H2O= H2SO4)

十一、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

C12H22O11 ======(浓H2SO4)12C+11H2O放热 2H2SO4(浓)+C CO2 ↑+2H2O+SO2 ↑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2 H2SO4(浓)+Cu CuSO4+2H2O+SO2 ↑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十二、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4HNO3(浓)+Cu == Cu(NO3)2+2NO2 ↑+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 ↑+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 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十三、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 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 ===(△)NH3 ↑+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晶体)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 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 NH3 ↑+HCl ↑

NH4HCO3 NH3 ↑+H2O ↑+CO2 ↑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NH4NO3+NaOH Na NO3+H2O+NH3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11、金属的通性:导电、导热性,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一般情况下除Hg外都是固态

12、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如Hg、Ag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如Fe、Sn、Pb等

③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如K、Na、Al等(K、Ca、Na、Mg都是电解氯化物,Al是电解Al2O3)

13、铝及其化合物

Ⅰ、铝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 ②化学性质:Al—3e-==Al

a、与非金属:4Al+3O2==2Al2O3,2Al+3S==Al2S3,2Al+3Cl2==2AlCl3 b、与酸: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c、与强碱:2Al+2NaOH+2H2O==2NaAlO2(偏铝酸钠)+3H2↑(2Al+2OH-+2H2O==2AlO2+3H2↑)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3+d、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Ⅱ、铝的化合物

①Al2O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a、与酸:Al2O3+6H==2Al+3H2O b、与碱:Al2O3+2OH-==2AlO2+H2O ②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a、实验室制备: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3NH3•H2O==Al(OH)3↓+3NH4

b、与酸、碱反应:与酸 Al(OH)3+3H==Al+3H2O 与碱 Al(OH)3+OH==AlO2+2H2O ③KAl(SO4)2(硫酸铝钾)KAl(SO4)2•12H2O,十二水和硫酸铝钾,俗名:明矾

KAl(SO4)2==K++Al+2SO4,Al会水解:Al+3H2O Al(OH)3+3H

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14、铁Fe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②化学性质:

a、与非金属:Fe+S==FeS,3Fe+2O2===Fe3O4,2Fe+3Cl2===2FeCl3 b、与水:3Fe+4H2O(g)===Fe3O4+4H2

c、与酸(非氧化性酸):Fe+2H==Fe+H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被氧化成三价铁

d、与盐:如CuCl2、CuSO4等,Fe+Cu==Fe+Cu Fe和Fe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 2+3+

2+

2+

+

2+3+

2-3+

3+

+--+

3+3+

+

+

3+

-Fe ②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③加NaOH溶液现象:白色 灰绿色 红褐色 Fe ①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 ②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③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5、硅及其化合物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3+2+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b、硅酸盐工业简介: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硅酸盐产品的工业成硅酸盐工业,主要包括陶瓷工业、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其反应包含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成份是Na2SiO3•CaSiO3•4SiO2;陶瓷的原料是黏土。注意:三大传统硅酸盐产品的制备原料中,只有陶瓷没有用到石灰石。

16、氯及其化合物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

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

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

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

+

---拓展

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17、溴、碘的性质和用途

溴 碘

物理性质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气态碘在空气中显深紫红色,有刺激性气味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能与氯气反应的金属、非金属一般也能与溴、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氯气。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Cl2>Br2>I2

18、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 H2SO3

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 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18、硫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密度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化学性质:酸酐是SO3,其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 物质组成性质 浓硫酸 稀硫酸 电离情况H2SO4==2H+SO4 主要微粒 H2SO4 H、SO4、(H2O)颜色、状态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 性质 四大特性 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a、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可用作气体的干燥剂)b、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O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c、强氧化性:

ⅰ、冷的浓硫酸使Fe、Al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ⅱ、活泼性在H以后的金属也能与之反应(Pt、Au除外):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ⅲ、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硫酸)===CO2↑+2SO2↑+2H2O ⅳ、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

d、不挥发性:浓硫酸不挥发,可制备挥发性酸,如HCl:NaCl+H2SO4(浓)==NaHSO4+HCl 三大强酸中,盐酸和硝酸是挥发性酸,硫酸是不挥发性酸

③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雾等降水过程,是由大量硫和氮的氧化物被雨水吸收而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的生产等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SO2、H2SO3、H2SO4。在防治时可以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9、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2-+2-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 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

2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

3Ⅱ、氨气(NH3)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Ⅲ、铵盐

a、定义: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如Cl、SO4、CO3)形成的化合物,如NH4Cl,NH4HCO3等

b、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c、化学性质:

①加热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铵盐与碱共热可产生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氨气,故可以用来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如:NH4NO3+NaOH===NH3↑+H2O+NaCl,,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是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原理。

d、NH4的检验:NH4+OH===NH3↑+H2O。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是否变蓝,如若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的存在。20、硝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硝酸因为挥发HNO3产生“发烟”现象,故叫做发烟硝酸

②化学性质:a、酸的通性:和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不稳定性:4HNO3=== 4NO2↑+2H2O+O2↑,由于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水,所以久置的硝酸会显黄色,只需向其中通入空气即可消除黄色 +

+

-+

-+

-2-2-c、强氧化性:ⅰ、与金属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常温下Al、Fe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铝制或铁制的容器储存浓硝酸 ⅱ、与非金属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 d、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照体积比3:1混合而成,可以溶解一些不能溶解在硝酸中的金属如Pt、Au等

2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①原子组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组成 质子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②原子表示方法:

A:质量数 Z:质子数 N:中子数 A=Z+N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 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 ④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不带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

带负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⑤1—18号元素(请按下图表示记忆)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⑥元素周期表结构

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2、8、8)元周期(7个横行)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18、18、32)素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种类为26,若排满为32)周 主族(7个)(ⅠA—ⅦA)期 族(18个纵行,16个族)副族(7个)(ⅠB—ⅦB)表 0族(稀有气体族:He、Ne、Ar、Kr、Xe、Rn)Ⅷ族(3列)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 ⑧元素周期律: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金属性最强的是Fr(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射性元素)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四条依据:

a、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释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剧烈则越容易释放出H2,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c、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Fe+CuSO4==FeSO4+Cu)d、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活泼性>正极)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三条依据:

a、与H2结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结合则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c、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Cl2+H2S==2HCl+S↓)注意:“相互证明”——由依据可以证明强弱,由强弱可以推出依据 ⑨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 极性键 化学键 非极性键

离子键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A型,如:H2,Cl2,O2,N2中存在非极性键

极性键: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B型,如:NH3,HCl,H2O,CO2中存在极性键

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

注:有NH4+离子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AlCl3中没有离子键,是典型的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

22、化学反应速率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v==△C/△t 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浓度增大,速率增大 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大

压强:压强增大,速率增大(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

23、原电池

负极(Zn):Zn—2e-==Zn2+ 正极(Cu):2H++2e-==H2↑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a、有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者其中一个为碳棒)做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 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

b、有电解质溶液 c、形成闭合回路

24、烃

①有机物

a、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无机物外

b、结构特点:ⅰ、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一定形成四根共价键 ⅱ、碳原子可以和碳原子结合形成碳链,还可以和其他原子结合 ⅲ、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三键 ⅳ、碳碳可以形成链状,也可以形成环状

c、一般性质:ⅰ、绝大部分有机物都可以燃烧(除了CCl4不仅布燃烧,还可以用来灭火)ⅱ、绝大部分有机物都不溶于水(乙醇、乙酸、葡萄糖等可以)②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甲烷、乙烯、苯的性质见表)③烷烃:

a、定义:碳碳之间以单键结合,其余的价键全部与氢结合所形成的链状烃称之为烷烃。因为碳的所有价键都已经充分利用,所以又称之为饱和烃 b、通式:CnH2n+2,如甲烷(CH4),乙烷(C2H6),丁烷(C4H10)c、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状态由气态(1—4)变为液态(5—16)再变为固态(17及以上)d、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能够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甲烷 CnH2n+2+(3n+1)/2O2 nCO2+(n+1)H2O e、命名(习惯命名法):碳原子在10个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④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之为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物质之间称为同分异构体 如C4H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3(正丁烷),CH3CHCH3(异丁烷)甲烷 乙烯 苯 分子式 CH4 C2H4 C6H6 结构式 不作要求 结构简式 CH4

CH2=CH2 或电子式不作要求

空间结构 正四面体结构平面型平面型(无单键,无双键,介于单、双键间特殊的键,大∏键)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煤道坑气的主要成分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毒 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②取代反应:

CH4+Cl2 CH3Cl+HCl ①氧化反应: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C2H4+3O2 2CO2+2H2O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 ③加聚反应:

nCH2=CH2 —CH2—CH2—

产物为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①氧化反应: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2C6H6+15O2 12CO2+6H2O ②取代反应:

a.与液溴反应: +Br2 +HBr b.与硝酸反应: +HO-NO2 +H2O ③加成反应: +3H2(环己烷)用途 可以作燃料,也可以作为原料制备氯仿(CH3Cl,麻醉剂)、四氯化碳、炭黑等 石化工业的重要原料和标志,水果催熟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制造塑料,合成纤维等 有机溶剂,化工原料

注: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有上有下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直接相连的反应:只上不下

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称为芳香烃。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易取代,难加成)。

25、烃的衍生物 ①乙醇:

a、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可和水以任意比互溶,良好的溶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羟基,—OH c、化学性质:ⅰ、与活泼金属(Na)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ⅱ、氧化反应: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催化氧化: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ⅲ、酯化反应: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d、乙醇的用途:燃料,医用消毒(体积分数75%),有机溶剂,造酒 ②乙酸:

a、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纯净的乙酸称为冰醋酸。

b、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 c、化学性质:ⅰ、酸性(具备酸的通性):比碳酸酸性强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CH3COOH+NaOH=CH3COONa+H2O ⅱ、酯化反应(用饱和Na2CO3溶液来吸收,3个作用)d、乙酸的用途:食醋的成分(3%—5%)③酯:

a、物理性质: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低级酯具有特殊的香味。b、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ⅰ、酸性条件下水解: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ⅱ、碱性条件下水解: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26、煤、石油、天然气

①煤: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可通过干馏、气化和液化进行综合利用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20℃以上)的差异将物质进行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纯净物

分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5℃以内)的差异将物质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混合物

干馏:隔绝空气条件下对物质进行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化学变化

②天然气:主要成份是CH4,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加热分解制炭黑和H2)③石油:多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可通过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进行综合利用

分馏的目的:得到碳原子数目不同的各种油,如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裂化的目的:对重油进行裂化得到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产物一定是一个烷烃分子加一个烯烃分子

裂解的目的: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催化重整的目的:得到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27、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离子)方法及现象

Cl 先用硝酸酸化,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SO 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CO3 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硝酸(或盐酸),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2-2-4-Al 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 Fe(★)加入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

NH4(★)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3+3+的气体(NH3)Na+ 焰色反应呈黄色

K+ 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I2 遇淀粉溶液可使淀粉溶液变蓝

蛋白质 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下载高中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必修1

    内容详尽,知识准确。共98页。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实验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一:物质分类变化模块。 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重难点知识: A:物质的分类原则(氧化物分类)。 B: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性质的不同点总结。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实验1-1粗盐提纯 原理:运用过滤、蒸发的方法提纯粗盐。 操作方法:称取适量粗盐溶于足量水中,过滤(一贴二低三靠),蒸发(在......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实验4-1 操作方法: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硅酸钠溶液,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

    高中化学必修2部分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部分识点总结 导语: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化学必修2部......

    新人教版英语必修二重点句型必背U4

    新人教版英语必修二重点句型必背U4 1. As a result these endangered animals may even die out.结果,这些濒危的动物将会灭绝。 2. What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do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