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钠的性质教案
金属钠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钠与水的反应,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具准备:
钠、滤纸、玻璃片、小刀、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火柴、酒精灯、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首先演示化学小魔术“滴水生火”,在实验中学生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水滴到棉花上能生火呢?
【教师解疑】揭示其中奥妙,告诉同学们老师事先在棉花球中放入了一小块过氧化钠,为何过氧化钠能有这样的妙用呢?这还需从金属钠的性质说起
【创设情境引入】展示下列实物: 铁丝、银项链。【问题】这几种金属的本质颜色是什么颜色?他们现在所呈现的颜色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不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则为本质色,反映了的就不是本质色。
【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金属钠的本质色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一下。
【演示实验】(3-1)切割金属钠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钠的真面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
观察现象:钠为银白色光泽的固体,暴露在空气中,银白色逐渐消失,变成白色固体。【问题】: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解决了刚开始的疑问,与此同时,大家还可以从整个实验中得出哪些关于钠的物理性质呢?
【学生回答】钠的硬度小,质软,密度比煤油大,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硬度小、密度比煤油大、银白色金属光泽固体
【过渡】实验中我们知道了钠要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这也就说明了钠在常温下可以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4Na+O2=2Na2O
初衷是我们学过了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和日常生活中铁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两个反应的现象及产物是不同的。那么在这里,如果我们也提供不同的条件,反应现象及产物还会不会与刚才的相同呢?
【播放视频】(3-2)加热金属钠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干锅里,加热,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金属钠受热后,先熔化,后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总结】钠与氧气的反应属于钠的化学性质之一,反应条件不一样,产物就不一样。另外,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钠的又一物理性质,熔点低。
【板书】
二、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4Na+O2=2Na2O 空气中燃烧 2Na+O2=Na2O2(淡黄色)
(在物理性质下补充熔点低)【过渡】生活中接触到很多金属,铁、铝、铜等,我们都知道它们的密度比谁大,但是今天在钠的物理性质中只知道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并没有给出它与水的密度大小关系,那么到底谁的密度要大一些呢?接下来我们来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放一些水,把绿豆大小的钠放入烧杯中。最后向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银白色光亮小球、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小球最后消失、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
【讲解】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此外,钠还可以和水发生反应。实验现象我们用五个字来概括:浮、熔、游、响、红。
【问题】在这个实验中就近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2Na +2H2O = 2NaOH + H2↑
【板书】2.钠与水反应: 2Na +2H2O = 2NaOH + H2↑
现象:浮、熔、游、响、红(在物理性质中补充密度比水小)
【过渡】初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活泼金属的性质之一是能够与酸反应,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钠的活动性远比铝、铁等强。所以钠也可以和盐酸、硫酸等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放出氢气。这也是钠的又一化学性质,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写出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Na+2HCl=2NaCl+H2↑ 【板书】3.钠与酸反应
Na+2HCl=2NaCl+H2↑
【板书】4.钠与盐的反应
【过渡】在化学中我们坚持的一个理念是: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而性质最终决定用途。那么钠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又是如何得到的呢?请大家课下查阅资料,了解钠的用途及制备方法。
【问题】纳的电子结构示意图是什么?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来。结合实验讲解,进行知识联结与巩固。
【板书】
三、纳的结构:【板书】
四、钠的用途及制备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金属及其相关性质,对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希望大家课后认真复习。
板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 一.钠的物理性质
硬度小、密度比煤油大、银白色金属光泽固体、熔点低、密度小于水
二、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4Na+O2=2Na2O 空气中燃烧 2Na+O2=Na2O2(淡黄色)
2.钠与水反应:
2Na +2H2O = 2NaOH + H2↑
现象:浮、熔、游、响、红
3.钠与酸反应
Na+2HCl=2NaCl+H2↑
4.钠与盐的反应
三、纳的结构:
四、钠的用途及制备
第二篇:高中化学钠教案
广西北海合浦西场中学 廖志航
课题1:钠教案
一、教材分析:
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学生学习的 广西北海合浦西场中学 廖志航
六、教法:
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 实验 观察 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
共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
广西北海合浦西场中学 廖志航
[板书]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2.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4Na+O2====2Na2O(白色固体)
△ b.2Na+O2====Na2O2(淡黄色固体)[设问]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讲解]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点燃 [板书]c.2Na+Cl2====2NaCl d.2Na+S====Na2S [思考]根据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条件,分析比较Na2O与Na2O2的稳定性。
[结论]Na2O2比Na2O稳定。
[讲解]由刚才Na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可知,Na与H2O反应生成了碱,那么,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2—4]用空塑料瓶和带有大头针的胶塞做Na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教师]由实验现象可知,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了H2。[板书]②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投影讨论]1.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及分析,你觉得钠的化学活性怎样?并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 [结论]1.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相一致。2.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设问]通过对钠的性质的讨论,并参阅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2.怎样保存金属钠?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3.钠有哪些用途? [板书]
二、钠的存在及用途
[学生回答,投影并板书]1.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质中,由于钠的性质活泼,所以须密闭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用途 a.制过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制稀有金属如Ti、Ta、Ni等 d.制高压钠灯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广西北海合浦西场中学 廖志航
[布置作业]1.钠能否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说出理由。2.钠着火以后能否用水来灭火? 3.试分析钠在空气中久置所发生的变化及现象。
[板书设计]
第三篇:《钠的性质》教案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清河中学 祁俊缺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2.能力目标
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其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二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其中钠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难点就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钠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教材对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
三 教法建议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1)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2)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
(3)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4)钠和氧气的反应可由[实验2-2]钠的表面在空气中的变化而引入。
2.深入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优化的知识结构。
(l)虽然碱金属单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们的某些化合物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可让学生标出 与 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3)应将 的结构、性质、保存、存在、用途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主线。充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存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取决于性质这一思想。
(4)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后,紧接着可让学生讨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成什么物质?”再做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来验证。使学生对初中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规律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的科学思想。
四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钠
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金属入手,应采取从结构到性质至用途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2)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程序。
(3)介绍第一节钠在全章内容中的重要性。
2.练写四个反应。
(1)教师指导学生在四个反应中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得出在钠的性质上我们要了解的方向。
3.教师强调
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结构为基础,以性质为重点,以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为主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钠的物理性质
演示课本第28页[实验 2-1],每一组学生切割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并指导学生阅读钠的物理性质的课文(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5.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提问]在空气中,新切的钠面上有什么变化?
演示:课文第29页[实验 2一2]并补充钠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
[总结]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课文有关钠与氧气反应的内容,理解常温下“发暗”,“燃烧黄色火焰”,“淡黄色”固体等关键的现象的根本原因,以理解促进记忆,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黄色火焰)
(2)与水的反应
演示课本第29页[实验 2-3]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钠在水中变化的情况。
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操作步骤。
分组实验可使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浮”(钠浮在水面上),“熔”(熔为小球),“游”(迅速游动),“红”(酚酞水溶液变红)
[演示2-4],重点检验收集到的气体。引导学生观察产生有关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讨论]
①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水的组成,得到的结论是钠置换出水中的氢,生成氢气和氢氧化 钠。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钠浮在水面上的原因(钠的密度比水小),解释钠与水反应时,为什么熔成小球(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解释钠熔成小球后为什么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反应生成的氢气对其产生了推动作用)。解释滴有酚酞的水为什么变红(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
③由此得出保存钠的方法:隔水、隔空气,而保存在煤油中(比煤油的密度大,且不溶于煤油)。
6.通过掌握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说明钠的主要用途,以帮助学生改进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实现结构→性质→用途相互渗透。
六 总结
钠是主要的活泼金属元素,通过有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七 布置作业 1.思考题
(1)钠能在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吗?
(2)钠与水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如欲满足钠离子与水的个数之比为1:100,则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书面作业
(1)课本第31页的有关练习。
(2)补充
①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钠投入 溶液:
B. 与盐酸反应:
C.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
D. 溶液与少量 溶液反应:
②欲使100克9.32%的 溶液质量分数增加到20%,需往溶液中加入钠的质量是
克。
③用钠冶炼钛的氯化物 时,反应过程中当 的化合价降低二价时,就有24克的 单质生成,则 的值为。
第四篇:高中化学必修1
内容详尽,知识准确。共98页。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高中化学必修1学期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学期教案: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 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 评价细目 结果 备注
A B C
主题选择
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
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
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
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
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