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时间:2019-05-15 01:2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篇: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养成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体会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体会新知】

不看课本,请连线,体会分类法

【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完成以下题目,体会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1、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此环节注意回顾初中化学课本的相关定义)。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O2、Cu、H2SO4、Ba(OH)

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1)硫在氧气里燃烧(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对上述五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

3、根据以上分析,请你概括性的描述一下,你认为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关系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图来表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吗?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学习化学分类法有何意义? 【检测】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 A、HNO3 H2S Na2CO3 H2SO4 B、MnO2 Fe3O4 CuO SO2 C、FeCl2 AgCl KClO3 HCl D、甲烷 空气 CuSO4 ·5H2O 冰水混合物

【收获与反思】反思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请完成课后习题1、2 2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化学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主要根据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如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在初中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中化学介绍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分类思想,进一步形成分类观。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初中化学中,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跟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在本节有关氧化物的分类和以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需要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概念,对此,初高中教材均未涉及,需要补充。

关于几种常见的酸及其分类,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是强酸还是弱酸,不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也不要求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酸的通性。而高中则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从电离程度去理解强酸和弱酸,从H去感受非氧化性酸,从硝酸、浓硫酸去感受氧化性酸。为此,教学中应补充酸的其它分类,如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等、应该让学生知道盐酸>醋酸>碳酸。

关于碱,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强碱,如NaOH、KOH、Ca(OH)2等,不涉及弱碱,但简单介绍NH4的检验。

关于盐,初中也只简单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根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分类但不作要求,没有正盐、酸式盐的概念,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盐的组成,但是对盐的性质知之甚少。而高中则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盐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组成认识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物质的溶解性认识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在盐类的水解中,还可以从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来分类等。学生很清楚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的依据,但对于哪些盐可溶、哪些盐不溶可就迷糊了。

在初中已学溶液、浊液的基础上,高中介绍了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及其性质。在分散系的认识基础上,高中要求重新认识溶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微粒大小是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也是影响性质的一个因素,微粒大小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关于氧化物分类的教学

建议在课本P25实践活动1中,设计下列问题,实行渗透性衔接教学。(1)带领学生回忆CO2和CaO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从CO2和CaO分别与酸或碱的反应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酸性氧化物 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并整合归纳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3)SO2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

(4)什么叫两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写出Al2O3分别与H2SO4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关于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

建议充分利用初中原有的学习情景素材,找准知识的衔接点进行教学。(1)多媒体展示白云、晨雾、灰霾等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结合食盐、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讲解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等概念。(3)展示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三瓶样品,提出问题: ①你能判断出哪瓶是浊液,哪瓶是胶体,哪瓶是溶液吗? ②你知道溶液和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③演示实验:用光束照射上述三瓶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④你能知道溶液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吗?

播放有关胶体渗析的实验录象,得出结论。讲述化学史,胶体的概念水到渠成。介绍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4)重新定义溶液和浊液,分析溶液、胶体和浊液的组成。(5)演示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讲解实验的操作及注意事项。(6)归纳胶体的性质、检验和提纯,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效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要求从本质上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解决离子大量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离子检验等问题。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初中化学介绍了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高中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的基石。高中要求站在类型通性的高度去理解复分解反应,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去理解复分解反应,由于初中不需要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和盐等概念,不要求酸、碱和盐的通性,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学生仅限于死记硬背几个具体反应,因此,面对高中要求的徒然拔高,需要帮助学生整合归纳酸、碱和盐的通性,需要加强化学方程式的训练。

初中教材上设计了几种常见物质的导电性实验及结论,分析解释酸溶液、碱溶液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但是对这些初中都不作要求,需要在思想方法上、知识上及时衔接。

碱和盐的溶解性、强酸和弱酸是学习离子反应的基础。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

(1)实验:盐酸、硫酸、硝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KOH溶液、乙醇溶液的导电性

(2)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归纳出电离的概念。(3)动画模拟HCl、H2SO4、HNO3、Na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注意事项、电荷守衡(5)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归纳出酸、碱和盐等概念。(6)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通过实验或具体反应,引导学生归纳酸碱盐的分类及其性质,并解释酸溶液、碱溶液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1)酸的分类及其性质 ①分类:

a.从组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氧酸和无氧酸 b.从电离出氢离子的数目: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c.从电离能力:强酸和弱酸,7种强酸、盐酸>醋酸>碳酸 ②通性:

a.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与金属发生反应:置换反应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d.与碱反应:酸+碱→盐+水

e.与盐反应:酸+盐→新酸+新盐(强酸制弱酸)(2)碱的分类及其性质 ①分类

a.从溶解性: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 b.从电离能力:强碱和弱碱,4种强碱 ②通性

a.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c.与酸反应:酸+碱→盐+水 d.与盐反应:碱+盐→新碱+新盐(3)盐的分类及其性质

①分类:从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②通性

a.与某些金属反应:置换反应

b.与碱反应:

c.与某些酸的反应:

d.与某些盐反应: 3.盐的溶解性

a.钾盐钠盐铵盐的溶解性

b.硝酸盐的溶解性 c.氯化物的溶解性的溶解性

d.硫酸盐的溶解性 其它盐的溶解性(如亚硫酸盐、硅酸盐等)可在相关章节中介绍。4.酸式盐的性质可在钠的化合物中专门性衔接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介绍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高中化学要求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其要求是①有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概念;②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③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即从得氧失氧的观点过度到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再上升到电子转移的观点。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化合价是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只有从本质上理解化合价,才能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转移建立联系。学生熟记元素的化合价,并能很快标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初中化学的要求是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书写常见物质的的化学式,不讲化合价的概念。对此,应加强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训练,补充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化合价等。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前,进行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训练,补充(1)1~18号元素符号及元素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4)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5)化合价的定义(6)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7)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初高中衔接教学可按如下进行处理:(1)复习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3)复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带领引导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篇:2.1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学案

2.1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2.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

3.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预习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初中化学把元素分为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___元素;化合物可分为____、____、____和氧化物。化学反应按反应前后反应物、产物的多少和种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得氧失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将进一步探究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探究案: 探究一 物质的分类方法

1.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例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 ②HCl ③CaCl2 ④CuO ⑤H2O ⑥Fe2O3(1)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依据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依据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归纳总结](1)单一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3)树状分类法:

探究二 分类法的应用

1.同类物质常常具有许多共性。因此可以通过物质所属类别,推测其具有的性质。

(1)SO2和CO2同为酸性氧化物,试根据酸性氧化物具有的通性(或CO2的性质),推测SO2具有的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室没有盐酸时,可选用________代替。

2.通过物质分类,可以建立物质间的从属关系,分析物质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寻找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归纳总结]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如下:

训练案: 1.从对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是

(1)Na2O、CaO、SO2、CuO________________。(2)NaCl、KCl、NaClO3、CaCl2______________。(3)HClO3、KClO3、HCl、NaClO3____________。

(4)NaHCO3、Ca(HCO3)

2、NH4HCO3、K2CO3____________。2.(1)将下列(Ⅰ)中的物质与(Ⅱ)中的物质类型用短线连起来。

ⅠNa2SO4KHSO4NaClBaSO4Ⅱ含氧酸盐无氧酸盐

钠盐硫酸盐NaHCO3酸式盐(2)在(Ⅰ)中所列出的物质里,从组成与性质上看,有一种物质可以与H2SO4归为同一类,这种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写出这种物质在水溶液里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按下列线索提示画出Fe、Cu、S、H2、HCl、NaOH、H2SO4、Ba(OH)

2、NaHCO3、K2O、CuO、NaCl的树状分类图:

(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① 硫在氧气里燃烧;② 红磷在氧气里燃烧;③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④ 铝箔在氧气里燃烧;⑤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4.根据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硫酸分别与镁及其化合物(类别不同)反应生成硫酸镁的化学方程式。

5.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

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

点燃① C+O2=====CO2 ②

课堂小结

第四篇: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案

必修1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一些化学药品安全标识;

(2)懂得发生实验事故时的一些简单处理方法;

(3)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仪器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教学难点】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板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投影】实验室安全规则

1.进入实验室,不准私自大声说话、吵闹。

2.在老师讲解过程中,请不要私自动实验台上的仪器、药品。

3.在实验过程中按规范操作,认真观察现象,思考本质。务必要清楚你的每一步操作的目的。

4.没做过的实验要向老师请教或查清资料后再做,不要贸然实验。步骤多的实验,操作顺序要记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5.实验室要有一定的安全设施。

6.熟悉实验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处理措施。

必修1第一章教案

7.不要将火柴棍、滤纸的倒入水槽。实验完毕应清洗好仪器和整理桌面。得到老师允许方可离开实验室。【过渡】熟悉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还不能完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并正确操作。

【板书】

2、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投影】1.取用药品的安全注意事项(1)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2)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应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后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3)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4)按用量取药品,若无用量说明,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5)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用酒精灯加热的注意事项

(1)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硬质玻璃管、蒸发皿、坩埚等。①试管加热时应使用铁架台的铁夹或试管夹。②硬质玻璃管可用于给固体物质加热。③蒸发皿主要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④坩埚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通常把坩埚放在三脚架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2)必须隔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平底烧瓶、圆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等。①烧杯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溶解,盛放滤液等。

②烧瓶(平底烧瓶、圆底烧瓶、蒸馏烧瓶)用于有液体参加,要加热且有气体生成并要导出收集的反应。③锥形瓶用于中和滴定和作为加热反应容器。(3)试管使用主要事项

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③加热后试管不能骤然冷,防止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若给液体或固液混合物加热则试管口应向上倾斜。(4)关于酒精灯的主要事项

①在使用前,要检查酒精灯里有无酒精。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②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燃着的一只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必修1第一章教案

③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④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应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讨论1】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

【讨论2】在实验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我们如何去处理这些事情呢?

情景1:一位同学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结果肉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情景2:一位同学在稀释浓硫酸是,将水一下子倒入浓硫酸中,结果浓硫酸迸溅到皮肤上。情景3:一位同学在搅拌氢氧化钠溶液时,不小心将氢氧化钠迸溅到眼中。

3、了解安全措施

【总结】安全措施主要有:(1)被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

(2)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时宜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3)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在涂上硼酸溶液。(4)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5)因电失火应先切断电源,在实施救火。

【投影】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第五篇:1.1.1物质的分类 导学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理解同素异形体、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

自主预习

1.用树状分类法,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对物质如何分类?

2.初中介绍的常见氧化物有CO、CO2、P2O5、Na2O、SO2、NO、MgO、CaO、Fe2O3、Al2O3等,其中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各有哪些?

3.请分别对分散系、胶体进行分类,并指明分类的依据。

4.当光束通过一些分散系时我们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你身边有哪些丁达尔效应?

课堂探究

主题

学习探究过程

概括提升

物质的分类

[学习任务1]

结合学案【自主预习】第1部分,展开自主探究。

[问题1-1]只由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

[问题1-2]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的分类标准是什么?这对你认识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有何帮助?

[问题1-3]金刚石与石墨在元素组成及物质性质上有哪些异同点?

[学习任务2]

结合学案【自主预习】第2部分,展开合作探究。

[练习]结合以下信息,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间有什么从属关系?

①Mn2O7+2KOH2KMnO4+H2O

②Al2O3+2KOH2KAlO2+H2O

单质:

化合物:

同素异形体:

分类的观点对我们认识物质有何帮助?

二、分散系

及其分类

[学习任务3]

结合学案【自主预习】第3部分,展开自主探究。

[问题2-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问题2-2]雾属于哪类胶体?请指出其中的分散质、分散剂。

续 表

主题

学习探究过程

概括提升

三、胶体

[学习任务4]

自学课本P8实验1-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学生实验1】Fe(OH)3胶体的制备

试剂

操作

化学方程式

【学生实验2】不同分散系性质的对比

分散系

激光笔照射后的现象

结论

Fe(OH)3胶体

CuSO4溶液

泥水

[学习任务5]

[合作探究]

自学课本P9,展开合作探究。

为什么只有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提示:①提出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②搜集证据,证明你的观点。

③得出结论。

(1)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什么?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解决原因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评价反馈

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氢气、冰、冰与水的“混合物”

B.白磷、浓硫酸、胆矾

C.金刚石、大理石、氯化铁溶液

D.水银、干冰、盐酸

2.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

A.CaCO3

B.P2O5

C.CuO

D.KMnO4

3.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白酒

B.食盐水

C.淀粉溶液

D.碘酒

4.胶体、浊液与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

A.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荷

C.分散系是否稳定

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5.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分散质粒子具有相同的直径

D.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6.常见的胶体有哪些?其中属于液溶胶的是哪些?

课堂小结

1.这节课对你认识陌生物质有何帮助?

2.如何判断一种分散系是胶体?请给出尽量多的方法。

3.化学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你会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它呢?

核心素养专练

1.分类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A

金刚石

H2SO4

烧碱

CaCO3

B

黄铜

NO2

HCl

石灰水

FeSO4

C

碘酒

一氧化碳

H3PO4

NH3·H2O

NaCl

D

H2

Fe3O4

HNO3

纯碱

小苏打

2.广义的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3.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是三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Fe(OH)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

B.分别用一束光透过三种分散系,只有Fe(OH)3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C.三种分散系的颜色都相同,且均能与盐酸反应,具有吸附性

D.三种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

4.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①有尘埃的空气 ②稀硫酸 ③蒸馏水 ④墨水,能观察到有丁达尔效应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Fe(OH)3↓+3HCl

B.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6.甲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操作及现象如下:

①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③继续加热,出现红褐色沉淀。

(1)上述三种分散系分别属于哪一类?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分别用一束光透过①②③三种分散系,会有什么现象?

(3)向②中滴加稀硫酸会有什么现象?

(4)乙同学认为向Fe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制取Fe(OH)3胶体,你认为正确吗?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2.酸性氧化物:CO2、P2O5、SO2;碱性氧化物:Na2O、MgO、CaO、Fe2O3。

3.(1)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2)根据分散剂状态的不同,将胶体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4.例如,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都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是丁达尔效应。

课堂探究

一、物质的分类

[问题1-1]不一定。

[问题1-2]物质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单质、化合物概念的外延是纯净物。

[问题1-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性质不同,如金刚石的硬度大,石墨的质地软。

[练习]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概括提升]

(1)只由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形成的纯净物

(3)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和C60;氧气和臭氧(O3)。

(4)科学的分类,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问题2-1]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

[问题2-2]雾属于气溶胶,分散质是水、分散剂是空气。

三、胶体

[学生实验1]

试剂

操作

化学方程式

蒸馏水、FeCl3饱和溶液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学生实验2]

分散系

激光笔照射后的现象

结论

Fe(OH)3胶体

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只有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CuSO4溶液

无明显现象

泥水

无明显现象

[合作探究]

①宏观性质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胶体出现丁达尔效应可能是因为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

②P9资料卡片,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

③胶体出现丁达尔效应,是因为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

[概括提升]

(1)丁达尔效应

(2)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

(3)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证据推理→得出结论

[评价反馈]

1.D A项,冰与水的“混合物”是化合物,而非混合物;B项,浓硫酸是混合物,胆矾是化合物;C项,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大理石是混合物;D项,水银是单质,干冰是化合物,盐酸是混合物,符合题意。

2.B CO2、SO2、P2O5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3.C 淀粉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

4.D 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5.A 溶液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中,Fe3+和Cl-的直径都小于1

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粒子组成的,直径在1~100

nm;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6.气溶胶:烟、云、雾。

固溶胶:有色玻璃。

液溶胶:牛奶、豆浆、蛋白质的水溶液、淀粉溶液、Fe(OH)3胶体、墨水。

[课堂小结]

1.合理运用物质分类的观点,寻找同类物质组成、性质等的共性,举一反三、类比迁移;寻找不同物质组成、性质等的差别,对比区别。

2.①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②丁达尔效应等胶体的性质。

3.例如,坚定信心,注重方法,用科学的态度学化学。合理应用解决原因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证据推理→得出结论。

核心素养专练

1.A B项,黄铜、石灰水属于混合物,Ca(OH)2属于碱,错误;C项,碘酒属于混合物,错误;D项,纯碱属于盐,错误。

2.C A项,CO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Mn2O7是酸性氧化物,错误;D项,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不是碱性氧化物,错误。

3.C A项,胶体区别于溶液或浊液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正确;B项,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和浊液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C项,只有胶体具有吸附性,FeCl3溶液和Fe(OH)3浊液没有吸附性,FeCl3溶液为棕黄色,而Fe(OH)3胶体和Fe(OH)3浊液都为红褐色,错误;D项,溶液、胶体、浊液均属于混合物,正确。

4.C 稀硫酸、蒸馏水不属于胶体;有尘埃的空气、墨水均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5.D A项,胶体不标注“↓”,错误;B项,加热时间过长,胶体可能产生沉淀,错误;C项,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产生丁达尔效应,错误;D项,胶体具有物理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正确。

6.(1)①分散系属于溶液,②分散系属于胶体,③分散系属于浊液,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2)②中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①③无明显现象。(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慢慢消失。(4)不正确。向Fe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制得的是Fe(OH)3浊液。

解析:(1)①②③三种分散系分别为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2)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和浊液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3)硫酸属于电解质,向Fe(OH)3胶体中滴加稀硫酸会先出现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慢慢消失。(4)向Fe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制得的是Fe(OH)3浊液。

下载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