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示范教案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2.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具准备
3只100 mL的小烧杯、蒸馏水、CuSO4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教学过程 教学推进
[学生自学]阅读P25最后一段并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师:什么是分散系?
生:回答 [板书]分散系
师: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是树状分类还是交叉分类?
生:交叉分类
师: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 请同学们画出分类图。[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学生完成并讨论。
9种分散系
[思考与交流]
师:请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实例,并讨论交流。
生:讨论并交流。
答案:见从容说课的[思考与交流2]
第1页
师:对以上9种分散系,取出分散剂是液态(包括水)的分散系进行再分类。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请同学们阅读P26第三段、第四段,画出溶液、胶体、浊液的分类图。
生:自学并试着画分类图。[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教学推进
师:溶液和胶体怎样区别呢? [科学探究] 1.Fe(OH)3胶体的制备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1~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将所得到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泥水比较。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Fe(OH)3胶体
CuSO4溶液
师:通过探究,同学们可以得出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板书]结论: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泥水
师:哪位同学可以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胶体? 同学讨论回答:
生:土壤胶体;牛奶;墨水;烟雾;水泥;烟水晶。……
[课堂总结]
师:(微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通过大家所举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胶体的用途十分广泛。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了胶体的定义,学习了胶体的性质,知道了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粒子的大小,学习了胶体的一些重要用途,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由学生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完成下表)
分散系 溶液 浊液 胶体
<100 nm >100 nm 1~100 nm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体 高分子
第2页
实例
外观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性质
能否透过 半透膜 鉴别
板书设计 分散系 酒精、氯化钠溶液 均
一、透明 稳定 能
能 无丁达尔效应
石灰乳、油水 不均
一、不透明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静置沉降或分层
Fe(OH)3胶体、淀粉溶
胶 均
一、透明 较稳定 能
不能 丁达尔效应
9种分散系
活动与探究
1.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制得Fe(OH)3溶胶,为了除去其中所含的盐酸,得到较纯净的Fe(OH)3胶体,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NaOH溶液中和
B.加入AgNO3溶液,反应后进行过滤
C.插入石墨电极,通入直流电进行电泳后再过滤
D.装入半透膜中,扎紧袋口,将其全部浸入蒸馏水中,并每隔一定时间更换蒸馏水 2.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您应用本节课的有关知识解决或解释了哪些实际问题。例如:在豆浆里加入盐卤(主要成分是MgCl2)或石膏(CaSO4·2H2O)为聚沉剂,使其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聚沉而成豆腐。
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水解后产生的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粒子与带负电荷的水中悬浮物、泥沙等聚沉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C.胶粒不能通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答案:B
第3页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质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是否均
一、稳定、透明 答案:B 3.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的溶质粒子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C.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D.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前者小于1 nm,后者介于1~100 nm之间 答案:D 4.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Fe(OH)3溶胶与硅酸溶胶混合将产生聚沉现象 B.Fe(OH)3胶体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运动 C.Fe(OH)3胶体粒子不停地做布朗运动
D.光线通过Fe(OH)3溶胶时会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B 5.用下列方法来制备溶胶,可行的是()①0.5 mol·L-1 BaCl2溶液和等体积2 mol·L-1硫酸相混合并振荡
②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③把1 mL水玻璃加入10 mL 1 mol·L-1盐酸中,用力振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6.有一胶体溶液,在电泳时它的胶体粒子向阳极移动;将这胶体溶液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
②硫化钠
③硅酸胶体
④氢氧化铁胶体中,不发生聚沉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和④ 答案:C 7.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的是()
①用盐卤点豆腐
②用明矾净水
③医药上用三氯化铁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全部 答案:D 8.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叫()
A.电泳
B.电解
C.聚沉
D.渗析 答案:D 9.向氢氧化铁溶胶中逐渐加入一种液体,先使溶胶发生聚沉而沉淀,继续加入该液体又使沉淀溶解。这种液体是()
A.KOH溶液
B.氨水
C.稀盐酸
D.NaCl溶液 答案:C习题详题
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根据酸能电离出的H+数目分为
第4页
一元酸:HCl,HNO3二元酸:H2SO4,H2S 三元酸:HPO343.答案:由单质构成的混合物:合金、钢,由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煤、石油
点拨:混合物又可分为由单质构成的混合物或由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例由单质构成的混合物:合金(Mg、Al合金)、钢(Fe、C)等;由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煤、石油等。4.答案:科学文献分类法的应用。
点拨:分类法对于研究庞大化学物质有着重大意义,如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文献的查找资料等。5.答案: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 浊液 >100 nm 不均
一、不稳定 泥浆 溶液 <1 nm 均
一、稳定、透明 NaCl溶液
胶体 1 nm<胶体粒子<100 nm
均
一、较稳定、透明 Fe(OH)3胶体
点拨:主要利用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分散系的概述,即可完成表格内容。6.BD 7.答案:(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2)明矾净水
点拨:明矾净水原理是利用胶体的性质(聚沉)。备课资料 1.树状分类法
冶金分类
黑色金属
Fe,Cr,Mn 有色金属 除Fe,Cr,Mn外的金属
单 金 轻金属 Na,Mg,Al等
质 属 按密度分类
重金属 Fe,Cu,Hg,Ag等
常规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等
稀有金属 Zr,Nb,Mo等
非金属 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其中包括稀有气体
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NO,CO等
成盐氧化酸性氧化物 SO2,CO2等 物 碱性氧化物 Na2O,CaO等 两性氧化物 Al2O3,ZnO等
溶解度大小
可溶性碱 NaOH等 碱
难溶性碱 Fe(OH)3等 强碱 KOH,NaOH等 化合物 碱性强弱 弱碱 NH3·H2O,Fe(OH)3等
含氧酸 H2SO4等 酸 是否含有氧元素 无氧酸 H2S等 可电离出H+数目
一元酸
HCl,HClO等
第5页
盐
有机物 混合物 2.H2SO4,H2S等 H3PO4等 HNO3,浓H2SO4等
氧化性(酸根)
HNO3,H2SO4等 稀硫酸,盐酸等
酸性
H2S,HClO等
正盐 Na2SO4等
NaHSO4等 酸式盐
Cu2(OH)2CO3等 碱式盐
复盐 KAl(SO4)2等 络盐 Ag(NH3)2Cl ,Fe(SCN)3等
有机化学部分再研究 溶液,胶体,浊液
固体 液体 气体 易挥发 难挥发 有 无 高沸点 低沸点
玻璃,合金等 雪碧等 空气等 酒等 硫酸铜溶液等 高锰酸钾溶液等 氯化钠溶液 浓硫酸等 碘酒等
二元酸 三元酸 强氧化性 非氧化性 强酸 弱酸
状态
混 合 物 挥发性 颜色 熔点
其他方面
3.相关的资料
化学物质的分类
化学物质是化学运动的物质承担者,也是化学科学研究的物质客体。这种物质客体虽然从化学对象来看只是以物质分子为代表,然而从化学内容来看则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涉及许许多多物质。因此,研究化学物质的分类就显得非常重要。
按照物质的连续和不连续(分立的)形式,首先可以把化学物质分为连续的宏观形态的物质,如各种元素、单质与化合物,以及不连续的微观形态的物质,如由分子、离子、原子构成的物质。(1)化学粒子的分类
化学粒子的种类也是纷繁多样的。根据现代化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原子、分子、离子、自由基、胶粒、络合粒子、高分子、活化分子、活化配位体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等等。这些物质粒子中的每种粒子都有其自身的组成和结构。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然而又是相互联系的。
原子被看作是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粒子,是化学运动的主要承担者,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质变。
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带电粒子。
自由基是含有未配对电子的不带电荷的物质粒子。它主要是从有机化合物分子进行分解而形成的,又称游离基。
胶粒是在分散体系中线性大小介于1~100 nm(1 nm=10-7 cm)的带电分散质粒子。它是由分子聚集成第6页 的胶核和离子组成的复杂粒子。
络合离子现今通称为配位粒子。它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其他一些粒子(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起来的带电荷的或电中性的复杂粒子。
高分子则是由大量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起来的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千到几百万(而一般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在500以下)。如以来源划分,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如以组成和结构划分,又可分为由同一结构单元(单体分子)多次重复联结成的高聚物高分子(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以及由不同结构单元形成,并具有特殊生命功能的生物高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
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本世纪以来又相继发现了诸如活化分子、活化配位体化合物等一些新的物质粒子。
在上述这些化学粒子中,原子是基础,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桥梁,其他粒子则是以原子为基础通过电子的转移、结合(配对)、接受而形成的。
研究化学粒子的分类,可以充分证明化学粒子多样性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们确立化学科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在化学科学内部进行分类的重要基础。化学粒子是化学研究内容所包含的物质客体。它使化学同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相区别;同时这些学科又从不同角度研究一些相同的化学粒子,又使化学同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发生联系和相互过渡。在化学科学的内部,随着人们对化学粒子多样性的深入研究,不断分化出许多新的分支学科。例如19世纪在原子分子学说的基础上,人们把化学分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后来发现了配位粒子,人们就从其中分化出配位体化学;再往后又分化出研究离子行为的电化学和溶液化学,研究胶粒及其组成的分散体系的胶体化学,研究高分子物质的高分子化学,研究生物大分子行为的生物化学等。可以预料,随着化学的发展,还会发现新的化学粒子,人们对化学粒子分类的研究,也必将日益深入。(2)化学元素的分类
化学物质的宏观连续状态,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而它们又都是由元素构成的。
人类认识的元素目前已达112种。其中有94种是在自然界中已找到的天然元素,18种是人造元素。
对元素的分类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了。在门捷列夫之前已有不少化学家从事过化学元素的分类研究。例如波登科弗、格拉法斯通、杜马、尚古都等人从各个角度出发对元素进行分类。或以元素电化序为分类标准,或以原子价,或以相对原子质量顺序为分类标准等,其中比较重要的分类成果是“三素组”“八音律”和“迈尔曲线”。
“三素组”是1829年由段柏莱纳创立的。他把已知元素中的十五种分作五组,每组中包含着三个性质相似的元素,故称“三素组”。他指出在三个同组的元素中,中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前后相邻的两个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算术平均值。而英国人纽兰兹则试着把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1865年他发现“第八个元素是第一个元素的某种重复,就像音乐中八度音程的第八个音符一样”,被称为元素分类的“八音律”。德国化学家迈尔经过细致的分类研究,指出“元素的性质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函数”。他把相对原子质量作为横坐标,以原子体积为纵坐标,绘成了原子体积曲线,结果是相似的元素在曲线上都占据着类似的位置。如此,显示了原子体积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函数关系。这就是著名的迈尔曲线。
1869年,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对元素的综合性分类。他指出“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在元素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之间一定存在某些联系……因此就应该找出元素特性和它们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他把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进行分类,首次创立了元素周期表(下表)。下表是门捷列夫第一次发表的元素周期系(1869年)OпъITъCиCTEмъIэпEHTOBъ
OCHOBaHHOйHaиXъaTOMHOMъBъCъиXиMичeCKOMъCXOДCTBъ。
第7页
Ti=50 Zr=90 ?=180.V=51 Nb=94 Ta=182.Cr=52 Mo=96 W=186.Mn=55 Rh=104.4 Pt=197.4
Fe=56 Ru=104.4 Ir=198,Ni=Co=59 Pl=106.6 Os=199.H=1
Cu=63.4 Ag=108 Hg=200.Be=9.4 Mg=24
Zn=65.2 Cd=112
B=11 Al=27.4
?=68 Ur=116 Au=197?
C=12 Si=28
?=70 Sn=118
N=14 P=31
As=75 Sb=122 Bi=210?
O=16 S=32
Se=79.4 Te=128?
F=19 Cl=35.5
Br=80 I=127 Li=7
Na=23 K=39
Rb=85.4 Cs=133 Tl=204.Ca=40 Sr=87.6
Ba=137 Pb=207.?=45 Ce=92
?Er=56 La=94
?Yt=60 Di=95
?In=75.6 Th=118?
门捷列夫第一次对元素作了本质性的分类。后来由于人类认识的元素越来越多,特别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一系列新发现,使莫斯莱把门捷列夫的分类又推向新的水平。至今人们已对元素的分类形成了更加完备的认识。元素周期律是应用化学分类方法取得成功的典范。
通过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门捷列夫先是根据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对元素进行分类,为后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分类指明了方向,周期律的发现,奠定了无机化学的结构理论的基础,为无机化学的进一步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4.主要特征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举例
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 外观稳定性
不均一,不稳>100 nm 浊液 多数能 多数能 泥水
定
<1 nm 溶液 否 否 均一,稳定 硫酸铜溶液 介于1~100 nm之氢氧化铁胶胶体 能 能 介稳性
间 体
5.(1)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2)有时也可以利用胶体的聚沉来鉴别溶液与胶体。
第8页
第二篇:示范教案 (陈情表 第2课时)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在充分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课文。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抽查学生的背诵、默写。2.“研讨与练习”二 明确: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译文: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孩:小孩,此是作者自指;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译文:我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译文: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译文: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译文: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许。卒:终。
译文: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推进新课 研读课文
(一)学生齐读第一段
1.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2.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多媒体课件显示: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二)学生齐读第二段
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2.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看出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采用追问的方式)
提示:按时间顺序。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启下文“日薄西山”)。3.第二层如何表现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提示: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三)默读并口头翻译第三段
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2.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提示:伏惟、且、但,区区不能废远。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提示: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四)教师范读第四段
1.本段中哪句话表达文章的主旨? 提示:“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提示:“尽节”“报养”——忠孝两顾。3.用语有什么特点? 提示:“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4.由本段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二、重点语段赏析
(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赏析: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赏析: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3.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赏析: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赏析: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琅琅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5.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赏析: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感;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小结:
①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②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③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合作探究
探究课文内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提示: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提示:
(1)臣侍汤药,未曾废离。(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废远。(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
(解说:讨论的目的是为汲取李密“孝”中的积极意义,并过渡到课堂训练)方法引导
以诵读为途径,以品味为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抒发思想感情的妙用之心,让学生了解文章人伦至情之美,并学会一些抒情技巧。读中议,议中读,在不断的诵读中感受情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深理切。朗读也成为本课训练的重点。
例题剖析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嵇康遇害
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服药求长生),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唯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念,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博览无不该通。该:完备。B.此书既行。行:流传。
C.后安为兄所枉诉。诉:叙说。
D.宜因衅除之。衅:缝隙,引申为机会。
2.下列各句加点的字都有活用,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远迈不群 ②康友而善之 ③康友而善之 ④康不为之礼 ⑤以淳风俗 ⑥康将刑东市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⑥/③/⑤
3.下列八句话,分别编四组,构成嵇康遇害根本原因的一组是()
①远迈不群 ②与魏宗室婚 ③知其不可羁屈也 ④吕安服康高致 ⑤辞相证引 ⑥会以此憾之 ⑦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⑧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A.②③⑥⑦ B.①④⑥⑧ C.③④⑤⑦ D.④⑤⑦⑧
4.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嵇康是魏国皇帝的亲戚,官拜中散大夫。他超迈不群,常修养性服食之事,不与一般人结交,他所与神交的只有“竹林七贤”罢了。
B.嵇康当大夫时,也常常在柳树下打铁,有一次他与向秀打铁,钟会特意来拜访,他不予理睬,锻不辍,钟会站了半天,只好回去,他又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因此钟会非常恨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C.嵇康与吕安友善,吕安被他哥哥枉诉,引嵇康为证,于是嵇康也被收。钟会向司马昭进谮言,要他因衅除之,于是嵇康吕安同时被害。
D.嵇康在东市被刑时,三千太学生请求他留下来做老师,嵇康不答应。他看日影,还未到行刑时,便索琴弹一曲《广陵散》,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天下士人都为他悲痛。
5.翻译下列句子
①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②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③康乃与涛书告绝。
④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①嵇康谈吐优雅,风度翩翩,可是却使形体像土木一样,不能修饰美化自己。②山涛将要离开掌举的官职,推荐嵇康代替自己。③嵇康就给山涛一封宣布绝交的信。
④后来吕安被他哥哥诬告,因为某种事情被关在监狱里,供词里引嵇康为证,于是又逮捕了嵇康。
板书设计
陈情表
活动与探究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储备,设计一场“亲子”活动,体悟亲情,学会尊重父母,平等对话。
活动目的:指导学生体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活动内容:利用双休日和父母坐在一起开展一次对话。话题可以是围绕个人的理想、学习、成长,及家庭生活、父母的工作等。并做好谈话的记录。
活动形式:亲与子交流,并整理归纳好谈话的记录。然后在全班进行集中交流。活动步骤:
1.首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和父母进行交流,整理归纳好谈话的记录。2.学生根据记录下的谈话,整理成文。3.小组交流,选取代表作典型发言。
4.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及结果作评价。
习题详解
一、设计此题目的,意在使学生在诵读中,注意本文陈情于事、文笔委婉的抒情特点。《古文观止》的评语,点出本文抒情真实自然(“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二、参阅“第二课时检查预习”。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三、这是一道开放题。意在让学生陈述自己无奈之情。一方面,因后世引用的名句比较多,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个人体验,来选取名句,激发情感,产生共鸣,由于个人生活经历不同,产生的体验也不同。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篇:第3课时 物质的分类、盐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3课时 物质的分类、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2)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3)根据不同标准将物质分类。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
1.盐的相似化学性质。2.物质的分类。【教学难点】 盐的化学性质。【教具准备】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试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管、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及C03 2-(或HC03-)离子的检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盐的相关知识。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75“探究”要求进行活动。1.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2.按要求判断表中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归纳总结】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溶于水的碱有五种:K0H、Na0H、NH3• H20、Ba(0H)
2、Ca(0H)2。2.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3.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有AgCl。
4.硫酸盐中不溶于水的有:BaS04;微溶于水的有:CaS04、Ag2S〇4。5.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提出问题】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并归纳出了酸、碱的通性,那么盐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盐有哪些化学性质。【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如:Fe + CuS04=Cu + FeS04 Cu + 2AgN03=2Ag+Cu(NO3)2 反应条件:①盐必须为可溶性盐;②“前换后”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2.盐+酸→新盐+新酸条件: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即可。
3.盐+碱→新盐+新碱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4.盐+盐→新盐+新盐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随堂巩固练习】
依据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的请完成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①Zn+CuC12 ——
② Fe+AgC1—— ③K+CuS04 —— ④MgC12+Zn—— ⑤BaC12+HN03——
⑥BaC12+H2S04—— ⑦AgN03+HC1——
⑧K2C03+HC1——
⑨BaC12+K0H——
⑩Mg(0H)2+CuC12—— 【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们分组按教材P76‘讨论”中的要求进行活动,然后做好归纳。【交流讨论】
1.根据物质的组成是否单一,可以把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以把它们分成单质和化合物。3.在单质中,可以按性质的差异把它们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4.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组成的差异把它们分成酸、碱、盐和氧化物。【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及物质的分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
应学会利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及酸、碱、盐间的反应规律,判断酸、碱、盐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并能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3课时 物质的分类、盐的化学性质
一、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前置后,盐溶液)Fe + CuS04 =Cu + FeS04(湿法冶金)2.盐+酸=新盐+新酸
CaC03 + 2HC1 =CaC12 +H20 + C02 ↑(实验室制 C02)
-2-NaHC03 + HC1 =NaC1 + H20 + C02 ↑(检验 HC03或 C03)BaC12 +H2S04 =BaS04 ↓ +2HC1(检验 S042-)HC1 + AgN03 =AgC1↓ + HN03(检验 C1-)3.盐+碱=新盐+新碱(两者都要可溶)
Na2C03 +Ca(0H)2 =CaC03↓ + 2Na0H(工业制烧碱)CuS04 +2Na0H =Na2S04 + Cu(0H)2↓(蓝色沉淀)2Na0H + MgS04 =Na2S04 + Mg(0H)2↓(白色沉淀)4.盐+盐=新盐+新盐(两者都要可溶)AgN03 + NaC1 =AgC1 ↓ + NaN03(检验 C1-)BaC12 +Na2S04 =BaS04↓+2NaC1(检验 S042-)
二、物质的分类
此节课理论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在整个初中化学中比较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同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爱化学,爱探究的良好情感态度。
第四篇:示范教案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课时安排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课时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课时 复习课
1课时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本节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入手,主要提醒学生从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等方面重视安全问题。并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际问题而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本节选择“粗盐的提纯”实验,其目的是:(1)学生已经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在此,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既可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降低实验的难度,逐步深入;(2)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包含着较多的分离操作,而且过滤是所有分离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3)粗盐经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并不只是NaCl的溶液,仍然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需要进一步检验并除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一步介绍离子检验的方法。
蒸馏的操作在初中只介绍了简易的方法,在此进一步介绍实验室较正规的操作方法,比初中有所提高。而且本节最后介绍了萃取这一新的分离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学重点
第1页
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掌握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教学重点
实验安全常识 教学难点
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图、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化学,知道它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曾说过:“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随着我们知识的丰富,你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并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并学会用它解决更多的化学问题,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只要我们带着探究的眼光去看,带着创新的精神去想,我们就会发现高中的化学更精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因此,我们就从实验学化学。
[板书]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推进新课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就从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起吧。[板书]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师:小明同学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不,他在家中进行了KMnO4制O2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媒体设置情景]
一位学生用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结果水倒吸至热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
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生:小明未将导管先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引起水倒吸至热的试管中,导致热的试管遇冷水炸
第2页
裂。
师: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必须注意安全,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板书]
(一)化学实验安全
师: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等,在这些基本操作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思考与交流]
1.安全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
1.安全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取用:液体取1~2 mL,固体取用量为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师: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师: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下面是我校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多媒体展示]
1.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场所,必须严肃、认真。2.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要熟悉和遵守实验安全总则。
3.了解实验室水、电、气(煤气)总开关的地方,了解消防器材(消火栓、灭火器等)、紧急急救箱、紧急淋洗器、洗眼装置等的位置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安全通道。
4.了解实验室的主要设施及布局,主要仪器设备以及通风实验橱的位置、开关和安全使用方法。5.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过膝的衣裤,戴防护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包括隐形眼镜)。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不准穿拖鞋。
6.严禁将任何灼热物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7.产生危险和难闻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8.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机试剂)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9.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第3页
10.使用玻璃仪器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打碎、划伤自己或他人。
11.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手。12.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实验室备有公用手套供学生使用。13.一旦出现实验事故,如灼伤、化学试剂溅撒在皮肤上,应及时用药处理或立即用冷水冲洗,被污染的衣服要尽快脱掉。
14.实验室所有的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用剩的有毒药品要还给教师。
15.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高声喧哗,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做实验。16.实验结束后,由老师签字,方可离开实验室。
17.任何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皆可询问老师。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即时处理。
师:遵守实验室规则是我们进行安全实验的前提,同时我们还得了解一些安全措施。[多媒体播放]
1.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2.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思考与交流]
1.你能举出你曾经历过或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 2.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小结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吗? 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每小组选代表发言: 1.曾经历过的安全事故:
生: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药品不小心溅到眼中;热容器遇冷水炸裂;玻璃仪器破裂划破手指;在家中点燃硫磺中毒。……
2.注意的安全问题
生:倾倒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搅拌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在橡皮塞上安装玻璃导管时应用布包着导管。热的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有毒溶液或有毒气体参与的反应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师:在实验中我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偶尔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如果一旦“出事了”,我们如何去处理这些事情呢? [学生表演]
1.情景设置:一位学生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结果有酒精洒在桌上并着起火来。实验模拟:在表面皿中放些酒精并点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灭火方法。
第4页
2.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一下子倒入浓硫酸中,结果浓硫酸迸溅到皮肤上。实验模拟:在白木棍上滴些浓硫酸,让学生学会药品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3.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搅拌NaOH溶液时,不小心将NaOH迸溅到眼中。实验模拟:在一布娃娃眼中滴些水,让学生学会药品滴入眼中的处理方法。4.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用乳胶管连接两根玻璃导管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
实验模拟:用布包着蘸有水的海绵,让学生学会划伤事故的处理方法。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要想做好化学实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前做好预习,熟悉实验的内容,制定实验的方案,了解安全操作事项,检查实验的仪器和药品。2.实验时要认真观察与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3.掌握实验程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
师: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遇到的实验也越来越多,希望同学们能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多媒体展示问题]
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液。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布置作业
1.除了我们在课堂上讨论的安全措施外,请查资料了解更多的安全措施。2.请查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板书设计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活动与探究
1.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对于下列实验事故,你是如何处理的?(1)不慎将酸溅到眼中。
(2)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3)如果酒精灯不慎失火。(4)遇到有毒气体泄漏。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第5页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答案: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用10 mL量筒量取8.58 mL蒸馏水
C.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O2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D.配制一定浓度稀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边加入边搅拌 答案:D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答案: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没用完的药品倒回原试剂瓶中保存
B.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内放好水,再缓缓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C.用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D.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答案:C 5.下列做法有错误且危险的是()A.用钢瓶储运干燥的液氧
B.碳酸钠饱和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消除面部色斑
D.当不慎在皮肤上沾上少量浓硫酸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答案:C 6.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将酒精灯熄灭后,再向其中补充酒精至适量
C.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应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D.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子扑灭 答案:A 7.2005年3月29 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违章驾驶相撞,使槽罐车中32 t液氯快速泄漏,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片农田被毁和重大经济损失的恶性案件。对于在事故发生时的下列各种应急处理,你认为正确的是()
A.附近居民切忌惊慌,用毛巾护住口鼻,朝顺风方向逃逸或向避风的沟塘低洼处转移 B.要快速地将翻落的氯槽罐安全起吊,并用碱液稀释中和泄漏的液氯
C.液氯的流淌速度很慢,居民不必惊慌,可以放心地撤退到家中,关紧门窗
D.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如果没有防毒面具,可以佩戴用浓的烧碱溶液浸泡过的湿口罩 答案:B
第6页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铅
B.CO气体有毒,在生有炉火的居室中多放几盆水,可吸收CO C.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D.绿色食品是指使用过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 答案:C
二、填空题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A.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局部加热 C.大量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抹布抹去
D.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E.在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ABCD 10.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集气瓶(收集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托盘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②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③检查集气瓶是否干燥
④检查游码是否在零刻度
第7页
第五篇:示范教案(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2课时)
第2课时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导入新课
思路1.复习导入:我们前一节课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如何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是本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课题.思路2.我们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时,利用了指数函数的图象的特点,并且是用类比和归纳的方法得出,在理论上,我们能否严格的证明特别是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以便于我们在解题时应用这些性质,本堂课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已知指数函数f(x)=a(a>0且a≠1)的图象过点(3,π),求f(0),f(1),f(-3)的值.活动:学生审题,把握题意,教师适时提问,点拨,求值的关键是确定a,一般用待定系数法,构建一个方程来处理,函数图象过已知点,说明点在图象上,意味着已知点的坐标满足曲线的方程,转化为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指数函数f(x)=ax(a>0且a≠1)求a的值,进而求出f(0),f(1),f(-3)的值,请学生上黑板板书,及时评价.解:因为图象过点(3,π), 11x所以f(3)=a3=π,即a=π3,f(x)=(π3)x.再把0,1,3分别代入,得 f(0)=π=1, f(1)=π=π, f(-3)=π-1=.点评:根据待定系数的多少来确定构建方程的个数是解题的关键,这是方程思想的运用.例2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活动:教师点拨提示定义法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要按规定的格式书写.证法一:设x1,x2∈R,且x1<x2,则
xxxxy2-y1=a2-a1=a1(a2-x1-1).因为a>1,x2-x1>0,所以ax2-x1>1,即ax2-x1-1>0.又因为a1>0, 所以y2-y1>0, 即y1 y2y1x101= aax2x1=a x2x1.因为a>1,x2-x1>0,所以a即y2y1x2x1>1, >1,y1 若指数函数y=(2a-1)x是减函数,则a的范围是多少? 答案:12x<a<1.例3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多少(精确到亿)? 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建立目标函数,常采用特殊到一般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题目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先考虑一年一年增长的情况,再从中发现规律,最后解决问题: 1999年底 人口约为13亿;经过1年 人口约为13(1+1%)亿;经过2年 人口约为13(1+1%)(1+1%)=13(1+1%)亿;经过3年 人口约为13(1+1%)2(1+1%)=13(1+1%)3亿;经过x年 人口约为13(1+1%)x亿;经过20年 人口约为13(1+1%)20亿.解:设今后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经过x年后,我国人口数为y亿,则 y=13(1+1%)x, 当x=20时,y=13(1+1%)20≈16(亿).答: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16亿.点评:类似此题,设原值为N,平均增长率为P,则对于经过时间x后总量y=N(1+p)x,像y=N(1+p)等形如y=ka(k∈R,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型函数.思路2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2xx(1)y=0.4x1;(2)y=35x1;(3)y=2+1;(4)y= x 2221xx.解:(1)由x-1≠0得x≠1,所以所求函数定义域为{x|x≠1}.由x≠得y≠1, 即函数值域为{y|y>0且y≠1}.(2)由5x-1≥0得x≥15,所以所求函数定义域为{x|x≥ 15}.由5x-1≥0得y≥1,所以函数值域为{y|y≥1}.(3)所求函数定义域为R,由2x>0可得2x+1>1.所以函数值域为{y|y>1}.(4)由已知得:函数的定义域是R,且(2x+1)y=2x-2,即(y-1)2x=-y-2.因为y≠1,所以2x=y2y1.又x∈R,所以2x>0,y2y1>0.解之,得-2 x3≠(12)0=1.又因为y>0,所以值域为(0,1)∪(1,+∞).例2 (1)求函数y=(122)x2x的单调区间,并证明.221x(2)设a是实数,f(x)=a(x∈R),试证明对于任意a,f(x)为增函数.12活动:(1)这个函数的单调区间由两个函数决定,指数函数y=()x与y=x2-2x的复合函数,(2)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要按规定的格式书写.1x222x2()22y11解法一:设x1 22x2122x11= 2(2(2x1x12xx2)1)(221).由于指数函数y=2在R上是增函数,且x1 1.函数y=a(a>1)的图象是()|x|xxxx 图2-1-2-8 分析:当x≥0时,y=a|x|=ax的图象过(0,1)点,在第一象限,图象下凸,是增函数.答案:B 2.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函数是()A.y=(13x)2-x B.y=1-C.y=0.5- 1D.y=2x+1 2x分析:因为(2-x)∈R,所以y=([0,+∞);y=2答案:A x213x)2-x∈(0,+∞);y=1-4∈[0,1];y=0.5-1∈ x+1∈[2,+∞).3.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0,1),那么f(2x)的定义域是()A.(0,1) B.(x 12,1) C.(-∞,0) D.(0,+∞) x 0分析:由题意得0<2<1,即0<2<2,所以x<0,即x∈(-∞,0).答案:C 4.若集合A={y|y=2x,x∈R},B={y|y=x2,x∈R},则() A.AB B.AB C.A=B D.A∩B= 分析:A={y|y>0},B={y|y≥0},所以AB.答案:A 5.对于函数f(x)定义域中的任意的x1、x2(x1≠x2),有如下的结论: ①f(x1+x2)=f(x1)·f(x2);②f(x1·x2)=f(x1)+f(x2);③f(x1)f(x2)x1x2>0;④f(x1x22)< f(x1)f(x2)x1x2.当f(x)=10x时,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分析:因为f(x)=10,且x1≠x2,所以f(x1+x2)=10x x1x2=10x110x2=f(x1)·f(x2),所以①正确;因为f(x1·x2)=10xx≠10x10x=f(x1)+f(x2),②不正确;1212因为f(x)=10是增函数,所以f(x1)-f(x2)与x1-x2同号,所以xx f(x1)f(x2)x1x2>0,所以③正确.因为函数f(x)=10图象如图2-1-2-9所示是上凹下凸的,可解得④正确.图2-1-2-9 答案:①③④ 另解:④ 10∵10x1>0,10x2>0,x1≠x2,∴x1x2x1x2x1102x2>10x110x210∴ x1102x2>10x1x2, 即10102>102∴f(x1)f(x2)x1x2>f(x1x22).拓展提升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1)①y=3x,②y=3x+1,③y=3x-1;(2)①y=(12x),②y=(12),③y=(x- 112) x+1 .活动:学生动手画函数图象,教师点拨,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忆函数作图的方法与步骤,按规定作出图象,特别是关键点.答案:如图2-1-2-10及图2-1-2-11.图2-1-2-10图2-1-2-11 观察图2-1-2-10可以看出,y=3x,y=3x+1,y=3x-1的图象间有如下关系: y=3的图象由y=3的图象左移1个单位得到;y=3x-1的图象由y=3x的图象右移1个单位得到;y=3x-1x+1x的图象由y=3x+1的图象向右移动2个单位得到.12观察图2-1-2-11可以看出,y=(y=(12),y=(x 12),y=(x-1 12) x+1的图象间有如下关系:)x+1的图象由y=(12)的图象左移1个单位得到; xy=(y=(1212)x-1的图象由y=(1212)的图象右移1个单位得到;)x+1的图象向右移动2个单位得到.x)x-1的图象由y=(你能推广到一般的情形吗?同学们留作思考.课堂小结 思考 我们本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写在笔记本上.活动:教师用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看是否与多媒体显示的内容一致.本节课,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加深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与方法.作业 课本P59习题2.1 B组1、3、4.设计感想 本堂课主要是复习巩固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涉及的内容较多,要首先组织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性质,为此,必须利用函数图象,数形结合,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借助形的直观性解决问题,本节课要训练学生能够恰当地构造函数,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有时要分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