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课时电动势(教案)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2课时 电动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3.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4.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
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制作成WORD、PPT、FLASH等课件)
(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要点:电源、恒定电流的概念
(二)新课:
第二节、电动势
(在了解学生自学的基本情况之后,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什么?(自由电子)
2.在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 结合课本图2.2-1,讲述“非静电力”,利用右图来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问题。当水由A池流入B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式的能。而又由于A、B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池,应克服重力做功,即需要提供一个外力来实现该过程。抽水机就是提供该外力的装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以及重力势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做此铺垫后,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的存在及其作用也就易于理解了。
两者相比,重力相当于电场力,重力做功相当于电场力做功,重力势能相当于电势能,抽水机相当于电源。从而引出— 1.电源(更深层的含义)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再与抽水机类比说明:在不同的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不同---引出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2)定义式:E=W/q(3)单位:伏(V)(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 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②内阻: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让学生看课本的“科学漫步”之“生活中的电池”
穿插典型例题如下:
例1.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这表示(A)
A.电路中每通过1C的电量,电源把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干电池在1s内将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干电池与外电路断开时两极间电势差小于1.5V D.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电动势为2V的蓄电池强
例2.单位正电荷沿闭合电路移动一周,电源释放的总能量决定于(A)A.电源的电动势 B.通过电源的电流 C.内外电路电阻之和
D.电荷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例3.现在的笔记本电脑都使用了锂电池作为备用电源,有一款笔记本电脑备用电池的电动势为9V,容量是4800mA∙h,正常使用时的电流是1.2A,问:
(1)(2)(3)该电池能支持电脑使用多少时间? 在1h内,非静电力做了多少功?
如果电池的内阻可忽略,那么电池输出的电能是多少?
(1)4h(2)10.8J(3)10.8J
(三)小结与交流:
(1)对本节内容做简要小结;
(2)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完本课时后,对课前自学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是否解决了。
四、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电源外部存在着由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内部存在着由负极指向正极的电场。B.在电源的外部负电荷靠电场力由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C.在电源的内部正电荷靠非静电力由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D.在电池中是化学能转化为电势能
2.电源电动势的大小反映的是
(B).A.电源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本领的大小 B.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C.电源单位时间内传送电荷量的多少 D.电流做功的快慢.3.关于电源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同一电源接入不同的电路电动势会发生改变 B.电源电动势就是接入电源两极间的电压表测量的电压
C.电源电动势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与是否接外电路无关 D.电源电动势与电势差是一回事
4.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B)A.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明电动势越大
B.电动势表示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时,非静电力做的功 C.在电源内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逐渐提高 D.在电源外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逐渐提高
5.(课本题)手电筒中的干电池给某小灯泡供电时,电流为0.3A,在某次接通开关的10s 时间内,一节干电池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5J
五、教学反思
第二篇:《感应电动势》教案2
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依据】
教材 【教学流程】
1.感应电动势:创设问题情景→设计问题→迁移类比→回答问题→定义概念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评估→总结规律→规律应用 【学情分析】
此部分知识较抽象,而现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紧扣教材,通过实验、类比、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化难为简、循序渐进,力求通过引导、启发,使同学们能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识,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规律,力求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启发同学们主动起来,从而活跃大脑,激发兴趣,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认知。【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感应电动势的含义,能区分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 ②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演示实验,定性分析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快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能力和对实验的观察能力;
②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进一步定量揭示电与磁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和通过观察、实验寻找物理规律的能力;
③使学生明确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路,通过对公式E=n的理解,引导学生推导出
tE=BLv,并学会初步的应用,提高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当于是电源。有电源那么就会产生电动势。
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感应电动势。
此处的实验设计,意图为在讲“感应电动势”这一概念时,通过“设计问题――推理”模式来进行概念教学。以引导方式来复习闭合电路中电动势的概念,知道闭合回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中有电动势。闭合电路中提供电动势的装置是电源。法拉第通过多年的实验发现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也会产生电流。我们把此时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虽然回路中没有电源,但根据有电流的条件可知肯定有电动势,把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就定义叫感应电动势。
2.探究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
问题情景设置一:刚才的实验中,磁铁插入过程中,除了观察到电流的有无以外,你还观察到了电流大小有什么特点吗?电流大小能说明感应电动势大小吗?是什么因素在起影响作用呢?做几次试试看!
安排此处的内容可激发学生探究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热情,因为显然每次插入的速度不同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并不相同。这里教师不要急于去说,对学生来说这些是未知的却可以用简单实验定性显示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能力。
学生活动:实验二,按图<1>所示装置将相同的磁铁以不同的速度从同一位置插入同一个线圈中,观察并比较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教师追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问题情景设置二:利用学生已经很熟悉的控制变量思想,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实验定性探究,如果控制以相同的速度插入,再用不同磁性的磁铁试试看!
此处的设计在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精神和寻根求源的思维品质。学生活动:实验三,按图<3>所示装置用磁性不同的条形磁铁分别从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度插入同一个线圈中,观察并比较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教师追问:两次插入过程中磁通量变化是否相同?所用时间是否相同?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电流计的指针偏角大,说明产生的电流大,而电流大的原因是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实验(2)由于两次穿过磁通量变化相同,穿过越快,时
①内容:电路中感应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②表达式:E∝n,E=Kn,(取适当的单位得K=1),则E=n
ttt教师活动:E=n合线圈的时间。4.课堂练习
1.一个100匝的线圈,在0.5s内穿过它的磁通量从0.01Wb增加到0.09Wb。则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是 V(16 V)
2.有一个50匝的线圈,如果穿过它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为0.5Wb/s,则感应电动势是 V(25V)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B、线圈中的磁通量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C、线圈处在磁场越强的位置,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D、线圈中磁通量变化得越快,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4.如图所示,把矩形单匝线圈abcd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和磁感线垂直。设线圈可动部ab的长度为L,以速度v向右匀速平动,当ab运动到图示虚线位置时,(1)ab运动Δt秒内,回路中的磁通量的变化量如何表示?(2)在这段时间内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多少?
问题研究:(启发学生推导)导体ab向右运动时,ab棒切割磁感线,同时穿过abcd面的磁通量增加,线框中必然要产生感应电动势。设经过极短的时间Δt,导体ab运动的距离为vΔt,穿过线框abcd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BLvΔt,线圈匝数n=1,代入公式:E=nΔΦ/公式中的n是线圈的匝数,ΔΦ是磁通量的变化量,Δt是穿过闭tΔt中,得到E=BLv。
这里可用等效的思想帮助学生认识E=BLv,ab棒向右运动,等效于abcd面积增大,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因此磁通量发生变化。
5.一个匝数为100、面积为10cm2的线圈垂直磁场放置,在1s内穿过它的磁场从1T增加到9T。求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解:由电磁感应定律可得E=nΔΦ/Δt① ΔΦ= ΔB×S②
第三篇:高二物理电动势教案2
电动势
1.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巩固产生恒定电流的条件; 2.理解、掌握电动势的概念。
1.在物理方法上的要求:
初步培养从能量和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1.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和难点都是电动势的概念。2.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提问
在电场中(以匀强电场为例),一检验电荷从静止开始,只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如何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什么力做功,能量如何转化?
欲使检验电荷逆着所受电场力的方向运动,需要什么条件?在运动过程中,什么力做功?能量如何转化?
目的:为引入非静电力做功和电动势的概念做铺垫。2.引入新课
有两个导体A和B,其电势分别为UA和UB,若UA>UB,当用一导线将A、B两导体相连接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为保持导线上产生恒定电流的条件是:(1)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2)在导体两端有恒定的电势差。
下面我们就是要研究如何维持导体两端有恒定的电势差。3.主要教学过程
1.正电荷从电势高的导体A流向电势低的导体B,使得导体A正电荷减少,其电势降低;导体B的正电荷增加,其电势升高,导体A、B的电势差逐渐减少。此过程中是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减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2.欲使持导体A、B的电势差恒定,需想办法将从导体A流向导体B的正电荷从导体B不断地移回导体A,使导体A的电势UA不降低,导体B的电势UB不升高,即A、B两导体间的电势差UAB= UAUB保持恒定。
3.在上述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也就是说一定是某种力克服电场力做正功,这种力一定不是静电场中的电场力,我们将这种力称为非静电力。我们将具有这种性质的装置叫做电源。
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可以将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电势低处)移向电源的正极(电势高处),维持电源两极间有恒定的电势差。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由于有非静力做功,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4.为了定量地描述电源内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我们引入电动势的概念。
将电量为q的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向电源的正极的过程中,电源的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非与被移送的电荷的电量q的比值W非/q叫做电源的电动势E,即 E= W非/q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动势的单位是焦/库,即伏特,与电势、电势差的单位相同。电动势是描写电源性质的一个物理量,它是描写电源内非静电力做功本领的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也可以说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内移动单位电荷时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多少。
5.不同类型的电源中,非静电力的来源不同。例如在化学电池中,非静电力是某种化学作用;在发电机中,非静电力是一种电磁作用。在化学电池中,非静电力做功,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在发电机中,非静电力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6.非静电力将正电荷从负极移向正极的过程中,在电源内部,电流牟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即从电势低处流向电势高处。在电源内有电流,电源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电源内有电阻,叫做电源的内电阻r。电源的内阻r也是描写电源性质的一个物理量。
1.课堂小结
1.电源是保持两极间有恒定电势差的装置,它的主要性质是电源内的非静电力做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2.描写电源的性质的物理量有电动势和内电阻。
3.在电源内部电流方向是从电势低处流向电势高处。
1.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略)
思考题:当电源不接外电路时(断路时),非静电力与电场力有什么关系?当电源接上外电路时,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的功W非与在外电路中电场力做的功W非有什么关系? 目的:为下节课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做铺垫。
第四篇:电动势教案
电动势教案
课 题: 2.2电动势 授课人: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王东梅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重点、难点
电动势的概念,对电动势的定义式的应用。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电动势概念的理解。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 学 手 段
各种型号的电池,手摇发电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投影)(如图所示)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A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
教师:电源P内的什么力把电子从A搬运到B? 学生思考,回答:电场力。
教师:是不是电源内部的电场力把电子从A搬运到B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二节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电源 教师:(投影)教材图2.2-1(如图所示)
用心 爱心 专心
119号编辑
教师: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让我们通过下面几个问题的分析,逐步寻找答案。(1)电源的内部电场方向如何? 学生:从正极到负极。
教师: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不变。我们接下来按照正电荷定性移动的说法研究问题。
(2)电源外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 学生:从正极到负极。
教师: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负极聚集大量正电荷。(3)电源内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
学生:电源两端为了保持电势差,不断的把堆积在负极的正电荷移送到正极。
教师: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电源内部是不是电场力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的呢?(4)电源内部的正电荷受到电场力方向?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 学生:正极指向负极;负功。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电场力阻碍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那么同学们对电源内部正电荷的受力情况有什么推断呢?
学生:除电场力外,电源内部一定还有力把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对正电荷做正功。教师:电源内部除电场力这外的力,我们称为非静电力。(5)什么力来克服电场力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学生:非静电力;正功。
教师: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是哪来的呢?(6)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是由什么提供的? 我们来一起不同的电源。演示:干电池;电动机。总结:
电池: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发电机:非静电力是电磁作用。
(7)电源内部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克服电场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电源的作用(能量角度):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教师:思考
(1)根据电源的作用,可以类比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抽水机:抽水机增加水的重力势能 电源:电源增加电荷的电势能
抽水机:不同的抽水机;抽水的能力不同;使水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不同。
电源:不同的电源;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不同;使电荷的电势能增加量不同。 资料1
1、某种干电池非静电力把1C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做1.5J的功,把1.5J化学能转化成1.5J的电势能;
用心 爱心 专心
119号编辑
2、某种纽扣电池非静电力作功把1C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做3.0J的功,把3.0J化学能转化成3.0J的电势能;
3、某种蓄电池非静电力把1C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做6.0J的功,把6.0J化学能转化成6.0J的电势能;
2、电动势
1、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资料2(1)某种干电池非静电力把2C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做3.0J的功,把3.0J化学能转化成3.0J的电势能;(2)某种纽扣电池非静电力作功把3C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做9.0J的功,把9.0J化学能转化成9.0J的电势能;(3)某种蓄电池非静电力把1.5C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做9.0J的功,把9.0J化学能转化成9.0J的电势能;
2、定义式:如果电源移送电荷q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为W,那么W与q的比值电源的电动势。用E表示电动势,则:
W,叫做qEW q3、式中W,q的单位分别是焦耳(J)、库仑(C);
电动势E的单位与电势、电势差的单位相同,是伏特(V)。W:非静电力做的功 q :电荷量
4、标量
5、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大小。
6、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跟电源的体积无关,也跟电源外部电路无关。
7、电源的另一重要参数——内阻。
3、生活中的电池 电池的重要参数
(1)电动势: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大小。(2)内阻:电源内部的电阻
(3)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
单位:A·h或mA ·h。例:1000 mA ·h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四)讨论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教师:电动势E的单位与电势、电势差的单位相同,电动势和电势差的物理意义有何不同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用心 爱心 专心
119号编辑
电动势:EW。W表示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所消耗的化学能(或其它形式能),E表q示移动单位正电荷消耗化学能(或其它形式能),反映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
电压:UW。W表示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所消耗的电势能,电压表q示移动单位正电荷消耗的电势能。反映把电势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本领。
电动势表征电源的性质,电势差表征电场的性质。
作 业
1、课下阅读课本第44页阅读材料《生活中的电池》
2、课下阅读课本第45页“做一做”,各学习小组对常用可充电电池进行调查,完成调查表,进形交流。
3、完成P46“问题与练习”第1、2、3题。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119号编辑
第五篇:《匆匆》教案(第2课时)
《匆匆》教案设计(2)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1、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①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③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④有感情齐读本段。
2、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③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④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3、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①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②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④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
4、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①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②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③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①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②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出示《明日歌》 ①自读。
②浅谈自己的体会。
2、分发资料学习梁实秋的《时间即生命》,思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以及在表达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课外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4、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断)
五、课外延伸,结合实践。
以“时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散文。(体会文章感情,学习散文写法)
【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围绕重难点,落实教学的实效性,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
二、读写结合:
叶圣淘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怎样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呢?著名作文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因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仿写,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而要真正学会仿写,关键是老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品评其中的好词佳句,学习其立意和写作技巧等,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堂练习中,我让学生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落实了写。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佳径。在本堂课中也得到了的体现。
总的来说,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一定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让课内外有机的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