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38~40页练习八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交流。2.导入:
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利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练习课 【练习分析】
1.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讨论: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汇报。
归纳:前两句话是正确的,第3句是错误的。2.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才小学三(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记录整理在下列表中。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分析:(1)学生思考:从上面两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2)如何比较男、女生的体育成绩呢?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男生和女生四个等次的人数多少。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1)男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2)女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分析:(1)学生进行调查、记录。(2)将记录的数据填在表中。(3)分析统计表。
学生讨论男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女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 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4)引导小结:
可能男、女生喜欢的图书不是上面这三种,有可能在其他里。要让学生明白统计的准确性。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6题。
学生先调查后填表,并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哪些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 练习课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复式统计表的基本形式后,出示了几份与例题不一样形式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统计表的形式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后充分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整节课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
第二篇:第3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2页练习七。【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的方法。【重点难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复习导入】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会了分类与整理,今天让我们来对这个课时进行针对性练习。
【新课讲授】
完成课本P31页练习七的第六题。师:同学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呀? 让学生自说自话,发表完意见后
师: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一(1)班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哪些?那你们喜欢那个动物呢?
生:猫!
师:好,让我们来看看一(1)班喜欢猫的有多少人? 生:6个人。
然后知道学生把喜欢其他小动物的人数数出来。师:看着这些数字大家发现了什么吗? 生:喜欢大熊猫的人数最多。生:喜欢猫和猴的人数一样多。生:喜欢小乌龟的人数最少。
老师指引学生从所看到的图中得出结论,并以学生为主,体现学生在学习中 1 的主人翁地位。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的第4题。
第(1)题是按指定标准分类,第(2)题是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两组,也可以按颜色分两类。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七的第5题。
可以按天上飞的和地上走的分两类,也可以按2只脚和4只脚分两类,还可以按大小分两类。【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收获了什么?请与同学讨论。【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
练习课
在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生活中的实例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对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
第三篇:第3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7页练习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特征。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出示下图:
师: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生1:1号是圆柱。生2:2号和6号是长方体。生3:3号是球。
生4:4号和5号是正方体。生5:7号叫三棱柱。
师:这些图形与我们前一节课学习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前一节课学习的是平面图形。
生2:从这些图形中可以找到前一节课学习的平面图形。
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立体图形的面)
【新课讲授】
1.观察图形,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出示下列图形: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同桌之间说一说。
(2)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3)课件演示——面在体上。2.自主探索。
(1)从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方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结:画、印、描、折。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的还要多,真棒!(2)动手操作(画一画)。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组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一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③全班交流。④小结。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了纸上。现在 2 我们来说一说,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生1:用正方体的面可以画出正方形。生2:用长方体的面可以画出长方形。师:能画几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3:3种。
生4:用三棱柱的面可以画出三角形。生5:用圆柱的面可以画出圆形。(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圈□、3.教学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7题。(1)了解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6个面。
师:哪两个面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
生1: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相等。生2:左面的面和右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也相等。生3: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也相等。
师:他们说得正确吗?你们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先小组讨论一下,再汇报。汇报、交流。
生1:把盒子拆开,把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重叠比一比,把左面的面和右面的面重叠比一比,把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重叠比一比,看它们能否都是完全一样大的。
生2:把前面、上面和右面的面分别在纸上印一下,画出来,再剪下来,再分别与后面、下面和左面的面重叠比一比,看是不是完全相等。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下面就请各组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剪一剪,画一画,比一比,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操作。汇报、交流。
师:能说说你们验证的结果吗?
生:通过试验,我们发现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相等,右面的面和左面的面相等,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相等。
师:说得很正确。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7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现在能判断题中右边的图形是长方体的哪个面吗?用线连一连。
学生独立判断、连线。汇报、交流。
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出示正方体展开图。
师:这是一个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物体的展开图。如果把它折起来,你猜它应该是一个什么物体?
生:正方体。
师:对!正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6个面。
师:想一想:这个正方体的几号面和几号面相对?为什么? 生1:1号和2号相对。因为把它们折起来,正好相对。生2:5号和6号相对。因为把它们折起来,正好相对。生3:4号和3号相对。
师:他们说得对吗?我们来折一折,试验一下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展开图折一个正方体,再看一看1号和2号是不是相对的面,5号和6号是不是相对的面,4号和3号是不是相对的面。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小结:1号的对面是2号,5号的对面是6号,4号的对面是3号。【课堂作业】
1.圈一圈,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
2.说一说,涂一涂。
(1)给前面涂上红色,上面涂上绿色,右面涂上蓝色。(2)你看到哪几个面?
(3)上面和()面同样大。左面和()面同样大。前面和()面同样大。
3.剪一剪,折一折,哪个图形能折成一个完整的正方体,在图形下面打“√”。
4.把左面的硬纸片折一折,就能折成右面的正方体盒子。
(1)数字“1”的对面是数字()。(2)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5.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思考题。答案:1.②③②② 2.(1)略
(2)能看到前面、上面、右面三个面(3)下右后
4.(1)4
(2)2 5.有4种。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面的特点,这对我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
练习课
“1”的对面是“2”,“5”的对面是“6”,“4”的面对是“3”。
练习一中的第7题,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边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这道题要用到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的特征,因为学生从图中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右面,另外三个面看不到,只能根据看到的三个面来推测。学生判断有困难。另外第8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说出用
做成的正方体,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几。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观察、想像做出判断,再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实践证明,这种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操作,使他们初步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第5课时 2、3、5的倍数练习课
第5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教学难点: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X k B 1.c o m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是3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有(),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案
第6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 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难 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教师板书公式。
2.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P89练习十九第4题)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3.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
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
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2.练习十九第6题。
(1)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2.8 cm,高都是1.5 cm。(3)启发学生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3.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4.练习十九第8题。
让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底边上的高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它们的周长不变,但面积变小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5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讨论: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 要求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3)让学生自己列式,再全班集体订正。2.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11*题。
(1)议一议: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接在一起,会有什么新的发现?(2)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因此面积都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8÷2-24(cm2)。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认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9、10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S=ah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