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2课时
蓬莱一中化学组
第一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初步学会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能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自主学习】
1.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 一定的能量来克服原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新化学键时,又要 一定的能量。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而且还伴随着。
2.思考:你所知道的能量类型有哪几种? 【思考】1.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一个化学反应满足什么条件时吸收能量(释放能量)?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常见放热反应有哪些类型? 常见吸热反应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
3.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过程
(1)从原子与分子角度:。(2)从化学键的角度:化学反应是(3)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 【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释放出能量
D 若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旧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则反应吸收能量
第二篇:化学必修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说课稿
化学必修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是《化学(必修)2》中第二章第一节内容,继初中的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之后,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形成特点的理解。
二、说教法
1、情景激发
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小组讨论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思考、分析和总结。
3、多媒体教学
本节教材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然而然提出问题,通过观看动画、问题讨论,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思考为何目前已有的一百多种元素却形成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种物质,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积极的思考回答后,教师给予点评、鼓励。导入新课。
(二)活动探索,建立概念
1、关于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教学
让学生观看水分解的微观动画,提出问题:
1、水分子是如何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
2、为什么要通电?通电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整合,从而引出化学键的定义,并对定义加以强调:(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
(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通过学生对化学键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即为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关于离子键的教学
让学生观看NaCl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提出问题:
1、如何运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2 如何运用化学键的知识分析这个反应的实质。组织学生讨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在讲述离子键概念时,对于学生易于忽略的排斥作用加以强调。通过对氯化钠形成过程的直观演示和具体的分析,既加深了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明白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3、关于共价键的教学
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HCl的形成过程是否和NaCl类似?让学生观看HCl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出HCl的形成过程,从而得出共价键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根据所学知识师生共同列表从概念、成键粒子、成键作用、成键条件等方面去比较二者。
培养学生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方法。最后得出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离子键结合,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共价键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巩固基础,拓展提高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指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B.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也存在于相邻分子之间 C.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
D.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下列物质中哪些含有离子键,哪些含有共价键 Na2S、K2O、MgCl2、H2、NH3 3.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H2O B、CaCl2 C、KOH D、Cl2
(四)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通过讨论,回顾本节课内容,对自己所学知识做出总结。最后教师及时给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中评价自己,体会成功。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1.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1)化学键:相邻的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2.化学键的类型(1)离子键
定义: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成键方式:静电作用
离子键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2)共价键
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成键微粒:原子 成键方式:共用电子对
共价键形成条件:一般在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
第三篇: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键 第2课时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要点提示
教学重点
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
1.用电子式表示共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
板书:
二、共价键
推进新课
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多媒体课件演示:
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师: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实验现象。
生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
生2: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气出现。
师:这位同学所说的“白气”是什么呢?并说出你所推断的依据。生1:是氯化氢气体。因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气体。
生2:是盐酸。是因为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成盐酸。
师:第2位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四篇: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学习提纲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学习提纲
一 学习目标
1会判断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2能说出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
3会解释吸、放热反应与化学键的关系 二 学习过程
1完成教材35页交流研讨表格(1分)
2找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定义,判断表格中化合物的类型(1分)
3指出教材35页所举的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的类型(1分)
4讨论:化学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1分)
5阅读教材36页,划出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阅读教材36页活动探究,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对化学反应分类
7计算教材37页氢气和氧气生成水中能量的变化,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1分)
8如何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吸热和放热反应(1分)
三 巩固练习
1教材39页第3题(1分)
2教材38页第2题第2问(1分)
3判断下图是吸热还是放热(1分)
四:我的收获与不足
第五篇: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学反思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学反思
石嘴山一中:贺学明
首先,化学键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是学习了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及电解质等内容后安排的。在初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但并不清楚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原因,并不清楚这些微粒之间是通过怎样的相互作用构成物质的。因此,在教学中把一个问题设计成一个个学生可以很容易回答的问题,降低难度。其次,内容过于抽象,于是教学中在水的电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分析中采用了较为通俗的动画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以往的教学中都是按教材“离子键→电子式及化合物形成过程→共价键→化学键”的顺序来学习,但经常出现学生把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混淆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设计将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对比学习,突出两种化学键的形成微粒、构成元素、成因及判断等,对比他们的不同之处,学生的混乱情况有所改善。
从上课情况来看,师生间的交流能够顺利完成,效果明显比以前的教学感觉要好。课堂上,学生能根据教师对知识的铺垫,完成问题的分析讨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教师能尽量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但由于教学中多以问题引导学生,期望学生根据问题引导得出结论,而由于时间限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有些结论就由教师直接给出,也有的地方缺少总结性的内容或没有及时总结到位。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上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并采用了分组讨论、知识的探究迁移、对比、应用,加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且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始终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概念上的混淆有一定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