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第一单元 课时2化学反应限度

时间:2019-05-12 23:0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2第一单元 课时2化学反应限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2第一单元 课时2化学反应限度》。

第一篇:专题2第一单元 课时2化学反应限度

化学2 专题2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课时2化学反应限度

(编写学校:吕叔湘中学中学)

一、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即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它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学情分析:

初步了解可逆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认识,知道影响化学发应速率的因素,能够正确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会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处理,并能够基本概括出数据所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知的学习,通过讨论等方法归纳总结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本质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本质

四、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知道当一定的外界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技研究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实验探究;问题探讨;重难点突破;分析归纳;拓展应用;课堂检测)

六、板书设计

课时2化学反应的限度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限度

决定V正=V逆

特殊状态:化学平衡状态

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七、教学反思

八、课后巩固训练(15题左右,其中选择题8-10题,16K纸2页)

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质的量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2.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限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mol

1时间/min

C.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D.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3.可逆反应N2+3H

22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为零B.υ(正)和υ(逆)相等C.NH3和H2的浓度相等D.N2和H2不再化合生成NH3 4.用NH3制取硝酸的第一步反应为:4NH3+5O2

4NO+6H2O。对该反应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反应中NH3能全部转化为NOC.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D.升高温度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5.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

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6.可逆反应2NO

22NO+O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③④⑤B. ②③⑤⑦C.①④⑥⑦

7.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醇:2CO(g)+4H2(g)

D. 全部

CH3CH2OH(g)+H2O(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达到最大限度的是

A.CO全部转化为乙醇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零 C.CO和H2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乙醇 D.反应体系中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8.CO、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乙醇是放热反应:

2CO(g)+4H2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增大H2浓度可以使CO转化率达到100℅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升高温度均可加大反应速率

D.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 9.可逆反应2HI(g)H2(g)+I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下列4项中某项不随时间变化时,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该选项是()

A.容器内压强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各组分浓度D.混合气体的颜色

10.下列叙述中,可作为a mol CO和b mol H2O(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 CO(g)+H2O(g)

CO2(g)+H2(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充要条件的是()

A.密闭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改变 B.该反应CO和H2O(g)的转化率相等 C.该反应CO的转化率和H2的产率相等 D.CO的转化率和CO2的产率均不能再提高的是3CH2OH(g)+H2O(g)。下列说法错误..

11.为了研究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Na2S2O3(3%)在酸性条件下产生不溶于水的S,形成乳白色浑浊的反应,测量所需时间来证明不同浓度或不同温度下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取3个小烧杯,编号为1、2、3,在烧杯底部中央画上粗细相同的“+”号,按下表分别进行处理,记下从澄清到看不到“+”号所需的时间。

a、b、c。

(3)要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应进行的操作是。12.(1)一定条件下A2+B

22C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c(A2)=0.5mol·L-1,c(B2)=0.1mol·L-1,c(C)=

1.6mol·L-1,若A2、B2、C起始浓度分别为a、b、c,试回答:

①a、b应满足的关系是。

②a的取值范围是。

(2)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达到平衡时,测得c(D)=0.5mol·L-1,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则c(A)平=mol·L,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min,x值是。

13.对于下列反应:2H2+2NO 2H2O+N2,反应物起始浓度与N2反应速率的关系可表示为vN2=k[NO]m

n(k是常数),为确定m、n、k的值,进行了实验测定(同压下),测定结果列表如下:

1-1

-1

(1(2)计算800℃下,NO、H2的起始浓度都为3.00mol·L-1时,生成N2的反应速率。

答案:

1.D2.C3.B4.B5.C6.C7.D8.B9.C10.D 11.(1)S2O32-+2H+=SO2+S+H2O(2)稀释溶液,确保最总体积相等。比较不同浓度的反应快慢。a>b>c(3)取两份编号3的溶液,一份在冷水中。另一份在热水中。12.(1)① a-b=0.4②0.4≤a≤1.3(2)0.750.052 13.m=2n=12.16×10mol·L·s

-3

-1

-1

第二篇: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张兆丽 设计思路:本节教材是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影响。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将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其中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中学化学理论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节教学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景、由浅入深,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抽象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总结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用科学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进而认识化学反应限度问题,经过可逆反应的两个方向的速率变化的分析,逐渐形成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并用化学反应限度的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理性到感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应用概念定量描述反应→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实验探究、收集信息→归纳整理影响速率因素→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应用

第二部分: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可逆反应特征→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分析可逆反应→内化、概括、建立化学反应限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应用(指导思想、设计理念、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学会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3、尝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说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探究,感受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程序。

2、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类比、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探究,增强合作、创新与求实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形成反应“条件”的观念,意识到学习化学对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意义。

3、通过影响化学反应快慢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

1、有关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2、认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准备: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火柴、5﹪H2O2、1mol/LFeCl3、MnO2、热水

教学过程:

教师: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

例如:镁与盐酸反应、铝与盐酸反应快慢比较。思考原因。学生举例

结论:决定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1(通过判断几个常见反应的快慢产生一个分歧,从而引出化学反应速率。)

教师: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用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中进行的快慢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

一、化学反应速率

定义: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公式:V=△C/△t 单位:mol/(L·s)

mol/(L·min)

例1:在2L的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已知反应前A物质的物质的量为8mol,2min后A的物质的量变为4mol,问在这2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 注意:

1、反应速率要指明具体物质并取正值

2、表示气体或溶液的反应速率

3、指平均速率

例2:在2A+B ≒3C+4D反应中,下列四种情况下表示该反应的速度最快的是 [

] A.vA=0.4mol/(L·min)B.vB=0.4mol/(L·min)C.vC=0.9mol/(L·min)D.vD=1.2mol/(L·min)学生分析解题方法 教师总结: 结论:(1)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意义相同,均表示这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教师:对于一个已经确定的反应,讨论一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其化学反应的速率? 给出实验药品、仪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实验探究1:

在1支试管中,装入2-3m约5%的H2O2溶液,滴入1-2滴1mol/LFeCl3溶液。待试管中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再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再对此观察现象,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生成的气体,并记录。学生:在冷水中产生气泡比较慢,热水中较快,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慢。思考:

1.人们为什么使用电冰箱储存食物?

温度越高,食物腐败变质的速率越快,电冰箱能提供较低的温度。实验探究2: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 mL5%的H2O2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将你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学生:无催化剂产生气泡比较慢,加入MnO2粉末、FeCl3溶液产生气泡较快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讨论交流:还有哪些因素影响速率? 思考:

1、烧柴煮饭,先将木柴劈小

2、工业合成氨,通常在2×107 ~ 5×107 Pa的压强下进行。

3、.实验室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匀后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4、请预计大理石(CaCO3)分别与0.1mol/L和1mol/L的盐酸反应的快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5、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 时,常常把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为什么? 教师:反应物的浓度、气体反应的压强、固体的表面积、状态等对化学反应速率都有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从化学的视角解释下列现象。

1、在28℃,鲜牛奶4h后变酸,但5℃的冰箱内,鲜牛奶48h后变酸。

2、燃烧含硫矿石制备SO2 时,要把矿石粉碎成颗粒状,在沸腾炉中鼓入强大空气流,把矿石吹得剧烈翻腾。

3、一小块白磷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突然燃烧。

4、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5、块状CaCO3、粉末状CaCO3与0.1 mol/L的盐酸反应谁快谁慢?为什么?

6、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是用粗锌好(有杂质)还是用纯锌好,为什么? 板书设计:

§2.1.1化学反应速率(用v表示)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决定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定义: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公式:V=△C/△t 单位:mol/(L·s)

mol/(L·min)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外因)温度:T↗v↗; 催化剂: v↗; 浓度:C↗v↗;

压强:P↗ v↗(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接触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等

教学反思: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中注意是浓度的变化量,不是物质的量变化量,教学中应针对性的设计习题来强调该点。

2、设计实验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具体是: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组内讨论实验方案-全班交流-合作实验完成探究任务-交流探究结果-教师评价

第三篇: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2、能够利用计算进行反应速率的比较。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定义的探究,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提高科学分析和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形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基本概念的学习,感受概念形成过程的概括性、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定义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入】由研究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的闵恩泽院士获奖来引出改变化学反应的外界条件之一是催化剂。

【板书】

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讲解】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来研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讨论交流】从我们生活中学化学,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外界因素的关系。【板书】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催化剂,温度,固体表面积,改变反应物的状态,浓度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实验药品: H2O2(5%),FeCl3(1mol/L)(催化剂), MnO2粉末(催化剂), 冷水,热水.实验仪器: 试管,量筒,滴管,烧杯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时注意:

1.研究某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设计参照系即对比实验(至少两个);

2.由于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定性比较反应快慢,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现象是否有利于观察比较。

3.研究某一因素影响时,要注意控制其它条件都相同。

学生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出哪些条件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3个实验方案 [探究实验1]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实验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实验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把学生分三组,每选择一个做即可。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三)明确概念、精讲点拨。

【过渡】在化学反应中通过观察哪些现象可以相对的比较出反应进行的快与慢?学生描

述现象。

在科学上,对于某一个量的描述有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我们刚才所举的现象是对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定性的描述,那么如何定量描述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呢?我们可以借鉴物理学上的做法——物理学是如何衡量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速率,那么我们化学上把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叫化学反应的速率。

【导疑】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这个物理量呢?如何定义?你能否根据物理学的定义试

着定义化学反应速率呢?

【板书】

二、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2、定义式:v(B)=⊿C(B)/△t

【强调】气体或溶液可以用此来描述,固体不能(浓度为常数)。

【设疑】Δc(B)单位是什么?Δt单位是什么?根据公式你能算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吗?

【板书】 3.单位是:mol/(L·s)或 mol/(L·min)

(四)学习感悟,当堂检测。

控制反应条件,提高那些对人类有利的反应速率,降低那些对人类反应不利的反应 速率,都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二)合作探究、实验检验。

第四篇:化学反应快慢与限度(第2课时)教案

化学反应快慢与限度(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

2、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概念。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2、能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教学重、难点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和外部特征。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进行反应的;那么,在实际反应中,反应物能否按相应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呢?

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化学反应在进行时都具有可逆性,即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在同时进行,只要可逆的程度有所不同且差异很大而已。【板书】

二、化学反应限度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反应 【友情提示】掌握可逆反应概念要注意:两同(同一条件,同时进行);另外有些反应进行程度很大,称为不可逆反应(如:NaOH+HCL==NaCL+H2O)【问题探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SO2 和1mol O2 发生反应: 2SO2+ O2 2 SO3对以上反应,请分析:

(1)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哪个大?

第1页

(2)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和逆反应哪个反应速率大?(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4)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怎样变化?(5)反应会进行到什么时间“停止”?(6)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7)给这个状态命名?(8)反应是否真的停止了吗? 思考: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是什么? 【板书】

1、概念: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思考:化学反应平衡状态有哪些特征? 【板书】

2、平衡状态特征:

逆——可逆反应 动——动态平衡

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本质)定——各组分浓度保持一定(外部特征)

【讲解】例如,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3H2 ==2NH3,对该可逆反应,表示正、逆反应速率可以用N2或H2或NH3来表示:

(1)单位时间内,有1molN2反应掉,同时有1molN2生成(2)单位时间内,有3molH2反应掉,同时有2molNH3反应掉(3)单位时间内,有1molN2生成,同时有2molNH3生成

以上均表示V(正)=V(逆)规律: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原则:同时、双向进行。

【过渡】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板书】

3、化学反应限度

定义:在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限度 意义:决定了反应物在给定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过渡】 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同反应的限度

第2页

不同,那么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有哪些? 【联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

4、影响化学反应限度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性质 外因:温度,浓度,压强

【讲解】改变外界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即改变平衡状态,那结果又会怎样呢?有兴趣的同学请继续往下预习。【课堂小结】回顾讲过的内容 【随堂练习】

1、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B)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2、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C)

A.SO2+Br2+2H2O=H2SO4+2HBr与2HBr+H2SO4(浓)=Br2+SO2 +2HO互为可逆反应 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SO2被氧化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板书设计】

二、化学反应限度

1、概念: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平衡状态特征: 逆——可逆反应 动——动态平衡

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本质)定——各组分浓度保持一定(外部特征)

3、化学反应限度

第3页

定义:在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限度 意义:决定了反应物在给定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4、影响化学反应限度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性质 外因:温度,浓度,压强

第4页

第五篇: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c(B)n(B)= tVt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记住单位和表达式)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

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

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

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②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C(s)+H2O(g)CO(g)+H2(g)。

④ 铵盐溶解等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4、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键能、能量的关系

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

其实质是,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0。可理解为,由于放出热量,整个体系能量降低 吸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

其实质是: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H0。可理解为,由于吸收热量,整个体系能量升高。

5、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下载专题2第一单元 课时2化学反应限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2第一单元 课时2化学反应限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课时练习(含答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专题2化学反响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响速率与反响限度课时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以下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响速率有......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共5则)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一.......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

    人教版必修2化学 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限度”(写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展开: 说教材 1、本课是人教版化......

    化学反应限度的建立判据总结

    化学反应限度的建立判据总结 在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形成过程后,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判断一个可逆反应体系在一定状况下是否已经达到最大限度,即是否已经形成化学平......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 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 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1.......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化学111班11240119 谢灵君 一、学习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