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化学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主要根据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如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在初中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中化学介绍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分类思想,进一步形成分类观。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初中化学中,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跟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在本节有关氧化物的分类和以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需要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概念,对此,初高中教材均未涉及,需要补充。
关于几种常见的酸及其分类,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是强酸还是弱酸,不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也不要求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酸的通性。而高中则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从电离程度去理解强酸和弱酸,从H去感受非氧化性酸,从硝酸、浓硫酸去感受氧化性酸。为此,教学中应补充酸的其它分类,如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等、应该让学生知道盐酸>醋酸>碳酸。
关于碱,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强碱,如NaOH、KOH、Ca(OH)2等,不涉及弱碱,但简单介绍NH4的检验。
关于盐,初中也只简单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根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分类但不作要求,没有正盐、酸式盐的概念,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盐的组成,但是对盐的性质知之甚少。而高中则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盐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组成认识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物质的溶解性认识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在盐类的水解中,还可以从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来分类等。学生很清楚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的依据,但对于哪些盐可溶、哪些盐不溶可就迷糊了。
在初中已学溶液、浊液的基础上,高中介绍了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及其性质。在分散系的认识基础上,高中要求重新认识溶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微粒大小是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也是影响性质的一个因素,微粒大小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关于氧化物分类的教学
建议在课本P25实践活动1中,设计下列问题,实行渗透性衔接教学。(1)带领学生回忆CO2和CaO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从CO2和CaO分别与酸或碱的反应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酸性氧化物 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并整合归纳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3)SO2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
(4)什么叫两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写出Al2O3分别与H2SO4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关于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
建议充分利用初中原有的学习情景素材,找准知识的衔接点进行教学。(1)多媒体展示白云、晨雾、灰霾等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结合食盐、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讲解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等概念。(3)展示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三瓶样品,提出问题: ①你能判断出哪瓶是浊液,哪瓶是胶体,哪瓶是溶液吗? ②你知道溶液和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③演示实验:用光束照射上述三瓶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④你能知道溶液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吗?
播放有关胶体渗析的实验录象,得出结论。讲述化学史,胶体的概念水到渠成。介绍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4)重新定义溶液和浊液,分析溶液、胶体和浊液的组成。(5)演示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讲解实验的操作及注意事项。(6)归纳胶体的性质、检验和提纯,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效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要求从本质上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解决离子大量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离子检验等问题。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初中化学介绍了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高中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的基石。高中要求站在类型通性的高度去理解复分解反应,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去理解复分解反应,由于初中不需要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和盐等概念,不要求酸、碱和盐的通性,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学生仅限于死记硬背几个具体反应,因此,面对高中要求的徒然拔高,需要帮助学生整合归纳酸、碱和盐的通性,需要加强化学方程式的训练。
初中教材上设计了几种常见物质的导电性实验及结论,分析解释酸溶液、碱溶液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但是对这些初中都不作要求,需要在思想方法上、知识上及时衔接。
碱和盐的溶解性、强酸和弱酸是学习离子反应的基础。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
(1)实验:盐酸、硫酸、硝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KOH溶液、乙醇溶液的导电性
(2)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归纳出电离的概念。(3)动画模拟HCl、H2SO4、HNO3、Na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注意事项、电荷守衡(5)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归纳出酸、碱和盐等概念。(6)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通过实验或具体反应,引导学生归纳酸碱盐的分类及其性质,并解释酸溶液、碱溶液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1)酸的分类及其性质 ①分类:
a.从组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氧酸和无氧酸 b.从电离出氢离子的数目: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c.从电离能力:强酸和弱酸,7种强酸、盐酸>醋酸>碳酸 ②通性:
a.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与金属发生反应:置换反应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d.与碱反应:酸+碱→盐+水
e.与盐反应:酸+盐→新酸+新盐(强酸制弱酸)(2)碱的分类及其性质 ①分类
a.从溶解性: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 b.从电离能力:强碱和弱碱,4种强碱 ②通性
a.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c.与酸反应:酸+碱→盐+水 d.与盐反应:碱+盐→新碱+新盐(3)盐的分类及其性质
①分类:从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②通性
a.与某些金属反应:置换反应
b.与碱反应:
c.与某些酸的反应:
d.与某些盐反应: 3.盐的溶解性
a.钾盐钠盐铵盐的溶解性
b.硝酸盐的溶解性 c.氯化物的溶解性的溶解性
d.硫酸盐的溶解性 其它盐的溶解性(如亚硫酸盐、硅酸盐等)可在相关章节中介绍。4.酸式盐的性质可在钠的化合物中专门性衔接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介绍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高中化学要求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其要求是①有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概念;②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③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即从得氧失氧的观点过度到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再上升到电子转移的观点。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化合价是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只有从本质上理解化合价,才能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转移建立联系。学生熟记元素的化合价,并能很快标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初中化学的要求是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书写常见物质的的化学式,不讲化合价的概念。对此,应加强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训练,补充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化合价等。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前,进行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训练,补充(1)1~18号元素符号及元素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4)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5)化合价的定义(6)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7)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初高中衔接教学可按如下进行处理:(1)复习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3)复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带领引导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专题练习题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烧碱、生石灰、纯碱均属于碱
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图1所示
4.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下列有关C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2O3和CO2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B.C2O3和CO的完全燃烧产物都是CO2 C.C2O3和CO都是碱性氧化物
D.C2O3和CO都具有还原性 5.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矿泉水、水银B.碱:Ba(OH)
2、Cu2(OH)2CO3、NH3·H2O C.盐:醋酸钠、氯化铵、纯碱 D.氧化物:H2O、CO、HCOOH 6.下列4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3种不同,把不同的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⑴ CaO、Na2O、CO2、CuO ⑵ H2、C、P、Cu
选择的理由。
()
D.火碱不是碱 A.铅笔不含铅
B.水银不含银 C.白金不是金
选择的理由。
7、有关物质的分类中,说法错误的是
A、KNO3属于硝酸盐
B、CaO属于氧化物
C、NaHCO3属于酸
D、Na2CO3属于钠盐
8、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Fe(OH)3胶体 B、氯化钠溶液 C、盐酸
D、硫酸
9、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
2B.Na2O
C.H2SO4
D.NaOH
10、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CO B.NaOH C.HNO3 D.CuSO4
答案:ADDCC CO2 非金属氧化物
Cu金属
CABC
第三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归纳与整理](2)树状分类法 12[[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
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归纳与整理]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回顾与总结]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反应的分类
补充习题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 a2a3a4。a564224 cuso4+fe=cu+feso4置换反应
篇二: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教案
篇三: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案(2012-09-12)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编写、校对 费德军
学习目标:
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实际应用。学习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胶体的性质。学习内容: [课题引入] 1.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很快就找到你需要的书?
2.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 3.化学实验室如何摆放仪器和药品?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思考与交流一: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1)? ?na2co3,ba(oh)2?fe,h2,i2?h2,o2,co2(2)?(3)? ?mg,cuo?naoh,h2so4,k2so4?agcl,mg(oh)2,caco3 思考与交流二: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交叉分类法
练习1:对于na2so4、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2so4 硫酸盐 na2co3 碳酸盐 k2so4钠盐 k2co3 钾盐
小结: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3.树状分类法
练习2: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si、na2co3、co2、naoh、粗盐、al(oh)
3、al、空气、cuo、hcl、h2、h2so4、baso4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 ?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 物质? ?混合物???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__________。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_____________;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__________。2.分类:(1)当分散剂为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可以把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三: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3.胶体
(1)fe(oh)3胶体的制备:取1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然后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入5~6滴__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练习3:请写出制得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产生_____作用,从与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 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2.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3.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全部 4.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c.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d.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5.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6.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和并振荡 7.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a.na2co3、c、co2、co、nahco3b.na2s、s、na2s2o3、so2、h2so4 c.nh3、no、n2、no2、nano3d.p2o5、h3po4、na3po4、na2hpo4、nah2po4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9.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度硅,其化学方程式为 :①sio2 + 2c si + 2co; ②si + 2cl2 sicl4; ③sicl4 + 2h2si + 4hcl。其中,反应 ①和③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滤纸c.呈黄色 d.呈红褐色 11.2009年2月1日国家实行牙膏新标准,对牙膏中成分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水
①高温
②加水
③加na2co3溶液
――→碳酸钙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① ; ② ; ③。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后练习
人教版〔2021〕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物质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A.CO2 B.H2O C.Na2O D.SO3
2.以下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矿泉水 B.硫酸钠溶液 C.植物油 D.氢氧化铝胶体
3.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可制得AgI胶体,当它跟Fe(OH)3胶体相混合时,能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
A.该AgI胶粒能通过半透膜
B.该AgI胶体带负电荷
C.该AgI胶体进行电泳时,胶粒向阳极移动
D.该AgI胶体是电解质
4.以下各组物质,按混合物、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食盐、硝酸、熟石灰、纯碱、四氧化三铁
B.盐酸、硫酸、纯碱、胆矾、一氧化氮
C.氨水、氯化氢、苛性钠、生石灰、干冰
D.碘酒、食用醋、烧碱、绿矾、石灰石
5.我国古代用炉甘石炼锌,主要反响为C+ZnO=Zn+CO↑,该反响属于〔
〕
A.置换反响 B.化合反响 C.分解反响 D.复分解反响
6.不能与氯化钡反响的盐是〔
〕
A.硫酸钠 B.硝酸镁 C.碳酸钠 D.硝酸银
7.以下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响的是〔
〕
A.HCl和Ca(OH)2 B.Na2CO3和H2SO4 C.AgNO3和BaCl2 D.KCl和CuSO4
8.以下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臭氧可用于水的消毒净化
B.可以用可达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
C.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D.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9.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B·古迪纳、斯坦利·惠廷汉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开发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卓越奉献。锂电池正极材料用到的钴酸锂(LiCoO2)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10.以下为酸性氧化物的是〔
〕
A.Mn2O7 B.CO C.NO2 D.Fe2O3
11.以下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
9~10-7
m的分散系是〔
〕
A.稀盐酸 B.AgNO3溶液 C.酒精溶液 D.淀粉溶液
12.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和复分解反响是四种根本化学反响类型。以下变化属于氧化复原反响,但是不属于四种根本反响类型的是〔
〕
A.CO+CuO
△__
Cu+CO2
B.2Al+Fe2O3
高温__
Al2O3+2Fe
C.CaCO3
高温__
CaO+CO2↑ D.Cl2+2FeCl2=2FeCl3
13.以下属于置换反响的是〔
〕
A.4NH2+5O2
=△催化剂
4NO+6H2O
B.2Na2SO3+O2=2Na2SO4
C.2Na2O2+2CO2=2Na2CO3+O2
D.2KI+Cl2=2KCl+I2
14.胶体区别于溶液等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粒可以导电 B.胶体是混合物 C.胶体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D.胶体的分散剂为气体
15.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类合理的是〔
〕
A.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 B.硫酸和盐酸都属于含氧酸
C.Na2SiO3和Na2SO4都属于钠盐 D.Fe2O3和Al2O3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二、综合题
16.〔1〕以下五种物质中:①碘酒;②SO2;③H2SO4;④Al;⑤C6H6。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
〔2〕1mol氢气在标准
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________L。
〔3〕写出氯气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7.某同学用硫铁矿焙烧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它杂质)制取绿矾(FeSO4·
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局部物质巳略去)。
答复以下问题:
〔1〕硫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其中铁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焙烧产物之一的Fe2O3,俗称________。
〔2〕固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固体X为________。
〔3〕写出①中Al2O3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从溶液C到绿矾的过程中,须控制反响条件防止变质,检验其变质所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步骤③所得Al(OH)3沉淀含有杂质,应如何洗涤?________。
18.现有以下十种物质:①液态氯化氢;②小苏打;③固体纯碱:④二氧化碳;⑤葡萄糖:⑥氢氧化钾;⑦氢氧化铁胶体;⑧氨水;⑨空气;⑩硫酸铁溶液
〔1〕上述十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除去③中少量②的操作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现有100mL溶液中含Fe3+5.6g,那么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4〕假设在⑦中缓慢参加①的水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19.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如图为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易流程图。
〔1〕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
〔2〕实验室中进行操作1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是________反响(选填“吸热〞或“放热〞)。
〔4〕上述流程中未涉及到的根本反响类型是________反响。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A.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水为非金属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钠为金属氧化物,C符合题意;
D.三氧化硫为非金属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
D
【解析】A.矿泉水为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钠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是多种油脂相互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属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铝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
C
【解析】A.胶粒直径在1到100nm之间,不能通过半透膜,A不符合题意;
B.该AgI胶体不带电,B不符合题意;
C.AgI胶粒带负电,那么该AgI胶体进行电泳时,胶粒向阳极移动,C符合题意;
D.该AgI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不是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A
【解析】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是混合物;硝酸是酸、熟石灰是碱、纯碱是盐、四氧化三铁是氧化物,A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B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CaO,是氧化物,不是盐,C不符合题意;
D.食用醋是醋酸溶液,不是酸,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不是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
A
【解析】反响C+ZnO=Zn+CO↑,为非金属单质(C)与金属氧化物(化合物ZnO)反响,生成另一种单质(Zn)和另一种化合物(CO),反响类型符合置换反响的定义,属于置换反响,故答案为:A。
6.【答案】
B
【解析】A.硫酸钠与氯化钡能发生复分解反响,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A不合题意;
B.硝酸镁与氯化钡混合后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响,B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氯化钡能发生复分解反响,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C不合题意;
D.硝酸银与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响,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
D
【解析】A.HCl和Ca(OH)2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响:Ca(OH)2+2HCl=
CaCl2
+2H2O,A不符合题意;
B.Na2CO3和H2SO4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响:Na2CO3+
H2SO4=
Na2SO4+
CO2↑+
H2O,B不符合题意;
C.AgNO3和BaCl2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响:2AgNO3+
BaCl2=Ba(NO3)2+2AgCl↓,C不符合题意;
D.KCl和CuSO4不反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
A
【解析】A.臭氧由于具有强氧化性而用于水的消毒净化,与胶体的性质无关,A符合题意;
B.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可以用可达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B不符合题意;
C.血细胞不能通过半透膜,而血液中的毒素能够通过半透膜,这种性质叫渗析,利用该性质可进行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与胶体的性质有关,C不符合题意;
D.水泥厂和冶金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固体粉尘,形成了气溶胶,可根据胶体能够发生电泳的性质,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与胶体性质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
D
【解析】A、氧化物是指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钴酸锂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B、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钴酸锂中没有氢元素,不属于酸;
C、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钴酸锂中没有氢氧根,不属于碱;
D、盐是指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钴酸锂由金属离子锂离子和酸根离子钴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
故答案为:D。
10.【答案】
A
【解析】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响只生成盐和水,且反响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变化,是非氧化复原反响。
A.七氧化二锰可与氢氧化钾反响生成高锰酸钾和水,故A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碱反响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不管和水反响还是和碱反响都会发生变价,属于氧化复原反响,所以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三氧化二铁可与酸反响只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
D
【解析】A.稀盐酸稀盐酸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故A不符合题意;
B.AgNO3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故B不符合题意;
C.酒精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故C不符合题意;
D.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
A
【解析】A.该反响中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复原反响,但不符合四种根本反响类型,A符合题意;
B.该反响中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复原反响,同时又是置换反响,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响没有电子转移,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响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复原反响,同时又是化合反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
D
【解析】A.该反响中生成物都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置换反响,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响中生成物只有一种,为化合反响,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响中反响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响,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响中反响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也是单质和化合物,为置换反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
C
【解析】分散系的分类是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进行划分的,因此胶体区别于溶液等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n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
C
【解析】A.烧碱是NaOH,是碱,而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是含氧酸,而盐酸是无氧酸,故B不符合题意;
C.Na2SiO3和Na2SO4电离时,均生成金属钠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钠盐,故C符合题意;
D.Al2O3能和酸反响,也能和碱反响,属于两性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
〔1〕④;②;⑤
〔2〕22.4
〔3〕Cl2+H2O=HCl+HClO
【解析】〔1〕碘酒是混合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硫酸是酸,铝是单质,C6H6是有机化合物
〔2〕V=nVm=1*22.4=22.4L
〔3〕
Cl2+H2O=HCl+HClO
17.【答案】
〔1〕+2;铁红
〔2〕SiO2;Fe
〔3〕Al2O3+6H+=2Al3++3H2O
〔4〕KSCN溶液;向过滤器(或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解析】(1)硫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名称为二硫化亚铁,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焙烧产物之一的Fe2O3,俗称铁红;(2)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参加过量稀硫酸的到固体A,SiO2不反响,过滤后得到的固体A为SiO2;参加固体X将铁离子转化成Fe2+,过滤后得到滤液B,为实现目的,且不引入新杂质,固体x为过量的铁粉;(3)①中Al2O3与稀硫酸反响生成硫酸铝和水,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4)滤液C主要含有FeSO4,从溶液C到绿矾的过程中,须控制反响条件防止变质,FeSO4易被氧化,亚铁离子易被氧化成铁离子,检验铁离子所用的化学试剂是KSCN溶液;溶液B中参加NaOH溶液调节溶液pH,A13+将转化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和滤液C,步骤③所得Al(OH)3沉淀含有杂质,向过滤器(或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18.【答案】
〔1〕①②③⑥;④⑤
〔2〕加热;2NaHCO3=ΔNa2CO3+H2O+CO2↑
〔3〕1.5mol/L
〔4〕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变黄色
【解析】〔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因此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的为①②③⑥;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因此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为④⑤;
〔2〕纯碱为Na2CO3,小苏打为NaHCO3,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Na2CO3、H2O和CO2,因此可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3〕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n=mM=5.6g56g/mol=0.1mol,那么Fe2(SO4)3溶液中所含SO42-的物质的量n(SO42-)=0.1mol×32=0.15mol,因此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c=nV=0.15mol0.1L=1.5mol/L;
〔4〕往Fe(OH)3胶体中参加液态HCl,由于HCl溶于水后,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Fe(OH)3胶体发生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沉淀能与HCl发生反响Fe(OH)3+3HCl=FeCl3+3H2O,因此可观察到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19.【答案】
〔1〕水
〔2〕引流
〔3〕放热
〔4〕置换
【解析】(1)海洋中最主要是溶剂水,那么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答案为:水;
(2)由实验的过程可知,操作I能将固液分开,操作是过滤,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引流;
(3)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是放热反响,故答案为:放热;
(4)由题意可知,上述流程中煅烧石灰石、通电氯化镁得到了镁均发生了分解反响;生石灰转
化为石灰乳是化合反响;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响、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响是复分解反响,那么未涉及的反响类型为置换反响,故答案为:置换。
第五篇: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一1.1.2-蒸馏和萃取--教案
人教必修1
教案
蒸馏和萃取1.1.2
一、教材分析:蒸馏和萃取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海水淡化问题是目前解决全球淡水日益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为选修《化学与技术》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萃取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它是对溶解性规律的一个应用,其原理也在今后卤族元素和有机物的学习中多次体现,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 的应用。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复习蒸馏的原理,掌握实验室规范的蒸馏装置。这部分内容只作复习和简单的扩充;
(二)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装置,特别是实验操作中的细节。这部分知识为新知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蒸馏和萃取是高中阶段的两个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及部分仪器还比较陌生,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蒸馏和萃取的操作及过程,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
一步丰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1.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方案,并初步掌握2
其操作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三、蒸馏和萃取的实验原理以及操作过程。教学重点:
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
页6 共 页1 第
为淡水,该怎么做呢?比如说在海边,渔民们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大
家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吗?
【展示】海水变淡水【引】做汤的时候,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水珠?水蒸汽凝结?为什
么水蒸汽会凝结成水珠?我们在化学中应怎么称呼?那么这是一个什么过程,水蒸汽遇温度低的锅盖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汤沸腾后,【讲】 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过】 萃取)二(【板书】(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蒸馏和萃取 【过】首先,让我们利用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来学习蒸馏的过程、蒸馏1【板书】Cl使水中含有因为自来水厂使用了消毒剂氯对水进行了消毒。我们引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不是。【引入】―。我们可以利用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讲】有明显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
否向上一堂课中使用化学方法,加入试剂反应除去?不能。加入试剂后会引入新的杂质,达不到我们实验目的。要想得到纯净水。可以使用加热将水变为水蒸汽,()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
【小结】实验室就是使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投】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1)的水提纯其Fe3+(例如蒸馏含有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页6 共 页2 第
中水份,蒸馏石油提纯不同沸点的有机组分)、锥形瓶、胶管)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接管)2(【实验演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蒸馏时的注意事项:3(【投】 防止爆沸。)碎瓷片(,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沸石2/3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a.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烧瓶支管处,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b.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c.d.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溶液不可蒸干。
【讲】锥形瓶中的液体就是蒸馏水,我们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蒸馏水加入硝酸银溶液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1-3 【投影小结实验】实验 现象 实验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1
且沉淀不溶解 银溶液。℃100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到烧瓶中加入约100 mL、在2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1/3 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蒸馏水,如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或碎瓷片(粒沸石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总分液体,用锥形瓶收 液体,停止加热10 mL 集约加硝酸银溶液于蒸馏水中,无沉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3 共 页3 第 页6
淀 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思考】、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为了使蒸馏出的蒸气与冷却水长时间充分接触,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为什么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2对于蒸馏来说,只有精确控制蒸馏的温度才能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而蒸馏烧瓶支管口的温度正是被蒸馏变为气()体某组分的温度,故温度计水银球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或制造无水酒精。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酒精沸点低,先蒸出的是酒精。(合物,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什么?、从这个实验中,大家可以看出蒸馏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4
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蒸馏的使用范围4(【投】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思考】蒸馏与蒸发的区别:)要用蒸馏【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可以用汽油擦洗,这就是萃取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的 一种分离方法,叫做萃取与分液。、萃取2【板书】 【过】我们先来认识这个新的仪器:分液漏斗。【展示仪器】分液漏斗的组成,分液漏斗的活塞、盖子同漏斗本身是配套的。使用漏斗 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 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定义: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1)【投】
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讲解+实验演示】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萃取的定义,我们知道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页6 共 页4 第
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接着,按照萃取的定义,我们10ml不大,碘水呈黄棕色。碘是溶质,水是溶剂。取 要用另一种溶剂加把溶质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这另外一种溶剂的选择要符合一些条件,)萃取剂的选择:2(【投】 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a.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b.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c.【讲解+实验演示】那么,我们根据这些条件可以选择了四氯化碳,由于碘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就可以了,进行振荡。请大家注意振荡的操作: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4ml加入
(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注意放气怎么。振荡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强调放气的重要性【讲解】静置后,大家发现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的溶液。上层溶液颜色
变淡了,证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勺子舀,吸管吸,(【引导】大家想想,萃取后,如何分离?比如汤上面的油层是怎样弄走的?【讲】我们试想一下,可不可以想办法使汤使下面流走,让油刚好留在容器中。容器下面有通道,汤从下面流走,在汤刚好流完时,关闭通道,这样汤和油不就分开了吗,这正好符合分液漏斗的结构。、分液3【板书】,为什么?【讲解+实验演示】最后一步,就是把四氯化碳层和水层分开,这就是分液。首先,打开盖子(塞子)(平衡大气压)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漏斗下端口靠烧杯壁。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为什么?(防止
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投影总结】
定义: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1)【板书】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a.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b.页6 共 页5 第
静置分层c.分液d.(四个步骤)以及掌握萃取与分液的操作步骤。,(三个条件)大家要掌握的是萃取剂的选择通过这个实验,【小结】
附:板书设计:、蒸馏、萃取和分液
(二)、蒸馏1、萃取2、分液3 萃取与分液的步骤:4.分液 d.静置分层 c.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 b.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a.五、教学反思本节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操作:蒸馏、分液和萃取,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准备实验很麻烦,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不用再另找时间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蒸馏、分液和萃取的基本操作,并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领会了蒸馏、分液和萃取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蒸馏、分液和萃取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还有许多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化学学的科学素养。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利用物质的,等等。此外,如分馏、层析整堂课学生求知旺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到。,应用也十分广泛,特殊性质来分离和检验物质的方法也很多
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页6 共 页6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