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 3.2 电解质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第三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节 电解质
第3课时
离子反应的应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习题课)【学习目标】
1、能够判断离子方程式
-2-2--+2++2+
2、掌握常见离子;Cl、SO4、CO3、HO、Ag、Ba、H、Cu的检验
3、理解简单的离子共存问题 【学习重难点】
1、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2、离子共存的判断 【学法导引】
1、熟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2、记住常见离子的特征反应及其现象,利用特征反应及现象来检验离子
3、记住常见的酸碱盐中难溶于水的沉淀,弱电解质,然后让阴阳离子组合,看能否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弱电解质,能生成者则不能而离职不能共存。
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2 + 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稀盐酸清洗铁锈(Fe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盐酸与纯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氧化钠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目的:复习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总结:离子反应的条件:生成难溶解的、易挥发的、难电离的物质。学生练习导学案习题:
2、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NaOH+KCl===NaCl+KOH B.AgNO3+NaCl===AgCl↓+NaNO3
C.Na2CO3+Ca(OH)2===CaCO3↓+2NaOH D.NaOH+NH4NO3===NaNO3+NH3·H2O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A.碳酸镁与盐酸反应:CO3+2H===H2O+CO2↑
+3+B.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H2↑
+-C.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2+-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2OH+CO2===CaCO3↓+H2O
二、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 原理:Cl-
AgAgCl(白色)
试剂:AgNO3溶液、稀硝酸
方法:往未知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稀硝酸溶液,若沉淀不溶
-2-2-解,则原溶液中含有 Cl。滴加稀硝酸的原因:可能的干扰离子CO3
2、SO4的检验:2+2-原理:Ba + SO4 = BaSO4↓(白色)试剂:稀盐酸、BaCl2溶液。方法:往未知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
2-滴加稀盐酸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有 SO4。滴加稀盐酸的原因:可能的干扰2-2-+ 离子:CO3、SO3、Ag+
3、H的检验:试剂:紫色石蕊试液。现象:使石蕊试液变红;
4、CO3的检验: 方法:向待测液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 CO3存在
2-+ 反应式:CO3 + 2H== H2O +CO2↑ CO2 + Ca(OH)2 =CaCO3↓+ H2O
三、离子的共存问题
离子共存问题:离子能否共存,秘诀是:看离子间组合是否产生沉淀、挥发性物质(如气体等)、弱电解质(如水等)、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相互间不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2+-- +2+2-- A.Na、Mg、Cl、OHB.H、Ca、CO3、NO3
2++2-- +--2+ C.Cu、K、SO4、NO3 D.Na、HCO3、OH、Ca2、下列个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2++--+2+2--A Mg、H、Cl、OH B.Na、Ba、CO3、NO3 ++-2-+2+-2-C.Na、H、Cl、CO3 D.K、Cu、NO3、SO4 小结:
本节课复习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要记住那些物质不能电离,同时要让同学们懂得如何检验常见的某些离子和简单的离子共存问题。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的应用
1、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注意不用改写的物质)
-2-2--+2++2+
2、常见离子的共存问题(Cl、SO4、CO3、HO、Ag、Ba、H、Cu)
3、常见离子的检验 教学反思:
这算是一节复习课,重点还是要让学生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学生会书写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同时,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离子之间不能相互共存,知道不能共存就明白如何去检验一些特殊离子。按着这样的思路,配置以导学案习题,学生边听边练,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篇: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氨及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氨及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氨气和铵盐的主要性质,知道 NH4+ 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 能力。
(2)了解氮肥的使用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等方法研究有关物质的性质。(2)通过喷泉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铵盐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氨气和铵盐的化学性质,NH4+ 的检验。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实验探究
教学药品与器材: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水、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NH4Cl晶体、(NH4)2SO4晶体、NH4HCO3固体、10%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红色石蕊试纸、烧杯、集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酒精灯、大试管、试管夹。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氮气与氢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氨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氨气的性质。
师:展示一瓶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并让学生闻气味,让学生描述其物理性质。生: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师:氨气的密度与空气比如何? 生:比空气小。
师:氨气的密度与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可采用什么方法? 生:向下排空气法。
师: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我们将用实验来检验。[演示实验] P73 实验一:氨的喷泉实验 观察、思考与交流:
① 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 ② 引发水上喷的操作: ③ 形成喷泉实验的关键:
师:氨的喷泉实验,说明了氨气具有什么性质? 生:极易溶于水。板书:
一、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师:圆底烧瓶中的液体变成了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滴有酚酞的水变红了,说明氨气溶于水后生成了碱性物质。板书:
2、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
[演示实验] P73 实验二:浓氨水和浓盐酸的反应 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思考:
①实验二中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实验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各有什么的性质? ②浓氨水和浓硫酸反应时有这样的现象吗? 板书:(2)与酸反应:
[设问]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还可能具有什么性质?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板书:(3)与氧气反应:
师:这个反应属于氨的催化氧化,工业上利用这个反应来制备生产硝酸所需要的NO。过渡:浓氨水和浓盐酸生成的物质属于铵盐,由铵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都是铵盐。如NH4Cl、NH4NO3、(NH4)2SO4。
板书:
二、铵盐:(由铵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师:铵盐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最后汇总、报告结论。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 板书:
1、铵盐的物理性质:
2、铵盐的化学性质(1)铵盐受热易分解:(2)铵盐与碱反应:
师: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这是所有铵盐的通性。利用这个通性,可以进行NH4+ 的检验。
3、NH4+ 的检验: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有NH4+。
设问:由于铵盐受热易分解,应如何保存?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农民应如何合理的施用铵态氮肥?
4、铵盐的存储和使用
5、NH3的实验室制法
师:请同学们课后思考NH3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收集方法、验满方法、干燥及尾气处理。
三、课后作业:P80 4、5、板书设计:
一、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2、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2)与酸反应:(3)与氧气反应:
二、铵盐:
1、铵盐的物理性质:
2、铵盐的化学性质(1)铵盐受热易分解:(2)铵盐与碱反应:
3、NH4+ 的检验
4、铵盐的存储和使用
5、NH3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这样处理教材是因为氨和铵盐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所以把这两者放在学习。
2、在学习氨的性质时,主要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来完成,学生观察、思考,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掌握氨的性质。在进一步巩固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之后,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铵盐的性质。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并共同得出结论,这样设计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及过程,最终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化学与人类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再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4、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呈现空间,适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点,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5、这节课内容较多,时间上稍显仓促,前松后紧,对学生的探究实验没有及时给予评价。
第三篇: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走进化学科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学生初步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学生要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学生初步探究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做好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讲述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欢迎来到仓颉中学学习!
[引言] 恭喜大家经过中考的选拔,进入高一年级的学习,现在,大家都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希望大家能够不放弃自己,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度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自己旅游时的照片)[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师生交流与讨论]
1、溶洞里的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
2、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由于溶洞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遇到含有谁的 氢氧化钙溶液,相当于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
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非常对,但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这就会使溶洞中的钟乳石的形貌发生变化,所以,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教室里的化学知识。
[思考]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与化学化学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
1、黏结剂可以让不同物体黏结在一起。
2、摩丝、发胶、啫哩水等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
3、修正液对人体有害。
4、房屋装修后产生有害气体。
5、汽车尾气产生空气污染等等。[交流与谈论]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结论: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电脑展示] 丰收的粮食、石油化工产品,漂亮的衣服、各类化妆品、电脑光碟、手提电脑、飞机等等。
[阅读与讲述]课本第2-3页内容 [板书]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情景三:远古的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古代炼金场面、我国出土的青铜器;化学史上有名的科学家: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电脑提示] 化学的发展简史。见附录一《化学发展简史》。强调以下: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交流与谈论]
1、二十世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
2、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贡献。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3—4页内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科学的成就)
[板书]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情景四:由硅原子排列的两个汉字----中国,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齿轮和分子马达,神州五号返回舱。
[师生交流与思考] 现代化学研究是否已经到了极点了?现代化学的地位及化学研究有那些领域?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认识,你认为应如何比较恰当来定义化学科学的内涵。[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5—6页 [结论及板书]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思考]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 [电脑展示] 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 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
[师生交流与思考]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分钟演讲)[师生交流与思考] 高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哪些化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呢?我们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呢? [电脑展示和讲述] 高中新教材体系架构。《化学必修一》、《化学必修二》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板书]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
化学一
化学二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实现你的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关键作用。【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高中化学的新概念,从院子和分子的层面去研究物质。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用性 高中化学的模块分布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
化学一
化学二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作业】
教材第8页习题(填书上)【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和交流,重点要通过化学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列举了生活中的很多有趣的现象并联系当地的文化风俗,从白水四圣的杰出贡献引发学生对化学的思考。总体来说,本节课的知识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较为轻松,气氛活跃,但是从课堂小测验中感受到学生在初中时化学笛子薄弱,那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低起点慢节奏,一定要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位,练好基本功。
第四篇:201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鲁科版):电解质(必修1)
必修1电解质知识归纳11个要点
1.金属导电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受原子核的引力作用较小,容易失去而成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当金属导线接上电源以后,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内部中带负电的电子由自由移动改为定向移动,电流便形成了。
2.氯化钠晶体和氯化钠溶液是否都能导电?为什么?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前提和实质是什么? NaCl晶体不导电,NaCl溶液导电。因NaCl在水中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实质是自由移动离子的定向移动。
3.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4.酸、碱、盐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是电解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5.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6.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7.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HCIO4、H2Cr2O7、HMnO4、。强碱;NaOH、KOH、Ca(OH)
2、Ba(OH)2。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HNO2、H2SiO3、HAlO2、HAl(OH)
4、H2C2O4、HCN等;
弱碱:NH3·H2O、Cu(OH)
2、Fe(OH)
3、Mg(OH)2等; 水:H2O 8.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只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和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说明:①难溶性盐(如CaCO3、BaSO4等)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导电能力很小,但由于它们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那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它们属于强电解质。
②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电解质的溶液,强电解质的溶液不一定导电能力强。
9.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
(1)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属于离子反应。(2)实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都是离子反应。
(3)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难溶性物质生成,或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总之,这类反应的特点就是向着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或数目的方向进行。离子浓度降低的形式有: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难电离的物质等。
10、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2)意义: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②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3)特征:①方程式中出现离子符号;②等号两边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
③“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来源:Z,xx,k.Com]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说明:此方法的关键是第二步拆,能否可拆取决于该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否符合电离的条件,是否完全电离,在体系中是否以离子形态大量存在。
【领悟·整合】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表示所有同一类的反应。例如:强酸、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大都可以表示为:
第五篇:高中化学必修1
内容详尽,知识准确。共98页。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