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解质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教学的核心目标除了使学生真正建构起化学概念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能力。
【教材分析】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领域,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进入这个认识领域。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分析】
物质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酸、碱、盐有阴阳离子就一定能导电吗?这些对学过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在建立电离的概念时,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和阴阳离子的知识。这一节中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用实验、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要注重学生的日常概念对化学概念的影响,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假设,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的含义;
2、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质疑”、“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身体有汗的人为何接触使用着的电器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人体在剧烈运动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出汗后体表有更多的盐分,这些盐分在汗中起到了导电的作用;人体剧烈运动流汗后,体内的Na+和K+、Cl-伴随水分一起流失很多,出现电解质浓度失衡、紊乱,产生恶心、肌肉痉挛等症状,故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板书】第二节 电解质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学生探究实验】NaOH 溶液、HCl 溶液、NaCl 溶液、KNO3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学生汇报】
导电:NaOH溶液、HCl溶液、NaCl溶液、KNO3溶液(酸、碱、盐的溶液)不导电: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过渡】物理学上根据导电性实验,将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化学上根据一定条件下的导电性实验,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NaCl、HNO3、NaOH等酸、碱、盐)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
【学生思考】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在受热熔化时能否导电呢?
【演示实验】KNO3晶体以及其熔融状态的导电性实验
【实验结论】KNO3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在受热熔化时也能导电
【概念拓展
【问题探究1】为什么电解质的溶液能够导电?与金属的导电原理相同吗?
(教师首先提供问题探究所必需的金属导电的知识背景,而后进行问题的情景迁移:根据金属的导电原理,请分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在导电时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溶液自身内部还有哪些因素?)
【学生讨论后归纳】金属能导电→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推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分别带负电和正电的阴、阳离子。
【问题探究2】电解质中有阴、阳离子一定就能导电吗?
【大屏幕展示NaCl溶于水后的微观视频,学生阅读课本41页】
【学生讨论后归纳】
NaCl晶体:含有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
熔融状态的NaCl:受热熔化后,NaCl晶体中的Na+和Cl--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NaCl溶液:原来在晶体中被束缚的Na+和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过渡】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都能离解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我们把这样的离解过程叫做电离。
【板书】2.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定义:电解质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过渡】酸、碱、盐是电解质,自然能够电离。
(2)酸、碱、盐的电离:HCl=H++Cl-NaOH=Na++OH-NaCl=Na++Cl-
(3)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的式子。
【学生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HNO3、H2SO4、KOH、Ba(OH)
2、Na2CO3、Al2(SO4)3(三学生板演)
【问题探究3】大家能否从以上三组物质电离后的阴阳离子类型及共同特点入手,给酸、碱、盐下定义呢?
【学生讨论并归纳】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教师讲解】
1.强调酸、碱定义中“全部”二字的含义;
2..酸碱盐的电离特点: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液态(熔融态)不电离;碱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都能电离;盐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都能电离。
【课堂小结】
【反馈练习】
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Al2(SO4)3 = 2Al+3 + 3SO4-2B.FeCl3 = Fe3+ + 3Cl-
C.HI = H+ + I-D.Na2CO3 = 2Na+ + CO32-
2.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
①金属铜 ②固态NaCl③O2④ H2SO
4⑤碳棒⑥酒精水溶液 ⑦KOH水溶液
⑧熔融状态的KNO3⑨葡萄糖 ⑩SO
23.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A.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4.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D.固态氯化钾
【课后作业】
1、上网查阅“电解质与生命”等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2、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说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那么,电解质溶于水后是否都能全部电离?可以通过Internet网在“百度搜索”上输入关键词“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后记
通过对案例“电解质”教学设计的实施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重难点能够突破,教学环节流畅有序,教学效果良好。本节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多个问题探究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认识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本节课循序渐进,衔接自然,环环相扣,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逐步加深,如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折两个概念讲解时,先从水溶液中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然后通过加热固体硝酸钾的导电实验,引出熔融状态下也是电解质导电的条件之一。在探究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看到实验现象,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这比老师直接讲授效果要好很多。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评价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
第二篇: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导电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
发生电离
3、学会对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进行区分
4、学会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与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物质导电的原
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前后对比,归纳分析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科 学思维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导电的原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用图片“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电解质 【板书】电解质
【设问】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电解质溶液能导电,还有什么能导电?—金属、石墨。
那他们的导电原理相同吗?
【学生回答】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溶液能导电的原因: 【叙述】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小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板书】
一、物质的导电性
【活动与探究1】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实验1:对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
结论: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 导电,原因: 实验2:对NaOH固体、NaCl固体进行导电性实验
结论:NaOH晶体、NaCl晶体 导电,原因: 实验3 :对蔗糖固体及其溶液、酒精和酒精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
结论:蔗糖固体及其溶液、酒精和酒精溶液 导电,原因: 【教师活动】通过实验的现象,及多媒体动画分析,引导学生对导电的原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如有无离子,离子能否自由移动。【叙述】像HCl、NaOH、NaCl这样,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电解质。【板书】
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叙述】所以像化合物中的酸、碱、盐以及活泼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电解质。
【思考与讨论】而蔗糖、酒精我们则称之为——非电解质,那怎么定义非电解质呢? 【归纳】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自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非电解质。像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以及非金属氧化物等都属于非电解质。【设疑】水属于化合物吗?水能导电吗?
【活动与探究2】纯水(蒸馏水)的导电性实验 结论:纯水也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叙述】物质的分类中,化合物中的酸、碱、盐以及活泼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电解质,有机化合物以及非金属氧化物等都属于非电解质,而单质及混合物则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对于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判断也是同学中比较容易出错。
【学生活动】
【练习1】化合物与混合物的辨析 盐酸、HCL、氨气、液氨、氨水、碘酒、稀硫酸、NaCl、CuSO4溶液、CuSO4.5 H2O、NH3.H2O 【练习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E.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F.BaSO4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小结】注意!!★1.均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3.电解质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溶解部分完全电离,所以是电解质;
【学生活动】
【练习3】下列物质中⑴CH3COOH ⑵熔融NaCl ⑶NaOH ⑷HNO
3⑸Cu(OH)
2⑹AgCl ⑺CuSO4溶液 ⑻Na2CO3
⑼C2H5OH ⑽盐酸 ⑾ Fe ⑿ SO2 ⒀ 石墨 A能导电的有: B属于电解质的是: C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D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叙述】物质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比如,我们也可以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把化合物划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性完全相同吗?
【活动与探究3】导电性强弱实验
实验4:对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
结论:决定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因素:
实验5其他条件相同,用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NaOH溶液、氨水进行导电性比较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盐酸和醋酸的电离比较,得出结论】
结论: 【归纳】我们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不同,分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全部电离的为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为弱电解质。【板书】
三、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叙述】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和活泼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及水。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对酸碱进行分类,并归纳分析常见的强酸、弱酸,强碱、弱碱,并适当补充几种强酸与弱酸。【学生活动】
【练习4】把练习3中的电解质划分为强弱电解质
A、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B、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教师活动】在学会了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讲解】我们可以用电离方程式形象的表示电解质的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的电离 【板书】
四、电离方程式
【教师活动】通过具体例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明白怎样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并给出适当的书写原则: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写,多元弱碱一步写。以及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遵循2个守恒,即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学生活动】 【练习5】
(1)Ba(OH)2(2)HClO(3)H2O(4)Na2CO3(5)NH4HSO4(6)NH4HCO3 【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物质导电的基本原理,并根据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再根据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不同把电解质进而再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并学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强弱电解质的电离。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导电性
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包括:水、酸、碱、盐以及活泼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自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包括: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以及非金属氧化物等。【小结】注意!!★1.均是化合物;★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3.电解质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溶解部分完全电离,所以是电解质;
三、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和活泼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及水。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四、电离方程式
书写原则: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写,多元弱碱一步写。2个守恒:即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
第三篇:弱电解质教学设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本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认识的许多反应都是发生在水溶液中的,而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扩散状态,而是与水之间建立了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众多的平衡体系。我们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这一领域知识的时候,能够建立起离子观和平衡观两大认识平台,从这两个角度更好地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行为,为学生开阔思路,完善认知体系有很大帮助。
本节教学虽然能够借助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但是本节内容仍然突出了概念理论这条主要线索,力求建立概念的严谨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以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为授课用教材,参考鲁教版教材《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备课。我把第三章第1节和第2节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放在本章的第一课时,综合运用两个版本教材的教学资料进行授课。
教材编写内容充分考虑到前后知识衔接,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同时理论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化学实验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2.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内容涉及水溶液化学研究的第一步——研究溶剂水自身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单一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要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首先从认识溶剂水开始。通过介绍水的自身的电离,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纯水中存在的微粒,使学生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思维模型,然后在醋酸的电离中使用这个思维模型,使学生学会分析水溶液中的物质行为的角度和方法。
3.学生情况
学生在学习必修模块时已经学习过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考虑到我校学生自身的情况,我们在必修模块时已经将强弱电解质的基本概念讲授给学生,所以本节课不再强调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而是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开始引入。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有关角度,所以一旦认识到弱电解质溶液中同样存在着可逆过程,那么很自然就会运用化学平衡理论产生对电离平衡的分析。4.教学方式
通过纯水也有一定的电导率让学生体会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建立了水的电离平衡的思维模型,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定量分析引出水的离子积常数;用水的电离建立电离模型,再盐酸的电离、醋酸的电离和氨水的电离应用电离模型。5.教学策略
实验、讨论、讲解等相结合,支持学生参与学习策略 6.教学设备 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室、电脑
实验药品: 0.1mol/L醋酸溶液、蒸馏水、pH计 实验仪器:两个烧杯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三、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稀溶液的离子积)是
常数。(2)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学习过程,体会电离平衡为化学平衡的一种特殊形式,体会 在相同原理下的相似性和特殊性,有区别的理解和记忆。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水的电离建立电离思维模型,让学生体会分析水溶液可以从微粒的种类、来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几个方面来分析。
(2)进一步体会、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处理水溶液中的方法,树立水溶液中的平衡观和离子观。(3)通过问题情境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体会事物变化中丰富多彩的内在美。(2)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获得了科学探究的体验,也使学生认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质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3)通过对醋酸和氨水的电离平衡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事物发展抓主要矛盾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含义的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模型。
五、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引言:
水是自然界里含量丰富的溶剂之一,许多化学反应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那么物质溶于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物质在水中是如何存在的?物质在水中会和水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开始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
这个烧杯中放的是1升蒸馏水,请问蒸馏水中含有哪些微粒?
如果只有水分子,则用电导仪测电导率为0,实验表明蒸馏水的电导率为2.43μs/cm。1.创设情境:展示自然奇观,让学生体会在我们周围所进行的各种过程中,水溶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
思考 回答 书写水的电离
让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1)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
(2)水分子发生电离后所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3O+和OH-(3)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水是弱电解质。
3.请学生计算1升水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向学生介绍55.6mol水仅电离出 1.0×10-7 mol H+ 和OH-[板书]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方程式: H2O H+ + OH-55.6mol 1.0×10-7mol 1.0×10-7 mol
方程式
环节2: 建立水的 电离平衡 模型 建立水的电离模型
1. 水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来源? 2. 微粒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3.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什么? 思考、讨论、建立概念
教会学生分析电离平衡的方法 环节3: 分析讨论 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和水的离子积 1.师生共同建立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分析讨论:
(1)怎样定量描述纯水的电离程度?请书写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板书] 电离)()
()(KOHCOHCHC2-
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55.6 mol 水中只有1.0×10-7 mol 水电离,电离前后水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因此C(H2O)可视为常数。[板书] C(H+)·C(OH-)= K电离·C(H2O)= Kw ※问题组
(一)(1)Kw受哪些因素影响?
(2)为什么温度不同,Kw变化?
(3)温度升高,Kw增大,你能获得什么结论? ※问题组
(二)(1)在稀电解质溶液中,改变C(H+)或
C(OH-),Kw变不变?为什么不变? 用模:讨论盐酸的电离模型(2)利用Kw进行计算 填写下列表格: 表1
书写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倾听、思考
思考、讨论 清晰认识,建立概念 思考、讨论 计算
建立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 让学生明确影响Kw变化的因素
让学生认识到在一定的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在纯水或稀的电解质溶液中均为定值。让学生学会用Kw进行简单计算
c(H+)c(OH-)
pH 0.1mol/LHCl 0.01 mol/L HCl 0.1 mol/L NaOH
(3)当C(H+)增大,C(OH-)下降,C(OH-)是否
能小到0?
2.师生共同反思总结
(1)Kw只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
常温(25℃)Kw = 1.0×10-14
100℃ Kw = 1.0×10-12(2)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3)在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在纯水或稀的电解质溶液中均为定值。[板书] 2.水的离子积
Kw = c(H+)• c(OH-)=1.0×10-14 一定温度,纯水或稀的水溶液中是定值 总结提升
梳理核心知识,形成清晰认识。环节4 pH的定义及简单计算
问题:在稀溶液中,c(H+)和c(OH-)数值很小,表示溶液的酸碱性不方便,还有其它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吗?pH 和c(H+)是什么关系呢? 1.pH=-lg c(H+)2.pH的简单计算,见表1 3.pH的大小和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
思考、回答 计算 回答: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让学生理解pH的定义及简单计算,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环节5: 醋酸的电离平衡 1.问题情境:
从计算可知0.1mol/L盐酸溶液的pH=1,那么0.1mol/L醋酸溶液的pH是多少? 让我们用pH计来测定一下吧。
2.组间交流,分析、解释实验现象。3.应用电离模型分析醋酸的电离
实验探究:用pH计测定0.1mol/L醋酸溶液的pH 讨论,分析、解释实验现象 讨论、分析醋酸中存在电离平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离模型,体会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 衡
环节6:氨水的电离 应用电离模型分析氨水的电离 思考、讨论 不同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比较 环节7:小结
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的电离过程是不同的,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同时我们学会了一种思维方法——建立电解质溶液的电离模型。整理知识
六、板书计划
一、水的电离平衡模型
电离)()
()(KOHCOHCHC2-
常温c(H+)·c(OH-)= K电离·c(H2O)= Kw = 1.0×10-14 Kw只受温度影响 一定温度,Kw在纯水或稀的水溶液中是定值
二、CH3COOH CH3COO-+ H+
三、NH3·H2O NH4+ + OH-
第四篇: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回顾]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投影]请大家根据电解质的概念,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1.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O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NaCl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水溶液是电解质。4.SO2、NH3、Na2O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讲]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1错。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两个条件具备其一即可,不须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故2错。但NH3、SO2、CO2和P2O5却是非电解质。故4错。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1必须是化合物且该化合物是纯净物,2是自身能电离而导电。[投影小结]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比较
[学与问]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 [板书]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思考与交流]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和去除水垢,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
[问]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盐酸强,除浓度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 [投影]实验3-1: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Mg条使用前应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值。
实验表明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值不同,并且1mol/L HCl与镁条反应剧烈,而1mol/L 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说明两种溶液中的H浓度是不同的。1 mol/L HC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氢离子浓度为1 mol/L,说明HCl完全电离;1mol/L 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盐酸小,小于1 mol/L,说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所以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一定相同。
[实验结果] 1mol/LHCl与镁条反应剧烈,而1mol/L 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
pH值盐酸为0,醋酸大于0,约为2.4 [小组探讨]反应现象及pH值不同的原因?
[探讨结果]由于镁与盐酸反应速率较大,表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中c(H)大,并由此推断:在水溶液中,HCl易电离,CH3COOH较难电离;由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的pH小,且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与盐酸中的H浓度几乎相等,表明溶液中HCl分子是完全电离,而CH3COOH分子只有部分电离。
[结论]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一定相同。[板书]
一、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electrolyte):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strong electrolyte):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成为离子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和水):[ɪ'lɛktrə,laɪt]
[投影小结]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
+
+
[投影小结]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型的关系
弱电解质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而离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分子。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分析CH3COOH的电离过程:CH3COOH的水溶液中,既有CH3COOH分子,又有CH3COOH电离出的H和CH3COO,H和CH3COO又可重新结合成CH3COOH分子,因此CH3COOH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趋向和离子重新碰撞结合成CH3COOH分子的趋向并存,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同可逆反应一样,最终也能达到平衡。
[板书]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 +
-+
1、CH3COOH CH3COO+H
-+[讲]在醋酸电离成离子的同时,离子又在重新结合成分子。当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这一平衡的建立过程,同样可以用速率—时间图来描述。[板书]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建立示意图
[讲]请同学们根据上图的特点,结合化学平衡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电离平衡。
[板书]
2、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ionization equilibrium)。[问]电离平衡也属于一种化学平衡,那么电离平衡状态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后回答]前提:弱电解质的电离;①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②动态平衡,即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反应并没有停止;③达电离平衡时,离子和分子共存,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④指电离平衡也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外界条件改变,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板书]
3、电离平衡的特征:(1)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2)等--V电离=V结合≠ 0(3)动--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定--条件不变,溶液中各分子、离子 的浓度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5)变--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问]哪些条件改变可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符合平衡移动原理。[投影]在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4+OH下列几种情况能否引起电离平衡移动?向哪
+
-个方向移动?①加NH4Cl固体 ②加NaOH溶液 ③加HCl ④加CH3COOH溶液 ⑤加热 ⑥加水 ⑦加压 浓度、温度、压强。
[答案]①逆向移动 ②逆向移动 ③正向移动 ④正向移动 ⑤正向移动 ⑥正向移动 ⑦不移动 因为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只会“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能“消除”。
[讲]加水时,会使单位体积内NH3·H2O分子、NH4、OH粒子数均减少,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会向粒子数增多的方向,即正向移动。但此时溶液中的NH4及OH浓度与原平衡相比却减小了,这是为什么呢?请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说明。[板书]
4、影响因素:
+
-
+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主要
[讲]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因此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增大。
[板书](2)外因:
① 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讲]同一弱电解质,增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但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且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是虽然电离程度变大,但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变大。
[板书] ② 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
[讲]增大弱电解质电离出的某离子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将向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减小;减小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浓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增大。
[板书]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④离子反应效应:若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离子结合的离子,则会使平衡右移,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变大
[随堂练习]由于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与强电解质不同。试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2CO3
2、H2S
3、NaHCO3
4、NaHSO4
5、HClO 6 Cu(OH)2 [板书]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①强电解完全电离,用“===” 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
③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电离为主。④而多元弱碱则不分步,用一步电离表示。
⑤对于酸式盐的电离要格外注意,强酸的酸式盐要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电离强中有弱
[过渡]氢硫酸和次氯酸都是弱酸,那么它们的酸性谁略强一些呢?那就要看谁的电离程度大了,弱酸电离程度的大小可用电离平衡常数来衡量。[板书]
三、电离平衡常数
[讲]对于弱电解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各组分浓度间有一定的关系,就像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如弱电解质AB:
[板书]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K表示。
2、表示方法:AB A+B
+-
[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中的C(A+)、C(B-)和C(AB)均为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粒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值,并不是直接指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值。并且,在温度一定时,其电离常数就是一个定值。
[讲]电离常数随着温度而变化,但由于电离过程热效应较小。温度改变对电离常数影响不大,所以室温范围内可忽略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电离常数与弱酸、弱碱的浓度无关,同一温度下,不论弱酸、弱碱的浓度如何变化,电离常数是不会改变的。
[板书]
3、同一弱电解质在同一温度下发生浓度变化时,其电离常数不变。
[讲]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弱碱用Kb表示。请写出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投影]Ka= Kb=
[讲]从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分子越大,分母越小,则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即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因此,电离平衡常数可用来衡量弱电解质相对强弱。那么,用电离平衡常数来比较电解质相对强弱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板书]
4、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或碱)的酸(或碱)性越强。K值只随温度变化。
[启发]电离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其数值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但与浓度无关。电离平衡常数要在相同温度下比较。
[投影]实验3-2: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l/LCH3COOH和硼酸的试管中加入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结论:酸性:CH3COOH>碳酸>硼酸。
[板书]
5、同一温度下,不同种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越大,只能说明其分子发生电离的程度越大,但不一定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也不一定溶液的导电性强。
[讲]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步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那么各步电离平衡常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多元弱酸与其他酸比较相对强弱时,用哪一步电离平衡常数来比较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3有关内容。[板书]
6、多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1>K2>K3,其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讲]电离难的原因: a、一级电离出H 后,剩下的酸根阴离子带负电荷,增加了对H 的吸引力,使第二个H 离子电离困难的多;b、一级电离出的H 抑制了二级的电离。
[学生活动]请打开书43页,从表3-1中25℃时一些弱酸电离平衡常数数值,比较相对强弱。
草酸>磷酸>柠檬酸>碳酸。[投影] +
+
+
+
[讲]对于多元弱碱的电离情况与多元弱酸相似,其碱性由第一步电离的电离平衡常数决定。[投影]知识拓展------电离度
1、定义: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通常用α表示。
2、表达式:
3、意义:
(1)电离度实质上是一种平衡转化率。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
(2)温度相同,浓度相同时,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不同的,α越大,表示酸类的酸性越强。(3)同一弱电解质的浓度不同,电离度也不同,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
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 1.2.氨水中存在的粒子:NH3·H2O、NH4、OH 氯水中存在的粒子:Cl2、Cl、H、ClO
3.(1)错。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因此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二者的浓度及强电解质的溶解性有关。
-+
-+
-(2)错。酸与碱反应生成盐,所需碱的量只与酸的物质的量有关,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H。
(3)错。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水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其电离平衡受氨水浓度的影响,浓溶液的电离程度低于稀溶液。因此氨水稀释一倍时,其OH浓度降低不到一半。(4)错。醋酸中的氢没有全部电离为H。
※(5)错。此题涉及水解较复杂,不要求学生考虑水解。4(1)不变。一定温度下,该比值为常数——平衡常数。
-4
+
-+(2)4.18×10 mol/L 5.(1)略;(2)木头中的电解质杂质溶于水中,使其具有了导电性。
第五篇:7.1 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2)过程与方法:在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过程中,感受从实验事实到理论归纳,理论推测再付诸具体实践经受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结合物质结构知识分析电解质电离的过程,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对化学学科的热情,初步形成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建立,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2)难点: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3.教学用具
自制视频:硝酸钾熔化导电
4.标签
电解质,电离
教学过程
说明:①在关于盐汽水的探究中体验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一般思想方法。②三组动画演示辅助学生对微观结构的思考,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分析、类比,从特殊到一般。
③本实验作为结论2的验证实验,不可缺少;但硝酸钾熔化需要时间较长,不适合现场演示,故用经过剪辑的实验视频代替。
④这里的结论2重在小结探究活动,电解质的内涵还未明确提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在下一个环节明确、分解、强调、巩固。
本环节配合板书,生成物质分类示意图,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讲解做好铺垫。板书摘要性记录“常见酸、碱、盐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产生自由离子进而导电的过程”,电离的概念呼之欲出。
⑤电解质概念的注意事项讲解,配合学案、相关练习。
打破酸碱盐的既定格局,从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角度研究电解质,为理解电解质的“溶解导电”“溶化导电”提供了思考方向。
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是概念原理类知识,在引入环节采用了盐汽水的鉴别,并在后续探究中继续围绕盐汽水展开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一般思想方法。
制作了三组动画,简洁生动,辅助学生对微观结构的思考,变抽象为具体,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分析、类比,从特殊到一般。设计硝酸钾的熔化导电实验是因为电解质熔化是必须实验验证的,但硝酸钾熔化需要时间较长,不适合现场演辑时示,故用经过剪长5min的实验视频代替,事实证明达到了预期效果。在三类导电情形的分析中,本节课尝试推迟提出电解质的内涵,层层设问,教师导引,学生探究,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水到渠成,在紧跟练习,对概念进行分解、强调、巩固。
本环节配合板书,生成物质分类示意图,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讲解做好铺垫。板书摘要性记录“常见酸、碱、盐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产生自由离子进而导电的过程”,电离的概念呼之欲出。在对电解质内涵的探究中,除了酸碱盐的既定格局,又从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角度研究电解质,为引导学生理解电解质的“溶解导电”“溶化导电”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课后习题
1.练习与辨析
【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是___a___;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是_abcd_。
a.氯化镁 b.硫酸钡
c.纯碱
d.硫酸钠
【2】判断:熔化状态的硫酸钡能导电,是因为产生了自由离子导电,固态的硫酸钡不导电,因为它没有离子。╳
【3】判断:常见酸碱盐形成自由离子的过程一定破坏了离子键。╳
【4】判断:盐酸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离子,所以盐酸是离子化合物。╳
【5】判断:硫酸是电解质,所以它的溶液和液态都导电。╳ 【6】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B___
A.氧气
B.四氯化碳
C.苛性钠
D.硫酸 【7】判断:电解质一定可以能导电╳;
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8】下列物质的目前状态能导电的是_①③④_,属于电解质的是__③⑥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⑤⑦⑧⑨_,属于纯净物,且通入(溶于)水中所得溶液能导电的是_②⑤⑥⑦_。
①铜粉
②液氯
③熔融BaSO4
④盐酸
⑤液氨
⑥HBr气体
⑦干冰
⑧CCl4
⑨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