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弱电解质电离练习1
3-1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选择题CACCC ACDAA DBC
1.(2012·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电离是在通电的条件下进行的B.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C.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受热熔化D.强电解质能够电离,弱电解质不能电离
2.下列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A.盐酸 B.CH3COOHC.NH3·H2OD.H2O
3.在含酚酞的0.1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A.变蓝色B.变深C.变浅D.不变
--4.已知25℃时,下列酸的电离常数:醋酸(CH3COOH):1.75×105氢氰酸(HCN):4.93×1010
---氢氟酸(HF):7.2×104甲酸(HCOOH):1.77×104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上述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A.醋酸B.氢氰酸C.氢氟酸D.甲酸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强B.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D.不溶性盐都是弱电解质,可溶性酸和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6.下列关于电离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成相似时电离平衡常数(K)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B.电离平衡常数(K)与温度无关
C.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平衡常数(K)不同D.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平衡常数相互关系为K1 7.在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溶液显电中性B.溶液中无CH3COOH分子C.氢离子浓度恒定不变D.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共存 8.(2012·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平衡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B.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cH·cHCO+C.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c(H)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中大D.H2CO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cH2CO3 9.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2-A.NH3·H2ONH4+OHB.NaHCO3===Na+H+CO3C.H2S2H+S2D.NaOHNa+OH 10.有关电离平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B.电离平衡状态下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均保持不变 C.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和其离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均在进行 D.改变条件时,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溶液中有CH3COOH、CH3COO和H即可证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B.根据溶液中CH3COO和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可证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C.当NH3·H2O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NH3·H2O、NH4和OH的浓度相等 D.H2CO3是分步电离的,电离程度依次减弱 ---12.(2012·经典习题选萃)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 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NaCN+HNO2===HCN+NaNO2,②NaCN+HF===HCN+NaF,③NaNO2+HF===HNO2+NaF。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HF的电离平衡常数为7.2×104B.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9×1010 C.根据①③两个反应即可知三种酸的相对强弱D.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比HCN大,比HF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状态B.电离平衡状态时v(结合)=v(电离)=0 C.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离子也存在分子D.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过程 二、非选择题 14.(2012·经典习题选萃)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的稀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1)开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关系是:盐酸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醋酸。 (2)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量的关系是:盐酸______醋酸。 1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在水溶液中)。 (1)H2SO4_________________;(2)H2CO3__________________;(3)NaHSO4____________;(4)NaHCO3_________________; (5)Cu(OH)2_______________。 16.(2012·试题调研)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装入形态相同、质量相等的足量锌粒,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醋酸。填写下列空白: (1)a、b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支试管中生成气体的速度开始时是v(a)________ v(b);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完后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是V(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b);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答案:(1)大于(2)等于 +-+--+-++2-15答案:(1)H2SO4===2H+SO2H+HCO3;HCO3H+CO24(2)H2CO33(3)NaHSO4===Na+H+SO4 +--+-+-(4)NaHCO3===Na+HCO3HCO3H+CO2Cu2+2OH 3(5)Cu(OH)2 16答案:(1)两试管均有气泡产生 a试管比b试管反应剧烈 HCl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 +酸,盐酸中H浓度大,反应较剧烈 ++(2)大于 开始时,盐酸电离出的H浓度远大于醋酸电离出的H浓度,故盐酸产生H2的速率快 (3)等于 由于n(HCl)=n(CH3COOH),所以盐酸和醋酸与Zn反应产生H2的体积相等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回顾]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投影]请大家根据电解质的概念,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1.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O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NaCl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水溶液是电解质。4.SO2、NH3、Na2O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讲]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1错。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两个条件具备其一即可,不须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故2错。但NH3、SO2、CO2和P2O5却是非电解质。故4错。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1必须是化合物且该化合物是纯净物,2是自身能电离而导电。[投影小结]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比较 [学与问]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 [板书]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思考与交流]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和去除水垢,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 [问]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盐酸强,除浓度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 [投影]实验3-1: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Mg条使用前应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值。 实验表明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值不同,并且1mol/L HCl与镁条反应剧烈,而1mol/L 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说明两种溶液中的H浓度是不同的。1 mol/L HC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氢离子浓度为1 mol/L,说明HCl完全电离;1mol/L 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盐酸小,小于1 mol/L,说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所以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一定相同。 [实验结果] 1mol/LHCl与镁条反应剧烈,而1mol/L 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 pH值盐酸为0,醋酸大于0,约为2.4 [小组探讨]反应现象及pH值不同的原因? [探讨结果]由于镁与盐酸反应速率较大,表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中c(H)大,并由此推断:在水溶液中,HCl易电离,CH3COOH较难电离;由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的pH小,且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与盐酸中的H浓度几乎相等,表明溶液中HCl分子是完全电离,而CH3COOH分子只有部分电离。 [结论]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一定相同。[板书] 一、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electrolyte):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strong electrolyte):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成为离子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和水):[ɪ'lɛktrə,laɪt] [投影小结]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 + + [投影小结]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型的关系 弱电解质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而离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分子。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分析CH3COOH的电离过程:CH3COOH的水溶液中,既有CH3COOH分子,又有CH3COOH电离出的H和CH3COO,H和CH3COO又可重新结合成CH3COOH分子,因此CH3COOH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趋向和离子重新碰撞结合成CH3COOH分子的趋向并存,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同可逆反应一样,最终也能达到平衡。 [板书]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 + -+ 1、CH3COOH CH3COO+H -+[讲]在醋酸电离成离子的同时,离子又在重新结合成分子。当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这一平衡的建立过程,同样可以用速率—时间图来描述。[板书]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建立示意图 [讲]请同学们根据上图的特点,结合化学平衡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电离平衡。 [板书] 2、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ionization equilibrium)。[问]电离平衡也属于一种化学平衡,那么电离平衡状态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后回答]前提:弱电解质的电离;①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②动态平衡,即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反应并没有停止;③达电离平衡时,离子和分子共存,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④指电离平衡也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外界条件改变,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板书] 3、电离平衡的特征:(1)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2)等--V电离=V结合≠ 0(3)动--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定--条件不变,溶液中各分子、离子 的浓度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5)变--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问]哪些条件改变可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符合平衡移动原理。[投影]在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4+OH下列几种情况能否引起电离平衡移动?向哪 + -个方向移动?①加NH4Cl固体 ②加NaOH溶液 ③加HCl ④加CH3COOH溶液 ⑤加热 ⑥加水 ⑦加压 浓度、温度、压强。 [答案]①逆向移动 ②逆向移动 ③正向移动 ④正向移动 ⑤正向移动 ⑥正向移动 ⑦不移动 因为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只会“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能“消除”。 [讲]加水时,会使单位体积内NH3·H2O分子、NH4、OH粒子数均减少,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会向粒子数增多的方向,即正向移动。但此时溶液中的NH4及OH浓度与原平衡相比却减小了,这是为什么呢?请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说明。[板书] 4、影响因素: + - +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主要 [讲]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因此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增大。 [板书](2)外因: ① 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讲]同一弱电解质,增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但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且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是虽然电离程度变大,但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变大。 [板书] ② 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 [讲]增大弱电解质电离出的某离子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将向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减小;减小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浓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增大。 [板书]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④离子反应效应:若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离子结合的离子,则会使平衡右移,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变大 [随堂练习]由于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与强电解质不同。试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2CO3 2、H2S 3、NaHCO3 4、NaHSO4 5、HClO 6 Cu(OH)2 [板书]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①强电解完全电离,用“===” 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 ③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电离为主。④而多元弱碱则不分步,用一步电离表示。 ⑤对于酸式盐的电离要格外注意,强酸的酸式盐要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电离强中有弱 [过渡]氢硫酸和次氯酸都是弱酸,那么它们的酸性谁略强一些呢?那就要看谁的电离程度大了,弱酸电离程度的大小可用电离平衡常数来衡量。[板书] 三、电离平衡常数 [讲]对于弱电解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各组分浓度间有一定的关系,就像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如弱电解质AB: [板书]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K表示。 2、表示方法:AB A+B +- [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中的C(A+)、C(B-)和C(AB)均为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粒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值,并不是直接指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值。并且,在温度一定时,其电离常数就是一个定值。 [讲]电离常数随着温度而变化,但由于电离过程热效应较小。温度改变对电离常数影响不大,所以室温范围内可忽略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电离常数与弱酸、弱碱的浓度无关,同一温度下,不论弱酸、弱碱的浓度如何变化,电离常数是不会改变的。 [板书] 3、同一弱电解质在同一温度下发生浓度变化时,其电离常数不变。 [讲]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弱碱用Kb表示。请写出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投影]Ka= Kb= [讲]从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分子越大,分母越小,则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即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因此,电离平衡常数可用来衡量弱电解质相对强弱。那么,用电离平衡常数来比较电解质相对强弱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板书] 4、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或碱)的酸(或碱)性越强。K值只随温度变化。 [启发]电离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其数值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但与浓度无关。电离平衡常数要在相同温度下比较。 [投影]实验3-2: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l/LCH3COOH和硼酸的试管中加入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结论:酸性:CH3COOH>碳酸>硼酸。 [板书] 5、同一温度下,不同种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越大,只能说明其分子发生电离的程度越大,但不一定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也不一定溶液的导电性强。 [讲]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步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那么各步电离平衡常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多元弱酸与其他酸比较相对强弱时,用哪一步电离平衡常数来比较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3有关内容。[板书] 6、多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1>K2>K3,其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讲]电离难的原因: a、一级电离出H 后,剩下的酸根阴离子带负电荷,增加了对H 的吸引力,使第二个H 离子电离困难的多;b、一级电离出的H 抑制了二级的电离。 [学生活动]请打开书43页,从表3-1中25℃时一些弱酸电离平衡常数数值,比较相对强弱。 草酸>磷酸>柠檬酸>碳酸。[投影] + + + + [讲]对于多元弱碱的电离情况与多元弱酸相似,其碱性由第一步电离的电离平衡常数决定。[投影]知识拓展------电离度 1、定义: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通常用α表示。 2、表达式: 3、意义: (1)电离度实质上是一种平衡转化率。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 (2)温度相同,浓度相同时,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不同的,α越大,表示酸类的酸性越强。(3)同一弱电解质的浓度不同,电离度也不同,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 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 1.2.氨水中存在的粒子:NH3·H2O、NH4、OH 氯水中存在的粒子:Cl2、Cl、H、ClO 3.(1)错。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因此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二者的浓度及强电解质的溶解性有关。 -+ -+ -(2)错。酸与碱反应生成盐,所需碱的量只与酸的物质的量有关,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H。 (3)错。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水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其电离平衡受氨水浓度的影响,浓溶液的电离程度低于稀溶液。因此氨水稀释一倍时,其OH浓度降低不到一半。(4)错。醋酸中的氢没有全部电离为H。 ※(5)错。此题涉及水解较复杂,不要求学生考虑水解。4(1)不变。一定温度下,该比值为常数——平衡常数。 -4 + -+(2)4.18×10 mol/L 5.(1)略;(2)木头中的电解质杂质溶于水中,使其具有了导电性。 高三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专题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考点扫描】 1、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影响因素。 4、电离平衡常数的表示、判断及计算 【知识梳理】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 1、定义: 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讨论: ①、氨气的水溶液是否能导电?氨气是否是电解质?(类似问题还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其本身是否是电解质?) ②、下列化合物只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第一组选项 :A.氯化氢 B.乙醇 C.氯化钠 D.氨气 第二组选项 :A.二氧化硫 B.氢氧化钾 C.甘油 D.碳酸氢钠 ③、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A.硫酸溶液 B.食盐晶体 C.金属铜 D.氯化氢气体 3、归纳总结: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义 物质种类 溶质粒子 导电条件 导电实质 举例分析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定义 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讨论:(1)现有三种较稀的酸溶液a、b、c,分别加入足量的等量镁条,(a)盐酸(b)醋酸(c)硫酸 试讨论下列两种情况放出H2的初速率和放出H2的总量.初速率 氢气物质的量 (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 (2)同体积同pH值 (2)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方法: 3、归纳总结: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 物质种类 结构特点 电离方程式 HnA HnA 三、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 1、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② 溶液的导电能力:。 ③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内因:。 外因:。 2、问题讨论:几个一定和几个不一定: ①溶液的导电性 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②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强电解质的导电性 强(如硫酸钡,碳酸钡等难溶性盐溶液),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弱 ④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就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反之亦然.3、归纳总结: 电解质 非电解质(如氨气)金属 导电条件 导电微粒 影响因素 四、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 以醋酸为例,说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过程。 2、问题讨论: 3、归纳总结: (1)电离平衡的特点: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越热越电离: 电离是(吸热或放热)过程,因此,升高温度使平衡向 移动。 越稀越电离: 稀释弱电解质溶液,平衡向 移动。 同离子效应: 增大阴、阳离子的浓度,平衡向 移动; 减小阴、阳离子的浓度,平衡向 移动。 加入能反应的物质:平衡向 移动。 (3)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如烟酸)与一元弱酸(如醋酸)的比较: C(H+)pH 中和碱的能力 与足量活泼金属产生H2的量 开始与金属反应的速率 一元强酸 一元弱酸 (4)相同pH、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如烟酸)与一元弱酸(如醋酸)的比较: C(H+)C(酸)中和碱的能力 与足量活泼金属产生H2的量 开始与金属反应的速率 一元强酸 一元弱酸 五、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1、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书写时用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书时用 号。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所以应当分步书写电离方程式。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可按一步电离写出。 2、离子分程式书写时,强电解质(除难溶性盐)一律写 符号;弱电解质,不论是在反应物中,还是在生成物中,都一律写其。 六、电离平衡常数 1、定义:。 2、电离常数的意义:。 3、电离常数的影响因素:。 4、多元弱酸的电离常数之间关系:一般K1 K2 K3,因此,计算多元弱酸溶液的C(H+)或比较弱酸酸性相对强弱时,通常只考虑 电离。 【典例精析】 【例1】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属电解质的是() A.硝酸钾溶液 B.硫酸铜晶体 C.溶融的氯化钠 D.无水乙醇 【例2】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溶化时不导电 B.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C.不是离子化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D.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例3】有等体积、等pH的Ba(OH) 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3V1 B.V3=V2=V1 C.V3V2=V1 D.V1=V2V3 【例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CO3=Na++H++CO32-B.(NH4)2SO4 2NH4++SO42- C.H2S 2H++S2-D.Al(OH)3 H++AlO2-+H2O 【例5】在等浓度的两种一元弱酸钠盐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CO2,发生如下反应: NaR+CO2+H2OHR+NaHCO3,NaR+CO2+H2OHR+Na2CO3则两弱酸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HR较强 B.HR较强 C.两者差别不大 D.无法比较 【例6】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 CH3COO-+H+的电离平衡(要求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能说明的问题)。 【反馈练习】 1.(07上海)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2.(07上海)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 100mL 0.1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3.(07上海)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少量烧碱溶液 B 升高温度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 4.(06全国)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5.(05全国)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6.(04全国)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7.(04广东)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它们的 A.H+的物质的量相同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D.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8.(04广东)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mol/L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c(H+)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10mol/L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由此可知 A.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B.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D.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9.(05上海)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少,其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通入氯化氢气体 D.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10.(04江苏)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l和V2,则Vl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V1V2 B.V1 11.(03全国)用0.01mol/L NaOH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盐酸 B.硫酸 C.高氯酸 D.醋酸 12.(03广东)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D.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 高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评课稿 张坚老师的高二的化学课:弱电解质的电离评课稿 从整体上来看,课程的教学基本环节完整,上课思路清晰,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这一节课,讲课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内容丰富。 上课开始老师先将这一节课所要达到的四个学习目标展示给同学们看,这四个学习目标分别是: 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介质的概念; 2、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 4、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通过学习目标,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接下来的这一节课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形成简单的知识脉络,从而更好地学习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在新课引入这一方面,老师从之前已经学过的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一起大声念出,从而引出今天所要讲的新课-—弱电解质的电离。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引出新的内容,这无疑是一大亮点。这样的引入,学生既能回忆起之前所学的内容,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收起他们雀跃的心,全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接下来讲述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时,老师运用表格的方式来讲解,每一项内容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通过与强电解质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弱电解质的概念、化合物类型、电离程度、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电离过程等内容。 讲解完这一部分的内容后,老师并没有立即讲述下一部分的内容,而是给出了两道练习题。通过强弱电解质的区分联系和书写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两道练习题的讲解,轻松地引出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CH3COOH 电离的v-t图。以练习题来 承上启下,即加深了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又很自然地承接到下面所要讲述的内容,轻松过渡。 在讲解完CH3COOH 电离的v-t图后,老师也顺便指引学生回顾了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又一次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将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做一个对比,从而更好地掌握电离平衡的相关内容。 《电解质和电离》教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的概念,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分。 2、教学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分。 三、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讨论、归纳 四、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不仅如此,如果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它们也能导电。【板书】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讲解】 对于电解质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电解质是化合物; 2、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 【练习】 指出下列那些物质是电解质: NaCl(固体) NaOH H2SO 4BaC2l CO2 【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NaCl(固体),虽然它不导电,但它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均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再看NaOH、H2SO4 CO2呢?有同学说BaCl2,它们都能导电,因此都是电解质。那么它溶于水后也能导电,是电解质,其实是错的,因为它溶于水后生成了H2CO3,导电的是H2CO3,而不是CO2本身,因此,我们称它为非电解质。【板书】 2、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注意: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提问】 在做水的导电和盐的导电实验时,我们能够观察到当溶液是水时,灯泡没有当溶液是盐时的亮,为什么? 【学生回答】 导电能力盐溶液要强于水溶液 【讲解】 对。为什么导电能力有强弱之分呢?那是因为酸、碱、盐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板书】 3、电离:在水溶液中能过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现象叫电离。【讲解】 请大家看书P30图2-9 【教师归纳】 【板书】 NaClNaCl 【讲解】 这样的方程式,我们称它为电离方程式。而不是所有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完全电离的,就像水,它只有一部分电离,因此,我们称它为弱电解质,而像NaCl,在溶液中是能完全电离的,我们称它为强电解质。而导电能力呢,就与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关。【板书】 4、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弱酸、弱碱)。 5、弱电解质的离子方程式:H2CO3HHCO3 注意: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若是强电解质,则用“=”连接,若是弱电解质,则用“”连接。【例】 2HSO2HSONaOHNaO 244 22 CuSO4CuSONH3H2ONHOH 【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lKOH HNOH2SO 3HCl H2S FeC Ca(OH)2 Zn(NO3)2 BaC2l NH4C l【讲解】 HClHCl H2SHHS 2FeClFe2Cl KOHKOH 2HNOHNOHHSO3 H2SO3 Ca(OH)2Ca22OH Zn(NO3)2Zn22NO3 2 BaCl2Ba2Cl NH4ClNH4Cl 通过上面我们所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规律,比如:所有的酸,它们电离时,所电离出得阳离子全是H。因此,我们可以从电离的角度为酸重新下一个定义。【板书】 6、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提问】 请同学们也重电离的角度去定义碱和盐。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板书】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酸根离子,阳离子全部都是金属离子的化合物(铵盐除外)。【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一个重难点就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对我们下节课要学的离子反应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希望大家下去的时候能多多练习。【作业】 P33 4 3第二篇: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第三篇:高三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四篇:高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评课稿
第五篇:《电解质和电离》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