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2牛顿第一定律学案1(教科版必修1)
3.2 牛顿第一定律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知道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意义。
5.理解运动状态改变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6.知道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除了外力以外,还有质量。
学习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
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学习难点: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主要内容:
一、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
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人类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十七世纪前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力是维持问题运动的原因。①时间:公元前。
②基本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
静止下来。
③根据:经验事实一用力推车,车子才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④所用方法:观察+直觉(由生活经验得出直觉印象)。⑤错误原因剖析:没有对所观察的物理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只看到对车子施加的推力,而未考虑车子还受到摩擦阻力作用。停止用力(即去掉了车子前进的动力),车子并没有立即停下来,还要向前发生一段位移;只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才最后停了下来。路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车子向前发生的位移就越大,假若没有摩擦阻力,车子将一直运动下去,这说明车子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而恰恰是(阻)力的作用,才使车子由运动到静止,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⑥危害:在亚里士多德以后的两千年内,动力学一直没有多大进展,直到十七世纪才受到伽利略的质疑。这是为什么?原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日常体验有相同之处,易于被人们接受,直接的生活经验使人们总是把力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联系在一起,这种认识从孩提时代就开始了,如当拉着玩具小车前进的时候,给人的直接体验是:只有用力拉小车,小车才会前进;停止用力了,小车就会停下来;用力大的时候,小车就运动得快些;用力小的时候,小车就运动得慢些;往哪个方向用力,玩具小车就向那个方向运动等等,好像没有力的作用,物体运动不可能维持,力决定着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决定物体运动的方向。人们的直观感觉虽然是外界事物的真实反映,但它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因为它们有
时会引到错误的线索上去,然而人们不能毁灭了直觉的观点还是凭直觉来看问题,错误直觉印象在人脑中有很深的潜意识,形成思维定势.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两千多年。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论(正确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①时间:十七世纪。
②基本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③根据:理想实验。
④方法:实验+科学推理(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⑤理想斜面实验
将两个对称的斜面末端平滑地对接在一起,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伽利略认真观察注意到,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所达到的高度同它在第一个斜面上开始滚下时的高度几乎相等。他断定高度上的这一微小差别是由于摩擦产生的,如能将摩擦完全消除的话,则高度将恰好相等。于是他推论说在完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若使第二个斜面的倾角越来越小,则不管第二个斜面倾角多么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总要达到相同的高度,只是小球要通过更长的路径。最后,如果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完全消除了(成为水平面),那么球从第一个斜面上滚下来之后,为达到原有高度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这就是有名的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这个实验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永远也无法将摩擦完全消除掉,所以叫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思想上的实验;是每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伽利略从可靠的实验出发,设想出这个实际上不可能进行的但又符合严格科学推理的理想化的实验,论证了物体在不受外力(理想实验中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作用时将永远运动下去的推测是正确的,说明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外力的作用。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一种科学推理,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深刻揭示自然规律,被爱因斯坦誉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伽利略也之无愧地成为动力学的创始人,实验科学的奠基人。3.笛卡尔对伽利略看法的补充和完善: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
①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状态。即物体的运动状
态不改变。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即外力是改变______________的原因,力还
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__________的原因。
③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这种性质叫__________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这种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
何种状态,即与物体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因为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可通过由它推导出的结论与实验事实完全一致而得到证明。定律的实际应用场合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在某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在某方向上受平衡力作用时,该方向上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三、惯性: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
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是否受力不管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切莫将惯性误解为“物体只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才有惯性,在受力作用时,惯性依然存在,体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③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切莫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④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⑤不要把惯性概念与惯性定律相混淆。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保持原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则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当有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必定改变。
【例一】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
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例二】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评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
四、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1.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的速度
速度是是矢量,速度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变,速度改变(大小改变、方向改变或大
小方向同时改变)运动状态也就改变了,所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的物体总有加速度。
2.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越大的物体_________越大,运动状态改变就越______________。
【例三】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上的1/6,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
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A.惯性减小为1/6,重力不变。B.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1/6。C.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l/6。D.惯性和重力都不变。
【例四】在车箱的顶板上用细线挂着一个小球,在下列情况下可对车厢的运动情况得
出怎样的判断:
(1)细线竖直悬挂:____________________。(2)细线向图中左方偏斜:_______________。(3)细线向图中右方偏斜:________________。
课堂训练: 1.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物体静止时惯性大。C.乒乓球可快速被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D.为了防止机器运转时振动,采用地脚螺钉固定在地球上,是为了增大机器的惯性。
3.某人推小车前进,不用力,小车就停下来,说明:()A.力是维持小车运动的原因。
B.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力的作用的结果。C.小车前进时共受四个力。
D.不用力时,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4.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的关系是()A.物体受力不变时,运动状态也不变。B.物体受力变化时,运动状态才会改变。C.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D.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也可能改变。5.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直至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B.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D.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课后作业:
1. 一个以速度v运动着的小球,如果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经时间t后的速度是
_______,经时间nt后的速度是________。
2.用绳子拉着小车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将作_______,这时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
3.歼击机在战斗前为了提高灵活性,常抛掉副油箱,因为减少质量后___________。4.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1.63m/s,地球上一个质量为500kg的飞行器在月球表面时的质量为_________,重力为_________。
5.下面几个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6.关于惯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开始运动,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D.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只有始终保持运动状态才有惯性。7.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C.向车右侧方向跌倒。D.向车左侧方向跌倒。
8.一人在车厢中把物体抛出,下列哪种情况,乘客在运动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和在静止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一样()A.车厢加速行驶时 B.车厢减速行驶时 C.车厢转弯时D.车厢匀速直线行驶时 9.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物体获得速度的原因。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一定处于力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作用。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外力合力的方向.
11.先后在北京和广州称量同一个物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用天平称量时两地结果相同。B.用杆秤(或不等臂天平)称量时两地结果不同。C.用弹簧秤称量时北京的示数大些。D.用弹簧秤称量时广州的示数大些。
12.从离开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同样高度处做自由落体实验,落地的时间分别为t地与t月,落地的速度分别为v地与v月,则()A.t地>t月,v地>v月 B.t地>t月,v地 13.一个劈形物体abc,各面均光滑,上面放一光滑小球,用手按住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示.现把手放开,使劈形物体沿斜面下滑,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曲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D.折线。 14.一个物体受四个力作用而静止,当撤去其中的F1后,则物体()A.向F1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B.向F1的反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C.向F1的方向作加速运动。D.向F1的反方向作加速运动。 阅读材料:牛顿生平 牛顿是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的成就遍及物理学、数学、天体力学的各个领域。 牛顿12岁进金格斯中学上学。那时他喜欢自己设计风筝、风车、日规等玩意。他制作的一架精巧的风车,别出心裁,内放老鼠一只,名日“老鼠开磨坊”,连大人看了都赞不绝口。 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并表述了经典力学的3个基本定律一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的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引入了质量、动量、力、加速度、向心力等基本概念,从而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公理体系,完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建立了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重要标志是他于1687年所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一巨著。 在光学上,他做了用棱镜把白光分解为七色光(色散)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色差;研究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发现了牛顿环;制造了以凹面反射镜替代透镜的“牛顿望远镜”。1704年出版了他的(《光学》专著,阐述了自己的光学研究的成果。 在数学上,牛顿与德国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创建了“微积分学”;他还建立了牛顿二项式定理。牛顿在声学、热学、流体力学等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和贡献。 牛顿的一生遇到不少争论和麻烦。例如,关于万有引力发现权等问题,胡克与他争辩不休,差点影响了《原理》的出版;关于微积分发明权的问题,与莱布尼兹以及德英两国科学家争吵不止,给内向的牛顿带来极大的痛苦。40岁以后,他把兴趣转向政治、化学(贱金属变成黄金)、神学问题,写了近200万言的著作,毫无价值。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牛顿也是如此。但是牛顿终归是伟大的牛顿,他的科学贡献将永载史册。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1.知道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和结论,认识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掌握惯性的概念,会应用惯性解释自然现象; 4.通过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重点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处理:将教材第一节部分内容渗透到牛顿运动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其思想方法,通过不断深入的理性思维引导,提升感悟认识。 课型:规律建立课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调动学生观察与思维体验 手段:利用手边的钥匙做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情景引入:提供虚设报道 据悉:“2000年7月25日,协和号客机班机AF4590在跑到上起飞,速度达到328km/h时,机长得知飞机机翼起火,紧急制动,飞机立即停止运动.” (在运动规律的研究中已经利用协和号客机有关信息,本课再次利用此材料,从另一个角度引起学生关注与思考)。 学生表示强烈反对,并且纷纷提出惯性问题。 师生回顾实际情景——多媒体视频: 协和号客机班机AF4590在法国戴高乐机场进行起飞,奔驰了约2000米、速度达到328km/h时,轮子压上美国大陆航空的DC-10脱落的小铁条,飞机机翼起火,如果停止起飞过程需要冲出约3000米长的距离(此结论在第一章学习过程中由学生推论而得到过),机长拉起飞机,两分钟后飞机坠毁。 学生和老师一起再次经历心灵的震撼。 教师肯定学生们有关惯性的说法——惯性致使飞机不能立即停止运动?同时提出问题:假如有足够长的跑道,在3000米长的距离上有没有力强迫飞机向前奔驰? 学生的结论出现分歧,有同学提出有冲力,教师不急于表态。在后面的问题研究过程中希望学生可以自我感悟认识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 使一串钥匙:竖直上抛、使其摆动、使其圆周运动,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小球的运动过程不一样? 学生观察后绝大多数答案:小球受力情况不同。 教师变换条件,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力不是决定具体运动形式唯一因素。 使同一串钥匙落体、上抛、平抛、斜抛 问题:小球受力情况是否相同? 答案:均只受重力 问题:为什么小球的运动过程不一样? 学生对比两次实验,深刻思考反思,有学生说到有惯性! 教师肯定,并且强调初始状态不同。 教师引出新课题: 运动学(kinematics) ——只研究物体怎样运用而不涉及运用与力的关系的理论; 动力学(dynamics)——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论。 教师调动学生: 让我们走进牛顿的世界 “大自然和他的规律深藏在黑夜里 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 于是一切就都在光明之中” ——牛顿的墓志铭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之牛顿第定律 牛顿定律——整个动力学的基础 教师讲解:一个基本问题,几千年来,因为它太复杂而含混不清,这就是运动问题。探究问题:物体运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人们的直觉经验: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 ——“一切运动的物体必定受某物的驱动”,外力是物体产生并维持运动的原因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物理学》一书中认为:机械运动有自然运动和机械运动,如马拉车行驶,奴隶曳船行驶,这些运动必须要劳动者,即运动必须有外力维持,否则就归于静止。他认为“一切运动的物体必定受某物的驱动”。千百年来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外力是物体产生并维持运动的原因。 强调亚里士多德分析与认识问题的方法:根据对现象的观察、直觉推理得到结论。 一 提出思考问题:你是否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速度本身标志着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同学已经有足够的经验、知识、说“不”! 一、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魅力 回顾问题:关于力,伽利略断言了什么? 伽利略认为将人们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的存在。 提出假设请学生想象与思考,假如没有了摩擦会怎么样? 教师随手演示,仍然使一串钥匙摆动,观察其经历——几乎摆上初始高度。或许就是这样的观察经验,使伽利略设想了理想实验。 斜面实验——课件模拟。 引导观察和思考,伽利略理想实验经验与推论:理想条件下,小球可以达到原来等高位置;倾角越小,会运动得更远; 假如水平,小球将永远运动。 设小球释放的高度不同,在水平面上的速度不同,但是没有使物体减速的原因,物体会保持达到最低点的状态(速度)运动。 推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的原因。 视频:沙弧球——在摩擦作用非常弱时,沙弧球运动距离被极大地放大了。为伽利略——理想实验推论提供体验性支持。 视频:保龄球以强烈的势头冲向目标——多次重复,请学生寻找冲力?同时对前面协和号问题得到统一认识——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引导总结“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分歧在什么地方”? 笛卡儿:除非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是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他认为这应该作为一个原理加以确立,并且使人类整个自然观的基础。 二、牛顿第一定律(Newton first law of motion)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引导对第一定律的深刻析、讨论: 如何理解“一切物体”? 不论物态如何、不论状态如何、不论什么位置——一反几千年束缚人们思想概念的教会观点——天上与地面的物体遵从不同的规律。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肯定了力的真正作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强调: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特征表现是什么? “位置”和“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速度的变化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强调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态的性质——惯性 惯性(inertia):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性质 物体本身的本能。 自然界是非常“懒惰”的,本性——希望保持运动状态不变,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是物体与生据来的一种本能。 问题思考:企图保持不变,是不是不能变化? 否!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本领——惯性——本能;歧途不变,能不能不变取决于是否有力迫使其改变。 问题深入:所有物体均具有惯性,是否所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本领相同? 不同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本领不同,而迫使不同的物体改变状态需要复出的努力是不同的——惯性大小不同,是什么使得惯性大小不同? 深入分析与思考:研究物体的惯性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提出速度、重力、密度、光滑等因素。 教师引导,理性思维研究分析: 关于速度,引导逆向思辨 ——可否认为我现在速度为零,惯性为零? ——可否认为我乘坐动车组飞奔着惯性增加?可否认为我对面乘客惯性为零? 学生深层次思考讨论。 统一认识:惯性既然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就应该与外界条件、外界作用是否有、大小、速度大小没有关系。 速度具有相对性,相对于不同参照系,速度不同,而物体本身的属性应该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 光滑——光滑是否没有惯性? 强调摩擦的作用。 重力——是否在太空中、卫星上没有惯性,能否以意念改变物体状态? 视频——失重,强化理解。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惯性是否与密度相关? ——比较冰和石头? 一冰山足可以撞坏太坦尼克号!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可以抽杀乒乓球、羽毛球,不可以抽杀铅球、保令球,撼树容易,撼山难。 这样的事例,使学生心灵感悟得到强化。 进一步:太坦尼克号已经发现了冰山,为什么躲闪不开? 协和号为什么难于改变运动状态? 质量大,运动状态难于改变。 三、惯性与质量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mass)m——标量 单位:千克 符号 kg 四、解释生活现象,问题讨论: 1、最便宜的旅行方式。 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自转,一昼夜就能环游世界,这个设想可行吗? 答:因为地球上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的大气)都随着地球一起运动,气球升空后,由于惯性,它仍保持原来随地球自转的速度,当忽略其他与地球有相对运动的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时,升空的气球与它下方的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不可能相对地球绕行一周。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我们竖直上抛的物体还会落到原来的地方?而不是落在原位置的西边? 现实类比:观察视频——汽车上抛球: 在快速行进的汽车上,竖直抛出的物体会落回手里。 引申,思维体验:如地球突然停止转动,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 2、既然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任何物体的运动状态都不能变化? 3、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了,是不是就没有惯性了? 注意:力改变的是状态而不是改变了惯性 总结: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意义:正确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定义了惯性概念: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性质。 关于“对力学所需的基本概念、基本假定、对物质运动的基本观点都作了界定”的问题,鉴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暂不说明。 注意:惯性不是力! 问题拓展:物体存在惯性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设想,假如物体没有惯性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惯性的利用和预防,课件 撞车 安全带视频,学生对惯性的感悟与体验再次得到强化,同时强化了安全意识。 认识拓展,问题: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运动第一定律不能经过实验检验,那么惯性定律为什么还被认为是一客观规律? 引导认识: 1、不存在反例 2、近似条件——彗星运动 视频:沙弧球运动、气垫导轨实验 3、以其为理论依据得到的推论可以经过实践检验 4、建立在实际观察和理性思维上 教师展开:人类对于惯性的认识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一直至牛顿,经历了2000多年无数个有名无名的科学家的探索才逐渐趋向完美,而其中对伽利略的用理想实验的思想方法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一代代科学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努力,就像是读福尔摩斯一类的侦探小说。在好的侦探故事中,一些最明显的线索往往将读者引导到错误的猜疑上去,凭直觉的推理方法是靠不住的”。 ——《物理学的进化》爱因斯坦、英费尔德 爱因斯坦对伽利略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发现告送我们,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的结论,并不总是可靠的,因为它们有时会引到错误的线索上取。——《物理学的进化》爱因斯坦、英费尔德 我国远在春秋战国的“墨经”上已有惯性的论述。在春秋战国末期的《考工论车舟人篇》中更有明确的记载:“劝登马力,马力既竟竭,犹能一取也。”意思是说:马拉车的时候,马虽然对车不再施力了,但车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路,这显然是讲述一种惯性现象。 这段历史对每个学习物理并愿通向成功之路者是最好的借鉴。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可靠事实+理论思维→理想实验 课后思考问题:第一定律建立的科学方法到底是什么?(在本章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有惯性(第二讲,可以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设计); 亚里士多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想了解有关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更多内容可以到http://61.184.119.196:8012/gzpt/xkjx/g1wl/g1wl08/unit01/kzzl.htm查找 再本章结束时,要求学生写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到牛顿的感想体会。作为本章测评的 一部分。 本课的设计思想是我多年所坚持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并且不断完善,近年来引入了多媒体,提高了课程的体验与感染力。多年来,本课有学校内外,本学科及其他不同学科的很多老师听课,给以高度认同。 可以通过以下一组问题的判断,知识巩固并且检测教学效果 问题判断: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变状态为止 错(力改变的是状态而不是改变了惯性) 2、运动越快的物体一定受到更大的力作用,力越大,物体的速度一定越大 错 3、由于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任何物体的运动状态都不会无故改变 对 4、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对 5、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说明受力作用后物体不再具有惯性了 错 6、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要持续改变状态必须持续施加力,这是因为物体的惯性在起作用 对 7、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撤消动力后,最终会停止运动,这是因为物体不受作用力了 错 8、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后物体的速度将会逐渐减小 错 9、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方向总与力的方向一致 错 10、只有静止和匀速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错 11、如果不受重力(不考虑空气阻力),向上抛出的物体将会向上做匀速运动 对 12、力是产生加速度和速度的原因 错 13、跑得快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跑得快的物体惯性大 错 14、受重力大的物体,惯性大,物体在月球上受重力减小,其惯性减小 错 15、在宇宙中不受重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错 16、在卫星里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这时物体的惯性消失 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课文内容“牛顿第一定律”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和对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 1.1 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本节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讲诉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本节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1.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知识和有关相互作用力的知识,但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是第一次正式涉及到。由于日常生活得经验,学生不容易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整个力学大厦的基础。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推理、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探究实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本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前人对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的过程,逐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1.3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提出了教学目标,具体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①初步认识动力学,了解运动定律。②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惯性的性质。③能独立分析运动物体的惯性状态。 2)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参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研究,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3)我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②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体验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在科学探讨过程的重要作用。 1.4 教学重点: 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我提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及惯性。 2)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力与运动的关系。 2.教法学法 2.1 教法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节我采用探究法教学为主,结合讲授、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和讨论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2.2 学法 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情景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并在我的引导下主动运用物理学方法,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类比、抽象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发现摩擦力为我们直观认知带来的误导,重新建立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知。 4.教学过程 4.1 组织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引起学生注意。 4.2 导入新课 首先,我将以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我的问题是:“举在半空的粉笔,在我们松开手指后会做什么运动呢?”请同学们回答,巩固上一章学习到得知识。然后接着提问:“粉笔能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按照一般的思维方式,学生会回答,粉笔受到了重力作用,所以能做自由落体运动。进而,从只受重力影响,初速度为零的物体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这时,我会引入动力学的概念,并提到牛顿的运动定律,引导学生开始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4.3 进行新课 写完标题,我开始介绍在力与运动关系的探讨过程中出现的几种观点。 首先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然后和同学们分析几张图片,并在生活中举例,探讨:“运运动的物体在牵引力消失后,为什么会停止呢?”然后进行对比实验,在不同的平面上,小车从相同的高度顺着斜面滚下后,在平面上通过的距离也不一样。而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距离的长短和平面的摩擦因素大小有关,从而总结出,接触面越光滑,小车通过的距离越远。接着让同学们分析,“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通过的距离有多远?”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证明运动物体停止下来是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而最早发现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的人是伽利略,由此介绍伽利略的观点,并说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然后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提出笛卡尔的补充观点。 接着,我开始为同学们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并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分析,说明牛顿第一定律要比前面的观点更完善,进一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惯性的概念。然后,在生活中举例说明惯性的影响。比如在汽车启动和停止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向后仰或向前倾的趋势。而在地球自转的同时,我们跳起来后仍能落回原地,也是因为惯性的作用。通过举例,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而惯性是物体的固定性质,跟物体运动状态和外界因素无关。 4.4 小结练习 接下来,我准备了几个关于惯性的习题,和同学们一起巩固一下相关的知识。然后总结今天学习到得几种观点,并分析导入部分里提出的问题:“粉笔能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说明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保持原来速度的同时,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当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时,物体就能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4.5 布置作业 在分析粉笔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后,我会让同学们思考,物体会在外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那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让同学们在课后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并结合本节的知识,完成课后的第2,4小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2.3 弹力学习目标: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1.了解形变的概念。2.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3.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4.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5.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掌握胡克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学习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2.弹力方向的判断。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 一、形变 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叫形变。1.形变产生的原因是受到了外力作用。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可以直接看出;有的形变微小,需要采用特殊方法才可观察到.如利用激光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利用细管中液面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都是把微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法,叫“微量放大法”,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2.形变的分类 ①从形变可否恢复原状分: A.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如弹簧、钢条在通常情况下发生的形变都叫做弹性形变。B.塑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如保险丝、橡皮泥等发生的形变都叫做塑性形变(非弹性形变)。注意:如果对弹簧、钢条用力过大,使之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既使撤去外力,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钢条发生的形变都是弹性形变。研究弹性形变有实际意义,今后凡说到形变(除非特别说明),都指弹性形变。②从对外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拉伸形变(或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等。 二、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1.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与施力物体接触,使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且阻碍其恢复原状的物体。2.弹力的产生条件:①物体直接接触;②发生形变。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弹力,取决于是否存在形变。有些物体形变明显,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很容易判断出是否有弹力;有些接触物体间形变不明显,判断有无弹力可用假 设法。即假设把相接触的某个物体撤去,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有无改变:若无改变,则无弹力作用;若发生改变,则有弹力存在。3.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4.弹力的方向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地说: ①绳子拉力(绳子对所拉物体的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②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③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④“支持面”就是两物的接触面。深入考察一般物体的接触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A.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与平面垂直; B.点与平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 C.点与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过点的切面;D.曲面与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公切面(相当于点与点接触)。5.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①弹力具有被动适应性。当物体受力情况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形变情况将随着改变,弹力也随着变化。②弹力大小和物体形变的关系一般比较复杂。而弹簧的弹力和其形变(伸长和缩短)的关系比较简单: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越大,弹簧的弹力就越大。弹簧的弹力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上述关系可用胡克定律表示: F=kx 式中F为弹力大小。x为弹簧伸长(或缩短)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其大小由弹簧本身的结构(如材料、长度、弹簧丝粗细、截面积、匝数等)决定。其单位是N/m,如k=1000N/m,表示使弹簧伸长或缩短1m需用1000N的力。6.弹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接触处的受力物体上。【例一】一物体静止在桌面上,则()A.物体对桌面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桌面发生形变对物体产生支持力。C.物体对桌面压力是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压力、支持力是物体受到的一对平衡力。【例二】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在互成120°的两光滑平面间静止,且0N水平,则球对OM面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_。 【例三】画出下列各图中A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例四】在一根长lo=50cm的轻弹簧下竖直悬挂一个重G=100N的物体,弹簧的长度变为l1=70cm。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若再挂一重为200N的重物,弹簧的伸长量将为__________cm。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弹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B.弹力的方向总是竖直的。C.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形变的方向相反。D.弹力的方向总与形变的方向一致。2.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B.与弹簧发生的形变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C.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D.与弹簧本身特征、所受拉力大小、形变的大小都有关3.如图所示,一弹簧竖立在水平面上,它的倔强系数为100N/m,在弹 性限度内,要使其压缩4cm,需加压力是多大?4.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A.1N,0 B.0,1N C.2N,1N D.1N,1N课后作业:1.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B.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C.一根铁杆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2.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看不出有形变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D.发生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弹力。3.关于弹力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斜面给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受物体给的弹力方向是向上的。D.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线而指向受力物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因为水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拿一细竹杆拨动水中漂浮的木块,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挂在电线下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5.如图示,一个重600N的人用300N的力通过绳子和定滑轮拉一个静止在地面上重1 000N的物体M,则人受到_______力、________力和重力的作用,其大小分别为_______N、_______N、_______N。M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_______N。 6.按下列要求画出下图中物体所受的弹力的示意图。(1)图: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2)图:墙壁对球的支持力(3)图:大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4)图:半球形碗内壁对杆下端的支持力和碗边缘对杆的支持力(5)图;墙和地面对杆的弹力 7.两条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弹簧,连接后竖直悬挂。在其中点和下 端同时挂上一个重G的小球,则两弹簧的伸长之和为()A.2G/k B.G/k C.3G/k D.G/2k 8.两长度相同的轻弹簧,其劲度系数分别为k1=1500N/m,k2=2000N/m,在它们下面挂上同样重物时,它们的伸长量之比x1:x2=________;当它们伸长同样长度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之比G1:G2=__________。 阅读材料:罗伯特〃胡克(Hooke Robert 1635—1703)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所设计和发明的科学仪器在当时是无与 伦比的。他本人被誉为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双眼和双手”。 1653年,胡克进入牛津大学里奥尔学院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些颇有才华的科学界人士。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骨干。1655年,胡克被推荐给玻意耳当助手,在玻意耳的实验室工作。1663年,胡克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并且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665年,胡克担任格列夏姆学院几何学、地质学教授,并从事天文观测工作。1676年,胡克发表了著名的弹性定律。1677年至1683年就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并负责出版会刊。早在1663年,胡克就起草了皇家学会章程草案,规定学会的宗旨是“靠实验来改进有关自然界诸事物的知识,以及一切有关的艺术、制造、实用机械、发动机和新发明(不牵涉神学、形而上学、道德、政治、语法修辞或逻辑)”。胡克作为该学会的实验工作与日常事务探办人,在长达20多年的学会活动中,接触并深入到当时自然科学活跃的前沿领域,且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胡克在力学方面贡献尤为卓著。他从1661年开始积极参加了皇家学会研究重力本质的专门委员会的活动。为了确定物体重力与地心距离的关系,他用一架精密天平放在威斯特敏斯特教堂的塔尖上,称量一块铁和一段很长的绳子的重量,然后将这块铁挂在绳子的末端再称,看是否因为铁块十分接近地面而改变重量,结果并无测出明显的改变。后来他又在旧圣保罗教堂重作了这一实验。1674年,胡克发表了《从观察角度证明地球周年运动的尝试》 的论文,文中根据修正的惯性原理,从行星受力平衡观占’出发,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条假设:l.一切天体都具有倾向其中心的吸引作用或重力,它不仅吸引其本身各部分,并且还吸引其作用范围内的其它天体;2.每一物体都保持平直、简单的运动而且继续沿直线前进,直到受到其它作用力影响,因而改变为圆、椭圆或其他曲线运动为止;3.受到吸引力作用的物体,越靠近吸引中心,其吸引力也越大。胡克在1679年给牛顿的信中正式提出了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观点,但他并没有将自己的引力思想如牛顿所作的那样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并用太阳、地-球、月亮、行星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实倒采加以验证。因此,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殊荣被牛顿独占,但胡克的某些想法对牛顿完成万有引力的研究是起着积极的启示作用的。弹性定律是胡克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力学最重要基本定律之一.胡克的弹性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k是物质的弹性系数,它由材料的性质所决定,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为了证实这一定律,胡克做了大量实验,制作了各种材料构成的各种形状的弹性体。 胡克在仪器的制造和改进方面的特长;早在其作为玻意耳的助手时就显露出来.他协助 玻意耳三次改进了真空泵。第三次改进后的抽气机已具有现代真空泵的雏形。利用这—设备,玻意耳和胡克完成了气体的玻意耳定律实验。胡克改进的仪器有复式显微镜和用指针读数的轮式气压计等.他还建议用液体的凝固点及膨胀或收缩程度来作为温标刻度的根据。胡克曾经设计过一架大型的。气候钟”,用以测量和记录风力、风向、温度、压强、和湿度、降雨量等。由于胡克和玻意耳对皇家学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人们称颂他们:“如果说玻意耳是皇家学会幕后的灵魂,那么胡克提供学会的就是双眼和双手了”。胡克热爱科学事业,并为此奉献了一生。他研究的面十分广泛,如建筑、化石、气象等,他都有所涉猎和贡献。但作为科学家的素养,胡克还缺少熟练雄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功力作为进行研究和思维的武器,这样便不容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透彻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这也是胡克与牛顿相比的逊色之处。 必修1 A Sial Surve-Neighburhd教学 案 必修1ASialSurve-Neighburhd教学案 、Understandtherdsrretlindule1 2、Grasptheeaningsftherds 3、aeupthesentenesiththerds 4、Usetherdsexatl ◇问题引导,自我探究◇ Telltheeaningsftheunderlinedrdsandphrases、ButthisisnefthestattrativeplaesI’vebeent 2、Ifeelverfrtunatelivinghere 3、Pretthtandetinthesuer,butitanbequiteldintheinter 4、TherearealtfturistsarundDn’tthebtheru?、N e’releaving thebusinessdistritandapprahingtheharbur 6、Thepriefhesgesupandpeplefrtheareaanntaffrdtbuahusethere 7、ThatsundsgreatI’starving AllthesethingseanthatanvillagesinesternEurpearefightingtsurvive 自学测试◇ Fillintheblansiththerretfrftheserds Attrat,surve,apprah,galler,harbur,ntat,affrd,exhange,frtunate,strave aI seatsithu? Dalianisafaus intheeastfhina Frfurtherdetail,please urrganizatin I’afraidthatIan’t tbusuhaat Anuberfturistsgtvisitthefaus inhetn Thepresidentadea ftheurrentsituatinlastnth Thetiefrgraduatinis n Heisver inarriage Hisperfraneisagreatsuess,reandrepeple 0 Inthsedas,altfprpeple tdeath (选做题) Translatin 你的工作很出色。 她的嗓音听起来很甜美。 我们就快要到达机场了。 那座房子价格太高,我们买不起。 这是我到过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题:141ASialSurve-neighburhd 型:Ne设计: 审核: 使用: 时间:月 日 学习札记 〖目标及要求〗: 、学习目标:、Understandtherdsrretlindule1 2、Grasptheeaningsftherds 3、aeupthesentenesiththerds 4、Usetherdsexatl 2、重点难点:Vabular 3、高考要求:Learntusethenerds 4、体现的思想方法:归纳和演绎lassifanddedutin、知识体系的建构:vabular 〖讲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二、探究精讲: 探究一: Attrativead有吸引力的,吸引人的,有魅力的,引人注意的 【文原句】I’veseenquitealtfhinaandI’vevisitedsebeautiful ities,butthisisnefthestattrativeplaesI’vebeent 【运用】Herdareesarever Aattrative Battratin attrated Dattrat 【拓展】vtattrat吸引,引起(注意) Beattratedt 被…吸引 nattratin魅力,吸引人的物 【走进高考】1Theldarhiteture ltsfturistseverear 2Taianisan islandintheeastfhina 探究二: Livelad活泼的,有生气的 【运用】alivelind aliveldesriptin Aliveldisussin 【辨析】livead“或的,现场的”,作定语,主要用来描述鸟、鱼等动物 v生活 alivead“有生命的,活的,还出气的”,作表语或后置定语 livingad活者的,健在的,现行的 【运用】一条活鱼 现场的演出/播出/节目 Hisgrandfatheristhenlsldier afterthearasver Alive Bliving alive Dlivel Thehildrenaughtaltflivefishintheriverthatda 2Hergrandfatherisstilllivingattheagef93 3Heasalivehenthethitthehspital 4Sheisalivelhildandppularitheverne 探究三: Sund linv听起来,听上去 感官连系动词不用于进行时,也不用于被动语态;感官动词后接形容词作表语;感官动词后+lie或接代词/名词;感官动词+asif后接句子。其它的感官连系动词还有:lsellfeeltaste Thestrsunds______ Atbetrue Bastrue beingtrue Dtrue 2-udn’tlver_____Areuill? _N,I’ustabittired Agd Bell strng Dhealth 3edn’tareifahuntingdgsells_______,buterealldn’tanthitsell______ Aell,ell Bbad,bad ell,badl Dbadl,bad 探究四: affrdv担负得起(。。的费用),抽得出(时间),提供 通常与an,beablet连用,后接名词,代词和不定式作宾语。【 运 用 】 1--Aren ’tugingtbuthathuse?Itisdern,frtableandabveall,inaquietneighburhd---es,itisButI ’ afraidean ’t_____suhanexpensivehuse Aaffrd Blive hpe Dffer 〖备选习题〗: anftheturists_____tZhangiaiebthebeautfnatureinspeainghighlfthesenerthere Aareattrative Bhattrated haveattrated Dareattrated 2Theteaherhadagiftfrainghislessns_____andinteresting Alvel Blivel living Dlive 3—Duliethisaterial? —esThelth______sth Afeels Bfelt isfeeling Disfelt 4Insuhdreathertheflersillhavetbeateredifthe____ Ahavesurvived Baretsurvive uldsurvive Dillsurvive helseexeptaillinaireintherlduld_____tusesuhanexpensivear? Apa Bbu spend Daffrd 6I’srrt_____u,butanutellehtgetttherailastatin? Abther Bpuzzle ann Drr 题:141ASialSurve-Neighburhd(1) ☆检测目标☆ 班级 姓名、Understandtherdsrretlindule1 2、Grasptheeaningsftherds ☆ 要点强化☆、aeupthesentenesiththerds 2、Usetherdsexatl ☆ 当堂检测☆ Translatethesentenespaattentintthebaldrds 今天相当冷。 他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泰山的景色非常迷人。 你妈妈的职业是什么? 我和你调换一下座位好吗? 如果有问题,请和我们联系。 能和你一起工作我感到很幸运。 我过去住在北京的郊区。 Alzetest Readthefllingstrandhseaprperrdteahblaninthestrfrthegivenrdsinevergrupandaethestrpletebthineaningandstruture TheBritishpeplearefausfrbeingquitereserved(保守的)earennarundtherldfrhavingthebiggest“persnal ”—thedistanebeteenusandthepersneare t Ihave beenreaaref(认识到)thisthaneverlastnth,sineIarrivedinhinaGettingusedthinesefriends lsebeandevenplaingtheirhandsnarisquite naturalBritishreatinistpullbaandve ,eventhughIrealizeitisafriendlgesturebthehinesepersn Ihave anpeplehldinghandsrputtingtheirarsarundeahtherasthealalngthestreetsfBeiingThisuldhardlbeseenintheU,evenbeteenverlsefriends Andtstareat inBritainisthughttbever Buthere,IfindselfbeingstaredatftenIt elngtrealizethisasntipliteinhina,buta furisit IvisitedDatnglastee,herethelalpepleare usedtesternersAnelderlanuldn’tbelieveher henshesaeAnd feelffended(使不舒服)bherstaringate,Ias tseehersilebahenIsaid“Niha” henIvisitednefDatng’siddleshlsttalabutLearningEnglish,thestudentsasedet theirpiesfthenespaperAndnegirlattheungangGrttesasedthaveherpituretaenitheI lieaelebrit(名人)! Ihave verthelastnthhtrueitisthattheBritisharever eanlearnaltabut frhina’sultureandhabitsAndIalearningreeverda 6Afeeling Bseret signal Dspae 7Aturning Btaling pinting Dbringing 8Anever Bhardl alst Dalas 9Asleeping Bing standing Dpassing 20Aeas Bdiffiult friendl Dinteresting 21Alsel Bsll aa Dquil 22Aseen Bheard exhanged Dathed 23Asething Banbd nbd Dsene 24Aiplite Bruel plite Dequal 2At Bspent used Dpaid 26Asene Bsener sight Dsign 27Are Bless quite Dseh 28Atngue Bexperiene ees Dears 29Arethan Bratherthan lessthan Dnrethan 30Apleased Bunilling surprised Dangr 31Aprnune Bpublish share Dsign 32Afelt Bseeed sunded Dated 33Arepeated Bpared realized Dntied 34Atid Breserved brave Dindependent 3Aleverness Bfriendliness happiness Dpliteness第二篇:高中物理:3.2《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科版必修1)
第三篇: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第四篇:2.3弹力学案1(教科版必修1)
第五篇:必修1 A Social Survey-My Neighbourhood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