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1 20:5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柱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柱教案》。

第一篇:圆柱教案

《 圆柱的体积》教案

(二)班 张路红

导语:《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2—34页。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用的过程。2.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3.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

教学方法:观察法 猜想法 操作法 验证和交流法 归纳法等 教具准备:圆柱桶,探索体积的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哪些有关的数学知识?或想知道什么数学知识? 体积的定义是什么?

体积的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我们以前学过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他们的公式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

(1)、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2)、提问:“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

(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面相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相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设计目的:本环节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

(1)、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3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板书:V=Sh)4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设计意图 : 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

三.巩固练习

1,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这是第一层基本练习,通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重点,夯实基础知识)

2,讨论:(1)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怎么求圆柱的体积?(2)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怎么求圆柱的体积?(3)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怎么求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层变式练习。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圆柱的体积公式

下面请同学看书29-31页,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一)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三)根据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先观察两次拼出的近似长方体,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再提出:等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长方体会怎么样?

(二)观察拼出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三)你能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

四、学生自学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

五、学生试做

学生试做

1.底面积是25平方厘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分米,高10分米

3.底面直径和高都是 20米

判断对错

1.一个圆柱形水桶,它的容积也就等于它的表面积。()

2.一个长方体与一个圆柱,底面积相等,高相等,那么体积也相等。()

3.底面积不相等的两个圆柱的体积一定不相等。()

4.等底、等高的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

5.计算一根圆柱形钢材有多少立方分米,是钢材的表面积。()

填空:

1.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它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它的高就是圆柱的()。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用字母表示是()。

3.一个圆柱底面积是25cm2,高是4cm,体积是()cm3。

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cm,高是10cm,体积是()cm3。

六、议一议

议:“圆柱的体积公式中的底面积怎样理解?”

(1)把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相等

(2)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

(3)圆柱体的底面积是什么图形?

师:做完的同学看黑板上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上前面来改正。

评议黑板上的数学题。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七、小测试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做个当堂测验,只写答案不抄题,看谁又快又对(见测验题)

一、填空(每题10分)

1.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高等于圆柱的()。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体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1平方厘米,底面积是7平方厘米,高是()厘米。

4.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25平方厘米,高是0.4分米,体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每题5分)

1.把一个圆柱截成两个小圆柱,它的表面积和体积都增加了。()

2.如果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那么他们的高也相等。()

3.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体积扩大2倍。()

三、计算圆柱的体积(每题10分不写答话)

1.底面积10平方厘米,高15厘米。

2.底面直径和高都是20厘米

3.底面周长62.8厘米,高10厘米 四、一根长50分米的长方体钢材,底面是一个边长10分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锻造成底面面积是1000平方分米的圆柱形钢材,这根圆柱钢材的高是多少分米?(15分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

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

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发展。而这里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第二篇:圆柱教案

圆柱教案(例6)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的容积意义。

2、理解圆柱体的容积和体积的关系,以及计算方法。

3、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引导大胆猜想,掌握体积及容积计算的不同。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回忆上节课求圆柱体积公式

二、看课题质疑

什么叫容积?怎样计算容积?容积与体积的区别? 自探提示:

(1)什么是容积?

(2)圆柱体的容积和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怎样计算圆柱形杯子的容积呢?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作

围绕自探提示,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交流自探心得。

(二)全班合探

1、小组代表汇报:一个容积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容积。可以装像水,汽油这样的液体,也可以装像沙、粮食这样的固体等。

2、圆柱体的容积和圆柱体体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圆柱体的容积和体积的联系:计算方法相同。都是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V=Sh

区别:在度量各部分的长度时,体积是从容器的外边量;容积是从容积的里面量。

3、怎么样计算圆柱形杯子的容积呢?

圆柱体容积的计算方法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圆柱体的容积 = 底面积 × 高

4、即时练习:小明和妈妈出去游玩,带了一个圆柱形保温杯,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8cm,高是15cm。如果两人游玩期间要喝1L水,带这杯水够喝吗?

三、质疑再探

1、学生质疑

2、解决学生提出问题。

四、运用拓展

(一)学生自编习题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判断:

1、圆柱的体积比表面积大。

2、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3、体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不一定等底等高。

4、一个油桶能装多少升油,就是求它的容积。

5、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所以容积和体积相等。计算:

1、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5cm。它的容积是多少?

2、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做个正方形。已知圆柱的高是12.56dm,求圆柱的体积?

(三)全课总结

1、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作业

板书设计 :

圆柱的容积

圆柱形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圆柱的容积。

联系:圆柱体容积的计算方法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区别:只是在度量各部分的长度时,要从容积的里面量。

圆柱体的容积 = 底面积 × 高

第三篇:圆柱教案

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⑵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⑶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1、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三种图片

师:看到这三幅图,同学们能回忆起我们所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生:看到这三幅图,我们想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长方形与三角形转动后形成了什么图形? 生:圆柱与圆锥

2、谈话揭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圆柱和圆锥的内容。

二、共同参与、展示、评议

师:这些知识在没有整理之前就像一个个杂乱无章的点,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像一条条割不断的线,经过整理把它们连成一个网,最后融入到数学这个庞大的体系中去。师:同学们陈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课件显示(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2)重点要突出,简洁有条理(3)能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展示学生的整理方案,介绍交流整理心得。师:再请一组同学们把你们的网络图展示一下

师:我们已经整理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到底同学们掌握得怎样呢?老师想能过一些练习来检察同学们公式灵活运用的情况,愿意接受这次挑战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三、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1、抢答练习,请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①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12.56米,求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一个圆柱体木块的体积是90立方米,用他削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模型,被削掉的部分是多少立方米?

③一根圆柱形状的木料底面直径16厘米,高20厘米,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切成相等的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④一个圆锥形沙锥,高9米,底面半径是6厘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与它

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⑤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57立方厘米,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锥的高多少厘米? 生抢答,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2、开锁能手

仓小喷水池(课件出示)

师:大家都看到我们校门这个漂亮的喷水池,水池的形状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一个立体图形(生:圆柱)陈老师这儿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

锁一:沿这个喷水池内壁安装一圈水管需多长?就是求水池的()锁二:这个喷水池占地多大?求哪个部分()锁三;给整个喷水池内壁铺上瓷砖,就是求哪部分?()锁四:在喷水池里灌满水需要多少吨的水?就是求什么?

()钥匙一:底面周长钥匙二:表面积钥匙三:底面积钥匙四:体积钥匙五:容积 师:同学们都很棒,陈老师给这个水池附加了几个条件,请同学们选择相应条件,提出相应问题并解决问题

①每平方米贴3块瓷砖(问题:贴了几块瓷砖?)

②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吨(问题:喷水池里装满水需多少吨的水)③每隔4米装一个喷泉头(问题:需要装几个喷头)3 解决数学问题(课件出示)

师:看到这两个圆柱和圆锥,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圆柱、圆锥的数学问题?怎样解答?(纷纷举手想回答,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提问题,教师说)

师:用竞赛的形式来解决好吗?下面听好竞赛要求:

1、时间3分钟;

2、把问题、列式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可以用计算器),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最多、列式和结果最正确。(音乐计时)问题简写 列式及结果

生:底面积是多少?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生: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剩余的部分是多少? 师:如果出现问题请及时改正

四、小结、反思

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合作与交流,对本单元所学的“圆柱和圆锥”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三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圆柱、圆锥的模型各一个;②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③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锥的投影片;④分别画有圆柱、圆锥立体图形(标有各部分名称)的投影片;⑤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教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知道了它们 的特征、学会了如何求出它们的体积等知识。现在我们就来整理、复习一下这些知识,以便加深认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

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1题的上半题。

让学生将圆柱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指出“举例”一栏要填写在日常生活中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

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十两个底面的面积)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2题的第(1)、(2)小题,第3题上半题求圆柱表面积部分。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圆柱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柱体的投影片。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

计算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3题的上半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锥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锥。)

圆锥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教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简单的测量方法,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加以概括,并举起一个圆锥模型,提醒学生不要把母线当做高。(教师不说母线的名称,只在圆锥模型上指出来。)

(2)做第55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格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锥体的投影片。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

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

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3题的下半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此时,在黑板上已经形成了本单元所学圆柱、圆锥知识要点的板书。教师可根据 这些要点进行小结。(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通风管有没有上、下底?(没有。)

这道题的第一步是求什么?(是求一个底面周长是34厘米、高是80厘米的圆柱的侧面积。)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2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回答: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后括号里的要求。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3题。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

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 马香武

预设:

我即将要上的这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整理与复习课。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我在课前让学生自行整理这部分内容,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互相补充,互相更正,老师适时点播,从而使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使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经验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实现数学再认识、再发现。

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1、只注重整理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而忽视了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2、不善于选择科学的、合适的整理方法;

3、重难点把握不准,容易忽视重点内容等。所以本节课我要在以上几方面重点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我们从低年到高年,已经完成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的过渡,为将来到初高中学习立体几何奠定了基础。《圆柱和圆锥》这一

单元,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最后一单元。我们已经把这一单元的新课部分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这部分内容上一节复习课,好吗?(板书:复习课)

二、整理知识,建立网络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把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大家都整理好了吗?在让大家汇报之前,谁先来说一说,我们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预设:

1、可分为三个部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2、可分为两部分:圆柱和圆锥

3、可分为四部分:定义、计算公式、习题类型、容易出现的错误

……

师:其实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但如果把圆柱和圆锥分开来进行整理,是不是没有过多的关注圆柱和圆锥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的整理缺乏系统性?其它的分类方法,老师都比较赞赏,这节课,我们暂且先选择第一种方法进行整理。(板书:特征

表面积 体积)

师:接下来我们将要进行的是:找学生汇报自己整理的内容,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然后互相补充,互相更正。下面谁来汇报第一部分——特征?

学生预设:

……

学生互评,互相补充,互相更正。老师适时点播,在以下几方面重点指导:

1、是否注重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2、是否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

3、是否能够把握重点。

在此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

1、类比思想:圆柱与圆锥高的数量、侧面展开图之间的类比等。

2、符号化思想: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等。

3、转化思想: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转化。

4、分类思想:一直贯穿于整堂课。

5、可逆思想:由圆柱的体积推导出的圆锥的体积,从而可从圆锥的体积反求圆柱的体积。

6、整体思想: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

三、应用、提升

师: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此单元的知识整理。大家的表现很出色。下面我们将要进行的内容是,验证我们是否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老师这有一个圆柱形木头,那么,大家能否根据这块木头提出一些与本单元知识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预设:

1、给这段圆木刷油漆、2、削一个最大的圆锥、3、沿高切开,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4、熔铸成一个长方体等……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刷、切、削、熔铸。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都很好,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这几个词。

刷,给圆木涂漆有几种情况?

(三种情况即只刷侧面、刷一个底面和侧面、所有的面都刷),圆柱在什么情况下只刷侧面、刷一个底面和侧面、所有的面都刷?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要给圆木涂漆,而且我们研究了三种情况,其实这三种情况都是求圆柱体的什么?(板书:表面积)

那请问: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问题?

切:把圆木切开有几种情况?

(竖切、横切)

师:求表面积增加了多少?那该怎么办呢?

削:你们可以对圆木做些其它的动作吗(削)?削成什么(可以削成圆锥),求圆锥的体积。

熔铸:一个形体熔铸成另一个形体时,不变的是什么?

(体积)

师:根据这一点,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生预设:略

师:大家很聪明,想象力很丰富,刚才针对圆木进行了刷、切、削、熔铸,并求出了表面积和体积,对圆木还可以做什么动作?

有人说,“圆柱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以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好了,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去探索,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反思:

1、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原因:部分学生因有人听课紧张;部分学生晕镜;同时,我的教学设计也欠缺此方面的考虑(毕竟是小学生),以后要在此方面多思考。

2、过高的估计学生的整体整理水平,认为应该能达到的能力,少数学生没能达到,造成课上整理的过程延时。

3、课前我没有检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整理的情况,过分的相信学生,其中有少部分学生,没有重视这次整理,不够认真,有应付之嫌,同时也暴露出我在课前指导得不是很到位,以后要在此方面注意。

①出示圆柱体木桩(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多媒体显示)

△给这个圆柱木桩干什么的时候需要求表面积?(刷漆)

△刷油漆的时候,你准备怎么刷?它的表面积是多少?(要求学生只列式不计算)板书:

1、全部刷:3.14×20×30+3.14×(20÷2)2×2

2、只刷一个侧面:3.14×20

表面积

3、刷一个侧面和底面:3.14×20×30+3.14×(20÷2)2

4、只刷一个底面:3.14×(20÷2)2

(4)感悟圆柱体积,“削”出一个圆锥 △让这个木桩怎么着,才是求体积(容积)? 板书列式:3.14×(20÷2)2×30

△你有办法把这个圆柱变成圆锥吗?怎么削才算最大?(等底等高)

△圆锥体积怎么列式?为什么乘三分之一?(复习圆锥体积推导过程)(多媒体演示)

×3.14×(20÷2)2×30

二、查缺补漏训练(多媒体显示)

1、判断:

(1)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

2、解决问题:(列式计算)

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2分米,高6分米。(1)给这个水桶加个盖,是求哪个部分?

小结:加个盖指的是圆柱的一个底面,列式为:2×2×3.14=12.56(平方分米)

(2)给这个水桶加个箍,是求哪个部分?

小结:加个箍,指的是一圈的周长,列式为:2×2×3.14=12.56(分米)

。()

(3)做一个圆柱形烟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圆柱的体积。((3)给这个水桶的外面涂上油漆,是求哪个部分?

小结:水桶由于是无盖的,所以涂油漆指的是一个底面积+一个侧面积,列式为:2×2×3.14×6+22×3.14=87.92(平方分米)(4)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求哪个部分?

小结:求水桶能装多少水,指的是水桶的容积,列式为:22×3.14×6=75.36(立方分米)

三、综合运用提升

1、综合练习

(1)大厅内有10根同样的圆柱形木柱,每根高5米,底面周长是3.2米,如果每平方米油漆可漆0.5千克,漆这些木柱需油漆多少千克?

①读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②求什么问题?怎么列式?

(2)给你一把刀给木桩动手术,如果求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你准备怎么切呢?

(多媒体显示)

①横着切,表面积增加多少?

2、探索性练习(多媒体显示)

(1)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6米,将这些沙铺在宽10米的道路上铺4厘米厚,可以铺多少米长?

①讨论,分析条件 ②只列式不计算。

(2)如图,想想办法,你能否求它的体积?(单位:厘米)

3、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②竖着切,表面积增加多少?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圆柱、圆锥单元的三大知识系统,即特征、表面积、体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明晰,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使每个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复习及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1、揭示课题

2、回顾圆柱圆锥的知识

(1)师:本单元知识包括三个板块:特征、表面积、体积。

通过学习圆柱与圆锥的知识,谁来说说圆柱和圆锥有那些特征?

(2)自主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汇报后板书

圆柱

1、有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2、侧面是曲面

3、有无数条高

圆锥

1、有一个底面是圆。

2、有一个顶点

3、侧面是曲面

4、有一条高

(3)复习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

引导学生回忆圆柱侧面积及表面积的推导过程。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求表面积的例子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订正。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4)复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引导学生回忆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板书:v=sh v= sh

二、课堂练习

数学书低33页3和5题学生板演练习,及时订正。

三、应用提高

出示一个圆柱模型让学生想如下问题如何解决

1、给这段圆木刷油漆、2、削一个最大的圆锥、3、沿高切开,表面积增加了多少、4、熔铸成一个长方体、5、切成三段,表面积与体积的变化。

学生回答师及时补充订正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

《常见的量》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我采用了由“小马虎日记”的方法引出课题,课开始我课件出示“小马虎日记”让学生去读小马虎日记的内容,让学生发现中间很多的计量单位用错了而让学生边读边笑了起来。然后让学生把它们进行整理。由于很长时间不接触有关量的知识,学生整理起来不很顺利。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整理复习,学生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内容简单回忆,并在小组内补充和完善,再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接下来我出示了一个表格,在这个表格中,我把计量单位的意义这一学生自己整理时易忘记的知识点特别揭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此有了理论上的认识和科学的表述。

一节课下来,感到本节课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补充,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不足之处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中发现学生整理计量单位不太顺利,教师讲的过多练习时间不足。如果能把学生整理这部分知识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先整理复习,这样学生可以在家里查阅更多的资料,复习到的东西会更全面。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小组交流补充,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为计量单位的改写留下比较充足的时间。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圆柱、圆锥单元的三大知识系统,即特征、表面积、体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明晰,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使每个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复习及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1、揭示课题导入: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我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已经完成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的过渡,为将来到初高中学习立体几何奠定了基础。《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最后一单元。我们已经把这一单元的新课部分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这部分内容上一节复习课,好吗?(板书:圆柱和圆锥)

2、回顾圆柱圆锥的知识

(1)师:本单元知识包括三个板块:特征、表面积、体积。通过学习圆柱与圆锥的知识,谁来说说圆柱和圆锥有那些特征?

(2)自主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幻灯演示后汇报后板书

圆柱

1、有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2、侧面是曲面

3、有无数条高

圆锥

1、有一个底面是圆。

2、有一个顶点

3、侧面是曲面

4、有一条高(3)复习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

引导学生回忆圆柱侧面积及表面积的推导过程。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求表面积的例子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订正。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表面积=底面积x2+侧面积(4)复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引导学生回忆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板书:v=sh v= sh

二、课堂小练习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此单元的知识整理。大家的表现很出色。下面我们将要进行的内容是,验证我们是否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老师这有一些练习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幻灯片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及时订正

三、课堂小结

第四篇:圆柱教案

一. 圆柱

主备人:陈锦梅 审稿人:周梦溪 审稿时间:2013年2月25日

(1)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师:可以做一些圆柱形模型,也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圆柱形模型的物体。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3)圆柱的三要素是什么?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或侧面展开图在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学反思:

(2)圆柱的表面积

主备人:陈锦梅 审稿人:周梦溪 审稿时间:2013年2月25日

教学内容: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注意:求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比如:水桶、鱼缸等没有盖,烟囱没有地面。5.小结:

2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教学反思:

(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主备人:陈锦梅 审稿人:周梦溪 审稿时间:2013年2月25日

教学内容:练习二余下的练习。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习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②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强调:求圆柱的表面积或侧面积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应用圆柱的表面积或侧面积公式计算。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这是一个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4)圆柱的体积

主备人:陈锦梅 审稿人:周梦溪 审稿时间:2013年2月25日

教学内容:P19-20页例

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h)

4、教学例6(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3.14×4=3.14×16=50.24(cm)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502.4(ml)强调:容积与体积之间的区别。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6、巩固练习:练习三 第 1、2、3 教学反思:

圆柱体积计算的应用

主备人:陈锦梅 审稿人:周梦溪 审稿时间:2013年2月25日

教学目标:

1、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能应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和思维过程的完整性。教学重点: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训练。

2、复习圆柱的体积。

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学习探索。

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另一种形式。

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达? 引导学生根据底面积S与半径r的关系可以知道:S=π计算公式也可以写成:V=π

2、出示练习三,第7题

(1)教师提出下面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求粮仓的容积是什么意思?根据什么公式?为什么? 粮仓的容积就是粮仓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求粮仓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粮仓内部的体积。所以可以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要求粮仓的容积应该先求什么? 明确:粮仓的底面积在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因此要先求粮仓的底面积,再求粮仓的容积。

粮仓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 教师板书。

求出粮仓容积之后,教师提问:最后结果应该怎样取值?(2)做第10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练习三第3、4

教学反思:

(6)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主备人:陈锦梅 审稿人:周梦溪 审稿时间:2013年2月25日

×h。,所以圆柱体积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的相关练习。教学反思:

第五篇:圆柱教案

《圆柱》整理与复习

启明九义校

董岚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对圆柱进行“回顾与整理”,完成相关的练习,并对圆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圆柱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并掌握复习的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悉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总结所学内容,能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

【教学重点】

对圆柱知识的“回顾与整理”。【教学难点】

能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整理卡、练习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子曰“学而时习之”同学们,“习”是什么意思?

生:„„

师: 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要来复习的就是“圆柱”。(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已经整理了本单元的内容,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生展示)

二、整理知识

师:看来孩子们整理得都不错,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作品想和大家分享。(出示课件,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总结:想知道圆柱的表面积关键找到它的侧面积和底面积,想知道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

师:以上就是我们圆柱的有关知识,所谓学以致用,孩子们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编了一道关于圆柱的实际问题,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整理卡,生:„„

师:请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换各自的整理卡,看看和谁的是同一种类型?(学生活动)

师:老师这里就收集了几道,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题完成在提单上。(生做题)

(课件展示并分别请推荐人说明)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题,看看你和谁的是同种类型(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不同的阶段我们有不同的体会,今天我们复习了圆柱,就发现这么多实际问题,其实可以都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在解决时可以转化成相同的内容。(板书)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整理圆柱这个知识的过程。

三、经典分享

师:同学们,接下来这几位同学想要邀请你们分享这个单元的“经典”,(课件出示收集学的题)请你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些题经典在哪里?你们准备接受那几位同学的邀请,说说理由。

(生独立完成,并请出题人上台讲解)

四、全课总结

师:好了,同学们,“学而时习之”,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正确的整理方法,才能让我们的复习更有意义!

板书设计:

圆柱整理与复习

下载圆柱教案[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柱教案[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柱的体积优秀教案.5篇

    教案 刘 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

    圆柱的教案

    名称 《圆柱的体积》 执教者 尹二零 课时 1课时 基本信息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 圆柱的体积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和正......

    农场圆柱教案(最终定稿)

    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滨淮农场学校周克军 1、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课本第9—10页的例题及相关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二的第1 —4题。 2、学情分析: 本单元......

    圆柱世界 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圆柱世界 目标: 1、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2、在操作中干支数量的趣味。 准备:1、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或硬币状的替......

    六年级圆柱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15页至18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

    圆柱体积教案(合集)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认识圆柱教案

    《认识圆柱》教案 教材及学情简析: 本节课——“认识圆柱”是在学生学习了几种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比较......

    圆柱和圆锥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2~24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