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秀教案《隋朝的灭亡》(5篇范文)

时间:2020-09-27 12:0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优秀教案《隋朝的灭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优秀教案《隋朝的灭亡》》。

第一篇:初中历史优秀教案《隋朝的灭亡》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隋朝的灭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和隋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2.通过分析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能运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分小组讨论探究隋朝灭亡的原因,提高历史问题探究、分析及表达能力。

2.通过展示电子地图,学生能更为清楚的把握隋朝灭亡的形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隋朝速亡,如秦朝一样是由于暴政,隋末农民起义战争一举推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充分显示出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主人以及培养自身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隋炀帝的暴政。

教学难点:

隋朝灭亡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电子地图)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一首描写扬州以及隋炀帝的诗导入:

扬州市我国的历史古城,其中一首描写它的诗是这样写的,课件展示: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诗中提到的“雷塘”就是咱们的扬州。那么同学们告诉我“君王”指的是谁?这是讲的那一朝代的史实呢?

学生回答:隋朝,隋炀帝。

教师总结:对,是隋炀帝。田中的荒冢就是整修前的隋炀帝陵(图片展示),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拥有平陈伟业的隋炀帝死后只有半亩田作为葬身之地呢?隋朝的治乱衰亡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经验与教训?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我们这节课的第三目,隋朝的灭亡。

(板书:第1课 隋朝的灭亡)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隋炀帝的暴政

我们前面学习过,公元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大军渡江,一举消灭陈朝。华夏神州重归统一,并且为了使隋朝能千秋万世、国祚绵长,创立了三省六部、科举等一些政治制度以及开凿大运河。在一个版图辽阔的国家出现巩固统一的局面,其中一些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到了二世隋炀帝的后期却出现了相反的局面,公元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从统一算起只维持了29年。享国日短,二世而亡,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隋炀帝暴政。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展示隋炀帝图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隋炀帝恶暴政主要表现在建东都、开运河、下江都、征高丽。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隋末年,去感受那段历史。按组内异质,组间同的原则把学生质分成四组,让其模拟修东都的民工、征高丽的士兵、开运河的农民和隋炀帝下江都时拉龙舟的纤夫。发材料,看完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把所见所闻表述出来。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讨论、表述,教师点评总结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四个方面)。

刚才我们按照不同的身份,一起感受了那段历史,隋炀帝短短几年,连续大规模建设,对内大兴土木、对外穷兵黩武,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大量的劳动力用于非生产上,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其结果必然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致使农民揭竿而起,爆发农民起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隋末重要的农民起义。

(二)隋朝的灭亡

PPT展示《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结合图片与课本叙述,学生说出几个比较重要的起义(山东长白山、翟让李密瓦岗军)。

教师总结: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举起大旗,揭开了全国农民起义的序幕,各地纷纷响应;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农民军队伍,在中原消灭了大量隋军,切断江都与洛阳的联系,隋炀帝被困于江都,不能控制全国,给隋朝以沉重打击,隋朝的灭亡已不可避免。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历时三十八年的隋朝统治到此便告结束了。

环节三:巩固提高

隋炀帝的很多建设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即使是正当措施,如果时机、实行措施不当也会民不聊生。那么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所以,治国必须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只有稳定,社会才能发展。后来的唐太宗接受隋亡教训,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就是我们后面要学习的内容。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设计探究问题:学生们思考一下,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与隋朝灭亡相似的朝代,那么它是哪一朝代?试比较两者异同?

六、板书设计

第二篇: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2.过程与方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隋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教学难点: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和启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分享一则小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朵,名叫琼花。(多媒体展示琼花图片)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农民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统一

1.回顾北魏统一之后到隋统一的历史(北魏统一北方之时,南方的东晋政权被权臣所取代,建立了另一个国家,史称宋,这一年是公元420年,之后,宋又被权臣所取代,改国号为齐,齐又被梁取代,梁又被陈取代,宋齐梁陈,这就是南方的四朝。而北魏统一北方之后,不久因为两个儿子争夺王位,把国家分裂为一东一西,就是东魏、西魏。东魏西魏不久也接着被权臣所取代,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尽管北齐有战神兰陵王的存在,奈何北齐后主高玮昏庸无度,最终北周灭掉北齐统一北方,但是北周之后不久也被外戚杨坚所取代,什么是外戚呢?外戚就是皇后那个家族的人。那么杨坚于公元581年夺取政权建立了隋朝,他就是隋文帝。这就是隋朝的建立。

2.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本人励精图治,重视对官员的管理,同时他也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尤其要说的是隋文帝十分崇尚节俭,隋文帝及皇后的内衬是带补丁的,并且,隋文帝只有独孤皇后一位夫人。因此在隋朝初年,整个社会节俭之风盛行。通过课本上的含嘉仓一图,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隋朝初年国家财富的积累。

3.统一的条件:而当时的南方是陈朝,李商隐的《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描绘陈后主的亡国之音。后来,隋文帝的儿子杨广南下,一举消灭了南方最后一个政权,陈,这一年是公元589年,至此,隋文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所讲,思考并讨论隋朝统一的条件。结合同学们的讨论,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和隋朝的灭亡

隋朝在完成统一之后,隋朝的统治者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维护南北的统一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隋炀帝时期兴办的一项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就是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南北交通 1.在黑板上画出运河的简图,进行详细的讲解

2.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并进行提问(运河共分为哪几段?沟通了哪些水系?连着哪些城市?),复习巩固。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隋炀帝用了5年的时间,调集了几百万农民修成了绵延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呢,隋朝还采取了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来巩固统治。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三子目的学习——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请同学们阅读多媒体显示的史料,并对显示问题进行思考,之后老师进行提问。(如果学生不能较好的理解史料,教师可带着学生一起分析。)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做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2.提出问题,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3.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4.回归本课知识: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5.总结历史认识: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制度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导学目标四:隋朝的灭亡

1.隋朝初年积累了如此多的财富,又通过开通大运河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来巩固政权,为何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呢?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页左上方皮日休的这首诗。

2.在多媒体上展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中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对大运河究竟是褒还是贬?或是有褒有贬?通过大运河被隋炀帝用于何处来分析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以及隋朝灭亡的原因。(这首诗的第一句虽然说隋亡于大运河,但之后有说明了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课本上提到了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从何处体现呢?本身修这个运河修往东北方向的琢珺,是为了运输粮草,三征高丽,三次进攻朝鲜,最终三次失败而还。那为什么向东南修呢?因为他要攫取东南的财富以供他来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再有就是三巡扬州,至此隋朝初年积累的财富被挥霍一空。除此之外,隋朝因为过重的兵役和徭役,民不聊生,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第四页中间的“相关史事”这一板块,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脚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农民揭竿而起。爆发了长白山起义、瓦岗军起义。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四、课堂总结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开凿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本课还学习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300多年的历史,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则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重要的是演化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 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

五、作业

那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老师到这儿就讲完了,在这里老师想请同学们结合皮日休这首诗的后两句和课本第5页的“知识拓展”部分思考一下,如何评价隋炀帝?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写下你对隋炀帝这个人物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字数不限。

第三篇: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联系秦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隋朝的统一、科举制和大运河 2.教学难点:

科举制,开通大运河的意义,如何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功过和历史地位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分组探究法等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与板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在黑板上写出南北朝朝代表,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2)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 2.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在讲课之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前提示),然后开始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3.讲授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那么,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并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自东汉以来,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汉化了。南北政权的使者往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这样,民族大融

合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得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使江南经济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北朝自北魏以来,经济发展较快,南北边境上的电间'>民间贸易很我,双方的官员也违禁互市牟利。南北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2.隋朝的统一(589年)588年春天,隋文帝下诏伐陈。10月,太子杨广率50万大军,在长江沿线对陈发动全面进攻。当时,陈军“不过十万”,而且陈后主荒淫无度,把长江当作不可逾越的天堑,仍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过着醒生梦死的生活。589年正月,隋军渡江,建康陷落。陈后主带着贵妃张丽华和孔贵嫔,躲入景阳殿的枯井里。隋军呼之不出,后来隋军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出来投降。后人把陈后主藏身的枯井,称为“胭脂井”。这口井在今天江苏南京鸡鸣寺山坡下。(请同学们看课本P2的图画《胭脂井》)隋灭陈后,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南北重新统一。隋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开皇之治 隋朝统一后,出现了一个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和平环境。隋文帝进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并采取了一些恢复生产和发展的措施。

1.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1)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即位不久,即采纳大臣崔仲方的建议,“依汉魏之旧”建立中央机构。皇帝是全国军事、统治、经济的最高主宰,拥有绝对的权力。而辅佐皇帝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主要是三省,即尚书省,内史省和门下省。(三省的职权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注释,并请一位同学读一遍)三省互相牵制,六部分掌全国政务。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它有利于防止外戚擅权篡位和地方势力分裂割据。三省六部的官员品位不高,职权有较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集权和任免官吏。(2)消减地方官吏583年,隋文帝又接受大臣杨尚希的建议,精简机构,把北朝以来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并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朝廷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政绩,裁汰冗官,改变当时存在的“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这样就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封建政府的财政开支,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2.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确立。隋文帝时建立起一整套相当完备的行政管理机构。科举制度的采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自从北魏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阶级经济也相应得到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对于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本第三页的小字部分。)隋文帝崇尚节俭,一改隋初“刑政苛酷,群心崩骇,莫有固志”的混乱状态。“六宫”都穿洗旧的衣服,“非享燕之事,所食不过一肉。”一时间,“大崇惠政,法今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由于皇帝的大力提倡,隋朝初年朝中出现了崇尚节俭的风气。

3.开皇之治(581—600年)隋文帝时,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由于隋文帝进行了政治、经济上的整顿改革,既强化了中央集权,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景象。①户数增加。606年,全国户数达890多万户,在二十六、七年时间内,户数增加400多万,人口

增加了1600多万。②垦田面积不断扩大,修复了许多水利工程。③隋代仓库丰盈。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代官仓的丰实情况,反映了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和统治者搜乱人民的残酷程度。④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造船技术的进步。隋炀帝巡游江都时所乘的“龙船”高15米,长60多米,船身分为四层。⑤商业贸易出现繁荣景象,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重要的经济贸易城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丰都市周围84公里,通12门,市中有120行,3000余肆,市四周有400余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⑥隋朝的对外贸易发达。陆路可达亚洲的西北部和欧洲的东部,海路可达南洋诸国和日本。“开皇”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时的年号。隋文帝在此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又攻灭了陈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那时,天下安定,经济发展,所以封建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挂《隋朝大运河》图)1.开通的目的、过程及河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隋朝建立后,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仍然要靠江淮地区供应。由于陆路运输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北方的这一需要。因此,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隋政府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为开通运可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杨广即位之初,为了加强对富庶的江南地区的控制,榨取江南人民的财富,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于605年开通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大运河北'>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共分为四段。通济渠是从洛阳的西苑引觳、洛两水达于黄河,又从洛阳东面的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入淮河,直达淮河两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再从山阳起,疏导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苏杨州)附近长江。这一段施工里程,从洛阳到江都长1000公里。另一段是永济渠,从洛口开渠到涿郡,长1000公里。还有江南河,是从京口引长江水直达余杭,入钱塘江,长400多公里。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今河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大运河的作用(请同学们看课本彩图1《杨州大运河》)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大运河的开通,对于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正如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所赞颂的那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四)、暴君隋炀帝

隋文帝于604年7月死去,相传为杨广所杀。杨广又杀其兄杨勇,当上了皇帝。他是历史上名的暴君。隋文帝统治时期,民众积累起来的财富,被隋炀帝用于游玩、征伐,大肆挥霍。

1.营建东都洛阳和乘龙舟出游杨广于605年开始营建东都洛阳,历时一年,动用三万四千工匠,每月役丁200万人,真不知误了多少农时。200个农民拉一根大木头,绳索嵌到了肉里,可以这样说:没有劳动人民的劳动和血汗,就不会有洛阳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群。东都洛阳建成后,隋炀帝常在月夜里带着骑马的

宫女数千人,演奏着《清夜游曲》去西苑游玩。(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最的两段小字)这就是隋炀帝的奢侈生活。606年,隋炀帝人江都巡游归来,在伊阙山前排好法驾,千乘万骑,车声辚辚,缓缓进入东都。这个“入城式”可谓够排场了,然而,为了帝王'>帝王的赏心悦目,人民被迫付出了多少血汗和生命的代价啊!隋炀帝不仅如此奢靡腐朽,而且十分身负和拒谏。《隋书》描写这个民贼独夫说:“普天之下,莫非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隋炀帝的出游,无疑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2.发动对高丽的战争自魏晋以来到隋朝,朝鲜半岛上存在着高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并立的国家。这三个国家和中国保持友好往来。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下令出兵,三次攻打高丽。但是都失败了。每次出兵前,征调上百万民工和士兵在山东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大规模地建造船只,工匠被迫昼夜劳作,因为长时间站在水里,下半身泡烂了,从腰部以上都生了蛆,死亡的人不计其数。几个月后,渤海边上帆墙林立,海底下的死人却比帆樯多出了许多倍。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黄河之比,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迫使千千万万的农民离乡背井,田地大时荒芜,加上连年洪涝旱灾,农民只得靠树皮、野菜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人民无法忍受这样的残暴统治,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

(五)、瓦岗军和隋朝覆灭

1.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长白山农民起义山东、河北'>河北一带是隋进攻高丽的后方基地,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也特别严重。因此,隋末农民起义的烈火首先在这里点燃。611年,山东邹平人王薄领导农民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兴起义旗。王薄自称知世郎,取世可知,隋朝必亡的意思,并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事先将这首歌词抄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朗读)这首歌词号召农民积极参加起义军,反抗隋朝统治,不要为打高丽去辽东白白送死。长白山起义的星火很快成为燎原之势,全国各地的起义军,大大小小不下百余支,人数多达几百万。其中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2.瓦岗军和隋朝的覆灭翟让、李密领导的起义军,因为是在河南瓦岗(今山东滑县南)起义,所以叫瓦岗军。他们截击隋朝的粮船,供给军用。(请同学们看课本P6《瓦岗军开仓散粮》图)在李密的谋划下,起义军打下了兴洛仓。瓦岗军大开仓门,听凭饥民取食。后来,起义军又夺取了回洛仓和黎阳仓。瓦岗军迅速扩大,队伍很快发展到数十万人。这时李密对翟让说,有了粮食“百万之众,一朝可集”,然后就可以“除亡隋之社稷,布将军之政令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的小字)。起义军直通洛阳城下,发布讨代隋炀帝的檄文,列举其十大罪状。指出:隋炀帝的罪过深重,“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617年初,隋朝派陈棱率兵镇压起义军,起义军乘机奋击“大坡之,棱仅以身免”。在农民起义风暴的猛烈冲击下,隋政权土崩瓦解,江都的东、西、北三面都被起义军包围。隋炀帝知道末日就要来临,日夜喝得大醉,在城内寻欢作乐。有一天他照着镜子对萧后说:“好头颅,谁来斫之?”农民战争的致命打击,使统治集团的核心发生了分裂。618年春,贵族宇文化及和领导侍卫队的司马德戡发动政变,用一条白练巾结束了隋炀帝的性命。隋朝政权自518年建立,到618年灭变,历时37年。它是在农民战争的熊熊烈火中烟飞灰灭的。

4.巩固小结:(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①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剧局面。②隋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为唐

以后各朝所沿用。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的联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加强我国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从隋朝的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①隋初的经济繁荣,说明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导致了隋王朝的迅速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繁重的劳役和兵役),加剧了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只存在了37年,最后终于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推翻。

六、教学反思:

第四篇:内蒙古教师资格面试历史教学设计:隋朝的灭亡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内蒙古教师资格面试历史教学设计:隋朝的灭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和隋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2.通过分析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能运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分小组讨论探究隋朝灭亡的原因,提高历史问题探究、分析及表达能力。

2.通过展示电子地图,学生能更为清楚的把握隋朝灭亡的形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隋朝速亡,如秦朝一样是由于暴政,隋末农民起义战争一举推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充分显示出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主人以及培养自身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隋炀帝的暴政。教学难点: 隋朝灭亡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电子地图)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一首描写扬州以及隋炀帝的诗导入:

扬州市我国的历史古城,其中一首描写它的诗是这样写的,课件展示: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诗中提到的“雷塘”就是咱们的扬州。那么同学们告诉我“君王”指的是谁?这是讲的那一朝代的史实呢? 学生回答:隋朝,隋炀帝。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教师总结:对,是隋炀帝。田中的荒冢就是整修前的隋炀帝陵(图片展示),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拥有平陈伟业的隋炀帝死后只有半亩田作为葬身之地呢?隋朝的治乱衰亡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经验与教训?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我们这节课的第三目,隋朝的灭亡。

(板书:第1课 隋朝的灭亡)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隋炀帝的暴政

我们前面学习过,公元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大军渡江,一举消灭陈朝。华夏神州重归统一,并且为了使隋朝能千秋万世、国祚绵长,创立了三省六部、科举等一些政治制度以及开凿大运河。在一个版图辽阔的国家出现巩固统一的局面,其中一些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到了二世隋炀帝的后期却出现了相反的局面,公元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从统一算起只维持了29年。享国日短,二世而亡,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隋炀帝暴政。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展示隋炀帝图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隋炀帝恶暴政主要表现在建东都、开运河、下江都、征高丽。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隋末年,去感受那段历史。按组内异质,组间同的原则把学生质分成四组,让其模拟修东都的民工、征高丽的士兵、开运河的农民和隋炀帝下江都时拉龙舟的纤夫。发材料,看完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把所见所闻表述出来。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讨论、表述,教师点评总结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四个方面)。

刚才我们按照不同的身份,一起感受了那段历史,隋炀帝短短几年,连续大规模建设,对内大兴土木、对外穷兵黩武,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大量的劳动力用于非生产上,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其结果必然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致使农民揭竿而起,爆发农民起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隋末重要的农民起义。

(二)隋朝的灭亡

PPT展示《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结合图片与课本叙述,学生说出几个比较重要的起义(山东长白山、翟让李密瓦岗军)。教师总结: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举起大旗,揭开了全国农民起义的序幕,各地纷纷响应;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农民军队伍,在中原消灭了大量隋军,切断江都与洛阳的联系,隋炀帝被困于江都,不能控制全国,给隋朝以沉重打击,隋朝的灭亡已不可避免。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历时三十八年的隋朝统治到此便告结束了。环节三:巩固提高

隋炀帝的很多建设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即使是正当措施,如果时机、实行措施不当也会民不聊生。那么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所以,治国必须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只有稳定,社会才能发展。后来的唐太宗接受隋亡教训,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就是我们后面要学习的内容。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设计探究问题:学生们思考一下,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与隋朝灭亡相似的朝代,那么它是哪一朝代?试比较两者异同?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更多关于内蒙古地区教师考试详细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第五篇:隋朝统一教案

【授课标题】

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大运河的开凿、隋朝的灭亡。【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我国古代自秦原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汉的高度统一,之后便陷入了魏晋南北朝近300年的割据分裂,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么下一个是什么王朝?是否实现了国家的 统一?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隋朝的统一。

【板书课题】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 【板书】

一、隋文帝统一南北:

【讲授新课】

师: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杨坚是皇帝的外祖父,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大权落到外戚杨坚手里。581年,杨坚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第一个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

【板书】1.隋朝的建立

581年,隋文帝杨坚,国号隋

定都长安 【板书】2.统一全国:

师:隋建国以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公元587年,随灭后梁,588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51万大军,589年一举消灭陈朝,华夏神州重归一统。师:在隋灭陈前夕,南方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担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设计问题】

这首歌谣原为东晋王献之所作,人们传唱它的意思是,若隋军前来灭陈,渡江都不用划桨,不会遇到什么麻烦,我们会来迎接你们的。在之后仅仅几年时间里,隋朝就实现了南北统一,同学们,隋朝重新统一南北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完成统一的有利条件

① 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

② 隋朝的强大。(隋文帝在消灭北方割据势力的时候,军队便发展到数十万之众,又与突厥和亲,解除了后顾之忧,)③ 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陈后主陈叔宝,南陈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82年—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589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

【板书】589年,灭陈,南北统一 师:隋完成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未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割据,开创了隋唐时期370余年的“大一统”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秦汉、西晋之后第三次由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朝完成统一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统治,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隋朝的统治措施

【板书】3.统治措施:

师:隋文帝创立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中一项就是废除北周的六官制,设置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尚书,内史,门下,分管全国政务,起草政令和审核政令,三省长官都称宰相,分工负责,互相牵制。

【板书】(1)设置三省六部

三省为(拟写政令)门下(审核颁布),尚书(执行),六部为吏,礼,兵,刑,民,工,在尚书省领导下分管各类具体工作

作用: 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在一个版图辽阔的国家巩固统一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唐宋所沿用。六部制则沿用到清末,今天的北京还有个地名叫六部口。

【设计问题】

师:隋朝开创了一套新的中央与地方官制体系,制定了选拔官吏的标准和方法。大家回忆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是什么? 生:九品中正制

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做官只看门第,不问才华,都带有明显的弊端,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板书】(2)隋朝创立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到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

【设计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选拔官吏的办法最受什么样人的欢迎?科举制具有什么积极意义? 生:寒门子弟

作用: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也为国家选拔到真正的人才。所以一直沿用到清末,长达1300多年。

【板书】(3)均田制:政府把所能支配的无主荒地按户口分配

师::在隋统一全国是,隋文帝次子杨广灭 陈有功,而当时的太子杨勇奢侈好色,令独孤后极为讨厌,晋王杨广生性狡诈,善于取悦隋文帝和独孤后,又以重金贿赂朝廷内外,于是隋文帝废太子而改立杨广,隋文帝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他在位期间,开通了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板书】

二、大运河的开凿

导入:

有一天夜里,隋炀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种非常漂亮的花,但是不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产在什么地方,醒来以后,就命令人把他梦中的花画成图形,张皇榜寻找认识者,正好当时在扬州见过琼花的王世充恰好在京城,看到这张皇榜,便揭榜进宫,对隋炀帝说,图上所画之花叫做琼花生在扬州,隋炀帝听后,很想见一见,便开运河,造龙舟,与皇后和嫔妃下扬州看琼花。

师:同学们思考,隋炀帝只是为看杨花而修筑大运河的吗?我们来看看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板书】1原因;经济需要:便利江南粮食、布帛北运

政治需要:为了加强对全国,特别是对南方的控制 个人需要:隋炀帝游玩江南的需要 【板书】

2、概况

师: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

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译:隋朝一旦开凿大运河,已离隋亡不远,锦船还未启航战争就开始了,感叹龙舟再也不会来 观点是:修建大运河是随朝灭亡的原因。我认为这个观点有点片面,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不顾民生,穷奢极欲。尤其在天下**刚平息,应该休养生息之时,这样的统治必然失却民心。苛政害民,民不聊生,不反抗才怪。大运河的修建不过是加速它的灭亡罢了。充其量是个导火线,是个催化剂。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译: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隋朝灭亡就是因为这大运河但从运河开通至今,南北沟通还都要靠它如果没有当年隋炀帝三下江都南巡最终导致灭国的事情那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劳和大禹治水的相比也不差

观点:这首诗对大运河的评价是客观公允、符合史实的。尽管隋炀帝开运河是为个人享乐,但自隋以后,每年数

十、百万石的漕粮和江淮物资经过邗沟运达关中。邗沟成为一条重要经济与军事命脉。运河对古对今都关系重大。

【板书】

三、隋朝的灭亡

师:隋炀帝是一位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三游江都,三征高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人民苦不堪言。从611年起,各地起义不断。主要有三支义军,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

【板书】

1、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小结: 师: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因此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板书】

2、隋朝灭亡的原因

1)隋朝统一后,开凿运河,大败契丹,横征高丽,战争频繁,引起国内人民的强烈不满。

(2)隋炀帝横征暴敛,极度奢侈,朝廷腐败。甚至引起贵族地主的不满

(3)各地人民起义的打击

师: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二者的相似之处。相同点

1.两朝由分裂走向统一:

(1)秦在战国七雄斗争后统一。(2)隋在南北朝对峙后统一。

2.两朝加强中央集权:

(1)秦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2)隋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三省六部、科举制。

3.两朝修建历史上伟大工程:

(1)秦修万里长城。(2)隋修大运河。

4.两朝都实行暴政:

(1)秦暴政:租税多,徭役多,刑法苛(2)隋暴政:滥用民力,三次进攻高丽。

5.两朝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1)秦灭亡,刘邦建西汉,定都长安。(2)隋灭亡,李渊建唐朝,定都长安。

6.两朝存在时间都短:

(1)秦朝存在15年。(2)隋朝存在17年。

不同点:

秦朝使中华民族第一次大一统,从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制度的统一国家,功大于过;隋朝除了屡屡对高丽兴兵,劳民伤财外,杨广还大兴土木,在运河沿岸建设行宫,百姓苦不堪言,隋王朝过大于功。

下载初中历史优秀教案《隋朝的灭亡》(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优秀教案《隋朝的灭亡》(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人教版2017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 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样案

    如何掌握好初中阶段所学历次中共党代会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是复习总结课,归纳出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所学过的几次重要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这不仅是因为党代会在历......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版2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版2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时间:2013年月日 设计人:张国栋 1 2 3 4 5 单位: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6 荐人教版高......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优秀教案(5篇模版)

    教案示例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历史教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初中历史说课稿优秀

    初中历史说课稿优秀 初中历史说课稿优秀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敬请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