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与部分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P4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到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
2.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将一个整体任意或平均分成若干部分。
3.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比较,提高分析、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4.探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通过举例和分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学情分析】
《整体与部分》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这种形式的数,分数是用来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数,因此在学习分数之前有必要先进行有关“整体与部分”之间一般关系的教学。
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是可以理解整体与部分这两个词语的意义的,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具有相对性这样的书面语言,学生的理解程度就参差不齐了。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关系建构策略”,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学生建立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再通过实物、线段图等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学习策略是“学习方式组合策略”。通过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分一分,圈一圈等的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通过接龙游戏这一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相对性,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
1.欣赏视频
为什么盲人们摸到了大象,却没有能够正确说出大象的模样?
(因为他们只摸到了大象的部分,没有摸到大象的整体。)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整体与部分”。(板书课题)
二、求证新知
(一)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1.圆形模型
1)出示圆形纸片,老师演示,任意分成两部分,小组内用黑板上的这句话说一说——把()看作整体,()是它的部分。(板书)
2)出示操作要求,动手操作
给学生圆形纸片,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组合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整体可以任意分成若干部分,这些部分合起来就是这个整体。
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分一分。
3)反馈:比较分法
a.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三个部分,甚至多个部分
b.可以是平均分,不平均分
c.出示分月饼图,进一步区分平均分和不平均分
4)小结:教学策略:关系建构策略。
一个整体可以任意分成若干部分,分得的每一份或每几份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这些部分合起来就是这个整体。整体大,部分小。
2.线性模型
1)刚才我们把圆形纸片任意分,现在换成长方形纸条,你能分吗?请看要求。
2)出示操作要求,动手操作
给学生长方形纸片,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组合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分一分。
3)对比:对比他们的纸片,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4)小结:教学策略:关系建构策略。
同一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3.离散模型
1)出示星星图(颜色、大小不同),你能说出整体与部分吗?
2)出示星星图(颜色、大小相同),你还能说出整体与部分吗?如果要将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你会分吗?同桌讨论。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组合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将一群物体看作整体,分得的每一份或每几份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这些部分合起来就是这个整体。
3)反馈:比较分法
a.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三个部分,甚至多个部分
b.可以是平均分,不平均分
4)小结:教学策略:关系建构策略。
将一群物体看作整体,分得的每一份或每几份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这些部分合起来就是这个整体。整体的数量多,部分的数量少。
(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1.出示中国地图,说一说——把()看作整体,()是它的部分。
2.师:如果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中国就是这个整体中很重要的部分。二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出示:接龙游戏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组合策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相对性。
3.小结:教学策略:关系建构策略。
整体和部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我们把中国看做整体时,上海的确是它的部分,但我们也可以把上海看作整体,虹口区就是它的部分。因此,整体和部分具有相对性。
三、尝试应用
1.对比练习,看部分找整体,看整体找部分
2.出示线段图,填空
A
B
C
D
我们把线段AC看作一个整体,()是它的部分。
线段AD看作一个整体,()是它的部分。
线段BC是一部分,那么()是BC的整体。
四、融会贯通
熊猫商店新推出了一款蛋糕,准备这样定价,你认为这样定价合理吗?若不合理,该如何定价?
每块6元
每块6元
每块6元
五、总结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整体与部分
把()看作整体,()是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