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
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
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
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
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
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
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
》
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
》
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
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
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
兴趣的内容讲清楚。
1.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习作
本次
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
1.抓住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
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学会积累词句,学习成语,练习感情朗读,创造名字,理解积累古诗《所见》。重点是积累词句、成语、古诗,会感情朗读,给兴趣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
1.学会积累好词好
句。
2.合作探究法给兴趣小组起名字,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总体目标有两个:一个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另一个是体会习作的乐趣。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是承接二年级教材的学习目标来设定的。“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实际上就是积累新词。教材为什么要这样来设定目标呢?因为承接二年级,积累新词也是一种能力。同时积累新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习作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这个目标保持承接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目标。还要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这也是在要求学生要形成积累句子的好习惯。我们都知道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只是一唯的背诵,事实证明对于促进学生的言语表达的作用还是不明显,因此,引导学生理清表达的方法,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于习作,准确说三年级上册是习作的起点,所以第一次的习作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习作中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习作,不怕习作,尔后再一步步爱上习作。这样的思路显然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们还是会发现,本单元前面的主体课文与单元习作是没有联系的,主体课文是以学校生活为主体,让学生认识学校,了解学校。习作却是要求写一个人的特点。虽然有趣但显然前后是没有联系的。这也就得要求我们老师在习作教学时还得另起炉灶,思考一下本次的习作内容是什么,怎样去引导学生找到要写的内容(首先要确定好要写的人,其次还要思考他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出一两点来),如何表达才行。由这是第一次正直意义上的习作,所以教材还特别要求在写的时候,开头要空两格。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3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词意解析(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1)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早晨
绒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在粗壮
影子
坪坝
飘扬
摔跤
凤尾竹
洁白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
有关民族的词语。
景颇族
傣族
阿昌族
汉族
德昂族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理解
(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6.生字我会写
晨
绒
球
汉
艳
服
装
扮
读
静
停
粗
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反馈: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
(1)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呢?
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
(1)
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
4.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他读得怎么样?认为比他读得好的站起来读。
三、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1.“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
“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3.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
4.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板书设计
服装鲜艳
美丽:
山花烂漫
大青树下的团结:多民族
好朋友
小学
欢乐:
唱歌
跳舞
祥和:
安静
学习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1、看拼音写汉字
zǎo
chén
hàn
zú
xiān
yàn
fú
zhuānɡ
()
()
()
()
dǎ
bàn
ān
jìnɡ
cū
zhuànɡ
()
()
()
2、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填词练习。
()的服装
()的小鸟
()的国旗
()的铜钟
4、我能填。
píng
dài
hú
()坝
()表
()蝶
()果
()领
二()
()等
爱()
()水
5、我会选: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划掉。
①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安静
宁静
平静)
②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安静
宁静
平静)
教学后记:
2.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板书:2
花的学校)
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1)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
”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
”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指名读预习任务。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
(一)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衣裳
猜出
扬起
双臂
能够
放假
落下
互相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平舌音“猜”,翘舌音“裳”,后鼻音“荒、狂、扬”。
“假”是个多音字,本文读“jià”,组词为“放假”;还有一个读音是“jiǎ”,组词为“真假”。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二)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加一加:“艹+洛=落”“⺮+由+笛”“犭+王=狂”。
换一换:“霞”把“雨”换成“亻”就是“假”,“杨”把“木”换成“扌”就是“扬”。
猜谜语:“舞”的谜语是“四十年隔别,惟一夕相逢”。
扩展组词
:“荒山
互相
能够
猜猜
双臂”。
(2)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桌互改练写的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板书:2花的学校)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9)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2)花儿的妈妈是谁?(3)花儿的老师是谁?
导言: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板书:跳舞
狂欢
跑出来)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板书:美丽
活泼
可爱
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积累拟声词)
(2)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3)阵雨和大雨中各色鲜艳的花,大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想一想,说一说。
花儿的家在哪里?(天上)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指导学生朗读。
读好问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板书:急急忙忙)
6.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
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跳舞
狂欢
花孩子 跑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急急忙忙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1.读拼音,写词语。
luò
xià
huānɡ
yě
kǒu
dí
tiào
wǔ
()
()
()
()
Kuánɡ
huān
fànɡ
jià
cāi
chū
shǒu
bì
()
()
()
()
2.选字组词。
裳
棠
湿
碰
海()
衣()
()撞
()润
潮()
3.找出下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节开花的一项,用“
”标出。
①桃花
杜鹃花
梅花
月季
②荷花
菊花
牡丹
向日葵
③桂花
牵牛花
芙蓉
百合4.按原文填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在竹林中吹着()。
于是()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在绿草上()、()。
5、文中说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不超过10个字)
6、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7、“地下学校”的含义是什么?
教学后记:
3*.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方法(学法)
教具准备
(一)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不懂
→
提问
→
理解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1.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
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
戒()
厉()
既()
常()
械()
历()
即()
详()
塾()
涂()
提()
祥()
熟()
途()
题()
3.选字填空。
厉
历
①墙上的挂()又翻过了一页。
②没想到,他会这么()害。
提
题
①他()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②这篇课文的()目是《不懂就要问》。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用普通话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态度自然大方。
3.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学法)
教具准备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度过了第一个暑假,你有什么感受?你对哪些事感兴趣?
讲给小伙伴听,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看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你做过这些事情吗?是怎么做的?还做
过其他的事吗?
三、学生交流
1.把你的感受讲给小伙伴听听,可以互相提提意见。
2.分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
2.评一评。
3.选出今天的“明星”。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积累《所见》一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
难点
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最后开始实施方案。
教学方法(学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让同学把课本看到第一课,找到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2.点名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
3.男生、女生分别读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4.理解并运用
(1)阅读课文选段,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A.第一句写同学们读书,第二句写窗外的树枝、鸟儿、蝴蝶等,两句话在意思上没有关联。()
B.第一句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第二句是为第一句话服务的。()
C.这里把树枝、鸟儿、蝴蝶等当人来写,通过它们来烘托第一句,说明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好听。()
D.选段中的“好像”一词,用与不用都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5.师总结:有新鲜感的句子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二、词句段运用
(一)习题
1.补充词语。
()头()脑
()牙()爪
面()耳()
眼()手()
2.判断:下面各组词语结构方式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披头散发 提心吊胆()
(2)披头散发 手忙脚乱()
(3)手忙脚乱 口干舌燥()
3.补充并写一个与例词结构方式相同的词语。
(1)例:披头散发
()肩()背
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眉飞色舞
耳()目()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语句中,如果加点的字词表示读重音,想一想不同的重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地下”读重音强调________________;“上学”读重音强调花儿也像孩子一样过________的生活,要做作业,要受约束,如果不听话,要被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问”读重音,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懂”读重音,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的句子,你如何确定重音?试一试,标出来。
(1)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二)、学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三)、分组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师点拨。
(五)、课下让学生积累词语。
(六)、老师点名让学生读课本演示出来的三个句子。
体会句子意思。(七)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八)、同学间互相交流。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组织兴趣小组。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说说下面兴趣小组的名字好在哪里。注意加点的字词。
(1)篮球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巧手剪纸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鲲鹏航模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索者小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黑白棋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内为取小组名字献计。
取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把小组名字定下来。
4.学生间相互交流活动内容。老师在一旁点拨,然后学生再思考。活动内容要围绕小组名字来。
点拔:好的小组名称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能体现活动的特点,如“巧手剪纸组”剪纸就讲究心灵手巧,“巧手”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鲲鹏航模队”“鲲鹏”出自中国神话,表现了对做好航模的决心。“黑白棋社”“黑白”是指围棋上的黑子和白子,用来命名棋社,直观明了。用“巧手”“鲲鹏”“黑白”三个词写出了兴趣小组的特点;②加入个性的词语,让人过目不忘。如“篮球侠”一个“侠”字给篮球活动加入了一些武侠元素,更能让人热血沸腾,很有个性,带有当英雄的味道;“探索者小队”,表现出小队的追求与探索的精神,“探索者”将天文爱好者的本质写了出来,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5.老师总结,学生课后思考。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
一、师范读古诗。
二、师引导。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有《小仓山房文集》等。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古诗意思: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因为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简析: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第三句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第四句中的“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小牧童充满童趣的活画面的喜爱之情。
三、生模仿读。
四、同学间比赛读
五、师生合作、表演,然后竞赛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习作: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
难点
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学法)
教具准备
一、玩游戏,轻松导入。
1.猜猜他是谁。
这节是作文课,我们先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就叫“猜猜他是谁”。要求学生说出你的好朋友的一些情况,让同学们猜一猜你说的是谁,在最短时间内被同学猜出来说明你介绍得很好,能抓住朋友的特点来说,这样的同学为胜者。你们愿意一起游戏吗?(学生自由上台发言,隐去姓名随意介绍班上的一名同学,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说说这个同学是谁?并说出性格特点、外貌特征等。)
2.让同学们猜一猜,猜对的同学要说一说你是如何想到的。
3.评价刚才说的同学是从哪几方面说的。
4.明确写人的要求: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总结一下,你要如何介绍才能让同学们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1)说相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按一定的顺序。(2)抓住性格、语言、行为及爱好的突出特点。
(3)讲清楚相应的具体事例。二、介绍同学,交流讨论。
1.想一想,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介绍一个人?(自由交流)
外貌、性格、爱好以及优缺点等。
2.全班交流:别人是怎样评价这个同学的?你认为他最突出的一两个特点是什么?
3.同桌互说互评,尝试口头习作。
(1)要求抓住一两个特点介绍一个同学。
(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三、听范文,打开思路。
1.老师朗读一篇介绍自己同学的文章,请同学们听清楚:
(1)老师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同学?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2.课件出示例文
他有一头黑油油的头发,弯弯的眼睫毛,亮晶晶的眼睛,眼角底下有一个调皮的小黑点。他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他有一对甜甜的酒窝,一笑起来特别好看。他喜欢运动,每次都跑在最前面。他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作业很整齐,字写得很大、很漂亮,每次考试他都是最好的。我喜欢他,他是我的好榜样,我要向他学习。
他是谁,你们猜到了吗?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方法。
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等。(板书:外貌特征
具体事例)
四、玩中交流。
1.玩“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
2.说中抓住学生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对比观察:区分高矮、胖瘦、脸型、衣着、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3.学生选择一个同学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让别人不知道你在观察他。和同桌说一说,猜一猜。
五、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
(1)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
(2)突出人物特点(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板书:兴趣爱好)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了他的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来的?
2.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习作:猜猜他是谁
外貌特征
兴趣爱好
具体事例
教学后记:
1、大青树下的小学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2.花的学校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这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
3*.不懂就要问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到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这是课文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借机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向孙中山学习,不要害怕被责备,不懂就要大胆地问。同时我也反思自己平时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在无意间扼杀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积极性。
语文园地
上课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讲解,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在调研课中,我选择了上语文园地一,这是一个挑战。上完课下来,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如何把“设疑、探究、生成、评价、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需要继续探讨。从园地内容看,有“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等这几个内容。
我把“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放在一节课上一起讲。对于这两个内容,如何连接、如何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前讲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连接和过渡的问题。但是对于一节完整的课,这是不行的。
从这节课看来,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掌握。在背诗歌环节,我按照三年级在经典文化学习中的方法让孩子们用不同形式读,大致说诗句意思,比赛背诵,说背诵方法。在“读读背背“内容上,把重点放在了认字上,应该是把重点放在区别形近字上,可通过组词形式区别。备课,还是备课,钻研,继续钻研,学习,永无止境,才能实现活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