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反思

时间:2019-05-11 22:2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反思》。

第一篇:教案反思

教案反思:

1.Warming up :要和之前学的有联系,引起学生兴趣。2.注意衔接,可以用简单的英语。

Eg.Everyone can be the monitor if he wants.Do you want to be the monitor? If you are good at sport, you can be the PE monitor for your class.这样避免在后面的问题Which monitor would you like to be?,学生不会回答出现冷场。

3.注意重难点提前突破,再进入课文学习,以免在后面阅读中学生不会。

4.重难单词:要按照课文中出现的顺序呈现,给学生减少困难。

先read the passage并找出difficult words, 然后呈现PPT上的短语,若有学生未找到短语,要提示line 4 Lingling’s words/the first paragraph(先自学再讲解)

5.手机注意静音或者震动 6.One reads, the other translates.7.Careful reading, correct the mistake one by one.8.漏掉的知识点: can 后面加动词原形。9.班主任:

记住家长和孩子永远是站在一边的,所以不要用悲观的态度告诉家长孩子有多糟糕,要看到他的长处,鼓励家长,相信他一定能进步。

要和孩子交朋友,这样课上加分和扣分较容易。对于新老师,学生往往有抵触,“你凭什么扣我分”,所以要多加分,少扣分。

孩子喜欢拿期末教师评估来吓唬老师,“如果你。我就给你评差等”10.

第二篇:教案反思

小猴子过生日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并能说出其名称。

2、通过品尝,分辨酸和甜,并能用“酸酸的”“甜甜的”等词语表达对水果的感知。

3、愿意品尝不同的水果。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葡萄,水果各一个

2、不同品种的水果(剥皮、切薄片),每个幼儿一把勺子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猴子过生日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

⑴ 教师指着上小猴子过生日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小猴过生日的场景

① 今天小猴子过生日,它请了哪些朋友来? ② 它请小狗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③ 它请小猫,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④ 他请小兔子吃的是什么水果?它会是什么味道的呢?

⑵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右边小图中的各种水果,认识水果的名称,并请幼儿回忆曾经吃过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2、幼儿品尝水果,感知其味道,学说“酸酸的” “甜甜的”。

⑴ 教师边做闻水果的动作边吸引幼儿品尝水果 教师:水果可真香啊!尝尝看它们是什么味道呢?

⑵ 教师出示香蕉,并给每组发放一盘剥皮切片的香蕉,带领幼儿用勺子集体品尝,并学说:“香蕉甜甜的。” ⑶ 教师出示桔子,并给每组发放一盘剥皮的橘子,带领幼儿集体品尝,并学说:“橘子酸酸的”。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所品尝水果的名称和味道。教师: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呀?它是甜甜的还是酸酸的? 活动延伸

请家长与幼儿在家共同阅读幼儿用书《小猴过生日》,有机会吃水果时请幼儿说一说水果的味道。活动反思

在这节活动中我出示实物的水果时幼儿们都非常的兴奋,大部份幼儿都能说出水果的名称,在品尝水果的时候都幼儿们吃的很开心,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不是很积极,这确实是我值得反思的地方。

星星一班

肖琴

第三篇:教案和反思文档

《七月的天山》教案 张家庄小学 侯小利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掌握文中的描写手法,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看,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著名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今天我们就随作家一同走进天山去看一看、游一游《七月的天山》吧!板书课题。

2、请学生根据课外所了解到的谈谈对天山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七月的天山又是怎样的呢。

2、字词检查。

3、说说七月的天山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的能力,这符合新课程“自主学习”理念。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1)看文章结构

(2)找写作顺序

(3)抓重点景物

(4)想景物特点

(5)思表达方法

2、读课文,完成(2)。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2)相互交流,理清顺序。(师及时板书;进入天山 在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3)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天山的美景的。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再读课文,动动笔,为研读课文、品读天山美景预做“热身”。

3、品读第2自然段。((1)思考:在这一段话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预设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师随机板书:雪峰 雪水)师:从修辞的角度,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天山的美景更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板书:比喻)通过朗读来体现天山的美。

预设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师随机板书:溪流)请用一个词语说出溪水的特点?(清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

设计意图:把第2自然段作为学生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既从内容、写法、用词等方面深入地阅读课文,又以读悟情,品味了天山美景。

四、自学第3、4自然段。

1、出示:(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2)合作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

2、交流。预设A: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写森林,从密密的、重重叠叠、日影,写出了树的茂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师板书:森林)指导朗读。

预设B: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从水声写出了密林幽静,给人以美的享受。师板书:水声)

3、第3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天山的什么来描写?(师随机板书:树)

预设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师:作者抓住野花来描写,采取比喻和排比综合运用,写出了野花的特点。随机板书:野花

采用不同方式来读读,体现花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给每个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五、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理清文章结构。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师:这一段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那么本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生回答)。

六、拓展训练。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写一写校园的早晨,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积累和学习方法,再学以致用,这是阅读教学由吸收到表达的具体体现。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张家庄小学 侯小利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几天听了于小冬教师上的一节《七月的天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我也依照她的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但也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张家庄小学

侯小利

先听了几位老师上这篇课文,总的思路有了,自己再在班上上,觉得很有感觉,便在心里写下了这篇反思。

这篇一篇精读课文。在阅读了教参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我认为这四个目标的是符合单元的训练目标的,也是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目标的定位做到了准确。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方面十分清晰。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鱼游到了我们的心中。

其次,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内容和情感的主线,内容主线是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由此而展开学习小女孩的那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以及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段落。情感的主线随着内容的主线而行走,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两条主线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融。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抓住课文中语言的生发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最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选择了巧妙的切入点。这位青年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特别。他的特别体现在那里:一是“观鱼”的特别,而是“画鱼”的特别;三是他“身份”的特别——聋哑人。每一个特别让学生去划出句子深入体会步步深入,从而理解感受他的认真一丝不苟,才引出了“鱼游到纸上了”到鱼游到心里。

在理解句子谈体会的同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应当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这层关系已经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学生的思维将更加的清晰。这节课的整体感觉比较匆忙。容量过大,导致一些重点没来及深入,所以在取舍方面还得加强!

《鱼有到纸上》教案 张家庄小学

侯小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的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27鱼游到了纸上。

师板书课题

2、指名朗读课文,回忆上节课留下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鱼不是在水里游吗,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样游到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是什么关系?)

3、布置学习任务:让我们一块走进课文,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理解关键词,合作解决问题,去真正地认识这位聋哑青年。

二、讲读结合,学习课文

1、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

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⑴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 读句子,勾画句中重点词语,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工笔细描”“一丝不苟”“细致”“像姑娘绣花”说明聋哑青年画画认真,专注。挥笔速写说明他画画熟练,很快。)

② 青年笔下的金鱼是怎样游动的?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互相说一说。③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工笔细描”的句子读出青年的细致,“挥笔速写”的句子读的稍快)过渡:青年笔下的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怪不得小女孩为之惊奇。⑵ 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读出小女孩的惊奇,“哟”读得重而短促,语调上扬。)

不仅仅是小女孩在赞叹,围观的人们都在赞叹着,议论着。

⑶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融为一体”谁和谁融合在一起,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研读鱼游到心里

师: 游到了纸上,一个游字,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到青年笔下的金鱼是怎样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那么青年是怎样做到的哪、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第四篇:教案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费品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教学中应从二年弱智学生的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朗夜空美丽的景色,诗中写了小女孩子把月亮当作船,坐在弯弯的月亮上观看蓝天上闪闪的星星,表现了女孩喜悦的心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共有4句话。第一句是个比喻句,用并列的形式把弯月比喻成小船。第2、3两句借小船称代月亮。其中“两头尖”是弯月与小船成喻的相似点。第4句直写“我”坐在弯月里观看天上的的见闻,本诗想象合理,富有情趣,形象鲜明,多用叠词,韵节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儿童朗读、背诵。

课文配有插图,图把诗的意境画出来了,在闪烁着群星和蓝色的天空里,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坐在两头尖尖似小船的月亮上,看得出来,他是把弯月当小船,把蓝天比作大海,把闪闪的星星比作浪花。“小船”在这一望无际的天海之中荡漾,多么自由自在。

【学情简析】

学生对形象直观的动画片非常感兴趣,加之文中形象的比喻,奇妙的想象,易于激发儿童的想象。但智障学生对星星、月亮、船、孩子之间的关系不易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读懂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坐在月亮上,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令人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想象。

1、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音频课件,请学生想象.)

2、师:可以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们来到了天空,看到星星。师:星星是怎样的? 生:星星一闪一闪的。生:星星亮晶晶 生:星星很可爱。

师:天空中小星星很美丽,可是太孤单了,如果你是画家,还会再画什么?

生:我会再画个卫星。生:我会再画只飞船。生:我会再画个月亮。

3、师:小朋友真是个想象丰富的画家,现在老师先给这画加上月亮。

(在夜空图中出示一弯新月)这是怎样的月亮? 生:弯弯的月亮。生:两头尖尖的月亮。

师:你觉得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生:弯弯的月儿就像小船。生:弯弯的月儿像香蕉。生:弯弯的月儿像把刀。生:弯弯的月儿像眉毛。

4、师:有一位小女孩也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在观赏着这美丽的夜空,(出示一位小女孩遥望着星空)她说:天空这么美,这么有趣,要是能飞上去那该多好啊!说着说着,她就睡着了,她梦见自己真的飞上天空了,坐在月亮上。(慢慢移动小女孩飞上了天空,坐在月亮上,)

师:这位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看见了什么? 生:小女孩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有位诗人把我们小朋友刚才看到的、想到的写成一首诗,我们打开来读一读。

(环节评价:优美的画面把儿歌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初步体会到夜空的美。为读懂儿歌和有感情朗读作了铺垫。)

(二)读儿歌,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练读,或者你认为自己能读好的,就按自己的方式读,在小组中准备“朗读明星”比赛。

3、学生分小组练读课文。

4、“朗读明星”比赛。

(1)师:准备好了吗?谁有信心把第一句读好。生1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生2评:我认为他没把月儿的美读出。我会比他读得好。(此生读)生3评:我觉得他把月儿读得很弯很弯,把船儿读得很小很小,师:小朋友有没注意到他是怎么读的。生4评:我听他把“弯弯的”、“小小的”、读得很慢。师:你听得认真,还有谁也能把第一句读好。(2)师:谁来读读第二句。

生1读: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生2评:她的语气太平淡了。

师:小姑娘坐到了弯弯的月儿上,会有什么感觉? 生:她会很快乐。

生:她会很觉得在月亮上很好玩、很有趣。

师:那我们就带着快乐的、有趣的语气来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着自己上了天,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划着双桨,荡漾在星星闪烁的蓝天中,是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地有趣、愉快。

生练读再指名读。

5、尝试背诵。师:小朋友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歌。(放《小小的船》的音乐,学生背唱。)

环节评价: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反复地朗读训练,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当学生朗读有困难时,师恰当地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喜悦的心情,激起学生的共鸣。当在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后,就把诗的意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充分表达出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1、师:这么美丽的夜空,小朋友想不想到月亮上去? 生:想!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轻轻地摆动身子,(放音乐),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到月亮上旅行。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小的船,知道了这首儿歌的意思,还进行了一次愉快地夜空之旅,看见了美丽的夜空。希望小朋友学好了本领长大后,也到宇宙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反思

《课标》中说:“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小小的船》这首儿歌是美的,那么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美的。那么如何在读书的过程中引着孩子去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呢?我的做法是:

1、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老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上丰富、宝贵的课程资源。我努力去用美的语言去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于是,课堂上就有了这样的话语:“宁静的夜晚,听,虫儿在鸣叫,小青蛙在歌唱,月儿慢慢地挂上了蓝天。”“弯弯的月儿多像小小的船呀!蓝蓝的天空就是蓝色的大海,朵朵的白云就是大海里的浪花,月亮船呀就在这云海中飘呀,荡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这两句美美地读一读,读给自己听一听。”我希望能够用这样的语言去撞击孩子的心灵,去激发他们潜在的、纯真的感情。

2、将孩子的想象领到一个美的天地中

语文教育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生发想象:“快看看,这弯弯的月儿特别的像——特别的像什么?”“那我们再看一看,月亮什么地方像小船呀?”“你们看,小星星在蓝蓝的天空中,朝着我们眨眼睛呢,它在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快跟小星星说说话呀!想跟小星星说些什么呀?”引导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想象亲历语文境界,让画面在他们的头脑中浮想,让旋律在他们耳畔响起,让意境在他们的心中生成。语文是一个灵动的,充满激情的世界,教与学的探索永无止境。让语文成为我们一个心灵的栖息地,精神的家园;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益人心智的天地;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更多的想象,延伸更多的快乐!

《爷爷和小树》评课材料

《爷爷和小树》是一篇极富童趣的课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其中蕴涵了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吴老师的教学设计本着“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年龄及心理特点”的原则,通过不同方式创设情境,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力求本课的教与学在情境中互动、生成和发展。

吴老师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寓教于乐,趣味识字

在学词识字部分,教师通过利用形象的图片,自然的情景以及适当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识词识字。一年级的小朋友,识字时往往会出现“假会”现象,一起读时会,自己读时不会,课文里会读,单认不会读。吴老师在本环节设计了多方式、多层次的认读方法,循序渐进,既使学生掌握了要认的字及偏旁,也适当的渗透了一些识字方法,为日后自主识字创造条件。

二、回归常态,当教必教

《课程标准》提出: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张老师在课堂上力求自己的教学回归常态,该导则导,当教必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朗读句子尤其是长句子是个难点。教参中也明确地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重视指导朗读,遇到长句子和不容易读好的地方,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张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一句时,用了一种最简单、朴素的画线的方法教小朋友连词成句的读。此处训练真实朴实,学习效果明显。这样教,也渗透了学法指导,学生再读长句子时,就不会有问题了。“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最好能读出感情来”,这也是教参中提出的具体的要求,因此,张老师在指导学生将这个长句子读正确、通顺后,又在“暖和的衣裳”和“不冷了”两处,适时地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源于教材,适当拓展

本课教材虽内容浅显,但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在课中拍手歌和课尾歌曲的设计上,都选取了与本课教材密切相关的内容。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引导学生懂得,人与大自然万物是朋友,应和谐相处!

另外,吴老师在课堂上也能时刻关注学生,较为适宜的进行一些课堂常规训练;也能抓住一些细微处,进行听说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认识事物。这对于刚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篇:教案反思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本节课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三边关系解决三角形的有关问题。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小棒尝试实验从其中任取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来摆三角形并做好实验记录,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总结得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让学生能够接受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除此之外我还采用了创设实验情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揭示规律——画图验证这种探究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严密的论证方法。

教学是一种遗憾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用心去体会。在反复的实践中历练自己,弥补不足。这节课我的教学一定还存在很多不足:由于多媒体出了一些问题,所以备课时就没有设置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未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的动态感知,一定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上课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在推导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还可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由教师分析给出答案效果更好一些,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时,应多让学生思考再提问分析讲评比单独教师分析效果更好。对于这节课我也存在许多困惑,我课上用仅有的四根木棒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并不能代表了全部的三角形的情形,其实应该再出若干不等长的线段让学生来一一验证,可是这样势必会用去大量的课堂时间,我们教师上课应该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这样做。也不知道这个环节怎样处理比较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尝试用列表、画图、假设、列方程等策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难点: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假设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数学研究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古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数学趣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多媒体出示)课题:“今有稚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稚兔各有几何?”

师:同学们,这道题是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述,哪位同学看懂他的意思了?

学生表述基本正确都要给予肯定,并在此时出示正确意思。(课件展示)

师:现在大家都看懂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了,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古人留给大家的珍贵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通过观察、探索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看完这道题,从表面看此题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和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你还能说出哪些信息?

学生预设:鸡和兔共有8只,鸡和兔共有26条腿(只脚),鸡有2条腿,兔有4条腿。

(二)猜想验证,教学列表法

1、师: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先来猜猜,笼子可能会几只鸡几只兔?(给予少许时间让学生猜测)能胡乱猜测吗?需要抓住哪个条件?

生1:(鸡和兔一共8只)

2、师:是不是抓住这个条件就一定马上能猜准确呢?好,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大家来填一填,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的找出答案来,开始。

学生汇报(课件里展示正确答案)

3、师:你们和他的一样吗?这个方法挺好,能帮我们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板书:列表法)

4、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刚才完成的都非常快,很了不起。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列表法不是唯一解决“鸡兔同笼”的方法,切不是最简单的,引导学生寻求新的突破。)

学生预设:学生会看的出,因为数字比较简单,所以列表法还可以用,但是数字变大时,列表法将太麻烦,浪费时间。

5、师:那我们就来尝试研究新的更简洁方法。同学们再来观察下自己刚才列的表格,看看这些数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数学的规律,请将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下。开始。

(三)尝试假设法(难点)。

1、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对于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学生汇报方法

学生预设:①鸡的数量每减少1只,兔的数量就增加1只,腿的数量也跟着增加2条。

②兔的数量每减少1只,鸡的数量就增加1只,腿的数量反而减少2条。

③或者直接能说出全是鸡的时候是16条腿,题目要求26条腿,所以26-16=10(条),每只鸡比兔少2条腿(4-2=2),需要增加兔子补回来。所以10÷2=5(只)——兔,8-5=3(只)——鸡。(略)

3、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师:假设全是鸡一共是16条腿。实际有26条腿,这样笼子里就少了10条腿,为什么会少了10条腿?(主要让学生说出每孩子鸡比兔少2条腿。)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算式,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预设:把兔当了鸡在算。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那把5只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条腿,即10里面有5个2。用5只兔当成了鸡算,这个5就表示应该有5只兔,从而得到鸡有3只。学生反馈:学生和教师一起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

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

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

(2)假设全是兔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算式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板演:

8×4=32(条)(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8×4=32条腿)

32-26=6(条)(把鸡当成兔来算,两条腿的鸡当成4条腿兔算,每只鸡就多了两条腿,6条腿是多算了鸡的腿)

4-2=2(假设全是兔,是把两条腿的鸡当成有4条腿的兔。所以4-2表示是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2条腿。)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6条腿呢?就看6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算,所以6÷2=3就是现在鸡的只数。)

8-3=5(只)兔

3、肯定学生的答案,用课件结合画图法再演示一次,最需要强调的是4-2=2的2是怎么来。

4、小结:其实我们刚才的方法就是假设法,善于雄辩,且拥有高智商的律师们经常用这样的方法,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聪明。(板书假设法)

(四)列方程法

①、师:同学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列表法,假设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方程的方法)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通过给出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

学生预设:(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鸡的腿=26条腿)(课件出示)

②、师:这里我们需要求兔的只数和鸡的只数,共有两个未知数。那我们可以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把另一个表示出来。我们先假设鸡来试一下(课件演示)

③、师:出现了负2X,我们学过这样的解法吗?(引导学生假设兔为X最好,其实就是假设腿多的只数)那么我们先假设兔再来试试看。④、师:看来还是先假设腿多的兔更容易算些。列方程解的关键是在于找出等量关系:设他们的头数,以脚数相等来列出方程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体会可能性与生活息息相关。

1、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这些方法来解决《孙子算经》中原题,你会做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做

2、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原题学生解答并集体讲评

3、课件出示“做一做1”

师: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时就变成了“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有什么相似之处?课件出示(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展示学生作业,并抽生说说思路。

4、师:看来鸡兔问题这类问题我们不只局限算鸡和兔的只数问题上,只要能用“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的问题都可以统一叫做“鸡兔同笼”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鸡兔同笼”方法,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二题。问这道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相似的地方吗?有哪些地方相似?(大船相当于“兔”,小船相当于“鸡”)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5、师: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行,一次性就解决了好几道经典的问题,其实只要你掌握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灵活的运用各种方法,相信自己,题目再难,再复杂,我们都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四、全课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那你知道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又是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请同学们自学P114页下面内容。好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列表法:

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2、假设全部是兔

2×8=16(条)

4×6=24(条)

26-16=10(条)

24-20=4(条)

兔:10÷2=5(只)

鸡:4÷2=2(只)鸡:8-5=3(只)

兔:6-2=4(只)

列方程:先设脚多的为X容易解。

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本节课主要是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这个题材,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重在研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上。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我感觉多媒体课件虽然帮助学生非常直观的理解了“假设法”的这种思维过程,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但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只是停留在直观、表象这一层面,只有少数同学将这一思考过程内化成成为了自己的一种解决这类知识的模型。

2、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本节课我并没有完成我预设的内容,导致最后没有时间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表面上会做这一道题,却没有能力举一反三,解决鸡兔同笼这个模型中的其他题。我感觉似乎方法都呈现了,但是几乎都是蜻蜓点水,没有一种方法是讲透讲实的。

4、应该在探究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所增强。

在经历这一次青年教师赛课的过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期望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这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而是能感悟到更多更广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作为新教师的我,更不能只站在“一课一得”的这个基准上。通过这一节课的研读与授课,我想我也收获了许多,这一个小小的广角,也给了我更大的视野,更大的世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背景及学习目标设计

1、学习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本节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备知识。本节课着重抓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主线进行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在“观察—猜测—验证—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有以前认识角、用量角器量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另外,学生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猜测—验证—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3、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学习重点、难点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量角器、剪刀。

二、学习流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下面的角是一个

,它的度数是

°,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2、下面图中∠1和∠2的度数分别是:∠1=

°和∠2=

°.【设计意图:

1、2两题回顾平角及相关计算,为本节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提供知识准备。】

3、请你说说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4、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做的三角形纸片。回忆三角形的组成(边、角),说明角也叫内角,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三角形的内角和。设疑:观看flash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3、4两题回顾三角形相关知识,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分别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小组交流。

2、班内交流结果,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180°。提问:提到180°你会想到什么?(平角)设疑: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180°,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和180°有密切的联系,而平角是180°,我们可不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平角呢?

3、学生继续探究,用三角形纸片撕一撕,拼一拼,交流结果。

4、教师演示flash三角形的撕拼和折叠。师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得到的结果不是180°呢?解释原因。追问:三只小动物谁说的对?

5、开阔视野。教师讲帕斯卡12岁发现三角形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明辨是非

(1)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2)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那么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 °.()(3)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 °.()

(4)三角形中可能只有一个锐角.()

【设计意图:

1、2两题都是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应用。已知一般三角形两角,求一角的度数。】

2、求出各个未知角的度数(相信你能写的既正确又清楚)。

【设计意图:

1、2两题都是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应用。已知一般三角形两角,求一角的度数。】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5°。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与三角形的特点相结合的应用。】

(五)、梳理反思,全课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并在课下完成“数学日记”

【设计意图: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六)、布置作业

做长分别是4厘米、5厘米、8厘米和9厘米的细木棒,试着用它们摆成三角形,你能摆几个?

四、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180°

五、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量,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是否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在测量法中,面对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剪拼法和折拼法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整节课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二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和简单的判断题。第三层练习是求特殊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真正做到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点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课程中,我多次利用超级画板、flash动画,从开始的激趣引入、观察猜想,到后来的数据验证,多媒体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

另外,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我教学的一大特点,询问、点拨、交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营养午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4、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设计思路:

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平日里你都喜欢吃什么菜?

生:菠菜、竹笋、羊肉、白菜„„ 师:同学们喜欢的可真不少,今天民主路小学食堂的叔叔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组丰盛的套餐,不知同学们会不会喜欢,赶快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三组套餐)

生:我喜欢A组套餐,因为它------生:我喜欢B组套餐,因为它„„

生:--------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食堂的叔叔为了让同学们吃得既有味道又有营养,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张营养成分表,帮助同学们了每道菜的营养成分,(出示课件)

师: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信息?(生自由回答)

二、探索新知

师:我们从表中得知每道菜的热量、脂肪、蛋白质含量都各不相同

请同学们根据这张营养成分表,小组合作计算学校食堂三组菜的热量、脂肪总和分别是多少?

师:同学们认为这三组菜的营养组合好不好呢?

生:好 师;到底好不好呢?一起去听听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营养专家说的话)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意义。

生:不低于是不少于、大于或等于

不超过是小于或等于

师:现在我们再看看A、B、C三组套餐是否符合营养专家所说的标准?

生:A 套餐符合营养标准

B 套餐脂肪过高

C 套餐热量不够

师:B、C套餐不符合营养标准,我们可以怎样办呢?

生:B套餐脂肪过高了,我们可以把它的脂肪降低一些,把其中的一盘菜换成脂肪低一点的就行了

师:这样就符合营养标准了吗?还有需要注意的吗?

生答:„„

师总结:一份标准的套餐,要同时考虑脂肪与热量的含量,三、实践活动,师:同学们根据营养专家的标准判断出民主路小学食堂今天中午只有一组套餐符合营养标准,这可急坏了厨师叔叔,咱们赶快根据食堂提供的十种菜帮叔叔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

要求:小组合作,每三种不同的菜搭配出一份符合营养标准的套餐,菜名可以用编号代替。比一比

哪个小组搭配出的方案多。

小组合作搭配方案

师巡视对合作困难的小组进行帮助

四、展示自己设计的"营养午餐”

1、生汇报搭配结果。

2、举例说明荤素搭配。

五、营养小知识

1、有关营养的小知识

2、小调查:对于班上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六、小结:今天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抱着抛砖引玉、锻炼自己的心态上完这节课,感触颇多:

1、通过学生说一说、想一想、动一动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对营养知识会有一定的认识,对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会有一定的帮助。

2、由于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不够到位,导致个别小组的同学在合作中不明白要做什么,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3、没能很好的在课堂中落实新课改精神。怕学生不能顺着自己的设计思路往下教学,导致放手不够,出现了牵着学生走的现象。

4、教学语言平淡且不够简炼,少了一份激情,却多了几份啰嗦,不能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学习。

5、教学机智不够老练,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处理欠妥。

最后,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看法。

下载教案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反思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一课时) 柳州景行小学 钟步然 教材分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进述的是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

    教案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教案,反思

    教学设计(1)语言知识方面,能听、说新学单词 red, blue, yellow,green,purple,brown.语音、语调正确,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和指认图片或实物。 (2)情感态度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

    教案及反思

    21 画家和牧童 课时:2 一、课前准备 目标:1、认读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案及反思

    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执教人:牟利勤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2页,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对具体情景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

    教案及反思

    《几时几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实验小学:李宜燕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

    教案及反思

    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规律排列的循 环问题。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3.提高学生......

    教案及反思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师:杨胜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姓、氏、李”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姓、什、么”等生字,认识“弓、走、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