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谁教案
教学目标:
我是谁
1.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使学生明白不同场所我们的角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2.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求。3.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角色的愿望。教学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准备:课件、采访用的物品、图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你们认识我吗?(认识。)那我是谁?(是X老师。)2.站在这里,我是你们的老师。老师面对不同的人,角色还会变,你们相信吗?(相信,不相信)
3.到底会不会变呢,请看大屏幕,看老师变成了谁?(出示课件 这是我和家人在一起的合影,这是我的儿子,面对我的儿子,我变成了(爸爸),这是我的妻子,此时我变成了(丈夫);这是我游览山峡时的留影,我又变成了(游客);我和班上的孩子在一起上课,我又变成了老师。)
4.看来,老师真的会变,面对不同的对象,身处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是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说说我是谁
1.不仅老师会变。有个叫明明的小朋友,他也会变。看看他变成了谁?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在学校里——明明是学生;在商场里——明明是顾客;在家里——明明是孩子;在公共汽车上——明明是乘客。)
2.问:就一个明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称呼呢?(看来我们在不同场合,都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板书:不同场合 不同角色)
3.我会变,明明会变,其实你们也会变。谁来变变吧,你在什么地方,都变成了谁呀?说给同桌的伙伴听一听。(1)同桌互相说一说,师巡视。
(2)抽生说,师适时引导。(追问:在学校里除了是学生这个角色,你在学校还当过什么角色呢?)
4.说一说你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所又变成了谁。
(1)师:不但我们自己在变,爸爸妈妈也在变。瞧,明明又要说了。(2)课件显示:我的妈妈在上班时是售货员,在家里是我的妈妈;到电影院看电影是观众,在公园游玩时是游客。
我的爸爸上班时是学校教师,在家是我爸爸。坐公交车时是乘客,在商场购物时是顾客。
(3)师生交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变,你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你的小伙伴,他们在什么地方都变成了谁呢?
5.小结:其实,你,你的身边人,还有我,在不同的场合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三、感受责任
1.孩子们说得真好,学习很认真,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片。(播放动画片)(老师要放动画片了,你们变成了(观众),那作为观众,我们应该„„)
2.看了动画片,你知道孙悟空此时扮演什么角色呢?(乘客)他做得怎么样?哪些地方不好?如果你是乘客,你该怎么做?
3.我们已经明白了作为一名乘客的要求,那在电影院,在超市,在学校,在公园,在家里,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选择一个地方在小组里和伙伴们说说吧。在活动时老师给大家提点建议。(课件显示)老师的建议:
a.认真听同学发言,可以相互补充。b.不要影响别人。c.尽量不与别人重复。4.小组交流,汇报。
5.判断。你们都说得很好,知道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角色又有不同的要求。(板书:不同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这些人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出示图片)
6.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能够判断出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是呀,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的角色,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所以,每个同学都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板书:当好每一个角色)
四、情境表演
1.老师准备了一些场景,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场景找伙伴来演一演。(出示不同的情境)(1)在上学路上
(2)快乐的一家人
(3)在公共汽车上(4)游公园
2.生选择一个情境分组表演,教师巡视。(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有动作、语言,声音洪亮)3.汇报表演。(请小组长说说要表演的场景,自己介绍扮演的角色,表演完后要谢幕。)(评价: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我是谁”这个话题,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六、板书设计
第二篇:《我是谁》教案
《我是谁》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角色的愿望。
2、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3、过程与方法: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教学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
2、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自我介绍
1、出示谜语
引入师:今天我先来考考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两个爸爸加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人?谁能告诉我?生: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同时充当了两个角色。师:你真聪明。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时,一般会有着不同的角色。
2、自我介绍,引出新课。
师:面对你们,我是谁?并板书:我是谁?生:安老师。师:对,听着大家亲切的称呼,我感到非常幸福。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请你说一说照片中的我又是谁?(课件)
(1)我带女儿和妈妈去看望我的姥姥,我是谁?生:女儿、妈妈、外孙女(2)去年我带女儿去乐亭大钊纪念馆参观,我是谁?生:妈妈、参观者
(3)在今年的文艺汇演上我和李悦同学正在演唱评剧,我又是谁?生:演员师:大家的眼力可真棒,说的真好。你们看,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彩,我在不同的场合下,变换着不同的角色。那你们呢?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先同桌交流,再说一说,好吗?小组讨论交流,而后说一说(告诉学生:在……我是……)随机板书:学校、家里、社会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在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
二、讨论交流如何当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1、老师大家说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这是我们上周五上英语课时的情景,在这张照片上,我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生:老师(课件)师:同样今天在这里我还是扮演老师的角色,那我很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因为我想当好老师这个角色。生:各抒己见(和蔼可亲、严厉、关心我们、)师:同学们真诚的话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努力当好老师这个角色的。
2、学生师:我是老师,你们是……生:学生师:你又认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呢?生:各抒己见师:同学们的发言是多么精彩啊,如果按照你们刚才说的去做,相信大家都是好学生。
三、讨论身边的人的不同角色感受责任
师:那么我们周围的人每天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什么角色?请同学们看书,再联想一下身边你熟悉的人,说说他们是怎样当好自己角色的呢?
1、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2、在不同的场所,大家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随着环境和参照对象的不同,角色的也在变换着,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我们的职责。
第三篇:《我是谁》教案
《我是谁》教学设计
竹山镇中心小学 李云龙
活动理念: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小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尤其在小学中高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因此,通过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中年级小学生逐渐掌握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的内部品质的更深入评价,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形成健康的心理。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活动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我,为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活动训练中,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的辅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3、尝试取长补短,完善自我。活动方式:
1、行为训练;
2、讨论分析;
3、游戏;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自我认识卡,优点缺点卡。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互相介绍,引起对自我认识的关注和兴趣。
同学们好,大家知道我是谁吗?(PPT出示“我是谁”)学生自由说,自由猜,激发他们的兴趣。
2、那你是谁呢?让学生想2-3分钟,并主动讲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3-5人)。
3、老师总结:刚才几位同学都介绍了自己,那他讲的是否和我们其他同学眼中的他完全一样呢?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来认识我们自己呢?今天咱们就要来谈谈“我是谁”的话题。
二、我知道“我是谁”
你认识你自己吗?咱们做个游戏来测测自己怎么样?
1、游戏开始前,我们得来做些准备,首先请你填一填“我是谁”?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提示把下列句子填写完整:
我是谁?我身高 米,体重 千克。我有一张 的脸,有一个 的鼻子 ,一双 的眼睛,一张 的嘴,平时我最喜欢吃,喜欢穿,喜欢 运动,最喜欢的学科是。从性格上来说,我是一个 的人,是一个 的人,是一个 的人。
2、写完后请交到老师处。
3、游戏即将开始:
①这个游戏还有个口号,我需要同学们的配合,请看大屏幕——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请同学们呼口号!
②同学们呼口号,我抽取其中一张,请同学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3-5人回答)活动轮回继续。——呼口号抽纸张。
4、游戏中结合讨论:
为什么猜对了,为什么猜不出是谁?一般不超过3人猜。①猜对的——看来你比较了解自己。
②猜错的或猜不出来的,这位同学是谁呢?请你自己站起来,哦,看来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和别人对你的了解有不一样。是啊,同学们,要认识自己,我们还需要了解别人眼中的我。
三、故事衔接
1、下面,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故事《骆驼和羊》,播放动画。
内容概况: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认为长得高好,羊认为长得矮好,于是它们进行了一场比试。他们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周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叶子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叶子,而羊却怎么也吃不到。于是,骆驼说长得高好。羊不肯认输,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可骆驼却怎么也钻不进去。于是,羊说长得矮好。骆驼也不肯认输。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2、出示幻灯,让学生思考问题: 思考:①骆驼和羊在争论什么?
②你有什么想法?
3、学生自由发言。
3、总结: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来认识自己。
4、继续讨论:①骆驼和羊对自己的认识是不是全面的呢?
②老牛是怎么评价的? 老牛说:“你们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5、总结: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
四、你知道“我是谁”
别人眼中的你是怎么样的呢?你想知道吗?(想)我们来进行下一个游戏。
1、我的优点你来赞: 请同学们拿出优点片,写一句话——“我的优点你来赞”,你的优点谁来赞呀?(同桌),最了解的你可能就是你的同桌了。请你有礼貌的把卡片给你的同桌吧!(同学们可以选择刚才词语表中最能赞美你同桌的5个词语写下来。)
读读你同桌给你写的优点,小声读一读,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2、请你帮我提个醒:
请同学们拿出缺点片,缺点片上写什么呢?“请你帮我提个醒”,请帮你的同说提出几个你觉得必须改正的缺点,可以参照词语表也可以自己写。
读读缺点卡,你的感受是什么?
3、师总结:
同学的评价和你的自我评价是否一致呢?自己引以为豪的优点别人都发现了吗?别人写的缺点我确实存在吗?看着同学对你提出的优点和缺点,你将会怎么做? ①保持自己的优点不骄傲; ②改正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
③客观地对待别人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重新认识“我是谁”
1、通过杨孟衡的故事,重新认识自我。
他叫杨孟衡,7岁的时候因为被高压电击伤而导致双臂高位截肢。然而这个失去双臂的阳光男孩却偏偏喜欢上了体育,他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够成为体育奥运冠军,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可是现实却无情地击碎了他的梦想,在第七届残奥会的游泳比赛中,杨孟衡只获得全国第九的成绩,而这就意味着他不能入选国家队参加残奥会,更别提站在奥运的领奖台上了。可是杨孟衡并没有气馁,他认为既然我在游泳上取得不了优异的成绩,那就努力学习!于是,他为自己重新树立了目标,用他的努力、汗水向大家证明了他的实力!以优异的文科成绩取得县文科状元!但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2010年高考云南省昆明宜良县文科状元(594分),以全省前60名的傲人成绩被中山大学翻译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录取。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称赞他是“无臂小李阳”。
2、“我相信,我就是我”,欣赏音乐——我相信,激励学生自信面对自己,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3、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话————“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现出应有的风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呢?你最欣赏自己什么,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呢?让我们来重新认识自己吧!
第四篇:我是谁教案
一、教学目标来源:060S.com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角色的愿望。
2.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3.过程与方法: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应承担的不同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三、课前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当我站在讲台上,我是谁?生:(老师)
2.师:当我回到自己家里,我又是谁呢?生:(是妻子;是妈妈)
3.当我来到森林公园陪着60多岁的父母亲散步时,我又是谁呢?生:(是女儿;是游客)
4.教师小结:当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时,会有着不同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讨论“我是谁”这个话题。板书:我是谁
【设计理念】以生活中的问题切入,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乐意去说。来源:060S.com
(二)活动一 生活中角色
1.师:“我是谁?”这个问题太容易回答了,我就是我自己呗。真是这样简单吗?让我们来看看书中58页的同学,他在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角色?
2.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所担当的不同角色。教师相机板书: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
(此时的思路可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电影院、公园里、旅游景点、书店、图书馆、运动场等,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商场购物时是顾客;在公共汽车上是乘客;回到家里是孩子)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文本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社会经验,认识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3.师:我们再来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又是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及时点评引导)
【设计理念】学生说身边的人的不同角色,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对角色抽象的概念得到具体化。
4.教师小结:不只是我们自己,还有我们身边的人,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合,面对不同的人,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角色。(板书:角色不同)
(三)活动二 我该怎么做
1.师: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社会角色。我们怎样做才能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呢?
(出示大屏幕)组织学生讨论:在不同的场所,怎么做才能充当好自己的角色?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选定交流话题,把问题讨论透彻。让学生明确,角色与场景的变化是紧密相联的。(板书:责任不同)
2.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
师: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不同,责任也不相同,你们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3.提出表演要求:
(1)学生可以轻轻离开自己的座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和场景来进行表演。
(2)合作表演时要分配好各自的角色。
(3)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现有的资源如书本、椅子等作为表演道具。
(4)在别人表演的时候,同学们要充当好观众的角色,并且评价他们是否担当好了自己的角色?
【设计理念】要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合作前的要求非常必要。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合作表演,体现了活动开放的理念,会使他们的合作更加有效,表演更加默切。
4.多媒体出示表演场景
(1)游青山公园
(2)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3)乘车去大武口
(4)去超市购物
(5)在电影院看电影
(6)放学回家,看到奶奶生病了
【设计理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表演,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现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动手动脑,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开放性、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加强,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思想认同。
5.师生合演
(7)教师扮演奶奶,学生扮演孙女,表演“放学回家,看到奶奶生病了”的场景。表演后,学生评价。
【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要将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6.师: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不同的场合,我们的角色不同,今天我们尝试一下角色互换,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出示课件)
(1)假如你是老师,你的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甚至不写家庭作业,你该怎么办?
(2)假如你是家长,您的孩子不讲个人卫生,你会怎样做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设计理念】角色互换这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创新,让学生换位来思考,体现思品教学的明理导行,更加有教育意义。
(四)活动小结
师:同学们真能干,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参照对象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是顾客,在车上我们是乘客„„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参照对象,我们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五)送给学生几句话
1.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3.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5.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六)课外延伸
观察你周围的人们,是不是担当好了自己的角色,完成调查报告。
我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设计理念】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体现在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延续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课后深入社会生活中去调查,进行实践体验,通过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其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打下基础。
(七)板书设计
我 是 谁
在家里
在学校 角色不同 责任不同
在社会
课后反思: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将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来实现,关键是课程实施。它首先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而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就意味着要建构新的教学生活。通过执教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我是谁》这一课,使我对《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1.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课程特点。我在设计该课教学时,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活动为载体,打破了课堂的单一和呆板的格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开放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
2.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体验的空间。师生应是教学过程的“学习共同体”,在本课教学中,我和学生通过猜老师、说自己和身边的人、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交流、感悟,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是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对角色抽象的概念得到具体化,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3.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要求把学习的时空开放,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体现在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延续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课后深入社会生活中去调查,进行实践体验,通过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其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打下基础。
4.《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态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课存在的问题:
1.在本课 “学生结合自己——说说“自己是谁?” 的活动中,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课堂呈现形式较单一,未能达到师生、生生互动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深钻教材,强化目标意识,精心设计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取得教学成效。
2.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多元化的。而我在这堂课上评价的方式较单一,评价的语言也较贫乏。今后,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间、师生间形成和谐平等的对话平台,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自信心。
3.当然,课堂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在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演,使我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板书却没及时跟上,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锻炼,不断培养教学机智,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角色的愿望。更多内容请访问new.060s.com
2.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3.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不同场合自己有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怎样充当好自己不同场合的不同角色。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猜猜老师——“我是谁”
1、谈话导入:我是观音小学的一名老师,你是谁?其实啊,我不仅仅是老师,当我走出学校,在其它的场合中,我还会是谁呢?谁来猜一猜?
2、课件出示老师相关角色照片,猜猜“我是谁”。
活动二:说说自己——“我是谁”
1、引出问题:在社会生活中,老师有这么多不同的角色,我真的很高兴,也很自豪。那么,你们在生活中,还会是谁呢?
2、首先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在一天的生活中都是谁?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不同角色照片:仔细看,静静地想,说说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中,都是谁?
活动三:说说身边的人——“他们是谁”
1、引出问题: 既然老师和你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很多种角色,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在生活中又是谁?
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的妈妈有哪些角色?再仔细看这位小男孩的爸爸有哪些角色?更多内容请访问new.060s.com
3、我们知道这两位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生活中的角色,你能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或亲戚朋友在生活中有哪些角色吗?
4、我们说了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在生活中是谁,聪明的孩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5、教师小结并板书:不同场合 不同角色
活动四:智力游戏——玩中探究角色责任
游戏:抢椅子
1、利用游戏引出下个学习环节:学习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我们来做个游戏——抢椅子。
2、教师让一个学生找3名好朋友共同参加,宣布游戏规则。
3、学生做游戏:抢椅子。
4、游戏结束,教师质疑: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可以抢椅子的,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能做抢椅子的事情呢?
5、师小结:看来,我们有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角色中我们还有不同的责任。
游戏:火眼金睛
1、引入:刚才的游戏太紧张了,我们来轻松一下,一起做一个“火眼金睛”的观察游戏。
2、课件出示一段录像(学生放学时的情景):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看看影片中的小同学,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应该改善。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及时评价。
4、教师小结:这些小同学,在从学生到家里的小主人的角色转化过程中,有的地方做得非常好,有的地方还有一点点欠缺。我们同学都说得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在这个角色转换过程中一定做得特别棒!我们在其他角色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应该怎么做呢?
5、挑选生活中担任过的角色演一演,抓住角色的语言、动作来特点,让大家猜猜你是谁,做得好不好。
活动五 :拓展延伸
1、未来的角色: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在变换着自己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我们所担任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将来等你长大了,最想担任什么角色?
2、小记者行动:利用课余时间调查采访身边的人,他们担任什么角色,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
第五篇:我是谁教案
我 是 谁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教案
一、辅导理念:中学阶段是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阶段,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这个时期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体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通过一些心理健康的辅导活动,帮助中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并欣赏自己,有利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对此后个体的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辅导目标:
(1)认知目标:
1、激发学生对自我的思考。
2、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3、培养学生全面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意识和能力。(2)情意目标:通过学习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认清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同时又敢于直视弱点,了解不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行为目标:学习科学的自我分析,学会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三、辅导重点、难点
(1)辅导重点:培养学生全面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意识和能力。(2)辅导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我”这个充满矛盾的概念。
四、辅导准备:故事、游戏、白纸、画笔
五、适用年级:初一
六、辅导方式方法:教师引导、直观演示、小组讨论等方法辅导学生探讨分析,解决问题。
七、辅导过程:
(一)谜语导入: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这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同学们了解自己吗?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自己。(二)故事放送:
在聊天室,我的网名叫“花仙子”,我活泼开朗,是一个常常和众多网友“论战”的女侠;在家,姥姥叫我月月,我乖巧、听话,是弟弟的好姐姐,爸妈的乖女儿;在学校,同学叫我小月,有时候叫我班长大人,老师叫我武小月。读初二的我已经163 cm高了,有好几次在逛商场时,售货员叫我小姐,弄得我面红耳赤……我学习成绩很好,很多女同学都说我聪明;可是我与弟弟在玩围棋时,屡次输给他,他老是指着我的鼻子说:“姐姐真笨!”爸爸有时也在一旁看着我直摇头,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拙?在学校,在网上,我很喜欢说话,可是在家,我似乎很沉默,常常是听众,他们都说我内向……我经常陷人沉思,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动脑筋思考:
1.故事中的小月有好多身份,例如,在网上,她是“花仙子”,在爸爸眼里,她是个乖女儿,她还有很多身份,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找得越多越好。
2.小月发现自己身上存在很多对矛盾,有时她搞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她,你能找到小月身上的矛盾吗?
3.你说小月是个怎样的女孩,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不是有时也很矛盾?
小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下面我们来给自己做个 “自画像”展现自己。
(三)自我画像
要求:画一幅自己的画像,可以是你现在的样子,也可以是过去,或者未来的你,甚至你想象中的自己。请注意:自画像可以包括多方面:如外貌特征、思想活动等;自画像要全面,既要有好的一面,也要有不足的方面。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人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画,谈谈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和感受。
(四)小游戏
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白纸,在纸的正面,用五个词来描绘自己;在背面,用五个词来描绘你的同桌。写完后,互相交换着看。
1.检查一下,你描绘自己所用的词语和同桌描绘你的词语相同或者类似吗。2.同桌对你的描绘中,有哪些词和你对自己的描绘相矛盾。
然后计算一下:出现相同的用词加2分,相近的用词加1分,相反的用词减2分,接近相反的用词减1分。再根据分数做一个简单的评判:一般情况下,总分越高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越完整。分低的同学说明你的外在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自己。
(五)故事放送:使学生加深理解“人,认识你自己”这一句话的含义。在传说中,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是西方众神居住的地方,那里有西方的主神宙斯,以及由他统率的其他神。凡人是难以到达神的地界的,但是神的箴言——“人,认识你自己”,又应该让凡人知晓。于是,作为神的使者的一个奇特的生物(人面狮身)——斯芬克斯便带着神的箴言从奥林匹斯山来到了人间。经过精心筹划,她把那句箴言化作了一段“谜语”,来盘问所遇到的所有人,凡是猜不中的,都会为此而丧身,被斯芬克斯毫不留情地吃掉。这个谜语是: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遗憾的是,当时没有一个人能够猜出斯芬克斯的谜语,因此当地陷入了空前的灾难!
后来,在命运的安排下,有一个叫俄狄浦斯的青年来到斯芬克斯面前,并且解答了这个谜语——那就是人本身!
俄狄浦斯答出了斯芬克斯的谜语,斯芬克斯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因为作为神的使者,她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谜语,来告诫人类要对自己进行认识,作为人,你必须认识你自己!
教师总结:通过这一神奇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认识自我是一个永恒的人生话题,对自我认识的逐渐加深意味着人类的不断进步。
(六)概括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体验,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全面认识自我非常困难,但认识自我又十分重要”。那么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正确认识自我呢?下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八、辅导后反思:
本节课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理解和体会,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解决学生心理存在的普遍问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有效避免由此产生的自卑或自傲心理,达到了辅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