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乘船》教案
《乘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字辨音,掌握重点字词,并翻译全文。(重点)
2、分析华歆和王朗的人物性格。(重点)
3、分析课文的中心内容。(难点)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期行》告诉我们要信守承诺,不讲信用,就连七岁的孩子都看不过,可见守信用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关于诚信的课文——《乘船》。
(二)整体感知,梳理课文内容
1、识字辨音
华歆(huàxīn)辄(zhé)拯(zhěng)邪(yé)
2、全班齐读
3、文言重点字词
倶:一起辄:当即依附:这里指搭船 之:代词,代之这件事(有一人欲依附)难: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为难 幸:幸而,恰巧尚:还
可:肯,同意贼:此指作乱的人 舍:抛弃,丢下携:携带 本:先前所以:„„的原因
疑:迟疑,犹豫不决耳:语气词,罢了 纳:接纳,接受托:请求
宁:难道,表示反问可以:可,可以、能够;以:因为 急:情况紧急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遂:于是拯:救助
如:像„„一样初:当初 以:凭借定:评定,评价
4、全班再次齐读
5、检查预习(三行翻译),抽点学生翻译指定文段。
6、“华歆、王朗倶乘船避难。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王朗说:“(船里)恰巧还很宽敞,为什么不同意呢?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搭船的那个人。
“何为不可?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写作“为何不可?”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华歆说:“先前(我)犹豫不决的原因,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遂携拯如初。
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救助那个人。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三)人物性格
第二篇:《乘船》教案
《乘船》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执教者:凌丹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各种不同的句式(3)抓住体现文中人物性格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4)体会文中故事的主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句,弄懂文章大意 ②理解“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2)教学难点
①课文的翻译及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朗读,背诵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三. 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从《世说新语》二则的《期行》导入,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言而有信,为课文学习打好基础。
(2)明确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步骤方法。2.上课形式
(1)读,对学生进行指导朗读,扫除读音障碍,争取熟读成诵。(2)译,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大意。(3)复述,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3.质疑探究
①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②从两人两次行为,看出二人性情如何?
③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要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3.拓展延伸
(1)评价华歆与王朗谁优谁劣?
(2)通过《割席绝交》这个故事再评华歆。详案:
一.教学过程:(1)导入
师:同学们,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个小故事《期行》,大家还记得《期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生:讲述陈元方为父亲与客人据理力争,使客人惭愧的故事。师: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道理?
生: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二则离关于诚信的小故事——《乘船》(板书)。《乘船》与《期行》一样,都选自于《世说新语》(板书),作者是刘义庆(板书)。二.交代上课形式
先明确一下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步骤(了解作者,熟读课文,疏通文章,复述故事,总结中心)。我们今天就采用小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就从读开始。
(1)读,各小组选派代表朗读,互相纠错
(2)明确生字注音,多音字(请同学到黑板注音并齐读两遍)华歆huà xīn
辄 zhé
舍shě 邪yé
拯
zhěng
劣liè
乘船避难 nàn
歆辄难之 nán(3)小组齐读(4)全班齐读
(5)译,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感到很为难。)这一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是故事的开端。(板书: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接着看故事怎么发展(板书:发展)首先是碰到了一个人想搭船,原文的话是(板书:有一人欲依附),然后华歆的态度是什么呢?(板书:歆辄难之),我们来看另一个主人公的态度。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王朗对于有人想要搭船的态度是(板书:幸尚宽,何为不可)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华歆慎重,王朗草率,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接着看看故事发展的高潮。(板书:高潮)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板书:后贼追至)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华歆和王朗有事怎样面对的呢?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王朗先救人,后抛弃,出尔反尔。然后华歆怎么说?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了,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这里解释了先前为难的原因,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了,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板书:宁可以急相弃也)从中看出华歆不同意王朗的处置态度,他认为既然答应了别人,就不能因为有特殊情况就不履行承诺,由此可见,华歆这个人为人诚信,信守承诺(板书)而王朗则轻诺寡信(板书)。
遂携拯如初。(板书)
(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救助这个人。)至此,华、王二人优劣自明。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6.我们已经把文章疏通一遍了,有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乘船》这个故事?
三.质疑探究 提问
①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答:华歆、王朗;对比
②从两人两次行为,看出二人性情如何? 答:华歆信守诺言,王朗轻诺寡信。
③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要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答:一个人要对自己所说过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
总板书:重诺守信,言行必果。三.拓展延伸
(1)评价华歆、王朗做法有何不同?谁优谁劣?
(2)《世说新语》离还记录了一则有关华歆的故事《割席绝交》 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次,他们在一起锄地种菜,挖出一块金子。管宁把金子看做与瓦石没有区别,照常干活。华歆喜出望外,想据为己有;又有一次,二人一起同席读书,一个大官坐着车子路过,车子装饰十分豪华,管宁照旧读书,而华歆赶紧丢下书本出去看,回来后对管宁夸个不停。正全神贯注看书的管宁却越听越反感,他一把拔出身上的刀,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从此分开座位,对华歆说:“从今以后,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又如何评价华歆的优劣呢?大家讨论一下,等下请同学来说。五. 课文小结
所以说我们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应该一分为二,华歆不专心读书,追求富贵,但也有可取之处,就像我们今天所学文中他救人救到底的态度十分令人敬佩。而我们的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也应该是一分为二的,纪要学习文化知识,也要学习做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做到重诺守信,言行必果!
第三篇:乘船教案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世说新语》中的第二则小故事《乘船》(板书乘船 《世说新语》 刘义庆)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正音,歆xin 宁 ning
既
ji
邪
ye
辄
zhe 遂 sui
劣
lie 2.•重点词语:俱:一起(与时俱进
与日俱增)
欲:想要(随心所欲)辄:当即(浅尝辄止)舍:she 扔掉 抛弃(舍生取义
舍己为人
舍近求远
舍本逐末)舍:she 房屋(客舍青青柳色新)宁:难道
遂:于是,就
本:原来,先前
疑:犹豫不决(犹疑不定)
所以:┉的原因
难:感到为难(同《论语六则》中哪个字的用法是一样的?不耻下问:认为可耻)耳:罢了
3•哪位同学不看书,根据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来给大家讲讲这则故事的大概意思?(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语言)角色朗读,从文中找出对比(写作手法)的句子,从两个人这两次行为的对比中,两个人怎样的性情品质呢?
原句(略)王朗轻诺寡信,不负责任。
华歆重诺守信,考虑周全,救人救到底 2.同学们查找过《世说新语》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吗?题目是什么?救人救到底
3.你认为哪个题目好?“救人救到底”这个题目好,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4.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
5.你们从这篇短文中还悟到了什么道理呢?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
6.哪位同学能结合你自己的观点及对这则故事中人物的评论再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7.《世说新语》中还记录了有关华歆的一则故事,谁查到了,给大家讲讲?
(1).《割席绝交》,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中种菜,看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把金子当作瓦片石头一样,不管它,仍旧挥动锄头;华歆则捡起金子,把它扔得远远的。又有一次,他俩曾同坐一张席子读书,门外有乘坐华丽马车的贵官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丢下书本跑去看热闹,管宁就割断席子,跟华歆分开坐,说道:“华歆,你不是我求学问道的朋友!”
(2).听了这则故事,你又该怎么评价华歆这个人呢?(组织讨论)一分为二,追求富贵,不专心读书,但也有可取之处,在本文中救人救到底的品质就非常令人敬佩。
(3)总结:《三国演义》第66回也提到过华歆这个人,写到割席绝交这个故事。华歆素有才名,他和邴原,管宁相处地非常好,当时人称他们三人为一条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后来,发生割席绝交这件事后,管宁很是鄙视华歆,不再与之为友。当时汉代衰微,三国鼎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了朝政大权,于是管宁避居辽东,长达三十多年,终身没有出来做官,为曹操效力。而华歆却先为孙权效劳,后又归附曹操,在一次汉献帝和伏皇后密谋杀曹事件败露后,华歆亲自带领五百甲兵从破壁中搜出伏皇后,献给曹操。对华歆这种行为,后人曾作诗讽刺他,诗云: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由此可见,华歆是个没有主张,追求富贵之人,但就华歆在这篇短文中的行为是值得赞赏的,这种救人救到底,不因危难而弃之不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效仿的。
《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板书:
华歆
王朗
难之
幸尚宽
携拯如初
对比
欲舍所携人
救人救到底
轻诺寡信
第四篇:乘船安全教案
乘船安全教案
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目的。
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
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
3、石子若干。
4、作业卡。
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使之倾斜,逐个移动石子,直至达到平衡。教师要边讲边示范,使幼儿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导幼儿做练习:
(1)在每3组物体中,找出和圆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画线圈起来。
(2)启发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物体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知道将多的组去掉1或将少的组添上1都能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3)将猴子和气球一一对应的比较,差多少气球就添画多少气球。
第五篇:中班乘船安全教案
中班乘船安全教案
甘伯伯撑着小船去游河的画面。
兔子、猫、狗、猪、羊的简单动画。
记号笔,特种彩棒,深蓝色、淡绿色、白色的水粉颜料。
幼儿人手一张图画纸,将图画纸的一侧底边向后折起。用包装纸剪一艘小船贴在图画纸向后折起处,幼儿在图画纸上画完小动物后再把小船向前翻过来,以此表示动物们“乘上了小船”。
感受遵守规则与安全的关系,乐意遵守规则。
比较和熟悉动物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想象中的游河情景。
一、结合故事比较角色特征
1.郊区有位甘伯伯,他家门前有条河。一天,甘伯伯划着他的小船去游河。
2.两个小孩说:“我们跟你去好不好?”(引导幼儿观察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甘伯伯说:“好吧,只要你们不吵闹。”
3.兔子说:“甘伯伯,我也一起去行不行?”(引导幼儿观察兔子和孩子哪些地方不一样。)
甘伯伯说:“好吧,请上船以后不要乱蹦乱跳。”
4.猫和狗说:“我们也想坐一次船。”(引导幼儿观察猫和狗有什么不同)
甘伯伯说:“好吧,猫不能拉兔子的尾巴,狗不能拉猫的耳朵。”
5.猪和羊说:“甘伯伯,我们可以乘船吗?”(引导幼儿观察猪和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甘伯伯说:“好吧,你们在船上可不能摇晃。”
二、谈论动物们怎样才能安全游河
1、一开始,大家都很安静,但是过了一会儿,大家看见美丽的风景兴奋起来,忘了刚才答应甘伯伯的话。猪和羊晃来晃去,狗去拉猫的耳朵,猫去拉兔子的尾巴,兔子乱蹦乱跳,孩子们吵吵闹闹起来。结果会怎样?(船翻了)
2、大家只能一起游泳到岸边,甘伯伯请他们到家里喝了一杯热茶,然后说:“下一次再来游河吧,再见了。”
3、小朋友和动物们都好后悔,他们想下次一定要记住甘伯伯的话,安全地去游河。
三、大胆想象带动物游河的情景
1、今天甘伯伯又要去游河了。他请小朋友做船长带着动物们去游河。
2、小船长在码头集合队伍,想象几位乘客上了船(用记号笔画出人物和动物的特征),他们是谁,该怎样提醒他们。
3、给每位客人发一件救生衣(选用某种颜色的特种彩棒沿着人物和动物的轮廓勾边)。
4、一起去游河,乘上小船(将背面小船翻至正面)游河了(用水粉颜料涂抹河水)!
四、交流分享
展示作品:小船靠岸(将作品布置在幼儿熟悉的旅游背景上,例如:世博码头、朱家角、苏州河等)。
看看说说船上有谁,小船长怎样提醒他们或为他们做些什么,为安全抵达目的地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