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蚂蚁》及教学反思(共)
《小班科学教案《小蚂蚁》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教案《小蚂蚁》含反思!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身边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动感性强的形象直观的昆虫等更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但是,小班幼儿观察力刚刚萌发,只能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注意力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因此,开展此次活动,为幼儿提供颜色鲜明,形象生动的小蚂蚁图片和活体小蚂蚁。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幼儿在快乐中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活动目标:
1.感知蚂蚁外形特征,体验喂食蚂蚁的快乐。
2.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各种小蚂蚁图片展、活体小蚂蚁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戏用的大树洞、土洞。(图片附后)
2.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小蚂蚁的生活情况。
3.材料准备:蚂蚁容器、放大镜、橡皮泥、毛根、幼儿操作卡、记录表、蚂蚁头饰、ppt幻灯片、大树叶、大米粒(图片附后)。
活动过程:
1.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蚂蚁长得什么样?蚂蚁头上有什么?它有几条腿?蚂蚁都有什么颜色?
(3)幼儿分组操作(幼儿自由选择)。
第一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蚂蚁半成品,请幼儿补插完整的小蚂蚁(黑色的小蚂蚁、褐色的小蚂蚁、红色的小蚂蚁)。
第二组:投放《幼儿操作》卡,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图片附后)。
小结:说一说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蚂蚁;数一数操作页中共有几只小蚂蚁。
(4)认知小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六条腿和两只触角。
2.观看ppt幻灯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请幼儿观看小蚂蚁身体结构的幻灯片,加深幼儿对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观看小蚂蚁生活方式的幻灯片,简单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小蚂蚁生活在哪里?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告诉同伴的?
师幼讨论,通过探究了解到蚂蚁的家在泥土里;蚂蚁的家在树上;蚂蚁的家在石头缝里等。
3.喂食小蚂蚁。
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提供树叶、面包渣、石子,与幼儿一起喂小蚂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4.游戏“小蚂蚁回家”。
学一学小蚂蚁走路的样子好吗?
幼儿带头饰,随音乐模仿小蚂蚁爬行、运粮食、钻洞等动作,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游戏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小蚂蚁》;在操作区投放小蚂蚁结构拼图;在运动区投放小蚂蚁头饰、树洞、土洞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
教学反思: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从身边生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目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本次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围绕活动重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爱吃的食物,即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小班科学教案《小蚂蚁》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702字。
第二篇:幼儿园小蚂蚁教案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蚂蚁教案教学反思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标中也深刻地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就连古人也强烈地认识到“兴趣”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因而留下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至理名言。
在歌曲《小蚂蚁》教学中,一年级小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思维比较活跃,为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利用各种方法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喜欢和热爱音乐,开始让同学们猜猜谜语: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学生在议论声中找到了答案,接下来讲小蚂蚁的故事,故事内容主要是根据歌词内容来编,通过故事把同学们带入蚂蚁世界,同学们入神的听着,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对蚂蚁特殊的情感,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让他们随着音乐读读歌词,按童谣形式读一读,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再按歌曲节奏读一读,使其掌握歌曲的节奏,通过这些训练后,同学们随着歌曲开心的哼唱,时间不长就学会了,如果单纯的演唱是枯燥乏味的,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要提倡学科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文学、美术等姊妹艺术综合。因而,在教学中融入了歌表演创作,让学生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放在头上方,来表示蚂蚁的触角,大家围成一个圈,全盲学生站在原地表演,低视学生可以做各种动作来表现小蚂蚁的生活常态,然后他们一起合作表演,除了融入体态律动,还让学生用诗朗诵形式进行表演,丰富学生的感官、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但在音乐活动中,由于全盲生的视力缺陷,他们的肢体动作不那么协调,我想只要他们理解了音乐,即使他们表达的不那么完美,也是值得尊重和欣赏的,我想通过练习,他们的动作会更加完美,他们会一样唱的好,跳的好,相信他们明天会做的更好。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三上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这节课的意图在于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此外,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课前,我让学生去抓蚂蚁,上课时带来,可是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带来,因此这节课的内容我临时更改了一下。我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让学生先观察小蚂蚁的图片,说说你观察到的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将蚂蚁画下来。然后共同回忆蝗虫的身体特征,并同时出示蝗虫与蚂蚁的图片,小组间讨论一下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的很热烈,可总有这么几个孩子像在捣乱似的。我一开始也没多大注意,后来我就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而且 我 也尽量的在引导学生说出蝗虫和蚂蚁的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可是学生对此好象很茫然。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要想学生在观看图片的情况下要想学生说出怎样的想法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就设想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观察蚂蚁的兴趣,让学生课后去观察,然后再去找蚂蚁,把交流的环节放到下一节课上来。于是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蚂蚁》的教学录象,学生对录象中的蚂蚁活动很感兴趣,纷纷提出一些问题:蚂蚁为什么要群居?蚂蚁怎么会有那么大力气???有些问题我组织学生回答了,而有些我故意没有回答,而是想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找出答案来。录象当中问到:你想去了解奇妙的蚂蚁世界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想”。
我想>这就是我要的效果。趁热打铁,我就要求学生课后去观察蚂蚁,并参照书本写成实验报告。从课后收上来的作业当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观察到的连我都没有想到过,而且也合乎情理的,实在是值得表扬,但对于个别学生,这样的活动是很难组织的,因为学生的自觉性并不高,兴趣归兴趣,可让他动手去做就很难了。
科学课中有些活动在课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课后或课前同样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也是科学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也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第三篇:幼儿园 小班 科学教案
科学 摸摸软和硬
教育目标: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并用正确的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2、初步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活动准备:
1、神奇的口袋(红口袋里装软的东西,绿口袋里装硬的东西)
2、每桌一个操作盘(装有玻璃球、棉花球、海绵球、毛线球、积木、乒乓球、皮毛巾、贝壳等)
3、人手一个分类盒,设有红绿两格
4、棉花糖、棒棒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神秘袋,猜一猜,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都来摸一摸红(绿)神秘袋里装的东西,感觉是怎么样?
2、猜猜这里面软软的(硬硬的)都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分发操作材料,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进一步感知物体的软硬属性。(1)、教师介绍操作盘和材料;(2)、交代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然后告诉同伴你发现了什么(3)、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教师个别指导、交流
(4)、谈话:你刚才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总结)
2、分一分,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1)、介绍分类盒和玩法:
把捏起来软软的东西放进红盒子,把硬硬的东西放进绿盒子。边放边说: 我把软软的(硬硬)xx放在了红(绿)盒子里。
(2)、引导幼儿按软硬给物体分类,教师个别交流、指导(3)、观察分类盒,共同验证分类是否正确。
(4)、再次分类,把分类盒里的物体送到红绿两个盒子里
3、巩固认知软和硬
4、谈话:你刚才玩了什么?感觉怎么样?教师总结。
三、结束部分 尝一尝,自然结束
刚才小朋友用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物品的方法,认识了解了软硬,那为了鼓励小朋友这么能老师准备了棉花糖和棒棒糖,请小朋友尝一尝,感知并说出“糖是软软的”“糖是硬硬的”。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
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摸摸它是谁
作者:
来源: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上传时间:2015-09-1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触摸水果,感知水果的软和硬、光滑和粗糙等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触摸和观察的结果。
3、了解不同的触觉差异,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摸箱4个,花布2块
2、猕猴桃16个,苹果17个,冬枣20个,桔子17个,香蕉6个,其他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请幼儿猜一猜桌布的下面是什么,引导幼儿了解可以用小手摸出水果。
出示魔术箱,请幼儿摸摸里面藏的是什么水果。
2、猜测魔法箱里的水果,感知猕猴桃的触觉特征。
幼儿摸一摸,说一说自己摸的感觉,并大胆的猜一猜箱子里是什么水果。
把水果拿出来进一步观察,引导幼儿感知猕猴桃软软的、毛毛的、圆圆的等触觉特征。
3、摸摸各种不同的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不同触觉特征。
结合已有经验,谈一谈其他水果的触觉特征。
自选喜欢的水果,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触觉感受。
归纳小结触摸感受。
4、游戏《请你把它摸出来》
幼儿根据教师所说的水果,从魔法箱里面把它摸出来。
幼儿自由摸箱内的水果,体验触摸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小手摸一摸
活动目标:
l.用手感知物体的软硬、冷热、光滑与粗糙等特征,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述;
2.对用手触摸感知物体产生兴趣,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摸猜游戏,感知不同物体的特征
1.出示纸箱一(内装毛绒玩具和木头积木)
①师:今天我带来一个大箱子,里面会有什么东西呢?可以有哪些方法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看、摸等方法)
②邀请幼儿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帮助幼儿完整表达触摸感受。
③取出物品验证,并请所有孩子触摸,说说感受。(毛绒玩具摸起来软软的,木头积木摸起来硬硬的。)
评析:《纲要》中强调,幼儿园教学活动应以幼儿为中心,以他们的需要、兴趣,尤其是经验来进行教学。毛绒玩具和木头积木都是幼儿非常熟悉的物品。每天都会用到,对他们来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小班幼儿表述能力有限,于是我通过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完整表达触摸感受。
2.出示纸箱二(内装冰牛奶和热水袋)
①这个纸箱里装的是什么呢?悄悄告诉你它们是冷冷的和热热的东西。
②请幼儿按指令分别摸出冷冷的和热热的东西。
师:冷冷的、热热的东西怎么去感知呢?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③取出物品验证,并请所有孩子触摸,说说感受。(热水袋摸起来热热的,冰牛奶摸起来是冷冷的。)
评析:感知觉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获得简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活动中我还渗透了安全教育,对身边隐藏的一些安全问题有所认识。
3.出示纸箱三(内装丝瓜筋和苹果)
①师:这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呢?请你摸一摸,然后说一说触摸后什么感觉?
②说一说触摸的这个物品跟触摸什么物品的感觉相似。
③取出物品验证,并请所有孩子触摸,说说感受。(丝瓜筋摸起来很粗糙,苹果摸起来很光滑。)
评析:丝瓜筋和苹果一种是粗糙的感觉。一种是光滑的感觉。而我通过提问“说一说触摸的这个物品跟触摸什么物品的感觉相似?”鼓励幼儿能够将相同触摸感觉的物体进行归类。
二、集体操作,巩固已有的感知经验
师:我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神奇的小口袋,请你从小椅子下面把它找出来吧。请你摸一摸口袋里的东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幼:我摸到了毛线。
师:毛线摸着什么感觉?
幼:软软的。
评析:这个环节我让每个幼儿都摸一摸不同材料的物体,得到不同的触摸感受,进一步感知软和硬、冷和热、光滑和粗糙。教育对每位幼儿都是公平的,希望他们都有探究的机会。
三、游戏“找一找,摸一摸”
师“请你找一个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在活动室和自己的身上找一找、摸一摸,告诉好朋友这些东西摸起来的感觉。
幼l:好朋友的脸软软的。
幼2:好朋友的纽扣硬硬的。
评析:这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希望幼儿能够寻找到身边的物体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从自己的身边找一找,摸一摸,让所有的幼儿都行动起来,大胆参与活动。触摸不同物体并和同伴积极交流表达触摸后的感受。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叮叮当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扩好耳朵。
二、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儿人数(会发声的乐器如小铃、铃鼓等,铁罐若干,内装米粒、黄豆、纸团)。
2、空铁罐若干,黄豆、米粒、报纸若干。
3、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感知声音。
——请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是怎么听到的?
2、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教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幼儿用手指指出声音来源的方向。
——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3、讨论怎样保扩耳朵。
——没有耳朵会怎样?
——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怎样保扩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四、活动建议
1、活动后可带幼儿到产外散步,听一听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
2、除了游戏“谁的耳朵灵”外,还可带幼儿到产外空地上进行听辨音源的游戏。方法:幼儿戴上头饰遮住眼睛,教师敲击铃鼓或小铃,幼儿根据声音的来源朝相对应的方向前进。
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搬椅子、收拾玩具、脱衣服、脱鞋等。
2、体育游戏:滚大球。准备各种大球1软性材料制成,直径为100厘米)。玩法:①双手推滚大球,边推边跑。②用力把球推出,球向前滚动时,幼儿快跑,追上后继续滚。③两名幼儿距离2米左右,相对推滚大球。④幼儿推滚大球比赛。朝同一方向,同时推滚。
3、游戏:挠痒痒。准备小草、羽毛等轻柔物品。玩法:①幼儿自选一种物品在脖子、脸、手臂等部位轻轻拂过,说说自己的感觉。②在空地上(最好铺有地毯或地板)相互挠痒痒,感受肌肤接触的乐趣。
4、建筑游戏。提供插塑积木若干,引导幼儿拼搭成花、房子、枪等各种形象,互相介绍、展示。
5、美术活动:美丽的泡泡。
6、在日常喝水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清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
7、欣赏故事《六个朋友回家》,参见附录。知道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还有小手、小脚是六个好朋友,虽然它们各自的本领都很大,但离开了谁都会觉得非常不便。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玩具是靠惯性、发条、电能等动力动起来的。
2、乐于参加探索活动,并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3、能用恰当的词句,简单讲述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惯性玩具、电动玩具、拖拉玩具、机械玩具(发条)以及遥控、声控玩具。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自己带来的玩具,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
(1)幼儿自由的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2)请幼儿说说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3) 将幼儿带来的玩具按不同的玩法分类摆放。
二、幼儿交换玩具玩,进一步探索各种玩具的不同玩法。
(1)请幼儿讲几类玩具都玩到,加深对玩具不同玩法的体验。
(2)请幼儿说说自己玩了哪些玩具,是怎么玩的。
三、引导幼儿深入探讨玩具动起来的不同方式。
(1)出示打开的发条玩具供幼儿观察。
提问:为什么拧了发条玩具就会动起来?
(2)出示打开的电动玩具供幼儿观察。
提问:为什么打开开关玩具就会动起来?幼儿讨论后,教师出示电动玩具证实。电动玩具有电池,开关打开,电源接通了,就会动起来。
(3)接上电池,开关打开,电源接通了,就会动起来。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有的玩具拧了发条就会动起来,有的玩具一推就会动起来,有的玩具打开开关就会动起来。
四、提供先进的玩具供幼儿观察操作。
(1)观察遥控玩具。
教师打开开关让幼儿观察玩具是否会动,然后问幼儿:玩具为什么会动?
教师操作遥控玩具后提问:让它动起来的是什么?这种玩具叫什么玩具?
(2)提供会录音的娃娃供幼儿观察。
让幼儿对娃娃说话并观察其反应。让幼儿知道娃娃身后有个小录音机,所以他会说出跟幼儿相同的话。
五、结束活动。
小结:这些玩具真有趣,它们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了让小朋友玩得开心而设计制造出来的,如果你们发现了其他新的玩具,可以向大家介绍。
延伸:带幼儿到室外玩玩具。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粽叶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感知粽叶的用途。
2、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体验端午节的风俗。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粽子、粽叶若干
2、有关介绍(1)粽叶的短片,(2)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风俗
3、记录表
操作(用小手表示)
活动过程:
一、出示“粽子”,引出话题。
师:“孩子们,今天是老师带来了一种叶子,看看你们在哪里见过它的?它叫什么名字?”(粽叶)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妈妈、奶奶用它来做成粽子,这种叶子的名字叫粽叶。
二、认识粽叶。
(一)观察粽叶,了解粽叶的特征以及生长环境。
1.师:“瞧,在你们的红色箩筐里就有许多粽叶,呆会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和你的朋友说一说粽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看上去像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你还可以闻看有什么味道。”
2幼儿观察讨论。
3.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粽叶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4.小结:“原来粽叶是绿色、叶子长长的、宽宽的,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像……,而且还有一阵清香呢。”
(二)幼儿观看视频①,了解粽叶的生长环境。
1师:“粽叶也有自己的家,那它的家在哪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粽叶到它家去看看吧!”(教师播放片段:粽叶的介绍以及生长环境)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小结:“哦,原来粽叶是喜欢呆在潮湿的.地方,比如林间、山中,有水的地方都是他的家。”
(三)幼儿观看视频②,初步感知粽叶的用途。
1、师:“那你们谁知道这粽叶有什么用?”(幼儿说)
2、教师播放视频②,幼儿观看感知粽叶的用途
提问:刚才这小小的粽叶介绍了哪些本领?
3、小结:“原来粽叶的本领很大,可以包装食品还能搭配菜肴等。是一个健康的绿色食品。特别是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那天家家户户都会用这粽叶包各种形状、味道的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也就成了端午节的一种民间风俗。”
三、延伸
1师:“那孩子们,你们都吃过哪些不同味道、形状的粽子?
2、师:“那你们想自己来动手包粽子呢?(想)好,那下次我们就一起来试着学包粽子好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知西红柿、黄瓜的特征
2、知道多吃瓜果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1、西红柿与小黄瓜若干,提篮人手一个。
2、各组贴有西红柿与小黄瓜标志的篮子各一个;餐盘若干,湿纸巾人手一条。
3、切好的西红柿、小黄瓜若干;小碟子、汤匙人手一套;白糖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
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了解西红柿与小黄瓜的外形特征。
二、运用多种感官,进一步感知西红柿和小黄瓜的主要特征。
1、幼儿人手一个西红柿,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西红柿的外形特征:
西红柿是圆圆的。红红的身体,滑滑的。它的身体软软的,摸起来凉凉的。
2、鼓励幼儿看看并摸摸小黄瓜,然后说出其特征:又绿又长。
3、引导幼儿通过与小黄瓜的比较,了解西红柿的特征。
4、比较西红柿和小黄瓜的颜色、形状、大小。
三、观察切开的西红柿与小黄瓜,在比较中了解西红柿的内部特征。
1、西红柿有红红的`肉,有籽,还有许多汁流出来。
2、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你看到了什么?摸了觉得怎样?用鼻子闯到什么气味?
3、小结:西红柿外表是又圆又红的,顶上有绿色的叶子;
切开后里面果肉的颜色是浅红的,有汁和籽,摸起来光滑皮薄。未切开前没有味道,切开后有点酸的气味。
四、品尝西红柿、黄瓜,感知味道,知道多吃瓜果对身体有好处。
1、教师:西红柿有什么作用?你吃过西红柿吗?是怎么吃的?
2、引导幼儿了解西红柿的吃法———西红柿汁、西红柿蛋汤、西红柿炒蛋等;
知道吃西红柿有益于身体健康。
3、将切好的西红柿、黄瓜分发给每组。
引导幼儿用小碟子、汤匙取出自己想要的份额。
4、提出品尝要求:
将手擦干净(洗})后品尝;品尝时注意卫生;吃完后将碟子、汤匙放在指定的地方、用纸巾擦嘴等。
五、幼儿边品尝边自由交流
西红柿有酸酸甜甜的味道;黄瓜脆脆的,很清淡。
在品尝中自由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能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辨别不同果味的饮料。
2、体验自己动手调制饮料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装有热水的杯子、勺子、小篮筐、饮料、6种味道的果真、糖果图片一张与水果图做成PPT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色饮料,引起幼儿兴趣
1、我带来了一瓶好喝的饮料,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水果也是黄色的呢?今天,水果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刚刚你们说了这么多黄色的水果,到底哪一种躲在里面呢?谁来闻一闻,看你猜得对不对。
2、出示红色饮料,这是什么颜色呀?什么水果宝宝也是红色的.呀?哪个红色的水果宝宝会躲在里面呢?请你来尝一尝。
(二)幼儿动手调制饮料
1、小朋友,你们喝过果真吗?还有一些水果宝宝呀也想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他们躲在了果真里面,我们一起去找出来好吗?
要求:先看一看果真粉末的颜色,然后用勺子舀一点放到杯子里,搅一搅,再用鼻子闻一闻,猜一猜,把自己猜的水果名字记在心里,再来尝一尝验证自己的想法。喝完以后把杯子放回框子里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你喝到了哪种水果的味道,(苹果)他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的,甜甜的,香香的)
4、总结: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的方法,找到了许多的水果宝宝,真棒。
(三)经验迁移
1、展示PPT,看,这些是什么呀?(五颜六色的糖果)看起来真好吃,你看见了什么颜色的糖果,红色的糖果让你想起了什么水果呀?(红色的糖果让我想起了红色的草莓)
2、除了糖果,水果宝宝还会藏在哪里呀?(饼干、面包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多种有趣的静电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纸娃娃、气球、塑料笔杆、尺子、绸子、吸管、乒乓球、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并说说这些操作材料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有趣的静电现象。
1、出示纸娃娃,让幼儿看一看
提问:纸娃娃会站起来吗?能跳舞吗?。
2、请你们用老师供给的材料,让纸娃娃跳起舞来,让幼儿自由讨论并进行操作,
老师巡回可启发幼儿更换试验材料。
3、请幼儿看看老师的纸娃娃能跳起舞来吗?
只让幼儿看结果。增加幼儿探索的兴趣,可反复让幼儿看几次。
4、幼儿再次进行操作,教师用语言启发。
5、请操作成功的幼儿示范给大家看,并讲讲是如何让娃娃跳起舞来的。
6、幼儿操作,增加兴趣。
三、小结。
纸娃娃为什么会跳起舞来了呢?因为吸管、尺子等经过磨擦它们产生了静电,用它们去接近纸娃娃,
纸娃娃就会跳起舞来。我们平时也能看到许多的静电现象,如夏天的闪电,晚上脱毛衣时盾到的亮光等,
这都是静电现象。
四、出示气球,请幼儿想想除了尺子、吸管可以使娃娃跳舞外,气球行不行?
请幼儿操作,可让幼儿在衣服上、辫子上、头发上、脸上进行磨擦。
1、用磨擦过的气球去接近同伴或自己的头发会出现什么情况?
2、磨擦过的气球用手去接近它,会怎么样?
3、磨擦过的气球往毛衣上放,往墙上放呢?
让幼儿自由操作,并说说操作过程及结果。
五、出示乒乓球,幼儿俩人或三人合作进行操作,通过手里的`工具怎样使乒乓球动起来?
1、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可用语言提示。
2、让实验成功的幼儿表演给幼儿看。
六、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有趣的静电现象,它不但可以让纸娃娃跳起舞来,还能让我们的头发一根一根竖起来,
就连乒乓球也乖乖的跟着我们的指棒转。你们想不想让爸爸、妈妈也看一看呢?请你们把气球带回家表演给家长看。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6
目标:
1.体验绘画的乐趣,能对画菊花产生兴趣。
2.了解菊花的基本结构,知道花瓣是长在花心上的。
3.观察菊花的外形,会用长线条和短线条表现菊花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菊花,了解菊花的基本结构
物质准备:
1.彩色的小棒,没有花瓣的菊花白纸
2.弯弯的花瓣的菊花和卷卷的花瓣的菊花的范画
3.蜡笔、绘画的纸
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观察菊花的基本结构(出示菊花的欣赏图片):看,这是什么花呀(菊花)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菊花,谁来说说看美丽的菊花中间圆圆的是什么呀?(花心)除了花心还有什么?(花瓣、叶子、花茎)。仔细瞧一瞧,菊花的花瓣长在哪里?(花瓣长在花心上,他们2个好朋友,手拉手儿不分开)。这些菊花可真漂亮!
二、摆一摆、说一说
1.那我们来动手把菊花摆出来吧,在我们的桌上有一张白纸,看,这张纸上有什么?(圆圈)这是菊花的什么?(是菊花的花心)还缺了什么?我们用箩筐里的小棒做花瓣,动手来摆一摆,摆出一朵漂亮的菊花。摆的`时候注意了,花心花瓣好朋友,手拉手儿不分开。
指导:花心花瓣手拉手不分开,说一说是长花瓣还是短花瓣,还是有长有短。
2.摆好后①请短花瓣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摆的菊花,菊花的花瓣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
总结:(边说边画)你摆的是短花瓣的菊花,花心花瓣好朋友手拉手不分开,花瓣还是五颜六色的呢,真漂亮。
②请长花瓣的小朋友说一说③请有长有短的花瓣的小朋友说一说
3.出示范画弯花瓣和卷花瓣的菊花看,这2多菊花的花瓣是什么样的?
总结:原来菊花有这么多种,有的花瓣长长的,有的花瓣短短的,有长花瓣短花瓣一起的,还要卷卷的、弯弯的花瓣,可真美啊!
4.这么美的菊花,我们来画一画吧,请你们用长线和短线把漂亮的菊花画下来。
三、幼儿作画
1.指导孩子花心花瓣手拉手
2.勤换色
3.指导能力强的孩子尝试绘画弯花瓣和卷花瓣
四、评价
请你说一说你画的菊花是什么样的?
目标:
1.愿意参与观察活动,观察时专心、认真。
2.初步了解菊花的主要外形特征,能叫出名称。
3.学会关心、爱护幼儿园里的花。
准备:
白板课件。
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是一个丰收、硕果累累的季节,有许多水果、蔬菜、庄稼都是在秋天成熟的。那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秋天的什么吗?(幼儿随意回答)告诉你们吧,老师最喜欢秋天的花儿。你们看,秋天到了,许多的花儿都开放了,这里的花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
二、基本部分,感知菊花外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花?
师:这些漂亮的花儿,就是秋天里开的时间最长、最漂亮的一种花儿,它的名字叫什么?你知道吗?(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告诉你们,是菊花。
师:菊花的花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像什么?菊花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师:这些菊花的样子都一样吗?有几种颜色?它们的花瓣是什么样子?像什么?
三、欣赏儿歌《美丽的菊花》,引发爱护花的情感。
师:我们的菊花可真漂亮,老师帮小朋友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念一念。
师:花儿真美丽,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幼:看到花只好看看,不好摘。幼2:花是用来欣赏的。幼3:看到别人采花,要说不能采。
四、游戏:蝴蝶飞舞。
师:今天菊花姐姐来到我们的小三班很开心,现在请我们小朋友变成小蝴蝶跟着缪老师飞回小三班找菊花姐姐玩游戏好不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还发现在活动中幼儿似乎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未能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总是教师在提问?为何不鼓励幼儿发现菊花其他的秘密?如果我们能给幼儿提供几盆真实的菊花供幼儿尽情的观察,是否就可以鼓励他们在看一看中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整理出有价值、能促进发展的兴趣点,从而教师再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发现、交流、讨论,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开放和充满质疑的情境中学习,在不断体验探索中感受成功和乐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7
学习目标:
1.喜欢做实验, 进一步探索哪些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
2.初步感知轮子的形状与功能之间的基本关系。
活动准备:
1.《神奇的轮子》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0-11 页。
2.实验物品,例如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大小的圆罐、小塑料圈、瓶盖、长方形盒子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各种类型汽车的图片,请幼儿指出轮子在哪里,并问一问幼儿轮子是什么形状的。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0-11 页,向幼儿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三角形或四方形的轮子吗?
·图中哪一辆车能开动?
3. 幼儿两人一组,每组有一篮东西,例如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大小的圆罐、小塑料圈、瓶盖、长方形盒子等。
4. 幼儿面对面坐在地上,轮流选取篮子里的东西滚向对方,对方把东西接住并把能滚动的东西放在一起。
5. 活动完成后,请幼儿观察能滚动的东西,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圆形的。)
6. 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活动评价:
1.喜欢做实验和分享发现。
2.能辨别可以滚动的东西。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不同特征。(颜色、软硬、味道等)
2、愿意与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糖果
2、糖果王头饰一个
3、PPT过程:
一、参观糖果王国
1、师:小朋友,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今天呀,我带你们去参观糖果王国,你们觉得王国里有哪些糖果呀?
那我们现在去看看王国里到底有哪些糖果?我们在看的时候不能用手去碰哦!
2、带领幼儿参观糖果王国(边参观边提问)师:这里有什么糖啊?你猜这是什么味道呀?
把你们的秘密藏在心里哦,现在我们坐到椅子上去休息一下吧,待会告诉大家。
二、说糖果(一)、提问:你在王国里看到了什么糖果呀?
你看到的糖果是怎么样的?
你看到的糖果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呀?
小结:每个糖果都有自己的衣服,有的穿红色、黄色、蓝色等。
提问:穿不一样颜色的衣服,你们觉得这些糖果的味道一样吗?
你觉得哪些糖果是什么味道的啊?你怎么知道的呢?
师:小朋友真棒,糖纸上画了一个草莓,告诉我们这颗糖果是草莓味的
(二)、播放PPT1、(出示草莓糖果图片)提问:你们觉得这颗糖果是什么味道的呀?
为什么是草莓味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
(哦,你是看到糖纸上画了一个草莓,就觉得它是草莓味的)
2、(出示菠萝、橘子、牛奶糖果图片)小朋友,那你们看看这些糖果是什么味道呀?
3、(出示芝麻糖图片)那你们觉得这有事什么味道的呀?
你看下这黑色的是什么呀?
小结:这些穿不同颜色的衣服的糖,味道都不一样,是糖加上草莓就变成了草莓味的.糖果了。………
三、品尝糖果师: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糖果呀?这些不一样的糖果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觉呢?
待会呀我们选一颗你自己最喜欢味道的糖果,尝一尝你选的糖果是不是和你说的味道一样呢?
提问:你吃到的糖果是什么味道呢?和你刚才说的味道一样吗?
小结:今天呀,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宝宝,也吃了糖,那我们还可以再吃糖吗?为什么?
师:你说的真好,那多出来的糖怎么办啊?
师:那我们明天再吃哦,现在你们每人喝一杯水,去漱口一下。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9
【设计意图】
在一次美术活动时,有一个小朋友发现,一张红色的纸掉进水里,水就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注意创造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物品在水中是否褪色,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比较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
2、乐意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红色物体,如红色雪花片,红色皱纹纸,红色蜡光纸,红布,红毛线。
2、一杯清水,二个罐子,每人四个透明盛水的杯子,水杯上分别帖有红色物体的标记。
3、记录单一手一份,印章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变魔术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杯清水和两个罐子,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水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师:这有一杯水和两个空的罐子,你们看看两个罐子是不是一样的?现在老师把杯子里的水同时倒进两个罐子,等会儿再倒出来,你们看看会发现什么?(老师操作分别将两个罐子里的水倒回到杯子里。结果一个罐子里的.水还是清水,面另一个罐子里的水变成了红色的)
2、寻找原因
师:咦!这杯水怎么会变成红色的呢?(幼儿猜测)
师: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个秘密吧,请你们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当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罐子的盖子打开,让幼儿发现原来里面有一张皱纹纸)
师:有的小朋友说,是纸身上的颜色跑到水里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皱纹纸浸在水里会褪色
师:看清楚这张是什么颜色的?现在老师把它放在水里,仔细看,纸有什么变化?师生一边观察一边发现,纸的颜色变掉了,变深了还是变淡了?
师小结:东西放在水里颜色会变淡,这就叫褪色。
师:那么褪掉的颜色跑到哪里去了,水有什么变化?
4、幼儿实验
(1)认识材料
刚才我们知道皱纹纸浸在水里容易褪色外,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样红色的东西,看看是什么?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做实验把它们放在水里看看会不会褪色?
(2)介绍操作方法
每人准备了四个装有水的杯了,每只杯子上都贴有每样东西的标记,就是告诉你应该把哪样东西放进去。
(3)出示记录单,
讲述记录方法这是一张记录单,记录单上也贴着四样东西的标记,等一会儿实验后你发现哪样东西会褪色,就用印章在这个东西的标记下面印个印。
(4)幼儿实验
每个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把四样东西分别放进相应的杯子,观察该物体是否有褪色的现象。
(5)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实验结果。
(6)幼儿讲述实验过程。
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结果,这些材料放在水里都褪色了吗?哪些材料容易褪色,哪些材料不容易褪色?
(7)小结
并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褪色,有的容易,有的不容易。
是不是各种各样的纸都会褪色呢?让我们在活动时间再来做实验,是不是各种布料都会褪色呢?那就要我们小朋友在妈妈洗衣服时仔细看一看,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次科学活动很感兴趣,积极的探索什么东西会使水变成红色但是,由于引导不够,幼儿对褪色这个概念没有认识。。对于记录单的使用,有些幼儿还没有掌握。记录单的作用也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给幼儿的操作时间也短了一点。
上一篇:小班科学活动:红红的小东西
下一篇:小班科学活动:爱吃萝卜的小兔
【相关推荐】
小班科学活动:饼干变魔术
小班活动:有魔力的颜色宝宝
科学活动:吹泡泡(小班)
小班科学活动:小手摸到了什么
科学:按形状分类(小班)
小班科学活动——水果切切切
小班数学教案(上学期):小猫钓鱼
小班科学活动——瓶子和盖子
小班科学活动:我的蔬菜宝宝
糖怎么不见了(小班科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
活动设计背景
吹泡泡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一种游戏,但每次都是用现成的泡泡水来吹泡泡,很大程度上印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热情,素服了有的思维发展,所以我实际了这届科学活动课,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在探索中主动去建构知识。
活动目标
1、感知泡泡的特点。
2、通过操作,知道不同形状的棒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3、培养幼儿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让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泡泡的特点,
2、通过操作,知道不同形状的棒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3、学会自治泡泡水。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吸管
2、香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食盐、醋、白糖、酱油等
3、清水 ,废旧电线丝做成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
活动过程
一:师演示吹泡泡,引起幼儿吹泡泡的兴趣,同时引出课题。
二:联系生活经验,让幼儿初步感知泡泡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再次感知泡泡特点。
(一)设疑: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来吗?生大胆猜测,引出操作活动。
预设:1、说可以的幼儿,我让他们当场用自来水吹一吹。(通过演示自来水吹不出泡泡的过程,比老师的空说教效果强得多。)
2、说不可以的幼儿,我让他们说说理由,说说生活中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泡泡。
(二)制作泡泡水
1、让幼儿用分别用身边的材料家在在水里。
2、吹一吹,能否吹出泡泡来。(能吹出泡泡来的就在材料旁边做上记号)
3、汇报交流制作情况,水中放入哪些材料会吹不出泡泡来,再次探索原因。
4、引导小结:泡泡水跟普通的'水是有区别的,所放的东西也是有选择的,一般在在清水中加 香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才可以做成泡泡水,但水不能太多,否则吹不出泡泡。
(三)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颜色
1、让幼儿观察用大小不同的吸管和形状不同的铁丝圈吹泡泡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吸管吹出的泡泡大,小吸管吹出的泡泡小;吹泡泡的工具虽然形状不同,但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我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的泡泡水来到操场上玩吹泡泡,启发幼儿观察吹出的泡泡在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讨论“怎样留住吹出来的泡泡”
这下,孩子们可兴奋了,都用自己的办法去试,有的用手挥,有的用嘴吹,还有的索性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吹……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再次达到**。果然,经过他们的一番努力,泡泡真的飞上天去了,孩子们看得可开心了。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充分让幼儿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而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这个活动组织有序,是和幼儿个性发展,幼儿自然成为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
你乐,我乐,泡泡乐!在本次科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动物们独特的消暑办法感兴趣。
2、了解有哪些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凉快。
活动重点:
了解有哪些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凉快。
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对动物们独特的消暑办法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45号;《小朋友的书·夏天真人》
2、动物消暑连线图
活动过程:
一、讨论消暑的办法,引出故事。
提问:夏天真热,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凉快些?(教师图示记录)
我们小朋友有这么多的办法,那么小动物们热的时候会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
二、教师根据故事情节遮盖式出示挂图,讲述故事,了解动物独特的消暑办法。
1、讲述故事从开始至“水牛大树也笑了笑说:“那你自己想办法把”。
提问:长尾猴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过夏天的?这些办法长尾猴能用吗?
2、出示图4,教师讲述故事从“长尾猴正在想办法”至结尾,我们再来听听,长尾猴最后用了什么办法?
3、出示动作消暑连线图。(图上一边是动物,一边是过夏天的办法)
4、我们再帮长尾猴去找些朋友,谁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让自己凉快的?我们来给它连连线,看看它们过夏天的办法,长尾猴能不能用?
5、讨论帮助长尾猴凉快的办法。
三、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夏天真热》“长尾猴过夏天”,幼儿观察画面,讲讲故事内容。
四、故事延伸,讨论帮助长尾猴凉快的'办法。
长尾猴妈妈告诉它一个过夏天的好办法,你们还有好办法告诉它吗?(请幼儿说说帮助长尾猴消暑的好办法)
活动反思:
《长尾猴过夏天》这个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对动物们独特的消暑办法感兴趣,了解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变得凉快。这个故事,我通过先看图片,让幼儿猜测,然后让幼儿听故事的方法让幼儿学习看图讲述。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增加了一个内容,让幼儿知道要爱护树木。我通过让幼儿来听一些行为来辨别这件事情的对错,然后,让幼儿根据这个行为来想办法。整堂课基本上还算成功,但是还是有一些幼儿不能知道长尾猴消暑的办法,对于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消暑,想法也很有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的感知来初步了解水果。
2.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精神。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材料提供:石榴、柿子、橘子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秋天里有许多好吃的水果,你都吃过那些水果?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水果,让我们看一看,它们是什么?”
2.请个别幼儿上前摸口袋,摸出一种水果并说出它的名称。(要鼓励每个幼儿都能清楚的说出水果的名称。)
3.每组一盆,数一数,共有几种水果?比一比,那种水果最大,那种最小,并进行排序。
4.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1)你最喜欢哪个水果,摸摸看,它是什么样的?闻一闻,有什么气味?你吃过吗?想一想,它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2)你再去摸摸你没有摸过的水果,看看它和你刚才摸的水果有什么不一样?
5.谈话:“我们幼儿园里有棵石榴树,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石榴是怎么样的?”
(1)摸一摸,看看它的感觉如何?
(2)打开石榴,看一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是一粒一粒的红色的石榴子)
(3)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和你以前吃的水果有什么不一样?
6.小结:每种水果的味道都不一样,但都有营养。多吃水果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你还有那些水果没有吃过,回去可以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利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水果作为幼儿谈话活动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说的欲望,使每位幼儿有话可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中认识了水果的外形及口味。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与了解吸铁石,知道它能将铁制品吸住。
2、愿意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饼干铁盒、回形针、小积木、硬币、旺仔牛奶罐、布头、石头等小玩意每组一篮;人手一块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饼干盒,问幼儿“这是什么?”故作神秘跟幼儿说“今天老师给大家来变一个魔术,老师不用手指抓饼干盒,只要把手放在盒面上,盒子也会跟着老师的手慢慢地起来!”
1、请个别幼儿试试老师做的魔术
2、引导幼儿发现老师手中的吸铁石
二、认识吸铁石
1、请幼儿看PPT,各种吸铁石图片,让幼儿知道它们都是吸铁石。
2、请幼儿帮吸铁石找朋友,老师出示回形针、小积木、硬币、旺仔牛奶罐、布头、石头等小玩意让大家认识,请大家说说它们谁愿意和吸铁石做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教师引导幼儿用吸铁石与每个小玩意亲一亲,看看会不会粘在一起。
2、提问总结:
你们找到的吸铁石的好朋友都有谁?
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怎么知道它是吸铁石的好朋友?
总结:原来吸铁石的朋友都是用铁做的。
那我们把吸铁石的好朋友放在盒子里,我们送给吸铁石。
3、请幼儿拿吸铁石到教室里找一找,教师里哪些物品可以被吸铁石吸住?
总结:你们在教室里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活动延伸:
我们家里也有很多吸铁石的好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反思】
1.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材料的投放。
孩子在日常生活及游戏过程中,很喜欢动手操作周围的物品,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并结合主题,对孩子的活动区域进行操作材料的投放。
2.科技教育应从小班开始。
通 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理解力和认知程度,会更多地对大班的.孩子进行科技常识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更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小班孩子。从小班孩子的年 龄特点来看,虽然他们的无意记忆占优势、逻辑思维能力缺乏,但他们的求知欲、想像力和创造力却非常强。所以,小班孩子提出的问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 学现象,教师都应给予正确的回答和引导。但是,给小班孩子讲解应注意措辞,教师要将规范、抽象的概念通俗化,并以小班幼儿能理解的词语来解答分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4
学情分析
瓶子和豆子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一次活动中,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将豆子放在瓶子里并摇晃了起来,听到声音,他非常高兴。我并没有干扰他的这种行为,而是在一旁静静观察。因为,这就是他对环境的一种简单的探索,是他对身边事物产生的兴趣。于是,这节课就这样产生了。本课旨在立足于幼儿最初的简单探索,创设与利用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摇一摇的操作,知道装有一颗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轻,装有许多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响。
2.锻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每人两个瓶子,瓶底用红色胶条包好;每人一份豆子,数量超过二十颗。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教师描述情境,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豆宝宝迷路了,你们愿意把它们送回家吗?这些瓶干就是豆宝宝的家,
豆宝宝是怎么住的.呢?瓶身上的圆点会告诉我们。
教师出示瓶身贴着一个圆点的大瓶子。
师:这个瓶子里住着几颗豆宝宝?谁愿意来送一颗豆宝宝回家?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出示贴有许多圆点的大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许多”的意思。
师:这个瓶子是几颗豆宝宝的家?太多了数不清怎么办?我们把其余的豆宝宝都送进去,这是许多豆宝宝的家。
教师请另一名幼儿把剩余的豆宝宝装进贴了许多圆点的瓶子。
2.进行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师: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两个瓶子,但上面没有圆点,请你在第一个瓶子里放一个,第二个瓶子里放许多。
(2)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猜想。
师:如果我们要去豆宝宝家玩?怎么知道哪个是一颗豆宝宝的家,哪个是许多豆宝宝的家?不打开盖子,你有什么办法?
教师分别摇动两只瓶子,请幼儿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师:装着一颗豆子的响瓶,摇一摇声音是什么样的?许多颗的呢?
3.结束部分
集体听辨一颗豆子和许多颗豆子做的响瓶声音的不同。
师:哪个响瓶是一颗豆宝宝的家?摇摇看,声音怎样?哪个响瓶是许多豆宝宝的家?摇摇看,声音又怎样?
集体小结:摇一摇,装有一颗豆子的响瓶听起来声音轻的响瓶听起来声音响。
幼儿摇摇、听听,再打开瓶子反复操作几次。
师:豆宝宝玩了一天了,非常累了,他们现在要休息了,我们轻轻排队出去玩,不要吵醒他们哦。
4、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瓶子和豆子,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认识洋花萝卜,知道其主要特征和对人身体的好处。
2、通过观察、交流、品尝了解洋花萝卜的特点。
3、愿意讲述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喜爱洋花萝卜。
活动准备
1、幻灯片-萝卜
2、洋花萝卜、记录纸、刀 ,兔妈妈的标志牌
3、洋花萝卜人后一个洗净切好的生洋花萝卜,糖、醋、小盘子、调羹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洋花萝卜。
1、今天,兔妈妈给小朋友带来一件小礼物,看看,这是什么呀?(小萝卜)
2、它其实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洋花萝卜。
3、你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二、观察洋花萝卜,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
1、教师:请你们想看看洋花萝卜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子吗?
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一个,可以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哦!
(幼儿观察,发现)
2、谁来告诉我,你看到的洋花萝卜是什么样子的?
(颜色,形状,味道)
(1)形状:圆圆的 扁扁的 颜色: 红色的
(2)摸摸它们的皮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3)咦!洋花萝卜上面是什么呀?(叶子)
(4)谁能告诉我,洋花萝卜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绿绿的)
追问:叶子什么形状?只有一片叶子吗?引导:长长的,有很多。
3、洋花萝卜下面的这是什么?(根)
教师:洋花萝卜的根长得是什么样子的?(细细的,长长的,上面有很多小的毛毛)
其实,这些根上的毛毛就是根须呢!
4、教师小结洋花萝卜的外部特点。
教师:洋花萝卜的皮是红颜色的,摸起来滑滑的,长着扁圆的身体,它的顶上长着绿绿的长长
的叶子,还有一条像小尾巴似的细细的根呢!!
三 、观察探究洋花萝卜肉的特点。
1、谁知道洋花萝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个别幼儿讲述)
2、幼儿猜测
教师:你们猜一猜,萝卜里面的肉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幼儿的猜测。(根据幼儿的回答涂色)
洋花萝卜图片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看到的这红红的是洋花萝卜的皮,切开洋花萝卜我们能看到白白的肉。
四、品尝萝卜
1、幼儿品尝生洋花萝卜,讲述自己品尝中的发现?
(1)你们谁吃过洋花萝卜呀?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个别幼儿讲述)
(2)洋花萝卜吃起来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
兔妈妈请你们尝一尝,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3)幼儿品尝
(4)谁来告诉我,洋花萝卜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脆脆的,有些辣,有水分,有点甜)
(5)你们吃过洋花萝卜做的菜吗?
2、幼儿品尝糖醋洋花萝卜,讲述自己品尝中的发现
(1)其实呀,兔妈妈也可以把洋花萝卜也可以变成一道很好吃的菜。是凉拌糖醋洋花萝卜,
你们尝一尝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品尝
(3)凉拌糖醋杨花萝卜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
五、介绍洋花萝卜的营养及对人身体的好处。
教师:其实杨花萝卜最喜欢春天,这个季节它生长的最快,味道最好!!
洋花萝卜有很多的吃法,可以做汤,凉拌,红烧,都可以呢!我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
做一些洋花萝卜的菜,看看吃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