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玉笛声,浓浓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学会赏析思乡诗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一般方法。
3、学会选取恰当的意象,写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会赏析思乡诗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一般方法。
2、学会选取恰当的意象,写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查资料,了解李白生平,诗歌风格和《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2、熟读诗歌,结合书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情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
李白从二十四岁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公元735年,李白来到长安,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赏识。这次进献李白未能如愿,但他并未放弃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理想。也正是在这一年,李白在客居洛阳期间写下了《春夜洛城闻笛》。公元742年,李白等来了玄宗招他入京的诏书,写下了“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满怀希望赶赴长安。
李白性格豪放洒脱,诗歌大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个性鲜明,想想奇特,意象优美、壮美,语言清新明快。后世称“诗仙”。
席慕容,女,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后随家定居台湾。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其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自主学习】
一、吟读诗歌,把握情感。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明确:1、从诗歌标题《春夜洛城闻笛》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把握意象,再现意境。
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象——物象、形象。
意象即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他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是诗人
情感的载体。
1、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2、结合诗歌意象,充分发挥想象,将诗歌呈现的意境,用优美的语言加以再现。
3、《春夜洛城闻笛》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都抒发了思乡之情,那么两首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如“春风”与“秋风”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合作探究】
一、赏读美文,品味语言。
要求:
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诗歌进行多角度品析。
例:谁家玉笛暗飞声。“暗”字用的好。它不仅写出了笛声的隐隐约约,也表现出了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二、调动情感,深情演读。
结合以上的学习,和着音乐,分角色饱含深情的演绎《春夜洛城闻笛》。
三、身临其境,对话诗人。
要求:结合诗歌内容、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从意象选取、意境营造、情感等方面深入思考,提出问题,用第二人称“你”与台上李白扮演者展开交流对话。
四、梳理知识,归纳意象。
1、在古代,诗人一般喜欢选取哪些意象来承载思乡之情?(结合已知的具体诗句加以说明,先从七年级上下册已经学习过的诗歌中寻找)。
2、试总结通过意象鉴赏思乡诗的一般方法。
【课外拓展】
一、古今共情,赏读《乡愁》。
结合对意象的分析,赏析席慕容《乡愁》。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二、选取意象,书写情感。
要求:结合本课所学,选取恰当的意象,营造意境,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老师范例:
我心中的乡愁
乡愁是
儿时门前的那条小河,清凉地流过脚背,流向心田。
乡愁是
通向家门的那条土路,纵隔万水千山,总能指引归途。
乡愁是
一轮皎洁的明月,清辉洒下的地方:
是他乡,也是故乡。
在这首诗歌中,老师选取了“小河”、“土路”和“明月”作为意象,通过三幅画面的描绘来营造三个意境,抒发对儿时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和而今对家乡的思念。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