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照图画,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生动传神,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4.培养学生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的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对照图画,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生动传神,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将从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摘取一颗璀璨的明珠,欣赏她熠熠闪光的风采。这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有人称《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2.理解题目。
(1)你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很有名气,名字传遍了世界。)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3.师生交流:
(1)看着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样子,我知道你们已经胸有成竹了。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
出示第一组词语:张择端
故宫
摊贩
官吏
形态各异
毛驴
一寸
笼头
栏杆
风貌(开火车读,正音)
出示第二组词语:都城
作坊
溜达
一乘(指名读,正音。指导多音字的读音。)
(2)通过读文,你知道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那幅画吗?作者是谁?(《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4.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结合上写文或查字典理解文中的词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选择(zé
zāi)
宫殿(guān
gōng)
官吏(lì
shǐ)
驴子(lú
lǘ)
2.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语。
作zuò()
zuō()
溜liū()
liù()
乘chéng()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shèng()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问题是: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2.赏读,展开想象。
(1)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
(3)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
1.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2.学生选择朗读。
五、作业:图文对照,继续了解名画内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1小结时,了解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时候的张择端,画面的内容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这幅画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板书: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2)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板书:人物
多)
(3)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板书:街市
热闹)
(4)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板书:情景
传神)
3.细读课文,全面了解。
三、看图交流,内容拓展。
1.在张择端的这幅画中像这样有趣的生活情景还有很多,谁能看图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
(1)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初绿,阡陌纵横,赶集的人们和驮运贷物的骡马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在汴河码头停泊着数条大船,其中有一条装满了粮食,一些人正在忙着搬运。
(2)看到桥底下的一艘船了吗?一艘木船正要穿过拱桥,桅杆已经放倒。船工们握篙盘索。桥上桥下,许多行人驻足观赏。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
4.因为这幅画画得非常传神,我们能透过画中的内容看到八百年前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情景,所以它被称为宋代的百科全书,被称为一幅名扬海外的画。书上是怎样评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齐读)板书:古都风貌
生活情境
四、内化情感,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自由交流)
2.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的国宝,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它被制作成三维电子版的在中国馆展出,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的欣赏了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里,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时别忘了去亲眼看看这稀世之作。
3.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对照画面给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
2.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搜集资料,我们在下节口语交际课上交流分享吧。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人物
多
街市
热闹
情景
传神
古都风貌
[教学反思]
《清明上河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阅读、静心思考。因此紧扣重点词和课题质疑正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处理字词,指导易错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夯实字词,为读正确读流利做铺垫,汇报初读收获,为品读课文唱响前奏曲。
《清明上河图》这幅画远离学生的生活,因此借助视频拉近距离,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和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这样学生既读懂了文本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使孩子在心田累积的不仅是画面,是文字,更是文化的积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生活情境
叶圣陶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到一半。”叶老这段话十分精辟的阐述了略读的重要性。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三年级学生初步具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紧扣阅读提示,半扶半放的进行本课的教学,努力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选择(zé)
宫殿(gōng)
官吏(lì)
驴子(lǘ)
2.作zuò(作业)
zuō(作坊)
溜liū(溜达)
liù(急溜)
乘chéng(乘坐)
shèng(一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