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员规划项目安全教学教育方案计划培养训练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推进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夯实安全生产群众基础
公司党委宣传部
为切实增强生产一线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升安全操作技能,公司党政工团研究决定,在全公司所有工程项目深入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全面加强对工程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全体员工、全体协作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夯实安全生产群众基础,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常态化、系统性的安全生产大宣贯大培训工作机制,不断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一、充分认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关系着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组织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安全教育培训是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的重要举措。安全生产是企业最操心、领导最担心、职工最关心的焦点问题。当前,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大环境下,在公司
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下,在部分项目部仍然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操作不规范、安全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只有扎扎实实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才能为企业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环境,才能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发展的态势不受到干扰,确保企业各项改革发展目标全面实现。
二是安全教育培训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保障。各单位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必须坚持以工程项目为依托,以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一线员工、协作队伍人员为对象,以职工业校、农民工业校为平台,以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为重点,全面落实项目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责任、党政工团的齐抓共管责任、全员保安全的共同责任,确保一线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全面增强、安全生产知识全面普及、安全操作技能全面提升,坚决杜绝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严控较大责任事故,遏制一般责任事故。
三是安全教育培训是推动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安全管理是企业的基础管理,也是工程项目精细化的重要内容。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材料采购、机械使用等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点环节,也是安全生产需要重点把控的关键因素。各单位要把安全教育培训与项目精细化管理、作业层队伍建设、廉政建设紧密结合,持续深入开展以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为重点的规则教育、以实际操作为重点的标准化教育、以典型案例为重点的警示教育、以群众性自查自纠为重点的经常性教育,切实做到安全决心一次下定、安全投入一次打足、安全措施一步到位、安全生产一抓到底、安全事故一票否决,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零事故”理念,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二、扎实推进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常态化的基础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持续深化。今年是这项工作的启动年,各单位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 一是教育培训对象要突出“三全”。教育培训对象包括工程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全体员工、全体协作队伍人员。
二。
是教育培训主要内容要突出“三安”。“三安”即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管理理念和岗位安全管理规范的培训;一线员工和协作队伍人员要侧重于基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岗位安全规范和操作技能、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知识等内容培训。工程项目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新《安全生产法》等国家法律法规;(2)《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等行业规范;(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如《强制性贯彻〈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实施细则》、《开展工程项目“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本企业安全生产经济奖惩办法等;(4)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和危险源辨识;(5)各专业、各岗位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6)作业
卡控红线和要点,风险辨识和岗位风险应急培训等;(7)现场施工用电、用火、使用炸药、使用机械等安全常识和防火、防灾、防塌、防坠、防毒等自救、互救知识等;(8)施工技术标准、工艺流程管控等企业和项目管理及作业的应知应会知识;(9)典型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三是教育培训主要方式要突出“三集中”。“三集中”即集中培训、集中开展活动、集中考试。(1)集中培训。公司要组织专兼职结合的教育培训宣讲团,对重点、难点、高风险项目进行现场教育培训并巡回检查指导;项目部要通过安全讲座、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坚持每周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分专业和岗位的集中教育培训;对新进场协作队伍人员要按照“随到随训、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在培训中,要针对项目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协作队伍人员的不同特点,实行动态教育与静态教育相结合,坚持班前讲话、班后点评、安全交底、安全例会、事故案例分析、现场演练和实际操作培训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培训效果;要注重运用视频、动漫、PPT 课件等可视化、形象化的教育培训手段,增强教育培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2)集中开展活动:各单位、各项目要加强以安全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安全漫画为内容的安全文化墙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安全质量技能比武、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建言献策等活动,巩固教育培训成果。(3)集中组织考试:根据教育培训情况,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包括协作队伍人员)分时段、分专业、分岗位进行集中考试。
四是教育培训配套措施要落实“六个一”。(1)用好一本分专业的安全生产知识小册子和《一线员工安全生产通用知识 300问》;(2)运用好一套通用的和分专业的安全教育培训视频课件及局补充完善的配套资料;(3)制作一部典型安全事故漫画警示片;(4)发放一套安全生产知识漫画口袋书;(5)建立公司和项目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一支专兼职培训师资队伍;(6)各项目部落实一个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固定场所及必备设施。
三、全面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部署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以“我与安全”为主题,分“集中教育、巩固提高、考核总结”三个阶段和“组织教材、实施培训、开展活动、考核检查、总结表彰”等五个步骤全面推进。
一是组织教材。按照“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由公司安质部、工会、团委主责,分别组织整理、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要点、视频培训教材和考试题库。培训教材从 4 月中旬开始,以 15 天为一个周期,分三批通过网络发放到各单位。
二是实施培训。培训工作分二个层次全面推进。公司层面,要组织 3-5 人组成的教育培训讲师团深入到重点、难点、高风险项目开展现场培训,项目覆盖面达到 30%以上;项目部层面,要结合项目实际分专业、分岗位组织专业培训。
三是开展活动。要在培训的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各单位要在项目部制作安全文化墙、张贴宣传画;各单位、各项
目要组织开展安全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各单位要建立首席群安员教育培训包保责任制,组织群安员开展互检、立功竞赛、现场安全对手赛等活动;要在青安岗开展“学规范、学标准、识图纸”和“比学赶帮超”等活动;由工会、团委负责,组织全局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
四是考核检查。公司将从 5 月份起,对所有项目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各项目在 8 月中下旬要组织全员分时段、分专业、分岗位进行考试;公司在 8、9 月份对项目部全员安全考试情况进行检查,在 11 月份对项目部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由工会、团委、安质部、人力资源部负责在 11 月份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分层分类进行抽查。
五是总结表彰。各单位在 12 月初上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公司根据考核验收情况下发通报,并对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四、分级分层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责任 工程项目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按照层级管理的要求,层层抓好落实。
1.公司层面:负责细化实施方案,结合公司实际,补充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教材,组织项目部安全教育培训、督导考核、检查验收等工作;建设一支专兼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组织开展巡回宣贯和现场培训;组织开展安全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并及时向局党委宣传部、局工会报送活动开展情况简报。
2.:
项目部层面:负责项目部安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的细化与
完善,编制项目部特殊岗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教材;落实教育培训制度,提供教育培训固定场所和必备设施;组织实施具体的安全教育学习培训和安全文化墙建设、安全技能比武、劳动竞赛、考试考核等各项工作。坚持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分专业、分岗位的集中学习培训,每月开展一项专题活动;建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台账,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五、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为组长,工会主席、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人力资源部、生产资源管理部、安质部、工会、宣传部、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工程项目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公司组成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全面推进安全教育培训各项工作。各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各项目部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书记和安全总监为牵头人,安质、工程、劳资、物资设备、综合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细化、完善公司培训方案。
二是加大 教育培训投入。各单位要加大投入,抓好教育培训工作保障工作。在推进教育培训中,发生的安全培训教材和题库编制、印刷及有关宣传等费用,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一线人员学习培训、考试、场地使用、技能竞赛及培训师资津补贴等费用,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有关表彰奖励费用在工会、团委经
费中列支;其他有关费用,按相关规定办理。
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宣传力度。各单位要切实把宣传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全年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到公司、公司党委重点督查事项,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特别是农民工参与其中,营造出懂法纪、守规程、讲安全、反“三违”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力度。公司将以“六有”(即:有培训教材、有培训师资、有培训场地、有资金保障、有检查考核、有培训效果)为标准,制定工程项目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考核验收标准,将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督查督办事项,把各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开展情况考核结果与本单位领导班子绩效年薪挂钩,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各项目要层层细化考核验收标准,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教育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安全无小事。只有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力推进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群众基础,逐步形成“科学管安全、铁腕治安全、基础保安全、群众促安全”的良好局面,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标本兼治和企业的本质安全。
第二篇:2009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
深圳大学2009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
(试行)
一、实施目的为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充满活力的新进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特实施此计划。
二、实施对象
2008年1月1日以后承担我校全日制本科生教学任务(含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调入本校前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经历,年龄在40岁以下的在编专任青年教师。
三、实施办法
根据《深圳大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管理办法》,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各教学单位负责具体培养提升计划的落实,施行“导师负责制”,聘请本单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新进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培养。
2009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采取申报立项、按项目资助、结项考核的方式进行。
(一)项目申报与评审程序
2009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立项和评审工作将于本学期展开。本项目侧重于培养和支持在课堂教学能力上有提升潜力的新进青年教师,通过本项目资助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学的要求,成为知识积淀深厚、教师基本技能过硬,具有较强课堂驾驭能力的优秀教师。
1.申报人的条件
本项目由青年教师和导师联合申报,其中导师为项目负责人。
2.项目类别
本项目均为一般项目。
3.项目申报与评审程序
①负责人按要求填写《深圳大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立项书》,向学院提交相关附件材料;
②学院审核、评议后签署意见,将《立项书》(纸质文件及电子版)和附件材料报送教务处;
③教务处组织专家小组,召开评审会,初步确定资助名单;
④经公示征求意见后公布立项项目名单。
(二)项目中期检查
所有立项项目均须接受中期检查,检查由学院组织,以项目组自查为主,自查后由项目负责人和青年教师共同填写《深圳大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中期检查表》,并及时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深圳大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听课评议表》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文字材料报教务处备案。项目组应随时准备接受学校的抽查。
(三)项目结项考核
1.青年教师完成培养计划后,由项目负责人和青年教师共同填写《深圳大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结题书》。
2.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培养计划完成情况、进修情况、助教情况、教学工作情况(含教案、习题解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试讲记录、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的网上测评成绩和同行听课的反映)、参加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情况及个人总结。
学院聘请至少三位教师组成院级考核小组,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进行验收。其主要程序为:
①考核小组随堂听课一次,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给出评价意见;
②举行考核答辩会。导师介绍培养过程,青年教师汇报培养体会与收获,考核小组专家提问,青年教师答辩;
③考核小组经评议后确定考核成绩;
④学院将考核意见报学校教务处。
3.学校聘请由五名教师组成的校级考核小组,随机抽查青年教师上课情况(随堂听课),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给出评价意见;
4.考核小组根据结题材料、学院考核意见及听课情况,给出最终考核成绩;
5.考核成绩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成绩合格以上者准予结项。
(四)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在培养期内,青年教师应完成以下工作:
1.完成导师指定的课程选修、知识学习、专业实践或教学研究等任务;
2.在导师指导下,掌握所承担或将要承担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学会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选定参考教材;
3.按照导师的要求,完成好一门课程的全程助教任务,承担该门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等两种以上工作,效果优良;
4.每学期听课(导师开设的课程或相关专业课程)不少于2门课程,每门课听课时间不少于6课时,并做好听课笔记,撰写教学心得;
5.进入导师所在的课程组或团队,学习导师的教学经验,掌握教学方法。
青年教师在培养期内,各学院(部)应严格控制青年教师培养期的工作量,以免因工作量过多而影响青年教师对教学业务的熟悉和导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五)导师的聘任和职责
“导师负责制度”是指由学院选派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原则上采取一对一培养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促、导作用,按计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使其尽快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1.导师的聘任条件
①在高校教学岗位(含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工作五年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在编教师;
②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教学改革,重视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业务知识较渊博,教学科研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
2.导师的职责
导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
①思想品德。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勤奋工作。
②课程教学。根据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制定培养计划,指定进修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从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课技巧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青年教师备课,协助选用教材,旁听青年教师试讲和课堂讲授情况。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6课时。收集学院专家小组对青年教师的《听课评议表》,汇总学院专家小组对青年教师的听课意见,填报《听课意见汇总表》。
③研究能力。帮助青年教师全面了解所在学科前沿情况,合理选择研究方向,正确开展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工作。
④实践能力。协助学院安排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性工作。
(六)学院的职责
1.负责为青年教师选派导师;
2.制定本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3.组织本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4.了解导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安排中期检查,报送青年教师培养情况反馈意见;
5.青年教师培养期结束,组织专家组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考核,评定青年教师是否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七)青年教师培养提升计划实施流程
详见附页《深圳大学2009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实施流程图》
四、项目经费
(一)项目资助额度
2009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项目均为一般项目,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6000元,具体分配为:导师4000元,学院2000元。
(二)经费的安排和使用
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立项经费由学院(负责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统筹管理使用。实行按学院立户,教务处根据学院获资助项目个数,总资助经费统一在一个经费本上,每次报销凭经费本开支。
资助经费在立项后一次性下拨到学院。经费主要用于培养期内组织听课、评课酬金及教学培训等相关费用。教师听课指导酬金每节课不得高于200元。
五、实施时间
项目培养期为两年以内,最少一年,最多两年。
2009年项目申报时间为6月下旬。
六、附则
本计划自2009年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教务处
二○○九年五月
第三篇: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040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040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
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实际需要的具备体育教育方面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在高等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与研究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管理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富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
2、勤奋学习,认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掌握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与专项技术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能具有独立开展本专业研究、教学、训练和管理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运动专项的教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具有独立承担和开展此专项技术工作的能力,并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籍、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掌握计算机理论及其应用。
二、研究方向
1、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2、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3、运动专项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4、大学体育教育与管理
5、运动训练学
6、运动竞赛学理论与实践
三、招生对象
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人员,应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应届本科生符合学校免试推荐研究生规定的部分优秀生,由所在学校推荐,本人自愿,接收学校审核,校研究生院同意。可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前一年半为课程学习时间(包括文献阅读和教学实践);一年为学位论文和科研工作时间。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生需修满36学分方可申请学位。
(一)、公共必修课 学分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2、马列主义原著选读
23、英语
4(二)、专业基础必修课
1、教学论
22、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23、运动心理学
2(三)、专业必修课
1、运动训练学
22、学校体育管理
23、体育与保健
24、运动专项教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6
(四)、选修课
1、社会及健康研究法
12、体育与健康
13、体育专业英语
24、体育管理学
15、体育竞赛学
26、体育概论
27、运动生理
28、体育社会学
29、体育摄像技术
110、文献检索与应用
211、运动教育学
212、体育测量与评价
113、奥林匹克运动
214、体育统计
115、体育经济
116、运动与休闲
2六、培养方式
为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能力,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参加实践活动,进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在制定的培养计划下,公共课以讲授为主,自学为辅;专业课以讲授、讲座、文献阅读和参加专业实践为主;专业选修课以研究生自学、导师重点指导辅以专题讨论为主。
2、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培养工作始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参加体育运动训练的体育教学实践的前沿。发现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必须要参加一个运动专项的训练和教学实践工作。
3、培养过程实行校内外相结合,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与讨论,要求研究生要参加本学科本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和调研活动,并广泛阅读中外最新文献和教师指定文献,通过阅读积累、收集、整理加工有关资料文献,积累信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4、研究生采用教师集体培养与导师制相结合,以导师为主原则发挥教师集
体作用与导师的主导作用,集体指定培养方案和承担课程教学,论文阶段由导师指导,并实行学生和导师互选制,单位(或导师组)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认真搞好专业学习、实践、学术活动等,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和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5、成立一个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主要以研究生导师为主,可吸收具有导师培养条件的中青年副教授(教师)参加,导师在指导小组的领导下,集体把关,协同指导,确保研究生工作落实。
6、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前选定导师,第二学期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经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
7、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以公共科和基础理论课学习为主,同时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工作。
8、成立5—7人研究生考核领导小组,指导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并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9、中期考核建立由导师和主要任课教师在内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在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等状况作出综合评价,并详细填写“南京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对个别成绩差或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可终止学位。并按照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10、研究生必须参加运动队的训练实践,普通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和体育管理工作实践。
七、成绩考核:
各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考查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必修课程一律采用考试方式。认课教师考核后将成绩签在《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成绩表》并签字。研究生按规定完成全部课程学分,必修环节,论文答辩并符合其他毕业和学位条件者,准予毕业和申请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使考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研究生至少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首先选好研究课题,选题注重体现本学科的先进性和前沿性,提交撰写工作计划,做好开题报告,经导师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可行后再开展论文撰写工作,要有数篇论文正式发表。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后,应向研究生院正式提出申请学位,提交论文,按《南京大学学位论文的评阅、评议及答辩的说明》要求确定好具体时间。论文答辩通过者须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可授予学位。
十、研究生所采用的教材与文献书籍应体现与本科层次的区别,反映本专业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第四篇: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2版)
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数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的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或教育管理者。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正确理解与把握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形成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养成多维度、多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二、培养方式
1.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并在入学三个月内提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备案。
2.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3.高度重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习和实践在实习单位完成。实习结束后要提交教育实践总结报告。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的指导工作。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中小学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按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类别设置课程。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国语(2学分)
II 学期 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I 学期 3.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2学分)
I 学期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I 学期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I 学期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II 学期
(二)专业必修课(12学分)
1.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II 学期 2.数学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
II 学期 3.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专题(2学分)
I 学期 4.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II 学期 5.数学方法论(2学分)
I 学期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现代教育技术学(2学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I 学期 3.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
4.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学分)
5.数学教育研究导论(2学分)
III学期 6.泛函分析(3学分)
I 学期 7.数学教育心理学(2学分)
II学期 8.数学教育哲学(2学分)
II 学期 注:
1.研究生必须在前四门课中至少选修2学分,在后五门课中至少选修4学分。
2.本科为非师范专业的研究生须补修以下3门课程,不记学分;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本科生课程,秋季学期)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本科生课程,春季学期)竞赛数学(本科生课程,春季学期)
3.跨学科的学生须补修以下2门课程,不记学分: 数学分析1(本科生课程,秋季学期)高等代数1(本科生课程,秋季学期)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
教育实习时间为8周,记6学分;其它实践环节为2学分。
教育见习:研究生入学后就应进入见习阶段,利用课余时间深入见习基地,以观摩课堂教学以及班会、集体备课等学校各环节的具体工作为主要内容,见习次数不少于8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考核以学生的教学记录(见习学校指导教师签字并加盖见习学校公章)和教育调查报告为主要标准。
模拟教学:与“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以小组的形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微格教室进行,按照“教案的设计水平与授课实际效果” 进行综合评价。
教育实习:在第三学期进行。研究生在第三学期(每年9月和10月)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习。实习期间,需完成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并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搜集素材。
五、课程考核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的考试与考查要注重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提倡以要求研究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观摩教学反思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核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六、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实行讲授、研讨与案例分析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着重考察研究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和教学案例设计等多种形式。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各培养单位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第五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高层次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研 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具有较为宽厚的生物学专业基础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3.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 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学制
基本学制为2.5-3年。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一、培养方式
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学时
3学分 基础外国语课
90学时
3学分 教育学原理
60学时
3学分 教育心理学
60学时
3学分 2.非学位课(6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
60学时
3学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60学时
3学分
(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
生物学教学论
60学时学分 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60学时学分 现代生物学进展专题
60学时学分 生物技术
60学时学分 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人类遗传学
40学时学分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40学时学分 生命与科学史
40学时学分 人体构造与健康
40学时学分
(三)必修环节(2学分)
1.开题报告
20学时学分
2.文献阅读
20学时学分
五、考核要求
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
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1.论文选题
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合格后记1学分。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论文答辩应有详细的纪录。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不授予学位。具体请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七、教学实践
采取分散实践和集体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坚持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教育理论与学科前沿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学校组织教育见习、学术报告等教学实践活动;教育硕士研究生本人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根据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实践内容不断进行更新。
八、专业课程内容简介
-------------------生物学教学论--------------------
课程名称:生物学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60
学
分:3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的主要学位课程。结合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实践,研究生物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与教育价值、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学与教的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开发、生物教学实践及案例分析等。主要教材:
1.自编讲义
2.余自强
生物课程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参考书目(文献):
1、刘恩山主编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2、王永胜主编 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6
3、汪 忠主编 生物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6
4、赵锡鑫编著 生物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5、郑晓蕙主编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
6、全日制中学(义教、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及中学生物教材
7、陆建身主编 生物教育展望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8、王文科著
课程与教学论
(台)五南出版公司
2003
-------------------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课程名称: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 60
学
分:3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的学位课程。主要内容:围绕当前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具体的教学改革案例及课堂教学实例,运用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研讨如何面对改革和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特别是诸如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与教育价值、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及其体系、新的学与教的方法、教与学的评价、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生物教学实践和学员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分析实际案例,交流等。主要教材:
自编讲义 参考书目(文献):
1、刘恩山主编 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2、王永胜主编 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6
3、汪 忠主编 生物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6
4、全日制中学(义教、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及课程标准教材
5、王永胜编著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高中生物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5
6、王永胜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生物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5
7、余自强
生物课程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8、课程 教材 教法 等杂志
9、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Journal)
--------------------现代生物学进展专题--------------------
课程名称:现代生物学进展专题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
时:60
学
分: 3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内容简介:
本课程分专题介绍现代生物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帮助中学教师更新生物学专业知识结构,用较新、较高的观点解决生物学课程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教材:
现代生命科学进展
王丽等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06.6 现代生物学进展
孙晖 张丽萍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1.3 参考书目(文献): 1. 杨金水,《基因组学》,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王丽,《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2002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永彪,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研究进展,(2005)遗传.27(3): 4. 向近敏,向连滨,林雨霖,《分子生态学》(第一卷),湖北技术出版社,1996 5. 寿天德,《神经生物学》,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6. G..W.Hart.1997.Dynamic O-linked glycosylation of nuclear and cytoskeletal proteins Annu.Rev.Biochem.66:315-335 7. D.R.韦斯特海德等。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第二版)2003年,科学出版社 8. Abbott A.And now for the proteome.,Nature 2001,409(6822):747 9. 张红卫,《发育生物学》,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10.邹雄,张利宁,《分子免疫学与临床》,2003,山东科学出版社 11.夏同礼。《肿瘤实验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2.Hsieh J,Gage FH.Chromatin remodeling in neural development and plasticity.Curr Opin Cell Bio.2005,Dec;17(6):
--------------------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60
学
分:3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内容简介:
生物技术课程由基因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三部分构成。主要讲解内容不仅包括基本的生物技术基本原理和应用,也涉及这些技术前沿进展。学习这三大技术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了解其在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中应用。本课程的设置不仅为教育硕士提供了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指南,同时也使他们了解现代生物学发展的最新进展,丰富他们教学素材。主要教材:
王丽:《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文献):
1、萨姆布鲁克:《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3
2、陈因良:《细胞培养工程》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3、颜昌敬:《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4、傅荣昭:《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手册》, 中国科学出版1994
5、罗鹏:《遗传学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1996
6、钱玉昆:《实用免役新技术》,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3
7、B.阿特金森:《生化工程与生物技术手册》(上、下册)
8、J.莫罗著 邱信芳 许宝孝译:《真核细胞遗传学》 上海翻译公司出版 1985
--------------------人类遗传学--------------------
课程名称:人类遗传学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
时:40学时
学
分: 2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内容简介:
系统介绍人类遗传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重点特别放在介绍人类遗传学的基础知识、人类遗传学基本研究方法、人类遗传病风险咨询及其防治理论。
本课程也结合实例介绍诸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肿瘤遗传学、人类进化等方面有关人类遗传学理论和应用的最新进展。主要教材:
张传善:《人类遗传学》,自编讲义,未出版。参考书目(文献):
1.人类遗传学编写组:《人类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程罗根:《人类遗传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余其兴:《人类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名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时:40
学
分:2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教育硕士生物学教学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分析研究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的实验及典型案例,培养提高教育硕士从事生物实验教学和探究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培养高素质的生物教师奠定基础。主要教材:
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文献):
1、王永胜主编
中学生物实验技能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3
2、(美)帕迪利亚(Padilia,M.J)主编
科学探索者(系列)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施忆主编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4、生物学实验与探究教学技能
网络课程2003、8
5、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6、中学生物学教材
--------------------生命与科学史--------------------
课程名称:生命与科学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时: 40
学
分: 2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考试形式: 开卷 内容简介:
生命史部分是从物质起源讲起,到生命的起源,动植物进化的重大事件,最后是人类的起源。重点是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
科学史部分是讲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除了经典内容外,对近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介绍,比如克隆研究的历史,PCR研究的历史,基因治疗的历史以及对癌症研究的历史等。主要教材:
作者 段晓刚:《生命科学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参考书目(文献):
1张惟杰等 生命科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9 2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 生命科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3 John Maynard Smith The origins of lif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4 Cecie starr Diversity of life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人体构造与健康--------------------
课程名称:人体构造与健康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时: 40学时 学 分: 2学分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内容简介:在学生们已有的普通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以人体的各大器官系统为主线,结合人体构造(即:宏观、微观和超微观结构)、结合中学生物教学,讲解常见病与多发病及防治、一些常见急难险症的应急处理、一些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和生活保健常识。主要教材:
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文献):
1.各类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组织学》 2.各类医学院校《临床医学》 3.各类《家庭健康保健常识》
4.各类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图谱》 5.各类医学院校《组织学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