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初一下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
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当下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要认真仔细的研读每一册教材,实实在在地备一轮课,争取在所在学校建立起适应新教材的教学环境,为信息科技这一门学科证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初一下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初一下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与文化水平的标志。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严格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用为主。
在学生上机练习中,强调人人学会,人人动手。狠抓学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同时,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C135~C136由我指导教学,每班人数较多,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只能采用1~2人分小组上机。经过走访交谈,对学生有了一些了解:
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
5、有些学生键盘不会操作,有的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还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根本没有接触计算机。
针对上述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会严格要求,对于本学期的学习,要使他们进一步入好门,并能学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是x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实验教科书。
本教材主要内容如下:
1、收集身边的信息。
2、纵览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3、计算机与系统安全。
4、规范文件管理。
5、随心所欲画图画。
6、初识因特网。
7、网络基础知识。
8、文本处理。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方法;认识常用的图片文件格式;掌握用ACDSee软件浏览图片的操作方法;认识电子邮箱的作用;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认识电子邮件的格式;掌握在“Outlook Express”软件中设置电子邮件帐号的操作;学会“Out-look Express”发送电子邮件;掌握在邮件中插入附件的操作方法;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掌握自选图形格式的设置;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会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掌握在表格中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会简单修饰表格的方法;了解分栏的方法;了解打印预览的功能;学习制作贺年片。
重点掌握:
1、文件的删除;
2、图片的浏览;
3、申请电子邮箱;
4、收发电子邮件;
5、学做邮票;
6、制作一周时间计划表;
7、表格的修改;
8、页面设置;
9、学做新年贺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2、仔细讲授,进行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
3、耐心辅导,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信息素养。
4、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上机任务。
5、寓教于乐,在学中受教育,在玩中受教育。
6、分组教学,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课时安排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3课时
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0课时
第三章 文本处理 10课时
中学初一下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二】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有些学生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习上懒惰、怕动手动脑,再加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热衷于小游戏,只要教师看不到就会分神。
学困生差因分析: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知识与技能
要求掌握的初步知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WindowsXP操作系统和利用Word 2003制作文稿和电子报刊,具体知识点如下:
信息技术及应用: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知道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信息。
WindowsXP部分:熟悉WindowsXP的桌面,掌握XP窗口的基本操作;学会设置WindowsXP的桌面、外观及屏幕保护;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及文件夹;会使用XP的搜索功能查找文件和文件夹;会在XP系统中设置日期和时间,会卸载、删除程序和文件。
Word 2003:了解电子报刊设计的基本知识;经历利用Word设计电子报刊的基本过程,熟练掌握电子文档中文字及段落的编辑及格式设置、文字定位、图文混排、版面设计、表格制作、页面修饰等方法;在合作设计、制作、展评电子报刊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乐趣,学会交流与合作。
必备技能:
学会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掌握WindowsXP的最基本操作,会使用键盘和鼠标,会使用写字板或记事本进行中、英文的输入。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并会进行基本的文本编辑,如文档的打开、新建、保存,文本的输入,设置字体、字号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广的微机知识,技能和技巧。感受到创新的喜悦,并能用于实践。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进度表
中学初一下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大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深入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本学期我仍然担任七年级1-6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正确的开机关机,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及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靠每周上课时间巩固练习的,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x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内容包括:初始因特网、网上浏览、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五章内容。其中第三章的软件下载和第四章的收发电子邮件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在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不是简单的靠书本传授理论,而是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
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的维护。
2、初步学习认识因特网的概念和用途。
3、掌握登录网站和浏览网页的方法。
4、掌握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的方法。
5、学会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6、会在网上和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7、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8、了解网络安全,尝试使用杀毒软件,能正确地引用网上资源,具备良好的网络礼仪和网络道德
五、教学措施
本学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开展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以这种方式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仍以学生自学和动手操作为主。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初识因特网 2课时
第二章 网上浏览 4课时
第三章 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 4课时
第四章 收发电子邮件 5课时
第五章 即时通信 2课时
中学初一下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与文化水平的标志。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严格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用为主。
在学生上机练习中,强调人人学会,人人动手。狠抓学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同时,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C135~C136由我指导教学,每班人数较多,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只能采用1~2人分小组上机。经过走访交谈,对学生有了一些了解:
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
5、有些学生键盘不会操作,有的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还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根本没有接触计算机。
针对上述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会严格要求,对于本学期的学习,要使他们进一步入好门,并能学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是x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实验教科书。
本教材主要内容如下:
1、收集身边的信息。
2、纵览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3、计算机与系统安全。
4、规范文件管理。
5、随心所欲画图画。
6、初识因特网。
7、网络基础知识。
8、文本处理。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方法;认识常用的图片文件格式;掌握用ACDSee软件浏览图片的操作方法;认识电子邮箱的作用;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认识电子邮件的格式;掌握在“Outlook Express”软件中设置电子邮件帐号的操作;学会“Out-look Express”发送电子邮件;掌握在邮件中插入附件的操作方法;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掌握自选图形格式的设置;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会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掌握在表格中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会简单修饰表格的方法;了解分栏的方法;了解打印预览的功能;学习制作贺年片。
重点掌握:
1、文件的删除;
2、图片的浏览;
3、申请电子邮箱;
4、收发电子邮件;
5、学做邮票;
6、制作一周时间计划表;
7、表格的修改;
8、页面设置;
9、学做新年贺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2、仔细讲授,进行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
3、耐心辅导,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信息素养。
4、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上机任务。
5、寓教于乐,在学中受教育,在玩中受教育。
6、分组教学,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课时安排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3课时
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0课时
第三章 文本处理 10课时
中学初一下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五】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大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深入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把先进科学技术尽早普及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树立现代化的信息理念,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二、基本情况
经过上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对电脑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开机关机,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及其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在学习上处于一种玩电脑的状态。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相对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学习后没有注意更好的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三、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中学初一下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六】
一、指导思想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与文化水平的标志。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严格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用为主。
在学生上机练习中,强调人人学会,人人动手。狠抓学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同时,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C135~C136由我指导教学,每班人数较多,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只能采用1~2人分小组上机。经过走访交谈,对学生有了一些了解:
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
5、有些学生键盘不会操作,有的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还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根本没有接触计算机。
针对上述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会严格要求,对于本学期的学习,要使他们进一步入好门,并能学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是x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实验教科书。
本教材主要内容如下:
1、收集身边的信息。
2、纵览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3、计算机与系统安全。
4、规范文件管理。
5、随心所欲画图画。
6、初识因特网。
7、网络基础知识。
8、文本处理。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方法;认识常用的图片文件格式;掌握用ACDSee软件浏览图片的操作方法;认识电子邮箱的作用;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认识电子邮件的格式;掌握在“OutlookExpress”软件中设置电子邮件帐号的操作;学会“Out—lookExpress”发送电子邮件;掌握在邮件中插入附件的操作方法;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掌握自选图形格式的设置;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会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掌握在表格中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会简单修饰表格的方法;了解分栏的方法;了解打印预览的功能;学习制作贺年片。
重点掌握:
1、文件的删除;
2、图片的浏览;
3、申请电子邮箱;
4、收发电子邮件;
5、学做邮票;
6、制作一周时间计划表;
7、表格的修改;
8、页面设置;
9、学做新年贺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2、仔细讲授,进行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
3、耐心辅导,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信息素养。
4、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上机任务。
5、寓教于乐,在学中受教育,在玩中受教育。
6、分组教学,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课时安排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3课时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0课时
第三章文本处理10课时
中学初一下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七】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大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深入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本学期我仍然担任七年级1-6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正确的开机关机,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及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靠每周上课时间巩固练习的,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x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内容包括:初始因特网、网上浏览、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五章内容。其中第三章的软件下载和第四章的收发电子邮件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在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不是简单的靠书本传授理论,而是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
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的维护。
2、初步学习认识因特网的概念和用途。
3、掌握登录网站和浏览网页的方法。
4、掌握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的方法。
5、学会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6、会在网上和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7、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8、了解网络安全,尝试使用杀毒软件,能正确地引用网上资源,具备良好的网络礼仪和网络道德
五、教学措施
本学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开展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以这种方式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仍以学生自学和动手操作为主。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初识因特网 2课时
第二章 网上浏览 4课时
第三章 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 4课时
第四章 收发电子邮件 5课时
第五章 即时通信 2课时
中学初一下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八】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大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深入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5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正确的开机关机,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及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靠每周上课时间巩固练习的,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x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内容包括:网上搜索,收发电子邮件,电子表格的初识,认识多媒体,获取多媒体等。其中收发电子邮件和电子表格初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
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的维护。
2、掌握登录网站和浏览网页的方法。
3、掌握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的方法。
4、学会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5、学会电子表格的简单用法。
6、会在网上和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7、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8、了解网络安全,尝试使用杀毒软件,能正确地引用网上资源,具备良好的网络礼仪和网络道德
五、教学措施
本学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开展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以这种方式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仍以学生自学和动手操作为主。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初一
2011—2012学上学期(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计划
初一年级:
一、认识信息技术
1、理解信息技术含义
2、懂得信息技术离不开电脑
二、走进神奇的计算机
1、认识计算机系统
2、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计算机的安全及病毒
三、多彩的windows世界
四、巧妙使用word1、word的使用界面,学会用word创建文档
2、编辑word文档
3、美化word文档
4、文档的输出
五、有趣的PPT演示文稿
1、认识PPT工作界面
2、丰富PPT内容
3、美化PPT4、PPT的动画效果
第三篇:初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巧,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感兴趣。但还有部分同学的操作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同时,由于初一的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学生自控能力差些,心态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由于信息技术课并不像某些学科那么枯燥、单调,也不需要死记硬背,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并且会觉得比较新鲜。但是同时存在的问题是:某些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2011年1月第5版)。
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教材采用主题活动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教学。主题的选择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力求把学习需要和生活需要、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培养、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
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五、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教学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单元:数据处理
第1课:数据计算1 课时 第2课:数据分析1 课时 第3课:数据的图表化1 课时
第4课:工作表的格式化与打印2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第二单元:网络技术基础
第1 课:计算机网络基础1课时 第2 课:互联网基础1课时 第3 课:互联网的基本服务1课时 第4 课:互联网的应用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第三单元: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第1 课:亲密接触多媒体1课时
第2 课:图像处理
(一)—泉水甲天下 1课时 第3 课:图像处理
(二)—一览众山小 1课时 第4 课:图像处理
(三)—与圣人同行 1课时 第5 课:音频采集与处理—山水圣人行解说1课时
第5 课:视频采集与处理—畅游在山水圣人间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第四篇:初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初一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比较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这是我们教学的优势。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而且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所以,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计算机一些常用的软件。
二、教材分析
我们学校的教材采用的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学生一周只有一节课时的信息技术课,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学到知识,是我首要考虑的,因此我将教材内容进行整理,把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了word的学习掌握上。Word是我们在学习写论文最为常见的工具,因此掌握好word的应用,对学生今后是实际操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本学期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能够合理的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
2、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使用原理等,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3、熟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能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设计、制作作品,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水平。
五、本学期采取的具体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1课时
第2课初识Windows2课时
第3课键盘及其操作1课时
第4课汉字输入1课时
第5课文件和文件夹治理2课时
第6课信息的搜集和下载2课时
第7课word字体格式设置1课时
第8课word段落格式设置1课时
第9课word文章排版初步1课时 第10课word图文混排(1)1课时 第11课word图文混排(2)1课时 第12课word中表格的制作2课时 第13课excel的应用4课时共20课时
程银霞2013年8月31日
第五篇:初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束伟英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2.标题的含义。
三、精读课文,分析感悟人物形象,(1)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2)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 ①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
②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③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④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首先我们怎样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出发时:P69 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P72 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 P73 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 P74 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 P76 坚强。
教师小结: 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
四、欣赏景物描写旬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1)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
a.自然景色的描写; 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
(2)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
(3)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边自由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体会杜小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环境中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1)P70.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
(2)P71.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7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P7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5)P75。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教师总结: 回忆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歌》等,区别本文景物描写与诗歌散文中景物描写的异同,让学生领会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除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外,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明确:小说中的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想像思维能力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六、作业:
《孤独之旅》读后感
七、下面就这一课堂教学设计我谈谈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九年级学生对小说题材接触过一些,对三要素的内容有所了解。但是理解分析、鉴赏文章主题和写作手法远没有形成系统。感性多,理性少。所以需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体验感知,思考领悟,提高他们品味鉴赏能力。加之新课标指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是说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我力求做到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的《孤独之旅》,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地成长历程。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因此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和解读文章尤为重要。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人生考题。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孤独可以说是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一种情绪,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之中的学生不是缺少孤独而是缺少感悟,因此在讲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谈对“孤独”一词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所理解的往往比较片面,那么文题的“孤独”又有何深意呢?带着问题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合理设置目标,以默读,跳读,研读为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为下面的精读理解做铺垫。环境描写和心理变化哪个应放在前面探讨,根据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我确定先提炼心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带入环境描写,效果很理想,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寻找和理解都很到位,从而较好的突破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畅谈自己的感悟,培养敢于面对孤独,并在孤独中收获成长、勇气和思想。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学生对文本有真“感受”,真“体验”,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以获取极为珍贵的对文本的第一感受和体验。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本来就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以为任何问题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