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教学计划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更好地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规范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管理,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2 — 2.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3.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4.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5.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
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培养目标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五、课程设置及其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 — 24 —
定的基本要求。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学校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部分基础性强、规范要求高、覆盖专业面广的大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并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25 —
六、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基本内容:
1.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 2.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4.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5.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二)时间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允许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要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 26 —篇二:2015教育部工作要点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5-02-26 201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一、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
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
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
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报告。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制订高校分类体系和设置标准,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各地优化城市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1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文件,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14.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合作。贯彻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15.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推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16.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落实法定增长,推动各地建立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依法保障财政教育投入。规范学校收费调整,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 制,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加强教育财务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总会计师委派工作,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开展全员培训。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实行“阳光财务”。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17.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文件,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推动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校园安全条例》《国家教育考试条例》立法进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法》起草和《学位条例》修订。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师申诉办法》等规章。设立依法治教示范区。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培训。18.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制订法治教育大纲,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建设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建设。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高工程。19.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法学教育和研究阵地,研究制订《高等法学教育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学指导》。召开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等法学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力度。继续推进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积极推进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司法考试制度的有机衔接。20.依法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深入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加快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制订《督学管理办法》。健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县(市、区)工作。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做好专项督导。21.推进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发布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制订教育标准制定审核办法,探索建立国家教育标准核准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印发《义务教育篇三: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高[2000]2号
为了加强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指导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做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二、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教学计划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5.贯彻产学结合思想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6.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各校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制订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三、教学计划的构成与时间安排 1.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①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②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③修业年限;
④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⑤教学进程表;
⑥必要的说明。2.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3.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非全日制的修业年限应适当延长。4.三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学时为宜;二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100~1200学时为宜。5.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篇四: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一、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
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
检查。
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报告。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
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篇五: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一、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
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报告。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制订高校分类体系和设置标准,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各地优化城市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1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文件,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14.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合作。贯彻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15.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推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16.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落实法定增长,推动各地建立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依法保障财政教育投入。规范学校收费调整,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
第二篇: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部教学计划
2016年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残疾学生将来的实际生活为中心,以他们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和就业需要为立足点,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教育。紧紧围绕“适应主流社会”、“回归主流社会”的理念,真正达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的。
二、总计划
以“让残疾学生学会技能和本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为根本目标,推陈出新,选择适合社会需要、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具体内容 1.陶艺专业计划
(1)能掌握技术操作,会动手制作(2)能在短时间内按要求制作出作品
(3)会创造,能积极动脑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
(4)提高培智学生学习陶艺专业的兴趣 2.美发专业计划
(1)掌握美发基本手法,能动手操作
(2)能熟练区分并运用美容美发器材,会安全使用(3)确保学习美发专业学生每两个周末能够去三毛理发店实习
(4)把三毛理发店发展成为本校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并挂牌
3.足疗按摩专业计划
(1)能精确地找准穴位(2)能熟练运用按摩手法及技巧
(3)能根据顾客的痛穴及按摩的手感,初步判断病因
(4)给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力争与潘存功按摩店签订人才培养就业协议 4.烹饪专业计划
(1)掌握基本的烹饪技法:炒、炖、烹、炸、蒸、煎、焖等(2)掌握各种灶具的使用方法,能安全使用(3)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制作出美味的食物(4)会做简单的面点、做精美的小炒(5)让程度较好的培智学生学习烹饪专业 5.洗车专业计划
(1)能够掌握基本的洗车流程
(2)培智学生洗车的人数要在20人以上,能够独立完成洗车的学生人数在8人以上
(3)聘请专业洗车教师,联系校外实习培训基地
(4)把洗车专业发展成为本校的精品专业,2015年年底学习洗车专业的培智学生人数占培智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6.丝网花特色专业
(1)能够掌握丝网花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提高学生制作作品的速度(3)增加教学难度和制作类型
(4)把丝网花专业课程打造成本校的特色课程
在今后的职业课程实施中,要严格监督和管理各个专业课程的实施,加强对外聘教师的聘任考察制度。
第三篇:教育部审定2013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
(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本册教材注重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和比例三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序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运用数序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六、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26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2人。2.“双基”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3.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抓住教育契机,适时进行法制教育。
4.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七、教学改革措施
1.减负提质:(1)认真学习新教材,读懂新课标,领会精神,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做到超周备课。
(2)采用以生为本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
(3)平时多看一些教育书籍,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及时有效地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2.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3.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5.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八、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第四篇:教育部审定2016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2016年秋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任务,我由高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转到一年级的语文及班主任,如何适应高年级到低年级工作重心的转变,如何尽心尽力地搞好本职工作,有必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因为是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根本不知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只是出自一时的爱好,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但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二、教材分析
总的来讲:
这本教材是教育部2016年审定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开始学拼音。
从今年起,一年级小学生学语文,要先认“天、地、人”这三个常用字。
语文园地里有三个栏目——书写提示、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栏目。
书写提示”讲的是笔顺规则,包括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等等。说白了,新教材就是想告诉一年级的小朋友,写字是有规律的,按规律写,字能写得更顺手更漂亮。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有像《小兔子乖乖》这样的儿歌,还有像《小松鼠找花生》这样的趣味故事。新教材此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快乐读书吧”栏目 这一栏目设在新教材第一单元末尾,有四幅图画,分别是和爸妈阅读、和同伴讲故事、在书店看书、在图书馆看书,主题是“读书真快乐”。
详细的解读:
本教材在入学教育中提出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阅读,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新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感觉是“高大上”。所谓高,是层次高。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主编。新教材是16开本,122页。字体大,新教材课文题目小初号(英文36号),课文正文二号,田字格的字在小初与二号之间,都分别加大了半号;《识字》第1课的“天 地 人 你 我 他”,字号竟然是72号(英文字号),课本显得大气。所谓上,是外观上精致,画面风格、字体选择、装帧设计、页面布白,都让人感到现代时尚、和谐养眼。比如,教材插画,原教材以写实居多,新教材则更多的是童话图;原教材的图画属单线平涂,新教材则大多采用无线平涂(没骨画法),明暗更清晰,色彩更和谐,立体感更强。这样的高大上的新书发到孩子手上,他们能不开心吗?
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结构体系
新教材,安排了入学教育、识字、拼音、阅读四大板块,一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较松散的主题,不强化。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
(1)安排顺序
新教材先用一个单元学习40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先识字,可能想体现几个意图:一是强化母语文字的意识;二是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三是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
(2)识字写字
《识字表》安排300个汉字,比原教材减少了100个,降低了难度。《写字表》安排100个汉字,字数与原教材相同。但由于新教材按字频选字,入选的字有所不同。比如,原教材“一 二 三„„”十个数字都选,新教材“六 七 九”识字选了,写字就未入选。在每一课的“识字”栏新增了共50个偏旁部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书后还附了《常用笔画名称表》,提供了横竖撇捺点提及复合笔画名称22个,对规范笔画的称谓很有好处。
(3)文本篇数和篇幅有缩减
阅读课文14篇。识字文本10个。120字以上课文有1篇,《小蜗牛》208个字。入学教育
新教材的标题是《我上学了》。新教材是以受教育者的视角呈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定位准确。内容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含《上学歌》)”“我爱学语文(分别是三幅图“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既暗示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朗读、写字、口语交际,也暗示着整个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阅读、写作、运用),语文任务明确。
文本选择
新教材安排识字10课,阅读课文14篇。
低年级孩子喜欢两种文本。一种是最远的,天上地下的奥秘,鸟兽草虫的活动,非人物的情境世界,古时候的诗文故事。比如,童话、神话、童诗、童谣等。课文《小小的船》《江南》《青蛙写诗》《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比尾巴》《四季》《雨点儿》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小兔子乖乖》《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谁会飞》《猴子捞月亮》《春节童谣》等就是最远的。另一种是最近的,自己的活动、情感、成长、见闻,如《影子》《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剪窗花》等。不过,就教育而言,当然也需要不远不近的,以体现国家意志,明显的比如“我是中国人”“升国旗”。但从低年级儿童的学情出发,在“最远的”“最近的”的选择中,隐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适宜。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是人教版教材比较重视的选文。新教材都安排了6首古诗,分别是《画》《咏鹅》《悯农》《江南》《古朗月行》《风》,新教材把古诗分别安排在“课文”“识字”“日积月累”板块中。其中“日积月累”中就安排了四首。可见,对古诗文的学习,编者意图是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不需过度解释,不需欣赏分析。
口语交际
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4次,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对话。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更加突出,“口头作文”的痕迹大为淡化。
课后练习——朗读最重要
课后练习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重点的标识。新教材24篇课文(包括识字的10课),除了“识字1”《天 地 人》没有安排课后练习,其他23课,基本都安排1~2题(只有两课安排了3道题)。其中21课安排了朗读课文,9课既要朗读又要背诵,可见朗读好课文是最重要的事,是第一位的;背诵应限于文质兼美的短课文,“见文必背”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新教材对朗读还有多个特定的明确要求,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读准字音”“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等。除了朗读背诵,课后还有“读一读”的练习,读词语、短语、语句等,属于积累性质,给学生一些“见面”的机会,不必去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还有其他一些练习,比如猜字、游戏、说话、问答等,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养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
语文园地——趣味与积累
语文园地的名称没有变,但更注重趣味性、生活性、应用性。全册8个单元有6个单元安排了“趣味识字”,通过数字诗、日课表、反义词、时间词、亲人称谓、行业称呼等生活化的通道来识字。姓名识字、牌匾识字也是这样的通道,则安排在“我的发现”中。
“日积月累”是保留的栏目,因为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两大支柱之一。教材安排了4首古诗和两次格言的学习。“和大人一起读”是语文园地新出现的栏目,每个园地都精选一篇童谣或童话,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
“字词句运用”是新栏目,每个单元都固定安排。本册从拼音、识字、扩词、写话等形式入手,体现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是新的,但语文的性质不变,还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变,还是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其中100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1、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第五篇:教育部
教育部、公安部要求做好中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
2010年12月22日10:08来源:中国新闻网
教育部、公安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做好中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重视新学期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火灾疏散逃生意识与技能,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目标。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加强中小学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对中小学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抓好落实。公安消防部门要选派业务骨干或优秀士官担任辖区(责任区)内中小学的消防辅导员,积极协助中小学做好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火灾逃生疏散演练、消防主题活动的策划、组织、辅导等工作。各地教育部门要将中小学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对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内容。各地公安消防部门要将基层消防科(大队)指导协助中小学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情况列入对基层消防科(大队)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及落实“四个能力”建设情况的考核内容。
通知强调,各中小学要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进行一次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小学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逃生自救常识等教育;初中、高中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灭火器材使用、火灾自救互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各中小学每学年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参观消防队(站)或消防宣传教育馆的活动。
通知指出,各中小学要利用每年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等教育契机,根据学校教学楼、教室、学生宿舍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制定预案,因地制宜地组织全员参与的火灾疏散逃生演练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火灾疏散指示标志,熟悉应急事故广播,学习、掌握正确的火灾疏散逃生程序、行进路线、行进姿势、携带物品、联络方式、集合地点及安全注意事项。
通知还指出,各中小学要布置一次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制定家庭火灾疏散预案的家庭作业。主要内容包括制作一张家庭每个房间的逃生路线图,确定疏散程序、方法、要求等,并进行演练。要求学生每学年填写一张“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以便督促家庭成员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配备必要的消防安全器材,落实家庭消防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家庭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