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社会认识文具和学具教案
大班社会认识文具和学具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社会认识文具和学具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社会认识文具和学具教案1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
(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
(2)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活动反思:
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你能从这幅图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在解读主题图的时候找到小数,发现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一样,不是整数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大班社会认识文具和学具教案2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2)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大班社会认识文具和学具教案3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逐一出示书包、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并讨论它们的用处。
——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2、观看情景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提问:表演说明了什么?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小明作业做完了,小方还没有完成?
——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如何将书包望的用品摆放整齐呢?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请一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
——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活动反思
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开展数学学习是我自课改实验以来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为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在课前我积极地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1、让生活走进课堂。
现实生活中的数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阔,是我这节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数一数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见过和用过的数字、玩一玩平时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游戏以及课后找一找等活动,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数一数、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玩一玩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3、开放教学,让数学教学解放学生的大脑。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找朋友”的连线,顺序是开放的;数文具的方法、数数的思维过程是开放多样的,有一个一个地数,有多个多个地数;“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字”,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感知,得到多种的结果,还可以开放式想像校园里、家里数字的存在与价值;此处,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开放的,教师没有限制学生表达的方式与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品质得到逐步培养。
4、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如何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讨论、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矫正和评价,敢想、敢说的氛围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大班社会认识文具和学具教案4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
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
(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
(3)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4.讨论:
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5.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
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6.创设“上课,下课”情况。
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第二篇:大班学具操作活动
大班学具操作活动:奇妙的游戏棒
学具现场观摩活动活动内容;奇妙的游戏棒活动目标;
1、学习较细致,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由浅入深得观察出记忆中事物的联系和规律。
2、能按事物的外型特征进行记忆,并能大胆表述结果。
3、培养幼儿大胆想象,思维,发展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范图若干张
2、学具:游戏棒每人一盒,雪花片若干,每组幼儿拼板一张。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儿歌引入:游戏棒,真奇妙,红黄蓝绿真好看,会变房子会变船,我们大家都爱玩。
二、教师出示范图一、二,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提问:“图上有些什么?这些图形分别在纸的什么方向?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上下位置变换,左右位置变换)幼儿观察后回答。
三、出示图三,观察后提问:
1、图上有什么图形?(幼儿按顺序说出,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
2、幼儿观察后,教师遮住图面,请幼儿凭记忆拼插出物体。
出顺序:排在第二的,第四的等。(幼儿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四、出示图四,记忆拼画,观察提问:图上有什么物体?(按左、中、右顺序说出)
1、幼儿记忆三分钟,遮住图面,提要求:幼儿进行拼插画,画中有图上中间的物体,其
他可自由发挥。
2、幼儿拼插画,鼓励幼儿在记忆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想象。
五、小结:幼儿讲述拼插画内容
六、活动延伸:可进行小组合作拼画。
第三篇: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国旗
大班社会: 认识国旗
活动目标:
1、认识国旗的涵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懂得国旗是代表国家的,国旗是祖国的标志,代表国家的尊严。
2、懂得升国旗时奏国歌应肃立,行注目礼。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尊敬国旗。活动准备:粘国旗的材料。活动过程:
1、导入国旗问: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让幼儿说出国旗、红旗或者五星红旗都可以。
问:这面旗是哪个国家的?让幼儿说出中国的,中国是简称还有一个完整的名字叫什么?引出我们国家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小结:这是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2、认识国旗的涵义(1)问:国旗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是红色的?(过去我们的国家很穷很苦,有许多国家来到这里侵略我们,烧杀抢掠,有许多的英雄站起来反抗,不怕流血牺牲把敌人赶出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永久的纪念那些烈士,所以国旗颜色是用鲜红的,象征先烈的鲜血染成的)。
问:国旗的上边有几颗星?有几颗大的几颗小的?怎么摆放的? 小结:四颗小星各有一个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各族人民。象征全国各族人民紧紧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紧跟党中央建设祖国。因为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星,所以我们的国旗叫“五星红旗”
(2)国旗是代表国家的,是国家的标志
请看 图片这是哪国的轮船?
问:你怎么知道的?(上面有我国的国旗)问:你还在哪里见过国旗(在大使馆、学校、天安门广场等)小结:国旗是代表国家的代表国家的尊严。小学里的大姐姐大哥哥可尊敬国旗了,他们对着国旗说:“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出力”我们小朋友也应该怎么做?(尊敬国旗)
3、礼仪教育问:升国旗是我们要唱什么歌曲?(国歌)升国旗时应该怎么做?
少先队员行什么礼?(行队礼)问: 我们小朋友升国旗时应该怎么做?(行注目礼)小结: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听到奏国歌看到升国旗就要原地不动,进入庄严神圣的升国旗仪式中去,不能跑动、说笑、打闹,态度要严肃认真,立正站好眼睛看着国旗冉冉上升。
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祖国爱护国旗。不能用印有国旗的纸包东西,或者折飞机。爱国旗就是爱祖国的表现,希望小朋友能成为祖国的骄傲。
4、爱国教育
师:咱们看看中国运动员为国夺冠的情景,问:你看到了什么?当你看到运动员在领奖台上时,你的心里会感到怎么样?(自豪。骄傲)小结:运动员为国争光,我们会感到无比的自豪,我相信你们长大后也一定向解放军、科学家、运动员那样,尊敬国旗,保卫祖国,为国争光的。
5、粘贴国旗师:我们都很尊敬国旗,现在请小朋友亲手做一面国旗(分五组、一组五个小朋友)老师巡回指导。
小结:把我们做好的国旗放在教室里,每天看到他,激励自己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效果评析:
第四篇:大班社会教案认识筷子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筷子》
锁阳城镇中心幼儿园 赵 静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学习掌握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发展小肌肉动作。
3.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重点:认识筷子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难点: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筷子,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筷子,幼儿观看。
2.提问:
(1)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用处?
3.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4.师:这个是筷子,我们吃饭的时候会使用它来夹东西。
二、结合实物筷子,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感知筷子的不同特征。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种类的筷子,幼儿观看。
2.提问:(1)这些筷子是什么形状的?
(2)它们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
3.组织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等形式自由讨论回答。(重点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方面观察发现它们的不同。)
4.小结:原来有的筷子是竹子做的,有的筷子是木头做的,有的筷子是塑料做的,它们都是长长的、直直的,摸起来是硬硬的,而且都是一头粗一点,一头细一点。
5.组织幼儿再次根据筷子的特征进行感知、探索。
三、游戏“夹夹乐”,帮助幼儿巩固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发展小肌肉动作。
1.提问:
(1)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
(2)你们是怎么握筷子的呢?
2.组织幼儿展示自己握筷子的方法,教师纠正幼儿的错误姿势。
3.教师介绍游戏“夹夹乐”玩法,幼儿倾听。(请幼儿练习分组用筷子夹弹珠、木珠或泡沫板,看谁在指定时间内夹得又快又好。)
4.教师示范用筷子夹东西,幼儿观看。
5.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教师及时进行筷子握姿的指导。
6.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延伸
1.请家长在家督促幼儿使用筷子吃饭。
2.宣传使用筷子时的注意事项,引导幼儿注意安全,学会安全、正确使用筷子,如不把筷子打到别人,不把筷子放在嘴里咬……
第五篇:学具教案2
六型学具教案
勇闯难关
——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辅助材料:活动课件
一、目标设计
主要目标:通过玩“勇闯难关”的游戏活动,让全班85%以上的幼儿能观察出教师出示排列图的组合规律,并能按规律续摆出几个图形,培养幼儿归纳推理和判断推理能力。
渗透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导入方法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今天我们要一起玩“勇闯难关”的游戏。你们愿意跟老师去挑战吗?好,请轻轻打开学具。我们让学具块做热身运动,听口令:顺序是粉—黄—蓝—绿—粉。开始!”
“插接棒也要做热身了,听口令:请插一个三角形,开始!”我们马上要开始挑战了,请你们将插接棒用最快的速度收好,放回学具盒里。
三、展开方法
(一)第一关: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活动定向
教师:“你们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请看第一关: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上的插接棒的摆放,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了吗?请你按照这个规律,再摆出3根插接棒。开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照大屏幕拼插,然后按颜色规律在后面续摆出3根。教师巡视。引导幼儿观察颜色规律。
3.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幼儿自我检查验证
教师指导语:“好,大家都摆放出来了。请一名小朋友说说你的答案,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摆放的。”
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正确答案:“他的是按照红绿蓝的颜色规律摆放的,你们觉得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看正确的答案。你的是这样的吗?”
4.讨论总结操作方法,多角度积极评价
教师指导语:“恭喜你们完成了第一关的挑战!”给自己鼓鼓掌!将插接棒收好!
(二)第二关: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活动定向
教师指导语:“你们可真棒,要不要去挑战下一关?这关有点难,要求你们要更加仔细的看,才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小秘密。找到它们摆放的规律了吗?请几个小朋友说说。请你按照这个规律再续摆上一组。开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照大屏幕拼插,然后按颜色、数量规律在后面续摆出一组。教师巡视。引导幼儿观察颜色、数量规律。
3.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幼儿自我检查验证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们完成了吗?你们能一起告诉我这个是按照什
么规律摆放的?”
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正确答案:“来看看你们的和我的一样吗?” 4.讨论总结操作方法,多角度积极评价
教师指导语:“它们是在颜色上是按照一个红长棒、两个蓝短棒的规律摆放的,和我一样的小朋友举手!恭喜你们挑战成功!给自己加加油!将插接棒收好!”
(三)第三关: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活动定向
教师指导语:“你们好厉害啊!敢不敢去挑战第三关?请你仔细看看这些图形,在颜色和形状大小上有什么规律?按这个规律,如果再增加2个图形,应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把你的答案摆出来,开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仔细观察,然后用插接棒拼摆图形。教师巡视,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和图形大小的规律。
3.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幼儿自我检查验证
教师出示一名幼儿错误的答案,引导全体幼儿验证。教师指导语:“我看大家都已经插好了,你们来看这个和你的一样吗?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正确答案:“来看看你们的和我的一样吗?” 4.讨论总结操作方法,多角度积极评价
教师指导语:“这个正方形是按照一红一绿,一大一小的规律拼摆的。
所以后面应该再拼插一个红色的大正方形和一个绿色的小正方形。你做对了吗?恭喜你们又通过了一关!请将插接棒收好!”
(四)第四关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活动定向
教师指导语:“还有最后一关在等着我们呢?你们还挑战吗?请你看看这组图片有什么规律呢?除了插接棒还有什么,(学具块)学具块画面上的图案又有什么区别呢?它们和插接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你按照这个规律再拼插出一组图形。开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照大屏幕拼插图形。教师巡视。3.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幼儿自我检查验证
教师指导语:“你觉得自己做对了吗?我们来看正确答案吧。” 4.讨论总结操作方法,多角度积极评价
教师指导语:“原来插接棒的数量和学具块上星星的数量是相对应的,他们是逐渐递增的关系。做对的孩子给自己鼓鼓掌!恭喜你们完成了所有的挑战!将插接棒收好!”
四、结束方法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你们还想继续挑战吗?好,带着我们的学具,我们去迎接新的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