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计划编制源代码
#include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1 #define Status int #define Boolean int #define MAX_NAME 10 #define MAXCLASS 100 #define MAX_VERTEX_NUM 100 #define STUDY 1 #define NOTSTUDY 0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 #define STACKINCREMENT 2 typedef int SElemType;typedef struct SqStack { SElemType *base; S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SqStack;typedef char VertexType[MAX_NAME];typedef struct ArcNode { int adjvex;//该弧指向顶点的位置 struct ArcNode *nextarc;//指向下一条弧的指针 }ArcNode;typedef struct { VertexType data; int credit; int state; int indegree; ArcNode *firstarc;//指向第一条依附该顶点的弧的指针 }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typedef struct { AdjList vertices; int vexnum,arcnum; int kind;}ALGraph;int LocateVex(ALGraph G,VertexType u){ int i; for(i=0;i if(strcmp(u,G.vertices[i].data)==0) return i; return-1;} Status CreateGraph(ALGraph &G){ int i,j,k; VertexType va,vb; ArcNode *p; printf(“请输入教学计划的课程数: ”); scanf(“%d”,&G.vexnum); printf(“请输入拓扑排序所形成的课程先修关系的边数: ”); scanf(“%d”,&G.arcnum); printf(“请输入%d个课程的代表值(<%d个字符):n”,G.vexnum,MAX_NAME); for(i=0;i { scanf(“%s”,&G.vertices[i].data); G.vertices[i].firstarc=NULL; G.vertices[i].state=NOTSTUDY; G.vertices[i].indegree=0; } printf(“请输入%d个课程的学分值(<%d个字符):n”,G.vexnum,MAX_NAME); for(i=0;i { scanf(“%d”,&(G.vertices[i].credit)); } printf(“请顺序输入每条弧(边)的弧头和弧尾(以空格作为间隔):n”); for(k=0;k { scanf(“%s%s”,va,vb); i=LocateVex(G,va); j=LocateVex(G,vb); p=(ArcNode*)malloc(sizeof(ArcNode)); p->adjvex=j; p->nextarc=G.vertices[i].firstarc; G.vertices[i].firstarc=p; } return OK;} Status Display(ALGraph G){ int i; ArcNode *p; printf(“%d个顶点:n”,G.vexnum); for(i=0;i printf(“%s”,G.vertices[i].data); printf(“n%d条弧(边):n”,G.arcnum); for(i=0;i { p=G.ver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printf(“%s→%s ”,G.vertices[i].data,G.vertices[p->adjvex].data); p=p->nextarc; } printf(“n”); } } Status FindInDegree(ALGraph G,int indegree[]){ int i; ArcNode *p; for(i=0;i indegree[i]=0; for(i=0;i { p=G.vertices[i].firstarc; while(p) { indegree[p->adjvex]++; p=p->nextarc; } } } 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 (*S).base=(SElemType *)malloc(STACK_INIT_SIZE*sizeof(SElemType)); if(!(*S).base) exit(OVERFLOW);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return OK;} Status StackEmpty(SqStack *S){ if((*S).top==(*S).bas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Status Pop(SqStack *S,SElemType *e){ if((*S).top==(*S).base) return ERROR; *e=*--(*S).top; return OK;} Status Push(SqStack *S,SElemType e){ if((*S).top-(*S).base>=(*S).stacksize) { (*S).base=(SElemType *)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 (SElemType)); if(!(*S).base) exit(OVERFLOW); (*S).top=(*S).base+(*S).stacksize; (*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 *((*S).top)++=e; return OK;} Status TopologicalSort(ALGraph &G,int numterm,int upterm){ ArcNode *p; SqStack S; int indegree[MAX_VERTEX_NUM];//存放各节点的入度 int i,j, k, m,n,q; int count;//课程编排数目计数器 int sumcredit;//每个学期的课程学分累加器 FindInDegree(G, indegree); for(i=0;i G.vertices[i].indegree=indegree[i]; InitStack(&S); count=0; k=0; while((count!=G.vexnum)&&(k<=numterm)) { sumcredit=0; q=0; for(i=0;i if((G.vertices[i].indegree==0)&&(G.vertices[i].state==NOTSTUDY)) { Push(&S,i); G.vertices[i].state=STUDY;//避免入度为零节点重复入栈 } if(!StackEmpty(&S)&&(q<=upterm)) { k= k+1; printf(“第%d个学期学的课程:”,k); printf(“n”); while((!StackEmpty(&S))&&(q { Pop(&S,&j); q=q+1; sumcredit=sumcredit+G.vertices[j].credit; printf(“%s ”,G.vertices[j].data); count++; for(p=G.vertices[j].firstarc;p;p=p->nextarc)//对j号顶点每个邻接点的入度减一 G.vertices[p->adjvex].indegree--; } printf(“学分为:n”); printf(“%dn”,sumcredit); } } return OK;} Status TopologicalSort1(ALGraph G,int numterm,int uplcredit){ ArcNode *p; SqStack S; int indegree[MAX_VERTEX_NUM];//存放各节点的入度 int i,j, k, m,n; int count;//课程编排数目计数器 int sumcredit;//每个学期的课程学分累加器 FindInDegree(G, indegree); for(i=0;i G.vertices[i].indegree=indegree[i]; InitStack(&S); count=0; k=0; while(count!=G.vexnum && k<=numterm) { sumcredit=0; for(i=0;i if((G.vertices[i].indegree==0)&&(G.vertices[i].state==NOTSTUDY)) { Push(&S,i); G.vertices[i].state = STUDY;//避免入度为零节点重复入栈 } if(!StackEmpty(&S)&&(sumcredit<=uplcredit)) { k= k+1; printf(“n”); printf(“第%d个学期学得课程有:n”,k); sumcredit=0; while((!StackEmpty(&S))&&(sumcredit { Pop(&S,&j); sumcredit=sumcredit+G.vertices[j].credit; if(sumcredit<=uplcredit) { printf(“%s ”,G.vertices[j].data); count++; for(p=G.vertices[j].firstarc;p;p=p->nextarc)//对j号顶点每个邻接点的入度减一 G.vertices[p->adjvex].indegree--; } else { Push(&S,j);//将未输出的节点重新压入栈 count--; } } printf(“n学分为:n”); printf(“%dn”,sumcredit); } } if(count==G.vexnum) printf(“编排成功”); else printf(“编排不成功”);} int main(){ int x,y,z; ALGraph G; printf(“以下为教学计划编制问题的求解过程:n”); printf(“请输入学期总数:”); scanf(“%d”,&x); printf(“每学期课程上限:”); scanf(“%d”,&y); printf(“输入学分上限:”); scanf(“%d”,&z); CreateGraph(G); Display(G); TopologicalSort1(G,x,z);} 目 录 课题需求描述..........................................2 1.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2 1.2 进制转换..........................................2 2 总体功能与数据结构设计.................................3 2.1 总体功能结构......................................3 2.2 数据结构设计......................................4 3 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6 3.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6 3.2 进制转换问题......................................9 4 调试与测试...........................................23 4.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调试结果.........................23 4.2 进制转换问题调试结果.............................25 5 设计总结.............................................27 6 程序代码.............................................29 课题需求描述 1.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大学的每个专业都要制订教学计划。假设任何专业都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每学年含两学期,每学期的时间长度和学分上限均相等。每个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确定的,而且课程在开设时间的安排必须满足先修关系。每门课程有哪些先修课程是确定的,可以有任意多门,也可以没有。每门课恰好占一个学期。在这样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教学计划编制程序。通过输入实际的课程及先后关系。结合每学期的学分及课程数,制定好学习计划。在输入相关数据后,程序会安排好每学期的课程。 1.2 进制转换 进制数制是人们利用符号进行计数的科学方法。数制有很多种,在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十六进制数有两个基本特点:它由十六个字符0~9以及A,B,C,D,E,F组成(它们分别表示十进制0~15),十六进制数运算规律逢十六进一。 要求:(1)输入一个十进制数N,将它转换成R进制数输出,并可以进行你转换。 (2)输入数据包含多个测试实例,每个测试实例包含两个整数N(32位整数)和R(2<=R<=16)。 (3)为每个测试实例输出转换后的数,每个输出占一行。如果R大于10,则对应的数字规则参考16进制(比如,10用A表示,等等)。总体功能与数据结构设计 1.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根据问题描述及要求,可知设计中需要定义先修关系的AOV网图中的顶点及弧边的结构体,在运行结果中将图的信息显示出来,利用先修关系将课程排序,最后解决问题——输出每学期的课程。 2.进制转换问题 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所以当我们从键盘输入其他进制数的时候,计算机内部的系统会利用自带的程序代码自动转换成二进制,我们是学计算机的,所以我们需要弄懂这种机制转换的原理并且能计算出来。 2.1 总体功能结构 2.1.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和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从教学计划的设计、实施等方面,阐明了如何搞好教学管理,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旧的教学计划在定位上的方向性偏差,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应重视教学计划的改革和修订工作,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计划编制中的思路:一是明确培养目标;二是注重学科设置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灵活性、全面性;三是与学分制改革有机结合.教学计划是高校实施常规教学活动的基本管理文档,由于传统的手工编制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开发基于Web应用程序形式的教学计划编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使用C程序设计语言,研究开发教学计划编制系统Web应用系统。 2.1.2 进制转换问题 1.十进制数与非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十进制数转换成非十进制数 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成非十进制数(基数记作R)分成两步.整数部分转换时采用“除R取余法”;小数部分转换时采用“乘R取整法”。 (2)非十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非十进制数(基数记作R,第j个数位的位权记作Rj)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按权展开求其和。 2.非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①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的方法.以小数点分界,整数部分自右向左、小数部分自左向右,每三位一组,不足三位时,整数部分在高位左边补0,小数部分在低位右边补0,然后写出对应的八进制数码。②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用八进制数码对应的三位二进制数代替八进制数码本身即可。 (2)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①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的方法:以小数点分界,整数部分自右向左、小数部分自左向右,每四位一组,不足四位时,整数部分在高位左边补0,小数部分在低位右边补0,然后写出对应的十六进制数码。②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用十六进制数码对应的四位二进制数代替十六进制数码本身即可。 2.2 数据结构设计 2.2.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LocateVex():图的邻接表存储的基本操作 CreateGraph():构造生成树 Display():输出图的邻接矩阵 FindInDegree():求顶点的入度 InitStack():构造一个空栈 ClearStack():清空栈 StackEmpty():判断是否为空栈 Pop():出栈 Push():入栈 TopologicalSort():输出G顶点的拓扑排序结果 2.2.2 进制转换问题 void D_B(): 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void D_O(): 十进制转换为八进制 void D_X(): 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 void B_D():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void B_O(): 二进制转换为八进制 void B_X(): 二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 void O_B(): 八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void O_D(): 八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void O_X(): 八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 void X_B():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void X_D(): 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void X_O(): 十六进制转换为八进制 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 3.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3.1.1采用C语言定义相关的数据类型。 其中包括字符常量,整型,字符型,字符串型,typedef 定义的类型,结构体型,单链表节点类型,结构体数组。 3.1.2主要函数的流程图 1.LocateVex():图的邻接表存储的基本操作。由初始条件G存在,u和G中顶点有相同特征转而进行判断,若G中存在顶点u,则返回该顶点在图中位置;否则返回-1。 2.CreateGraph():构造生成图。采用邻接表存储结构,构造没有相关信息的图G(用一个函数构造种图)。 3.Display():输出图的邻接矩阵。采用循环设置输出图的邻接矩阵。4.FindInDegree():求顶点的入度。 5.InitStack():构造一个空栈。6.ClearStack():清空栈。 7.StackEmpty():判断栈是否为空。若栈S为空栈,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8.Pop():出栈。若栈不空,则删除S的栈顶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9.Push():入栈。插入元素e为新的栈顶元素。 10.TopologicalSort():输出G顶点的拓扑排序结果。有向图G采用邻接表存储结构。若G无回路,则输出G的顶点的一个拓扑序列并返回OK, 否则返回ERROR。 3.2 进制转换问题 主要流程图: 进制转换菜单: 1.void D_B(): 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for(j=0;a!=0;j++){ p[j]=a%2;a=a/2;}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for(k=j-1;k>=0;k--){printf(“%d”,p[k]);} printf(“n”); 2.void D_O(): 十进制转换为八进制 for(j=0;a!=0;j++){ p[j]=a%8;a=a/8;}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for(k=j-1;k>=0;k--){printf(“%d”,p[k]);} printf(“n”); 3.void D_X(): 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 for(j=0;a!=0;j++){p[j]=a%16;a=a/16;if(p[j]<10)p[j]+=48;else { switch(p[j]){ case 10: p[j]='A';break;case 11: p[j]='B';break;case 12: p[j]='C';break;case 13: p[j]='D';break;case 14: p[j]='E';break;case 15: p[j]='F';break;} } 十进制转换为任意进制: 4.void B_D():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for(i=1;a!=0;i*=2){ if(a%10>1) {s=1;break;} else {result+=(a%10)*i;a=a/10;} } if(s==1) 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dn”,result);5.void O_D(): 八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for(i=1;a!=0;i*=8){ if(a%10>7){ s=1;break;} else {result+=(a%10)*i;a=a/10;} } if(s==1)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dn”,result);} 任意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6.void B_O(): 二进制转换为八进制 for(i=1;a!=0;i*=2){if(a%10>1){s=1;break;} else{result+=(a%10)*i;a=a/10;} } for(j=0;result!=0;j++){p[j]=result%8;result=result/8;} if(s==1) 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 for(k=j-1;k>=0;k--) {printf(“%d”,p[k]);} printf(“n”);} 7.void B_X(): 二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 for(i=1;a!=0;i*=2){if(a%10>1){s=1;break;} else{result+=(a%10)*i;a=a/10;} } for(j=0;result!=0;j++){p[j]=result%16;result=result/16;if(p[j]>10){switch(p[j]){ case 10: p[j]='A';break;case 11: p[j]='B';break;case 12: p[j]='C';break; case 13: p[j]='D';break;case 14: p[j]='E';break;case 15: p[j]='F';break;} } else p[j]+=48;} if(s==1)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for(k=j-1;k>=0;k--){printf(“%c”,p[k]);} printf(“n”);} 8.void O_B(): 八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for(i=1;a!=0;i*=8){if(a%10>7){ s=1;break;} else {result+=(a%10)*i;a=a/10;} } for(j=0;result!=0;j++){p[j]=result%2;result=result/2;} if(s==1)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 else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for(k=j-1;k>=0;k--){printf(“%d”,p[k]);} printf(“n”);} 9.void O_D(): 八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for(i=1;a!=0;i*=8){ if(a%10>7){ s=1;break;} else {result+=(a%10)*i;a=a/10;} } if(s==1)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dn”,result);} 10.void X_D(): 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for(i=0;i case 'A': b[i]=10;break;case 'B': b[i]=11;break;case 'C': b[i]=12;break;case 'D': b[i]=13;break;case 'E': b[i]=14;break;case 'F': b[i]=15;break;case 'a': b[i]=10;break;case 'b': b[i]=11;break;case 'c': b[i]=12;break;case 'd': b[i]=13;break;case 'e': b[i]=14;break;case 'f': b[i]=15;break;default: s=1;} } 11.void O_X(): 八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 for(i=1;a!=0;i*=8){if(a%10>7){s=1;break;} else{result+=(a%10)*i;a=a/10;} } for(j=0;result!=0;j++){p[j]=result%16;result=result/16;if(p[j]<10)p[j]+=48;else { switch(p[j]){ case 10: p[j]='A';break;case 11: p[j]='B';break;case 12: p[j]='C';break;case 13: p[j]='D';break;case 14: p[j]='E';break;case 15: p[j]='F';break;} } 12.void X_B():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for(i=0;i default: s=1;} } 13.void X_D(): 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for(i=0;i 14.void X_O(): 十六进制转换为八进制 for(i=0;i 其他进制间的转换: 调试与测试 4.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调试结果 输入学期总数,输入学期学分的上限,输入教学计划的课程数,输入先修关系的边数,输入课程的代表值,输入课程的学分值(如图) 输入每条弧的弧尾和弧头(如图): 显示的课程计划如下: 4.2 进制转换问题调试结果 进入系统时的界面: 二进制转换为八进制: 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 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设计总结 我的收获 虽然在高中我们已经学了C语言,大一我们已经学习了C++语言,但是,直到本期我们才开设了数据结构这一门课程。这门课程让我们对程序的原理有了系统的认识。对以往模糊的经验,起了总结提升的作用。在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我们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以实践我们的学习内容。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被分配到了教学计划课程编制问题,开始感觉很难,因为我从未编写过如此复杂的程序。在多方查找资料并参考类似程序后,我大体将程序的构架描绘好了。一边对照着网上的资料,一边对程序进行修改补充,然后根据拟好的大纲进行编制。期间,我与其它同学进行了讨论和探究,对程序的细节问题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并解决了主要的问题,于是便着手写具体的程序。 由于老师要求我们编写600多行的代码,但是教学计划课程编制问题的代码不足,所以我又选择了一个课题——进制转换问题,我会选择这个课题是因为我觉得作为学计算机的我,应该要能更好的了解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这次实验,我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通过这些努力,我对算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编程的步骤,有了具体的体会。通过和同学的广泛交流,我体会到了合作的必要性及合作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这个课题完全脱胎于实际问题,让我对计算机行业,充满了信心和自豪。 以往我们学的计算机知识一般停留在理论上,这让我们不太理解计算机的应用和前景,而较少注重我们对算法的实践锻炼。而这一次的实习既需要我们去联系理论,又需要我们去实践方法,很多东西看上去都学过,但是和实际联系才知道变通的艰难。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我这次实习的最大收获。这次的实验让我们知道该如何跨过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 存在的问题 由于程序十分的复杂,遇到了很多常见的语法错误,及逻辑错误。这需要我们不断的调试分析。符号的格式之类,指针的用法,判断输入输出的条件都是十分容易出错的地方。在逐条排除,程序终于得以完成。这让我明白了,解决问题,要细心认真,集思广益,这样才能把问题解决。 虽然程序变出来了,但是我大量借鉴了别人的程序,中间有很多的程序段都是一知半解,虽然查阅了资料,但是毕竟不是自己思考出来的程序,又无法当面询问写出编程的人,所以对部分程序还存在问题,我会继续查询资料将目前不懂的内容弄清楚。 参考资料: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吉根林 陈波主编 C++语言教材 程序代码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include // exit()#include #define MAX_VERTEX_NUM 100 typedef enum{DG}GraphKind;/* {有向图,有向网,无向图,无向网} */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int adjvex;/* 该弧所指向的顶点的位置*/ struct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条弧的指针*/ InfoType *info;/* 网的权值指针)*/ }ArcNode;/* 表结点*/ typedef struct { VertexType data;/* 顶点信息*/ ArcNode *firstarc;/* 第一个表结点的地址,指向第一条依附该顶点的弧的指针*/ }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 头结点*/ typedef struct { AdjList vertices,verticestwo;int vexnum,arcnum;/* 图的当前顶点数和弧数*/ int kind;/* 图的种类标志*/ }ALGraph;/* 图的邻接表存储的基本操作*/ int LocateVex(ALGraph G,VertexType u){ /* 初始条件: 图G存在,u和G中顶点有相同特征*/ /* 操作结果: 若G中存在顶点u,则返回该顶点在图中位置;否则返回-1 */ int i;for(i=0;i { /* 采用邻接表存储结构,构造没有相关信息的图G(用一个函数构造种图)*/ int i,j,k;VertexType va,vb;ArcNode *p;printf(“请输入教学计划的课程数: ”);scanf(“%d”,&(*G).vexnum);printf(“请输入拓扑排序所形成的课程先修关系的边数: ”);scanf(“%d”,&(*G).arcnum);printf(“请输入%d个课程的代表值(<%d个字符):n”,(*G).vexnum,MAX_NAME);for(i=0;i<(*G).vexnum;++i)/* 构造顶点向量*/ { } printf(“请输入%d个课程的学分值(<%d个字符):n”,(*G).vexnum,MAX_NAME);for(i=0;i<(*G).vexnum;++i)/* 构造顶点向量*/ { } printf(“请顺序输入每条弧(边)的弧尾和弧头(以空格作为间隔):n”);for(k=0;k<(*G).arcnum;++k)/* 构造表结点链表*/ { } scanf(“%s”,(*G).vertices[i].data);(*G).vertices[i].firstarc=NULL;scanf(“%s”,(*G).verticestwo[i].data);scanf(“%s%s”,va,vb);i=LocateVex(*G,va);/* 弧尾*/ j=LocateVex(*G,vb);/* 弧头*/ p=(ArcNode*)malloc(sizeof(ArcNode));p->adjvex=j;p->info=NULL;/* 图*/ p->nextarc=(*G).vertices[i].firstarc;/* 插在表头*/(*G).vertices[i].firstarc=p; return OK;} void Display(ALGraph G){ /* 输出图的邻接矩阵G */ int i;ArcNode *p;switch(G.kind){ case DG: printf(“有向图n”);} printf(“%d个顶点:n”,G.vexnum);for(i=0;i } printf(“n”);} } void FindInDegree(ALGraph G,int indegree[]){ /* 求顶点的入度,算法调用*/ int i;ArcNode *p;for(i=0;i printf(“%s→%s ”,G.vertices[i].data,G.vertices[p->adjvex].data);p=p->nextarc; indegree[i]=0;/* 赋初值*/ for(i=0;i } } } typedef int SElemType;/* 栈类型*/ /*栈的顺序存储表示*/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 /* 存储空间初始分配量*/ #define STACKINCREMENT 2 /* 存储空间分配增量*/ typedef struct SqStack { SElemType *base;/* 在栈构造之前和销毁之后,base的值为NULL */ SElemType *top;/* 栈顶指针*/ int stacksize;/* 当前已分配的存储空间,以元素为单位*/ }SqStack;/* 顺序栈*/ /* 顺序栈的基本操作*/ 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 /* 构造一个空栈S */(*S).base=(SElemType *)malloc(STACK_INIT_SIZE*sizeof(SElemType));if(!(*S).base)exit(OVERFLOW);/* 存储分配失败*/(*S).top=(*S).base;(*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indegree[p->adjvex]++;p=p->nextarc; return OK;} void ClearStack(SqStack *S)//清空栈的操作 { S->top=S->base;} Status StackEmpty(SqStack S){ /* 若栈S为空栈,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 Status Pop(SqStack *S,SElemType *e){ /* 若栈不空,则删除S的栈顶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 if((*S).top==(*S).base)return ERROR;if(S.top==S.base)else return FALSE;return TRUE;*e=*--(*S).top;return OK;} Status Push(SqStack *S,SElemType e){ /* 插入元素e为新的栈顶元素*/ if((*S).top-(*S).base>=(*S).stacksize)/* 栈满,追加存储空间*/ {(*S).base=(SElemType*)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SElemType));if(!(*S).base)exit(OVERFLOW);/* 存储分配失败*/(*S).top=(*S).base+(*S).stacksiz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 *((*S).top)++=e;return OK;} typedef int pathone[MAXCLASS];typedef int pathtwo[MAXCLASS];Status TopologicalSort(ALGraph G){ /* 有向图G采用邻接表存储结构。若G无回路,则输出G的顶点的一个拓扑序列并返回OK, */ /* 否则返回ERROR。*/ int i,k,j=0,count,indegree[MAX_VERTEX_NUM];bool has=false;SqStack S;pathone a;pathtwo b;ArcNode *p;FindInDegree(G,indegree);/* 对各顶点求入度indegree[0..vernum-1] */ InitStack(&S);/* 初始化栈*/ for(i=0;i Pop(&S,&i);a[i]=*G.vertices[i].data; b[i]=*G.verticestwo[i].data;printf(“课程%s→学分%s ”,G.vertices[i].data,G.verticestwo[i].data);/* 输出i号顶点并计数*/ ++count;for(p=G.vertices[i].firstarc;p;p=p->nextarc){ /* 对i号顶点的每个邻接点的入度减*/ k=p->adjvex;if(!(--indegree[k]))/* 若入度减为,则入栈*/ { Push(&S,k);//cout<<*G.vertices[i].data< 课 程 计 划===============================”< 如 下 while(qq<=xqzs){ int result[20];int rtop=0;int nn=0;//int ccount=0;// 学期学分计算 xxf=0;for(i=0;i } if(0==indegree[i]){ } Push(&S,i);while(!StackEmpty(S)){ int bb;Pop(&S,&i);bb=atoi(G.verticestwo[i].data);xxf=xxf+bb;if(xxf>xfsx){ } indegree[i]--;for(p=G.vertices[i].firstarc;p;p=p->nextarc){ /* 对i号顶点的每个邻接点的入度减*/ k=p->adjvex;indegree[k]--; break; /* if(!(--indegree[k]))若入度减为,则入栈 { Push(&S,k);}*/ } result[rtop]=i;rtop++;} cout<<“第”< } cout<<“课程”< ALGraph f;printf(“以下为教学计划编制问题的求解过程:n”);printf(“请输入学期总数:”);scanf(“%d”,&xqzs);printf(“请输入学期的学分上限:”);scanf(“%d”,&xfsx);CreateGraph(&f);Display(f);TopologicalSort(f); 进制转换问题: #include printf(“+===============+n”);printf(“| 欢 迎 使 用 进 制 转 换 程 序 |n”); printf(“+===============+n”); printf(“ 本 版 本 只 做 正 整 数 的 进 制 转 换!”);do { q=0;//fflush(stdin);printf(“n请选择需要被转换的进制:n1、二进制n2、八进制n3、十进制n4、十六进制n0、退出n”);printf(“请输入0~4:”);scanf(“%d”,&i);switch(i){ case 1: printf(“n请选择转换后的进制:n1、二进制n2、八进制n3、十进制n4、十六进制n0、退出n”);printf(“请输入0~4:”);scanf(“%d”,&j);switch(j){ case 1: printf(“n同进制之间不用转化!n”);q=1;break;case 2: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scanf(“%d”,&k);B_O(k);q=1;break;case 3: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scanf(“%d”,&k);B_D(k);q=1;break;case 4: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scanf(“%d”,&k);B_X(k);q=1;break;case 0: printf(“谢谢使用!”);} break;case 2: printf(“n请选择转换后的进制:n1、二进制n2、八进制n3、十进制n4、十六进制n0、退出n”);printf(“请输入0~4:”);scanf(“%d”,&j);switch(j){ case 2: printf(“n同进制之间不用转化!n”);q=1;break;case 1: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scanf(“%d”,&k);O_B(k);q=1;break;case 3: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scanf(“%d”,&k);O_D(k);q=1;break;case 4: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scanf(“%d”,&k);O_X(k);q=1;break;case 0: printf(“谢谢使用!”);} break;case 3: printf(“n请选择转换后的进制:n1、二进制n2、八进制n3、十进制n4、十六进制n0、退出n”);printf(“请输入0~4:”);scanf(“%d”,&j);switch(j){ case 3: printf(“n同进制之间不用转化!n”);q=1;break;case 1: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scanf(“%d”,&k);D_B(k);q=1;break; case 2: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scanf(“%d”,&k);D_O(k);q=1;break;case 4: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scanf(“%d”,&k);D_X(k);q=1;break;case 0: printf(“谢谢使用!”);} break;case 4: printf(“n请选择转换后的进制:n1、二进制n2、八进制n3、十进制n4、十六进制n0、退出n”);printf(“请输入0~4:”);scanf(“%d”,&j);switch(j){ case 4: printf(“n同进制之间不用转化!n”);q=1;break;case 1: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fflush(stdin);gets(r);for(k=0;;k++){if(r[k]==' ')break;} X_B(r,k);q=1;break;case 2: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fflush(stdin);gets(r);for(k=0;;k++){if(r[k]==' ')break;X_O(r,k);q=1;break;case 3: printf(“n请输入您想要转化的数:”);fflush(stdin);gets(r); for(k=0;;k++){if(r[k]==' ')break;} X_D(r,k);q=1;break;case 0: printf(“谢谢使用!”);} break;case 0: printf(“n谢谢使用!n”);} }while(q==1);} void B_D(int a)///////以下为: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int i,s=0;int result=0;for(i=1;a!=0;i*=2){ if(a%10>1){s=1;break;} else {result+=(a%10)*i;a=a/10;} } if(s==1)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dn”,result);} void B_O(int a){ int i,j,k,s=0;int p[30];int result=0;for(i=1;a!=0;i*=2){if(a%10>1){s=1;break;} else{result+=(a%10)*i;a=a/10;} } for(j=0;result!=0;j++){p[j]=result%8;result=result/8;} if(s==1)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for(k=j-1;k>=0;k--){printf(“%d”,p[k]);} printf(“n”);} } void B_X(int a){ int i,j,k,s=0;char p[30];int result=0;for(i=1;a!=0;i*=2){if(a%10>1){s=1;break;} else{result+=(a%10)*i;a=a/10;} } for(j=0;result!=0;j++){p[j]=result%16;result=result/16; if(p[j]>10){switch(p[j]){ case 10: p[j]='A';break;case 11: p[j]='B';break;case 12: p[j]='C';break;case 13: p[j]='D';break;case 14: p[j]='E';break;case 15: p[j]='F';break;} } else p[j]+=48;} if(s==1)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for(k=j-1;k>=0;k--){printf(“%c”,p[k]);} printf(“n”);} } void O_B(int a)///////以下为: 八进制转换为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int i,j,k,s=0;int result=0;int p[30];for(i=1;a!=0;i*=8) {if(a%10>7){ s=1;break;} else {result+=(a%10)*i;a=a/10;} } for(j=0;result!=0;j++){p[j]=result%2;result=result/2;} if(s==1)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for(k=j-1;k>=0;k--){printf(“%d”,p[k]);} printf(“n”);} } void O_D(int a){ int i,s=0;int result=0;for(i=1;a!=0;i*=8){ if(a%10>7){ s=1;break;} else {result+=(a%10)*i;a=a/10;} } if(s==1) 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dn”,result);} } void O_X(int a){ int i,j,k,s=0;char p[30];int result=0;for(i=1;a!=0;i*=8){if(a%10>7){s=1;break;} else{result+=(a%10)*i;a=a/10;} } for(j=0;result!=0;j++){p[j]=result%16;result=result/16;if(p[j]<10)p[j]+=48;else { switch(p[j]){ case 10: p[j]='A';break;case 11: p[j]='B';break;case 12: p[j]='C';break;case 13: p[j]='D';break;case 14: p[j]='E';break;case 15: p[j]='F';break; } } } if(s==1)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for(k=j-1;k>=0;k--){printf(“%c”,p[k]);} printf(“n”);} } void X_D(char a[],int k)///////以下为: 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 int i,j,s=0;int result=0;int b[50];for(i=0;i case 'E': b[i]=14;break;case 'F': b[i]=15;break;case 'a': b[i]=10;break;case 'b': b[i]=11;break;case 'c': b[i]=12;break;case 'd': b[i]=13;break;case 'e': b[i]=14;break;case 'f': b[i]=15;break;default: s=1;} } } for(i=1,j=k-1;j>=0;j--,i*=16){result+=b[j]*i;} if(s==1)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d”,result);} } void X_B(char a[],int k){ int i,j,s=0;int result=0;int b[50];int p[30];for(i=0;i { switch(a[i]){ case 'A': b[i]=10;break;case 'B': b[i]=11;break;case 'C': b[i]=12;break;case 'D': b[i]=13;break;case 'E': b[i]=14;break;case 'F': b[i]=15;break;case 'a': b[i]=10;break;case 'b': b[i]=11;break;case 'c': b[i]=12;break;case 'd': b[i]=13;break;case 'e': b[i]=14;break;case 'f': b[i]=15;break;default: s=1;} } } for(j=k-1,i=1;j>=0;j--,i*=16){result+=b[j]*i;} for(j=0;result!=0;j++){ p[j]=result%2;result=result/2;} if(s==1)printf(“您的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else { printf(“n转换后的数为:”);for(k=j-1;k>=0;k--) 背景 大学的每个专业都要制定教学计划。假设任何专业都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每学年含两学期,每学期的时间长度和学分上限值均相等。每个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确定的,而且课程在开设时间的安排必须满足先修关系。每门课程有哪些先修课程是确定的,可以有任意多门,也可以没有。每门课恰好占一个学期。试在这样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教学计划编制程序。 问题描述 若用有向网表示教学计划,其中顶点表示某门课程,有向边表示课程之间的先修关系(如果A课程是B课程的先修课程,那么A到B之间有一条有向边从A指向B)。试设计一个教学计划编制程序,获取一个不冲突的线性的课程教学流程。(课程线性排列,每门课上课时其先修课程已经被安排)。 一. 需求分析 1.顶点表示课程名称(包含学分信息),有向边表示课程之间的先修关系,用有向图实现这个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2.采用广度优先的方法搜索每个节点是否有边通向该节点。3.对有向图实行拓扑排序 4.程序输出的拓扑排序就是其教学修读课程的序列 5.测试数据: 输入:请输入课程的数量和课程先后关系:6 每门课程的编号:001 002 003 004 005 006 先修课程编号(课程 课程) 001 002 001 003 002 003 002 004 003 005 004 006 005 006 输出:001 002 003 004 005 006 二. 概要设计 1.抽象数据类型: 由于课程之间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采用拓扑排序进行教学计划的排序,而拓扑排序不直接输出课程信息,而采用队列实现课程信息的输出 拓扑图的ADT的定义: ADT Graph{ 数据对象:Subject是课程编号,是类型为char的二维数组 数据关系R:点a,b∈Graph,若点a到b有一条边,则arcs[a][b]=1;否则=0; 基本操作P: void Adj(Graph &G,char *c1,char *c2)//建立邻接矩阵 int Locate(Graph G,char *c){//图G中查找元素c的位置 int Indegree(Graph G,int pos)//计算入度 void DeleteDegree(Graph &G,int pos)//删除一条边 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Queue{ 数据对象:D={ai|ai∈ElemSet,i=1,2,…,n,n≥0} 数据关系:Rl={ 约定其中ai端为队列头,an端为队列尾。基本操作 void InitQueue(Queue &Q){//初始化队列 void EnQueue(Queue &Q,int e){//入队列 void DeQueue(Queue &Q,int &e){//出队列 bool EmptyQueue(Queue Q)//判断是否为空 void InitQueue(Queue &Q)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队列Q void EnQueue(Queue &Q,Node e)初始条件:队列Q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 void DeQueue(Queue &Q,Node &e)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删除Q的队头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 } 2.算法的基本思想: a.在有向图中选取一个入度为零的顶点并输出 b.删除该顶点及所有以它为尾的弧 c.重复a,b两步,知道所有节点均输出或者无度为零的节点结束。3.程序的流程 程序由四个模块组成: (1)输入模块:从键盘键入课程编号和课程之间的先修关系(2)建立Graph模块:构建符合课程关系的有向图(3)排序模块:对有向图图进行拓扑排序(4)输出模块:输出拓扑序列 三、详细设计 物理数据类型 由于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先修关系,可以采用有向图来构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用邻接矩阵来实现图,采用入度为零的广度优先搜索来实现拓扑排序,用队列的方式来实现广度优先搜索 typedef struct{ char Subject[MAX_VEX][5];//顶点向量 int arcs[MAX_VEX][MAX_VEX];//邻接矩阵 int vexnum,arcnum;//图的当前顶点数和弧数 }Graph;图的伪代码: class Graph{ //图类 private: int numVertex;int numEdge;Line* line;public: Graph(int v,int e){numVertex=v;numEdge=e;line =new Line[v];} void pushVertex(){ //读入点 string ch; for(int i=0;i cout<<“请输入课程”< cin>>ch; line[i].head->node=ch; line[i].head->position=i; } } void pushEdge(){ //读入边 string ch1,ch2; int pos1,pos2; for(int i=0;i { cout<<“请输入课程关系”< cin>>ch1>>ch2; for(int j=0;j if(line[j].head->node==ch1) pos1=j; //找到该字母对应的位置 if(line[j].head->node==ch2){ pos2=line[j].head->position; break; } } line[pos1].insert(pos2,ch2); } } typedef struct{ int *base; int front; int rear; }Queue;拓扑排序的伪代码为: void topsort(){ //拓扑排序 int i; int *d=new int[numVertex]; for(i=0;i d[i]=0; //数组初始化 for(i=0;i Node* p=line[i].head; while(p->next!=NULL){ d[p->next->position]++;//计算每个点的入度 p=p->next; } 用队列实现拓扑排序的伪代码: int top=-1,m=0,j,k; for(i=0;i if(d[i]==0){ d[i]=top; //找到第一个入度为0的点 top=i; } while(top!=-1){ j=top; top=d[top]; cout< m++; Node* p=line[j].head; while(p->next!=NULL){ k=p->next->position; d[k]--; //当起点被删除,时后面的点的入度-1 if(d[k]==0){ d[k]=top; top=k; } p=p->next; } 算法的具体步骤 void CreateUDN(Graph &G){//建立一个有向图 //输入课程总数 //输入每门课程的编号 //输入课程的先修关系 } bool TopSort(Graph &G){ //有向图G采用邻接表储存结构 //若G无回路,则输出G的顶点的一个top序列并返回ture,否则返回false //队列实现top序列的存储和输出 } 算法的时空分析 Top排序: 对有n个顶点和e条弧的有向图而言,将建立求各顶点的入度的时间复杂度为O(e);建零入度定点站的时间复杂度为O(n),在top排序过程中,若有向图无环,则每个顶点近义词栈,出一次栈,入度减1的操作在while语句中总共执行e次,所以,总的时间复 杂度为O(n+e)。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请输入课程的数量和课程先后关系的个数:6 课程先后关系课程:7 每门课程的编号:001 002 003 004 005 006 输入课程关系(课程 课程)001 002 001 003 002 003 002 004 003 005 004 006 005 006 输出:教学计划为001 002 003 004 005 006 实验结果截图: 附录(代码)#include string node; int position;//位置 Node* next; bool visit;//是否被访问 Node(){visit=false;next=NULL;position=0;node=' ';} };class Line{ //线性表类 public: int num;Node* head;Node* rear;Node* fence;Line(){num=0;head=fence=rear=new Node();} void insert(int v,string ch){ //插入元素 Node* current=new Node(); current->node=ch; current->position=v; fence->next=current; fence=current; num++;} };class Graph{ //图类 private: int numVertex;int numEdge;Line* line;public: Graph(int v,int e){numVertex=v;numEdge=e;line =new Line[v];} void pushVertex(){ //读入点 string ch; for(int i=0;i cout<<“请输入课程”< cin>>ch; line[i].head->node=ch; line[i].head->position=i; } } void pushEdge(){ //读入边 string ch1,ch2; int pos1,pos2; for(int i=0;i { cout<<“请输入课程关系”< cin>>ch1>>ch2; for(int j=0;j if(line[j].head->node==ch1) pos1=j; //找到该字母对应的位置 if(line[j].head->node==ch2){ pos2=line[j].head->position; break; } } line[pos1].insert(pos2,ch2); } } void topsort(){ //拓扑排序 int i; int *d=new int[numVertex]; for(i=0;i d[i]=0; //数组初始化 for(i=0;i Node* p=line[i].head; while(p->next!=NULL){ d[p->next->position]++;//计算每个点的入度 p=p->next; } } int top=-1,m=0,j,k; for(i=0;i if(d[i]==0){ d[i]=top; //找到第一个入度为0的点 top=i; } while(top!=-1){ j=top; top=d[top]; cout< m++; Node* p=line[j].head; while(p->next!=NULL){ k=p->next->position; d[k]--; //当起点被删除,时后面的点的入度-1 if(d[k]==0){ d[k]=top; top=k; } p=p->next; } } } cout< if(m //输出点的个数小于输入点的个数,不能完全遍历 cout<<“网络存在回路”< delete []d;} };int main(){ int n,m;cout<<“请输入课程总数和课程先后关系的个数”< G.pushVertex();G.pushEdge();G.topsort();system(“pause”); return 0;} } 这是结束了还是另一个延续? ——《源代码》影评及观后感 说道穿越,应该是最近最火的电影电视剧喜欢使用的内容了。其实穿越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时空旅行”。其指的是人从某一时间点移动到另外一个时间点。事实上,所有的人都顺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自然前进,所以时间旅行就是违反这种自然时间变化的方式,大幅度的前往未来或者回到过去。本来一个数学几何学非常重要的节点被运用到一些电影电视剧上后,显得苍白与无聊,比如电视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反观国外特别是欧美的穿越电影,不论是从科学还是可看性的角度上来说,都达到了寓教于乐却又不失品味的作用,而今天我想拿出来说说的就是著名后起之秀导演邓肯·琼斯导演的《源代码》。(该片形容起来容易让听者无法理解,没看过或者不到最后一刻是无法理解电影到底说什么的,这正是时光旅行电影的魅力所在,所以恳请老师观看这部电影之后再看看我写的影评~) 人物介绍: 柯尔特史蒂文:主角,美军上尉(作者注:以后用上尉代替)肖恩:历史教师,主角对应的源代码穿越者。 克里斯蒂娜:肖恩的朋友,坐在主角的对面,对肖恩有好感。拉特里奇博士:研发源代码系统的人 古德温:负责与主角联络。内容简要: (摘自“百度百科”,有改动)本片说的是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上尉在火车上突然惊醒,而他的身边坐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克里斯蒂安正在与自己讲话。上尉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在这辆车上,而且他发现自己居然是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存在,(火车爆炸中死去的历史老师)正当他迷惑不解的时候,列车上忽然发生爆炸。 上尉又一次惊醒,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密闭的太空仓里(这是他想象的一个空间,后面会解释),有一位女军官古德温正在通过视频和自己对话,并要求自己报告列车上发生的事情。一头雾水的科特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时,他又一次被送上那辆列车,但每次只能回到爆炸前最后的8分钟(爆炸时间是7:48),也就是这一天清晨的7点40分。 理论上,“源代码”并不是时光机器,“回到”过去的柯尔特无法改变历史,也并不能阻止爆炸发生。之所以大费周折让上尉进入源代码,是因为制造这起爆炸的凶手宣称将于6小时后在芝加哥市中心制造另一次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为了避免上百万人丧生,在调察的过程中,科特发现自己已在一周前的一次军事任务中去世,原来他正在参与是一项“脑波原代码”的秘密任务,这项任务通过已经死 亡的科特尚未完全死亡的脑细胞影像来还原事件,调查事情的真相,找到连环爆炸案的罪犯。最终,上尉顺利完成了任务,但是他却决定再一次返回列车,拯救列车上那些无辜的生命。同时更是拯救那个“陪伴”自己在源代码里的那个女主角克里斯蒂安。最后他成功的阻止了爆炸,借用者肖恩的身体与克里斯蒂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疑点分析: 1.为什么一开始上尉会出现在一个太空舱里? 因为他早在2个月前就死在了战场上,只剩一个活着的大脑,影片中正常的上尉与太空舱(可能是太空舱想象起来比较安全,毕竟他是从直升机上炸死的)是他脑中想象的影子,指挥中心与他视频其实根本看不到他的样子(指挥中心的屏幕是黑的)。 2.这部电影中博士说只有8分钟回到过去的时间,为什么有几次却超过了8分钟他还没回去? 我认为,8分钟只是一个研究性的概念,每个人的短时记忆长短不一。真正让上尉回来的节点是火车爆炸,从那时开始,肖恩(死去的历史老师)的记忆才真正终结。 3.关于源代码的作用机制? 之前我也提到,源代码绝非时光机器,可以回到过去改变历史。正如博士所说的,进入源代码只是发现过去发生了什么,就算改变了也对现实产生不了任何影响。这里还有一个理论就是关于平行世界。顾名思义,假设我们这个世界为真实世界,就存在着很多个同时存在的你跟我、还有所有事件的重新演绎。 引用著名的“祖母悖论”(摘自“百度百科”,有改动):假如小明回到过去把他的祖母给杀了,就是说他祖母在年轻时就死了,因此来讲小明的母亲也就没出生,这个人也就不可能再出生。而历史的发展到现在,按理来说小明是不存在的。而现实中小明的确是存在的。这两个情况就出现 了相互矛盾的情况。从而证明了人是不能回到过去。小明回到她祖母的时代,从那一时刻开始,宇宙的发展及演化就分成了两个平行的宇宙。第一种情况,他把他的祖母杀掉了,在第一个宇宙中的发展是这个人把她的祖母杀了,而到现在这个人也就不再存在了;而在现实的宇宙中的发展还是像现在一样,这个人还是存在的,祖母也是安好的,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正如影片中一开始,上尉第一次穿越的时候,女主角克里斯蒂娜在看到突如其来打翻在上尉鞋子上的热饮无动于衷,而第二次穿越的时候帮助上尉擦拭鞋子上的污渍;还有影片中部,当上尉穿越之后想打个电话给博士结果博士还没有上班所以无人接听(爆炸是7点48,博士还没上班,8点上班制),回到现实后,博士告诉他无论如何他都接不到,就算接到电话的也仅仅是平行世界的博士而已;同时在影片的最后,上尉在穿越的时候发了一条短信给 古德温,在这里很多包括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都没有看明白,以为他真的发了一条短信给现实世界的古德温。其实后来一想,现实世界的上尉在古德温按下终止按钮的那一瞬间已经完全与现实世界切断了,根据刚刚的祖母原理,我们可以发现,他所联系到的一定是他穿越的那个平行世界的古德温而不是现实的。因此在此得出结论:上尉一共穿越了9次,这9次事件都是与真实世界不同并且不会影响真实世界,但是却又真实发生并且都对其所对应的平行世界产生了影响。 我的看法: 只要搞明白了平行世界这个理论,很多的穿越电影都能够迎刃而解。所以综上所述,对于这部电影的结局我又有了自己的看法:上尉能够回现实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被火车炸死。因而博士和古德温都非常强调一点,上尉需要专心在车上寻找嫌犯,尽量不要参与其它的不相关事物。这点其实是在保证上尉可以在8分钟之后的爆炸时留在车上,从而被炸死送回现实世界。博士谎称源代码是一个8分钟的虚拟世界,同样是防止上尉逃离火车的另一手段,如果上尉得知自己可以通过避免死亡而继续生存在源代码内,那么相较于自己现实世界的悲惨处境(他已经死了),他可能选择逃离列车而以肖恩的身份继续活下去,博士从而失去了他们手上唯一的合格穿越者。所以我的结论是:源代码系统并非由死者8分钟记忆而来的仿真系统,而是一个可以将穿越者送入某个平行世界的系统,博士作为研发者无疑是知道内情的人,古德温有可能也知道这一点,而上尉则蒙在鼓里被利用。 有一个细节,在上尉在每次穿越回来时,都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最后证明这是最后一次穿越他和克里斯蒂娜下火车之后看到的场景。这有可能是由于他在平行世界中穿越过程中,看到了某个时间处于未来的平行世界的影像所致。 我的感想: 终于,一部史诗级的时空之旅电影穿越完了,这是我迄今为止觉得看过的最完美的一部穿越电影,不论是从音质音效还是画面构造以及内容的严密性而言,都达到了一个大师级的水平,对于一个电影新秀来说更是了不起的作为。透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充分好奇欲以及探索欲。其实我想说,关于电影的缜密性我们大可不必去探究他的漏洞,毕竟这不是科学论文。反观其中的亲情戏我认为嚼头更大:在最后的时刻,上尉邀请了克里斯蒂安去喝咖啡,而这是她期待了几个星期的事情。之后上尉离开了一会儿,去阻止爆炸,接着他以上尉同事的身份打电话给自己的父亲,向他的父亲道歉。他把最后的几分钟留给了自己和克里斯蒂安。8分钟后,古德温终止了源代码程序,时间定格在上尉和克里斯蒂安接吻的一刻。也许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会在某一天突然地终止,而也许在这时,我们才会发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们会后悔自己对亲人、朋友太过苛责,会发现自己曾经执着的东西原来毫无价值,然而到了这时,一切都无法改变。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的一生也是这样,当死亡降临时,我们又还会剩下什么呢?也许我们终究会被遗忘然后删除,就好像一段从未出现过的代码一样。也许到那时,我们回顾自己的一生,才会发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幸运的是,我们的美好生活可不仅仅只有那短暂的8分钟。我们需要让生活中的每一秒都变得有意义就像台词里说的: If your life just have 1 minute, what will do? 当时间只剩下1分钟时,你会做什么? I will let every seconds be meaningful.Everything is gonna be OK.我会让每一秒钟都变得有意义,所有的事情都会好起来的。 【作者注:本文中关于“内容简要”、“祖母悖论”等较为官方的内容均为网络资源,均已标出,其余均为本人观点及看法,与任何团体和个人无关,本文未经允许严禁在任何其他公共页面展示。】 江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10播音班 1005046051涂明鉴 看完了源代码,好吧首先来简述一下影片的情节:一位名叫柯尔特·史蒂文的上尉,某日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在一辆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而他在火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找到是谁把炸弹放在了火车上。就是这样过程,却被重复的“播放”(因为这是Source Code世界)。Source Code世界是由博士制造的,根据人在死后,大脑的电磁场仍然带着电,并没有完全死去,还能够运转,但是只有短暂的8分钟之久。换句话说,当柯尔特·史蒂文回到已经发生过爆炸的列车上时(是通过仪器把他传送到过去),他只有8分钟时间可以用。在8分钟之内无论他是否找到凶手,他都会死去(但是最后他打破了这个定论)。 这个利用的是量子力学中所谓的平行世界理论。平行世界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前置平行世界理论,一个是后置平行世界理论。本片利用的是后置平行世界理论。 回到《源代码》,有个疑问,博士虽然设定的时间是8分钟,按理说科特史蒂文斯到了时间就会回来,无论是否死亡。博士和他自己应该都是这样认为,前几次无一例外正好第8分钟爆炸死亡,然后回来.后来有两次时间过了他却还在那个平行世界里,一次因为他和女主下了火车,火车爆炸(正好是第8分钟)后,掉入铁轨死亡后回来。另一次是被那个反派恐怖分子枪杀后死亡回来。电影里我忘记这里是否交代清楚了,8分钟以后好像博士他们无法联系到科特史蒂文斯,直到他再次死亡以后才联系上。这个情节非常令人熟悉,如果你看过《盗梦空间》的话,《迷离档案》里也是这样处理的,在梦里死亡的话,现实中的你就清醒过来了;没死的话,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唤醒。经过这两次例外,科特史蒂文斯想到也许8分钟并不是一个限制,但他也不十分确定(后面接吻的镜头定格),所以他想到自己是可以在这一个平行的世界里继续活下去,但如果现实中的大脑还未完全死亡的话,还会被召回来,这也是他请求那个女上尉让他真正死亡的原因。我的疑问,如果他的大脑还未完全死亡,他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怎么被召回? 平行世界是否存在至少现在没人知道。如果存在的话,我想那绝不应该只是一个,而应是无数个。我们所处的每一时刻都应该是一个世界,只是现在我们的科技没有人能回到过去,也没有人去过未来,所以这些平行世界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是完全一模一样的,重叠在一起的就像是一个世界一样。 假如我回到昨天的某个时刻,那么这个时刻的世界就改变了,而和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是毫无联系的,因为他们是平行的关系。回到前天某个时刻,那么另一个平行世界又发生了改变,这与昨天的平行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没有联系。 但是,当我回到了昨天某个时刻,如果另一个人想回到昨天来找我的话,他应该出现在哪个世界里?他怎么来到我去过的世界,因为我去过的那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 好吧,最后的结局是圆满的,整辆车的人都活了下来,男女主角都得到幸福。唯一被忽略的只有一个人,只有一个人死了——被男主角占据了身体的历史老师。那个人本该活着的,不是吗?这是我对本片最后的疑问。第二篇: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第三篇: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第四篇:影评《源代码》
第五篇:源代码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