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毫米的认识(教案) 数学 三年级上册

2022-02-14 12:4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3.1.1毫米的认识(教案) 数学 三年级上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1.1毫米的认识(教案) 数学 三年级上册》。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教材安排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数一数、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分米”、“千米”以及长度单位换算等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于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直观性: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实践操作性,学生在生活中能发现1毫米的物品;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较为具体的估测和测量活动,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几何直觉、几何想象、测量能力的培养。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与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厘米、米的知识紧密相连,具有内在的联系。因此,前置性作业的安排意在从已知引入新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并深刻理解,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猜测1分硬币的厚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助这一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概念。课堂作业的设计中,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循序渐进,教学的重点难点从习题上得以充分地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填、写、辨、选、量、画、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深刻地理解毫米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深化对毫米知识的学习,设计的习题由简单到复杂,有理论有实践,通过不同层面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学生对学习研究的问题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学生灵活地迁移知识,提升应用创新的能力。

【学情简介】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就学生而言,“毫米的认识”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和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学生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对长度单位有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1—22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3.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能利用有关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身份证、1分硬币、纸张、学生尺及文具。

【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提问: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用手势表示1厘米有多长?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是1厘米?用手势表示1米有多长?哪些物品大约是1米?1米和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测量时一端要对准“0”刻度线,如果起始点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

(二)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

(1)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3)提问: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量一量。

(1)提出要求: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数学书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汇报交流

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例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8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

(3)教师边演示测量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说明: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师: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预设:1毫米是直尺上的1小格,显示1小格就是1毫米。

师:观察自己的直尺,你也能在直尺上找到这样的1小格吗?用手指一指。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手指太粗指不清楚。一毫米太短了。

师:那要找个细点的东西来帮忙了,找谁呢?

组织学生用铅笔笔尖指一指1毫米

师: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呢?我们一起数一数。

课件展示1格1格的数。从刻度线0开始,一毫米一毫米地数,发现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师:那其他的1厘米里是否也有10个1毫米呢?

组织学生再找一些1厘米,数一数。

师:通过我们的验证,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厘米=10毫米。(板书)

追问:直尺上,在每一个1厘米之间,都有1根刻度线稍微长一点,从整厘米数到这根刻度线的地方就是5毫米(课件显示)。这根线虽然只长了一点点,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

2.进一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

(1)比划

师:1毫米究竟有多短,你能用手比划给大家看一看吗?学生比划。

师:不好比划吧?我来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拿出你的,拿出来看一看,这张卡的厚度是1毫米。用手捏一捏这张卡,你有什么感觉?用手捏住,然后捏卡片的两个手指保持不动,把卡抽出来。这时,我们两指间的这道缝大约就是1毫米。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同步操作。

师:把卡再插回去,比照一下,正好捏住了吗?

再指导学生不借助卡片,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2)生活中的1毫米。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学生举例,教师参与交流,出示实物光盘、1分硬币,并指出:光盘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3)游戏。

师:现在同学们对1毫米的长度应该有感觉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猜一猜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学生汇报交流。

指导:请学生翻开数学书,数出1张、2张、3张…并用手指捏一捏,看看几张纸的厚约是1毫米

说明:像我们数学书这样的纸,把它捏紧,10张纸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3.用毫米测量课外书的厚度

(1)师:今天上课老师让你们带来了自己心爱的课外书,请你估一估课外书的厚度是几毫米呢?实际测量又是几毫米呢?请同学们动手估一估、量一量并把结果填入你手中的学习单上。

(2)量完课外书,再来实际测量一下你身边的物体吧?

4.画一画

请你试着画出一条5厘米8毫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7毫米的线段。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填单位

2.完成第24页“练习五”的第2题。

3.完成数学小故事。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很多成员,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1毫米有多长。首先,我先由学生拿出数学书出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结果,通过学生动手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时,发现数学书的宽、厚不是整厘米时,我就引出测量较短物体长的长度单位“毫米”,从而引出“1毫米”的概念,这样我让学生比划1毫米的长短。认识了“1毫米”之后,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毫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在学习完长度单位“毫米”之后,我让学生把事先布置带来的1分硬币、身份证、纸张、课外书等进行测量它们的厚度,并分别说出各是多少毫米,以加深长度单位“毫米”的认识。

我不仅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还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体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学生的知识在升华,技能在掌握,能力在形成,思维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个性在丰富多彩的课堂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活泼地发展。

这一节课,我更注重生活化、实用性、创新性、实践性、体验性,始终以尽力实现课程目标为宗旨,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素质为基本任务,在努力探究教法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与尝试,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我们要不断探究适合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尽量做到“教与学”的轻松结合。

下载3.1.1毫米的认识(教案) 数学 三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3.1.1毫米的认识(教案) 数学 三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克教案

    认识克 教学内容:教材p33--34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教案

    十、认识分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

    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几教案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王茂福 教学时间;2012年12月2日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页例4、例5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知......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谭坝学校张艺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千克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教学设计: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第四小学 吴云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 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 1千米= 100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案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 生:11时59分 师:新年的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