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经教学计划
kāizōngmíngyìzhāngdìyī
开宗明义章第一
zhîngníjūcãngzǐchízǐyuēxiānwángyǒuzhìdãyàodàoyǐshùntiānxiàmínyîng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hãmùshàngxià
和睦,上下
wúyuànrǔzhīzhīhū
无怨。汝知之乎?”
cãngzǐbìxíyuēcānbùmǐnhãzúyǐzhīzhī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zǐyuēfūxiàodãzhīběnyějiàozhīsuǒyïushēngyěfùzuîwúyǔrǔ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shēntǐfāfūshîuzhīfùmǔbùgǎnhuǐshāngxiàozhīshǐyělìshēnhángdàoyáng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míngyúhîushìyǐxiǎnfùmǔxiàozhīzhōngyěfūxiàoshǐyúshìqīnzhōngyúshìjūn 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zhōngyúlìshēndàyǎyúnwúniàněrzǔyùxiūjuãdã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tiānzǐzhāngdìâr 天子章第二
zǐyuēàiqīnzhěbùgǎnâyúrãnjìngqīnzhěbùgǎnmànyúrãnàijìngjìnyúshì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qīnãrdãjiàojiāyúbǎixìngxíngyúsìhǎigàitiānzǐzhīxiàoyěfǔxíngyúnyìrãn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yǒuqìngzhàomínlàizhī
有庆,兆民赖之。’” zhūhïuzhāngdìsān 诸侯章第三
zàishàngbùjiāogāoãrbùwēizhìjiãjǐndùmǎnãrbùyìgāoãrbùwēisuǒyǐ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chángshǒuguìyěmǎnãrbùyìsuǒyǐchángshǒufùyěfùguìbùlíqíshēnránhîunãngbǎo qíshâjìãrhãqímínrãngàizhūhïuzhīxiàoyěshīyúnzhànzhànjīngjīngrúlín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shēnyuānrúlǚbïbīng 深渊,如履薄冰。” qīngdàfūzhāngdìsì
卿大夫章第四
fēixiānwángzhīfǎfúbùgǎnfúfēixiānwángzhīfǎyánbùgǎndàofēixiānwángzhīdãxíngbù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gǎnhángshìgùfēifǎbùyánfēidàobùxíngkǒuwúzãyánshēnwúzãhángyánmǎntiānxià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wúkǒuguîhángmǎntiānxiàwúyuànâsānzhěbâiyǐránhîunãngshǒuqízōngmiàogàiqīngdà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fūzhīxiàoyěshīyúnsùyâfěixiâyǐshìyīrãn 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shìzhāngdìwǔ
士章第五
zīyúshìfùyǐshìmǔãràitïngzīyúshìfùyǐshìjūnãrjìngtïnggùmǔq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qíàiãrjūnqǔqíjìngjiānzhīzhěfùyěgùyǐxiàoshìjūnzãzhōngyǐjìngshìchángzãshùn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zhōngshùnbùshīyǐshìqíshàngránhîunãngbǎoqílùwâiãrshǒuqíjìsìgàishìzhīxiào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yěshīyúnsùxīngyâmâiwútiǎněrsuǒshēng 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shùrãnzhāngdìliù
庶人章第六
yîngtiānzhīdàofēndìzhīlìjǐnshēnjiãyîngyǐyǎngfùmǔcǐshùrãnzhīxiàoyě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gùzìtiānzǐzhìyúshùrãnxiàowúzhōngshǐãrhuànbùjízhěwâizhīyǒuyě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sāncáizhāngdìqī cãngzǐyuēshânzāixiàozhīdàyě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zǐyuēfūxiàotiānzhījīngyědìzhīyìyěmínzhīhángyětiāndìzhījīngãrmín 具尔瞻。’”
xiàozhìzhāngdìbā
孝治章第八
zǐyuēxīzhěmíngwángzhīyǐxiàozhìtiānxiàyěbùgǎnyíxiǎoguïzhīchãnãrkuàngyú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gōnghïubïzǐnánhūgùdãwànguïzhīhuānxīnyǐshìqíxiānwángzhìguïzhě
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bùgǎnwǔyúguānguǎãrkuàngyúshìmínhūgùdãbǎixìngzhīhuānxīnyǐshìqíxiānjūnzhì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jiāzhěbùgǎnshīyúchãnqiâãrkuàngyúqīzihūgùdãrãnzhīhuānxīnyǐshìqíqīn 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fūrángùshēngzãqīnānzhījìzãguǐxiǎngzhīshìyǐtiānxiàhãpíngzāihàibùshēng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huîluànbùzuîgùmíngwángzhīyǐxiàozhìtiānxiàyěrúcǐshīyúnyǒujiàodãxíngsì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guïshùnzhī
国顺之。’”
shângzhìzhāngdìjiǔ cãngzǐyuēgǎnwânshângrãnzhīdãwúyǐjiāyúxiàohū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zǐyuētiāndìzhīxìngrãnwãiguìrãnzhīhángmîdàyúxiàoxiàomîdàyúyánfù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yánfùmîdàyúpâitiānzãzhōugōngqírãnyěxīzhězhōugōngjiāosìhîujìyǐpâitiānzōng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sìwãnwángyúmíngtángyǐpâishàngdìshìyǐsìhǎizhīnâigâyǐqízhíláijìfūshâng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rãnzhīdãyîuhãyǐjiāyúxiàohūgùqīnshēngzhīxīxiàyǐyǎngfùmǔrìyánshângrãnyīn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yányǐjiàojìngyīnqīnyǐjiàoàishângrãnzhījiàobùsùãrchãngqízhângbùyánãrzhìqí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suǒyīnzhěběnyěfùzǐzhīdàotiānxìngyějūnchãnzhīyìyěfùmǔshēngzhīxùmîdà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yānjūnqīnlínzhīhîumîzhîngyāngùbùàiqíqīnãràitārãnzhěwâizhībâidãbú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jìngqíqīnãrjìngtārãnzhěwâizhībâilǐyǐshùnzãnìmínwúzãyānbùzàiyúshàn 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ãrjiēzàiyúxiōngdãsuīdãzhījūnzǐbùguìyějūnzǐzãbùrányánsīkědàoxing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sīkělâdãyìkězūnzuîshìkěfǎrïngzhǐkěguānjìntuìkědùyǐlínqímín 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shìyǐqímínwâiãràizhīzããrxiàngzhīgùnãngchãngqídãjiàoãrhángqízhânglìng 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shīyúnshūrãnjūnzǐqíyíbùtuī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jìxiàohángzhāngdìshí
纪孝行章第十
zǐyuēxiàozǐzhīshìqīnyějūzãzhìqíjìngyǎngzãzhìqílâbìngzãzhìqíyōu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sàngzãzhìqíāijìzãzhìqíyánwǔzhěbâiyǐránhîunãngshìqīnshìqīnzhějūshàng bùjiāowãixiàbùluànzàichǒubùzhēngjūshàngãrjiāozãwángwãixiàãrluànzãxíngzài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chǒuãrzhēngzãbīngsānzhěbùchúsuīrìyîngsānshēngzhīyǎngyïuwãibúxiàoyě
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wǔxíngzhāngdìshíyī
五刑章第十一 zǐyuēwǔxíngzhīshǔsānqiānãrzuìmîdàyúbúxiàoyàojūnzhěwúshàngfēishângrãn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zhěwúfǎfēixiàozhěwúqīncǐdàluànzhīdàoyě
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guǎngyàodàozhāngdìshíâr 广要道章第十二
zǐyuējiàomínqīnàimîshànyúxiàojiàomínlǐshùnmîshànyútìyífēngyìsú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mîshànyúlâānshàngzhìmínmîshànyúlǐlǐzhějìngãryǐyǐgùjìngqífùzãzǐ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yuâjìngqíxiōngzãdìyuâjìngqíjūnzãchãnyuâjìngyīrãnãrqiānwànrãnyuâsuǒ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jìngzhěguǎãryuâzhězhîngcǐzhīwâiyàodàoyě
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guǎngzhìdãzhāngdìshísān 广至德章第十三 zǐyuējūnzǐzhījiàoyǐxiàoyěfēijiāzhìãrrìjiànzhīyějiàoyǐxiàosuǒyǐjìngtiān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xiàzhīwãirãnfùzhěyějiàoyǐtìsuǒyǐjìngtiānxiàzhīwãirãnxiōngzhěyějiàoyǐchãnsuǒ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yǐjìngtiānxiàzhīwãirãnjūnzhěyěshīyúnkǎitìjūnzǐmínzhīfùmǔfēizhìdã
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qíshúnãngshùnmínrúcǐqídàzhěhū
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guǎngyángmíngzhāngdìshísì篇二:三年级《孝经》课堂教学规划
三年级《 孝经 》课堂教学规划 篇三:伏羲班(三甲)教育教学计划
伏羲班(三甲)经典教学计划
枫香岗中心学校 丁建青 2015年秋季开学工作在井然有序进行,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伏羲班的班主任兼经典课教学。我们三年级伏羲班是学校唯一的一个“实验班”(众人眼中的),经历了两年的的学习、不断摸索、总结,我的经典教学工作我也做了如下计划:
一、狠抓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前两年我们伏羲班的孩子已经读背过《弟子规》和《孝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时常作为孩子们的《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学生去落实,去力行,而且还制定了《弟子规》力行表,家长配合老师,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力行情况。由于受孩子们年龄小,农村家庭注重这方面教育的家长不多,加之留守儿童较多等种种问题,最主要还是我自己这方面工作经验不足,考虑不周全,所以导致未能把这种好的反馈方式坚持下来。本学期,我将针对我班的孩子具体出现的一些问题,分层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孝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倾听习惯、读书、写字习惯;讲卫生、习劳、晨练、集队等。
二、以读背经典来带动孩子
本学期在经典的学习内容上,我的计划主要是;
1、九月份先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孝经》、《大学》、《声律启蒙》《论语》前十章,孩子们集体指读、课后抽时间背诵;
2、十月份:根据孩子们 的学习读背经典情况,再确定新的经典内容学习,重点不在于读背了多少经典内容,而是在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专心指读,“心眼口耳手”一并用上,本学期将认真落实“专心地学,痛快地玩儿!”本学期的经典课上,我会教一些歌诗给孩子们,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歌诗的美。同时训练孩子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鼓励孩子爱上阅读,每周都开展孩子们讲故事的活动。本学期,我班孩子开始进行硬笔书写,主要以《常用汉字歌》为主,积累一定的字词,并且鼓励他们在阅读时,做好笔记(好词、佳句等),也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便于孩子更好的自学、查字典。当孩子们有一定的阅读量以后,我想对于孩子们来说,写作方面的能力应该不是问题。
总之,伏羲班的经典教学会根据孩子们学习状态和读背情况,来确定!2015年9月1日篇四:《孝经》教案
《纪孝行章第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纪孝行章第十,理解内容并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能熟读《纪孝行章第十》中的五要,并做到当堂成诵。
3.情感目标:
(1)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2)我们懂得自爱,懂得自重,爱自己的身更要爱自己的德行,不使自己的品格、节操受辱。
教学重点:学习《纪孝行章第十》中的五要,理解大意。教学难点: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章,熟读文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孝经》、孔子
2、看视频,感知孝。
二、诵读,自主学习。
1、出示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2、诵读,理解大意
3、教给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试着理解每句的意思。
5、学生试讲意思。
6、师小结,订正意思。
参考答案如下: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
三、知文明理
1、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孝顺父母?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孝”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继承美德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呢?
板书: 纪孝行章第十
居(敬)
孝 养(乐)
病(忧)
丧(哀)
祭(严)篇五:《孝经》第5课时教案
《孝经》第五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孝经》p47《诸候章第三》(第1—3句):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能琅琅上口,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会背诵。2.读要体现节奏的美、情感的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指导“谨、溢”等字的读音。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
【课前准备】
录音磁带、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朗读和背诵《天子章第二》。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诸侯章第三》的1—3句。3.板书课题:诸侯章第三(孝经·节选)4.全班齐读课题。5.释题(屏幕出示): 诸侯: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周朝天子将天下分成许多小的列国,所分封的列国的国君称为诸侯。诸侯一般按照亲疏关系和功勋大小来分封,有不同的爵位。《礼记·王制》中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为一国之君,地位仅次于天子。
二、初步感知,听读: 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许多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3.学生熟读
五、整体认知:
1、你读了文句,明白了什么?
2、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和板书:
上 不骄 满 不溢 长 守富
3、全班交流后屏幕出示词语注释及译文。
骄:自满,自高自大。高:言诸侯居于列国最高之位。
危:危险。制节:指所有开支费用节约俭省。谨度:指行为举止谦逊谨慎而合乎典章制度。
满:充满,这里指国库充实,钱财很多。
溢:水充满容器而漫出。这里指奢侈、浪费。
长守贵:长久地守住尊贵的地位。贵:指政治地位高。
长守富:长久地守住财富。富,指钱财多。
译文: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
4、小结:这一章是说明诸侯的孝道。诸侯应以谦逊谨慎、不骄不奢的态度,遵守法律法规,节约吃穿用度,这样才能够长守富贵,保全自己的国家,使人民和乐相处。
六、拓展: 1.看例子,谈想法。用刚才学习到的内容,说一说故事或图片中的人物体现了什么? 2.联系生活,谈感受。
七、在熟读的基础上试背: 1.学生自由背诵、分组背、男女生互背、齐背。2.教师小结:对读与背中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
第二篇:孝经读后感
百善孝为先
——读《孝经》有感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这是今年春晚给出的一副春联。孝,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该身体力行的。
自古以来,孝感动天的故事数不胜数。每次看到电视上播出天仙配这类讲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时,很多人是被他们之间的爱情感动,其实,这个故事的最初向我们讲述的,是董永卖身葬父,体现的就是这个“孝”字。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一个小伙子,父亲死了后没有钱给父亲置办丧事,自己把自己卖了,这是任何人都难做到的。董永做了,成了古今人们称道的大孝子。也因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几千年,孝感这地方也因此而名扬四海。
“孝”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指子女对父母谨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祭祀等等。因此,“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准则,用于处理家庭中长辈同子女之间关系;然后,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
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然而,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为不孝”就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思想,在此略举几例: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等,现今已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恐怕现代社会很少人不去理发吧,又有很多女士去美容吧;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里娄章句上》,是至今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以批判或毫不吝惜地抛弃。
在当今日益高速运作化的信息时代里,忙碌的人们为了事业奔波于世。一首《常回家看看》唤醒了众人久违的感动和对亲情的依恋。于是,人们从忙碌中驻留,回家看看父母,尽尽孝心。科学在不断进步和创新,人类乃至自然界的亲情却如陈年老酒愈久愈醇。
有时,漫步街头,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他们衣衫褴褛,要么蹬着三轮车,要么拎着蛇皮袋,流连于大街小巷中,捡起人们丢弃的饮料瓶,或在垃圾中翻找可利用的“资源”,动作僵硬而麻木。
他们都是没有亲人的孤寡老人吗?当然不是。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他们的子女都还“健在”,准确地说,过得还不错。但那只是他们的子女。至于他们呢?有那么一小部分被送到了养老院。其余的,就是你在街上看到的了。他们游走于街头巷尾,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母亲从小帮你们洗澡到大,你们可曾为她洗过一次脚?父亲从小把你拉扯大,你可曾亲手为他盛过一碗汤?当囚犯嚼着母亲一粒粒剥的瓜子仁时,当失意的儿子靠在父亲肩膀痛哭时,他们可曾感到父母对他们浓浓的爱意?这种爱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它应当和孝一起,充当亲子间关系最好的润滑剂。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孝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跟不上历史的步伐。虽然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孝已渐渐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它数千年的储蓄,也被物质的洪流冲得无影无踪。它就像一个没落的贵族,看着时代变迁,看着大权旁落,却无能为力。或许它曾奋力地追赶上了“80后”明媚的忧伤的脚步,却又眼睁睁地看着“90后”们乘着“幸福摩天轮”远去。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孝的回归,是历史的必然。虽然暂时游走在主流之外,但最终,它将重归主流之中,但愿当它搭上“幸福”的末班车时能看到“00后”们在向它招手。
我们应当有所继承孔孟儒学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鉴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谐调、亲和家庭成员的血亲关系,促进家庭的和睦与稳定,进而在社会上形成尊老爱幼、互助友爱的风尚,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让我们一起来营造一个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让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得到发扬光大!
第三篇:《孝经》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
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
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装扮,才显得静谧安详;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家庭,因为有了亲情的滋润,才显得平和温馨;一个人,因为有了孝悌的熏陶,才显得稳重踏实。而孝则是绽放在人伦之理里面最美、最香的一支七色花朵。
孝是什么?孝就如童心未眠的孩子嘴下溜出的半粒糖,亲切而又纯真。孝是什么?孝就如一盅回报恩情似海深父母情的香茗,温馨而又甜美。孝是什么?孝就如久经事态沧桑蓦然回首时的一丝微笑,真诚而又安详。孝是什么?孝就如灵魂深处盛开的一朵鲜花,它比大自然盛开的更为持久永恒,永远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徳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孝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孝心是酷暑里投撒的一片绿荫,遮住了炙烤的骄阳;孝心是久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孝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你知道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于毁,孝之始也”。我的全部都来自于父母,作为儿女,应该像孔子一样,时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保护、爱惜好自己;作为儿女,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拥有一个严父慈母,应该满怀感激;作为儿女,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这样一副容颜、这样一个躯体、这样一颗心灵,我们还有什么感到不满足的呢,我们还有什么什么值得抱怨的呢?然而,事实却相反,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副面孔,羞涩闭门不出,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容貌;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己这样一个身材,整日忧心忡忡、惶惶不得日终,矮的想尽办法把自己拉高,胖的想尽办法减肥,甚至是绝食;还有那么一些自残、甚至轻生的人,如此般不爱惜自己,回头想想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浮云般的虚荣心吗?到头来还不是逃不过岁月的雕琢,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你有听过吗?“夫孝,始于侍亲”。孝最基本的就是供养父母,给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质保障,至少不要让父母跟着我们受冻挨饿。但是,转眼看看现在,我们都已经二十多岁了,又有几个人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已经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了”,“我每个月还可以给父母存一些钱”吗?又有几家父母闲居在家里,享受着子女的孝行呢?恐怕大多数父母仍在辛勤的劳作,仍
在流汗、流血。甚至现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群新人类——啃老族,他们从小吃
父母的,喝父母的,长大了还在吃父母的,喝父母的,这种人的孝又在何方呢?你有听过吗?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挚虞说:“事亲以敬,美过三牲。”。其实,他们说的主旨只有一个——尊敬父母。反观现在,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父母不知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父母都在尽力培养一个最优秀的儿子,一个最优秀的女儿,但我们呢?在外面大手大脚的花父母的钱,转过脸就又和父母吵架,顶撞父母,父母辛辛苦苦养了我们二十多年,到最后却连子女一句感恩的话,甚至一句“爸、妈,您们辛苦了”也听不到,是我们害羞吗,是我们应该做的吗?可笑又无奈的是很多人,借用同学的一块橡皮擦,知道要说声“谢谢”;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要说一句“对不起”;托欠别人的东西,很久不还,内心还会很愧疚,遇见彼此还挺不好意思的。可面对父母呢?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多少,买了多少学习、生活用具给我们,我们又何曾说过一声“谢谢”;我们顶撞过父母多少次,我们又惹父母生过多少次气,我们又何曾对父母说过一句“对不起”;我们拿了父母那么多东西,借了父母那么多钱,父母有要我们还过吗,我们有感到过愧疚吗?难道真的是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让我们的感情淡化了吗?
你有听过吗?孔子曾说过“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孟子也曾说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他们所描述的是孝的更高的境界——孝顺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今,我们不需要像王祥一样,赤身卧寒冰,求鲤归奉母;不需要像仲由一样,百里负米为亲食;也不需要像孟宗一样,抱竹而泣,持笋归做羹。我们能做的就是:听父母的话,顺从父母的意愿,父母让做的,我们努力去做,父母不让做的,我们呆着不去做,不要惹父母生气;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父母口渴了,静静的帮父母倒上一杯温水;父母累了,轻轻的擦掉父母额头上的汗珠;父母孤单了,默默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父母生病了,送去一次又一次的温馨的问候。这样,父母只要看到这些眼睛里面也会满含泪水;我们只要可以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而不是让父母洗自己的衣袜,也不是坐在电视前面和父母争遥控,更不是一声不响的出去玩,而让父母为我们担忧。
你有听过吗?“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最高的境界乃是——修身立大志,做大事,留名于青史,以彰显父母的恩德。每一个父母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儿女成才,希望儿女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希望儿女在学校能吃好、睡好、学好。为此,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供我们上学、给我们买复习资料、为我们请家教,等我们长大了还为我们的婚姻、事业奔波忙碌,还为我们的子女担忧。而作为子女呢?在学校经常逃课,浑浑噩噩,虚无缥缈,没有自己的志向,更没有实现志向的不懈努力,终日无所事事,不时还会违反校纪校规,让父母来学校,家长会丢尽父母的脸面,让父母为我们担心、难过。我们又何曾好好的为我们的父母想过呢?不要以为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在这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会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呢?他们希望子女早些回家,可他们的子女又不知道在哪里彻夜狂欢呢,我们会经常郁闷,人与人之间的尔虞
我诈、勾心斗角和对生活的得过且过,又是为了什么呢?有时候经常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林立的高楼和宽敞的马路发呆,总是在不停的问自己,这个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呢?
你知道吗?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岁月赋予了母亲鱼尾纹,上帝带走了她青春的美丽,母亲放弃了这一却只为让子女幸福快乐,当你身处异地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那位白发沧桑的母亲,多少次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呆呆的坐在门槛上,青筋满布、瘦骨如柴的双手捧着你留下来的照片,松弛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她多么希望儿女能来一通电话,多么希望儿女能够回家来看看,哪怕是回家吃顿饭,陪她静静的坐一会。晓寒凛冽、北风呼呼,冬雪寒彻了整个大地,雪野里一位银丝缕缕的老人,静静的立在雪地里,手里夹着一支点燃的香烟,他缓缓的将烟递进嘴里微微的吸了一口,眯起眼睛来,吐出一片烟雾,老人呆呆的望着远方,那是儿女离开的地方,快过年了,他在等待,等着儿女们回来团聚,等着儿女们回来叫他一声“爸”,岁月的磨砺,使他的背在坚挺,却使他的步履在蹒跚。天边一行大雁飞过,似乎演绎着回家的序曲,远方的儿女,为了金钱四处奔波,何时想过家中的父母已经年迈,需要他们的陪伴。物质的生活是美好的,但父母不会向我们索求任何东西,难道作为子女的不应该时常回家看看吗?
也许,同学、朋友、爱人的生日我们牢牢的记在心里,并时时准备一份美好的礼物,而父母呢?又有多少人记住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亲自送上了一份美好的祝福?父亲节的时候,给爸爸买条鱼,学习、工作再忙,也要亲自给爸爸送过去,爸爸会乐的嘴也合不上;母亲节的时候,给妈妈买双袜子,亲自给妈妈穿上,妈妈眼睛里也会含着泪水,实在抽不出时间,三天两头打个电话,问问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别的,只需望子女能够惦记着。这些,你能做到吗?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有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送给我亲爱的父母。曾记得,着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我们更应该牢牢的铭记: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沾益一中高三:倾晨
第四篇:孝经读后感(定稿)
孝经读后感
《论语》中提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思想认为孝是人立身的根本。而《孝经》则具体阐述了孝的要求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发肤是父母赐予我们的,我们不能毁伤我们的身体,这是孝的开始。真是不明白这一点,我们的这部分不懂得爱惜自己身体的同时也是爱惜着父母,周国平在《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说,“父母是把儿女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来爱的,儿女却不能把父母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正因为父母在儿女身上耗费了相当一部分生命,才使儿女在相当程度上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准确地阐释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意义,儿女是父母的一部分,伤害自己,就等于伤害父母,甚至父母的痛要甚于我们的痛苦。不管自己是咿呀学语的儿童,还是他乡求学的成人,父母总是会为自己的一次感冒发烧而心痛不已,即使身体的痛苦不是他们承受,他们却负担着比这更为深重的苦楚。正如《弟子规》中所讲的,“身有伤,贻亲忧”当我们因年少而不顾自己身体时,这六个字,应该作为一个警醒。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孝不仅仅体现在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更意味着要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一个人只顾自身的安逸,而不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在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同时,他也辜负了父母对他的期许。如果一个人在艰辛奋斗而即将放弃时想到了自己对父母的责任,那他也便是实践了孝道。
当然,立身行道、扬名后世,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父母。如果单纯为了行孝而去做自己的事业,那这份事业对于他来说变成了无比的压力,而人生的快乐之事。在中学生活中,有同学将学习当作父母的任务,有同学把学习作为生存的基石,却少有人把它作为人生的乐趣所在。不管成绩优秀与否,我们大部分都顶着来自父母的压力学习,也失去了学习之乐。我们既要把立身扬名作为行孝的方式,也要认识到立身不仅仅是为了行孝,更是为了自己在立身的同时所拥有的快乐。
百善孝为先,“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孝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只有敬爱长辈,才能够亲他人、敬他人,才能使社会和谐。
第五篇:孝经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
“孝”是一种态度,孝字上为“老”字头,下为“子”字底,这边体现了后辈对伤上辈的一种姿态,是一种托举、一种供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用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使命。
大而言之,开宗明义有言道,孝是王顺至道,民用和睦;以小处观之,孝是爱身立身。古王者为天子,孝于神明,顺从至道而无所违背忤逆。今为人子女孝顺于父母,首先是爱惜自己的身体,然才是修生立命平天下。父母不求儿女可以有为世人惊叹的造诣、只求其可以照顾好自己。
现在我们处于大学阶段,虽不是蒙昧无知但终究是涉世未深,我们已经成人却还由父母来供养,就算这样身边不免会有这样的人:他抽着一盒十多元钱的烟,父亲还在为你的学费拼命的劳作,她要求全身的名牌,父母却是几年不舍得换掉身上的旧衣服,不是不喜欢是因为要满足你;在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尽情的欢乐,父母却守着灯火待你回家。它们无法体会父母亲在一天天衰老,从黑发到白发,从紧俏的皮肤到渐渐变得粗糙的脸,岁月将这份见证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脸上。一面是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一面是用普通的低级劳动为你换来的钱,若是这钱不能满足,它便会责怪:“这个时代是在拼爹”。试想若干年后,你的子女说着这样的话你会怎么面对。我想这全然不是孝,是个人的虚荣与自私。希望作为子女的明白18岁以后的我们是成年人,父母没有义务继续供养你,他爱着你,所以才愿意继续支持你,但麻烦你不要认为理所当然。在美国等一些欧美国家,在孩子18周岁后,孩子是要离开家的,继续在家居住需要交纳房租的。想想我们的父母有吗?在你毕业时为你找工作,在你结婚时为你买房子,在你有下一代时,为你带孩子。我想,这已是极大地足够。于此,这便是不孝。
而又有人不禁再问:“孝是什么”从《孝经》可以观之,不同之人,有不同之孝。天子、诸侯、士、庶人,因地位不同而孝不同。
有人说,等我有钱了,我要大把大把的钱塞给爸爸妈妈,让老人家坐在钱堆儿上随便花;等我有时间了,我就带着爸爸妈妈,游完国内,游国外,让爸爸妈妈在有生之年潇洒个痛快!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等你把钱挣到手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牙还能咬得动那些好吃的吗?等你有时间了,想带着爸爸妈妈去周游世界,他们还能上得去飞机吗?
父母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呢?他们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么,他所缺的应该是与子女们其乐融融的相处!他们所缺的是在他们难于动身时的一个代步,在他口渴时的一杯清茶,在他寂寞时候的陪伴,在他生病时的一次次问候,儿女在外再忙,也能抽出时间每周按时和父母聚在一起……这些都是老人内心所渴望的!
父亲节的时候你给爸买条鱼,工作再忙,你也要亲自给送去,爸会乐得嘴都合不上的;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买一双袜子,亲自给妈穿上,她眼睛里也会含着泪的……
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家的,咱就每天,或者最少三天给爸妈去个电话,问问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别的,就希望年老时子女能惦记着……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枝叶繁盛的树木,扎根于厚实的土地;流水汤汤的江河,溯源于雪岭山脉的蕴藏;乌鸦孝亲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动物尚且懂得回报于亲恩,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从“上代而来,从己而出”的血缘关系中,将人性的真爱与善美发挥到极致,推及宗族、群我,传承了代代的伦理之爱,稳固了人类生活的秩序。
世事沧桑,岁月无情,而人有情,你的关爱会抚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的。然而“最美不过夕阳红”,呵护这份美吧!用心去碰撞出音符,奏出世间最温馨、最美好的敬老乐章吧!让歌声在广袤的天地间永远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