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教学设计
三峡工程希望小学
向莉
一.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运算(不超过三步)的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培养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练习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们每天学习都要用到文具,大家对买文具一定都十分熟悉吧?,今天也来到了文具店里买文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在没去之前,我们一起大声的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读一遍。(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梳理(课件呈现):
从图中可以知道计算器、铅笔盒、圆珠笔、足球的单价。
从图中还可以知道每盒钢笔的价钱和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
师:你知道淘气和笑笑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吗?
(2)课件出示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拍照,上传学生答题。
分步算式: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综合算式:
(1)22×3+24÷4
=72(元)
(2)
22×3+24÷4
=66+6
=72
(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第一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
(4)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
出示:
22×3+24÷4
=66+6
=72
(5)我们以前还学习了一个算式中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我们怎么计算呢?
出示课件,判断改错。
学生汇报并板书:只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
(6)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下面计算式题: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独立思考: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课件出示):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尝试探索,领会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
师根据生答质疑:刚才同学们提出要在算式中加上中括号,这是一个新的符号。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在算式里添上中括号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符号吗?
师根据生答小结(课件呈现):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来表示。因为题中已经有了小括号,如果需要再改变运算顺序,为了和已经使用了的小括号区别开来,就要用中括号。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在计算时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智力加油站:(1)判断改错。
(2)比一比,算一算。
引导交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共同小结:上下两道题数据相同,看上去很相似,但运算顺序改变了,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都不同。
师追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师点拨:由于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计算含有括号的计算题时要看清题目,以免出错。
(3)
小游戏:数学书49页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