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第10册课文《水》教学设计
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 杭群燕
设计理念:
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条主线,凭借“挑水”、“锁水”、“洗澡”等画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品味咀嚼,体会文字的丰富内涵。通过深刻体验缺水的“苦”,反衬有水的“乐”,从而明白苦事乐写的写作手法,于潜移默化中深悟珍惜水资源的道理,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和谐统一,自然流淌。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咀嚼,体会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深刻体验缺水的“苦”,让学生明白珍惜水的道理,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2、围绕“天浴”、“勺浴”这两独特的细节,抓住矛盾处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
3、通过缺水的“苦”与有水的“乐”的鲜明对比,领悟苦事乐写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水》。课题虽然只是简简单单一个字,但是它在老师心里却是沉甸甸的,我不敢,因为我想到那些生活在我国西北农村干旱地区的老百姓,他们每天都在缺水的贫困线上,甚至是在死亡线上苦苦地挣扎着。但是我忍不住不写,因为没有了水,怎么去维持他们的生命呢?(板书:水)
也许老师的这个开场白对于你来讲显得太沉重了些,特别是对我们这些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们来讲,是无法想象,有时无法体验的事情,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跟随作者去寻找那珍贵的水吧。
二、整体感知缺水之苦。
1.打开语文书,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读这篇课文吧,一边读一边体会,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特别意外,是你万万没有想到的?(学生悄悄地读书,并作批注)2.师生交流:
(1)他们挑水要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且要等上1个小时。
乡亲们吃水太困难了,请同学们一起读读文章的第一小节(2)还有什么地方让大家感到很意外?下雨天都跑到街上洗澡
是的,水太少了,天不刮风,不下雨,天上只有那个太阳。
(3)在我们日常生活都不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文章中人们都非常渴望得到水。(4)他们那里的村民都说“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是的,水比酒还要珍贵。(5)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地方的家家户户都有“水窖”?这是为什么呢?(水窖是他们生活的保证)为什么水窖上还要上一把大锁呢?
因为水是家里最珍贵,不是谁都可以动的。(板书:水窖 锁 钥匙)
三、品语言文字,感悟水的珍贵。
1、按理讲,缺水给乡亲们的生活带来的是——苦难(板书:苦),但是在作者童年的记忆里却是充满了快乐(板书:乐),刚才大家朗读的时候,我发现不少人的脸上都有了笑意,什么地方可让你这么快乐?
师生交流 :(1)、孩子们和大人在雨中洗澡快快乐乐地洗澡。(2)、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洗澡。
师小结:在作者童年的记忆里,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洗澡,第一次是在雨中洗澡,这是老天爷的恩赐,为了感谢上苍,我们暂且创造一个词语,就叫“天浴”吧;为了感谢母亲的一勺水,让我们再创造一个词语叫(勺浴)
“勺”是个生字,这个字的外形象什么?(勺子)
里面为什么是一点呢?(板书。:勺)(里面只有一点水,更显出水的珍贵。)
2、学习“天浴”,感受水带来的痛快。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先来感受一下最痛快的天浴吧。
请同学自由读读课文第二段,看看孩子们和大人们是怎样表现,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把文字转换成画面。
师生交流: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你想象的画面里最高兴的是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孩子们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雨水。嘴里不停地喊着,真痛快,真好喝。
孩子们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种疯狂吧!你们认为这样的描写真实吗?)
这是孩子们,乡亲们期盼了多少个日子才盼来的呀,多么激动。这让我想到了杜甫的“欣喜若狂”(教师改写古诗――板书“洗欲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指名读)
3、学习“勺浴”,感受水带来的“舒服”。
大人们毕竟是大人,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大家都象过节一样庆祝这美好的日子,但是„„(老师引读)
孩子们,什么叫“风干”?(师生交流)
人如果风干的话会导致什么结果?(中暑、休克、晕倒,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1)、因此储藏在水窖里的水更加珍贵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洗澡。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第四自然段,看看孩子们有怎样的表现?(孩子们舒服得“啊啊”大叫)(2)、“啊啊”大叫应该是痛快,为什么说是舒服中带着痛快呢? 想想当时我们四兄弟出于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当时我们四个兄弟像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板书:被晒干)
快被晒干的狗尾巴草是什么样呢?(耷拉着脑袋,快枯萎了)
师小结: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只见母亲手里拿着一勺水为孩子们洗澡了,老四先来洗,拉出四个学生浇水,(对不起,没有水了)(板书:舒服)孩子们,笑吧,叫吧,因为这一刻是我们盼望已久,等待已久的最幸福的时刻啊,(板书:守望幸福),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共同分享这份舒服和痛快吧!
(3)、孩子们,你们在享受快乐之余,还体会到什么了?师引读。(水的珍贵)
真是滴水如金呀!(4)、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作者对水的描述中,用了一个“滑”字,为什么不用流、淌?(板书:滑、流、淌)自你试着放进去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师生交流 :
流——速度快,源源不断。
淌——水集中不均匀,没有不到每寸皮肤都被浸湿的感觉。滑——抚摸的感觉,抚爱的感觉。
师:水在我们身体上滑呀,滑呀,在我们的每一寸皮肤上滑呀,滑呀,就像有只手在轻轻地抚摸,让人感到特别的舒服,你觉得像谁的手呢?)(母亲,只有母亲的手才是这样的细腻,舒服)
师:使得我们身上的每个毛孔都张开了嘴巴贪婪地吸吮着,水随着毛孔,进入了体内,进入了我们的血管,在血管里快速地流动着。同学们,这流动着的还仅仅是平平常常的一滴水吗?那是——?
那是滋润我们生命的水!那是我们生命中的血液!
那是母亲对孩子的一份生命的关怀啊!(板书:关怀)(5)、总结朗读。
你看时隔这么多年了,这勺水一直在我们的生命中流淌,这勺水已经化作了我们的血液,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让我们用心去慢慢地读,慢慢地品吧!齐读这一段。(配乐朗读)
四、抓住“二笑”,感受母亲的乐观坚强。
母亲的一勺水,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下面母亲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母亲的笑)
我们忘不了母亲的笑,那文中写了母亲几次笑?找一找。
1、第一次“轻轻一笑”。
看看这是母亲当时在什么情况下笑的?
母亲将被风干,我们将被晒干,可是母亲脸上没有一丝痛苦,没有一丝忧虑,只是微笑,而且是轻轻一笑,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母亲的坚强,母亲的乐观)
2、第二次呢?
母亲笑着说“你们真的饿坏了吗?”
母亲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幽默的话语给我们带来水,带来力量,带来生活的信息。(学生读)
五、总结全文,感悟水的珍贵。
1、讨论课题:
这是迄今为止我唯一听到将“渴”说成“饿”的话。所以在作者的原文中,作者把文章取名为《饿水》,我不知道编者为什么要删掉“饿”,你们觉得删好还是不删好呢?(在课题前板书:饿)同座交流,师生交流 : 生:饿水——突出水的珍贵。
生:为我们每一个人敲响警钟。
生:从文章内容看,起到点明题意的效果。生:作者的题目是《饿水》,我们就想到了水的重要,一看到饿水,就让我们想到了乡亲们生活的苦,作者用一种特别的方法,表达了乐与苦之间的关系。
有水之乐,反衬没水之苦。这样写的效果让我们感到现实生活是苦上加苦。师: 那才真叫——饿水呀!但是,生活如此艰苦,我们有没有听到乡亲们叫一声苦?(没有)有没有听到母亲叫一声苦?(没有)相反他们笑对困难,乐观地生活着,他们像狗尾巴草一样坚强的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上。我们还能说这是苦水吗?这是饿水吗?(不是)
是的,用“水”做题目,气内涵更丰富。
2、深情读课题。
你看我们说水太珍贵了,怎么读—— 久旱逢甘霖,水让我们太惊喜了—— 在雨中洗澡,水让我们太痛快了—— 母亲的一勺水,让我们太舒服了—— 我们的家乡是缺水的,但是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守望和向往,让我们的心里充满了“乐”。孩子们让我们好好珍惜水吧。让我们幸福地读好课题——
3、谈收获。
此时,老师想到的《忘不了》这首歌,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们忘不了了什么?
师生交流 : 忘不了,忘不了没水的苦,忘不了有水的乐,忘不了雨中的狂欢,忘不了一勺水的幸福,忘不了母亲的微笑,忘不了母亲的幽默,忘不了贫瘠的土地,忘不了乡亲们生活的坚强。
六、作业 :
1、摘抄将文中精彩的语言。
2、设计一条节水的环保警示语。
第二篇:《水》教学设计
《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检测学生对预习情况的掌握,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朗读课文,能读出水带给人们的独特感受。
2.运用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感受水的珍贵,体验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独特感受,进一步体会文中充分调动身体各部位对水痛快感受的生动描述。
3.学习课文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延学以乐衬苦和身体部位的变化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变化的写作方法,学用这种写作方法写话。
4.养成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运用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并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去写话。
2.学习通过一勺水把舒服的感觉形象生动细腻地写出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细化到每个部位的写作方法
【教师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缺水地区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2.通过批改作业和写话交流,了解第一课时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
【学生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三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思考课后习题,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再重点读一读。
3.完成补充习题《水》。
4.阅读经典名著《凡卡》和马朝虎写的原文《饿水》,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朗读课文,读出水带给人们的独特感受。
2.检测学生对预习情况的掌握。
3.运用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感受水的珍贵,学习全文所采用的“反衬”手法。
4.延学以乐衬苦的写作方法的经典片段,对照着这种写作方法写话。
5.在写作中体验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测(约5分钟):
1.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走进出生在一个缺水村子里的马朝虎先生笔下的《水》,听他讲述缺水地区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课文留给你印象最深的缺水的情况是什么?请用这个句式回忆课文中的语句。(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里,水。鼓励学生说不同的答案。相机正音:多音字“扇”和“血”,难读字“吮”。)
(1)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2)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
()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3.在语境中默写生字,学生自主默写、校对。
每当母亲解开腰带上的yào shi shuǐ jiào
()从()中打起一
sháo chǔ cáng
()()其中的水给我们消暑的时候,感觉真美呀!
【设计意图:测试学生对课文《水》的整体感知,了解学情,注重导学的落实,及时调整导学的方向。】
导(约20分钟):
1.快速浏览全文,找到马朝虎描写的有关“水”的三个场面,用列小标题的方式试着概括一下。相机板书:挑水艰难,雨天洗澡,夏日消暑。
2.分组朗读三个场面。
3.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话题(书后习题):
(1)“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找出有关句段仔细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加以描述的。
(2)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这“乐”中有“苦”吗?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小组合作学习。
5.品味“苦”,从挑一担水的不易体会水的珍贵。
(1)这是个怎样的“缺水”乡村?出示练说: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村子,这里的天气,这里的家家户户
;尤其是夏天忙完农活,这里的人们。
(2)简介“水窖”,出示图片,比较干、湿两种狗尾草,理解“风干”。指导朗读。
(3)过渡:如果说这段话是形象化地描述村里缺水的情况,那么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的场景更是让身处江南水乡的我们难以置信了。
(4)出示第1自然段,重点关注数量词: 吃水人之多(一个村子的人),路途之遥远(十公里之外),水源之小(一处很小的泉眼),取水的时间之长(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取水的数量之少(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5)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样担过来的水你喝一口,你得怎么喝?怪不得村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
(6)理解“珍贵”。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什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时间、生命……)水,对于生活在水乡的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可在严重缺水的“我”的家乡,却成了最珍贵的了。相机板书:最珍贵。
(7)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读出珍贵。
(8)补充原文中的段落,深入体会水的珍贵。
6.品味“乐”,了解在雨中洗澡的乐。
(1)过渡:要是下场雨,大家就不用闹矛盾了。听――打雷了。观看视频《盼雨》。
指导朗读: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2)过渡:终于盼来了一场雨,人们的表现如何?
(3)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大家还听到了什么?他们可能会欢呼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村子里的一个孩子,面对这场期盼已久的大雨,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4)雨水带给孩子的是快乐,带给大人的呢?你听到他们心中的欢呼了吗?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重点读好“痛痛快快、奔跑跳跃、大呼小叫”等词语。
7.乐中见苦,反衬水之珍贵。
(1)讨论: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你体会到作者这样写的良苦用心了吗?
(2)学生联系全文交流,明白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越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越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和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而这样更能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相机板书:反衬。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课文描写水的句子去感受作者对水的感觉,慢慢地把学生的情感带入一个缺水的世界,通过语言去感受水的珍贵。江南的学生难以感受到缺水的苦闷,因此还必须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孩子们过节时的感觉,在对比中设身处地地感受缺水的烦恼,从而达到阅读的移情体验。把文字化为流动的画面,想象出大人与孩子在雨中洗澡时不同的表现,增加阅读的情趣性。抓住文中“痛快”一词体味作者的感受,以及“痛快”背后的“痛楚”,由此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由表及里和以乐衬苦的理解。】
延(约5分钟):
出示《凡卡》片段。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读完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2.介绍完凡卡这个人物的遭遇,再读一遍,你又有什么感受?
3.这种写法就是以乐衬苦。
4.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以乐衬苦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相同写作方法的文学片段,增加学生对以乐衬苦的写作方法的理解,便于写作深入进行。】
写(约10分钟):
出示:试着写一个以乐衬苦的小故事。
1.学生动笔,教师指导。
2.展示。
【设计意图:导、延所学的部分最终指向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种写也正是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的验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独特感受,进一步体会文中充分调动身体各部位对水痛快感受的生动描述。
2.学习通过一勺水就把舒服的感觉形象生动细腻地写出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细化到每个部位的写作方法。
3.运用人的身体部位的变化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4.养成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阅读习惯。
测(约5分钟):
1.听写词语并检测。(储藏 吸吮 膝盖 水窖)齐读一遍,给词语注上读音,再齐读一遍。“藏”是多音字,文中像这样的字还有几个?一起来填填。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完成以下练习吗?按课文内容填空。对照答案,读一遍。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并进一步学习以乐衬苦的写作方法。】
导(约20分钟):
1.我们知道《水》这篇课文的作者马朝虎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他对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觉,(板书:感觉)这些感觉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太湖之滨的人所无法体会的。那是一种怎样独特的感觉呢?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
(1)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点评:感觉珍贵)
(2)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点评:感觉贵重)
(3)就像过节一样。(点评:感觉美好)
(4)在我的记忆里,下雨的日子,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点评:感觉痛快)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感觉珍贵,感觉舒服,感觉美好,感觉艰苦,感觉渴望,感觉幸福等。
3.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场雨能让缺水的人们带来痛痛快快的感觉。那么一勺水又能带给人们什么感觉呢?
4.用心品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这种感觉吗?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种舒服的感觉呢?
预设:
(1)让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点评:孩子们的叫声让我们感觉一勺水带来的舒服。)谁来读出舒服的大叫声?
(2)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点评:未见其水,就先感觉到了水的清凉。多么沁人心脾的舒服的清凉啊!)谁来读出这份沁人心脾的舒服感觉?
(3)你还能从哪个词体会出舒服的感觉?(倾注)知道倾注是什么意思吗?一勺水能倾注,这不是矛盾吗?如果让你来选它的意思,你会选哪个?(出示“倾注”的解释)
a.由上而下地流入:一股泉水倾注到深潭里。
b.(感情、力量、精力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他把毕生精力倾注在革命事业上。
就是因为这个矛盾,更能突出孩子们对水的情感和对母亲的爱抚的体会。
多么舒服的感觉啊!一起来舒舒服服地读好这段。
哪些词让你感觉到舒服?
5.交流。
出示第5自然段,预设:“倾注而下的水像一条小溪流,缓缓地滑”,“缓缓”让我们感觉到舒服。(一勺水带来的清凉一点也不比小溪流带来的清凉逊色。还有吗?)
提示:这勺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这三个“滑”字给你怎样的感觉?如果把“滑”字改成“流”或“淌”行不行?为什么?“滑”字用得好,但这样重复出现三次,你不觉得??唆吗?一个“滑”字写出水抚摸皮肤的美妙无比。一个“滑”字写出了作者多希望舒服的感觉在身体里停留的时间长久一点――可见一个“滑”字体现了作者用词多么到位啊!
在写作时,我们一般是不重复用词的,但有时为了强调自己某种特别的情感时往往会重复用词。而文中的作者,则是在强调这一勺珍贵的水所带给他难以描述的舒服感受。
这勺水滑过我们的脸,我们的脸舒服。这勺水滑过我们的胸,我们的胸舒服……
从省略号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把水滑过全身每个部位的感觉都呈现出来了。板书:每个部位)感觉是那么细腻,那么舒服。
作者生活在极度缺水的地方,所以才会对水有如此独特的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齐读“从头顶倾泻而下……”)
(出示下一句)请大家读这一句,还有什么也舒服?
(生回答,师板书:每个毛孔 每条血管 每寸皮肤)
师小结:现在全身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都舒服。这叫全身舒服。(毛孔怎么舒服?血管怎么舒服?皮肤呢?生交流回答。)
理解“吸吮”。什么叫吸吮?看过吸吮的情形吗?文中指谁吸吮什么?
理解“抚摸”。有过被抚摸的舒服感觉吗?母亲抚摸你的头,感觉舒服。春风轻抚你的脸,感觉舒服。
6.师小结:作者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的手法,把一勺水带来的舒服的感觉细化了,这叫写得细腻,这叫写得生动。这么生动的语言更像一首诗。课件出示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第5自然段。
7.老师把这段变成了诗歌的形式,谁愿意来诵读一下?让大家也享受这舒服的一刻。(配乐)听着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水在干燥的空气中缓缓滑动的情景。读得太令人舒服了。
【设计意图:要感受出一勺水带来的快感,必须细细品味、反复揣摩一些词或标点所带来的阅读快乐。在细腻的阅读中关注语言,感受精彩。内容的精彩要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这样的词语不要跳过,要将模糊的理解变得清晰,将朦胧的叙述变得简明。这样,教师与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深刻多了,透彻多了。】
延(约5分钟):
1.作者为了把舒服的感觉形象生动细腻地写出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细化到每个部位。像这种写法的文章有很多。
2.出示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片段:宣布开会之后,一个青年教师跑上讲堂,将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条一条地边念边讲。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青,颈子涨得大得像要爆炸的样子,满头的汗珠子,满嘴唇的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碰碰响。
这个片段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感受?(愤怒)是从哪几个部位表现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相同写作方法的文学片段,增加学生对描写细化到身体部位的写作方法的理解,便于写作深入进行。】
写(约10分钟):
1.请大家也采用这一表达形式写出“高兴”或“痛苦”的感觉来。
2.学生动笔。交流反馈。
3.小结:一勺水,带给四兄弟前所未有、酣畅淋漓的美妙体验。怪不得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4.辨析、感受“饿水”之苦。
(1)出示: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这里不说“渴”,而说“饿”呢?)(板书:饿)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现场实践,提高写作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又一大功能。】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南湖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第三篇:《水》教学设计
《水》教学设计
(一)咀嚼品味,感受“艰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1.师:先来看这几张图片。[幻灯片出示]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是啊,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他出生的村庄,回到他的童年,去感受那缺水的日子,去感受水的珍贵。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课文哪句话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第二句)
(幻灯片出示句子: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一幅远远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3.把镜头推近,我来读,你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挑水;道路坎坷,骄阳似火;一个很小的泉眼;浑浊的泉水;师:这可是一家人全天的生活用水呀!„„
4.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画面读出来。
5.(课件凸显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6.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我们班有没有老家很缺水的同学?那的人们是怎样解决吃水的问题的? 7.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8.小结板书:同学们很会读书,抓得很准,品得也很有味道。总而言之,这句话集中写出了人们生活的艰辛。(板书:艰辛)
9.指点:很多时候,读书就应该这样——抓住关键的字、词品一品,这样你才会获得更多。
师:把你们的感受融进文字,读出来。师:所以说„„{幻灯片出示:“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生接下文两句,读完)
这句话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10.过渡:是啊,正因为缺水,水比酒都贵,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村里人才如此的渴望有水喝呀!
(二)想象画面,体验“欢快”——教学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1.在长期的等待、煎熬中,某一天,终于下雨啦,有水啦,这时候,人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看谁最先发现文中的关键信息?(储水、洗澡)
[出示句子: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的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2.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句子。
3.师: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快?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那些大人们又会做什么呢? 4.交流。
5.追问:我们通过朗读、想象、描写充分感受到了人们的欢乐。但老师
想问问大家:此情此景,你还觉得在雨中的人们仅仅是在洗澡吗? 师:这那里是在洗澡啊,分明是在享受,是在过节,并且是狂欢节啊!这段文字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这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所以说——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再读读这段话,边读边回味当时的场面。[幻灯片出示句子] 6.师生接读。(出示第三自然段的1、2、3句话)
(生接读)然而„„更多的„„特别是„„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 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出示狗尾巴草] 师:是啊,在记忆中,“我”出生的地方永远缺水,缺水,缺水!所以,我的童年虽然远去了,但关于水的记忆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雨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夏天,更多时候是母亲用水窖里的水为我们纳凉。[出示水窖]自读课文的2—5段,看看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冲凉 的感觉是怎样的?(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圈画、批注。)
2、学生默读后交流。师引导、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3、细细品味描写母亲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一边„„一边„„ ”体会母亲想让孩子更凉快的心情。
(2)缓缓与倾注是否矛盾?体会即使是一勺水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甚至是一种奢望了,说明水的珍贵。
4、谁来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传送给大家。
5、引读“顿时——”
6、这一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老师配乐朗读。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
我们的脸
„„
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7、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8、作者就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了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让我们深切的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也让我们感觉到了——(出示: 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9、水给我们兄弟四人带来如此的享受和愉快,作者把母亲的这句话也牢牢地记在心头。[出示] 母亲的话: “你们真的是饿坏了。”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饿”的体验。
(水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能让生命延续的食粮了;水对他们很重要,水对于他们来说很珍贵。)所以,原来的题目叫“饿水”。
(四)总结
1、在作者的童年浪花中,那雨天脱得光溜溜在雨中洗澡带给作者的痛快如此记忆犹新,骄阳似火的晴天里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冲凉,更让我们刻骨铭心。所以„„
师: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出示句子: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雨中的狂欢„„[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 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 衣长裤。] 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母亲用一勺水带给我们兄弟四人的幸福。
同学们,缺水给村里人带来“苦”,但在作者的文章中,我们却丝毫找不到“苦”的影子,我们发现更多的是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你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幻灯片出示: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之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时的难受。在这种“乐”中,包含着缺水的苦涩,可以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到水的珍贵。]
2、我们感受了水给作者带来的乐,更感受出了缺水带给我们苦,感受到了“水成了我们村里最珍贵的东西”,你此时最想说什么?(珍惜水资源)
3、老师要送你们一句话:有水莫忘缺水时,莫要痛快一时,痛苦一辈子。
(五)作业(出示)
1、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节约用水的名言警句。
2、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或是写段小文章谈谈你学了本课的感受。
3、观察你家里一天的用水情况,把你的感想写下来。26 水 挑水 艰辛
板书设计: 最珍贵的东西 雨中洗澡 痛快 珍惜水
一勺水纳凉 舒服 节约水
第四篇: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
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让我们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
二、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
(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来,一起读!
(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
“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
2、学习规模大
(1)自由地读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2)交流(指说)相机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师红显数字,渲染宝船的大“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两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三座教学楼那么宽!我们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都可以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宝船的雄伟壮观由此可见一斑!”
(3)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
指名读(规模之大,仪器之先进,真不愧是宝船呀!)
(如果你能把这些数字读好,宝船的气势肯定会更雄伟!)
(呀,你读出了心中的赞叹!)
(4)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有拴马匹的坐船„„总共二百多艘!(此处最好再扣到文中“像一条巨龙”这句话)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多人,(引读)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
3、时间长
(1)规模确实非常庞大!(板书:规模之大)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快速浏览文章。
(2)指名交流:1405至1433年,达7次
(3)历时28年,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之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出示第六节)让我们由衷的赞叹!(生齐读)
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
4、范围广
(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之广)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介绍。
(2)播放录象
三、学习航海过程,感受郑和其人。
1、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都进行了哪些交往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2、战胜风险
(1)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读第五节,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女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此处,老师应极力渲染风浪之险恶,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风浪的恐怖,从而深刻地体会到郑和的智勇双全)
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齐读
(4)引读“智擒海盗”这一句
(5)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
3、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板书: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升华情感
1、出示郑和图像。从古至今,许多名人都高度赞誉过他。旁显梁启超诗作,师生齐读。
2、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赞一赞郑和和这段历史!老师课前也准备了一首小诗。(屏显)师配乐朗诵“天记得你,海记得你;山唱着你,海唱着你。七下西洋美名扬,六百春秋长流芳。”
3、相信大家有比老师更好的方式,更美的语言,请大家思考一下,写在书上。
4、交流
5、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
五、作业
点击《郑和远航》专题学习网站,去了解更多这位英雄,这段历史。
六、板书
规模之大
郑和远航
时间之长
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范围之广
第五篇:《水》教学设计
《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一课。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洗衣服,水可以喝等等。这节课是学生在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猜测、分类,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设计特色:】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初步分析和教材的认真研究,在设计这节课时,以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并运用多媒体辅助于教学,本着观察、体验、验证的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
首先激趣导入。课前采用学生最感兴趣的谜语导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快速走进课堂。
第二环节是我们知道的水。通过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经历,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了解有关水的初步认识,以此加深影响,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找水。通过“找水”来贯穿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石头、木头、树叶、空气、醋这几种物质里,借助于身体器官来辨认几种物质并找出水。
第四个环节给袋中的物体分类。将全部物质辨识后,让学生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要说出分类的理由。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第五个环节倡议节水,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保护水资源,注意节约用水,人人争当节水小标兵,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最后一个环节课堂小结,谈收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1、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
2、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
2、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3、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 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这两个谜语猜的都是同一种物质,猜猜看是什么?
(1)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2)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打一物质)
2、由此看来,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是我们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这节课,咱们就针对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板书课题:水)首先为了鼓励大家,老师将带领大家欣赏一下多姿多彩的世界。请看大屏幕:(出示了一些山水美景图,学生观察、欣赏。)【设计意图:选取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新课,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精美水景的图片,带领大家欣赏一些山水美景,加深对自然界水的印象,激起了学生想要研究水的兴趣。】
二、我们知道的水
1、同学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景色呢?那么,关于水你还知道些什么?(出示网状图)
2、观察PPT,了解网状图的意图。
【设计意图:有效利用多媒体展示网状图,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并引导学生间互相交流,既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水有更直观的认识。】
3、四人一小组讨论:(1)、说一说你们觉得水是什么样的?
(2)、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水的存在?
(3)、水在自然界中有什么用途呢?
(4)、水和生物有什么关系?
4、汇报、小结:老师发现大家知道的还真多,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板书:水的特点。)
三、探究活动一:找水
知道了水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找水的游戏,好吗?老师这有7个不透明的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东西可能是:石块、树叶、木头、水、醋、空气和牛奶。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
1、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2、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依据是什么?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3、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4、生实践、验证
【这一探究环节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应用各种感官进行别、探究,学生的发现,想法在交流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课堂进行到高潮。】
四、探究活动二:分类
同学们,这些物体放在一起很杂乱,如果进行分类储存,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你会按什么标准来给它们分类?大家赶紧动手试一试吧。
1、试着将七种物体进行分类。
2、汇报、交流:你们是怎样分的?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3、小结:你们分的方法真科学,科学家就是这样分的:(出示分类标准)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你知道科学家这样的分类标准又是什么呢?(形态)
4、生汇报,师总结: 通常,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形态就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补充板书)
5、在生活的周围寻找物质存在的这三种形态。(举例说明)
五、拓展延伸 :倡议节水
同学们,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在家里、学校或一些公共场所,当我们打开水龙头时,水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出来,好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在我国的西部,尤其是甘肃、宁夏和陕西一带,水资源极其缺乏,请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观察、想象。)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观看有关陕甘宁地区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录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知道全球淡水资源缺乏,从小增强珍惜水、节约水的意识。】
六、课堂小结:结合自己本节课水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收获。
同学们,水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水资源,注意节约用水,人人争当节水小标兵,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板书设计:】
水
特点: 无色、无味、透明
物质分为: 固体、液体、气体
【教学评价:】这节课选取学生最熟悉不过的水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学生脑海中对水的最初认识提升到更高层次上,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 领域时,就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质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在依据学生个人需要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能更形象、生动地看世界;再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尝试探究,在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然而,在开始教学的时候,我忽视了强调活动中的注意事项这一环节,以致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比较混乱;在教学的后半段我就尽量做好活动前的强调工作,活动效果也比前半段好了一些。总的说来,本节课比较贴近生活,学生比较熟悉,进而喜欢上这节课,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