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4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第一篇:《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

【教材分析】

《水和水蒸气》是小学科学三下《温度与水》单元第六课。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上节课学生们在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水能变成气态,那么,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为了观察这一变化,课文中学生将把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容器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停留在盛冰容器的外壁上。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水蒸气、蒸发、凝结概念;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水蒸气与蒸发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1块湿毛巾、12根滴管、12块玻璃片、12只小烧杯、12只大烧杯、开水、烧瓶、酒精灯、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用湿毛巾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冰”字,让同学们来讲讲冰有哪些特点?

1.引导建立“水蒸气”、“蒸发”的概念(1)揭示前概念

师问:小朋友,再看一看你刚才黑板上写的“冰”字,有什么发现? 师生交流。

(预设)生:我们写的字都已经干了。

生:我们写的字都不见了。生:我们写的字都变成了水蒸气。

师追问:水蒸气都跑去哪里了?你说——

(预设)生:我们刚才写的字都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师问:生活中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能举例子吗?

学生举例: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过水自然干掉的现象。(预设)生:我们洗衣服的时候,第二天早上会干。

生:拖地拖完的时候水就干了。

生:我们吃完饭用湿抹布擦桌子,过一段时间桌子的水就变干了。

(2)观察活动,建立“水蒸发变为看不见的水蒸气”的概念 师说:小朋友真是留心观察。我们一起来看几张照片。

老师家里一只鱼缸装了水,一条横线表示水的高度,能看明白吗?(预设)生:能。师根据照片介绍:第一天,第三天的晚上拍的,第七天、第十天、第十五天白天拍的,第十六天到我们某某班开始上这节课时,猜想:如果十天后我们学种凤仙花时,一个月后我们开始学养蚕宝宝时,你估计这水会怎么变化?(预设)生:水会没有了。

生:水会在空气中变成水蒸气。生:水会干了。

师总结:我们科学课里把水这样慢慢地干了、慢慢地少了,变成了水蒸气这样的现象称为水的蒸发。(板书:蒸发,让学生一起说一遍)师追问:是不是只有白天会蒸发?(预设)生:不是,晚上也会蒸发的。

生:水晚上也会蒸发。

师引导:跟他一样,不一样的可以说说„„(预设)生:水白天晚上都会蒸发。

师继续引导:中午也在蒸发,傍晚在不在蒸发?(预设)生:在。

师引导:桌子上有只烧杯,烧杯里有半烧杯水,请问,烧杯里的水现在在蒸发吗?

(预设)生:在。

师拿起杯子,“我看看水也没少去了,我说它没有蒸发。说它蒸发,你要有理由呀。”

(预设)生:因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生:水在蒸发的时候我们看不到。

师继续引导:还有理由吗?为什么说它蒸发?(预设)生:因为水会慢慢地减少。师小结:只不过减少的速度会非常——(慢)师:你还有补充?

(预设)生:减少的速度会很慢,而且也看不见。

师继续引导:白天蒸发的,晚上蒸发的,现在11:05在不在蒸发?(预设)生:在。师:如果我把这个水沾一点在手背上擦一擦,手背上的水在蒸发吗?(预设)生:在。

师:湿的毛巾上面的水在蒸发吗?(预设)生:在。

师:我在小黑板上用湿布划长长的一条横线,水在蒸发吗?(预设)生:在。

师:这些水蒸发之后都变成了什么了?(预设)生:都变成了水蒸气。

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到我这里来领一份实验材料,请你将滴管中的水滴到玻璃板上,仔细观察玻璃板上的水,看一看我们能看到蒸发吗?小组长上来„ 30秒时间,我们看大屏幕,小组讨论:

师:看到水蒸气了吗?水蒸气有些什么特点?开始讨论 首先第一个问题:看到水蒸气了吗? 师生交流。

预设:你们小组?(没有看到水蒸气)你们小组呢?(没有看到水蒸气)那边的小组呢?(没有看到)大家有没有看到?(没有)那么水蒸气看不看得到?(看不到)

师:说一说水蒸气有些什么特点?

(预设1)生: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而且看不到、摸不到。

生;水蒸气是气体

(预设2)出现水蒸气是液体的错误回答时追问什么是液体——(是水)

那你现在说说水蒸气是不是液体?(是气体)

师:我们学校边上有一条苕溪河,苕溪河里的水有没有在蒸发?(预设)生:在。

湖州往北走有一片一望无垠的太湖,太湖里的水在蒸发吗?(预设)生:在。

这么多的水蒸发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预设)生:水蒸气都跑到周围的空气中了。师追问:大家都认为跑到空气中去了吗? 师:那么太湖边的空气中有水蒸气吗?(预设)生:有。

师:湖州街上的空气中有水蒸气吗?(预设)生:有。家里的空气里有水蒸气吗?(预设)生:有。教室里的空气有水蒸气吗?(预设)生:有。

为什么这里有水蒸气,我这里离太湖这么远,你得说出道理。(预设)生:因为空气是流动的。

师:喔,流动的空气,它就跑了过来了,回答真好。

教室里也有、家里也有、操场上的空气里也有,还有哪里也有水蒸气?

(预设)生:到处都有水蒸气。师小结:是不是这样?(预设)生:是。

师:水蒸气在有空气的地方,它都有,到处都有(板书)

现在谁能完整地来说:你觉得水蒸气是怎么样的? 请一位男同学,请一位女同学来讲讲。交流汇报。

师:我们今天学习课文是《水和水蒸气》(揭示课题),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水蒸气由于颗粒太小,所以我们看不到。2.引导建立“凝结”的概念

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地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生: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用实验来证明给大家看吗?老师这儿有这么一些材料,看看对你有帮助吗?(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烧杯,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烧杯。

下面请实验小组长来领取材料,1-6组的先来领,走好,轻轻地走,.1分钟后师问: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生: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师:你能解释吗?

(预设)生: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变成水珠。哪里的水蒸气?(杯子里冒出来的)

你觉得小水珠是哪里来的?(杯子里蒸发出来的)水蒸发出来是什么?(小水珠)

水蒸发出来就变成小水珠呀?(遇到冷)。

这杯温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了(冷),板书:冷。

师小结:小水珠是由于热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大烧杯变成的。上节课,我们做过实验的,杯子里装了块冰,放在教室里,不一会杯子的外面会(冷,小水珠),拿着杯子让学生摸摸看,有没有水珠?摸完之后想一想,这个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预设)生:周围的空气遇到冷的烧杯会变成小水珠。

师:生活中这样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变成小水珠的现象,你能举个例子吗?(预设)生:棒冰从冰箱里拿出来,过一会,袋子外面就会有小水珠。师追问:这个袋子外面的水珠从哪里来的?

(预设)生:冬天,(屋子)里面的窗户上会有小水珠。师追问:窗玻璃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师:讲的真好。是的,房间里热的水蒸气温度比较高,遇到冷的窗户„„这们的例子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

师:现在谁能概括一下,水蒸气还有什么特点?(预设)生: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

生:水蒸气都是遇到冷的物体会变成小水珠的。

师:这种现象我们科学课中叫做凝结。(板书)3.巩固提升,寻找水蒸气的活动。猜想:如果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呢?会产生什么现象? 师生交流

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猜想?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看老师做一个实验,好不好? 师演示用烧水寻找水蒸气实验。

加热,在后面加上黑色的背景,能看到吗?不能看到,老师拍了一张照片,看到了吗?是不是跟照片一样?

师:老师看到的现象是:在弯口出来一小段,大概一厘米看不见什么东西,包括管子里以及烧瓶的上半部分,一厘米以外看到了“白汽”,再远一点,“白汽”又没了。看不见的部分是什么?白汽是什么?用今天学习的水和水蒸气知识来解释,开始讨论。

师: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看不见的部分是什么?(预设)生:看不见的部分是水蒸气。

生:看不见的部分是冷的空气。

师: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预设)生:因为水蒸气看不见。

师:想一想,水加热,烧开了,里面的水在蒸发吗?(在)水蒸气它的速度怎样?(很快)产生的水蒸气怎样?(多„„)师:你来说说:看不见的部分是什么?

(预设)生:是水蒸气。因为那个瓶子里的水在不断蒸发水蒸气,所以我认为,(管口出来的)是水蒸气。

师:的确是这样。看不见的部分是烧瓶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可是出来以后怎么又变成白汽了呢?白汽是怎样产生的?(预设)生:蒸气太多了。

生:水蒸气蒸发出来比较热,遇到空气中的冷变成了白汽。

师:“白汽”是不是水蒸气呀?(不是)家里许多大人都会误解,认为“白汽”是水蒸气,今天我们学了就知道了,“白汽”是不是水蒸气?(不是)那么“白汽”是什么呢?

(预设)生:是热的水蒸气变成的。生:“白汽”是一种空气。生:我认为“白汽”应是空气。生:我认为“白汽”应是小-水-珠。

师鼓励语言:我现在非常高兴的告诉你,我怀疑你是爱山小学三年级同学研究“白汽”研究得最好的。“白汽”是许许多多细小的水珠,明白没有?(明白了)再考一次:“白汽”是一种液体还是一种气体?

(预设)生:是液体。(为什么)因为它是许多细小的小水珠。

师:你是302班研究地最好的。再考:“白汽”的产生,它是水蒸气蒸发的过程?还是凝结成水的过程? 生:水蒸气凝结成的。

4、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小朋友学得非常好,老师希望小朋友课外再做一项科学小研究行吗?(行)

研究的问题是: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吗?方法是——方法你们能看明白吗?(能)

生:就是拿一个调羹舀一勺清水,然后放在火上烧一会。(需要几个勺子?)两个。

师:一个烧,一个不烧。还有这水要——(装满)。装得太满要溅出来,要装得一样多,明白吗?烧时千万注意别烫着手,明白没有?

把实验器材拿回去,这个实验在家里做,做完以后把实验记录单拿回来交给我。明白没有?

第二篇:《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第六课教学内容。本单元核心概念为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水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落实到《水和水蒸气》一课的具体概念则是“由于温度变化,水和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前一课“水珠从哪里来”,与本课共同组成探究水的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的研究活动。

关于“水”和“水蒸气”,学生已有许多生活经验,比如地上的水干了,晾起来的衣服干了,烧开水等等。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水蒸气”、“蒸发”已经有了模模糊糊的初步认识。比如衣服上的水干了,有些学生会用“水蒸发了”去解释。但是在他们的前概念中有着许多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最典型的便是对于热水中冒出的“白汽”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白汽”便是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这个错误的前概念中隐含着两方面的信息:1.学生认为“白汽”是“气态”,其实“白汽”是“液态”;2.学生认为“白汽”是蒸发现象,其实“白汽”是凝结现象。因此,对“白汽”的研究认识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与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水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由于温度变化而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过程与方法:经历“预测——观察——解释——预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水与水蒸气能互相转化。

三、教学难点: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四、教学准备:

一小杯水、玻璃片、小烧杯、大烧杯各一只、毛巾、手电筒、黑色KT板、5倍放大镜、红色冰块若干、有盖子的玻璃瓶、热水、记录单。

五、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准备:谈话导入

1.复习

2.活动准备:认识材料与记录单,明确学习任务。

1.复习导入

(1)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由于温度的变化,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板书:水

(2)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1.复习唤醒先前经验; 2.引起注意、熟悉材料。

(二)探究“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1.暴露前概念

2.观察玻璃片上的水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在观察交流活动中认识水蒸发成水蒸气现象

1.问题情境:(出示玻璃片)用手指点水,并将水划在玻璃片上,预测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

3.组织交流:(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你认为水变成了什么?水到哪里去了?(3)解释:水变成看不见的气体状态跑到空气中了,这种现象叫蒸发。由水变成的看不见的气体叫水蒸气。

(板书:水

水蒸气)

引导学生经历“预测——观察——解释”的学习过程,建构“水蒸发成水蒸气”的科学概念。

(三)探究“水蒸气变成水”的现象

1.观察“白汽”,做出猜想

2.借助工具观察“白汽”,引发新思考 3.进一步观察“白汽”,形成新认识 4.解释现象: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1.问题情境:在空杯子中倒入热水,提问:热水在蒸发吗?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提问:“白汽”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什么?

3.组织观察与交流。

4.组织实验,进一步观察水蒸气变成的水。

6.总结:白汽是杯里的热水蒸发成水蒸气后遇到冷的空气又变回来的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板书:水蒸气

水)7.组织学生解释: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1.暴露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2.引导学生经历“预测——观察、描述、记录——新预测——观察、描述、记录——新认识”的学习过程,在有层次的观察活动中不断寻找新证据验证原先的猜想,引导学生形成新的认识。

(四)师生总结

整理本节课的研究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识。

1.提问:现在,你对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组讨论后组织交流。

2.展示学生的新认识。

整理学生的概念发展成果。

(五)课外探究

引发探究欲望:经历水蒸发的研究过程。

交待任务:观察一杯50毫升的水蒸发完需要多少时间? 实验:给50毫升的水加热,记录蒸发完需要的时间。

进一步发展科学实证意识及培养持续观察的习惯。

板书设计

水和水蒸气

水蒸气

试教体会:

一、让前概念成为探究学习的起点

科学概念教学应基于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展开。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关于“水和水蒸气”的前概念做了调查。学生对于“蒸发”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在这些零散、模糊的初始想法中,最典型的错误概念是对“水蒸气”的认识。绝大多数孩子认为“水蒸气”就是生活中经常看见的“白汽”。这些调查结果让我下定决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绕过“白汽”的研究。试教过程证明,这项研究活动也绕不过,除非你“告诉”孩子说“白汽不是水蒸气”。

二、让实证成为探究学习的核心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水和水蒸气的互相转化可以说是一个隐性的物质变化过程。对于这个过程,学生已经从一些课外读物中间接获取结论,在课堂上我们是继续“告知”学生还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看见”?在试教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个“实证”的过程:

1.水变成水蒸气。一开始我根据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张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上的现象分析“水到哪里去了?”。学生分析得有根有据,蒸发的概念顺利得出。可是这是“实证”吗?学生凭什么相信这些水是自己少掉而不是老师在作假呢?如何进行“实证”?我做了以下改进: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块玻璃片,让学生在2分钟内观察玻璃片上水的变化,亲眼看到水少了、干了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看”到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2.水蒸气变成水。用在热水上罩大玻璃杯的实验很容易得出“水蒸气能变成水”的结论。但是“白汽就是水蒸气”的错误前概念在这里自然呈现,许多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的时候都把白汽描述为水蒸气。在试教中我发现,当追问“水蒸气不是看不见的吗?”时,学生不是反思自己的错误认识,而是去寻找新的“错误”证据,比如“水蒸气热了就看见了”、“水蒸气浓度高了就看见了”等来证明自己的观念。使用直接告知、或者推理等方法来解释“白汽”时,学生暂时接受。但是课后我们调查了学生,很多学生仍然认为“白汽”是水蒸气,有的学生则说老师告诉我们“白汽”是水。学生前概念的顽固性启发了我:对于三年级儿童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看到“白汽”的真面目即小水滴,这样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学生才会茅塞顿开。

三、让记录成为科学学习的习惯

“科学记录本是孩子最好的科学书”。在本课教学中,我们让每位学生有一张记录纸,伴随着学生整堂课的研究学习。可是在试教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经常要停下来让学生记录,好像把课堂的节奏搅乱了,记录好像成了课堂教学的“包袱”。我们带着疑虑的心情翻阅着学生的记录单,逐渐一份份欣喜代替了原来的忧虑:一份份记录单呈现着一位位孩子探究的足迹。从每一份记录单上我们都可以还原孩子当时的想法与表达。这不就是孩子回忆与反思的依据,不就是老师评价孩子科学学习的依据吗?如果说科学探究是一串珍珠项链,那么科学记录就是项链上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于是在本课中,我决定对记录单进行完善,把记录进行到底!

第三篇:《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下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6课内容。学生在上节课讨论了“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假设,并把一些不可能因素已经排除,而对于可能是水蒸气变成的这一猜测,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并延伸出“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课文安排了三个内容,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最后,提出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为了观察这一变化,学生将把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当水蒸气变冷后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2.加热、风吹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操作与观察,理解空气中充满着水蒸气;经历水蒸发和凝结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准备

1.器材准备:

两杯水(玻璃杯,有标号,一个封口)、蜡烛、火柴、勺子、水、培养皿、滴管、风扇、记录纸、塑料杯、杯托、大烧杯,玻璃片、热水60℃、试管夹、酒精灯、课件。

2.准备活动:两杯水的变化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探究蒸发现象

1.说说两杯水出现的现象。2.认识蒸发和水蒸气的特点。3.举例生活中水蒸发现象。

三、探究加快蒸发的方法

谈话:在一般情况下水蒸发是很缓慢的。1.小组讨论加快蒸发的方法并汇报。2.实验验证风吹可以加快水的蒸发。3.实验验证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4.生活中需要加快蒸发的例子。

四、水的凝结教学

谈话:水蒸发了是不是就越来越少了。1.讨论让水蒸气变成水的方法并汇报。2.实验验证。

3.分析凝结现象的原因。

五、拓展结课

【试教体会】

在市县教研员和学科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多次试教,感触颇深: 一开始,我按教材内容的编排组织教学,每次上下来感觉有很多地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再加上个人的因素,有些地方还给学生错误的导向,整堂课匆匆忙忙,而学生思维和认知没有很好的发展。为此,我对教材作了处理:

(1)把“水到哪里去了”的第一个活动:把装有水的碟子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观察碟子里的水量变化改为课前活动两杯水的变化。因为5月份左右的温度还不是很高,在短时间内做这个活动并不能很好的让学生观察到水减少这个现象,而水蒸发的立足点就是水在不渗的情况下变少,从这个现象去推理水跑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了。而改为课前活动,使这个现象很明显,让学生确确实实认识到水少了,水到空气中去了。

(2)三年级学生第一次研究水蒸气,教师必须引导他们透彻地认识到水蒸气的特性:无色无味。经过几次试教下来,学生想象画水蒸气怎样跑到空气中去,虽然每次画我都强调这是想象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但当交流加热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和做凝结实验时,学生把看到的白气还是当成水蒸气。也许这个画更多的让学生关注到水变成一点点的小颗粒到空气中去了,那看到的白气也是很小的颗粒跑到空气中,自然学生就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了。因此我大胆的把这个教学内容删掉了。

(3)增加了“冷热玻璃片的凝结”实验,为了让学生建立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的概念。我在学生初步感知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现象后,在学生分析水蒸气怎样才能重新变成水时,演示“冷热玻璃片的凝结实验”,使学生认识更透彻,分析更到位。

(4)对于加热实验中的加热装置我进行了三次选择,从蜡烛——酒精灯——蜡烛。一开始,用蜡烛进行加热,勺子下出现黑色,而且烛火小,受外界因素干扰大,因此改为酒精灯,在教学中增加了使用的教学,方便了实验。但后来在听课老师的共同参与下,大家对教材这样的安排进行了思考,认为教材这样安排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材料就在身边,因此我又把酒精灯改为了自制蜡烛。总之每次试教都有收获,通过几轮的试教,我逐步从教师教的重心立场转移到更多关注学生学的立场上来。

第四篇:水与水蒸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水和水蒸气

12生物科学教育 林诗颖

【课题】

1、课本名称:科学(三年级下册p54-p55)

2、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3、年级:三年级

4、教学科目:小学科学

【教学目的】

一、科学概念:

1、水可以转变成水蒸气。

2、蒸发的概念。

3、水加热过程中的现象。

4、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5、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二、生活态度、观念: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感受、体验物质变化可相互转化。

4、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1、探究液态水可以转换为气态水

2、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水蒸气

3、加快水蒸发的方法: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4、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教学难点】

1、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2、如何加快水的蒸发。

3、凝结的过程。

【教学方法】

1、引入课堂:教师先用湿的抹布在黑板上写“水”,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让学生观察并汇报“水”字“消失”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把科学运用到生活中,体会到蒸发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通过课堂小实验,让学生观察比较自然条件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让学生明白“加热能加快水蒸发”。

4、把凝结过程结合自然现象,让学生明白科学源于自然。【教学过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初步了解蒸发现象)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水和水蒸气(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下“水”),请你们说一下,这个水字会有什么变化?(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引入课堂)

学:汇报(会变干、消失了……)

师:没错,这个字会消失。这堂课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师:大家再看这些水又到哪里去了呢?(ppt放图片:晾衣服)

我们洗好的衣服是湿漉漉的,为什么晒两天就全干了呢?衣服上的水去哪里了?

学:回答

(联系生活)

师:水变成了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我们就叫做水蒸气。那你们能不能看到或闻到这些水蒸气了呢? 学:不能

师:我们为什么看不见水蒸气呢?这是因为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而且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所以我们无法看见。而水呢,虽然是无色无味,但因为水的微粒比较大,所以我们能看见水。

所以我刚刚写在黑板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

像这样: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板书)

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刚才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这样蒸发的现象吗? 学:下雨后地上的水变干、烧水……

师:老师就总结了这些:(ppt放图片:雨后地面变干、吹风机吹头发、洗手后烘干手、烧水……)(回归生活)

(ppt停留在烧水的图片与没加热的水的图片对比,引入实验)

二、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吗

师:同学们,你们烧水的时候有试过把水烧干了吗? 学:试过

师:那我们现在也来试一下烧水,看看加热的过程中水会有什么变化(实验:请一位同学协助完成。两只汤匙分别装相同分量的水,一只不做处理,一只放在蜡烛上烧)

(通过课堂对比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观察,更清晰地解释原理)

师:大家观察到刚刚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吗? 学:有气泡、有白汽……

师:(总结)

1、加热时,水中有气泡冒出。

2、水上方会冒出白汽。

3、水烧开、沸腾了,最后全部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

师:我们烧水的时候等于给水加热,我们可以看到加热的水很快就蒸发了,但没有加热的水却很久还没蒸发完,那现在谁能告诉我,怎样可以加快蒸发呢? 学:加热

师:对。加热可以加快水蒸发。

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三、巩固与总结

1、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所以我们无法看见。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先总结以上内容,使学生透彻理解后,再深入下一个问题)

四、空气中的水

师:我们现在知道,水会蒸发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那水蒸气是否也能变回水呢?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也会一直蒸发,这样,大海里的水不是要越来越少吗?地球不就要干枯了吗?但实际上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学:会下雨

师:雨是从哪里来的呢?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变回小水点,小水点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便形成了雨。自然界就是通过下雨这种方法把水蒸气变回水的。

(联系自然现象)

师:现在,我们就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讲解一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如何变回水。

(ppt播放图片:从冰箱拿出的饮料)

师:我们把饮料放进冰箱时,瓶壁明明是干的,但为什么从冰箱拿出来后,甁壁却有那么多水呢?

学:冰箱的冰融化、瓶子里渗出来的……

师:其实这些水并不是来自瓶子,也不是来自冰箱的冰,它是来自空气中的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是这个冰冷的瓶子壁使水蒸气变成水的。

刚刚我们学到水遇热可以快速变为水蒸气,对吧。现在我们反过来,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可以快速使水蒸气变为水。(板书)像这种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叫做凝结。

(回归生活,通过生活的常见现象揭示自然界的科学原理)

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

五、总结与巩固

1、水蒸气——遇冷—→水。

2、水蒸气冷却成水的现象叫凝结。

3、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而形成的。

六、总结课堂

水→蒸发→水蒸气

↖凝结 ↙

七、布置作业

【作业处理】

1、老师把盐倒入水中,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才能把盐重新“拿出来”呢?

2、思考生活中或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凝结的现象? 【板书设计】

1、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所以我们无法看见。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4、水蒸气——遇冷—→水。

5、水蒸气冷却成水的现象叫凝结。

6、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而形成的。

7、水→蒸发→水蒸气

↖凝结 ↙

第五篇: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2.加热、风吹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操作与观察,理解空气中充满着水蒸气;经历水蒸发和凝结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

1.(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不锈钢勺两个、蜡烛、玻璃、装有水的烧杯、火柴、抹布

2.(空气中的水):玻璃杯1只、玻璃、装有热水的保暖杯。教师演示:

小组材料一份、装冰的保暖杯、玻璃杯、玻璃2块 多媒体课件、投影设备

三、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在杯子里放一杯冰

一、水到哪里去了3 1.(出示一个烧杯里面装了一些水),谈话:这是什么?(湿抹布板书水)水是怎样的?

2.谈话:黑板上的水字到哪里去了?它变成了什么到空气中去了?(板书水 水蒸气),水蒸气是什么样的?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什么吗?对,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板书:蒸发)

4.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蒸发的现象吗?

二、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1、讨论:水在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

2、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每个小组的桌子上的小烧杯里老师都放了同样多的水,你们能让这个小烧杯里的水更快得蒸发吗?

3、你们用的什么方法?

4、小结:用风吹、太阳晒、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都可以加快蒸发,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

三、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讨论:刚才有同学说,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老师给你两把勺子、蜡烛、火柴,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吗?(勺子里放一样多的水,一个用蜡烛加热,一个不加热)

2、屏幕出示:这是一个对比实验,相同条件:一样多的水,不同条件: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

3.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勺子里的水不要装的太满,三分之二,手拿住包有餐巾纸的勺子)

4、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

2、在勺子里加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二)

3、一个勺子加热,另一个不加热,注意观察两个勺子中水的变化

4、实验完毕,蜡烛熄灭,勺子放在抹布上,整理好实验器材。

安全提示:

1、注意用火安全,小心被烫

2、不泼洒水。5.请小组长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开始实验。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7.指导观察看看加热的这把勺子里的水是不是真的蒸发的快呢? 8.汇报: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哪把勺子里的水蒸发得快?

9、小结:加热确实能加快水的蒸发,为什么?加热使勺子里的水吸的热怎样?多,吸收的热多水能更快的蒸发成水蒸气。

10、讨论:那另外一把勺子里的水在不在蒸发呢?为什么?是在蒸发,只不过蒸发的速度比较慢。为什么不加热的水蒸发的慢呢?吸热少

11、通过我们的实验说明了,水要变成水蒸气,需要怎样?吸热(板书:吸热)。吸的热多就蒸发的快,吸的热少蒸发的慢。

四、空气中的水

1.大自然中,河流和大海中的水在不在蒸发?讨论:河流和海里的水会干掉吗?那天上的雨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水蒸气真的会变成水吗?(板书)水蒸气真的变成水,需要什么条件呢?(板书:遇冷)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吗?(板书?)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呢?

2.出示:一杯热水,讨论:怎么让冒出来的很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东西呢?怎样做呢?观察什么呢?

3.学生实验,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4.汇报: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讨论:这些水珠从哪里来的?水蒸气遇冷真的会变成水吗?看来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擦去?),这种现象叫凝结。媒体打出,学生读,教师板书(板书:凝结)

5.小结:水可以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反过来又会凝结成水,上一节课我们还留下了一个问题,(出示实物)观察到装冰的杯子的外壁有水珠,外壁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6.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水蒸气变成水的现象吗?讨论:冬天的早晨,起床后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玻璃窗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是怎样形成的?(课件)

五、总结拓展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水和水蒸气”的相互变化(贴出课题)水吸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在自然界很多和水、水蒸气有关的自然现象,比如下雪,下冰雹,这又是什么回事呢?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课上来继续研究。

下载《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1 《水和水蒸气》是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中的第六课。我从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一段时间后,水没有了。水到哪里......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1 书本上开头的导入有这样一句话:“地面上的积水到哪里去了呢?”,“是水渗到土里去了吗?”如果我是三年级的学生我或许完全会这样理解。......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1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水能变成水蒸气有一定的认识,在第一环节:水到哪里去了,没有让学生用浅碟实验,而是提前几天做此实验,拍下照片作为实验资料给予学生......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书本上开头的导入有这样一句话:“地面上的积水到哪里去了呢?”,“是水渗到土里去了吗?”如果我是三年级的学生我或许完全会这样......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1 《水和水蒸气》作为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内容,这一次把它作为公开课来讲,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通过这段时间对这一课的关注,我在自己学......

    水和水蒸气教案(本站推荐)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全区“龙沙杯”赛课特等奖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水和水蒸气反思

    《水和水蒸气》教学反思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执教的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水和水蒸气》,下面我从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法......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 教材简析: 本课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水到哪里去了 教材安排了通过观察浅碟子里的水在太阳底下变少了,启发学生思考:水既没流出去,也没有渗人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