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透镜》教学设计
《透镜》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知道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理解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通过演示实验体会透镜对光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准备
教师:透镜、电熨斗,圆规,直尺;
学生:透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瓶可能会引起火灾。提问:相信吗?
出示有关矿泉水瓶在野外引起火灾的报道。提问: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引起学生好奇,调动学生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凸透镜和凹透镜
[活动1]
大家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师给的透镜,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用凸透镜、凹透镜的实物结合练习,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此环节重点突出凸透镜、凹透镜在薄厚上的不同,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2、主光轴和光心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特殊的一点,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并强调光心在透镜上。两个表面对称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正中心。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1:激光笔发出两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用电熨斗喷出的雾显示光路。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总结得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演示实验现象很清晰,学生很信服。让学生不盲从,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知道观察什么)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用字母F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实焦点。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从焦点发出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出来。(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比文字,更容易接受的是图形,此处设计是让学生把文字转化成图形,加深理解。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打下基础)
讨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让我们一起来验证。
引导学生理解会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向中间偏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轴。因此,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2:激光笔发出两束平行光射向凹透镜,用电熨斗喷出的雾显示光路。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总结得出: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提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由于这个焦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虚焦点。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
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类比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
4、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是凸透镜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凸透镜可能焦距不同。
我们可以把太阳光看做平行光。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
小组讨论后说明你的测量方法。
思考:为什么在森林里面不能乱丢瓶子?(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将物理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5、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5.1 透镜
一、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二、透镜的基本概念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透镜》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水中吸管的弯折现象,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弯折现象,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3、使学生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对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滴管
学生:每组实验桌上准备凸透镜、凹透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烧杯(盛水)、塑料片、蜡烛、火柴、纸屏、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玩玩水,好吗?
2、引导学生做活动:
活动(一):把吸管放入水杯中,观察现象。
活动(二):(教师用滴管在每组塑料片上滴一滴水)把塑料片放在书本上透过水滴看字。
活动(三):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字。
3、汇报现象、交流。
4、小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5、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像刚才的水滴一样把物体放大吗?(引导出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像放大镜一样透明的镜子。(板书课题:研究透镜)
二、研究透镜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几种镜片。
?、学生通过看、摸等方法进行感知交流。
?、小结:像放大镜那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像老花镜那样,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2、探究透镜的作用:
⑴、提问:大家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吗?
⑵、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⑶、分组实验验证,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二):尝试用透镜聚光。(安全提醒: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
实验(三):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⑷、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⑸、小结并板书:
有放大作用
凸透镜可以聚光
使物体在纸屏上成倒立的像
有缩小作用
凹透镜 使光发散
不能成像
3、介绍望远镜
三、巩固总结
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透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透镜》的教学设计
2.《透镜》教学反思
3.《透镜》精品教案
4.透镜教学反思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范文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最新教学设计
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8.《透镜》的优秀教案
9.透镜教案范文
第二篇:《透镜》教学设计
《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领略物理知识就在身边。
二、重点、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三、教具:洗衣粉、透明水槽13组、激光手电13组、透镜组13组、老花镜5个、课件(U盘)、三角板(刻度尺)、彩色粉笔、小透明塑料袋若干。
四、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请举例说明。(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用后擦掉)
师:请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你分类的标准。(小组讨论完成)生:镜面是平面的有:平面镜、三棱镜、镜面是曲面的有:汽车后视镜、近视镜、老花镜、哈哈镜、交通镜等 镜面能透光的有:三棱镜、近视镜、老花镜
镜面不能透光的有:平面镜、汽车后视镜、哈哈镜、交通镜等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板书课题:
一、透镜
五、引导实验,探索新知: ㈠、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师:你们想知道关于透镜的什么知识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鼓励学生多提问)生:①透镜有哪几类?
②透镜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③老花镜与近视镜有什么区别?
④冰透镜能取火的原因是什么? ⑤透镜有什么用途?……(将这些问题板书在黑板右侧)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这章的学习中陆续研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
①透镜有哪几类?
②透镜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③老花镜与近视镜有什么区别?
④冰透镜能取火的原因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对下列透镜进行分类
生:分两类:一类中间厚,边缘薄,另一类中间薄,边缘厚。板书:
1、分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㈡、感悟图形,明确概念
师:常见的透镜是由玻璃制成,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边版画边讲解)凸透镜——通常把它画成这样(如图1所示),它是两个球面的相交部分;凹透镜——我们常它画成这样(如图2所示),它是两个球面的相离部分。
板书:
2、主光轴C1、C2,光心O
(讲授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为以下的实验探究作铺垫)师:根据我们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找出桌子上的凸透镜。并说出依据。生:、、观察或用手摸(隔着镜头纸)
师:老师这里有几副老花眼镜,戴近视镜的同学把你的眼镜借一下,分别把老花镜和近同学们传递观看,然后告诉我老花镜是什么镜?近视镜是什么镜?
生: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
板书:
3、老花镜——凸透镜、近视镜——凹透镜。㈢、合作交流,探究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老师在桌面上给你们准备了装水(洗衣粉水:显示光路效果好,且方便清理)的水槽、绑在一起的激光手电,凹凸程度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同学们可以看看光通过透镜后呈现在水中的光路是什么样的?
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找到不同实验现象的小组,并告诉他们要有把所做实验和结论展示给同学们的准备;帮助、启发困难的同学;时间要充足)
师:刚才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实验很有创意的小组,现在请这些同学为大家展示一下。
生:学生上前展示,教师在旁协助、引导得出结论: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越凸,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师:大家刚才的实验非常出色,那么你们能不能在这个图(教师先版画的图3甲)上把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光路图画出来?
生:版画图3甲
师:这位同学的绘图能力很强,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焦点,用F表示。由于这个焦点是实际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同时我们把实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同学们设想以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
生:能。
师:所以对于这种形状的凸透镜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对称。当然也就有两个焦距,且焦距相等。根据光的可逆性,如果我把一个光源放在焦点上,这个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光线呢?
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
学生版画:点光源发出的光透过透镜以后将成为平行光
师:很正确,所以很多人造平行光源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现在再看看,凹透镜,有没有同学也可以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在图上体现出来呢?(表扬前来画图的同学:你很勇敢)
生:版画图3乙
师:如果把这个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我们会发现它们也相交于一点,由于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我们叫它虚焦点。也用F表示。同时我们也把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也用f表示。所以对于这种形状的凹透镜左、右两侧也各有一个焦点,且对称。当然也就有两个焦距,焦距也相等。根据光的可逆性,向着焦点射来的光线,透过凹透镜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光线呢?
生:跟主光轴平行。
学生版画:向着焦点射来的光线,透过凹透镜以后跟主光轴平行。师:观看课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板书:
4、性质:⑴、凸透镜:会聚光线,有焦点;越凸,焦距越小。
⑵、凹透镜:发散光线,有虚焦点。
六、反馈
师:对。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根据光线通过透镜的前后方向在图中填上合适的透镜(P4作业2)。2.一束光在空中经凸透镜折射后,对于折射光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平行光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折射光束比原来光束会聚一些(提示:凸透镜只能使光线会聚一些,凹透镜只能使光线发散一些)
3.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通过三棱镜以后的光路(从理论上弄清凸透镜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为什么对光起发散作用)。
七、归纳小结,体验成功:
师:小组讨论讨论:通过探究实验,你获得了那些知识?
生:透镜对光的作用;用两种方法鉴别透镜:用手摸、对光的作用。(以后还有其他方法)师:我们再看看本节课你想了解的知识是否都明白了? 生:①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②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③透镜可以是玻璃、水晶、水(塑料袋内充水)或冰制成的; ④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 ⑤冰透镜也能生火。………
师:本节课中,你印象最深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法是什么? 生:用探究实验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八、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P4第2题,3题做在练习本上。
2.课外:回家做个水凸镜或冰凸镜(用冰箱冻)观察他们对光线的作用,并试试看能否测出他们的焦距(不能,由于水的流动,冰的熔化,透镜的形状发生变化,故焦距不是定值)。
第三篇:《透镜》教学设计
《5.1透镜》教学设计
临高县博厚中学 陈清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透镜、薄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能正确理解会聚、发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
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教学难点
1.完成凸、凹透镜光路作图。
2.通过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概括得出结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有一批旅行家冒着严寒,到了中午,当他们捡来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呢?正在这时,一个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块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点燃了。用冰取火的奥妙蕴藏着怎样的科学道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然后在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复习提问】: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线分别起反射还是折射作用? 【说明】:面镜不能透过光,只能反射光。出示近视眼镜、放大镜等能透过光线,我们把这类镜片叫做透镜(板出课题)
二、推进新课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课件播放】:照相机、眼镜、放大镜、望远镜、幻灯机的实物图片。【提出问题】:这些物品都有的共同的光学部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它们的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这种镜子叫透镜。
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学生交流后说出自己想法。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的问题,看来大家对透镜很有兴趣,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
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归纳总结】:透镜有两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放大镜、远视眼镜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如近视眼镜等 【说明】:透镜:透光,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问题】:
1、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
2、说说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二)、透镜的做法: 【提出问题】:透镜是怎么做成呢? 【课件播放】: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光心: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一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三)、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问题】:如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们都猜想。
【过渡】:想不想知道你猜得是否正确,那么我们来证实一下。【播放动画】:凸、凹透镜对平行光的作用
观察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相互靠拢,更加靠近主光轴,向主光轴偏折;通 过凹透镜的光线相互远离,更加远离主光轴,向边缘偏折。【结论】:(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四)、焦点和焦距
实验中我们发现凸透镜使光聚成一个小光点,这个点叫做什么呢? 【播放动画】:凸、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现象:平行光经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经过凹透镜后远离主光轴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说明】:实验证明,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实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焦距相等。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焦距相等。
【想想做做】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大家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呢?这需要什么仪器? 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归纳小结】 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据折射时光路可逆知,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通过虚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课堂检测】:完成光路图
【知识拓展】: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什么位置?试试看,你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利用了前面学过的什么原理?
【解析故事】:课前引入的小故事。
三、课堂小结
1、透镜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凸透镜是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的透镜。而凹透镜是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的透镜。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于主轴上会聚在一点,这点叫做________。这一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凹透镜使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轴上会聚的点,通常叫做________。都常用字母F表示。
3、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即使折射光线在原来的基础上偏向主轴,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偏离主轴,也叫发散透镜。
4.关于三条典型光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光线方向不变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C.过凸透镜焦点的发散光线经折射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焦点的会聚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一定与主轴相交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1节 透镜
一、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光心:透镜的中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关于透镜的几个重要名词
焦点:平行主光轴的光会聚相交的点。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第四篇: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39中物理组:孙岩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方法过程目标
1.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2.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这个游戏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
教师:我们现在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箭头,就用我们的小水珠先离得近一些来观察箭头,然后逐渐离开,注意你在移动过程中,你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一开始我看到正立的、放大的箭头,后来我把凸透镜向上移,看到箭头变小了,而且是倒像。
教师:其实小水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也就是凸透镜,成放大的像,但凸透镜总能成放大的像吗?
学生:不是的。
教师:的确通过上节的学习和我们刚才的小游戏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有时成倒立的像,有时成正立的像。那么凸透镜的成像的不同和什么有关系呢?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课:
(一)提出问题
教师:同一凸透镜为什么会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这些结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猜想
教师:问题提出来了,我们想想看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教师:凸透镜到箭头的距离在变,结果看到的像就不一样。
教师:同学把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着,分别通过两个凸透镜来看箭头,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
学生:一开始我移动凸透镜看到两个箭头一起放大,再移动,小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而大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仍然是放大、正立的。
教师: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使你看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这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教师:凸透镜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原因可能是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还可能与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有关。有了这些猜想之后你应该怎么办?(三)制定计划
学生:制定计划,怎样实验研究。
教师:在制定计划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实验室常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仪器——光具座。介绍光具座,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u),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像距(v),在使用光具座时,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具有不同含义。光屏上得到特别清晰的像,这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教师:希望同学们在制定计划时不要受光具座的限制,可以不用它,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
教师: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研究方案。
教师:请同学们汇报自己设计的方案计划。
学生1:先选用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再让物体经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像,量出物距和像距;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实验,分析焦距与成像的关系。
学生2:把凸透镜固定,把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量出物距,试试看得到的像是怎样的情况(大小、位置、正倒)也要记录像距;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做。
学生3:固定物体和光屏,移动凸透镜看能不能得到像,测u、v,改变物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再重复实验。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这些方案都是同学们设计出来的,用哪种方案?大家都可以试试,不管你们组使用哪种方案都要做好记录——像的大小(与原来物体比)、像的正倒、物距(u)、像距(v)、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想办法得到放大、缩小、等大的三种情况的像。接下来大家按计划自由实验。把实验过程数据记录下来。
教师:你认为你组同学有哪些与探究活动无关的活动?大家互相监督。
教师:你组同学所成的像是否得到了蜡烛的像?有的组得不到像,或在光屏的边缘,怎么办? 学生:把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蜡烛调在同一高度。
教师:对,最好是烛焰中心。
教师:你组同学光具座上物体排列的顺序,记录下来。
教师:你组同学在活动中,为了得到清晰的像,移动了哪些器件?有哪些没移动?你认为他们如此移动可行吗?如果移动显得混乱,不益于研究问题,你认为该怎么固定、移动? 教师:有小组反映没得到正立的像,哪组同学能帮助他们一下。
学生:演示用f=10cm的凸透镜,物距u=4.0cm时成虚像,光屏上有模糊的像,是虚像。
教师:模糊的像就是虚像?
学生:虚像、实像都能看到,但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成像在光屏上。上面的同学在光屏上的模糊的像不是虚像。
教师:很好!那怎样才能得正立的像?
学生:我们有时叫凸透镜为放大镜,凸透镜距离物体不太远,透过凸透镜看到的蜡焰的就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教师:(指导实验)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为两倍焦距(2f)时,你猜会观察到什么?试试看。
把凸透镜恰好放在距物体一倍焦距(f)时,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先猜,后试试)教师:请学生汇报实验数据。
(五)分析论证:
教师: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哪个小组能完整地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六)交流评估: 教师:思考你在实验中有哪些步骤没有做好,需要改进?你是不是参与到了整个探究活动中来了?
三、教学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就暂时到这儿,我们从实验到分析数据得到规律,有问题、感兴趣的或者想再实验的同学可以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实验室,我们共同探究。
四、巩固与延展
问:思考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分别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哪个规律工作的。
第五篇: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孙兆辉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
2、尝试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原理 科学知识:
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4、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的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4、养成理性的探究意识,在探究和试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杯水,我们来观察一下水中的铅笔等有怎样的现象发生?
2、活动:教师把铅笔放进烧杯。
3、学生观察
4、提问:水中的铅笔看起来怎么样了(弯折了)?在什么地方弯了?(边缘处)为什么会这样?(水的关系)
5、提问:我们用别的水也会形成这样的现象么?!
6、学生猜想。
7、教师实验(醋,酱油,牛奶,米,沙)
8、学生总结:只有透明的才能看到弯折。
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
1、谈话: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透镜,现在老师不告诉你们方法,请你们给这些透镜分类,然后请几位同学告诉我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来分类的。
2、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
3、教师小结: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它们的共同点是透明。
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1、提问:我们知道了两种透镜的外部特征,那么它们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实验来看看。
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并画图记录。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2: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并尝试用纸蒙住再试一次)实验3:尝试用透镜聚光。
提醒学生:千万不能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导致失明。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为什么透镜会产生这些奇妙的现象?(注意认知: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发生了偏折的缘故)
四、了解望远镜的结构
1、我们知道透镜的特征,你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透镜吗?
2、学生交流回答:眼睛,放大镜、望远镜。
3、引导提问:猜猜看如果将两种不同的透镜方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自己动手试试看?
4、总结:望远镜就是利用凸透镜在前凹透镜在后的原理制作出来的。三:总结理论:
我们今天看到的水,醋,透镜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透明!那么当光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到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我们今天研究的透镜就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所以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光的折射。出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