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南网头中学 高丽芳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利用对比实验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能利用探究实验归纳物质燃烧的条件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2)学习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利用实验现象分析灭火的原理,总结灭火方法。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通过学习辨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3)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本课题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所以,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完成本课知识的学习;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的燃烧条件 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
利用物质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教学过程
活动1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火吗?
多媒体展示:人类利用燃烧史的相关图片:①远古时代:取暖、获得熟食;②古代:冶金、烧制陶瓷、制造火药;③近代:内燃机、蒸汽机广泛的应用;④当代:飞船升空、火炬燃烧等。
师:那你们知道火的历史吗?熊熊的火炬让我们感受到神圣和力量,无情的大火又使无数个幸福的家庭遭受灭顶之灾。
那么,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旦发生火灾怎样灭火?
活动2【讲授】燃烧的定义
课件:木炭、硫、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小组讨论、概括燃烧的定义。
活动3【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问:燃烧的发生有什么条件?
探究活动1:从下列仪器及材料中选择你所需要的,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酒精灯、火柴、小木条、小块煤、小石块、蜡烛、烧杯、坩锅钳。
学生上讲台汇报自己组的实验方案,各组交流后完成实验。
方案:(1)用坩锅钳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煤,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学生实验后记录现象、分析。探究实验2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沸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向水中通入氧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热水中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总结并板书:燃烧需要的条件
提问:如何使薄铜片上的红磷也燃烧起来? 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活动4【练习】解释现象
1.咱们国家解放前人们迷信,在农村有古坟闹“鬼火”和茅草垛遭“天火”的传说,请你解释这些现象。2.蜡烛容易点燃,煤不容易点燃。3.煤炉火越扇越旺。活动5【导入】怎样灭火
提问:你能想出几种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学生回答:
1、吹灭。
2、用水浇灭。
3、倒扣在烧杯中。
4、剪掉烛芯。
5、沙土覆盖。
6、利用CO2气体灭火。活动6【导入】灭火原理
探究实验3: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提问:请同学们总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总结: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三个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燃烧就会被终止。
板书:灭火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空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活动7【讲授】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不同 注意: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但是人们在生活中所采用的防火、灭火方法有时不只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往往可能同时破坏几个条件。活动8【练习】解释灭火原理 练习:说出下列灭火原理 1.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2.烟头引起棉被着火,可以用水扑灭。
3、身上着火,就地一滚。
4、油井着火,我灭火队员采用在井口点燃炸药灭火。
5.麦田起火时,在失火区附近割掉一片麦子。6.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提问: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应当采取什么姿势逃离火场?
活动9【讲授】火灾逃生方法
教师:火灾发生时,应该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
1、切勿惊慌,要保持镇静,辨明方向,迅速逃生。
2、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2、湿被裹身,匍匐撤离。
4、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5、火已及身,打滚灭火。
活动10【活动】学生小结
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题1《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1、了解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增强了动手实验能力。
3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实验观察实验。
过程与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并能对所学的知识迁移,能运用到实际中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在师生活动中,增加情感交流,使学生保持乐观的学习态度。
2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3、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化学信息,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白磷、红磷、热水、蜡烛、碳酸钠、稀盐酸、火柴、薄铜片、导管、烧杯和细口瓶。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燃烧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化学世界。顺势揭示课题 :《燃烧和灭火》。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的特征和本质。
2、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能说出二者的联系。
3、知道常见失火的灭火方法。2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的自学课本128-132页的内容,结合实验,然后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来回答,看谁回答的最准确。
写出镁、铁和磷燃烧的红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导学中的图片,说出燃烧有哪些特征?什么是燃烧?
依据上述所学,你能推出燃烧的条件有哪些吗?
观察燃烧条件实验,回答129页问题后,再指出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完成灭火原理的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作出实验分析。指出火灾实例的灭火方法,说出火灾中自救措施。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⑴、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自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⑵、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有秩序地交流自学情况;难度较大的能够展开讨论,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⑶、教师做好巡视,学生在讨论阶段,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争论分歧适时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成果检测 交流释疑
⑴
1、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
2、不同意见的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
3、有难度的问题教师点拔讲解。
(一)燃烧的含义。
11、写出镁、铁和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2、结合燃烧现象的图片,说出燃烧有哪些特征?
33、什么是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
11、依据上述所学,你能推出燃烧的条件有哪些吗?(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发展学生的思维。)
22、观察燃烧条件实验,回答129页问题。
33、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44、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有不足吗?(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思考,不迷信教材权威,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三)灭火原理
依据燃烧蜡烛的灭火试验,描述实验现象,作出实验分析,最后总结出灭火原理。依据实例找出灭火方法,总结火灾中自救措施。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1归纳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疑惑。当堂训练。
1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A3、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 C.炉中燃烧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 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其原理是。
4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请你再举两种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布置作业
课本135页第2题和第6题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含义
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三)达到着火点。燃烧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原理灭火的根本:破坏燃烧的条件。
三、常见灭火方法和自救措施 教学反思:
本课题知识较为简单,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学习的主要障碍点在于着火点的认识,通常大多数学生理解灭火原理时会把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误认为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容易混淆。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燃烧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化学世界。顺势揭示课题 :《燃烧和灭火》。
利用活动教学原理,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展台、图片、实验以及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思路为:
1、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感悟燃烧的条件。
2、学生观察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3、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观看图片以及课件,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中逃生的技巧。培养两种学习,1、探究学习:在实验交流中探究学习;
2、合作学习:在实践合作中交流学习。
利用活动教学原理,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展台、图片、实验以及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思路为:
1、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感悟燃烧的条件。
2、学生观察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3、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观看图片以及课件,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中逃生的技巧。培养两种学习,1、探究学习:在实验交流中探究学习;
2、合作学习:在实践合作中交流学习。
利用活动教学原理,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展台、图片、实验以及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思路为:
1、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感悟燃烧的条件。
2、学生观察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3、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观看图片以及课件,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中逃生的技巧。培养两种学习,1、探究学习:在实验交流中探究学习;
2、合作学习:在实践合作中交流学习。
第三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校内研讨课《燃烧和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组邓玉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师:自2008年奥运会后,今年8月我国又成功主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精彩的一幕再次展现给大家:
【投影展示】视频:大运会点火仪式
师:那你们知道火的历史吗?
【投影展示】人类利用燃烧史的相关图片:①远古时代:取暖、获得熟食;②古代:冶金、烧制陶瓷、制造火药;③近代:内燃机、蒸汽机广泛的应用;④当代:飞船升空、火炬燃烧等。(让学生理解燃烧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本节课将要讨论的话题产生较高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望)
师:火对于人类很重要,但也会带来灾难。
【投影展示】一些较大火灾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明白燃烧不仅会给人类带来幸福,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很自然地联想到灭火)
师:那么,如何使可燃物燃烧起来,又如何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投影展示】课题:燃烧和灭火
(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请学生针对学习预案,分小组讨论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二: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师:首先我们来探究课题一:燃烧的条件。
学生活动三: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投影展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
学生活动四: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及定义
【投影展示】燃烧的共同特征及定义
师:提问: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既可呢?如果正在燃烧的雄雄大火
1突然被破坏了一个或几个条件,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探究如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学生活动五:小组探究如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学生活动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通过探究分析和讨论,我们知道破坏燃烧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既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也可以采取三种方法。
【板书】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原理:
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3、移走可燃物
【投影展示】 探究课题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学生活动七:小组讨论促进燃烧的方法
【投影展示】促进燃烧的方法
【投影展示】探究课题三:列举一些生活中火灾防救和逃生的例子
视频一:火灾现场
学生活动八:讨论火灾自救的方法
视频二:火灾自救方法
【投影展示】小结火灾自救小常识
学生活动九: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投影展示】课堂闯关
1.用化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煽风点火釜底抽薪
杯水车薪人要实,火要虚
2.在一个城镇的一家临时饭馆里,它的厨房用的是煤气作燃料,电线在房内乱拉,在晚上营业时,师傅不小心,把锅里加温的菜油引燃了,燃起了熊熊大火,厨房里的师傅们都立即行动起来参加灭火。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课后作业】
根据学校建筑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的措施。
【投影展示】
承诺
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
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对“燃烧的条件”探究中,加入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热爱。
另外,本节课充分地整合了“资源管理库”中的可用资源。如:大量和燃烧相关的图片以及“火灾和自救”的视频资料。这不仅充分发挥了远教资源的优势,更是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不仅充满了乐趣,而且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容易!
第四篇: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
教学内容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在内容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动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题作为初三学生上学期学习的最后一个单元内容,学生们已经拥有较好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经过几个月的化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对本课题内容的掌握难度不大,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对于“着火点”的概念理解可能不够,因此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探究,让学生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2.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题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比较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即采用探究式学习;
2.通过对磷燃烧的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2.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 1.物质燃烧的条件;
2.激发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学准备:
1.蜡烛、小木块、火柴、小煤块、酒精灯、坩埚钳、烧杯 2.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1.预习新课;
2.分好小组,并分好工。教学过程:
一、新情景导课
二、问题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牛刀小试:
下列变化中哪一种是燃烧: 1.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2.食物的腐烂; 3.铁的生锈; 4.动植物的呼吸;
5.点燃火柴。
四、课本回眸:
学完本课题同学们的收获:
1.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燃烧的定义;
五、课后运用:
1.家庭小实验:同学们利用家用器材制作小火炬,分别将其竖直向上、竖直向下和平放,比较燃烧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燃烧的条件想一想有哪些方法灭火。
六、板书设计: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1)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1.有可燃物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度(着火点)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
(二)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很剧烈的氧化反应。
七、教学反思:
第五篇:《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骨干教师教学设计体例:
课题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兴城市旧门学校:周全军
一、设计思路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较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新的课程理念。《燃烧与灭火》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题,在此之前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已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该课题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再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防火灭火和自救的问题。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 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课标中学习要求:认识燃烧的条件和防火灭火的方法,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并理解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设计依据: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方法:
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本课题教学应体现如下主要特征: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 2.特别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注重让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
4.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①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关注在合作交流中表现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对参与程度的评价,主要对学生能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等方面来考查。对学生思维合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交流去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②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学生化学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过猜想、探究、交流等活动,以及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来评价。
整个评价以激励为主线,学生通过互评与自评,对各个环节进行及时评价与调控,以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还应加强学法指导,切实组织好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尽可能更具动感、美感。
(确立依据: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具有适应现代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从而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意:
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为人类提供了能量,加速了人们的文明进程。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每年全世界发生的火灾会造成数百亿美元的损失。那么燃烧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呢?,但当人们一旦失去对火的控制就会形成火灾当你遇到火灾时你会怎样做呢?我们今天继续探讨燃烧和灭火的有关内容。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编写说明: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3组图片(最近发生的几起重大的火灾事故和在火灾中死亡数据)作为情景提出问题:当你看到这些图片和听到这些事件后,你首先想到这些事件与什么有关?(火)对于火和这些事件,谈谈你的感受,或者说说还想知道哪些化学知识或者生活常识?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非常兴奋,争相提出他们的感想和想知道的与火有关的问题:火灾太可怕了,如何能预防火灾?如何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处理?了解可燃物在什么情况下不会燃烧?火焰是如何伤害到人的?一些易燃物如何存放或者安全放置?正确的灭火方式有哪些?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遇到火灾如何逃生?火是一种物质吗?为什么产生火灾?为什么有火灾就有烟?烟和热?火对人类的贡献,人离开火,会怎样?燃烧会不会污染环境?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说明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防止火灾的发生,必须了解火是怎样燃烧起来的,即燃烧的条件;有的问题源于我们对灭火原理的了解;燃烧的条件存在于灭火的方法之中,燃烧和灭火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分组分别进行三个实验,利用不同的实验来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 2 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提高] 燃烧条件
[教师引导]:
人们并不是只有发生火灾的时候才需要灭火,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做熄灭火焰的事情。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不同的情况下你都采用过哪些灭火的方法,并说出所作方法的依据?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收集信息]:
同学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言:沙子盖灭,隔绝空气;用锅盖盖灭油锅起火,隔绝空气;吹灭蜡烛,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师)什么是着火点?物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水并不能灭所有的火;(师)为什么?电路起火,不能用水灭火,会引起短路,电人;金属钠起火也不能用水灭火,钠可以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氢气燃烧;(师)水是一种经常使用的灭火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物质均可用水灭火,这说明什么?要了解起火物质的性质,不同物质的起火,采用不同方法;煤气起火,关闭阀门,断绝气源;森林起火,可以挖防火沟,移走可燃物„„
[教师引导]: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讨论,看看你能得出物质燃烧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吗?
[学生发言,教师记录]:学生举例说明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教师记录学生的例子和观点,最后,教师归纳学生的观点,得出结论。
[结合案例,使用知识]:天然气大量泄漏。如果遇到火星,将发生大面积爆炸,现在假设你就是消防队员,到达出事地点,你会如何做?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学生讨论与交流,教师记录并引导]:“关闭阀门,隔绝可燃物”;“只关闭阀门不够,还要勘察漏气的地方,”“(师)同意不同意? ”
“同意。”“疏散人群,保证人群的安全”;“严禁烟火,防止火星、穿防静电的衣服,防止静电”;“防金属碰撞的火星,汽车要远离现场”;“建一个吸收爆炸冲击力的墙,吸收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大面积冲水,降温,稀释泄漏的天然气
“;“把天然气转化成一种不可燃烧的物质”;“(师)设想是好的,能否做到,还需深入研究”;“将天然气一点一点隔离出来,到别处燃烧掉”;“(师)可取不可取?”;“是一种设想,在实际处理时,方法越简单越好”„„更多人举手“用大功率的风扇将天然气吹走”;“会有电火花”;“改为人扇”;“用氦气冲淡”„„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多非常好,我们的消防战士,就是使用同学们出的主意:疏散人群,勘察漏气点,堵漏,大面积冲水,降温,稀释泄漏的天然气„„最终解决了这场战斗,化险为夷。[教师讲解]当火势小时,我们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灭火原理和方法,积极扑灭火灾,让火灾损失最小。但当火势很大,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控制火势蔓延时,保护生命、积极自救就是第一位的。如果你被困于火灾中,你应如何冷静对待,积极获得消防人员的救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讨论。
(三)、课堂小结: 学生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进行本节课的小结。教师强调:火灾是无情的,灭火不如防火。同学们只有增强安全意识,才算真正地掌握了防火的无敌法宝。请同学们课下交流这节课的体会和感受。这节课的作业:社会实践,检查本学校或你熟悉的地方是否存在火灾的安全隐患。
五、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条件
二、灭火原理
(1)可燃物;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2)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3)氧气(或空气)
(3)隔绝氧气(或空气)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首先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实际出发:他对问题已有哪些了解?他还想了解哪些问题?将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还给学生,教师提出具有驱动性的问题或任务,不同的学生均可参与回答,众多学生均可进行讨论和交流。其次,作为化学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广大合格公民,教学目标设定上从以前的重点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形成,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形成时,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技能之外的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方法上有哪些收获和改变。第三,从“唱主角”的地位走到“幕后”,成为一名“导演”,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课上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教师自己不要过早地针对问题给出结论,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一个问题,让学生多边交流,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讨论中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学生情感价值观在讨论中不知不觉的形成,更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教师在课上应成为画龙点睛的人,“睛”何时“点”,“导演”如何导,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从而使得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教师职业成为终生学习的职业。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极高,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是由里到外的积极改变,在质疑、争论中反映出学生极好的素质和潜能,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学生快乐、幸福,教师也就快乐、幸福。其次,课堂上学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主人,在交流、在倾听、在反驳、在争论。在此过程中不是没有根据的相互诋毁而是有理有据的争论,好像一场学术研讨会。教师在其中也被深深打动,被他们认真的态度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