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样例5]

时间:2021-01-21 14:4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微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精选实例进行知识讲解,讲解中不断设疑,促使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

展示上海世博会上安徽馆前的迎客松灵璧石。

提问:

1、你认识它吗?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吗?

通过提问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讨新知:

(1)初识赏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称“观赏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图例)

(2)提问:你知道清朝皇帝曾经为哪种奇石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吗?

“发现之旅”——探寻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其审美特征

(灵璧石的成因很复杂,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灵璧石的种类也很多,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石种稍作讲解;灵璧石的审美特征更是牵涉到许多美学概念。本微课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领到赏石文化的门前,学生还需自己迈进门槛,做进一步探究,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奇石的命名

先举例说明命名的方法,再请学生尝试为奇石命名。

(4)小结:

灵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三、课后拓展:

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爱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美石的传说等等。

如今,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除了灵璧石,还有许多著名的石种,请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赏石知识。

思考:你对赏石文化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奇美,请参考中国灵璧石网。

(通过欲扬先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提供相关网站,作有效引领。)

测试题:

1、奇石又称(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A、观赏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灵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皇帝曾经为(A)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A、灵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灵璧石种类很多,主要有(AC)、五彩灵璧、白灵璧等。

A、磬石 B、吕梁石 C、龙鳞石 D、菊花石

5、灵璧石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形、(ABCD)等方面。

A、声 B、色 C、质 D、纹。

进阶练习:

1、搜集1—2首描写、评价灵璧石的诗词。

2、搜集1—2个历史名人与灵璧石的小故事。

3、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其它观赏性奇石。

微课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自清先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理解“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那么这篇文章讲的什么匆匆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感受作者用词的魅力

1、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你们一定会发现这篇课文读起来郎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其实它是有原因的。因为文中的词语有个特点,大家发现了吗?没错,就是使用大量叠词。

2、相信大家在课前已经预习过生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组叠词吧,并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头涔涔泪潸潸茫茫然赤裸裸

来,请你说说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哦,你从头涔涔、泪潸潸这两个词中感受到作者认为自己在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里虚度了光阴,作者为虚度光阴而感到惋惜和自责。从茫茫然、赤裸裸这两个词中感受到作者面对时光流逝感到怅然失措和无奈。

我们一起将这样的感受带进句子去读一读吧。

3、如果说刚才那组叠词作者是说自己的,那么这一组叠词又是说什么呢?你从这组词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渐渐默默匆匆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好,请你来。

这组词是描写时间的,描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和毫无痕迹。

你想来补充,好请你说——从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两个词,让你感觉到时间像个小精灵一样,很轻巧,好像看到了时光流失时的身影和姿态。

原来叠词中蕴含着这么丰富的滋味和情感呢。来,我们把这组叠词带进句子去读一读吧。

4、同学们,这篇文章除了这些叠词以外,还有6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藏的第6笔是竖折,第8笔撇的起笔要在第7笔的中间。书写“蒸”字时不要忘记“丞”下面的横,这一笔不要写得过短。

三、品读感悟,体会写法

1、同学们,这篇文章在句子上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问句特别多,现在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那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这些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好,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句子。

(1)哦,你找到的是第1自然段。

请你来说说,从这一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你来说,对!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嗯,作者用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3)你还想说呀?好,请你说一说。

对,用一连串的问句,可以更畅快地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引发读者思考。

(4)好,同学们,这一段写出了作者对时间的无比留恋不舍、对时光逝去的无奈,我们一起把这种情感送进去问一问吧。问出你心中的不舍和无奈。燕子去了,读——

3、谁找到了第二处一连串的问句?

好,你的手举得高高的,那就请你来说吧。

嗯,你找的是第4自然段。他找的对不对?嗯,非常棒。咱班同学都是非常会读书的孩子。

我们来看第4自然段。请你来说一说这些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请你来说。请你来说。

嗯,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用了一连串的问句,直击心灵的追问,表达出了作者对时间的无比留恋不舍、对时光逝去的无奈。但是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不甘心于沉沦、不愿意虚度时光的的真实感情。

4、同学们,文章的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都是使用了连串的问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教师小结:对,这样写,畅快、直接、能够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撼动人心地力量。

5、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八千多个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请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试着从内容情感和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说一说。

嗯,同学们都讲的非常好。作者把无形的时间化作有形,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同学们,请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读出作者的无奈和惋惜。注意轻重音,读出散文的节奏和韵律。

6、1922年,正值五四运动低潮时期,24岁的朱自清先生苦闷无奈、感叹八千多日子匆匆过去。具体到每一天又是怎么过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八千多日子,具体到每一天,作者都写了哪些事情?

对,作者写了洗手、吃饭、默默、遮挽、躺在床上、叹息,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叙事更加清楚,增强了语气。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话,读出这份强烈的感情。

作者把时间拟人化,灵活多变的运用动词,“跨过、飞走、溜走、闪过”,作者笔下的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有了人的灵性。就让我们读出时间的灵性活动。读——

教师小结:朱自清先生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灵活运用不同的动词,赋予时间灵性,让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这就是文学大家呀!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来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7、请同学们齐读第2——3自然段。

8、同学们,我们来看,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作者都运用了一个问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的写法能使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使情感更加强烈,从而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提高表达效果。

四、探究课文,感受写法

同学们,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呢?

请你来说。

对,作者直接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抒发了自己真实的情感。

请你来说。

是呀,我们写文章,就要像说话一样,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同学们,直接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抒发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直接抒情法。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吸引人。

五、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时光匆匆,24岁的朱自清感叹八千多个日子匆匆而过,12岁的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上悄悄溜走。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时,日子();

()时,日子();

……

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了。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此外给大家推荐《毛毛》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时间盗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读完它,相信你们会对时间有更深地理解。

微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对例题的分 析和讲解,得到动量定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动量定理的推导以及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如何正确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打击和碰撞这类短时间作用的力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创设实验情景)

【问题一】

演示:在地板上放一块海面垫,尽可能把鸡蛋举的高高的,然后放开手,让鸡蛋落到海面垫上。

首先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

实际操作:观察到鸡蛋并没有被打破。

引入: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面垫上,鸡蛋却没有打破,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问题二】(情景暗示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在上节课知道,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新的物理量来研究运动物体对外界的作用效果:p=mv.某时刻物体有一个速度,对应有一个动量。如果说物体速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动量也会发生变化:=p-p=mv`-mv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问了:一个运动的物体,它的动量为什么会变化呢?这个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三】(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汽车刹车(坐公交车,我们就有这样的体会)在停下来的过程中动量变化()相同,慢慢滑行停下阻力小,作用时间长;急刹车阻力大,作用时间短。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一)引导学生推导动量定理,并理解其特点

〖问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在合力F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变为V`,求:物体的初动量P和末动量P`分别为多少?物体的加速度a=?

〖推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 且a=(V-v)/t

即:F合t=mV-mv=p`-p

〖讨论〗在这个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结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理解〗

公式中F合是指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 合外力为变力时,F合应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此公式是一个矢量式,运用时要取正方向。

(二)应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师生共同归纳,学生举例)

第一类:在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增大作用力,必须缩短作用时间,常见的情形是“硬碰硬”。

例如:用铁锤钉钉子、冲床冲击钢板、鸡蛋碰石头等。

第二类:在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减小作用力,必须延长作用时间,常见的情形是“缓冲”。

例如:体操运动员落地时的下肢弯曲、汽车座椅上的安全带、蹦极的橡皮绳、鸡蛋落在海面垫上。

第三类:在合外力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越明显,力的作用时间越短,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越不明显。

例如:以快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抽放在桌子边缘木块下的纸条,木块落地点距桌子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同(快时近,慢时远)。

(三)通过例题让学生归纳利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找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初速度。

3.选定正方向,表示出合外力的冲量和初末动量值。

4.列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学生列举生活中可以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的现象。

学生列式计算(先分析解题思路再做题)

质量是60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处跌下,由于系有腰间的弹性绳安全带的保护,他被悬挂起来。已知弹性安全带伸长相对很小,安全带长5m,安全带的缓冲时间为1.2S,求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击力是多大?(g=10m/s2)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动量定理内容特点,并会利用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也可以利用其求解一些打击和碰撞类力学问题问题,进一步体会到动量定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篇:微课教学设计

运用混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史海燕北戴河新区栅子里小学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3-54页。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计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的,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也喜欢探索发现新知识。学生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应用题,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特点,我制作了微课件,帮助学生有序地思维,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么意思。教学目标:

1、微课能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么意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寻找题目中隐含的中间问题来解决问题。

3、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写出综合算式。难点:能通过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其中隐含的中间问题。教学设计:

一、自主探究

例4、1、学生讨论自学。(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联系?(2)找到所给信息中所隐含的信息。要求的问题和隐含的信息有什么联系?(3)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说一说每步为什么这么做。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自学,把讨论的结果整理在练习本上,对个别情况进行指导。

1、小组汇报,点拨思考方法。师:你们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面包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好了36个,每次能烤9个,问题是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

师:你能从中间找到隐含的信息吗?也就是解决问题必须先求什么? 生:隐含的信息是还剩下多少个面包没有烤?

师:通过已知信息,我们知道还有多少个面包没有烤,知道这个有什么作用呢?

生:要求剩下的面包烤几次,就要先求出有多少个面包没有烤。师:现在我们用图示把它们的关系都表示出来。(课件)

一共90个面包

已经烤了36个

还剩下()个

每次烤9个()次能烤完

师:谁能帮面包师傅解决这个问题?

生1:90-36=54(个)表示:还剩下54个面包

生2:54÷9=6(次)表示:54个面包每次烤9个,需要6次烤完。

3、学习列综合算式

同学们做的很好,为了书写方便,把这两道算式综合成一道算式吗?找三位同学来黑板书写。

引导学生明白:在写综合算式时,为了先计算90-36,要把它加上括号,再除以9。正确的算式是:(90-36)÷9 板书:(90-36)÷9 =54 ÷9 =6(次)

学生把正确的算式重新整理到练习本上,并口答。

二、总结

1、收获:学生掌握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

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共有90个面包

已经烤了36个

还剩下()个

90-36=54(个)

每次烤9个,()次能烤完

54÷9=6(次)

综合:(90-36)÷9=6(次)答:剩下的还要烤6次。

设计思路与意图: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学习方法上采用了:(1)运用迁移的规律、比较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2)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学生能积极活跃地投入到问题中,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总结出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的话,那就要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自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微课使用建议:本节微课所讲的知识点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微课件中我把重要的信息以及所隐含的信息做了一些提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提示,根据学生汇总的信息利用图示把题目中的所有的数量关系列出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能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第三篇:微课教学设计

遵义市第三十七中

初中英语-if引导的两种从句

教学设计

【参赛单位】遵义市第三十七中学 【参赛教师】 毛玉婷 【课 题】初中 英语 科 if引导的两种从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正确掌握if所引导的宾语从句与条件状语从句。2.能力目标

能让学生熟练地运用本堂微课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题。3.情感目标

给学生们加油鼓气,鼓励他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祝愿他们能考上理想的大学。4.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围绕if引导的两种从句展开,能让学生正确掌握由if引导的宾语从句的主从句时态与位置以及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主从句时态与位置。通过本节课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难点】

1.If引导的宾语从句与条件状语从句之间的区别。2.含有if引导的从句的时态。

【教学过程】

Step 1.Lead in.三道中考考点链接

【设计意图】

用学生们熟悉试题形式作为导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本课的氛围中。遵义市第三十七中

Step 2.If引导的第一种从句--宾语从句

当if引导宾语从句时,意思是“是否”。Eg1.I don't know if he will come on time.I'd like to know if he visited china before.My mom asks if I am doing my homework at this moment.Eg2.He asked if I had any ideas My mom asked if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t that time My mom asked if I had finished my homework 位置:

If引导的宾语从句都是跟在谓语动词know,know,asks的后面做宾语,这种从句我们称之为宾语从句。时态:

当主句为一般现在时,从句需要什么时态就可以是什么时态。

当主句为一般过去时,从句得用相对应的过去时态。

【设计意图】

对if引导的宾语从句进行一个知识讲解,和学生一起总结,让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点的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Step 3.if引导的第二种从句--条件状语从句。

当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时,译成“如果”。“主将从现”原则

如果我们努力学习,我们会通过考试。We will pass the exam if we study hard.如果明天天气晴朗,我们去野餐吧。

If it is sunny tomorrow,we will go for a picnic.时态: 主将从现 位置:

从句可以放在主句前,也可以放主句后,但放在主句前面要加个“,”把主从句隔开。

【设计意图】

和学生一起总结与解题,让学生参与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遵义市第三十七中

Step 4.Practice.1.Do you know if ____ back next week? If he ____ back I ‘ll ask him some questions A.he comes, will come B.he comes, comes C.he will come, comes D.he will come, will come 2.I am sure I will do if well ____ you give me this chance A.though B.if C.but D.so 3.(2017广东)Johnson won't answer the phone if he ______ the number.A.knew B.doesn't know C.will know D.didn't know 答案:C B B 【设计意图】

在掌握知识点后,给出一些中考真题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来实战演练,检验学生们是否已经掌握。Step 4.知识拓展。

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 please go upstairs.需要学生们自主总结这句话的用法。

【设计意图】

通过一在开放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及其它综合能力。

第四篇:微课教学设计

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詹天佑的爱国情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二)教学重点

1、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2、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评价任务

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有感朗读,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国争光的斗志。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揭示主题:

同学们《詹天佑》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中的“杰出”、“爱国”是全篇的文眼和脉络,其中“爱国”则为一条主脉,贯穿文章始终。本微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扣中心句的重点词语“杰出”、“爱国”来组织教学,从中落实训练点,突破其难点。教学上形成一个整体,学生易于掌握,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原则,同时抓住教材的特点。】

二、依托文本,精读感悟

1、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出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做的?

例如:“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他们的话里隐含着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恶劣,修筑铁路的工程十分艰巨。从这句话中我们还能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嘲笑。在他们眼里,中国人自己修筑京张铁路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依靠外国人才能完成这个工程。

过渡:读到这里大家心里一定有一个疑问: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资料: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从此,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对中国加紧经济侵略。其中,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办工厂、采煤矿,掠夺我国的资源。他们在我国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控制了铁路和沿线的地区。到19世纪末,列强争夺铁路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甚至以武力威逼清政府。原打算自己修筑铁路的清政府,在列强争夺面前,束手无策,只得把一条条铁路的修筑权,拱手送给外国。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背景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的愤怒,是的詹天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所以明知困难重重,但是他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在这句话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个词语“毅然”,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阻挠,面对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嘲笑,在重压之下毅然接受修筑紧张铁路的任务,他是爱国的,想为国家出一份力。课文这样写,更能反衬出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由此可见他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

2、第四自然段:“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句话是对詹天佑的心理活动描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京张铁路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修得不好,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这已经成为詹天佑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这种想法使他把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化为战胜困难的动力,帮助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3、最后一段:“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句话中我们要注意“回击”一词,它是指对攻击者进行反击。修筑京张铁路前,帝国主义者曾千方百计阻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修筑,攻击我国任命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个笑话”,甚至狂称“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而我国优秀的工程师詹天佑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凭借杰出的才能和爱国的精神,在不满四年的时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回击,为国家争得荣誉。

【设计意图:面对这些困难,詹天佑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对文本作了必要的拓展延伸,借助课件出示历史背景资料,从而激发、感染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进而通过想象再现画面,通过朗读表达情感,掀起情感的高潮。】

三、想象表达,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当我们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会看到这样一座铜像,这就是詹天佑。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

我的观点: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詹天佑的一生为中国的铁路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而感到由衷的骄傲,詹天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想:今天,我们要刻苦学习,将来才能像詹天佑一样为祖国作出贡献。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对詹天佑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完成,从中领会到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那么,在学生的心中已树立了光辉形象。从心底里唤起对他的尊敬、崇拜之情。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育人的目的。】

四、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1、根据表现采用等级计分制,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和词语每题记一分,理解分析稍接近答案的每题记二分,理解分析非常接近答案的每题记三分,最后计算你得了几分?得到6分以上被评为阅读小达人。

2、小结:同学们本文是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及具体的事例,体会他的爱国情怀。最后我想用詹天佑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次的微课,那就是:“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亲爱的同学们,努力吧!祖国的明天等着你们来建设。

【设计意图:结束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抓关键词句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第五篇:微课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语文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适用六年级的复习总结课

多音字的辨析与识记规律

教学背景

许多学生对多音字读音掌握不准,以至于在语言表达时,常常出现错误现象,多音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个重要问题。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是个难点,学生难学,难记,难应用。不少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把已学过的多音字读错。因此,我总结了多音字的辨析和识记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规律,使学生准确掌握多音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准确地理解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使学生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进而产生愉悦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更深的感情。

教学方法

归纳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要求是:正确识记常用字的读音,注意常见、常用、易错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多音字,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辨析和识记。据词义定音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多音多义字的各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在具体的词汇里只能使用一种意义;利用读音和意义的这一对应关系,据词义定读音,分辨多音多义字。例如:“鲜”字,当“鲜美”“新”的意思讲时,读xiān,当“少”的意思讲时,就读xiǎn。“间”字,当“时间”“中间”“房间”的意思讲时读jiān,其余就读jiàn。“攒”、“泊”、“散”、“参”等这样的多音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复习记忆。

据词性定音法

有的多音字一身兼有多个词性,其词性与其读音也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词性不同,读音便不同,即“音随词转”。对于这种多音字,我们可以借助它的词性来确定它的读音。例如:“创”字,名词读“chuāng”,如创伤,创口贴。动词读“chuàng”,如创造,创新。掌握“劲”、“长”、“处”、“屏”、“好”“盛”、“还”等这样的多音字可用此法。

据口语、书面词语的区别辨别读音

很多多音字因为语体色彩不同,读音也不同。

例如:“血”字,作口语时读xiě,如:流血了、血淋淋;但作书面语时读xuè,如血海深仇“核”字书面语时读hé,如:核桃、核心、细胞核;当它是口语时就读hú,如:杏核儿。类似的还有:落、差、给等。记少余多法

有些字的几种读音所对应的义项多寡不一,某读音的用处较窄,所对应的意义较少;另外的读音用处较宽,所对应的意义较多。这类多音字只要抓住记住它极少数、特殊的音义就可以了。

例如:“载”有两个读音,只要记住作“年”和“记载”解时读zǎi,如“一年半载”、“登载”;其余的情况都读zài,如“怨声载道”、“载歌载舞”、“装载”。“埋”也有两个读音,但它只在“埋怨”这个词中读mán,在其他任何一词中都念mái。用这种方法可掌握如下多音字:巷、冠、胖、靡、柏等。一线穿珠法

如果把多音多义字分别按不同的读音,各自组词后,连缀成一句话。既能概括它们不同的读音,又能比较它们的意义,采用“一线穿珠”的方式来学习、识记,那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解”:解(jiě)放军战士小解(xiè)押解(jiè)俘虏。又如“和”字:打牌和(hú)了,下棋和(hé)了。稀泥和(huò)了,面粉和(huó)了。我和(hé)他共和(hè)了一首诗。当然如果某个多音字的读音较多,那么也可以编成一个情节,一个故事。

当然,多音字的规律还远不止这些,关键的是要靠平时的积累、归纳、总结。教学总结

通过对多音字辨析和规律的掌握,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理解并准确地读写多音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在优秀文化成果的滋养和熏陶下,提高文化品位和语言素养,也是提高和积累识记多音字的有效途径。

下载微课教学设计[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课教学设计[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 系列名称: 冀教版小学语文微课 本微课名称: 提升课文主题 知识点描述:深化并提升11课一路鲜花的课文主题,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感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人们将......

    微课教学设计

    写作《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杨友祥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进一步学会写人记事,要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 2.学会根据中心审题、处理材料、重点描写 。 一、导入 清代王夫之有......

    微课教学设计

    PEP小学三年级英语 Unit 6 Part B Let’s learn 数字教学设计 南宋小学 闫新德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学习数字 6-10 的英语表达法。 2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1 1、背景20xx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中提出在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求教师“......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认“凛、冽、嗬”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渗透、谚语、枕着、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

    微课教学设计

    “的、地、得”的用法微课教学设计 吴堡二小王红艳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看视屏知道“的、地、得”的用法区别。 2、 能在小组合作中正确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3、 能......

    微课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2节自定义公式第二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式的构成 2)掌握公式的输入方法和复制方法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编辑公式 2.过程......

    微课教学设计

    一般“愁”字别样情——微课讲稿-李清照《声声慢》鉴赏要点分析 一般“愁”字别样情——李清照《声声慢》鉴赏要点分析(微课讲稿--自写) 3、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