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一、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二、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矛的作用是进攻,盾的作用是自卫。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优势。
二、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生: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结合板书::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四,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又挡,还是难以招架。”反复读。
2、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什么?(看录像,再通过动作实践体会左抵又挡、难以招架两个词的意思。)
3、这个句子哪些些地方写得好?(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用了打比方的手法,使句子表达地更具体。)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的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发明家为什么要设想盾大得像个铁屋子?这个铁屋子解决了什么问题?
板书:自卫
师:有了这个铁屋子做盾,的确安全可靠,他的设想多好啊,我们用什么语气来读?练习朗读。
师:你还画了哪些句子体现发明家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出示句子: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练习读。
师: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发明家为什么要设想从铁屋子上开个小洞?
这个小洞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学生交流
板书:进攻
师:从铁屋子上开个洞,可以伸出枪和炮,那我们可以集中火力进攻敌人?那在铁屋子上开个洞就可以把敌人消灭吗?发明家还想到什么?
板画,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为什么要这样呢?四人小组交流
师:有了这些精心设计,发明家终于发明了坦克。让这种新式武器冲到战场,结果怎样?请用四字词语概括。先讨论再交流:
板书:大显神威、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打得敌人怎样?
四处逃窜、哇哇直叫、落花流水、全军覆没……(根据板书,读成语。)
师:坦克发挥了无比的威力,大家觉得他的优势在哪?
板书:集合了矛与盾的力量
六、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齐读最后一段。
八、抄写文中的四字词语。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 记字的方法。正确 规范地书写生字。
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由鲜明意象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
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
第二环节:
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 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采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
以“摘苹果” “抓阄认字” 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第三环节: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
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
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
(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 想法 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
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
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
(1)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2)体会比喻句的妙用。这个训练点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a b句子的不同点,体会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处。
A:对方的矛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B: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进攻得非常激烈,发明家才会感到“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才会产生发明坦克的想法。
在这里,结合对比喻句的体会,理解词语“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让学生思考比喻词替换及用法,懂得替换了比喻词,比喻句的意思不变。(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的习题进行训练。)
“对方的矛雨点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读书作画,理解发明家想法。
学生边读书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坦克的样子,注意画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点,结合作画,指导学生说说矛和盾与坦克有什么联系,或议一议发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学习第五节,理解内容,记忆词语。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节,找出喜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一下理解 记忆词语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诸如“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的词语等)
学生读了课文后,想想哪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最大?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更深化理解课文的中心)
第四环节:
拓展思路,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或课外查阅到的知识举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也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最后一题“互动天地”进行说明。
质疑:让学生指出课文里不明白的地方。
解释:引导学生寻求答案。
第五环节: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发明家那样,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成为新事物的发明者吧。
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 词。
(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听过自相矛盾的故事吗?
老师简单讲故事,介绍矛和盾的由来与历史。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那还是不是我们的故事里头的人物那样自相矛盾了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自由地读一读,听清老师的要求。
出示生字,开火车请学生读。
师:我相信同学们很快就会掌握生字的读音,而且能读得很标准,你自己一个人试试能不能行?
那么你帮生字宝宝戴上音节帽。戴错了可要哭了。
学生注音。
师:除了生字,你敢不敢挑战一下课文中挺难的字呢?谁愿意来领读?
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师:会读生字,那能把课文读通读顺就更好了。我们来轮流读课文,听好了,也许老师很快会叫到你的名字。所以你不可以分心。/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全班能正确读写生词,在此基础上每个人还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4、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生词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些生词的读写和运用。
【教学准备】
矛和盾的图片及有关生字的课件
【教学过程】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巩固新词。
〖照顾差异策略:想把生词读一遍的得一颗星,想把生词读一遍并用其中喜欢的一个词或几个词说话的得两颗星。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优生离开座位帮助学困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6、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教学意图:教学中常会碰到在掌握生字词时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优生常在统一的教学步调后无所事事,甚至做些小动作,在这种时候设计异步教学大有好处,以上两个异步策略的设计就是让优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让学困生有可能的话也摘到更大的果子吃。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读课外书并做摘抄。
【作业】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选做题:从本课生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话。
〖照顾差异策略:选做题优生必做,其余的选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运用直观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矛和盾有了直观的印象。
2、能从“差异教学,异步发展”的课题出发,设计多个异步策略,让优生在课堂上没有吃不饱闲着没事干的事情发生,让学困生在优生地指导下进行较到位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多提有价值的问题,避免滥问。
4、在写字时发挥学生的积极自主性,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指出某个生字难写和易写错的地方,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致很高。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难点:让学生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很高兴!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大家请看屏幕:
幻灯出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将是胜利者。”
2、这句话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谁愿意收下它?读读看。要想真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读懂老师的心,咱们还要把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好好读一读。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指导书写矛和盾。)
1、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的读书的声音好吗?如果遇到生字、生词怎么办?(指名回答识读生字词的方法。)大家开始吧。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词?
幻灯出示
集 合 难以招架 固然 乌龟 坦 克 自卫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长 处 胜利者
3、谁来读?(师可以根据学生识读情况鼓励、正音,如: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听听别人怎么读?再试试看!等。)
1、接下来,咱们换一种读书方法,默读课文。如果大家能够潜心地默读,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参与其中。)
2、读完课文后,谁尝试根据屏幕上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根据学生回答,可以激励:很会读书!善于在别人总结的基础上概括!这就是合二为一。等等。)
1、会学习的孩子善于发现!在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是:
幻灯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读读看。为什么这样读?你有什么发现?(第一个“!”表示对盾的不满、埋怨。第二个“!”欣喜、高兴。)
3、请大家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1、课文学习到此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礼物:
幻灯出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谁能理解老师的用心,谁就能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谁就会收下这份不一般的礼物!(师板书:合二为一、取长补短。)
3、能否用上“取长补短”造句?试试看!
这句话不好理解;这句话却很受用,这句话很贵重,它给人以启发。我想你们已经收下这个珍贵的礼物了。大家齐读该句。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把这份珍贵的礼物送给你的朋友,送给需要的人,好吗?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6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发现你们个个精神饱满,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图猜成语,大家喜准备好了吗?
师生看图猜成语:(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对牛弹琴,画龙点睛,自相矛盾)师:我们的最后一个成语中包含古代的两种兵器,分别是——(生齐答:矛和盾)(课件插图上写上矛和盾)
师:真是知识丰富的孩子,请伸出小手,跟我复习这两个字。
(板书范写“矛,盾”)边讲解:矛字横撇,点不要丢了,盾字平撇要写平,里面一个十加上目。
师:知道矛和盾分别有什么作用吗?(板书:进攻,自卫)。
师:(课件出示)一个进攻,一个自卫,有点针锋相对的感觉,今天却要把它们集合在一起,(板书:+、箭头)看看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补充课题:集字上面是“隹”部,比住多一横,下面木字横写长,把上面托住,木子撇捺裙摆张开。)齐读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
二、复习生字词,课文大意
师:老师要检查一下课文中的这几个词语,看你还记得它们不。PPT 师:声音洪亮,读的又对,很自信。增加点儿难度大,有没有信心挑战?
师:还是这些词语,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连成一段话,自己先小声试试看。生:找两人
师:真善于思考,这段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三.学习课文。
(一)认识坦克。
1、过渡: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老师要介绍一个朋友给你们认识,看——(PPT)这是? 生:坦克!
2、师:看到这辆坦克,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他? 生:高大、威猛、庞然大物„„
3、师: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战场上是怎样大显神威的呢?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吗?(生找,幻灯出示PPT)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4、老师教过大家,读书要边读边想象画面,才更有趣味,更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来,自己读读这句话,看你能看到哪些画面?
5、生读,汇报想象的画面,师相机引导:你从哪个词想象到的?听到德国兵喊什么?看到德国兵后退时是什么样的?„„
6、师:恩,你们真会读书,能从课文给出的这些词语(庞然大物、首次、头一回、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想象画面,体会出德国兵的害怕,能将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指两人)(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惊慌的样子;我看到他们吓得连滚带爬地落荒而逃了„„)想象了画面体会读就是不一样!
7、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看看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吧!(放视频)
看样子,坦克在战场上可真是威力无比啊!让我们再来读这段话,读出坦克的神威来!(齐读)
过渡:这个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庞然大物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呢?
(二)学习1,2自然段
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来源于一场比赛,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把描写比赛场面的句子告诉老师吧!出示句子PPT: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3、你能看出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生:紧张的、激烈的、有趣的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这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呢?(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
师:你读句子时,看到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了吗?我要找两位同学演一演,下面的观众一会儿给评价一下哦!
师指导表演,引导学生评价出矛应如雨点般刺得快(看样子这可不是春天的雨点,要快而有力),演出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的样子。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根锋利的矛,拿出你们的盾来,有吗?(学生合作表演“矛和盾比赛”师手指当矛,生手掌当盾)
师:我左一下,你往什么地方挡?(左)我右一下,你往什么地方挡?(师: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刚才你们演的情景就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手指让生说)师:演得好一定也读得好,来试试!(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 三.自学坦克发明过程,完成表格
过渡:正是在这紧张危急的时刻,发明家产生了想法,由此发明出了坦克。可是发明坦克可没想的那么容易,在发明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些问题呢?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发明家想法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生自由回答,盾太小了,要钻进一个铁屋子就可以了。
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师:大家发现没有,这句话里有两个感叹号,他们感叹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师:从第一个“!”中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可惜,着急),从第二个“!”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开心,喜悦)
师: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价,再读,齐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师:原来,发明家发明坦克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 生:盾太小啦
师:解决方法是?谁能用文中的话归纳一下。
师:像这样,在文中找到发明坦克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的句子,概括归纳后用自己的话填入表格中,我们用这种方法自学三四自然段。
(三)自己学习3,4段。
出示自学要求:师读,生自学。
合作学习:师:不少同学都想好了,现在,跟前后四个同学一起交流你刚找到的语句,并讨论一下这张表格怎么填。
师:好,谁来说说,发明家接着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 生:安全不能进攻。
师: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的?(第三)你给我们读读(出示)这里的“固然”谁能给它换一个词?(虽然)
师:是啊,虽然安全了却不能进攻,发明家们,这样行吗?(不行)来,读——读出担忧。师:怎么解决呢?(出示第4自然段)能不能再把语言简单一些。能不能只说重点的词句。生:装上枪口或炮口
师:这样坦克就造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生:不会跑,还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这就是履带。为什么还要装上“履带”呢?履带有什么作用? 师:现在你能告诉我,发明家发明的坦克身上,“矛”在哪? “盾”又是它的什么部位? 师:是啊,发明家就这样让(来读)——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过渡:这个发明坦克的人就是英国人厄内斯特·斯温顿。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发明家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
划线部分的句子让你想到了哪个词?(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等)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品是运用了“集合”两种东西的优点与一身的吗?老师举个例子
生汇报。
师布置拓展: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用心思考,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装进自己制作的“奇思异想袋”或“我的小发明”记录袋中。
总结: 其实生活中,我们在做人做事很多方面都应该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取长补短,自己才能有更大收获,更优秀!
第三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牛寺中心校 韩晓芬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聚焦文眼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予和质的集合》,请同学们看课题,结合课文插图,告诉老师,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是古代用来打仗的。
师:对,是用来刺杀敌人(师做刺杀动作),是进攻性武器。那么,图上那两个人左手拿的,上面画着一只鹰的是什么?
生:盾,是防御性武器。
师:是啊!矛是进攻性武器,盾是防御性武器,于是,发明家就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发明了----
生:坦克。
师:这就是发明家的聪明,这就是发明家的智慧,他能取矛和盾之长,集坦克于一身,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二.活化战斗情境
1.同学们,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课题的意思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画出来!(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课件一: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这里的“合二为一”就是课题中的—
生:集合。
师: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
生:大显神威。(板书:大显神威)
师:请全班齐读这句话。(强调“威”的语气)
2.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呢?请自由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根据回答,课件出示)
课件二: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1)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
a.“庞然大物”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个词的庞大气势吗?(生1:又高大又笨重的武器;生2:又坚固又威武的武器;生3: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生4:是一种令人心惊胆寒的武器)
b.“哇哇直叫”中的“直”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不停地叫什么呢?(生1:“直”是不停地意思.他们可能在叫“哇,这是什么怪物,吓死人啦!生2:我的娘啊!怪兽来啦,兄弟们快点跑吧,不然就没命了!生3:求求你,我的上帝,饶我一命吧!……)
c.“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又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哭天喊地﹑失魂落魄﹑丢盔弃甲)
d.对,这些成语就是形容德国兵当时的惨状,老师也积累了一些,让我们一起读读。(课件出示)
课件三:落荒而逃
溃不成军
抱头鼠窜
哭天喊地
丢盔弃甲
魂飞魄散
(2)总结朗读: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1916年那一战呀,当时的德国兵是非常厉害的,可以说是所向无敌。而当他们遇到坦克竟被吓成了这样,你说坦克厉害吗?你能读出坦克的大显神威吗?
生:齐读“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3.坦克从发明到现在已经将近100年的历史了,可至今它们仍是陆战之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师总结:这就是坦克的神威,这就是集合的力量。因为—
生:齐读“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件出示四)
三.洞察发明之思
1.这就是坦克的神威,这就是集合的力量。可是,发明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呢?矛和盾又是怎样集合的?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1—4自然段。(根据回答,课件出示)
课件五: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指名读。
②同学们,有些句子读着读着可以读出一幅画面来。请同学们自由地反复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我仿佛看到对方的矛刺向发明家的上方,发明家马上用盾抵挡。生2:我仿佛看到对方的矛刺向他的下方,他马上用盾抵挡。生3:我仿佛看到对方的矛刺向左方,他立刻用盾抵挡。生4:我仿佛看到对方的矛刺向右方,他立刻用盾抵挡。)
师:是呀,多么快的矛啊!谁来读出发明家的急?
生: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自由读1—4自然段,并画出相关句子。(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课件六:
①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②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③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回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A.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发明家的第一想法。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这个想法,边读边想想:你认为发明家的这个想法好不好?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盾
自卫)。
B.这样就完美了吗?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学生交流第二个想法)师:是呀,自卫,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进攻呀!)。
C.这可怎么办呢?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第三个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矛
进攻)。
3.再次回顾重点句。
⑴.课件出示坦克图:让我们来看看坦克图,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个重点句吧!
生:齐读“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样的集合使坦克在战场上—(学生:大显神威。补充板书:矛+盾→坦克)
⑵: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发明家呀?(勤于思考﹑肯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发明家)。师总结:是啊,他这种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
四.品味作品之道
师: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课件出示)。
生:齐读“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师: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学生交流后再次齐读)
师: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享受着集合带给我们的便利。比如说这支铅笔,它就集合了橡皮的优点—可以擦,笔的优点—可以书写。请与同桌讨论讨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集合的产物?(交流点评)。
师:句中的“谁”除了指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人)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请再与同桌讨论讨论: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希望哪些同学的优点集于一身?
师结:同学们,我们的身边充满了集合,我们的未来也充满了集合!有兴趣的你们课外可以再去找找,希望你们天天有奇思妙想,人人成为小发明家。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矛
+
盾 → 坦克
进攻+自卫 →
大显神威
第四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岑溪市第二小学 梁洁
【教学目标 】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
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 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
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师:1.同学们,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古代的两种作战兵器:矛和盾吧。课件出示:(板书:矛 盾)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生:矛和盾的集合(齐读)
师:矛和盾的集合会变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合作交流 师:预习过课文了吗? 生:预习过了。
师:那么,看看这些词语你能不能读正确。课件出示: 师::教师指名矛和盾对赛读词语 师: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品读体验 生: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那么发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看一场他和朋友的比赛吧!
师:谁来读读第二段话。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你们感觉到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 生:我觉得是一场非常激烈的比赛。师:你想说什么?
生:是一场很紧张的、很激烈的比赛。
师:哪些词语能够看出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你说—— 生:左抵右挡。生:如雨点般。
师: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刺的速度—— 生:很快。
师:刺的速度非常密集。生:难以招架。
师:实在是“难以招架”呀!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太危急了。能不能读好这句话。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这发明家呀,就是从这场比赛之中得到了启发,一步一步思考,最后发明了坦克。同学们赶快找一找,课文的哪几段是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的。生:二、三、四。
师:赶快读读二、三、四段,然后请你看看发明家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听明白了吗?好,赶快读一读。生:学生自由读。
师:发明家首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盾太小了。
师:他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把盾做成一个铁屋子。师:发明家就躲在这个铁屋子里,对方的矛再一次像雨点般刺来,你觉得结果会怎么样呢?
生:盾不会被矛刺到。
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结果矛都断了。
师:是啊,一枪都没有戳到发明家,矛也断了。想到这样一个办法,发明家实在太高兴了。让我们带着发明家的这一想法一起读读这个段落。
生:“如果矛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了。” 师:我觉得他最像这个发明家。因为他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脸上是带着非常高兴的笑容的
生:(学生再读这个句子)
师:做成个铁屋子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 生:不是。
师:“他想的办法是把矛从铁屋里伸出去。” “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 师:仔细看“矛”字。你有发现吗? 生:课文中的“矛”是有上引号和下引号的。师:课文中为什么用双引号呢? 生:因为这个“矛”带有特殊的含义。师:有什么含义呀? 生:因为矛就是枪口或炮口。
师:你看,多会发现呀!这的“矛”已经不是真正的“矛”了,而是指—— 生:枪口或炮口。出示课件:坦克的炮口2。
师:同学们,现在发明家已经把矛和盾结合在一起了,可是他还不满足。他接着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生:这个铁屋子不会跑。师:他想出的办法是——? 生: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读到这你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生:履带是什么?(课件出示图片理解)
师:发现了吗?有了履带,坦克就可以想到哪儿就到哪儿了。
师:同学们,发明家发现了问题,他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果然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做做发明家,我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的2——44段。好吗?(师生合作读)
师:发明家和朋友进行一场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之时,他突然想到——
生:“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了。”
师:想到这个办法他高兴极了,可是转念一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生:“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呀?”
师:这可怎么办呀?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新的办法了——
生:“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读得还不错。同学们,一切发明都源于发现。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最后终于发明了——
生:“坦克”
师:读第五段你们看看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学生自由读)师:指名读。生:学生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他们跑来跑去,听到哇哇直叫。生:我看到坦克威武的样子 生:坦克太威武了 生:坦克太厉害了
生:太厉害了,肯定能把所有的敌人都打败。
三、巩固延伸
师:是啊,同学们,你看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就发明了如此神威的坦克,多了不起呀!其实真正了不起的是谁呀?
生:发明家。
师:我也觉得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能不能用上黑板上的词语,你们可以选用这些词语来夸一夸这了不起的发明家呢?
生:发明家你真棒,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生发明家你让矛和盾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你真棒!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1.教师小结: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矛队、盾队比赛说。
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这种表达发法就叫:摆事实、讲道理。同时,在这节语文课上,矛队和盾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板书设计】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 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本堂课我在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入手,引出了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图片展示),同时进行了读写。在初读后把课文归纳成一句话,以“矛盾,坦克之间的关系”为题进入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第五段,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大显神威”读出坦克的威力。接着紧紧围绕“发明家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学习1—4自然段。通过找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一、阅读为本,文本中感悟语言,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在指导第5段朗读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时让学生想象,“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会是怎样的景象?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有关词语读重音,这不是又回归到文本中去了吗?并且在朗读时感受到了发明家发明出的坦克的威力, 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二、落实单元目标,层层深入的思考中探究发明的过程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用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来代替教师乏味的说教。这样学生才能在这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蹈。了解发明过程,领悟思维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在阅读中,读懂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想,在层层深入思考中发明坦克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语言学习,提高品悟积累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换词、动作表演,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在比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课题时,学生对于“集合”理解仅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统一。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了解了发明过程之后。学生对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认识,那是优点的集合、长处的合二为一。课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过课堂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探究让学生将文本和生活结合提炼出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五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观察法
谈论法,朗读指导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请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2个字): 矛 , 进攻
盾,自卫
“盾”是一个象形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以盾蔽目(身体))
大家看看这个“集”字,上面的念“隹”,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下面是个“木”,谁能猜一猜它的意思?)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小黑板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
2、六句带有生字的句子
(1)矛(máo)和盾(dǜn)的集合。
(2)发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与朋友比赛。(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ān)向他刺来。(4)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到我了。
(5)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ō)牛或乌龟。
(6)装上轮子,安上履(lǔ)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ǎn)克。
4、出示词语: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
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再次默读课文,借助部分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四、、深读课文,解疑生情。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感受比赛场面,品读佳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谁愿意当任现场解说员,为大家现场直播?(说话训练)
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①比——把你自己对比赛场面的解说与书上的描写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体会用词)
②读——自由读一读,感受比赛的紧张激烈。
③演——指名演,同桌互演,亲身体验比赛的紧张激烈,理解“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④悟——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⑤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过渡:虽然只是朋友间的比赛,但依然十分紧张,就是这样一场比赛,让发明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最终发明了坦克。
3、反馈交流:
⑴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请大家用心去读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什么? ②交流:
A、盾的缺点是什么?(太小啦!)哪些地方写出了盾的缺点? B、从第一个“!”,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可惜)从第二个“!”,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盾可以改变的喜悦心情)C、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D、目前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⑵相机出示句二: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
三、发明家就这样集合了矛和盾,发明了坦克。学习第五自然段 1.经过发明家的一步步完善,终于发明了坦克,那它的作用如何呢?(板书
大显神威)
课文怎样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
2.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三]、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相机出示句子: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①用心读,反复读,反复思考,你能读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②交流。(师及时引导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你为什么要向他学习?因为„„所以„„)
③发明家用集合的方法发明了坦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能见到集合的影子,如橡皮头铅笔、双层汽车等等。
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了集合的方法来发明的。交流。
3、你能不能想一个合二为一的妙计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
六、小结
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