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感人的抒情诗,诗人驰骋想象,跨越时空,创造了山河与人民同悲同思、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热情歌颂了周总理感天动地的功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
本课新颖巧妙的构思、质朴的语言、拟人反复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尤其是强烈而深沉的感情,更是感人肺腑。但是,由于当今学生生活时代的变迁,对周总理丰功伟绩及特殊的历史背景知之甚少,故难以深入把握本诗情感,进而影响诵读及自己精神与品格的提升。
【教学目标】
1.理解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领会诗人所抒发的强烈感情,揣摩诗人的巧妙构思。
3.反复诵读,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缅怀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首诗所表达的对周总理深切怀念的感情,仔细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
2.领会反复、拟人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缅怀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饱含深情,以平缓、凝重的语调叙述:同学们,1976年1月8日,是举世难忘的日子,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我们永别了。(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遗像)噩耗传来,高山肃立,草木含悲,江河流泪,人们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人们将对周总理的怀念,化作一首首纪念的诗篇,其中有一首诗流传最广,诗中那一句撕肝裂胆的呼唤“周总理,你在哪里?”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作家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
(板书: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设计意图】导入时回顾周总理逝世时的场景,可以营造一种悼念周总理的氛围,让学生对周总理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引到本诗学习上,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观看视频,整体感知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深切地感受诗歌的朗读节奏和周总理的精神品质,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
设问1:同学们,请用一句话概括你所了解的周总理。
预设:
学生甲:周总理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好总理。
学生乙:周总理是一个学识渊博、反应机敏的好总理。
学生丙:周总理是一个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好总理。
学生丁:周总理是一个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总理。
……
设问2: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是怎样的?同学们从视频画面中,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
预设:
这首诗的朗读节奏缓慢。从视频画面中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感情是人民对周总理的想念。
设问3:这首诗的构思是怎样的?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预设:
构思:呼唤——寻找——回答。感情:深切的怀念,热情的赞颂。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观看朗读视频,既可以体会诗歌的朗读节奏,又能通过画面的呈现初步感受周总理的精神品质。同时,观看视频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作交流,品味诗歌
1.学习诗歌第1节
学生齐读诗歌第1节,并思考相关问题。
设问1:第1节中哪一个词是人民对周总理的评价?哪一个词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真挚感情?
(学生阅读第1节,交流、讨论,举手回答。)
预设:
好;想念。
设问2:诗歌第1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预设:
运用了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强烈的思念之情。
教师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①朗读重音应放在“好”“想念”上。
②“好”字是对周总理一生最朴实、最精练的评价,它高度概括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好”字要读得深沉。
③“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这两句表达了对周总理深沉的哀思和无限怀念之情。朗读这两句,带着悲痛呼喊和询问的语气,声音低沉一些。
④“想念”一词是全诗的诗眼。第1节的破折号表解释,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得悲切一点。
2.学习诗歌第2—8节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第2—8节,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中写了到哪些地方寻找周总理?为什么到这些地方去寻找?
(2)这几节诗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哪些词语体现了周总理的崇高形象?请简要分析。
(3)这几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学生朗读后分组讨论,然后集中交流。)
预设:
(1)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广场等地方。原因:“高山”象征周总理高风亮节;“大地”象征周总理胸怀博大;“森林”象征周总理精神永存;“大海”象征周总理对祖国、对人民情深似海。
(2)诗中有六幅画面:周总理在革命征途上跋涉不止的画面;周总理劳动的画面;周总理和伐木工人在一起的画面;周总理和边防战士在一起的画面;人民遍寻周总理的画面;周总理日理万机的画面。
品析词语:“闪”字出神入化,生动地写出了周总理劳动时的精神与风采。“亲切”“笑语”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以及和人民心连心。“亲手”“披”表现了周总理对战士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3)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写出了山河与人民同悲,共同缅怀周总理丰功伟绩的感情。
教师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第2—5节感情、结构和语言基本相似,朗读技巧也基本相同,现以第4节为例说明:
①“周总理——”中也用了破折号,但这个破折号表示呼唤声的延续,因此,朗读时要相应延长。
②“听到了‘松涛阵阵’”中的“松涛阵阵”是主谓短语,朗读时后重,所以“阵阵”要读重音。
③节末是陈述句,朗读时降调,声音逐渐下降。
第8诗节中五个“在这里”,前两个“在这里”表现出人民找到周总理的惊喜、激动的心情,要读出惊喜、激动的语气。后三个“在这里”要读得轻一些,读出放心、怀念的感情。
3.学习诗歌第9节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诗歌第9节,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设问:诗中“太阳升起的地方”“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分别有怎样的含义?
预设:
“太阳升起的地方”表示周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表示周总理在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教师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①本节重读“永远”“太阳升起”“人民心里”“想念”。
②四个“想念你”要读得深沉,表达对总理无限爱戴、强烈思念、永远怀念的感情。最后一个“——想——念——你……”要读得沉重、缓慢,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声音传得很远,读的时候语气舒缓。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分析诗歌各小节的重要语句,让学生掌握朗读本诗的技巧,为下一环节在反复朗诵中体会诗歌情感做铺垫。
四、诵读诗歌,领悟情感
1.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个别读
①学生自选诗中一节,反复诵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第8、9节,生评价,师补充后范读。
(2)小组读
①分男生组、女生组朗读。
②按小组接龙式朗读,一个小组读一节。
③小组比赛朗读;课代表评价朗读。
2.师生共读,配乐展示
朗读要求:分六个小组分别朗读诗歌第2、3、4、5、6、7节。第8节老师读。第1、9节全班齐读。最后,教师作朗读评价。
两分钟准备后,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各种各样的诵读形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深切感受诗歌的语言,进而在无形中达到领悟诗歌情感的目标。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总结归纳
本诗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想象,热情歌颂了周总理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抒发了对周总理无限怀念、无限崇敬的思想感情。周总理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离去让中国亿万人民心痛、不舍。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世长存。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代代领导人继承了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不仅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更要“为中华腾飞而奋斗”。
课件出示: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奋斗。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有关周总理的文章,进一步感受周总理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这篇课文教学的总结,旨在让学生总体体会本诗的内容及情感,把握周总理的精神品质,进而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并继承和发扬其精神品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诗歌的学习重在朗读,通过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让学生观看朗读视频以及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再加上教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歌中蕴含的浓烈的情感。本诗不仅仅是怀念周总理,更要升华主题,因此教学结尾升华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奋斗”的目的上来,激发了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资料链接
周总理一生的四个关键词
求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时代的周恩来,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十二三岁时即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他不仅学习好,还处处与人为善,温和诚实,从不骄傲自大,从不盛气凌人。对待同学和友人,总是肝胆相照,真诚相待。南开校长张伯苓称赞他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
革命: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919年3月,21岁的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归国加入革命。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即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
公仆: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而忘私,公而无私,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
外交: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
周恩来一生会见外宾逾千人,一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结交了无数“畏友”“诤友”,成为人们心中最受尊敬和最受信任的共产党人中的一员。
阅读推荐
李瑛《一个月的哀思》
李道立《海棠花》
石祥《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
梁衡《大无大有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