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教案(定稿)

时间:2019-05-15 02:2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教案(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教案(定稿)》。

第一篇: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教案(定稿)

2.学习朗诵技巧,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3.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4.欣赏本诗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巧妙的构思;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高山、大海、森林、大地形象的理解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投影总理头像,放音乐)

大家知道吗?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三位伟人的去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山河含泪,草木肃然,日月同悲„„

特别是周总理的去世,联合国总部破格降半旗致哀。这在联合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他国家元首逝世,没有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许多国家的外交官为此忿忿不平,并向联合国总部提出质疑。当面回答质问的是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他只讲了一分钟,便让所有激愤的外交官哑口无言,心悦诚服,接着,还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是这样回答的:“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降半旗,这个决定是我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要是能够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的确,周总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照人的形象,赢得海内外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深情,再次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一起欣赏女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二.放录音,同学们感受本诗的感情基调,并用笔标出每小节的语调变化 明确:本诗是怀念诗,故感情基调应是深沉缓慢。以第一小节为例,其语调是:↗↘↗↘

三.提问: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一句话概括 明确:周总理,永远居住在人们心里

(周总理虽然与世长辞,就连他的骨灰也撒在了茫茫的大海,但他的伟大形象如昆仑巍峨挺立,他的革命精神似长江奔流不息,人民永远不会把他忘记)

四.同学们一起朗读首尾两小节:询问——回答 1.订正:①“呵”的读音a.he:一气呵成 b.a:里(ya)呵 红(na)呵

②“——”的用法

a.—你的人民(表解释)

b.周—总—理(表声音延长)

c.—在这里,在这里(表回音,应减弱)2.首尾两节通过问与答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五.(既然答案只有一句话,可为什么中间又写了那么多小节呢?它们表达了什么内容)学生齐读第二部分

提问:1.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哪些画面?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广场(放图片)

2.这些事物又可以联系到周总理的哪些动人场面?

——革命一生、关心农业、关心工业、关心国防、日理万机(放图片)

(的确,周总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工业、农业、国防„„各行各业都有他的丰功伟绩,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3.体现出周总理的什么精神? ——鞠躬尽瘁为人民

小结:第二部分采用呼唤—寻找的形式,表现出周总理的伟大精神,所以本诗的构思和主题分别是:询问—呼唤寻找—回答;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

六.学生朗读全诗(带引号的由女生读,首尾齐读,其他由男同学读)

七.谈感受:本诗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 反复:强调、深化了感情

拟人:①以雄壮的事物衬托总理伟大的形象,他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②它们是周总理革命一生的见证人 ③寄托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怀念

(山谷回音,松涛阵阵,海浪声声,广场回音)

八.看影片 九.比赛诗朗诵

十.总结归纳评比结果,本课主题构思 十一.布置作业:继续练习朗读

板书:

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高山革命一生 大地关心农民

在哪里?森林关心工人在人民心里!大海关心战士 广场日理万机

主题: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

周总理————————人民 热爱、怀念

第二篇:周总理,你在哪里

【课题】 周总理,你在哪里

执笔:高敏华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巧妙的构思。

2.体会诗中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对表达诗人感情所起的作用。

3.了解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领会广大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与崇敬、爱戴之情。

【活动过程】

一、预习·反馈·导学

活动一: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你在哪里呵()沉甸甸()心脏()肮脏().....

zhēng途()谷suì()gōu火()松tāo()

你认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字音、字形:

2.选词填空。

(1)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________。(停息、休息、停留)

(2)你可知道,我们________你,——你的人民________你!(想念、思念)

(3)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________(呼喊、呼唤)

3.直接抒情是抒情诗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往往不借助于形象的描绘使感情直接描绘宣泄出来。这首诗中哪几节是诗人感情的直接抒发?

4.“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没有其他语句的相隔,叫做“连续反复”;有其他语句相隔,叫做“间隔反复”。作用都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某种感情。从这首诗中找出两类反复的两个例子。

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5.《周总理,你在哪里》通过一声声的深情呼唤,感染了当时的亿万人,今天读来依然如此,请大声地深情地把全诗读几遍,然后说说这声声呼唤好在哪里?

二、合作·提炼·探究

活动二:朗读指导

三、巩固·交流·反思

活动三:学写小诗

1.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6周年,请你模仿《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呼唤的诗节写一节诗,或者自己独立创作一首抒情诗,来表达对这位...

伟人的哀思和敬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总理的惊人之无有六: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

留言。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周恩来为是么这样的感人至深,感人之久呢?正是这“六无”“六有”,在人们心中撞

击、翻搅和掀动着大起大落、大跌大荡的波浪。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了太多太

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官受人爱。诸葛亮治蜀27年,而武侯祠香火不断1500年。陈毅

游武侯祠道:“孔明反胜昭烈(刘备)其何故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遗爱。”遗爱愈厚,念之

愈切。平日常人相处尚能投桃报李,有恩必报,而一个伟人再造了国家,复兴了民族,泽润

了百姓,后人又怎能轻易地淡忘了呢?我们是唯物论者,但我心里总觉得大概有一天还是会

有人来要为总理修一座庙。庙是神的殿堂,神是后人在所有的前人中筛选出来的模范,比若

忠义如关公,爱民如诸葛亮。周总理无论在自身修养和治国理政方面,还是在功德、才智、民心等方面都很像诸葛亮。诸葛亮教子很严,他那篇有名的《诫子书》,教子“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勤俭持家,上书后主说,自己家有桑树800棵,薄田15顷,供

给一家人的生活,余再无积蓄。这两件事都常为史家称道。呜呼,总理何如?他没有后,当

然也没有什么教子格言;他没有遗产,去世时,家属各分到几件补丁衣服做纪念;他没有祠,没有墓,连灰都不知落在何方;他不立言,没有一篇《出师表》可以传世。他越是这样的没

有,后人就越感念他的遗爱;那一个个的没有也就越像一条条鞭子抽在人们的心上。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是命运从总理身上一条条的撕去许多本该属于他的东西,同时也在撕裂后人的心肺肝肠。那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这遗憾又加倍转化为深深的思念。渐渐22年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总理的人格力量在浓缩,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不独总理,所有历史上的伟人,中国的司马迁、文天祥,外国的马克思、列宁,我们又何曾见过呢?爱因斯坦一生将一座物

理大山凿穿而得出一个哲学结论:当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停止;当质量足够大时它周围的空间就弯曲。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再提出一个“人格相对论”呢?当人格的力量达到

一定强度时,它就会迅如光速而追附万物,穹庐空间而护佑生灵。我们与伟人当然就既无时

间之差又无空间之别了。

(节选自梁衡《大无大有周恩来》)

(1)文中说“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通读全文,文章中的“大有”“大无”各有什么含义?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3)文中说周恩来的一生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遗撼”具体指什么?你是如何看待这

种遗憾的?

活动四:自我小结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我的收获是

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第三篇:《周总理你在哪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文章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第十五课《诗两首》中的第一首,为讲读课,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本册书、本单元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欣赏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朗读,品味欣赏诗歌的情感美,画面美。

3、培养学习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迁移能力。

三、说重点、说难点

根据我所教授班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培养学生学习鉴赏诗歌的能力迁移能力。

四、说教法、说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采用适合发展学生思维及素质教育要求的朗读法、启发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中来,我设计了适合是个特点的声情并茂的导语:“1976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悲痛而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亿万人民的贴心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举国上下,万民皆哀。当权的“四人帮”却不允许人们进行悼念活动。一年之后,“四人帮”被粉碎,人们蕴藏胸中已久的情感如洪水般倾泻而出,纷纷那起笔来抒写对总理的怀念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当代诗人柯岩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

(二)说知识回顾

1、诗歌的特点——“三美”:

节奏美;

情感美;

画面美。

掌握好诗歌的特点是学好诗歌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重要的一环。

(三)说学习新课

这一环节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1、听示范朗读

《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反映的是七十年代人们对总理的挚爱深情,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完全理解情感有些难度。所以,我选择的是那个年代的人的朗读,并配用图、乐兼备的多媒体手段

2、学习品味诗歌的节奏美

节奏美,是诗歌学习中相对容易的一环,所以,我把它安排在最前面,这样是符合人们的认识学习规律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首先,教师以第一节与最后两节为示范,带领学生一起为诗歌划分节奏;下面以第一节诗为例: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下棉衣,——你的人民/想念你!

(2)之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为其它六节诗划分节奏。教师以

3、学习品味诗歌的情感美、画面美。

在这一步骤中师生共同探究以下四个问题:

(1)在这首诗中,你能理解诗人柯岩?

(2)什么地方你能理解她?

(3)什么地方你不能理解她?

(4)诗中哪些词语使用的富于表现力,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配乐,师生共同朗读

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后,为了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全面地感受诗带我们的艺术美,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安排这一环节。

(四)说结束语

感谢历史,曾经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位好总理;

感谢诗人柯岩,用最真挚的情感来抒写着人类的心曲;

感谢亲爱的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与智慧,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感谢我亲爱的同事们,对我多年来的热情支持与帮助。

第四篇:《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案背景:

作为和古诗二首(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杜甫《登岳阳楼》)并列的一首现代自由体抒情诗,是以其主体单元“人物风采”为参照的,属于“诵读欣赏”模块,因此需要强化朗读教学;但是又由于初中一年级学生此时学习课文,距离周恩来总理逝世已经有近40年的时光,他们对人物事迹等背景材料所知甚少,因而需要采取网络搜索等资源信息提取手段,拓展视野。

教学课题: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选自《周总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下册)》,主编洪宗礼,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4版,第32页)

教材分析: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女诗人柯岩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后公开发表的优秀诗篇之一,她出现在特定的历史转折之际,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于总理的无限思念与哀悼之情,质朴感人,其影响深远而广泛,且已经配乐演唱。

全文共9节,第一节中一个“好”字总领全诗。用“你在哪里”感叹句和设问句来反复,一语双关,一方面表达了对总理的离去怅然若失,茫然无措,寄托了无尽哀愁;一方面设置了对周总理的追寻,为下文展开作伏笔。接着用“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突出了怀念的诗歌感情基调,点明“——你的人民想念你!”其中“你的人民”需要重读以强调,意味深长,可见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与敬仰。

第二节,“对着高山喊”,无疑凸显了总理令人景仰高山仰止的高大而光辉形象,“他刚离去”连续反复,两个“刚”是重音,语意双关,一是表现他日理万机,工作辛苦,一是体现他去世不久,可以说概括总写了周恩来总理奋斗不息的一生。“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停息„„”这也正是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所在,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音”一词巧妙扣住山谷特点来写。

第三节,“对着大地喊”,写总理深入农村,“大地轰鸣”,可见宽广雄浑,而“谷穗”“汗滴”则抓住了细节描写,“沉甸甸”“辛勤”描绘具体,一个“闪”字光彩夺目,神采奕奕。

第四节,“对着森林喊”,写总理深入工地,“松涛阵阵”,可见连绵波动,而“篝火”“笑语”,分别再加上“红”“亲切”两个形容词修饰,画面温暖温馨,和蔼可亲,率真爽直的人物个性跃然纸上。第五节,“对着大海喊”,写总理深入边防,“海浪声声”,在大海辽阔的背景映衬下,人们内心波涛汹涌,思绪万千,由前面的农民到“伐木工人”到这节“海防战士”,采用否定词语“不见”,略见嗔怪,用“亲手给披的大衣”,重读“亲手”,紧扣动作的细节描摹,足见无微不至,细致体贴,心系人民。

第六节,“找遍整个世界”,总结写总理深入到了“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重音朗读,呼应“整个”照应下面的“到处”一词,“深深”体现“足迹”踏实坚实,功勋卓著。第七节,“回到祖国的心脏”,词语“心脏”比喻首都北京贴切传神,又让人联想到我们内心的“深情”,“天安门”特定场景,“轻些”用词反复,表达人们对总理日夜操劳的关爱,又暗含不要打扰他繁忙的工作之意。

第八节,一个“好”字映照开篇,用“就在这里”反复五次,是寻找而得,是回答,照应前文的询问呼唤,构思严谨巧妙。“在一起”反复四次,看出总理与人民同在,同呼吸共命运,自然引出下文“居住在人民心里”。“永远”一词到了第九节又反复出现,意义上再现

1妙用“世世代代”。“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气势恢宏,总理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形象彪炳青史,与日月同辉。末尾四个“想念你”与开头两个一脉相承,写尽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热爱与怀念的深情。真是“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好总理”!

教学方法:资料搜索,朗读,小组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课堂创设情境,吸引注意力,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网络视频资料:百度视频搜索

——优酷网——周恩来逝世。渲染气氛,同学们课上交流观后感。老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 预习检测,认定目标

1. 介绍作者:由学生出示检索到的柯岩简介材料,突出本文代表作地位,其中的诗

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人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怀念,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2. 文章背景:能说出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日子以及本文创作时间[3]。可以去上网搜搜等。

3. 师生合作,确认目标:同学小组交流,课上举手发言,师生共同归纳板书明确下来

(1)深情朗读课文,感受无限怀念之情(2)理解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人民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3)学习文章独特的构思以及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三 设置问题,合作探究

1. 听录音,看课文,悟深情。小组讨论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朗读者的语气语调

是什么。明确:无限怀念;哀恸,悲伤,爱戴,敬仰;低缓,深沉,热爱,悲痛。

2. 模仿朗诵,配上背景音乐。组内交流谈感受,周恩来总理究竟有哪些高贵品质?

让学生写到黑板上,明确:日理万机,日夜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心系人民,关注民生„„

3. 欣赏朗读MTV[6],体会并理清这首诗的思路。先让学生小组概括每节大意,然后说

出全诗的结构特点,明确作者思绪:“询问——呼唤——寻找——应答”,理解地点转换、点面结合、前后呼应、多角度多侧面来歌颂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的。

4. 进行比较阅读,对比视频[7](朗读视频,1987年北京朝阳区电教馆)中采用词语的出入,说说修改的原因。学生小组内反复诵读,体会诗歌中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对于表达感情的作用。

5. 学生开展朗读比赛,小组推荐代表,选择自己理解最深的一两个小节现场展示。师

生共同评议。老师介绍特型演员刘劲朗诵的本文[8]。

四 反馈补救,自我总结

1. 组内展开背诵比赛,学生个人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文后的内心感受。

2. 同组互相帮助,提示背诵内容,力争认真工整地默写自己感触深刻的相关小节内容。

五 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歌曲欣赏,看看配乐(李光羲)演唱[9]的课文内容,提高鉴赏水平。说说和诗人柯岩自己的朗诵有何区别。

六 巩固发展,兴趣延续

1. 图片搜索,利用百度图片进行检索,形成对人物的直观印象,谈个人的感觉。

2. 视频搜索,用百度视频进行检索,形成对人物的具体印象,谈谈自己的评价。

3. 文字搜索,用百度检索“周恩来的故事”“周恩来的资料”“周恩来简介”“周恩来

外交风云”“周恩来的名言”等,开展复制粘贴,或者摘抄比赛。

4. 欣赏,百度搜索“周恩来的电影”,选择一部观看,然后自己写一写观后感。2 [5][4][2]

5. 如果有疑问,还可以尝试到百度“知道”去提问题,寻求帮助。

教学反思:

作为苏教版设计的“诵读欣赏”课文,我们采用上网搜索相关的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材料,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视听感受,创设情境,穿越时空,知人论事,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中描绘的人物精神风貌、思想品格、丰功伟绩,学生感同身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网络运用能力,有效整合了专题资源,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升了学生语言文字阅读水平、鉴赏能力。网络教学的应用,拓展了视野,进行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教学中教师的优化选择,为同学提示了一个崭新的学习视角。看来,语文课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 [1][2][3][4][6] http://yw.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388780 [7] http:///programs/view/hV-8YZ4OLEE/ [8]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0d45ae37337170ac [9]

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wma,,[%D6%DC%D7%DC%C0%ED]&cat=2&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D6%DC%D7%DC%C0%ED+%C4%FA%D4%DA%C4%C4%C0%EF%C0%EE%B9%E2%F4%CB+%D1%DD%B3%AA&si=;;;;0;;0&lm=-1&mtid=20&d=3&size=3145728&attr=0,0&titlekey=26293566,1564065331&mtype=0

著作权与使用申明: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百度公司校园合作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进行复制、使用、编辑、改编等。3

第五篇:诵读欣赏教案

课题: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周总理,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预习,了解古诗大意。

2、反复诵读,读出意境、意蕴。

3、背诵古诗二首及《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佳段。

课前准备

1、查阅关于常建、杜甫、柯岩的文字资料。

2、查阅周恩来生平资料。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于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重、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

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捕捉三首小诗的音律及其深蕴其中的情感变化。二 自读小诗,把握韵律与节奏

1、自由朗读古诗二首,划分意义节奏,再反复朗诵。

2、教师范读,学生标出韵脚。

例如:《题破山寺后禅院》:林、深、心、音。

3、与同桌对读两诗,感受两首诗歌的音韵美!

三、美读两诗,体悟意蕴与情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两诗。

⑴清晨,我走进古老的寺院,朝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曲折的小路道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木掩映,又浓又深。忽见山峦滴翠,光彩悦目,翩飞的群岛十分欢欣,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仿佛大自然的一切声响都消失了,只听到悠扬不尽的钟馨之音。

⑵ 从前听说洞庭湖景色秀美,现在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胜景。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吴、楚两部分,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这都因北方有战争,国家多难,想到这,我便倚着栏杆流泪。

2、质疑:

①为什么“万簌此俱寂,但余种馨音”?

参考:表面看来,“万簌此俱寂”与“但余种馨音”似手是矛盾,其实不然。假如周围一片喧嚣,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馨的袅袅余音。诗人在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结合常建的生平经历,他高才而无位,后来隐居山林,寄情山水。本诗正是他向往佛门清静的心理写照。在此他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心境如山水,万事皆空,萦绕耳际的只有那静寂之外的袅袅钟馨音。这样的写法更好地展示了作者的追求。

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怎么回事? 此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3、美读两诗,说说两诗创设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参考:《题破山寺后禅院》意境清幽,表达了作者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内心兴趣。《登岳阳楼》意境阔大,表达了作者思乡心切,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四 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背出两诗。

第二课时

背诵古诗两首

二 自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把握音律,感受意蕴

1、听录音,把握诗歌音律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2、集体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情感。

3、抓住诗中的关键句、段,从语言与情感两个角度,举例鉴赏。

4、选择其中的佳段,朗读背诵。

三、诵读欣赏

从情感、立意、构思、修辞方面谈这首诗的特色。

布置作业:1熟读这首诗

2阅读有关纪念周总理的文章。

五、课后反思

下载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教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教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诵读欣赏教案

    济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词三首,体会诗词中精美句子的妙处,学习诗词运用想像表达情感世界的手法。 2、运用诵读法,提高学生诗......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雷锋精神,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难点......

    你的家在哪里教案

    【案例背景】 依据课标精神,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这个最鲜活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对现有教材的合理利用,是使新课程课堂教学精彩迭出的关键。 【案例描述】 在......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案

    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授课人:刘惠缘 授课对象:二年级下册第6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生词 2、自主感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东胜区铁路小学 范美丽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

    教案背景 本课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了雷锋同志的事迹,虽然雷锋同志离开了我们,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无数个雷锋出现。这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描写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时代背景:教育部要求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

    少年你在哪里

    少年你在哪里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时光流逝,岁月安好。历史长河中从不缺乏伟人。如同夜空中闪耀的星宿般,在黑暗的社会中闪现光辉。而最近热播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