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歌教学设计
教版小学四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文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人侵、民族危机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酋歌曲是m汉作河、聂耳作曲。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
我国的代国歌,1982午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多乐句的一部曲式结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这分解式的大三和弦是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乐思展开的主导动机。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哨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歌曲中二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2结尾再三强调“前进”二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大部分都会唱我国的国歌,歌词也能背出来,但是对歌曲的节奏、速度、音准方面把握不好,更加无法唱出国歌庄严、奋进的精神。在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唱国歌的声音小、音不准,甚至还有些学生在做小动作,不严肃对待升旗仪式。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号角式的音调及奋勇前进的精神,培养学牛的爱国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在音乐情景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表现力,培养音乐感受力及鉴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进吵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背景明白作曲者的创作意图,掌握重音、三连音及渐强记号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使之更有感情地、准确地唱好歌曲。
[教学方法]:示范法、合作学习法等。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以列举几个国家的国旗和国歌相关知识引入中国国歌和国旗。
(二)感受国歌
1.体会国歌的庄重
观看香港回归仪式上升国旗、人民大会堂奏国歌、外交仪式上奏国歌的情景。
问题:当你看到国旗在香港回归仪式上徐徐升起,当你听到国歌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响起,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感受奥运会升国旗、奏国歌的心情
观看奥运会获得中国首枚金牌的许海峰的比赛和颁奖仪式图片以及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视频。许海峰安徽人,由此而激起学生的共鸣。
设计意图:观看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生活当中能强烈感受到民族自亲感的事情,初步激起对国歌的感受。
3.小结;感受国歌的庄严。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生活中重大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国歌演奏,让学生体会国歌庄严的情感。
(三)了解国歌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板书)1.了解国歌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对我国的历史了解不多,如果老师来说学生会听不懂,能让学生大致了解国歌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从而初步理解国歌。
2.提出问题,引人国歌
问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曲者、作词者是谁?”
问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叫什么?”(老师简要介绍什么是义勇军)
问题三:“((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
(四)歌唱国歌
1.初听歌曲,说感受。(庄重、磅礴、大气)2.分句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唱好以下三个乐句:
①让学生先读这句歌词,在语气中感受重音记号的作用(有重音记号的演唱是需加力、加气),然后唱一唱。
设计意图:为什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用重音记号?让学生感受音乐创作与语言的关系。
①让学生唱一唱这个乐句,感受音乐旋律的走向及情绪。②再唱一唱这个乐句,体会三个“起来”的不同力度。
设计意图:旋律的走向从低到高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连续用了三个“起来”,并且还用渐强记号?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反复的演唱中体会。
③讲解音乐知识:旋律进行:上行:旋律由低到高的连续进行叫做“上行”。④编创活动:
设计意图:了解相关旋律知识,通过编创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技能和兴趣。
①用对比的手段让学生唱“前进”,先唱有重音记号的“前进”,再唱没有加重音记号的“前进”,感受其不同的效果。②练习三连音节奏,带学生读“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语言节奏中解决三连音,然后唱一唱。
设计意图: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语言节奏学习音乐中的节奏,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学会了三连音,在对比教学中让学生体会重音的作用。
2.完整演唱国歌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节奏、音准、情感来演唱歌曲。
3.思考:《国歌》中哪几小节的音调像军号声?这句旋律用了那几个音?
(五)作业设计:
1,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课下搜集国歌的相关知识,并搜集倾听几首歌唱祖国的歌曲。
教学点评
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突出音乐性成了这节课所关注的。整节课教师以审美为核心,从听觉入手,始终以音乐为本,以情动人,利用了符合学生音乐认知规律的教法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遵循从感性到理性,感受一体验一感情一升华的教育原理,发挥音乐弥漫性的特点,抓住一个“情”字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的特点,由浅人深,层层深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教师整节课没有用任何豪言壮语,也没有去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而是通过巧妙的音乐语汇和情感激发,让学生直接与音乐对话,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特别是最后庄严的升旗仪式,更将课堂与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进发出摄人的火花。
第二篇:欣赏国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能认真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能哼唱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教师播放几段视频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奥运会冠军、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的视频)2.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歌曲欣赏: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教师出示曲谱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解决难读的字词
(3)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的年代,背景以及词曲的作者。
(4)随录音轻声哼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5)欣赏器乐合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让学生感受铜管乐雄壮有力的气势,提示学生音乐是由弦乐和管乐器、打击乐器合奏的由于弦乐的加入,使得音色更加丰富。(6)简要介绍演唱或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礼仪,教师示范。
(7)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场合要演唱或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1)教师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旋律谱并且范唱。跟教师模唱主题旋律。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不喊唱。
(2)欣赏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教师简要介绍主奏乐器木琴,伴奏乐器手风琴,提示学生注意听辨木琴。手风琴的音色区别。(3)完整欣赏,能听辨出《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主题旋律出现了3次。三.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国歌,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了国歌的雄壮庄严。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彬
县 实
验 小 学
高 永
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彬县实验小学
高永华
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二课 年 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二、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光盘等。教学过程:
一:情感互动,组织教学:
1、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边听歌曲《歌唱祖国》 边做军人行走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欢乐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过程,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考考你: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播放课件)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用考考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国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三、新歌教学,体验快乐:
1、初听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体会音乐情绪。
2、师边弹琴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考考你:
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演唱时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听完后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听学唱《国歌》、了解国歌的故事等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得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
4、分析曲调结构,随琴学唱旋律。
5、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6、学唱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2)教师重点指导部分:
A、教师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乐句。﹥ ﹥ ﹥ ﹥ 5 | 2 3 | 5 3 0 5 | 3 2 3 1 | 3 0 || 〃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歌词的含义以及重音运用的作用。
〃学生运用重音记号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歌曲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教学法,使学生感受重音记号和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作品奠定基础。] B、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课件)〃学生用手势表现这句旋律的走向。
〃教师穿插介绍音乐知识“上行”。
〃唱一唱:加入力度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认识“上行”知识这个环节的时候,挖掘出一 些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的感受。] C、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并加重音记号?(课件)
﹥ ﹥ ﹥ ﹥ ﹥ ﹥ ﹥ 5 1 | 5 1 | 5 1 | 1 0 || ...〃学生讨论、回答。〃完整演唱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比演唱,以动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7、学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国歌》,教师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验
1、运用不同的表演唱形式进行表现歌曲。(1)学生讨论自行排练节目。
(2)教师可提示学生用:绘画、舞蹈、齐唱、合唱、等形式。
2、播放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学生展示表演情况。
4、教师对表演好的学生给以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爱好特长来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总结归纳,师生共唱《国歌》: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旗、国歌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雄壮嘹亮的国歌声给我们力量,催我们奋进,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我们要捍卫她,现在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昌盛、更富强。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能够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3.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光盘等。[教学过程] 一:情感互动,组织教学:
1.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边听歌曲《歌唱祖国》边做军人行走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考考你: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播放课件)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揭示课题
三、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
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四、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1)先简单讲解“上行”(2)举一反三,……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五、总结归纳,师生共唱《国歌》: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旗、国歌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雄壮嘹亮的国歌声给我们力量,催我们奋进,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我们要捍卫她,现在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昌盛、更富强。
[设计意图:创设欢乐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过程,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用考考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国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教学法,使学生感受重音记号和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作品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认识“上行”知识这个环节的时候,挖掘出一些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比演唱,以动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爱好特长来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型:综合 教法:谈话法
教学目的:、学习交替运用连贯与跳跃的唱法,继续学习歌曲的演唱。
2、综合训练:轮唱练习、节奏写作练习
3、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初步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欣赏《国歌》及轮唱练习
教学难点:轮唱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律动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处理歌曲
、集体练唱歌曲
2、教师用《游子吟》一诗,颂扬母亲的伟大,把祖国比喻为母亲,使孩子们懂得他们的成长是离不开祖国的哺育和关怀的,同学们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用深情的声音表达出对祖国的炽热感情。
三、综合训练
(1)轮唱:教师先讲解概念,然后和另一个学生示范,学生分组来唱,要求学生注意音准、注意声部间节拍和速度整齐,音量平衡。
(2)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拍号,为按音节排列的单音添加节奏。
三、欣赏、介绍声乐演唱形式: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
2、听《国歌》,请学生回答这首歌的演唱形式。
3、复听一遍,启发学生听赏时,将自己置身于国际比赛的授奖仪式场面之中,看到我国的运动健儿手捧奖杯,在庄严、雄伟的《国歌》声中,眼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动人情景。此时此景你所想到的是什么?
4、齐唱:两个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称为齐唱。
教后札记: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