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第13课《制作“火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模版]

时间:2022-04-09 03:3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下学期第13课《制作“火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下学期第13课《制作“火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年级下学期第13课《制作“火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学期第13课《制作“火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下学期第13课《制作“火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学期第13课《制作“火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火箭的结构会影响火箭的飞行状态。

科学探究:

1、能根据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出水火箭模型。

2、在制作完成水火箭后能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科学态度:

1、能有自己的想法来完成水火箭的设计,具有创新精神。

2、愿意接受他人的合理意见,反思和改进作品。

教学重点: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设计方案,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

教学难点:

能通过实验,探究反冲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1.交流: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反冲力的作用;确定了制作“火箭”的动力以及材料,并将设计图画和材料清单记录了下来。

2.提问:大家准备好制作“火箭”了吗,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二、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并测试

1.制作“火箭”

谈话:下面,请拿出你们收集的材料,根据设计图开始制作吧!

2.测试“火箭”

提问:大家是不是很期待你的火箭发射升空。如果火箭真的发射成功了,我们该怎样评价火箭的飞行情况呢?

三、改进与再次测试

1.评估发现问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的火箭发射成功了吗,你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2.查阅资料:人类发射火箭失败例子

他是被公认为现代火箭技术之父的罗伯特?戈达德。他从1909年开始进行火箭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三年后点燃了一枚放在真空玻璃容器内的固体燃料火箭,证明火箭在真空中能够工作。他从1920年开始研究液体火箭,于1926年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

值得说明的是这张著名的图片其实发射成功前的3月8日拍摄的,当时这枚火箭并没有发射成功,在历经数次失败后,戈达德才打开了人类航天史新的篇章。

3.改进“火箭”

提问:科学家不言败的科学精神是否感染到你?就让我们来说一说,你的“火箭”怎样才能成功发射?

交流:希望没有发射成功的同学,通过改进,你的“火箭”可以发射成功。

交流:已经成功发射的火箭的同学们,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改进火箭,让它飞的更远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火箭的情况,先来画一画“火箭”的改进设计图。

(学生画设计图)

提问:你打算怎样改进“火箭”呢?

交流:同学们发射以后,对自己火箭的飞行情况观察的十分细致,听取同学们的建议,用心思考改进方案。下面,让我们根据修改的设计方案,并重新制作模型吧!

(学生制作“火箭”)

交流:同学们都按照新设计的设计图制作好令你们更加满意的火箭。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记录单,把每次火箭飞行的距离记录下来,发射回来分享给大家。

(学生再次测试火箭)

四、再次改进并发射

1.再次评估

提问:你们的火箭飞得更远了吗?

2.再次改进“火箭”

交流: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其中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于20xx年4月25日首次发射成功,随后主要承担了“天链一号”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和“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等发射任务。随着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火箭有了各种各样的任务。

提问:假如火星现在距离我们12米到13米,以一个呼啦圈作为“火星着陆点”,我们要发射一个火箭。你有什么办法让你的?“火箭”准确着陆吗?

提问:你们的火箭准确着陆了吗?你是怎么做到的?

交流:同学们不断的测试和改进你的火箭,完成了你们目前最满意的作品。如果你们还发现哪些适合制作火箭的材料,或者想到什么好点子,可以继续改进并测试你的火箭,让我们一起向太空进发!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六年级下学期第13课《制作“火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水和空气可以产生反冲力。

科学探究:

1、能通过实验,探究反冲力的作用。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设计方案,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

科学态度:

1、能有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设计,具有创新精神。

2、愿意接受他人的合理意见,反思和改进作品。

教学重点: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设计方案,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

教学难点:

能通过实验,探究反冲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工程任务及要求

1.回顾并聚焦问题

提问:在上次课程中,同学们对于飞行器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究,大家都有什么收获?你们认识了哪些飞行器?了解了关于飞行器的哪些知识?

讨论:你们说的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对于之前所学的知识已经掌握的十分牢固。为了探索神秘的宇宙空间,人类不断模仿、创造着各类飞行器。同学们是否也想遨游太空,我们该选择怎样的`飞行器带我们探索如此广袤而难以到达的空间呢?

交流:同学们在课后还能通过书籍、期刊、网络了解到更多关于太空的知识,说明你们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既然同学们选择火箭作为我们遨游太空的飞行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设计制作一个“火箭“吧。我们先来探究火箭的飞行动力——反冲力。

二、探究反冲力

2.思考“火箭”的动力

提问:刚才就有同学提到:火箭的飞行动力来自于火箭尾部点燃燃料,喷射热气流而产生的反冲力。同学们,你们知道反冲力这种动力吗?请好好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反冲现象?

交流:善于发现的你们,发现了生活中这么多反冲现象。就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实验,一起探究反冲力。注意,同学们不能自己操作这两个实验。

(1)实验一

(以水的反冲作为动力使塑料瓶动起来)

提问: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提问:塑料瓶是靠什么力量动起来的?

交流:同学们观察的仔细,分析的也合理,水的流动产生了反冲力。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

(2)实验二

(以空气的反冲作为动力使气球动起来)

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提问:气球是靠什么力量动起来的?

交流:空气的流动也产生了反冲力。

(3)讨论

讨论:通过讨论和实验,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三、选择一种动力,设计一个“火箭”

3.设计“火箭”

(1)讨论动力来源

讨论:既然选择火箭带我们是遨游太空,首先它就得飞得很远的才行,要你打算用什么作为“火箭”的动力呢?

交流:生活的经验提供给我们这么多思路。那我们就选择水和空气作为火箭的动力吧!

(2)分析火箭结构

(展示图片)

提问:确定好火箭的动力来源后,让我们再来观察火箭的外形特点。世界上有很多外形的火箭,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结构?

交流:同学们描述的结构其实都有名字,它们分别叫:“整流罩”、“箭体”、“尾翼”以及“发射架”。

(3)自主设计

讨论:根据火箭各个结构的特点,我们该使用怎样的材料来制作呢?

交流:同学们见过给气球打气的气针吗?我们可以试着把瓶口塞住再插入一个气针,用它来给火箭打气。

讨论:其他结构你想使用怎样的材料呢?

交流:同学们讨论的十分详细,确定了你们制作“火箭”的动力以及材料。那就请将你的设计图画下来,并列出需要材料和工具。别忘了在设计图上进行文字标注。开始吧!

交流:同学们赶快去收集所需的物品吧,为下节课制作和发射“火箭”做好准备。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第二篇:六年级《山海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六年级《山海关》教学设计(第一时)

执教者:黄xx

一、教学目标:

名不虚传 气势磅礴 广袤无垠 干戈扰攘 浑然一体 捍卫忠贞 慷慨悲歌

(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初步感知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

2、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高足养成独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面:理解文中的新词。

(二)、初读文,理解新词。

四、教学器具:长城图片及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1、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比一比,组词语。

广袤 盔甲 干戈 扰壤

殷红

三、教学难面: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文。

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指名分段朗读文。

、知识与技能:

1、请人人自由读文,熟悉一下文内容。

3、指导高足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文,感知内容。

1、读了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

(高足谈读文后的初步印象)

2、指导高足理解词语。

(学年再读文,思考问题。)

3、指导理清文脉降。

(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

高足交换。

(四)、讲堂练习:出示问题(电脑平台)

板书设计:

2、给汉字注音。

3、铮 铮 响 嗬 渤 海 嘉 峪 关 纵马

3、介绍山海关。

五、作业

1、熟读文。

2、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内容。

9、山海关

城楼

地理位置

历史作用

现在的作用

缰 驰

第三篇:湘教版六年级《海峡两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特有的风格,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南方山区茶园的迷人风光和人们劳动时的愉快场面,并了解茶的生长区域和茶乡的风俗民情。

2、通过模仿、律动等实践活动,学会采茶舞的基本动作,并能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采茶灯》,感受乐曲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

2、学跳简单的采茶舞蹈

教学过程

一、民俗风情导入

教师从藏族舞蹈中献哈达奉酥油茶的动作引导学生思考美味的酥油茶的原料——茶叶的由来,启发学生进行简短讨论,为欣赏《采茶灯》做铺垫。

二、欣赏《采茶灯》

1、初听乐曲,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2、展开讨论

用语言描绘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或用形体语言表现采茶姑娘挑担上山、下山、背茶篓的动作体态。

3、复听乐曲

观看茶乡的风光片,感受乐曲段落情绪的变化,想象各部分所表现的内容。

三、创设情景、综合表演

在律动的基础上随着《采茶灯》乐曲,相互合作,根据乐曲情绪综合表演。

四、拓展:欣赏茶艺表演

播放一段茶艺表演的录象或教师亲自进行茶艺表演,让学生品尝新沏的茶,师生共同讨论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六、跟着乐曲,“担”着茶筐走出教室

第四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7、麋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重点掌握“沛”的写法。

3、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文、当解说员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情感朗读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我们先来玩个歇后语的游戏,好不好?老师说上半句,同学们接下半句。

1、丈二和尚——

2、八仙过海——

3、秃子打伞——

4、狗捉耗子——

最后一条:姜太公钓鱼——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姜太公是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发生在3000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生:麋鹿),在哪啊?我怎么看不到啊?

1、学生用第一节的内容来回答

2、然后指导朗读

3、看视频(看过后谈体会:你觉得这怎么样?)

4、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麋鹿生活在大丰自然保护区黄海滩涂上,这里(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二、认识麋鹿:(过渡:你真的认识麋鹿吗?请你看看图,再看看书,然后辨认一下,哪头是麋鹿?说话要有依据。)

1、课件展示几头鹿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进行对照,寻找辨别的依据。处理“四不像”(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象”。)

2、话说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便想要向各位神仙夸耀它,那么,他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夸耀呢?(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3、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外形特点?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4、班级交流认识和体会。(课件随机展示图片)

5、预案:* 学生每交流一个麋鹿的特点,提示学生概括。有些特点教师需要重点强调(说明方法),比如:

角——站着的时侯,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6、我们对麋鹿的外形特点了解了,那么它们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

(1)自读课文,找找相关语句。(2)指名汇报。(师生评议)

三、帮姜子牙解说麋鹿。

1、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便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说呢?请大家好好想想,帮姜子牙解说麋鹿,先小组同学练习一下,再举手。

2、学生练习

3、学生班级交流自己想的演说稿。(教师重点提示说清楚麋鹿独特的特征)

四、小结并设下悬念

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也就是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就已经有这种奇特的动物了,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到底有怎样的经历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十一册《麋鹿》是一篇说明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珍稀动物。对于类似于此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阶段目标中提到,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课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引导学习,学生很有可能会索然无味。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学生才会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实现三维目标。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麋鹿》的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

课文第二部分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我在教学时,我主要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来学习。先让学生自读,然后小组讨论,再交流,读句子谈说明方法。比如找一找文中哪些依据说明图中的鹿不是麋鹿。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很容易的找出依据,并且认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最后请学生代表上台以姜子牙的身份介绍自己心中的麋鹿。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分配不当

这堂课时间分配上面出现了一个大问题。

首先在麋鹿交流外形与习性的句子上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因为我学设计时考虑的不够周全,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当,使教学这一部分上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最后无法保证解说麋鹿随文练笔的正常进行,草草收场。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吸取这次的经验,在上课之前估算了每一部分大概的用时,以保证课堂的效率。

二、合作不理想

虽然在平时的课中也常常小组学习,但是没有注重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出现了老师在交流麋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时出示课件有些乱的现象。合作的效果没有预想的好,学生不能够很快的找到有效地信息,不能有效率的进行合作。因此,在以后的课中,合作的习惯与小组中人物的分配还是要大大重视的。

三、教师的语言要“美”。

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在这方面我要花大功夫。首先在过渡与衔接上没有做到自然与优美,或者设计好了过渡语,到了上课的时候一紧张就完全乱了套,使思路有点乱。其次,语速有时显得快,我会慢慢的克服,争取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上面能有明显的进步。

虽然这次的课堂很不理想,但我会在每一次挫折中越挫越勇,不断地成长。

第五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莞、姹、嫣”等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重点感悟第二、三自然段。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耐人寻味的境界。重点、难点

从季先生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入手,抓住重点句子研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到过国外去旅游?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跟随着第八组课文来环游世界,首先我们要来到的是位于欧洲的德国,播放一组德国的风情图片,配乐,师解说。

你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图景吗?真了不起,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词,相信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肯定能收获更多。

2、今天带领我们走进德国的正是我们上学期接触过的季羡林先生,还记得吗?哪篇课文? 季羡林曾经留学德国,他对德国的民情风俗也是很有一番感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他写的。——自己的花是让给别人看的(齐读课题)

3、谁来读课文?谁的花?是给谁看的?

二、初读课文,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词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读完了,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

出示: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山阴道

境界

脊梁

奇丽

奇特

(正音:脊梁的“梁”为轻声;“嫣”的写法,并在课本上认认真真写一个;“应接不暇”的“应”读第四声;“奇丽”和“奇特”的不同之处……)齐读。

3、读完课文,你能不能试着将这长长的的哥自然段浓缩成几句话

出示填空:

季羡林先生()次去德国,发现()而()。这种“()”的境界使季老先生惊叹:“()!” 指导:那几个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去德国?2-3 看,再长的文章我们都可以把他的脉络理清,甚至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能找出统领文章的这句话吗?

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板书:奇丽 奇特)

5、到底德国有怎样奇丽景色,为什么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

三、品词品句,深入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景色奇丽的语句,在边上写写体会。一:感受“景色的奇丽”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你们喜欢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结合你的生活所见想象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听到了?看到了?闻到了?(指名描绘)

2、你的描绘,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浓郁的花香,还听到了蜜蜂的嗡响,小鸟的鸣叫,游人的惊叹。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

(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可见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你所知道的还有哪些描写花的词语?(……)再读句子。预设二:应接不暇、如入山阴道上

1、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引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是怎样一条路?课文里的“山阴道”指的是什么?(繁花似锦的德国街道)我们绍兴就是山阴道的所在,“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是东晋王献之的妙句。

2、为什么会“应接不暇”呢?师: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德国奇丽的景色就在这里呈现。你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到这奇丽的异国风光吗?自由读——指名读——点评(特别要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好,读慢一点,慢慢回味。)——再指名读——齐读。

多美的大街啊!放学后,孩子们走穿过街头,他们看到的是——(生齐读)家家户户 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下班回来,走过街上,他们看到的也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年轻的留学生季羡林初到德国,走在街上,他看到的还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正因为德国家家户户都养花,所以——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生齐读句子)

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难怪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情不自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

板块二:感受“奇特的民族”

感受了德国的奇丽景色,我们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德国这个民族之奇特的呢?让我们接着来交流。

(学生汇报并出示句子)

预设一: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脊梁是哪个部位?先摸摸自己的脊梁。花的脊梁是指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2、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不喜欢花呢?从哪看出来呢?(家家户户)读有关句子: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3、噢,原来他们也喜欢花,可是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为什么呢?是怕弄脏房间,在窗外容易打扫?还是为了┅┅指名讲。

4、你们家里养花吗?你们家一般把花草养在什么地方?养些花花草草主要是干嘛用?给谁看的?

5、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难怪作者会惊奇地问他的女房东——课件出示句子: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引出女房东的话:她莞儿一笑,说:“正是这样!”

从女房东“莞尔一笑”的表情和简简单单四个字的回答中你读懂了什么?(说明这在德国是很平常的事,在普通的女房东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一点也不吃惊,只是莞尔一笑,微微一笑,那么的平平常常。女房东的表情和语言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6、小结:可见,在德国,大家都认为(引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所以家家户户都这样做了(引读)——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难怪就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出示,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真是个奇特的民族啊!

预设二: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段话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是哪个句子?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是我为人人,哪些地方表现的又是人人为我?

4、你看到德国人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做法又会想些什么?

读着这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会想到一些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的话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予人方便,自己方便”、“互帮互利,和谐美丽”。(出示,齐读)

5、“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实包含了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我为人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别人受益,但其实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就像课文中,如果人们不把鲜花种在窗外,那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所以,要想人人为我,首先必须做到我为人人。

四、总结延伸

1、总结:同学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改变吗?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布置作业

1、收集身边有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在德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下载六年级下学期第13课《制作“火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下学期第13课《制作“火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以下句型进行口头交际: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2.对目标语言的听力训练,提高听力技能。 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参观果园前的准备 教学目标 1、 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2、 了解关于水果的知识,学会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重点难点 了解关于水果的知识,学会做好参观前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认一认1》教学设计 龙泉小学 刘艳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4组16个汉字,采用看图识字的方式,并配有注音。全部是部首字或基本字。前两......

    六年级《17、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设计计划: 本文介绍了中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形状,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语言简明,结构丰富,内容丰富,在简单的描述中深入了有趣。 本课程对学生......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简案 陈敏敏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

    春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固隆乡中心学校 田丽娟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难字,1个多音字,理解有关词语。(重点)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会写2个汉字;学会欣赏汉字,在写字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届教学节常态课教案 张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中较难读的生字和词语;理解和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