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时间:2022-07-01 08:3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长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第一篇:周长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周长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周长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让学生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等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铺设了一条可操作的能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平移的思维,转换的方法,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思维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直观法、归纳法、实践验证法

学法指导:

观察质疑、实验操作、小组合作

课前游戏:

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猜字游戏,

1、师:同学们玩过猜字游戏吗?今天张老师准备了一些字谜,请你作答。

看哪些同学抢答正确,回答迅速。

二、益智故事

导入:同学们,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要打破原先的思维定式---转换自己的思维角度—才能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今天我们就根据这种转换思维角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你们准备好了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巧求周长》

1、齐读一遍课题。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什么是周长?学过了哪些图形的周长?

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字,那就是“巧”,问什么是“巧”?

“巧”:指的是灵敏、灵巧、巧思。

师:不错,这节课我们不只是学会求周长,更要学会如何“巧”求周长。

二、理解平移,进行转化:

1、出示图例:

师:请同学猜一猜哪条路线近一点呢?

生:两条路一样近,因为把竖着的两条线段往右平移,转化成了这个长方形的宽,横着的两条线段往上平移,这样便得到一个长方形,A路线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是350米,B路线也是一条长和一条宽,也是350米,所以这两路线是一样长的。

师:你认为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吗?

师: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师操作课件)

刚刚这位同学说了一个词,叫“平移”。

师:能将这个图形通过平移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进行比较,这真是一个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平移---转化---长方形

师:我们就用平移的方法一起进行巧求周长的研究。

三、实践操作,深入理解

1、出示“凹”型图形

师: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

师:我们能否利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平移法,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上台演示。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怎样求出它的周长啊?请你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请学生展示汇报。

(20+10)×2+3×2=66(米)

生:我是用平移法,先把这条线段往上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先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在加上多余的两个线段的长,就是这个“凹”型花圃的周长。

(针对做错的学生,要及时纠错。)

2、小结:多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呢?

先用平移法---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再加上多出来的周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巧”求周长。(在巧字的下面画重点符号。)

3.出示:下图是由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求此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读题。

(2)这个图形还是有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如何计算它的周长呢?

(3)学生独立完成,上台汇报。

(1×4+1×2)×2+1×2=14(厘米)

生:用平移法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是4,宽是2,周长是14厘米。

师:同学们其实这道题还有另外一种思考方法,请你仔细观察。

1×14=14(厘米)

小结:做题时,我们要打破原先的思维方式,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才能做到巧求周长。

3、出示:下图是由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求此图形的周长。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2)学生汇报。

生1:平移转化成长方形,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再加上多余的边长。周长12厘米。

生2:平移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周长是12厘米

小结: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解答问题时,我们要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转换思维角度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四、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3、用2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汇报。

分为四种情况:

●排成一排,围成的长方形长是24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24+1)×2=50(厘米)

●排成两排,每排12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12+2)×2=28(厘米)

●排成三排,每排8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3厘米,周长(8+3)×2=22(厘米)

●排成四排,每排6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周长(6+4)×2=20(厘米)

(3)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把2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不管围成什么样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没有变化,只是周长发生了变化。

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和你们一块度过了紧张而又快乐的一节课,张老师谢谢你们,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骄傲,用掌声为自己鼓励。

五、总结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我们不光学会了巧求周长,还要学会打破思维定式,用转换思维角度的数学思想解决关于实际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周长教学设计2

课题

圆的周长

例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发现规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探索意识。

3、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手 记

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对

圆周长概念的教学做了淡化处理,新教材对概念和老教材比已经大大弱化了。目标是让学生知晓,不必死抠字眼。我的设计,力图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找到衔接点,故而在正方形内接圆这一点上,为探究直径和圆周长的关系做了新的尝试。之后的教学,希望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资源

目标

学与教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渗透“转化”,激发兴趣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知识回首,概括总结

师生谈话,生活中的周长概念,教具。

教具、学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具、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习题

实物感知,触摸圆的周长,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的让学生建立圆周长的概念。

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测量的局限性引出寻找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从猜想与观察中初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操作,收集数据,计算比对后发现规律。

从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引出圆周率的概念

从圆周率概念中演变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巩固运用、深化知识

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拿出一个圆片问: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指出老师手上圆的周长?再指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的周长。

2、提问:圆的周长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图,让学生进行比较)

3、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4、归纳: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1)教师接着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们能直接用尺子测量出来,但是圆的周长能直接测量出来吗?比如这样的一个圆(铁丝围成的圆形)

生:拉直了再量一量。

师:为什么要拉直呢?(引出化曲为直的思想)

师再出示圆片问,这个能拉直吗?可以怎样得到它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同桌讨论)

汇报:(学生演示)

a、可以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

b、还可以先用绳子绕圆一周,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评价: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很好。刚才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是把弯曲的线段转化为直的线段来测量。

师:做校服量你的腰围是不是跟这个差不多呢?

师板书:绕线法、滚动法------化曲为直

(3)教师问:这样的方法有局限性吗?举几个例。

生:比如说在操场上画的大圆的周长、广场上的圆形喷泉的周长、溜球绕在手指上旋转一周,形成了圆,它的周长不便用上面的方法。

师:用图片展示嫦娥二号绕月飞行的圆形轨迹,引发学生的感慨:测量的方法有局限性,那么我们就要找出求圆的周长的普遍方法。

(1)观察并猜想: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

(三个直径不同的圆提示周长与直径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并思考:正方形与圆有何共同之处,圆的周长会超过直径的4倍吗?至少应大于直径的()倍。

(三)圆周长的推导。

(1)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算一算,看看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让4人小组的同学进行合作,分别测量出3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观察数据,有什么发现?

直径(厘米或毫米)

周长(厘米或毫米)

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圆1

圆2

圆3

我们的发现

(2)反馈。

请学生上台来展示,并且说说发现。

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虽然我们测量的圆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点。

(3)教师用软尺绕学具圆一周,再将软尺沿直径绕三次演示3倍多一些,加深3倍多一些的印象。

3、教学圆周率。

师:其实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用希腊字母π表示。

师:什么是圆周率呢?也就是说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

说到圆周率,老师不得不提起一位我们的祖先。(看63页你知道吗?)

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π≈3.14。

4、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圆周率是怎样求出来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根据圆周率你能求出圆的周长吗?

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师:如果用半径求呢?

(c=2πr)

5、从最后的公式中可以看出,什么决定了圆的周长?

(四)解决问题

1、算一算。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4厘米(2)r=1.5米

师: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判断。

(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2)、圆周率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五)、谈学习收获: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想?

板书 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测量: 滚动法、绳测法---------------化曲为直

规律: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教学 准备

每小组学生准备:一条绳子、剪刀、一把直尺、3个大小不同的圆。

周长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直小学,学生大都来自县直各单位,具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学校是全省一流的名校,教学条件优越,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由于一些图形都是学生所熟知的,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顺利。

四、教学设计

(一)描一描,说一说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们的形状来?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3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5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请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地面周长、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 cm左右。

4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请看(出示):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四)闯关练习

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周长教学设计4

教学资料: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幻灯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问:这些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周长?

出示:平面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想一想:什么叫元的周长

出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能够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这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哪些部分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出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明白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63页,默读“其实”到“π≈3.14”.以及“你明白吗?”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什么叫圆周率?

2.你明白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吗?

师: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祖冲之就已经把圆周率精确到了7位小数了,他的发现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脉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明白了圆周率,还需明白什么条件就能够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应怎样表示?

此刻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决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决定:

1、π=3.14()

2、只要明白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能够明白圆的周长()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求下面圆的周长:(见课件)

师:十分不错,大家基本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们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下面看例题1:

八、出示例1:

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半径是33厘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小明家离学校一千米,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C大约转了多少圈(π取3.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c=0.33单位:米

c=2πr1000÷2=500(圈)

=2x3.14×0.33

答: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07.24(cm)

≈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2米.

九、课堂练习:

(一)应用题:

1.一张圆桌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转过多少米?

3.汽车轮胎的半径是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二)选取填空: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πC.33、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十.思考: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它的半径或直径呢?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好处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潜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潜力。

5、透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潜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样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明白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齐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测量验证

1、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比较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介绍圆周率

1、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这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此刻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四)推导公式

1、到此刻,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明白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这节课,同学们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正在走一条科学的研究之路,期望你们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周长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龟兔赛跑路线图。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师问:a.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b.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并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a.正方形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b.你认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动手操作

a.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实践,1人拿学具、1人测量、1人记录、1人用计算机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师:拿出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大家相互配合测量它的周长与直径,然后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看哪一组配合好,速度快,较精确。开始!

b.汇报小结。

师:用实物投影展示整理的表格。

师:引导学生观察,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约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π≈3.14

(2)介绍祖冲之

3.归纳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长?若我们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由于d=2r则:C=2πr。师板书:C=2πr

师问: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三)巩固应用,强化新知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

3.判断题

(1)π=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4.选择题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5.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6.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多大?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反思:

“圆的周长”是周长概念的一次扩展。为了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为此设计了两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环节。

1.动手实践,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首先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圆片、细绳、直尺中开动脑筋自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材料,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通过“看——想——做——悟”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小组内自觉地展示交流。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形成共识。

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器官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自己求出了问题的答案,体验了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圆的周长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探究圆的周长公式打下基础。

2.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寻找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按合作学习的要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来测量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并通过计算求出周长除以直径的数值,进行汇报、总结。

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思考、合作的学习过程,会发现无论大圆、小圆,其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是三倍多一些的特征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测量、计算、比较中,使学生理解了圆周率是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而且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体验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第一”观点的启蒙教育及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录像、投影片、3个大小不等的圆、分别在一端系上红、白小球体的绳子各一根。

学具:圆、直尺、小绳。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它的周长和边长有什么关系?

(师出示正方形的图形。)

学生指着图形回答上述问题。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的图形,这四条边的长度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周长是边长的4倍。

教师当场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以两条折线的交点为圆心画了一个最大的圆。提问: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谁能指一指。

师:通过手摸正方形周长和圆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周长是由4条直直的线段组成的;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老师请同学们闭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出现一个什么图形呢?

老师一边显示图象一边讲述:

以这点为圆心,以这条线段为半径画圆。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现在将圆的周长展开,请观察出现了什么情况。

圆的周长展开后变成了一条线段。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认识了圆,知道了半径、直径和周长,学会了测量和计算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圆的周长能不能测量和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计算)

【评: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圆周长的计算,教师注意了必要的复习铺垫,并引导学生研究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这就为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和心理上的准备。渗透了要求圆的周长也需从研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入手】

2、学习新知。

(1)学生动手实验,测量圆的周长。

全班同学分学习小组,分别测量手中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并报出测量后的数据。

(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并板书测量的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测量出圆的周长的呢?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圈,这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你是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如果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让你测量它的周长,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圆形水池立起来滚动吗?

(老师边说边做手势,同学们笑了。)

生1:不能。

师: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吗?

生2:我用绳子在圆的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轻轻地拿起一端拴有小白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使小白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一个圆。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你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

生2:(不好意思地摇摇头)不能了。

师:看来用滚动的方法或是绕绳的方法可以测量出一些圆的周长,但是实践证明是有局限性的。那么,今天我们能来能探索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评:从滚动圆测量、绕圆周测量,到空中的小球所经的轨迹画出的圆不好测量,不断的设疑、激疑,导出要探索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使学生感到很有必要,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根据实验结果,探索规律。

教师将一端分别系上小球(一个白球、一个红球)的两条绳子同时在空中旋转,使两个小球经过的轨迹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

师:这两个圆有什么不同?

生:两个圆的周长长短不同。

师:圆的周长由什么决定的呢?

生:是由老师手上的那条绳子决定的。绳子短,周长短;绳子长,周长长。

师:请认真观察,(教师再演示)这条绳子是这个圆的什么?

生:是这个圆的半径。

师:半径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又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半径和直径有关系。圆的周长和半径有关系,也就是和直径有关系。

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动手测量你手中那些圆的直径。

(学生测量圆的直径)

随着学生报数,教师板书: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

9厘米多一些3厘米

31厘米多一些 10厘米

47厘米多一些 15厘米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计算、讨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行间指导、集中发言)

生1:我发现这个小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

师:整3倍吗?

生1:不,3倍多一些。

生2:我发现第二个圆的周长里包含着3个直径的长度,还多一点。

生3:我发现第三个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板书:3倍多一些)

师: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滚动法验证:

绳绕法验证:

投影显示验证:

直径:

周长: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计算所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呢?第一个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呢?

投影出示祖冲之的画像并配乐朗诵。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15926---3。1415927倍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数值----圆周率。祖冲之的发现比外国科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一个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前苏联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同学们的眼睛湿润了。教师很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今天正是走了一番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的道路,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努力吧,同学们!数学中还有许多未知项等待你们去发现、去探索。”

教师继续讲到:刚才我们讲到了圆周率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板书:圆周率)

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一般取两位小数:3。14。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或直径,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这个字母公式会写吗?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看书)

板书公式:C =πd

C =2πr

【评:首先通过教师演示揭示圆周长有的长些、有的短些,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测量、计算、讨论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充分感知,又反复加以验证,使学生对于圆周率的概念确信无疑。这一段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结合认识圆周率对于学生进行热爱中华民族的教育,也是恰到好处的】

3、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把开始测量的三个圆的周长用公式准确计算出来。

(学生计算)

师:通过用测量、计算两种不同的方法算出圆周长,你有什么发现?

生:计算比测量要准确、方便、迅速。

(1)根据条件,求下面各圆的周长(单位:分米)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

师:为什么题目中给的数据都是10,可计算出的圆周长却不同呢?

生: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是10,但第一个图中的10表示直径,第二个图中的10表示半径。因此选择的计算公式就不同。给了直径,可直接和圆周率相乘,得出周长。给了半径,就要先乘2,再和圆周率相乘,得出周长。

【评:教师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给了两个数据,一个直径是10分米,一个半径是10分米,让学生计算后区分不同。这样可以弄清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揭示本质属性,能有效地促进知识技能的正迁移。】

(2)判断正误。(出示反馈卡)

① 圆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14倍()

② 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

③ C =2π r =πd()

④ 圆周率与直径的长短无关()

⑤ π> 3。14()

⑥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一部分同学认为第⑥题是错误的。

教师举起了表示半圆的模型,(如图)

请判断失误的同学们亲自指一指半圆的周长。

在操作中,同学们恍然大悟,发现半圆的周长

比圆的周长的一半多了一条直径的长度。

(3)抢答。直接说出各题的结果。(单位:厘米)

① d =1 C =

② r =5 C =

③ C =6。28d =r =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报出自己算出的答案)

(4)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口述:在一个金色的秋天,我和同学们来到天坛公园秋游,一进门就看见一棵粗大的古树,我问大家: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当时张伟同学脱口而出:好办,把大树横着锯开,用直尺测量一下就可以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摇摇头,表示不赞赏。

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张伟锯古树该罚款了。”

教师补充了一句:“是啊,你们有什么比张伟更好的办法吗?”

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生1:“不用锯树,只要用绳子测量一下大树截面的周长,再除以圆周率就可以计算出大树截面的直径。”

(同学们笑了,鼓起掌来,表示赞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请打开书----看书。

教师再一次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贴着的三个圆,提出问题:“这三个圆什么在变,什么始终没变?”

师:同学们通过圆的直径、周长变化的现象,看到了圆周率始终不变的实质。同学们能经常用这样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变----不变)

师: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最后我留一个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怎样画?

【简评: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的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明确、具体,教学过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2、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呈现过程层次清楚,能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当中来。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环节紧凑,密度得当。

3、教学方法既灵活多样又讲求实效。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程序设计比较精细,或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或教师演示直观教具,学生不止一次地操作学具,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情境,并能适时地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培养思维能力。整节课始终注意以教师的情和意,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来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4、能精心设问,问题能从多角度提出,正反向进行。问题提得准,导向性强,设问有开放性,语速恰当,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5、练习的安排计划性强,有针对性,先安排了一些巩固新知的基本练习,又安排了判断练习,口算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练习有层次,形式多样,学生愿意做、愿意学。安排操作性练习,能启发学生的创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周长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操作试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

4、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圆片、铁圈、绳子、直尺。

教学方法:观察、演示、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问题从情境中引入:花花和亮亮进行赛跑比赛,花花绕着长方形地跑,亮亮绕着圆形跑。花花跑的路程是长方形的什么?亮亮呢?同桌互相指一指学具中圆片的周长,说说圆的周长与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如果两人用相同速度,都跑一周,你认为花花和亮亮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引导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测量周长。

(1)(出示铁环)直尺是直的,而圆是由曲线组成的,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讨论:把铁环拉直后测量——“剪开拉直”。

(2)出示易拉罐(指底面),这是一个什么圆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将它化曲为直,测量出周长呢?

讨论:

方法1:可以用带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周长;

方法2: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板书:“先绕后量”和“滚动测量”)

(3)教师拿一根绳子拴着一个物体,将它旋转几周,指出物体旋转的轨迹是一个圆,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教师再指出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验证: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3、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二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对照这幅图,猜一猜,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4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2倍。)小结: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2、验证:(小组合作)用先绕后量或滚动测量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周长C(毫米)直径(毫米)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讨论从表中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点几,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三、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教育。

1、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像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附:祖冲之在一个直径3.3333米的大圆里割到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是0.852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继续分割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每条边已经和圆周紧密贴在一起了。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计算,终于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间。这个结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比欧洲人发现这一结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2、介绍计算机计算圆周率的情况。

3、教学圆周率:π≈3.14。

四、归纳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生讨论:(1)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求圆周长的字母公式有几个?各是什么?

生回答,教师板书:C=πd或C=2πr

周长教学设计9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细绳、圆片、学生准备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过《米老鼠和唐老鸭》吗?

师:今天钱老师把这两位“巨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咱们鼓掌欢迎它们的到来好不好?

(生齐鼓掌!)

师: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到底谁跑得路程长呢?(屏幕动画显示)

2.迁移类推

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后说明)究竟它们谁跑得路程长?如果给你有关数据你能裁定谁跑得路程长吗?

(1)师:谁来说说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就是求什么?(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2)师:谁再来说说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你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围成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做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4。)

师:知道边长×4的含义吗?(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指名说。

(3师: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圆的周长)

师:很好!那什么叫圆的周长,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愿意吗?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师:我们已经知道,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呢?小组讨论后指名答。

(完成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师:(出示一教具圆片)谁来说说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指名学生边演示边说。谁再来说说。

3.实际感知

师:请同学们拿起圆形纸片,小组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圆片的周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1.师: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很容易尺量计算,大家猜猜圆的周长用尺量计算方便吗?(不方便)

师:(出示教具圆片)那有什么办法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量出一号圆的周长,并把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单相应的表格中。听明白了吗,开始。(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预设)

(1)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方法一:用线绕

师:谁来与老师配合绕给同学们看看?

(师生合作用绕线的方法去测量圆周长)

师:这样绕了以后,怎么就知道了圆的周长呢?(生说明)

师:(课件补充说明)用线绕圆一周以后,捏紧这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

(2)师:除此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师:(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在圆上取一点作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线,然后把圆沿着直尺滚动,直到这一点又对准了直尺的另一刻度线,这时候圆就正好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

(3)师: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圆,你会测量它的周长呢?(会。)

师:真的吗?谁敢来试试。

指名一生上台测量黑板上的圆。可能用线绕。

师:有什么感觉?(不方便!)

师:那你可以把它搬下来滚动呀!

这就说明用绕或滚这两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时还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方法。

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1.猜测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某线段长有关系呢?(半径、直径)

2.验证

师:谁知道圆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吗?(半径或直径)

师:圆的周长是不是和直径有关呢,请同学们来观察几个圆。(媒体演示)

师: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师:你感觉到了吗?

(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师:这就说明圆的周长肯定与圆的什么有关系?

(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现在请小组内相互分工一下,每位同学测量一个圆片的直径,并计算出你那个圆片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数据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生实际测量、计算、填表)

3.展示汇报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你们的数据。

师:从他们汇报的数据看,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吗?(商都是三点一几)

师:也就是每个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其他小组的也是这样吗?

4.揭示规律

师:这就说明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肯定是有规律的。在我们所测量的这些圆中,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屏幕出示图3:

师:在这三个圆中,不管是大圆还是小圆,每一个圆的周长也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如果再换成其它的圆来度量或者计算的话,同学们还会发现,它们每一个圆的周长仍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这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个表示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读pài)表示。

5.介绍小知识。

师:讲到圆周率,我们不得不提到祖冲之。(媒体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增强了感染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揭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想要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其实我们只要测量出什么就可以了?

(测量出它的直径)

师:那么已知这个圆的直径该怎样求它的周长呢?(用直径去乘圆周率)

师:说得不错!(课件演示并教学用字母表示公式C=πd的过程)

(板书:C=πd)

师:如果已知圆的半径r,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你是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C=2πr)

练习:(屏幕显示)现在你能裁定米老鼠和唐老鸭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唐老鸭跑的路程更远。

六、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学例题: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弄清列式的依据。

(2)小结:已知直径求周长可直接套用公式。

2.通过媒体演示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作业。

饭店的门口竖着一个大钟,它的分针长30厘米。这根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小结:已知半径求周长只要先用半径乘以2求出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写成公式是:C=2πr.五、总结,质疑,看书内化。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谈谈这节课的体会与感受。

六、巩固练习。

1.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π=3.14。

(3)半径的长短决定圆周长的大小。

(4)同圆中,周长是直径的π倍。

2.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2米。要用多长的铁条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

3.杂技演员表演独轮车走钢丝,车轮的直径为40厘米,要骑过31.4米长的钢丝,车轮要转动多少周?

4.求半圆的周长:d=6厘米(图略)

周长教学设计10

【教材简析】:

《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听说常熟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昨天,老师去了一个地方,是哪儿呢?一起看大屏幕。(播放虞山公园视频。)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出示虞山景区图。

3.设疑:吴老师去了虞山公园,想知道我的游览路线吗?(显示游览路线)

从虞山门城楼出发,绕了景区一周,还回到虞山门城楼。那这一周红色边线的长是这个景区的什么呢?你知道吗?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一周边线的长,在数学中就叫做这个景区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说明】:现实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边线”的理解。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游览虞山公园这一情境引入,既贴近学生的兴趣,又通过景区平面图上对游览路线的介绍,自然引出边线的概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边线”和数学中“周长”的联系。

二、探索体验,认识周长

(一)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

认识游泳池口的周长

1.谈话:游泳池口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出示游泳池画面),2.指名学生到图上指一指。

3.交流:

①他是从哪儿开始的?他指的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

②一定要从这点开始指吗?

③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从池口边上的任意一点开始,绕一圈,只要还回到这一点,那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显示游泳池口一周边线行进过程)

认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出示数学书的封面)

1.提出要求: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拿着你的数学书,指着说给同桌听一听。

2.指名学生汇报。

3.启发学生辨别:他从这里开始,绕一圈,还回到这里。指的对吗?回到这里行不行?(没到一圈)回到这里呢?(过了一圈)这两种情况下指的都不是周长。

4.学生跟着电脑一起指一指!

5.小结: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在教室里找一找周长的例子,指一指,说一说。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游泳池口的周长,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图画板书)在这个教室里,你还能找一找周长的例子吗?

2.学生交流。

3.全班一起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表面的周长。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1.谈话:小朋友,刚才你们指的说的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显示之前的游泳池

图和数学书封面图)其实,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相应平面图形的周长。像游泳池

口和数学书封面就可以看做这样的两个平面图形。(显示实物的涂色平面图)

2.独立探究:像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呢?请你拿出桌上的作业纸,用红色水彩笔描一描。(出示数学书62页第二题)

3.展示展示学生作业,启发交流: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4.小结:我们所描出的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描出的它的四条边的总长!(图例板书)

【设计说明:我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并通过“指一指”“描一描”等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思考、感受。然后在学生在充分感受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的长的基础上,试着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周长”,学生们从 “看”到“指”从“指” 到 “描” ……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探索多边形的周长(出示教材61页三角形和四边形)

1.谈话:这是什么图形?他们的周长你会指一指吗?他们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2.学生独立探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图形,尝试独立解决。

3.分别交流求得三角形和四边形周长的办法:

4.提问:像这两个用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我们都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周长的?

5.小结:用尺量出每一条边的长,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得到了它们的周长。

6.试一试:它的周长是多少?(出示给出四边长度的平行四边形):

7.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4+3+4,3+3+4+4,3×2+4×2 ……)

8.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求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求的都是围成这个图形的四条边的和。

【设计说明:通过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描出的该图形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认识了周长是什么,这时抛出“周长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知道了三角形就是三条线段组成,那么这里就可以利用测量出三角形三条线段的长,再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周长,四边形则类同。通过测量、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深化,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索实物表面的周长

1.探究树叶表面的周长

①谈话:瞧,一片绿叶飘来了,你能说一说绿叶的周长是什么吗?(电脑显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叶一周边线行进的图。这片绿叶的周长究竟有多长呢?你知道吗?

②启发交流:要想知道这片绿叶表面的周长可以怎么办?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一段绳子,软尺。

④学生活动:测量绿叶和神奇宝贝卡表面的周长。

活动要求:(播放录音)

1.同桌合作,测量出信封内物体的周长。

2.先讨论测量方法,再动手测量。

3.将测量结果记在表格里。

4.音乐声结束,马上要停止活动哦!

⑤学生活动时,老师用相机抓拍学生用不同方法求得周长的照片(围、拉、软尺)

(将学生活动照片放到电脑里,利用图片中的“放大镜”放大画面,让学生可以清晰看到具体的操作方法。)

⑥交流求得绿叶表面周长的方法(用线围,再量一量)

表扬: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想办法把弯曲的边线变成直直的边线,这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⑦交流测量神奇宝贝卡表面周长的方法。(多媒体演示其中一种:在神奇宝贝卡上任意找一点,将这一点和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滚动一周,读出这时点对着的刻度。)

【设计说明: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周长概念已经建立和探索出得到多边形周长的方法之后,设计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神奇宝贝卡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又发散了学生思维。特别是嵌入了“相机抓拍学生操作的照片”的细节,把学生的现实活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得交流变得更立体更有趣。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成功和快乐。】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知道了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我们还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用不同的办法球出了一些实物和平面图形的周长。今天学习的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一起去生活中看看吧!

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一定的测量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课件演示)

师:他跑对了吗?

生:不对,他跑到里面去了。

师: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

生:应该沿着最外面的黑线跑。

师:这条黑黑的线也就是操场的边线。

师:如果你是小胖的爸爸,会对小胖说些什么?

生:小胖,不能再偷懒了,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

(课件演示)

师:说的真好!第二天,小胖又开始出发了。

师: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生:没有,还没有跑到。

师:应该跑到哪里?

生: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

师: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拿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教师指出,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依次呈现数据: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生:400米。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以这样算:90 110 90 110=400米。师: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

生:操场一周的长度。

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

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

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呈现实物

师:现在老师带来了三角板和圆形标志,想一想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

生:有。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

学生描画一周后,呈现交通标志中间线涂色作品,予以辨析。

生1:不对,这条线是在中间的,不属于它的一周。

生2:一周是最外面的边线,这条不算。

师:想象一下,这个交通标志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圆形。

教师演示,从交通标志实物中剥离出一条圆形的边线(保持圆形形状)。

师:想象一下,这个三角板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教师演示,从三角板实物中剥离出三角形的边线(保持三角形形状)。

2.操作演示,体会“长”的本质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

生:可以用尺测量。

课件:12厘米、16厘米、20厘米。

师:三角形周长到底是12厘米,还是16厘米,还是——?

生:应该把3条都加起来。12+16+20=48厘米。

师:48厘米指的是什么呢?

生1: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

生2: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也可以说三角形的周长是48厘米。

师:下面我来测量圆形的周长。我用直尺这样量——?(教师动作比划)

生:不行,圆形的线是弯的,尺子是直的!

师:那怎么办?

生1:半圆角尺量。

师:你们觉得怎样?

生2:那是量角器,量角度用的,不能测量长度。

师:是的,你的数学知识真丰富。

生3:用软尺绕着量。

师:好办法,可软尺我没带,我只带了一条线。

生4:可以用线绕一下,再用尺子量就可以了。

教师演示,把线绕圆一周然后缓慢打开,拉成一条线段。

师:用毛线绕可以把曲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

组织学生测量这条线段,测得长度为63厘米。

师:这63厘米表示的是——

生1:圆形的周长。

生2:圆一周的长度。

3.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研究了一周,这是操场、三角板表面、交通标志表面的一周,接着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了操场一周的长度是(400米)、三角形一周长度是48厘米、圆形一周长度是63厘米,每个图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长度,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课件依次呈现矩形、五角星、半圆形、角等图形,组织辨析。

师: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生:角没有。

师:它跟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没连起来,有缺口。

师: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

生:封闭图形。

师:如果这里加一条曲线,现在有周长了吗?

生:有。

板书完善概念,学生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内化巩固,解释应用概念

1.生活举例,辨析解释

师: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生1:黑板。

生2:课桌的面。

师:我们一起看看,黑板、课桌表面其实是什么图形?

生:都是长方形。

师:是呀,因为它们是长方形,所以它们有周长。生3:我的脸

师:我们一起看看,脸表面其实是一个封闭图形,所以它也有周长。

媒体呈现:

谁测量的是周长呢?

生:量腰围是量周长,量身高不是。

师:腰围量的是哪儿?你比划比划!

结合学生的比划,课件随机在图像腰部呈现一周。

师:那么量身高量的是什么呢?

结合学生比划,课件动画抽象出线段。

生:量的是一条线段的长度,没有一周,不是周长。

师:是的,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2.增加干扰,强化一周媒体呈现长方形,给出长2米的数据,组织学生选择合适的周长数据。a.2米

b.4米

c.6米

师:只有一个数据,能选出周长吗?

生:可以,第一个肯定不对,2米只是1条长边的长度,4米是2条长边的长度,而周长应该是4条边长度的和,肯定大于4厘米。

师:讲的真好?周长真的是6米,那么这条宽的长度肯定是——

生:1米。可以这样算2 2 1 1=6米,宽就是1米。

师:是的。小朋友注意看图形开始变了(媒体演示长方形中间增加一条线),长方形的周长变了吗,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变了,中间一条长1米,周长是6 1=7米。

生2:没变,周长是一周的长度,中间这条线不属于一周,不能加。

师:是吗,请同学们用手描描一周,想想周长变了吗?

学生手势比划,齐答:不变。

师:如果里面再增加一些线,周长会变吗?

生:不会,因为里面的线跟周长没有关系。3.拼组图形,弱化“面”的干扰

师:这里有一个正方形,一条边长度是1厘米,那么周长是——

生:4厘米,4个1厘米就是4厘米。

师:是的,如果再出现一个同样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长方形,周长会是多少?

生:8厘米,2个4厘米就是8厘米。

师:真的吗?不着急,同学们自己在练习上描一描、算一算。

生汇报:周长不是8厘米,应该是6厘米。算式2 2 1 1=6厘米。

师:刚才都认为是8厘米,现在都确定是6厘米?那2厘米到哪里去了呢?

生:2条边到里面去了,那就不用算了!

师:哦,图形一拼,周长并不是简单的加一加。一起看,(媒体动态演示图3与图4拼的过程)想一想它们的周长相比会是怎样的结果?

(1)图形3长

(2)图形4长

(3)一样长生1:图形3周长长。

生2:不对,应该是一样长。(生到台前展示)图形3周长是2 2 2 2=8厘米,图形4周长是2 2 1 1 1 1=8厘米,所以一样长。

师:生1,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1:同意。

师:刚才为什么这么做出判断呢?

生1:这是4个拼成的,这才3个拼的,我就认为图形3的周长长了。

师:看来,周长我们要关注的是它的一周边线,不要被它里面的线、它拼的个数干扰。

周长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圆形实物、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边线。

1.认识边线。

我们学校最近正在创建绿色校园,学校准备在校园一角开辟一块花圃,(出示花圃,为了让花圃更美丽,准备给它围上一圈白色的栅栏,你觉得应该围在哪里呢?指名2-3人说。(围在花圃的周围或者是边沿)

请你上来指一指,好吗?你们同意吗?

同学们的意思就是沿着花圃的边缘来围栅栏。边说边演示课件。(花圃的实物隐去,显示花圃的平面图形,同时显示红色轮廓线)

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这圈红线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边线。

板书:边线。

2.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

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一周的边线吗?指名一个人指。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边说边摸),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数学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除了这些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边线,请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边线,说给你的同座位听一听。

集体交流。谁先来指一指,说一说。指名2-3人边指边说。

3.感受平面图形的边线。

刚才我们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圆,三角形,不规则图形,四边形)你能描出它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学生自己描,描好后请学生拿上台展示,(2人)请同学来评价。

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个?说说为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出边线是有曲有直的,有长有短的。)

板书:曲,直,长,短

揭示: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叫做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

板书:周长。

二.计算图形的周长。

1.在刚才我们所描出的几个图形当中,你能说一说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吗?五边形呢?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学生自己独立测量计算,在练习纸上列式。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同学拿练习纸上台来说。

提问: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长的?(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把它三条边加起来的和)

那剩下的两个图形你们怎么没有选择呢?那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呢?请你们开动脑筋,讨论一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同座位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绳子围着曲线围成的图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还可以用其它的软的材料代替绳子。

2.在圆形物体上做上记号,然后沿着直尺滚一圈,然后再看滚到哪里,读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请你上台来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圆形的周长的。

板书:(围,滚)

小结: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3.P62/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算周长,这里还有几个图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长。(学生说算式,师板书学生的算式)适当评价方法。

4.P62/5刚才的几个图形已经直接告诉你边长,让你求周长的,同学们想得都很好,现在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直接告诉我它的周长吗?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

周长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四边形的基础上所编排的。从一般性的知识出发,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经历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形成过程,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理解公式的基础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差,有近三分之一的思维缓慢、反应迟钝,应该指导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的情况下,通过交流讨论,理解新知。对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只要理解就行,不必强求用各种方法解答,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进步。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设疑激趣。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面、课本封面、三角板、树叶等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周长怎样来求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三、加深理解,实际应用。

⑴求下图形的周长。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4)、右图是一块边长为2分米的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5)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四、梳理回顾,总结评议。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周长教学设计14

【教学资料】

课本第5--7页例1、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好处,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潜力,在学生操作、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潜力。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潜力。

4、透过“圆的直径、周长的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索,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结合我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π的理解

【学具准备】

每四个学生一组

1、直径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圆片各一个

2、直尺一把

3、细绳一条、两根长31.4厘米的细铁丝

4、实验表格

5、计算器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议、电脑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培养创新意识

1、电脑演示:有甲、乙两学生争论。

甲说:“我脑袋大。”

乙说:“我脑袋比你在大。”

师:“如果你是裁判员应如何评判,两人才能都服气?”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甲生:“看谁的脑袋大。”

师:“如果看不出来怎样办?”

乙生:“把头放入水中,看谁的水面上升得高谁的头就大。”

师:“十分好!很有创意。”

丙生:“用绳绕头一周,测量绳的长度。”

师:“你的办法很有新意,我们的头近似球体,横切面近似于圆,你用绳子测的长度(线测方法),就是脑袋的横切面的周长,谁的周长大谁的头就大。这天我们共同学习“圆的周长”。师板书圆的周长的定义。

二、动手尝试操作,探求新知

1、动手尝试操作

(1)组织学生四人小组用绳测量直径是1厘米和2厘米的小圆的周长,并把测量的结果填入实验表格。

圆的周长c(厘米)

直径d(厘米)

周长÷直径(c÷d)

(2)组织学生讨论,除了用绳作测量工具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测出圆的周长。

讨论后得出:也能够把圆放在尺上滚动一周,来直接量出它的周长(滚动方法测量),把圆对折进行测量(折叠法)。

(3)用滚动的方法测出直径是3厘米、4厘米的圆的周长,并填好实验表格。

2、探索规律

(1)师将填好的实验表格在实物投影议上出示。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变化,比值不变,都是3倍多一点。

(2)思想教育

师:“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读pai)来表示。其实,约20xx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一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早一千年。π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过程中通常取3.14。

教师用绳的一端系一粉笔头,手拿另一端,绕动绳粉笔头在空中“画出一圈”。

师:“像这个圆你能用线测和滚动的方法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不能”。

师:“这说明用线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是有局限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呢?”

(3)推导圆周长公式

师:“从公式看出,明白什么条件能够求出圆周长?”

生:“直径、半径。”

师:“如果圆的周长已知,怎样才能求出圆的半径或直径?”

三、圆周长公式的应用(尝试练习)

1、出示例1

学生尝试练习,找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

2、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3、出示例2

学生尝试练习,找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

4、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5、第8页练习二的1、2、3题。

四、再次尝试操作、第二次创新

1、求出人脑袋的横切面的半径

(1)利用桌面上现有的测量工具,透过计算,怎样求出你脑袋的半径?

(2)四人一组互相合作,动手测量,计算时可利用计算器。

(3)将运算的结果对全班公布,并说明理由。

2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圆,谁的面积大

(1)组织学生将长为31.4厘米的铁丝折成正方形和圆形,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师将折好的正方形和圆形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得出结论“圆的面积较大。”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饭店的桌面一般都设计成圆形的,而课桌设计成长方形的桌面。把讨论的结果讲给同学们听。

五、全课小结

1、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师:“这天我们透过测量学习了圆的周长的求法,而且我们还明白了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较大。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求圆的面积”。

六、作业

第9页练习二中的第9、10、11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c=πdc=2πr

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生板演)3.14×0.95

=2.983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约是2.98米。

例2、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37.68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生板演)解:设水池的直径是X米。

3.14×X=37.68

X=12

或:37.68÷3.14=12(米)

答:水池的直径是12米。

周长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同学跑步的线路是(A-D-C-A),另一位(A-B-C-A)出示:

他们俩每天早晨跑步谁的路线长呢?

师总结:他们所走的路线就围成了一个平面图(板书:平面图)他们所走的路线就是平面图的周长(板书:周长)。

问: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问:甲、乙两块草坪,哪块大呢?(生回答出问题后)什么叫平面图形的面积呢?(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简析:由学生平时的跑步,引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贴切、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求知欲望驱动下,讨论学习任务,自主确定目标,复习才能更有效,才能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梳理,引导建构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

1、问:周长和面积怎么算呢?

2、想想议议: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同桌选拿手的互相说一说。(同桌合作,发现规律。)

3、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并用动画演示.[简析:多媒体一其特有的优势,形象直观地演示了每个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图形的剪拼、移动,通过声音的评判、鼓励,体现了CAI的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交互性,达到了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沟通,构建网络

1、摆图形: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每人自己摆“网络图”)

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摆?怎样摆更合理些?

3、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

小结: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简析: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复习,从自主回忆概念和计算公式入手,紧紧抓住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网络图,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等数学方法。只有这样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理”清知识,学生才容易记忆。]

四、应用,提高能力

1、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十九第1题,102页)

2、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第103页8)

3、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1)把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一拉,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

与周长都没改变。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在同一个圆中,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长.()

4、填空: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分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小圆半径2厘米,大圆半径3厘米,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比是,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比是

5、挑战题:

[简析:练习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个层次的练习抓住了学生的几种常见错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趣的标题,学生乐于参与这样人文化、趣味性的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总结,注重体验

再次出现知识网络图。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什么?有没有什么不太明确的地方?

六、作业,留有回味。

开放题:下边的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条长2厘米,下面一条是上面的2倍,你能根据这两条线段,想象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能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

[简析:开放题的设计可谓别巨匠心,既和本课复习的内容联系紧密,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人回味,锦上添花。也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学生“吃得饱吃得香”,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第二篇: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林秀琼 发布日期:2011-11-09 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国旗、数学课本、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接着教材教材提出:“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让学生实际动手解决这一问题,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最后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了感性材料。教学活动要注意,通过观察、估计、操作、测量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周长的概念。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是教学成功的体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形钟、笔筒、两根同样长的绳子、没有包边的镜子。

学具:若干平面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形、月牙形、树叶形)棉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小动物们准备举行一次运动会,这几天,小动物们都忙着锻炼呢!(课件演示:小动物跑步画面)

师:瞧!它们已经站在各自的跑道上准备跑步呢!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他们的跑道有什么不同?

生:形状不同。有的是五角星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月牙形。

师:接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小动物们是怎样跑的?(动画演示:小动物绕各自的跑道跑一周)

生1:小动物是沿着图形的边跑的。

生2:它们是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3:绕图形的边跑了一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动物们呀,就是绕着这些图形跑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揭题并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周长”。

板书:周长

二、感知周长

1、理解周长的意义

师:有谁认识周长?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1:图形一圈的长度。

生2:图形所有边的长度。

„„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这是你们对周长的理解,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翻开书41页齐读。

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

生:什么是封闭图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抓住了关键,这样吧,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1:封闭图形就是封住口的图形。

生2:封闭图形就是一点缝隙都不留的图形。

生3: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

课件出示:两组图形(略)

师: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组图形有缺口,而第二组图形没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组图形有开口,第二组图形是封闭的。

师:对!像第二组这样首尾相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画三角形解释首尾相接)

2、指一指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刚才认识了周长,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周长。

(1)出示:圆形钟

师:谁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就是钟面的周长?

指名学生上台指。

(2)出示:笔筒

师:笔筒底面是什么形状?

生:桃形的。

师:谁能指一指笔筒底面的周长?

指名学生指。

师:谁能说说指周长时应注意什么?

生1: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2:首尾相接。

师:对!指周长时一定要注意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也就是首尾相接。

(3)集体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离我们最近的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你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学生举起书,一起指。

三、探究测量方法

1、设疑

师:刚才小动物们跑步了,而且都是绕着各自的跑道跑了一周,谁跑的路最长呢?怎样就知道啦?

生1:看谁绕的弯多。

生2:我觉得要量出它们的周长。

师:那用什么办法来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呢?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这些图形的周长?

生:(异口同声)想

2、六人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要求:拿到图形后,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测量最好?然后再动手测量。

学生小组合作

3、汇报:你测量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你是怎样测量的?

4、比较归纳

师:刚才测量周长时,有的同学直接用直尺就可量出图形的周长,而有的同学先用绳子围了一周,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才得到图形的周长。什么样的图形就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什么样的图形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

生:像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都有直直的边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圆形、月牙形、树叶形边是弯的就得先拿绳子绕一圈。

5、小结

师:一个图形的边比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来量它的周长,没有直直的边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

四、拓展练习

1、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谁的周长长?

(请六位学生上台围一围)

生1:长方形的周长长

生2:一样长。

师:为什么一样长?

生2:因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无论围成什么样的图形,它们的周长都一样长。

师:你真聪明!其实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就是绳子的周长,而这两根绳子又一样长,所以它们的周长也就一样长。

2、给圆形小镜子包边

(出示:没有包边的圆形小镜子)

师:瞧!这面镜子玻璃边很锋利,一不小心就会把手划破,你们敢有吗?

生:不敢。

师: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安全使用这面小镜子吗?

生:给它用塑料包一下边。

师:包边的办法不错,包边到底要用多长的材料呢?多了浪费,少了不好看,也包不完。

生:先测出圆形镜子的周长,就知道用多长的材料。

师:真不错!还用到了咱们今天学到的新知识。

五、归纳总结

第三篇: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 教科书书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表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

4.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线、直尺、皮尺、树叶、课件 预习:

内容:数学书45页。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个子小小的、力气却大大的,能举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体,被称作动物界的大力士,你们能猜到它是谁吗? 生:蚂蚁。

师:同学们太棒了!它就是小蚂蚁淘淘,快跟淘淘打个招呼吧!生:淘淘好!

师:今天这节课淘淘就和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提示

1、描一描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5页,请你用彩笔描一描这片树叶和数学书的边线。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描的?

2、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把书打到45页,开始自学上半部分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如摸一摸桌面的边线、文具盒的边线。

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二)、量一量。怎样能得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

师:淘淘知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可是它还想知道自己爬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到底爬了多少厘米?该怎么办?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议一议:

1、可能有哪些测量方法?你们准备用哪种?

2、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3、小组内如何分工? 做一做: 实际测量,师巡视。说一说:

1、使用了什么测量方法?

2、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哪些?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指2名学生汇报。

(三)数一数。

淘淘看咱们班的学生这么积极地想办法,它也想像咱们一样学得更聪明,于是它开始积极地想办法,它看到了三个图形,想知道它们的周长,可是淘淘学奸了,它没爬也没量4,却知道了它们的周长,你知道为什么吗?仔细观察。它能数出来,你们能数出来吗? 学生独立数一数,然后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三、巩固练习

1、蜗牛奇奇看大家学得这么好,他也来走一走,你能将他们走的路线画出来吗?练一练第一题

2、淘淘看大家这么聪明,他又带来了一道题,想考考大家,练一练第二题。

3、淘淘很佩服我们同学们算得又对,学得又快,它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学习,因为这样它也能变更聪明!于是它高高兴兴地请来了4个好朋友一起跟你们学习,这4只小蚂蚁想分别绕着下面的图形走一周,他们走的路线一样长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背景材料:

在我上这节内容之前,前面是按教材编排特点,通过3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面就是三个课时的练习,教学目标都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并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所以我重新处理了教材,希望通过有益的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灵活的运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更希望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并灵活运用。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评价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体验。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比练习中,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实验报告表、设计图、信封、小棒、彩色笔、吹塑纸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课,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故事。(屏幕演示场面)

今天是大兔和小兔的生日,为了给大兔和小兔庆祝生日,乌龟老师准备了一块菜地送给他们,那是一块非常肥沃的菜地,种出来的菜很好吃,大兔和小兔都想独自占有那块地,乌龟老师没能办法就说:“以前你们都测量过那块地,现在谁最快算出这块地的面积和周长,这块地就属于谁!”大兔高兴地抢着说:“那还要算吗?,它的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都是18。”小兔想了想,说:“老师,他不对!这块菜地的面积比周长大。这块地是我的啦!”乌龟老师听了哈哈大笑……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块地乌龟老师该送给谁?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块长方形菜地吧。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并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学新课,启发思维。

1、请学生任意画一个长方形表示这块菜地

2、探究、合作、交流(完成提纲)

(1)用不同的彩色笔标明哪里是周长,哪里是面积,并计算。

(2)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乌龟老师为什么哈哈大笑?两只兔子的话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都动手画,动脑思考,小组交流、探究,从而总结归纳出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3、小结。

4、指导学生完成P101例1

5、解决实际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1)一块正方形地,边长是12米,如果在这块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其实算什么?)

(2)出示图,算铁丝的长度

(3)出示图,算桌面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启智培能。

1、P101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从这句话,你还有什么猜想?

2、“谁围的地盘大?”游戏,填写游戏体验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附一:实验报告表

长(分米)宽(分米)周长(分米)面积(平方分米)

附二:游戏要求:

1、小组里四人分别用小棒在自己的桌面上围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这就是你围到的地盘了。

2、记录好你的“地盘”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并比较谁围的地盘最大。 (一根小棒代表1分米)

3、注意四个人围到的“地盘”必须互不一样,摆出的图形16根小棒也必须全部用上。

思考讨论:根据你的实验报告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游戏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内相互交流去发现周长与面积间的内在的、深层次的联系]

3、判断题:

(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3)如下图上下两部分的周长不相等,面积也不相等。

四、机动拓展

小小设计师:设计并计算一间房子的面积和装饰彩条的长度。

课后反思:

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使学生很感兴趣,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带路人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发现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周长教学设计2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圆的周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圆的周长》

第一课时

2、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建立在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为学习基础的、是前面学习“认识圆的”进一步深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是相当重要的学习内容。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定义。

(2)能力目标: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绳测法、滚动法认识圆的周长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德育目标:通过对学习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生活实践的经验积累了一些教学知识。基本具备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让他们在自主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是他们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从而乐意去学。

三、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规定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能力、探索思维,拓展探索思维的空间。改变以前机械说教,沉闷程式化的教学设计。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我采用的是洋思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来掌握新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又让学生在课堂互动的快乐氛围接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我是按以下四个层次设计教学过程的: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让学生找出图中直径和半径,并说出什么是圆的直径和圆的半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对就知识的复习为新授内容做了准备和铺垫。

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自学提示:

(1)课本63页向我们介绍了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一种是滚动测量法,另一种是绳测法,拿出个小组准备的直径是10cm、15cm、20cm的圆。完成下列表格:

周长直径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2)探究圆的定义?直径不同的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样吗?这个比值叫做什么?用哪一个字母表示?读作什么?在通常计算时∏值取多少?圆周率是哪个国家的数学家谁最早提出的?

(3)根据被除数=除数X商,如果用字母C表示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怎样表示?

三、当堂训练、检查自学效果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2、一个喷水池直径是5m,他的周长是多少米?

四、订正学生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后教)

学生在求圆的周长时,不能正确的应用公式,这时我会告诉学生,已知半径求圆的周长用C=2∏r,已知直径求圆的周长,用C=∏d。

五、本课小结

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在回忆梳理的过程中再现了本课的知识点。

六、课堂作业、当堂批改(不少于10分钟)

1、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r表示圆的半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写作或()。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4

3、完成下列表格

半径rcm直径dcmCcm

4

1.2

12.56

4、已知圆的直径是20m求圆的面积?

附板书设计: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的定义

2、圆周率的定义即表示方法

3、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d或C=2∏r

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化校园 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提出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验统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一:课前交流,激起兴趣

师:同学们,在平时你都有哪些爱好呢?

师: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同学们的爱好非常广泛。我呢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把看到的美的事物拍摄下来。今天,也拍摄了一组关于我们校园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校园图片)。

师:图片欣赏完了,想说点什么?

生1:我们的校园真漂亮!

生2:真美丽!

师:看得出来大家都为生活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大家庭里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来准备上课?

活动二:创设情景,感受周长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都感觉到我们的校园非常漂亮,但是听咱们的校长介绍,为了让咱们的校园变的更加美丽,学校还决定在校园里建造各种形状的花坛。今天老师把花坛的规划图给带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课件出示花坛图片)

师:这么漂亮的花坛,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吗?

生: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师指生说)

师(指到扇形):那么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像不像我们夏天用到的(师手势演示扇的动作)扇子?它就叫做扇形。

师:这么美丽的花坛,要想保护好里面的花草,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1:按时给它浇水。

生2:不进去踩踏。

生3:在花坛一边竖上牌子,写上:爱护花草。

生4:可以给花坛安上护栏。 ……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看来大家不但爱动脑、爱思考,而且还非常有爱心。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了安护栏的保护方案,如果你是护栏设计师,护栏要安在什么地方呢?(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师:老师把各种形状的花坛,都按一定比例制成了美丽的图片,(出示花坛模型图片)大家看这是长方形的花坛、这是正方形的花坛、这是圆形的花坛、这是正方形的花坛。下面你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在小组内指一指,不同形状的花坛,护栏该安在什么地方?

(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护栏是在什么地方安装的。

生1(圆形花坛):我是围着花坛安一圈。(师板书:一圈)

师:你能把图片举高,边指边说,慢一点,让下面的同学听清楚吗?

生2(长方形):我把护栏安在花坛的四周。

师:你说得真好,长方形花坛的四周也就是花坛的一周。(板书:一周)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扇形花坛它的护栏在什么地方安装?

生:(边指边说)也是围着花坛安一圈。

师:大家围的花坛形状虽不同,但是围的方法却有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生1: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的。

生2:围了花坛一周。

师:回答得非常好,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了花坛一周。

活动三:深化感知,加深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知道护栏安在什么地方了,那需要多长的护栏呢?动脑筋想一想,要想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我们只要知道花坛的什么就可以了?(留思考时间)

生:只要知道花坛一圈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很聪明,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这就是这节课我和大家一块来学习的问题。(板书:认识周长)

师:有关周长,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周长?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

生2:周长到底有多长?

生3: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什么是周长,怎么样知道它的长度这些问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你能利用手中的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喜欢的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和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圆形花坛的周长(贴圆形花坛) 生:(边指边说)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说得真好,对,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哪位同学能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到前面来给大家说一说这几个图形的周长?(贴正方形、长方形、扇形)

生(边指边说):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扇形的周长是它一周的长度。

活动四:合作探究,掌握方法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了,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知道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呢?

生:测量。

师:这个同学很聪明,下面咱们就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图形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的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

(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前面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什么图形的周长。

生1:我们觉得测量圆形可以用绳子。

师:这个同学想到了用绳子测量圆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根绳子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测量的方法):做好标记,然后再测量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方法,你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好)简直太棒了。关于圆形谁还有不同的测量方法?

生1:我觉得可以用米尺。

生2:还可以用直尺,让它围着圆形转圈。

生3:还可以用纸条,然后测量纸条的长度。

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想出了这么多测量圆形周长的方法,其实,同学们在无意识中用到了一种数学思想。有知道的吗?(学生摇头)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到。

师:那其他图形的周长怎样测量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先用直尺测量出它们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只测量两条边就可以了,因为它们两条边相等。

生3:正方形只测一条边就可以,他们四条边相等。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的测量方法越来越简单。扇形的周长怎样测量呢? 生1:可以用绳子。

生2:用软尺。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测量方法,那么像圆形、扇形这样的图形,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用围一围的测量方法来求它的周长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活动五: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师:下面同学们看,设计师已经测量出这几个花坛各边的长度,你能算出它们护栏的长度吗?

(学生独立计算)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花坛护栏的长度,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正方形花坛护栏是8米,4个2相加是8。

生2:我是2乘4等于8米,因为4条边相等。

生3:长方形花坛护栏是12米,2+2+4+4=12米。

生4:2+4=6米,6乘2等于12米。

生5:扇形花坛护栏长为18米,5+5+8=18米。

生6:我是先算2乘5等于10,再加上8等于18米。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花坛护栏的长度,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是算出了花坛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花坛的周长。

活动六:课堂总结,渗透方法

师:你能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数学书封面、黑板面、桌面)

师:孩子们,想一想,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

师:你认为自己表现的怎么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周长的认识。

这节课你们不仅认识了什么是周长,还探索出了许多测量周长的方法,老师很佩服你们,希望你们能将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的挖掘出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互相测量你们腰的一周,也就是腰围、头围、胸围等。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试讲、研磨,我觉得自己有了进步,在“图形的周长”这节课上,通过让学生经历“看、指、描、说、摸、找、量、算”等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充分的交流中感悟、体验,获取了“周长”这一概念。课后,我在反思中觉得,这堂课真实地展示了我对磨课的一些粗浅认识。

本节课中我个人认为最大的亮点是:开展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新颖有层次,开放度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合作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

体验,在体验中感知。本课的教学,基本完成了预设的计划和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一看——学校花坛的规划图;描一描——各种形状规划图的周长;说一说——结合规划图说一说什么叫周长;指一指——各种形状规划图的周长;摸一摸——摸一摸课本封面、桌子面、文具盒表面的周长;找一找——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辩一辩——辩一辩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图形没有周长;量一量——小组合作量实物和图形的周长。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在这节课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了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不仅深刻地认识了周长的含义,还发展了他们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实践等能力。真正让学生在体验和练习中去感悟“周长”的实际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收获。

这次磨课,我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是在讲课的技巧上。这次讲课的经历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成长的体验,通过对教案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对于教材的把握也有了进步,能够更深层次地去挖掘教材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而不是照着教材来上课。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数学课堂上展现自我,收获快乐。“体验”课堂中,我与学生共成长。

周长教学设计4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细绳、圆片、学生准备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过《米老鼠和唐老鸭》吗?

师:今天钱老师把这两位“巨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咱们鼓掌欢迎它们的到来好不好?

(生齐鼓掌!)

师: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到底谁跑得路程长呢?(屏幕动画显示)

2.迁移类推

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后说明)究竟它们谁跑得路程长?如果给你有关数据你能裁定谁跑得路程长吗?

(1)师:谁来说说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就是求什么?(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2)师:谁再来说说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你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围成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做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4。)

师:知道边长×4的含义吗?(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指名说。

(3师: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圆的周长)

师:很好!那什么叫圆的周长,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愿意吗?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师:我们已经知道,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呢?小组讨论后指名答。

(完成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师:(出示一教具圆片)谁来说说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指名学生边演示边说。谁再来说说。

3.实际感知

师:请同学们拿起圆形纸片,小组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圆片的周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1.师: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很容易尺量计算,大家猜猜圆的周长用尺量计算方便吗?(不方便)

师:(出示教具圆片)那有什么办法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量出一号圆的周长,并把数据填写在实验报告单相应的表格中。听明白了吗,开始。(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预设)

(1)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方法一:用线绕

师:谁来与老师配合绕给同学们看看?

(师生合作用绕线的方法去测量圆周长)

师:这样绕了以后,怎么就知道了圆的周长呢?(生说明)

师:(课件补充说明)用线绕圆一周以后,捏紧这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

(2)师:除此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师:(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在圆上取一点作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线,然后把圆沿着直尺滚动,直到这一点又对准了直尺的另一刻度线,这时候圆就正好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什么……?(圆的周长)

(3)师: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圆,你会测量它的周长呢?(会。)

师:真的吗?谁敢来试试。

指名一生上台测量黑板上的圆。可能用线绕。

师:有什么感觉?(不方便!)

师:那你可以把它搬下来滚动呀!

这就说明用绕或滚这两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时还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方法。

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1.猜测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某线段长有关系呢?(半径、直径)

2.验证

师:谁知道圆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吗?(半径或直径)

师:圆的周长是不是和直径有关呢,请同学们来观察几个圆。(媒体演示)

师: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师:你感觉到了吗?

(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师:这就说明圆的周长肯定与圆的什么有关系?

(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现在请小组内相互分工一下,每位同学测量一个圆片的直径,并计算出你那个圆片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数据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生实际测量、计算、填表)

3.展示汇报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你们的数据。

师:从他们汇报的数据看,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吗?(商都是三点一几)

师:也就是每个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其他小组的也是这样吗?

4.揭示规律

师:这就说明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肯定是有规律的。在我们所测量的这些圆中,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屏幕出示图3:

师:在这三个圆中,不管是大圆还是小圆,每一个圆的周长也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如果再换成其它的圆来度量或者计算的话,同学们还会发现,它们每一个圆的周长仍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这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个表示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 (读pài)表示。

5.介绍小知识。

师:讲到圆周率,我们不得不提到祖冲之。(媒体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增强了感染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揭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想要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其实我们只要测量出什么就可以了?

(测量出它的直径)

师:那么已知这个圆的直径该怎样求它的周长呢?(用直径去乘圆周率)

师:说得不错!(课件演示并教学用字母表示公式C=πd的过程)

(板书:C=πd)

师:如果已知圆的半径r,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你是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C=2πr)

练习:(屏幕显示)现在你能裁定米老鼠和唐老鸭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唐老鸭跑的路程更远。

六、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教学例题: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弄清列式的依据。

(2)小结:已知直径求周长可直接套用公式。

2.通过媒体演示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作业。

饭店的门口竖着一个大钟,它的分针长30厘米。这根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小结:已知半径求周长只要先用半径乘以2求出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写成公式是:C=2πr.

五、总结,质疑,看书内化。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谈谈这节课的体会与感受。

六、巩固练习。

1.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π=3.14。

(3)半径的长短决定圆周长的大小。

(4)同圆中,周长是直径的π倍。

2.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2米。要用多长的铁条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

3.杂技演员表演独轮车走钢丝,车轮的直径为40厘米,要骑过31.4米长的钢丝,车轮要转动多少周?

4.求半圆的周长:d=6厘米(图略)

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 X2

周长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9-91页《圆的周长》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获得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一周的长度,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知识技能基础。在教法上,以“铺垫孕状——新知探究——新知运用”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全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作交流、自学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

教学目的

1、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实践,自计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4、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直尺、纸剪的圆、系有小球的绳子两具啤酒瓶、绳子。

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机器人轿车和跑车在两个赛道上比赛,轿车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跑车沿着圆形路线跑。

2、想一想

(1)要求轿车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了它的什么就可以?能说出你的依据吗?

(2)要求跑车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3、从图上可以看出,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谁来说说什么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圆的周长,归纳圆的周长的意义,突出正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理解,为后继教学“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作学习策略上的铺垫。】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1、感知、测量:用手摸圆的一周<纸剪的圆>

(1)师演示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怎样?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圆的的周长呢?

(2)利用学具操作,用不同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3)想一想:用这些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2、合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猜一猜:(老师拿出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手执另一端并不停地转动形成一个“圆”),你们还能利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可能与它们有关?

(2)比一比:同桌合作,用绕圆一周的彩带跟学具的圆的直径比一比,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3)算一算:小组合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学情预设:由于测量有些误差,其结果有所不同,可让学生通过争辩来统一认识】

(4)、议一议:计算结果有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5)、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本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算一算、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关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个固定不变的数,称之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表示。

指导读写

(2)指导阅读第90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介绍近代大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

4、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方式

(1)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C=∏d,学生任意挑选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2)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r

(3)问:转动木条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4)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

【设计意图:本设计通过学习自主的“探究—发现”,进一步理解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圆的周长公式就推导而出。】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辨析、判断<课件>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 )

(2)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 )

(3)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 ( )

2、教学例1 <课件>

(1)在生读题后,问:求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

(2)学生尝试,反馈评价。

3、完成第91页中间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的判断,加深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直径间关系深刻认识,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桌面周长的计算,培养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业务,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四、全课总结、

1、请学生说说收获。

2、回放两车比赛的课件;算一算,哪辆车跑的路程长?

3、生活中的数学

师演示;把两个啤酒瓶捆扎在一起。啤酒瓶的直径是T厘米,如果只扎一圈,至少要多少厘米绳子?(接头处不算)

设计思路

着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本设计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

一、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

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二、在探究中发现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操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三、在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中,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进而介绍祖冲之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看守代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圆周率的研究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作者简介:

郑蓉,现任教于浦城县新华小学,1971年出生,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担任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县学科带头人。

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和具体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情感与态度: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看一看,描一描。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美丽的叶子图片!多漂亮的叶子呀!可爱的蚂蚁看到它,高兴极了!它说它会画树叶,一笔就能画成美丽的树叶!看!(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两只小蚂蚁是怎么画的?谁画的好?师:这样由一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这外面的边叫做边线。

师: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圈,一个美丽的叶片图案就出现了。

现在谁再来说说,蚂蚁是怎么画的?生: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师:小蚂蚁也能做老师,它教我们画出漂亮的叶子,你们学会了吗?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3、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

你们知道树叶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4、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地面周长、水池池口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cm左右。

4、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

有兴趣吗?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四)闯关练习。

1、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这里有3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

看课本45页第2题,做在书上即可。选择长方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有不同方法吗?大家真聪明,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面我们还要研究。

第一关谁成功了?请为自己加上100分!2、下面我们来继续闯第二关。怎样量出树叶的周长?谁闯过了这关加上200分。

3、第三关。(课本45页第3题)课件出示图:他们的周长一样吗?(指名说说)我们来看看演示移动的方法。

谁闯过了这一关?祝贺你们!每人加300分!回想一下,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周长的?这一关哪组闯过去了?请加上200分!现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不要灰心,有信心赶上他们吗?希望你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头赶上!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能谈谈自己还有什么困惑吗?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首先利用微机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漂亮的树叶,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以后,学生有了得到树叶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描树叶的轮廓,这样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态,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然后教师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先让学生估测老师的腰围,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实际去测量,借此来估计自己的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闯关比赛形式的练习,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将本节课的练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周长教学设计8

教学资料: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幻灯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问:这些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周长?

出示:平面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想一想:什么叫元的周长

出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能够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这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哪些部分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出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明白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63页,默读“其实”到“π≈3.14”.以及“你明白吗?”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什么叫圆周率?

2.你明白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吗?

师: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祖冲之就已经把圆周率精确到了7位小数了,他的发现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脉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明白了圆周率,还需明白什么条件就能够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应怎样表示?

此刻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决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决定:

1、π=3.14

2、只要明白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能够明白圆的周长()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求下面圆的周长:(见课件)

师:十分不错,大家基本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们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下面看例题1:

八、出示例1:

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半径是33厘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小明家离学校一千米,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C大约转了多少圈(π取3.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c=0.33单位:米

c=2πr1000÷2=500(圈)

=2x3.14×0.33

答: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07.24(cm)

≈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2米.

九、课堂练习:

(一)应用题:

1.一张圆桌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转过多少米?

3.汽车轮胎的半径是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二)选取填空: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πC.3

3、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十.思考: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它的半径或直径呢?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周长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五、学具: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什么知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现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可惜)以后我们可要保护好树木。小姑娘想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 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认识周长,我们还得具体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教师板书:围 一周)

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认识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是到哪一点结束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始描吗?

3、辨别一周。了解知识建构情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你能找到这样的一周吗?并用手摸一摸,看谁找得最多?

1、学生活动。

2、汇报。 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 教师板书、完善概念。(生读)

4、说物体面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认识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单些;觉得太简单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提出测量要求。

2、学生汇报。 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求不同的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灵活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认识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示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

猜测——验证——结论

3、汇报。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欣赏中结束这节课吧。

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具准备:

1元硬币、直尺、线绳、三角板、彩笔、计算器、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观察画面,看看聪聪一家的自行车,你有什么发现?

2、聪聪的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

师介绍: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

3、学生说说哪是1元硬币的周长,准备的圆片的周长。

4、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情境图,看看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同桌合作利用直尺、线绳等工具测1元硬币的周长与直径。

学生汇报时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学生估计1元硬币周长除以直径大约是多少。

3、小组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各是多少,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

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4、师介绍:任何圆的周长总是他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与圆周率的关系。

5、课件播放兔博士网站资料。

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6、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公式:C=πd,C=2πr

今后要求圆的周长,你要找什么?

三、巩固发展

1、出示第84页例题

学生自己解答

交流选用哪个周长公式,为什么?

2、出示第84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自己解答

四、交流收获

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概述: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节课在学生观察、触摸的活动中突破难点,感悟、感知周长的意义。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周长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正确理解周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在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会用恰当的方法测量、计算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的年龄为8岁左右,对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兴趣很浓。

2、学生喜欢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教学策略:

1、让学生在摸一摸学具及观察画面中讨论、归纳周长的意义,主动获取新知。

2、在感知周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提示独立完成周长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

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学课件、自制图片。

3、学生准备树叶、红领巾、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

教学过程:

1、感悟周长、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请大家快速准备好学习用品,我们一起摸一摸树叶、红领巾、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线。(请个别同学演示。)摸到的边线是什么呢?(同桌议一议)什么是周长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学一学。(板课题)

2、展开讨论,感知周长。

请同学们描一描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线。(同桌互相说说边线和周长的关系)观察画面中树叶、门洞、小兔等物体周长的动态演示过程。(独立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并向全班反馈)思考:图形的长度是图形的周长,对吗?(板画树叶,用彩笔描出边线)教师引导归纳: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板书)

3、联系实际,理解周长。

摸一摸桌面、书面、手腕的周长,互相指给同桌看。

4、周长运用,拓展延伸。

a、想知道茶叶筒底面周长,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观看测绳绕茶叶筒底面周长的动态演示过程。)师生共同测量出实物茶叶筒的周长。

b、观看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

c、观察动画演示,发现每组图形的周长相等吗?(利用重合、旋转)

周长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复习前学生已经系统复习和整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本节课整理和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教材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并整理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发展数学思想。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有能力去将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时间的迁移等各种原因,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所淡忘,导致在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中,常常遇到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借助各种素材,进一步建立这些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起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回顾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和形成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网络。进一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揭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尤其是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整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公式推导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各一个。

学具:一幅三角尺,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归纳复习整理的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黑板贴图)

师:让我们继续走进平面图形的世界里,复习回顾这部分知识。如果你是一位小老师,你觉得我们应该复习哪些内容,才能较全面的帮助大家整理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呢?

板书:周长面积板书:意义、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师:把大家刚才说的意思归纳以后,就是一个复习提纲,这就是知识整理归纳的常用的方法提纲法。(板书:提纲法)你觉得提纲法的优点是什么呢?提纲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提纲挈领,一目了然,读起来清楚明白。

二、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量单位。

1、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生1: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它们的周长。

生2: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课件出示意义)

2、火眼金睛。

师:看来周长与面积的意义是不同的,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大家仔细看这两组图形,每组中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课件)

师:同学们先自己观察,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汇报)

师:通过这两组图形的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生2:我发现两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

师:那么计量单位、计算方法相同吗?

3、周长和面积的计量单位。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周长和面积的计量单位分别是什么?

生:周长的计量单位是长度单位。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生: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生: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1公顷就是边长为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生:100米。

师:1公顷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所以我们在进行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要统一。

三、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1、梳理知识,整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看来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意义不同,计量单位也不同,那么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吗?哪位同学把整理的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给大家介绍一下?

C=(a+b)×2c=4a邻边之和乘2三边之和上下底与两腰之和

S=abS=a2S=ahS=ah÷2S=(a+b)h÷2

师:同学们请看,根据大家的回答,老师把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计量单位、计算方法都进行了整理,那么这种复习整理方法的方法你知道叫什么吗?(列表法)你觉得列表法的优点又是什么吗?(便于分析、比较、总结出规律)

2、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又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除了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还可能拼成什么图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2)可不可以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他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上底加下底的和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此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也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除了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外,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高时,可以拼成正方形。

3、沟通联系,建构网络。

师:在同学们交流图形面积推导的过程成中,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绘制出了用来表示图形关系的一幅网络图,那么这种整理复习归纳的方法就叫做网络法。请同学观察这幅网络图,你都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长方形是基础。

②图形之间有联系。

③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公式的统一。

1、师:长方体与正方体是我们学过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吗?同一的计算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那么在这些平面图形中,五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可不可以统一成一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呢?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长方形,因为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而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而三角形与梯形虽然说要除以2,单也可以变成长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师:刚才两位同学是对的,因为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我也有我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吗?你能不能把其余的四种图形都看作梯形?

(1)三角形看作上底为0的特殊梯形。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看作上底和下底相等的特殊梯形。

3、那么现在你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表示其他四种图形的面积吗?

长方形s=(a+a)b÷2

=2ab÷2

=ab

正方形s=(a+a)a÷2

=2aa÷2

=a2

平行四边形s=(a+a)h÷2

=2ah÷2

=ah

三角形s=(a+0)b÷2

=ab÷2

师:面积公式可以统一成梯形面积的公式,这恐怕是大家没有想到的。看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五、分层练习,提高能力。

六、归纳总结,提升技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的是什么内容呢?(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对平面图形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复习,课下请同学们再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容易出错的题型,下节课进行汇报。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面积提纲法

意义所有边长的总和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列表法

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网络法

C=(a+b)×2S=ab

c=4aS=a2

计算邻边之和乘2S=ah

方法三边之和S=ah÷2

上下底与两腰之和S=(a+b)h÷2

周长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第84页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指一指、描一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具准备:树叶、尺子、软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圈”和“周”的联系。

1.出示学生篮球场的情境

经常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小美计划每天绕着篮球场跑一圈,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跑的。(出示动态演示跑步)

师:小美跑得对吗?为什么?你觉得她应该怎么跑?

生1:她跑得不对,没有绕着篮球场的边线跑。

师:这一次,小美又跑够一圈了吗?应该怎么跑?

生1:不够,没有跑回到起点。

小结: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最后回到起点,这样跑才是围着篮球场跑了一圈,这一圈在数学上称它为“一周”。(板书:一周)

师:你知道篮球场的一周有多长吗?小美爸爸测量出篮球场一周的长度是66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一周的长度”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体验,理解周长的本质。

1、认识平面图形的一周

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你知道这三个图形的一周指的是哪吗?说一说、指一指。

师:你能找到身边物体的表面,指一指它的一周吗?(学生找一找、摸一摸)

师:你真厉害!老师为你骄傲!现在有些物体表面的图形跑到练习纸上了,请你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吧!

学生在练习纸上描一描活动一中古画表面、绿色小旗表面、五角星表面、树叶表面、钟面的一周。

学生展示描图形的一周。

2、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我想把这幅古画的四周装裱上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实际上就是要算什么?怎么做?

生:用直尺量出每一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师:你真棒!经过测量,古画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5分米,我需要花边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生:20分米。

师:你们真聪明!把古画四条边加起来得到的20分米,就是这幅古画表面一周的长度。那绿色小旗表面一周的长度又怎样才能知道呢?

生: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那五角星表面一周的长度呢?

3、找到测量不规则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方法,化曲为直。

师:树叶和钟面的边线不是直的,你有方法能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吗?

生:用细线绕一周,再把细线拉直了用尺子量。(化曲为直)

师:树叶表面的一周指的是哪里?用什么方法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呢?

生:用刚才绕细线的方法。

师:刚才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树叶表面等图形,我们都能通过测量,算出它们的一周的长度。(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4、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出现角、不封闭图形,组织辨析。

师:弯弯曲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这些图形,都能算出一周的长度吗?

生:能。

师:那这两个图形谁来找一找它们的一周,并算出它一周的长度?(出示角、不规则图形)

生:算不出一周的长度。因为角和另外那一个图形从起点开始沿边线回不到起点。(学生指一指)

师:这两个图形和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这两个图形从起点沿边线回不到起点,没有封闭起来。

师:像角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不封闭图形。

师:那像长方形、三角形、圆等这些图形能够从起点沿边线回到起点,没有缺口的,我们叫什么图形?

生:封闭图形。

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1、下面各图形中,哪些是封闭图形?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

(课本84页第1题)

2.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

3.一块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鹿和小马分别绕A、B跑一圈,它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第83页“做一做”。

2、回家算一算家里饭桌表面、电视机显示屏表面等物体的周长。

板书: 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周长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概念,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情境图,便于他们联系篮球场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师: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画一个长方形来代表篮球场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篮球场的两条

长对应这个长方形的哪两条边(课件上篮球场的两条长闪烁)?

生:上下两条边。(教师拿表示长的磁性小棒摆在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上,并写上28米)

师:那两条宽呢?(课件上篮球场的两条宽闪烁)

生:左右两条边。(请学生上台拿表示宽的小棒摆到长方形上去,并写上15米)

师: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其实也就是求这个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又把篮球场抽象为一个长方形,便于学习和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此时教师下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其把他的答案写在磁性小黑板贴上,然后请他带着自己的方法上台)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还可以借助老师的小棒解释。)

预设1:

(1)28+15+28+15=86(米)

86

30

56

预设2:(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56+30=86(米)

43

43

预设3:(4)28+15=43(米)

43×2=86(米)

师:这四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只需两步计算。

师:这也是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候经常采用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3)“练一练”。

那我们就用刚才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吧?(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前两道)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纠正。

2、正方形的周长。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课件出示“试一试”)

师:请你们自己读题,并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1:25×4=100(米)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这里为什么要乘“4”?

生: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边相等。

预设2:50+50+50+50=100(米)

师:这样做对吗?(对)

生:这样做太麻烦了。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再算一个正方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在它的一条边旁写上边长)的周长的时候,只要怎么样就可以计算出它的周长了?

生:边长乘4(教师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补充课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又相对容易,这里就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决,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完成“试一试“后再出示一个一般的正方形,帮助学生归纳计算正方形的公式,加深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比较归纳

师: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相同:都是求四条边的和。

不同:长方形的周长是用一条边加一条宽,再用结果乘2;正方形的周长是用边长乘4。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后,让学生再回头再一起比较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一方面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更好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快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课件依次出示:

长方形:长6米,宽3米,周长米。

长方形:长8cm,宽4cm,周长()cm。

正方形:边长12分米,周长()分米。

长方形:长15m,宽5m,周长()m。

设计意图:本题设计为快速抢答,数据很简单,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快速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其周长。对于长方形,学生要采用第四种方法才能更快速得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从而巩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隐形中运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形成技能技巧

师:下面我们再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开课本第42页,自己独立完成第3、4两题,同时指名两位同学黑板板演。

(教师下面巡视,有必要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完成“想想做做“第3、4两题。

学生完成后

(1)课件出示第3题。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吗?哪里告诉你是算这个长方形周长的?

生:跑一圈。(课件将“一圈“一词圈出)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以后我们要注意这一类词语。

(1)课件出示第4题。

师:哪里告诉你是算这个正方形周长的?

生:边框。(课件将“边框“一词圈出)

师:你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由于课本上这两题的难度不大,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两道简单的实际问题没有难度,所以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在课本上解答,培养学生独立审题、解题的能力,学生完成后,在校对过程中总结以后会经常出现一类求周长的词语,如:一圈、边框、四周等词语。

3、拓展提升

师:老师这边还有一道和长方形周长有关的问题,你们敢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第4题:4、一个长方形的池塘,长126米,宽74米,小明每天早上绕着它跑两圈,小明每天跑了多少米?)

师:这道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生:池塘的长是126米,宽74米,小明每天绕着它跑两圈,问题:小明每天跑多少米?(课件依次标出这些信息)

师:题目大家都清楚了,但是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有点困难了,请四人小组讨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学生完成后,小组代表发言。

师:以后在做题时一定要报题目的意思弄清楚了在做。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告诉大家,不能盲目第认为现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那本题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仔细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意思再下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导入新课,进而把它抽象成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间。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在这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周长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课件出示(树叶、甲虫) 问:这是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是怎样爬的 沿着什么路线爬的 (树叶的边线)

请问: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又叫做树叶的什么 (周长)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认识周长

1、下面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儿童游泳池去看看(课件出示游泳池图片)

谁愿意上来指出池口的边线 它是从哪里到哪里 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池口黑色边线的长也就是池口的什么 (周长)

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出示数学书、

2、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举例:你还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如桌面,三角板等)

3、刚才同学们指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老师还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 请你描一描、

有谁愿意把你描好的边线展示给大家看看、(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也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周长)

那么谁愿意上来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并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周长,那么老师现在想知道一些物体的周长、

4、出示树叶、

老师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课件演示测量方法)谁来说说我们在用毛线测量树叶周长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开始测量,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周长,那现在我想知道这张明信片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

师:像明信片这样规则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边长,再算出四条边长的总和就可以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纸牌和明信片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计算图形的周长、

乌龟给我们准备了一些规则的图形,请看,它还细心的给我们量出了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由此可见,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不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是聪明爱思考的好学生,所以老师想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1、老师这里 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老师把第2个正方形剪掉一个小正方形,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应该从哪儿到哪儿呢

2、请问:现在这2个图形的周长还一样吗 (指名说)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下面请同学们取出这两个图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 (周长)其

实周长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五篇:《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比较、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总结周长公式

检测工具:

1、判断(每题10分)

⑴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⑵长方形周长=长+宽×2()

⑶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

2、选择(每题10分)

⑴长方形桌面,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A、10分米 B、24分米 C、20分米

⑵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A、5×4 B、5× 2 C、(5+5)×2

3、计算简便方法下面长方形的周长(每题25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我们学校最近在操场上画篮球场地,篮球场最外圈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工人叔叔用纸胶带围了一圈,再刷油漆,这样又直又美观。工人叔叔让老师算算围一圈用多少米纸胶带?我们愿意帮忙算一算吗?知道要算长方形的什么吗?(周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明确目标

学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预期效果

长方形有什么关于边的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一组边较长叫长方形的长,一组边较短叫长方形的宽),它的周长又是什么?能指指吗?大家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相信大家学了这节课后一定会很好的帮助工人叔叔解决问题的。老师更相信大家能自己探讨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认真读下列任务,并在纸上完成第⑴、⑵任务后和同桌交流第⑶个任务。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⑴量出下面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并标出来。(用厘米做单位)

⑵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

⑶和同桌交流,选出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2、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教师分三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1、是否按要求做,2、是否有困难,3、寻找展示交流对象)

3、展示交流

⑴长+宽+长+宽=周长

⑵长+长+宽+宽=周长

⑶长*2+宽*2=周长 说长*2和宽*2的含义

⑷(长+宽)*2=周长 说(长+宽)*2的含义

优化计算方法,学生说说理由。

总结:方法虽然很多,但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要选择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反馈练习

⑴计算用多长的纸胶带,也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篮球场长25米,宽15米。

⑵量一量课本的长和宽,用整厘米计算它的周长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5分钟完成)

2、效果反馈

出示正确答案,自己批阅,教师统计达标情况(全对的有 人,90分以上的有 人,能自己改正,需要帮助的 人)

3、反思总结

自己独立总结本节知识,交流总结。

下载周长教学设计[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长教学设计[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长认识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 3、在学生充......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西河小学 张舒娜 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凤城镇下孔完小常粉连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

    三年级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周长 教材第83、8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数......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 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周长这个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线段的长度概念和度量单位有了一定认识,并......

    《图形周长》 教学设计

    《图形周长》 教学设计 杜瑞丽 一、新课伊始,我创设给不同形状花坛围护栏的情境中自然地引出周长,让学生获得“周长”最初的表象。然后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素材,通过指一指、描一......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