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10小蝌蚪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初步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初步认识了解四格绘画形式。
(3)德育渗透:懂得遵守纪律,团结协助及安全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相似形的组合与绘画。
(2)四格绘画的再创作。
三、内容分析:
教材以“旅行途中小蝌蚪们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为发散点,引导学生思考“还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并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让学生在看似随意的创作中体会小蝌蚪旅行在形式发展方面的多种可能性。针对低年级学情,教材从儿童的绘画心理出发,借以小蝌蚪旅行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故事中对蝌蚪这一点状物的组合形成感性认识和再创作。
四、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以相似形的组合为主要表现元素的的表现性绘画课,通过教学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形成认识、理解并进行绘画创作。但更根据其理解和接受能力,巧妙地向学生渗透了相似形的组合随意而有趣、多样和多变的绘画基本知识,柔化处理知识问题,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学习活动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五、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表现、自主创作。在两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感情的投入,又要考虑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发展。活动一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组合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大胆表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应发挥情趣性强的特点,让学生能在充满童话的意趣中愉快地参与学习。
六、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激发联想、初步感知——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畅谈构想、引发创新——自主绘画、巡回辅导——学生小结、老师归纳。
七、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提示课题。
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打一动物)
(板书:小蝌蚪)
(2)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新课。
提问:同学们,能告诉我,这节新课要学些什么吗? 肯定学生的想象,提问:你觉得我们今天学习的绘画跟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引出四格绘画的概念。
拓展欣赏两组四格绘画作品,让学生加深对这类画种的印象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入新课。
(3)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小蝌蚪》精彩的动画,让学生边欣赏片中的形象,并引导学生进入蝌蚪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开联想。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小蝌蚪》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小蝌蚪,学生伴随欢快的节奏而展开联想,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学生活动:每组让两名学生上台作画:其中一学生负责画一颗黑豆,另一学生上台尝试将黑豆添画成小蝌蚪(让学生体会协作画画的乐趣)。
观察分析画面上的“小蝌蚪”,对比分析哪只小蝌蚪最象“小蝌蚪”。不象的小蝌蚪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讲评后出示蝌蚪和青蛙的相片,略讲其关系,渗入安全教育。
课件出示课本图例:
片段一: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师: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生1:做运动,锻炼身体。生2:吃早点。生3:玩耍。
师:我们注意到了,这里可不我们刚才在黑板上画的单只小蝌蚪,是一大群。它们起床后列队出发。看得出,小蝌蚪们是非常守纪律的动物。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让学生画独立绘画成群的蝌蚪,之后进行小组评价,推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并说明画得好的理由,最后再由老师讲评。
(注意强调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蝌蚪。渗透建立单个和群的概念,了解蝌蚪的组合可以有疏有密。)片段二: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蝌蚪们怎么办呢? 师:如果他们继续旅行,你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生1:小蝌蚪会去找妈妈。
生2:小蝌蚪迷路了,遇到乌龟后被乌龟送回了家。生3:小蝌蚪又聚在一起旅行。……
(5)作业:大胆想象,完善小蝌蚪的第四格作品。(老师巡回辅导,展示优秀作品,鼓励想象独特的同学)
八、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归纳小结。
第二篇: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上)
闸口小学 美术 学科备课
年
级: 二年级
任课教师: 白斌华
2012年8月
课题:美术始业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与欣赏美术画册,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对新学期美术学习任务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激发学习的欲望,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
2、说说自己对美术学习的希望和打算,交流心得。
3、明确本学期的美术学习要求以及具体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注意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观看、欣赏新教材。
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新学期书本、同学以往的作业和作品。学生准备: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总结
1、在组长的组织下对一年级的美术学习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讨论,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
2、发表自己对进入二年级学习的想法,说说具体的打算。
二、欣赏与了解
1、学生采用摸、看、比、说的形式观看新书,初步的了解新学课本,同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1)这本新的美术书与原来的有什么不同?(2)你更喜欢那一本?为什么?(3)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课?为什么?(4)你希望老师用怎样的方法来教?
(5)你认为学好美术课要作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2、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在老师的组织下,将练习画本上的画纸一一上缴,集中摆放,看哪一组收缴得又快又齐。
3、听老师提出的新学期学习要求。
(1)每次课前准备好美术用品和工具。
(2)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废旧材料。(3)保持作业时的教室整洁。
(4)针对各班特点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板书设计
教后感
美术始业教育
要求:
1、每次课前准备好美术用品和工具。
2、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3、保持作业时的教室整洁。
课题:难忘夏天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2、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油画棒与水粉颜料结合以及其他的的形式表现画面。
3、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具有夏季特征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油画棒与水粉颜料结合的形式表现具有夏季特征画面。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说出他们记忆中的夏季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师:颜料、水粉、范画、花裙子、纸、剪刀夏季的图片、照片物品等。生:颜料、水粉、纸、剪刀、水果、夏季的图片、物品。
教学过程
一、游戏
1、教师出示游戏:“连连看”
红 橙 黄 蓝 绿 紫(夏)以上颜色哪些可以与夏天有联系?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水粉颜料涂抹各种色彩,(事先准备好一张用白色油画棒画好夏季景观的白纸)随后出现一张油画棒水粉画。
3、夏季的色彩太多了,如此的丰富,夏天里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同样的丰富,让我们跟随色彩走进难忘的夏天。
二、准备
1、(师生拿出准备好的夏季用品)走进夏天我们要做些准备,你们都带了什么来?
2、同学分小组相互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如:泳衣、泳镜、游泳圈、太阳镜、花裙子、太阳帽等。也可简单将自己或同伴装扮一下。用头巾扎一扎,带上小墨镜„„
3、让我们出发,一会儿会到哪儿呢,同学们,仔细看噢!
三、回忆夏天
模仿秀:装束特别的小朋友,你要到哪儿去呢?通过你的动作告诉大家吧!
(学生可以表现游泳、郊游、溜真冰、骑车„„)
(1)随即提问:经常游泳皮肤会„„?
夏天汽车的人还会穿成什么样?
你怎么看出小朋友是在夏天溜真冰?
(2)夏天都会有哪些水果?除了水果夏天还有一些什么好吃的?(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撕纸、剪贴、画一画等。(4)欣赏:打开书看看书上的作品多有趣。
四、讨论
1、在我们的记忆里,夏天有火热的太阳,有绿树下的浓荫,有暴雨雷电,也游游泳时的欢乐。同学们讨论一下,夏天里还有什么?夏天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同学门相互讨论,教师到各组参与。
五、创作
夏天里大自然的色彩很丰富,特别的事也很多,请你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六、评价
1、同学门相互欣赏各自的作品,比一比谁的夏天最特别、最有趣。
2、猜猜看:(1)夏季为什么这样热?(2)哪些颜色使人感到炎热?哪些颜色使人感到凉爽?(3)我们国家是夏天的时候,别的国家也是夏天么?
板书设计
第一课:难忘夏天
红 橙 黄 蓝 绿 紫
(夏)
撕纸 剪贴 画一画
教后感
课题:机器人伙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并努力想象、创造的意识。
2、认识科学的进步,对未来科学的展望。
3、通过想象,表现一幅机器人的活动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讨论机器人的未来生活并加以表现。难点:想象的奇特,有预见性。
教学准备
师:机器人玩具,有关机器人的影视动画、图片,范画,拟声录音。生:记号笔,彩色水笔,收集机器人玩具、图片、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表演、装扮
1、教师出示一些废旧材料,如:报纸、易拉罐、纸盒、木棒„„提问:你能用这些废旧材料组合出什么东西?(学生讨论回答)
2、教师出示课前制作好的“机器人”,提问:这是用废旧材料组合出的什么?
3、你可以用这些材料将你自己打扮成机器人吗?
(1)同学们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将自己装扮成机器人。机器人装扮好了,谁来模仿一下它们是如何走路、说话的?
(2)请学生模仿表演。动作可以有阶段性的停顿,像机器人一样的停顿动作。
谁来评评哪个同学模仿的像?
(3)学生相互评价讨论。
二、讨论
1、你见过机器人吗?在哪儿见到的?
2、你见过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 学生描述机器人的式样特征。
3、它有什么功能?(学生可以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
4、你想像展望未来的机器人还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它长的什么样? 学生展望,想象要奇特、多彩。小组学生简单描绘一下,还可展示各自的设计草图。
这些机器人还真可爱,如果我有一个这样的机器人伙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三、欣赏
1、机器人动画片段。
(1)哪个机器人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交流机器人故事书。
(2)简单介绍此书故事内容。欣赏课本上机器人的图片。(3)它们在做什么?
2、欣赏郭达、蔡明的《机器人》小品。小品中的机器人会做什么事?
四、演示、创作练习
1、教师演示画一个机器人。它的头、身体还可以是什么形状的?
2、请若干位学生上黑板用几何形组合机器人。
着重强调机器的表现方法,如加一些表现金属质感的高光、表现机器组合的铆钉等。
3、学生想像创作,画一个机器人,可以在画面上加上废旧材料,还可以写上说明文字。
五、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举行机器人展示会,全班巡回观摩。
2、评选几位作品创意奖。
3、故事续编
(1)故事开端:科研人员设计出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造型独特„„功能十分强大„„
(2)故事结局如何,请你说一说。
4、和着音乐全班集体学做机器人。
六、辩论角
1、未来的机器人会比人更聪敏吗?
2、机器人能帮助人,但也会对人造成伤害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机器人伙伴
动作可以有阶段性的停顿
奇特、多彩
教后感
课题:水墨情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了解各种颜料,工具的性能,画法。
3、运用综合手法使画面丰富,有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墨画画法。难点:能将各种工具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师:国画颜料、水粉颜料、油画棒、笔、调色、盘、剪刀、胶水、欣赏课件、范画、图案参考。
生:彩色水笔,调配颜色用的笔、盘、颜料、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比较
1、小朋友们,老师这有一些画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欣赏,仔细看,看完了告诉老师每幅画分别用了哪些颜色,用了什么方法画的?
(比一比哪位同学看的准又快)
2、看一幅、贴一幅
分别有:(1)水墨画(2)油画棒画(3)水粉画(4)版画(5)拼贴画(找区别,着重讲解水墨画的特点如纸张的特点,工具的特点等)
二、尝试
1、复习、巩固各种画的单一画法
(1)水墨画:采用国画颜料、水、墨 注意:水份的控制
(2)油画棒:采用油画棒 特点:不溶于水(示范)
(3)水粉画:采用水粉颜料、水 特点:水粉不同,画出的效果不同
2、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尝试各种方法。
如:用油画棒画一画线条;用毛笔加些小点、小圈;用水粉颜料涂一涂色等。
提示: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方法组合在一起使用,注意观察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效果。
三、欣赏
1、欣赏一段优美的水墨动画。
2、综合绘制方法的范画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幅画,与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有何不同?相同在何处?这幅画把刚才我们看到的方法都用上了。
(1)分析 讲解 示范
分析:这幅画每个地方分别用了什么技法?(生讨论,生)
讲解:将水墨、油画棒,水粉等结合起来会出意思不到的效果使画面更丰富。
(2)示范:具体示范 讲解
2、打开书,在书上同学们还会看到很多有趣的画面,同学们同桌一起看一看,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
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的创意、材料。四启发、创新
1、除了刚才老师讲的这些,你还能想出哪些好方法?
(1)指印法(2)点点法(3)拓印法
2、学生在实物投影上示范给同学看,同学们可以补充不同的想法。
五、创作
学生作业设计:用多种技法,以水墨为主画一张综合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水份控制
六、评价
1、优作讲评,不足作业提出修改方法
2、金点子:同学们可以尝试用刚才画好、印好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如剪纸、改变成一把小伞、制作成一件小手工、回家后还可以各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在自己的白色T恤衫上画一画„„。
板书设计
第三课:水墨情趣
水墨画 油画棒画 水粉画 版画 拼贴画
指印法 点点法 拓印法
教后感
课题:相同图形排排队
教学目标
1、了解图案、单独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一些知识。
2、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描绘技能,能描绘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
3、在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思、组合、创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真的态度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描绘技能,描绘出美观大方的图案,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掌握二方连续创作的特点与规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完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图片、资料、范画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手工工具、各类材料。
教学过程
一、探究
1、课前收集生活中的二方连续图案,把携带方便的带到学校来。
2、通过自己的观察,说说自己的图案的内容、规律、美感。
3、相互讨论,研究二方连续的特点。
4、试着用简单的图形或简单的纹样画一下。
5、说说自己勾画的图案,加深理解。
二、欣赏与指导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
2、二方连续在生活中的运用:建筑、服饰、日常用品、饰品等。
3、排队游戏,让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的组合方式。
4、研究二方连续的组成方法,图案和图案有规律的向两个方向排列下去。
三、创作
1、讨论和研究制作方法。
2、整体构思,制作一个单独的纹样,向两边重复组成。
3、尝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二方连续图案,教师鼓励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尝试。
四、评价、拓展
1、说说自己作品的创意,欣赏和体会别人的表达和构思。
2、观察生活中的二方连续,感受图案的美感。
板书设计
第四课:相同图形排排队
内容 规律 美感
建筑 服饰 日常用品 饰品
教后感
课题:小挂件
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将收集、加工后的什物串起来,制作1—2串挂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认识小挂饰的造型特征和特点,掌握制作小挂饰的方法。难点:能否安全并熟练的操作使用工具。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挂饰及图片,胶水,针线等材料。
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落叶,纽扣,贝壳针线,透明胶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教师出示一些挂饰的实物,如项链、手链、脚链、腰带、耳坠、包饰、手机饰品、钥匙坠、风铃、信插„„
2、小朋友,你们见过这些东西吗?你知道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3、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挂饰”!
4、哪些物品可以称为挂饰呢?
二、游戏
1、那么我们就用这些小挂饰来装点一下教室、自己和同学吧!
2、学生任意挑选一个喜欢的小挂饰,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如:(1)挂在自己或同学的脖子、手上(2)挂在书包上
(3)挂在教室的各个角落(4)挂在钥匙上„„
3、你觉得谁挂的既合适又漂亮? 学生欣赏大家的装饰,相互评价。
三、认识
1、平时你在哪儿也见过挂饰呢?说一说你找到的小挂饰的样子、特征等。
2、教师出示各种各样丰富的手工小挂饰,学生欣赏。
3、看看这些小挂饰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有用吸管做的(2)有用彩色的线做的
(3)有用纸片做的(4)有用纽扣做的„„
4、今天你带来了哪些制作材料呢?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所带的制作材料。
5、教师介绍一些其他制作材料,拓宽学生视野,教师边介绍边出示 一些大自然图片及挂饰图片,还可配上轻柔的背景音乐:
如果你生活在乡村,那么除了收集废旧物品,你还可以到野外去采集大自然的馈赠——缤纷的野花、柔韧的枝条、五彩的浆果、玲珑的石子、美丽的贝壳„„
四、演示
1、教师出示制作小挂饰的材料:彩色小纸片、线、一个小铃铛等。
2、教师演示制作过程:(1)用铅笔把纸头戳个小眼;(2)用线穿过纸片打个结;
(3)用同样的方法依次串入各色纸片,在相等的地方打结;(4)最后在小挂饰的尾巴上系一个小铃铛!
五、讨论、制作
1、老师刚才制作了一个漂亮的小挂饰,你准备用什么东西串挂饰呢?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指导:
并不是所有的东西串在一起都会好看的,一般情况下,组成一串挂饰的什物种类越少越讨巧,或者将有联系的什物串在一起。
3、有些东西需要加工一下,像纸片,有的需要裁剪、绘画,有的需要折叠,这样串起来才会好看。
3、定稿后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工具材料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六、评价、拓展
1、完成之后,学生佩戴起或者悬挂起自己制作的挂饰进行展示。
2、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学会将还能利用的材料与将要丢弃的边角料区分开,清理掉废弃物后将余下的什物分门别类收拢。
3、建议学生,在节日里,制作一串精美的挂饰送给亲朋好友或师长。
板书设计
第五课:小挂件
项链 手链 脚链 腰带 耳坠 包饰 手机饰品 钥匙坠 风铃 信插 „„
教后感
课题:亮眼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体验眼睛对人的重要性。
3、学会表现不同年龄、性别人的眼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眼睛基本结构特点,通过观察用线条画出来。难点:不同特点的眼睛画法以及启发学生思维,联想添画。
教学准备
师:镜子,眼部结构模型,不同眼睛范画,诗歌作品。生:记号笔,彩色水笔,放大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与了解
1、观察不同的眼睛的图片,了解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不同表情,每个人的眼睛都各有不同。
2、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并说一说你看到的眼睛的样子。画眼睛:表扬同学们观察仔细,引导学生用单线条表现自己的眼睛。
3、师:“了解了眼睛的外貌后,问:你对眼睛的结构又知道多少呢?
4、了解眼睛的结构:眼睛上方有一条由许多毛组成的眉,它是用来保护眼睛的,眼睛有上眼睑和下眼睑,上眼睑可以上下开合,里面包着眼球,眼睑上面有睫毛,用来遮挡风沙,在白眼球中间有深棕色的瞳孔,瞳孔使我们看见周围的东西。
5、为什么眼睛是亮的呢?
6、着重讲解一个特殊的结构,眼球一个晶体,它有一个特性,可以反射周围的影象。
二、游戏与体验
1、为了使同学们有更深的了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2、游戏:《我的眼睛里有个你》,教师讲解游戏要求。
3、配合游戏,观察亮眼睛反射影象的现象。
三、欣赏与感受
1、欣赏画家马格里特的著名作品《错误的镜子》。
2、让学生畅谈观画感受,体会画家的表现意图。
3、教师做简单的介绍:《错误的镜子》是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的代表作,是画家在对天空遐想是获得的灵感,仰望天空时,投射在视网膜上的白云和蓝天被画家认为是自然的幻影,是一幅画。
四、想象与表现
4、看画家的眼睛多亮啊!让我们也来试试,把看到的或想到的世界映在我们的眼睛里。
5、老师先来试一试。教师现场示范。
6、你知道老师最想看到什么吗?——同学们开心的笑脸。
7、你的眼睛里最想看到什么呢?让我们跟着音乐,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是海上的日出、是慈祥的妈妈、是可爱的动物、还是美丽的四季„„
8、你想好了吗?睁开眼睛把你想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吧!
9、学生进行创作。
五、展示与启发
展示学生的作品,尝试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总结启发:
第二课时
一、总结,导入
1、展示——我们的画(亮眼睛),总结上节课学生的作品,感谢同学们将美好的世界展现在我眼前。
2、引入本课:除了人类还有谁有亮眼睛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动物的亮眼睛。出示课题——亮眼睛2
二、游戏与感受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动物的亮眼睛世界。
2、猜猜看这些都是谁的眼睛?观看、游戏:出示各种动物的眼睛让学生猜一猜是哪种动物。
3、边猜边引导学生观察。
三、比较与观察
1、看了这么多的眼睛,请你想一想动物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有什么最大的区别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成语)。
2、动物的眼睛——千奇百怪。
3、你知道动物的眼睛奇怪在哪吗?你能说出动物眼睛的趣闻吗?
四、探索与交流
1、动物的眼睛除了构造奇特,它的样子也是千奇百怪的。
2、小组交流: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收集的资料在本组内交流,认真地观察图片上的眼睛,每小组选出一张最精彩的亮眼睛,一起商量一下,推荐一名代表,带着图片,来给大家讲一讲它的形状、颜色和特点。
2、教师辅导同学们细心观察,为下面的绘画做准备。
五、创作与表现
1、同学们介绍的真好,老师也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动物的亮眼睛。
2、教师演示动物眼睛的绘画。
3、学生运用线描的方法描绘动物的眼睛。
六、拓展
1、同学们画的真好,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些眼睛都不够亮,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你画地动物眼睛也亮起来吗?
2、运用上节课的表现方法尝试表现动物们的内心想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和尊重动物。
七、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大胆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学生在尽情描绘和感受中体验审美和创造空间。
2、总结:感谢同学们对动物的理解和关注,有你们的爱世界将更美好!
3、推荐:动物的书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八方动物园》、《七彩动物园》
板书设计
第六课:亮眼睛
眉 上眼睑 下眼睑 眼球 睫毛 瞳孔
教后感
课题: 感觉肌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感觉肌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2、能够使用生活中物品的肌理效果或自行设计创造肌理效果来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营造肌理“实践场”,利用和掌握不同的肌理效果来创造画面。难点:引导学生利用肌理特点有针对地表现作品,使之达到和谐和完善。
教学准备
教具:道具、辑录实物、范作 学具:作画工具、各种肌理物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于体验
1、师:人是具有高度灵性的动物,有非常敏感的器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我这个“百宝箱”里有许多的好东西,想请我们小朋友摸摸看,请你告诉同学们你摸到了什么?摸出了什么感觉?看你的触觉怎么样?生:(学生上台摸)有光滑的硬邦邦的玻璃杯;有毛绒绒的小布熊;有非常粗糙的树皮;有柔软细腻的皮手套;有冰冷、坚硬、光滑的不锈钢玩具车„„(学生摸出一件,师生表扬鼓励)
2、师:同学们的触觉非常灵敏,摸出的东西都准确,我想问小朋友,你们在摸的时候怎么知道是这样东西呢?生:我在摸的时候主要是摸它的形状和表面的纹路,自己的手感加上头脑中的印象感觉出来的。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表面的肌理是非常重要的,看一看每件物品的表面肌理都是不同的,加上自己的感觉,肯定能准确地猜出来。好,既然大家有这么好的感觉,这节课我一起来学习《感觉肌理》。、4、(板书课题)
5、师:每件物品都有肌理,所谓的肌理就是物体表面的纹路。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哪些物体的肌理最清晰。其实,看得不清楚的物体也有肌理,只是
我们肉眼看不清楚,怎么办?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好,让我们在放大镜下看看这些物体的肌理。(手纹、豆纹、泥土„„)
6、播放影象:树的年轮、斑马、叶脉、麻布、贝壳„„
二、欣赏与探索
1、欣赏
师:刚才我们只是欣赏物体肌理的奥妙之处,我们可以用肌理创造美,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
作品(1)《快乐的家园》,用树叶压印、布贴等方法制作美丽快乐的家园。作品(2)《淘气鬼》,用树皮磨印、剪贴、添画成顽皮的小猴子。作品(3)《为了和平》,用手指纹压印成鸽子,用花生壳和豆子拼摆出渴望和平的人们。
作品(4)《脚下留情》,用鞋印、将纸揉皱后染色添画,教育人们爱护花草。
3、启发
我们欣赏的这几幅作品,同学们知道了利用物体的肌理,创作非常美丽的画面。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画面的?
4、观察、讨论
把四幅作品发给四个小组,同学观察,讨论
5、小结
用了磨印、压印、剪贴、拼贴、揉皱等方法制作,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些制作方法,想不想试一试?请拿出你带的物品和制作材料试一试。
三、思考与尝试
我们知道了利用肌理的效果能够创造美妙的画面,你想用
什么样的肌理效果创作什么内容的画面?请小组之间讨论,讨论后把你的设计方案告诉大家。有了设计方案,赶快拿出你的工具和材料来玩一玩,做一做吧。
四、展示与评讲
1、展评作业(自评、互评、师评)
2、课后和父母去校外采集各种物品的肌理,创作有趣的画面,美化自己的房间。
第二课时
一、感受与尝试
1、师:我们上一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同学们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想问,肌理是看得见的,同学们能不能用耳朵听出物体的肌埋效果呢?
教师播放多种物体和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用笔根据感觉画出来或用其他手段制作肌埋效果。从这一实验可以看出声音也能传达肌埋效果,小朋友你们觉得有趣吗?
二、想想、试试
1、师:不仅声音能够传达肌理效果,我们生活中的日用品也能出现奇特的肌理效果,小朋友你们信不信? 好,我这儿有喷雾器、洗衣粉、食盐、油、水等,请你们互相探讨一下,使用什么办法能够产生奇特的肌埋效果?(学生在喷雾器中装人有色的水喷出“色花”肌埋;用有色的水在纸上画,放上食盐产生雾化的肌埋;把洞油滴在水中让其自由漂散成流动肌埋;把洗衣粉放入水中用手搅动出圆形泡沫肌理)。
三、欣赏与创作
教师放实物投影仪欣赏服装、鞋帽、食品、建筑图片等
1、小朋友通过自己聪明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制造和发现了这么多奇特美妙的肌埋效果。如果把它 运用到生活中,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多么精彩美妙。不过老师带来儿件非常好看的生活用品。学生了解了奇妙的肌理能够美化生活,觉得非常有趣。学生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和设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肌理的对比、节奏、和谐等效果并作一些示范,引起学生的注意。下面就是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的时候,看谁能够运用奇特的肌理效果来美化生活。(学生制作,教师提倡学生协同探究)
四、展示与讲评
1、师:谁说小孩子不是发明家,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是发明家,而且是 “美术大师”,我们看看这些“大师”的作品好吗?请同学给好的作品鼓励。
班级开展多维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融人一个和谐的评价氛围。
板书设计
第七课:感觉肌理
手纹、豆纹、泥土„„
磨印、压印、剪贴、拼贴、揉皱
教后感
课题:什物拼图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撕、剪、拼、贴等方法和纸张、废布片、铅笔屑、棉花、丝线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进行平面造型练口。
2、运用看看、画画、拼拼、贴贴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像中的事物。
3、体验和享受生活与创造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合理选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做出有创意的平面造型练习。难点:巧妙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观察和想像,生动有趣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有关房间和摆设的图片(包括手工制作图片和实物欣赏图片)若干,制作范例数则;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用废旧的布条通过简单的剪、拼、贴,刻画出简单的小动物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什物拼贴的美感。
二、欣赏与讨论
(一)作品图片说明:
1、大大的嘴巴,红红的嘴唇,这是用废布和绳子做出的小朋友的头。
2、红红的楼房,白白的屋顶,还有好多快乐的人在楼下休息和玩耍。枝条、核桃等材料拼贴的漂亮的装饰品。
3、绿绿的天空,悠闲的云朵,白白的小羊,快乐的小鸟,多么美丽的大自然!
4、树木、蝴蝶、阳光,色彩斑斓,挂在墙上,美丽极了。
5、法国画家卡撒宁的作品《花》,朦胧而又亮丽的黄色,给人以清纯和梦幻般的享受。
(二)讨论
1、可以采用哪些表现手法和材料? 色纸、废旧布片、棉花、瓜籽等食物的皮壳,枝条、石子、绳子、铅笔屑等等。
2、小组讨论什物拼贴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探讨平面构成的联想和方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比一比谁的构思最具有独特的美感。
三、构思、创作
1、通过自己的材料产生联想,找出拼贴的切入点,尝试拼贴练习。鼓励学生创作有自己思想意识的作品。
2、小组共同研究、探讨整张构思内容,分工。
3、小组合作,每个小组编一个小故事,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角色。
4、合作完成什物拼贴。体验综合材料制作的欢乐。
四、展示、表演、欣赏
1、展示合作的作品。
2、分角色表演故事。
五、总结下课
1、评价、展览。
2、说说自己的作品和创意,欣赏和体会别人的表达和构想。
板书设计
第八课:什物拼图
剪 拼 贴
绿绿的天空 悠闲的云朵 白白的小羊 快乐的小鸟,教后感
课题:印出来了 印出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以各种废旧材料为媒介的拓印游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2、尝试版画制作的乐趣,体验手工拓印带来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掌握运用拓印的基本方法。
难点:在尝试、实践的游戏中感悟纸版画的艺术魁力,用多种材料尝试制作,大胆地进行方法和形式上的创新。
教学准备
教师:视频展示台、投影仪、剪刀、各种纸材、油印工具等。学生:剪刀、胶水、各种纸材、布、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展示纸版画作品,简单介绍版画。
纸版画是版画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是用不同的纸版,经过剪、贴、撕、刻、揉、压等方法制成底板,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画。它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效果独特,是一种成本最低廉、最容易掌握的版画种类。
2、交流探索
你见过哪些版画作品?版画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剪纸的作品、图片、小知识等资料。谈一谈自已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一)制作纸版画底版的工具、材料
1、常用的工具有:剪刀、刻刀、圆珠笔、铅笔、毛笔等(作制版用);胶滚、刮刀、玻璃、瓶盖、喷壶等(作印刷用)
2、常用的材料有:卡纸、白版纸、吹塑纸、瓦楞纸、蜡光纸、宣纸、过滤纸、皮纸、棉线、乳胶、胶版油墨、颜料(水粉、水彩、国画颜料)等等。
(二)纸版画底版的制作方法
刻线法、拼贴法、贴线法、撕纸法、揉纸法、折纸法、实物拼贴法、综合法。
(三)欣赏图片,理解制作方法和技巧
1、用废旧材料印制的小朋友的头部。头发制作得有蓬松的感觉。
2、各种废旧材料综合创作,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3、纸剪出马的头和身体,绳子表现马的鬃毛。
4、小朋友在吹笛子。身体用纸剪成,头发是线,衣服用麻布。简单明了的形象。
(四)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1、起稿
首先,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题材创作画稿,创作的草稿要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满意时方可定稿。
2、制作底版
画稿完成后要制作底版,这里有一个转版的过程,转版可用复写纸将画稿分别转印到底版和分解版上,也可以用复印机将画稿复印一两份分别贴在底版和分解版上。如果画稿上有左右关系,要用画稿的反面来
转稿,将转印好的分解版,按需要分别剪开,再拼贴到底版上,形成不同厚度的待印刷的底版。
3、拓印
在底版上均匀滚上油墨,盖上印纸,仔细磨拓;或将印纸一边用镇纸等工具固定,揭开另一边印纸,分别在底版上涂色,盖上印纸用瓶盖或手用力磨印,将颜料转印到印纸上,直到完成。
三、学生练习
1、尝试制作,剪成简单小鱼或是其他小动物形状,粘贴后进行简单的拓印尝试。
2、用自己带来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3、可以两三个同学一组合作操作。
四、交流赏评
大胆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活动情况。
板书设计
第九课:印出来了 印出来了
刻线法 拼贴法 贴线法 撕纸法 揉纸法 折纸法 实物拼贴法 综合法。
教后感
课题:画触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色块、笔触来外现成符号的表现形式。
2、初步体验感觉绘画,教学中应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感觉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难点:如何通过灵活有趣的触觉尝试和体验手段,使学生的联想外现成感觉绘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各种感觉物、范作等。学具:作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触摸体验
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举行“盲人摸物”游戏,让学生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
如:冷热水、石块、钢管、沙子、胶水等,说出摸到物体所产生的感觉。
二、尝试表现,体验感觉
学生对触摸过物体所产生的感觉,分别用线和色去表现。直线表示坚硬、光滑,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等;蓝、绿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
三、欣赏范作,猜想感觉
教师出示多幅范作给学生欣赏,让学生说出范作所表现的相应触觉,对说得较为合理的小组给予表扬。
通过欣赏范作,来认识作品的表现方式,感受到触觉过程和画触觉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与转换形式。
四、室外触摸,绘制作品
让四组学生在校园中进行充分的触觉体验,并研究、讨论、尝试,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进行触觉表现。
五、触觉联想,综合表现
1、运用线条、色点、色块或物体的印迹等绘画语言表现不同的触觉。
2、教师加以引导和鼓励,采用研究、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
3、表现较成功的作品给全班同学展示,起着引导、激励的作用。
六、自选触觉,大胆表现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触觉印象最深的物体,用适合自己个性的绘画表现方式进行表现。
七、总结评价,课后拓展
1、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交互式评价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心理。
2、对触觉体验较成功的小组给予表扬,存在不足的应及时指出,并给予鼓励。
3、课后引导他们再体会自然和生活中物品的触觉,并用“日记”的形式进
行记录。
板书设计
第十课:画触觉
直线表示坚硬、光滑,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
教后感
课题:装饰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的能力。
2、通过欣赏和表现使学生感受彩绘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掌握基本的立体彩绘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2、掌握基本的立体彩绘技巧。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瓶子实物若干 生:水粉颜料、工具、一个空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陶瓷艺术品
1、欣赏中国的陶瓷艺术品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艺术博物馆欣赏我国的陶瓷艺术品。(欣赏课件)
我国的陶瓷艺术可以说是中国的国宝。目前,我国发现的半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它的制作年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有人称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请小朋友带着以下问题去欣赏。
(1)这些陶瓷艺术品上画了什么?(2)这些艺术品美在什么地方?(显示画面,教师解说)
2、欣赏艺术大师毕加索的艺术作品
师:陶瓷艺术驰名中外,你们知道中国的英文名字叫什么吗?
生:China 师:其实China的小写就是陶瓷的意思。陶瓷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世界各地,外国人最早认识中国是从陶瓷开始的。陶瓷艺术传到外国后,许多艺术家也深深爱上了陶瓷艺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精美的陶瓷作品。下面我们再来欣赏著名的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的陶瓷艺术品。
(打开课件,出示画面)一边看,一边想,这些艺术品给你什么感觉呢?
3、讨论问题
师:这些艺术品上面画了些什么形象? 生:人物、动物、景物、抽象图案。。。师:这些艺术品美在什么地方?
生:色彩漂亮、造型有趣、独特、想象力丰富等。
二、揭示主题
师:这些艺术品真漂亮,小朋友们心里一定在想;要是自己家里有这么漂亮的艺术品,那该多好呀!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瓶子,漂亮吗?
(出示瓶子实物)老师也受到艺术大师的启发,画了几个瓶子。看一看,用的是什么瓶子画的?
生:啤酒瓶、塑料瓶。
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双手,也学着这些艺术大师,自己画一个漂亮的瓶子。
三、分析讲解
1、出示几个不同形式的空瓶
师:想一想,这些瓶子上面可以画些什么? 生:人物、动物、景物、抽象图形。。。
师:只要你认为美的、有意义的事物都可以画上去。
2、怎么画呢?
师:用什么画呢?
生: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
师:水粉颜料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今天,我们就用水粉颜料作画。
3、该怎样搭配颜色呢?(出示两组色彩)
师:深浅对比、冷暖对比效果强烈;同类色柔和。画的时候最好选效果强烈的对比色。
4、师示范(师讲边示)
师:要求色彩浓厚、用笔果断、动作快。如果你用的是光滑的瓶子,可以先上一层薄薄的肥皂。
四、学生作业
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瓶子,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个漂亮的瓶子。作业要求:
胆子大、想象力丰富、作品要美观大方,有创意。
五、课堂小结
1、展示作品,大家一起评价。哪一个最漂亮,为什么?
2、师:今天我们用普通的瓶子,创作了许多美观的工艺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普通的东西,只要用我们的智慧和所学的美术知识,把它美化一下,就可以创作出许多有趣的漂亮艺术品来。
比如:
一块石头,你可以把它变成一样艺术品;象一个盘子,你可以把它变成美丽的挂盘。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装饰瓶
色彩漂亮 造型有趣 独特 想象
教后感
课题:画画虾和蟹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和观察各类虾和蟹的图片、影片、实物等资料,让学生进行感官体验,赏析各类表现虾和蟹的艺术作品。
2、尝试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大胆表现不同角度的虾和蟹的形象和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尝试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眼中的虾和蟹的独特形象。
难点:对虾和蟹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充分表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细节。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虾和蟹的各类图片、文字、实物、标本或多媒体演示素材;各类表现虾和蟹的艺术作品,如:不同时代、不同画种的大师作品、不同表现手法的儿童作品等。
学生:收集有关虾和蟹的各类图片、文字、实物等;各类绘画涂色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创设
创设游戏竞赛的情景,以小组为单位进入比赛,每完成一个比赛项目,就给获胜组加一分,看看哪组星最多。
用有趣的作品布置教室,同学们互相欣赏,创设情景。
二、欣赏与探索
1、竞赛一:看词语猜动物——横行霸道 介绍蟹的好伙伴——虾
2、出示课题——《虾和蟹》
3、看看虾和蟹
播放多媒体演示素材或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各类真实的虾和蟹的形象。观察图片,请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形容你看到的虾和蟹的形态、颜色、特征。
教师把虾或蟹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蟹的主要躯干的形状和腿的姿态。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教师提醒学生在表现蟹的方法,如刺、须、眼等反映神态、质感的细节部位都应表现好。教师在范作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受到线条、色彩的运用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或实物标本。
5、说说虾和蟹:说说虾和蟹的知识。
6、教师组织讨论,分析虾和蟹的特征
7、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帮助总结出虾和蟹的特征
三、赏析与讨论
1、观看不同的表现虾和蟹的作品,如:大师作品、儿童作品、卡通作品等
2、分析各类作品的表现手法,讨论那种方法最合适自己去表现虾和蟹。
四、观察与表现
1、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有趣的角度去观察虾和蟹,观察它们的形状和动态。
2、教师示范画画虾和蟹
3、着重引导学生观察虾和蟹的细节特征。
4、学生用各类画法大胆表现所看到的虾和蟹。展示与评价:
五、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为作品附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如:我觉得我的螃蟹的大钳子画的特别好,毛茸茸的!
2、互相看画,并给好友一张友情卡,教师示范写法:()同学:你的螃蟹画的很棒,特别是过渡色的运用所表现的色彩感觉,真让我垂涎三尺。
3、规则:教师提示要让每个人都能接受到一张友情卡,规定第三张卡要给还没有接受到友情卡的人。
六、学习评价建议
1、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自我探索学习。
2、在游戏活动中互相合作,并能从活动中感受成功的乐趣,提升学习兴趣。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介绍自己的作品,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
4、能否通过学习评价学会尊重别人的艺术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第二课时
一、欣赏与比较
1、欣赏老师画的虾和蟹,比较老师画的与上节课我们画的虾和蟹有什么不同。
2、教师的导入语: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画吗?因为我的每只虾和蟹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介绍老师画的虾和蟹的故事。
二、思考与再造
1、给我的虾和蟹编故事。
2、想象虾和蟹在故事中的奇特形象。
3、畅谈我想象中的虾和蟹。
三、赏析与讨论
1、欣赏各类变异虾和蟹的图片,作品、动画剪辑、实物。
2、分析讨论:
“这些作品如此生动,作者是怎样画的,我们可以向艺术家、小画家、学习那些绘画表现方法。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绘画表现方法:
(1)拟人化的表现方法,给虾和蟹穿上衣服、鞋,给虾和蟹加上表情、动作等。
(2)夸张的表现方法,以简洁、概括的形态表现虾和蟹的形象、动态特征。
是它们的形象更可笑、可怕、可爱。
(3)与科学技术向结合的表现方法,使虾和蟹成为一种可被人类利用的机械产物。
(4)与生活向结合的方法,使虾和蟹成为即美观又实用的生活用品。
4、讨论我适合的表现方法。
四、学生创作
1、学生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一幅我想象的虾和蟹。
2、可尝试其它的表现方法,如剪纸、拼贴等。
五、作品展示
1、以小组的形式欣赏作品,互相介绍我画的虾和蟹,并讲述他们的故事。
2、每小组推选一幅最有创意的作品,并在全班交流。
3、集体畅谈创作心得,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
六、课后拓展
1、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编排简单的以虾和蟹为主题的童话剧。
2、收集可用来制作、装扮虾和蟹的各类媒材和工具。(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应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的特点)
七、学习评价建议
1、能充分的展开想象,愿意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
2、喜欢观赏各类美术作品。
3、能否从创作中感受成功的乐趣,提升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画画虾和蟹
横行霸道 毛茸茸
教后感
课题:做做虾和蟹
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创作的虾和蟹的形象,以小组合作的的形式,设计、编排简单的童话故事。
2、采用各类材料制作头饰、面具等道具。
3、自配音乐,模仿虾和蟹的动作,表演童话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虾和蟹的造型,集体合作设计、编排、表演。难点:如何恰当地运用自己手边的材料,通过组合来表现虾和蟹。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好的虾和蟹的道具。
学生:可用来制作、装扮虾和蟹的各类媒材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表演与启发
1、教师用制作好的虾和蟹的道具进行装扮并邀请学生同台表演虾和蟹的童话剧。
2、以小组为单位给表演打分。
3、比较表演与讲故事哪个更有意思,更吸引你呢?为什么?
4、学生总结:因为有了装扮,表演很生动,所以吸引人。
5、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主要内容—装扮与表演。
二、分析与演示
1、分析教师制作的道具,特别注意对道具选材的分析。
2、提问:“我们怎样不需花费太大的力气,便可制作出所需的道具呢?”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我们可以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虾和蟹的道具。
4、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选材(分析各类材料可制作哪一类道具)(2)制作面具
(3)制作手部道具或身体道具
三、设计与制作
以小组合作的的形式,设计、编排简单的童话故事,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分好角色。
师:同学们在课后收集了大量虾和蟹奇特的故事和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来欣赏欣赏,看谁的故事最精彩?谁的图片最有趣?学生展示欣赏,教师给予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析现有的材料,先选材,几个人的意见达成一致,然后分工制作。
2、装扮与表演:
用制作好的道具,分角色装扮。模仿虾和蟹的动态,合作表演童话剧。
四、展示交流
针对其他组同学的创意和演出,提出本组的修改意见,为其他组提出建设性意见。
五、学习评价建议
1、了解简单的造型工具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感受其特性。
2、能进行简单的制作。
3、在游戏活动中互相合作,体验不同门类的艺术相互交融的丰富情趣,养成活动前做好准备、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后收拾整理的良好习惯。
4、对虾和蟹的动态有模仿的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集体表演。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做做虾和蟹
装扮 生动 吸引 模仿 动态
教后感
课题:大家一起来想像
教学目标
1、观察虾和蟹的相貌,形态,色彩等造型特点,并能根据自己的个人感受,画出有情趣,有个性的作品。
2、在认识和表现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情境设计作品。
3、在造型表现,想象设计虾和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潜能,发挥想象力,4、通过合作,流,综合探索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学会观察,乐于表现,学会运用,学会想象,善于创造。逐步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反复学生的视觉世界。
教学准备
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虾和蟹,既是餐桌上的美味,它们奇特的形象也是我们美术作品很好的取材对象。上两堂课同学们就对他们进行了描绘和手工制作,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你们看:他们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呢?
(抓住虾和蟹的形象特点)
小结:只要我们把握住了物体的形体特征,就能很快地把物体表现出来。
二、欣赏艺术作品中变化的虾
下面老师要给大家看几组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1、科幻电影中的龙虾和螃蟹
它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虾和蟹有什么不同?
(形体发生了变化,显得比较威猛,攻击性更加强了)
对,这里把虾所有的小脚和触须变成了一把把尖刀,好像一位勇猛的将军。你们能不能将虾和蟹的某个部位进行更奇特的想象,设计出一个新的形象来?
(请同学们用勾线笔快速地画出你设计的虾蟹形象)师:蟹虾的形态千奇百怪,同学们可以大胆地去想象
2、实物欣赏
老师收藏了一个小玩意儿,它已经跟了我25年,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看这是什么?
(蟹形工艺品)
它抓住了蟹的什么特点来设计的?
(螃蟹扁圆的大大的身体),打开我把它当作画画的用具,盖上就是一只可爱的螃蟹艺术品。
看了这个小螃蟹,你受到什么启发:(会说什么)想想看还能把它想象成什么?
同学们说得不错,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图片,大家看这些造型你想到了没有?(分析他们都是由哪个部位想像成的)
3、虾或蟹的卡通图片
(1)它们都是些什么呢?(生:虾和蟹),对,只要抓住了特征,不管怎么变,我们还是能一眼就看出来。这些虾和蟹,为什么会那么可爱呢?(因为添加了表情)我们在哪儿能看到这些形象?(生:动画片)
(2)下面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动画片,不过小朋友们一定要看仔细了,动画片中的虾和蟹,又是什么形象。
A.哪吒闹海片段 a、这是什么影片的片段? b、片中的虾蟹是什么样子的?(生答)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特意抓屏了一些影视图片,请看:把它们拟人化了,设计成了虾兵蟹将。
B.小鲤鱼历险记抓屏 a、同学们这是从哪个动画片里剪贴来的? b、片中的虾和蟹和前面《哪吒》里的一样吗?
(3)小结:在好多动画片里,虾和蟹的形象都不同,有的威武,有的可爱;有的像老人,有的像个小孩。这些形态各异的虾和蟹都是动画设计师们想像出来的。如果请你设计,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形象。(生说)
(4)小朋友们的想像真有创意,但有些小朋友还不满足于此,把它们编成故事画下来了,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欣赏故事画图片)
a.知道是什么故事吗?谁来说说? b.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怎样的画面来表现?(5)学生作品欣赏。
三、大家一起来想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影视、图片的欣赏,大家知道: 生活中的虾和蟹,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各种不同的形态;也可以根据虾和蟹的形体特征,展开想象,把它设计成各种造型的东西;还可以像动画片那样,把它们编成小故事画下来。
揭示课题:大家一起来想象 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表现虾和蟹呢? 同桌先一起讨论,然后再请说给大家听听。
四、自由想象,大胆创作
要求:奇思妙想,画出有趣的虾和蟹。要突出虾和蟹,注意画面饱满,色彩搭配要合理。
接下来我们以同桌2人,为一小组,一起合作。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老师就要看哪个小组创作的虾和蟹,构思最奇特、新颖,画面最漂亮。(播放音乐)
五、趣味展示,多维评价
今天同学们表现都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演说,我们大家来评定,看看谁的作品最有魅力!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表现虾和蟹呢?
同桌先一起讨论,然后再请说给大家听听。
六、设置悬疑,课后拓展
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来做一做。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大家一起来想像
学会观察 乐于表现 学会运用 学会想象 善于创造。
教后感
课题: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
1、体验自然界不同的自然现象及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了解几种自然现象,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3、用彩笔描绘的形式表现一种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几种自然现象。难点:自然现象的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自然现象的图片、声音,描写自然现象的音乐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听听看看
(一声霹雳,又一声霹雳,大雨滂沱的声音)同学们都被这大自然的吼声惊栗,大自然是奇妙的,刚才雷雨交加,转眼间雨过天晴,在天边还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你还见过哪些自然现象呢?
生:„„
欣赏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龙卷风、洪水、彗星、流星雨、极光、春、夏、秋、冬四季图片„„
板书课题
二、模仿
我们听过了大雨的声音,让我们来模仿一下小雨的声音; 海浪的声音、打雷的声音;(声音模仿)日出、彩虹、流星(动作模仿)
起风、波浪、火山爆发(动作+声音模仿)
三、画画想想
学生根据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用笔描绘自然现象。展示学生作业。
师板演示范:(表现技巧1、2种,学生联想展开,展示题材分三种:四季
风光、美丽而不常见的现象、灾害性现象)
A、写实 B、拟人
在古代,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不了解,想象出了很多神话人物,如:打雷是因为雷公在敲锣,闪电是电母在照镜子„„
四、品品读读
欣赏名家的画作; 《日出·印象》 《阵风》
《晴空万里》
描写自然现象的文字:诗《小星星》 描写自然现象的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
五、练练写写
大师们用图画用音乐来表现奇妙的大自然,同学们也一定想将自己的想法、构思表现出来,让我们拿出笔,把你最喜欢的自然现象画下来,还可以用
一、两句话抒发你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感觉。
学生作业练习。
六、说说讲讲 评析作业
当我们和我们的祖先怀着敬畏的心情观察自然的同时,心中都被一个巨大的谜包围着,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古人用神话来解释,我们用科学来发现,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生:„„
当一个又一个谜解开的时候,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就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利用自然,破坏自然,大自然也无情地报复人类,沙尘暴,水土流失„„人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即使避免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才能与自然界共同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自然现象
龙卷风
洪水
彗星
流星雨
极光
春
夏
秋
冬
教后感
课题:叶子片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各式各样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欣赏叶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使他们亲近大自然,发掘自然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根据叶的形状、表面肌理,采用磨印的方法,创作美术作品,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
3、培养观察力,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扩展思维,促使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树叶观察与欣赏,分析叶的肌理特点、造型美与色彩美,拓展思维与想象,创造性的表现自己所联想的事物,抓住他们的特征,用自己所擅长的技法,进行表现。
难点:在掌握树叶特征的基础上,抓住联想实物的特征,加以创造性的表现。
教学准备
各种树叶,用于磨印的颜色、纸张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绘制几棵没有树叶的大树。
2、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小树叶》,引发学生联想,冬天到了,树妈妈的孩子们都离开了她,她好伤心啊!小树叶在哪呢?小朋友你知道吗?
3、讨论。
4、分析自己手上的小树叶。
展示学生搜集的叶片,感受这些叶片的造型美、色彩美。你看到的这些叶都有哪些形状?(掌状、针状、羽状、椭圆形、梯形„„)触摸叶片,感受叶面的肌理。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5、尝试绘制小树叶,给大树妈妈找孩子。
二、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
对同学们绘制的各式各样的树叶进行观察、分析,并代表树妈妈对他们表示感谢。
2、树叶的联想
(1)叶子的故事,你知道叶子是有生命的,他们也有故事,你还知道其他的吗?
(启发联想)(2)叶子的伙伴,讨论:叶子周围有哪些伙伴?长得什么样?(启发联想)(3)展示各种造型的叶子,讨论:这些叶子是什么形状?像什么?(启发联想)
三、尝试表现
1、欣赏图片与教师范作引起制作兴趣,吸取方法。
讨论画家和老师分别运用什么方法表现。如:绘画、摹印、想象画、故事画等。
2、教师示范方法,特别是磨印的方法。
3、将画家和教材中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学生尝试创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要勇于打破常规,自由地创作和表现。
四、展示成果
展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并评出谁的构思最巧妙,谁的想像最奇妙。
五、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六、课后拓展
收集新奇叶片或其他肌理独特的素材进行拼贴,美化你的生活环境。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叶子片片
(一)掌状 针状 羽状 椭圆形 梯形 造型美 色彩美
教后感
课题:叶子片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各式各样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欣赏叶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使他们亲近大自然,发掘自然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用叶的剪裁、拼接、粘贴等方法组合成一幅幅画面,让学生体验联想活动所带来的自由自在的想像情趣与表现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叶的形与色和固有的肌理特点,展开丰富想像,联系事物,采用剪、裁、拼、贴的方式表现出来。
难点:在减少对叶的剪裁的基础上,抓住联想实物的特征,加以表现。
教学准备
各种树叶、剪刀、粘胶,纸张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展示学生搜集的叶片,感受这些叶片的造型美、色彩美。触摸叶片,感受叶面的肌理。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二、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
对各式各样的树叶仔细观察,分析它们是什么形,有什么样的颜色。(1)展示各种造型的叶子,讨论:这些叶子是什么形状?像什么?(启发联想)(2)把各种叶子进行剪裁与组合,讨论:它们又变成什么形状?像什么?(启发联想)(3)自己想用树叶做什么?怎么做?并向大家介绍小组的计划,同学之间互相探讨,充实想法。
2、欣赏图片与教师范作引起制作兴趣,吸取方法。将教材中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三、制作展示
学生尝试制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要勇于打破常规,自由地创作和表现。
1、独立完成。
用单片叶进行联想造型表现。(不作裁剪)
2、分组合作。
用多片叶进行组合。(对叶稍作剪裁)
四、展示成果
展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并评出谁的构思最巧妙,谁的想像最奇妙。
五、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六、课后拓展
收集新奇叶片或其他肌理独特的素材进行刨作,美化你的生活环境。在墙面、手绢或衣物上进行磨印尝试。
(要征得家长的同意与配合)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叶子片片
(二)想像 构思
打破常规 自由地创作和表现
教后感
课题:老人和儿童
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2、大胆画出和制作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形特征及活动情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难点: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色彩的运用。手工制作中老人和儿童不同外形特征的刻画。
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资料等。
学具:油画棒、水粉颜料、彩色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化装成之人,瞒珊走进教室。
师:(模仿老人的语言)小朋友们,大家好!生:(笑)师:我是谁呀?
2、师转身撕下胡须、皱纹等道具。
师:快乐老人变变变!刚才老师打扮得像老人吗?
3、学生讨论刚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像老人,初步了解老人的形态特征。
二、初步了解和感受老人与儿童的不同
1、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自己和爷爷奶奶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爷爷奶奶。
(选出2一3人讲述)
2、观察一下爷爷奶奶和自己有哪些明显的区别。(特别是脸部特征)
3、用笔简单地勾勒自己和爷爷奶奶。
4、进行简单的评价。
5、教师总结。
师:老人的脸上有岁月的刻痕,儿童却像幼芽一样稚嫩。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看看老人和儿童还有哪些不同。
三、欣赏照片和美术作品图片,学习画法
1、欣赏照片资料,图片展示的顺序为名人和儿童间隔出示,让学生直观比较送人和儿童的不同。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老人和儿童的不同。
(头发、胡须、皱纹、眉毛、粗糙松弛的皮肤、体态等。)
3、欣赏美术作品,学同绘画方法。
线描作品。如何用线表现名人和儿童的不同,初步理解线条的几种质感。水粉作品。运用什么样的颜色可以表达老人和儿童的不同。水墨作品。如何体现线条的流畅和粗糙。大胆地运用笔墨。学生自由述说,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教师进行简单必要的补充。
四、学生作业,分小组合作完成 “巨幅作品“《名人和儿童》
1、讨论构图,大胆构思。
2、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3、自由绘画。
4、边画边想,边想边画。
五、评价展示
1、小组选出代表讲解本组的作品。
2、互相评价。
3、教师鼓励和表扬。
六、延伸活动。
1、表演活动。
2、评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表演奖。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门了用绘画的方法表现老人和儿童,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今天,我们将用一些手工材料来表现儿童和老人。
二、出示手工制作的图片资料,欣赏
1、纸工粘贴。
2、废旧材料。
3、泥塑作品。
4、综合构成。
5、注意主要特征的刻画,夸张手法的运用。
6、讨论各种方法的构成特点。
三、制作方法研究
1、巧妙地运用废旧材料,拼合成可爱的老人和儿童的形象。
2、泥塑小技法:捏、搓、团、压、粘、刻等。
3、形态的描写和刻画,主要部分的突出表达。
4、学生制作练月。小组合作,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刻画老人和儿童的形态特征。
四、展评
1、展览,互相欣赏。看看谁的作品最能体现老人和儿童的特点。
2、评出”十佳"小巧手。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和方法来表现老人和儿童。课后进行尝试。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老人和儿童
头发 胡须 皱纹 眉毛 粗糙 松弛 皮肤 体态
教后感
课题:漂亮的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的灯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感受灯的功能美与装饰美,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灯的形式美,体验参观、欣赏活动的乐趣;认知古今中外的灯的基本知识,感受其装饰美;大胆表现,感受绘画活动的乐趣。
难点:如何联系生活,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自己所喜爱灯的造型、色彩表现出来,突出个性,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图片、实物、范作等。学具: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部分学生收集的灯
这里有许多的灯,你知道这些灯的功能吗?请给他们分分类(台灯、壁灯、吊灯、吸顶灯、镜前灯、指示灯„„)
2、提问、讨论
这些灯你喜欢的有哪些?为什么?(从造型、色彩进行分析)
灯是夜晚开放的鲜花,灯是黑暗中的亮眼睛,灯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给我们带来光明和美丽。
古今中外,千姿百态的灯,显示了人类创造美的无限能力。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欣赏和设计一盏“漂亮的灯”。(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
请同学们想一下,古代的人有没有灯用?“囊萤照读”这个成语你们知道吗?唐·欧阳询在《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续晋阳秋》中记载:古代一个叫车胤的人,学而不倦,家境不好,用口袋装萤火,照着读书。后人用此词来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到以后就有了蜡烛,直至18世纪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以后,人类从此就变的明亮了。
当时的灯,主要的用途就是照明,而随着社会的不断
进步,灯不仅讲求实用,而且对造型、装饰上有了要求。让我们一同来欣赏。(欣赏图片资料)
2、提问
古代灯有什么特点?现代灯呢?(从材料、功能、装饰造型特点等方面分析)
3、小结
古代的灯古朴,造型典雅大方,注重实用性;现代的灯造型优美、色彩丰富,有时代特色,装饰性较强。
4、分析实物
(1)出示一盏台灯(2)分析灯的各个部分主要是由此组成:灯座、灯帽、灯泡、开关、灯颈„„
5、指导作画
(1)用黑勾线笔直接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灯造型;(2)再依次画出灯颈、灯座等。(3)根据自己的爱好填色。
(4)注意构图的完整性(可适当添加画面的背景)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小结
1、展评作业
2、鼓励学生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漂亮的灯(一)
台灯 壁灯 吊灯 吸顶灯 镜前灯 指示灯
教后感
课题:漂亮的灯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的灯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在灯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篇:二年级美术自画像教学设计
篇一:《自画像》教案湘版美术二年级下册
自画像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抓住人物特点,生动、细致地进行绘画表现。2.在绘画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重点:画人物的方法步骤。难点:抓住人物的特征表现人物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
2、学具:画画材料、镜子
篇二:湘版美术二年级上《自画像》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自画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了解自己头部的外形特点,能抓住自己的头部特征,仔细观察人物特点和画出人物形象。
2、过程和方法:能仔细观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如:油画棒、彩色水笔等等)来表现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作画的兴趣,让孩子热爱作画,在大胆作画中树立自我信心。
教学重点:能准确抓住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大胆用不同方式把人物特征表现出来。教学准备:
1、教具:范画、面具、多媒体
2、学
具:画画材料、镜子
教学过程
一、游戏“抓小偷”。
1、出示小偷图片观察
师:同学们,今天呢老师想请你们帮帮忙。好吗?
生:(齐声)好
师: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人们都进入了梦乡,一个小偷偷了一大袋的钱向我们走来,同学们赶快记住他的样子,他的脸型是什么样的?发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是什么样子的?不一会儿这个
小偷就消失在黑暗之中了,就在这时一个警察正焦急的四处寻找小偷,可是警察并不知道小偷长的什么样子,所以想请同学们帮帮忙。那么谁能用说一说这个小偷是什么样子的?
生:
观察下面图片,那张是,那张不是,为什么?(分别出示)根据小朋友们提供的线索,警察抓住了小偷并把他关进了监狱。
2、教师小结:通过抓住了(小偷),同学们学会了观察人物的形象特征。
二、观察分析(铺路)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1、我们小朋友对自己的特征是否了解?拿出镜子照一照。讨论:⑴你是哪种脸型? ⑵你是哪种发型? ⑶你的五官有哪些特征?⑷你觉得自己脸部最生动最有特点的地方在哪儿?
2、指生:你来说一说自己脸型、发型、五官的基本特征?
3、出示脸型图 总结:脸型有方形、尖形、上小、椭圆形。出示五官图:五官有各种不同的特征。
三、教师示范(引路)
师:同学们请看看老师画的是谁?是怎样画的?(画)
这就是我画的自画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板书:自画像
2、讲述、总结教师自画像的步骤。
谁来告诉我,刚才我画同学的方法和步骤?(指生答.教师评价:这位同学的思路真清晰。)
总结(出示课件):画头像时先画脸型、发型,再画五官。另外在画时还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四、欣赏作品
2、看,这是19世纪荷兰艺术大师梵高的照片。这是他的自画像,由于他是外国人,特征特别明显,鼻子挺挺的,眼睛深深凹下去,下巴尖尖的,梵高的画价值连城,但是在他生前,人们把他的画当做垃圾,他一幅画也卖不出去,非常可怜,经常饿着肚子去画画。所以从他的眼神看出他非常的痛苦、忧伤。比起他来我们的小朋友可幸福多了。
3、欣赏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
师:这是小画家王达哥哥的照片,他非常的大胆,将自己的脸涂得五颜六色。
师:这是女孩的及女孩的画像。这是小朋友们的自画像。
说一说你喜欢那一幅?(指生答)他那个地方画的最有趣,为什么?
五、作业(上路)
这些小朋友画自己画的非常有趣,那么我想信我们班的小朋友比他们画得更好。
1、出示课件
作业要求: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大胆地画一幅自画像或半身像。(音乐停止的时候就要放下手中的笔)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构图要大些。
3、展示学生作业。(教师将部分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
4、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由此完成作业评价与交流。教师收上部分作业,贴到黑板上展示。
音乐停,师:小朋友们都放下手中的画笔,来看一看黑板上这些小画家的作品。
谁来告诉我,你最喜欢那一幅?为什么?你知道他是谁吗?(指两名学生到前面评价)
七、总结
通过画自己的头像,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我们的长相是父母给的,但是未来美好的生活却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篇三:美术《自画像》教案 14 自画像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抓住人物特点,生动、细致地进行绘画表现。2.在绘画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重点:画人物的方法步骤。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宫献伟
诸城市密州街道大华小学
教案背景: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新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德国古典美学家曾提出“艺术就是游戏”的观点。它们有着共同的本性。游戏活动能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从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发现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的好办法。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教学课题:三个好伙伴 教学方法:
教法: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我把美术学习与游戏活动紧密相连,采用以游戏法、情境激励法为主,尝试法,谈话法等为辅,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愉悦表现,在游戏情境中尽情体验美术的魅力。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教给学生的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在合作中尝试,在实验中创新。教材分析:
本课将三原色、三间色的色彩知识巧妙地贯穿在学生的游戏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教材将红红、黄黄、蓝蓝设计为三个可爱的好伙伴,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人文性。我把本课设计为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课。让学生在“学”与“玩”中实现个性的发展,在游戏情境中体验三原色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能观察力,发现间色的秘密,形成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的表现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请出三个伙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好伙伴,他们分别是红红、黄黄、蓝蓝。(板书课题)
二、感受认识三个好伙伴(出示课件)
1、他们在争先恐后地跟你们作介绍呢。穿红色衣服的红红,黄色衣服的黄黄,穿蓝色衣服的蓝蓝,他们各自都有个全名,分别是大红、柠檬黄、湖蓝。
2、他们要考一考你们了:小朋友们,找一找你们的周围看能不能找到我们的好伙伴?比如吃、穿、住、行、自然景物……中有没有?(小组讨论,然后抢答)
3.从我们带的彩色水中找出他们.三、揭示三原色的定义(出示课件)
三原色,他们是其他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的的颜色,但三原色相互混合可以调出其他颜色来。(板书)。
四、读儿歌:(出示课件)
三原色是很神奇的我们看下面这首儿歌: 红红、黄黄和蓝蓝,真是三个好伙伴。组成色彩大家族,把我们世界来装扮。
五、做小实验。(同时出示课件)
下面请两个同学上来做个小实验,同学们要看仔细啊!(拿出三个玻璃杯)分别放入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水,在红色杯子中加入黄色水,在黄色杯中加入蓝色,在蓝色水中加入红色水,再观察色彩的变化。(在水中加另一种颜色时,指导做实验的学生一点点地加入,让下边学生看到色彩丰富变化的过程。如:红加黄时,先加一点点变成朱红,再加一点点变成桔红,再加一点点变成桔黄……)做实验的同时出示课件:画面中红红和黄黄牵手出现橙色系列。红红和蓝蓝牵手出现紫色系列。蓝蓝和黄黄牵手出现绿色系列。
六、总结,定义三间色。(出示课件)
橙、绿、紫,这三种颜色,他们也有个响亮的名字叫三间色(板书),这个色彩家庭的成员更多了!
七、读儿歌,体会一下三间色的变化。(出示课件)
神气三伙伴 红黄蓝,三原色,牵牵手,交朋友。红和黄,变橙色; 黄和蓝,变绿色; 红和蓝,变紫色。三伙伴,真神奇,七彩世界它创造。
八、欣赏吹画。(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吹画的彩色树,让学生猜猜是如何绘制出来的,激起学生兴趣。
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绘画方法:吹画
吹画的技巧主要是控制气流的力度和气流的角度,首先想,你想吹什么样的树,在树根处滴上适量颜色,从下向上吹出主干,可在分叉的地方添滴一点色继续吹,吹树枝时要大口地、短促地横向吹,一气呵成。不要等一种色干了再吹另一种色,这样利于观察色彩融和后的变化,吹气的角度要尽量和纸面平行。
九、布置学生作业。(出示课件)
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设想,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吹画“五彩树”的作品。看一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漂亮。
十、展评作品。
1、2、各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十一、总结:
好,今天我们这节课收获可真不少,我们认识了三种重要的颜色红、黄、蓝,并了解到了三间色橙、紫、绿,还练习了“吹画”的方法。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色彩家族是如此之大。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一是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重要作用;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三是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是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重要作用。平时我在教授这一课时十分注重概念,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一般感觉比较枯燥。为此,我改变了策略,为了避免在色彩知识概念上纠缠,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增强情趣性的处理,即将红黄蓝三原色处理成“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并用琅琅上口的儿歌将本课学习的内容编入其中,通过学习儿歌,认识卡通形象、吹画等一系列直观、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去感知、去总结规律,形成认识,也使他们更进一步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课件展示三个好伙伴——红红、蓝蓝、黄黄的卡通形象:嗨,小朋友们,大家好!您认识我们吗?我是红红;我是蓝蓝;我是黄黄。我们就生活在你们的周围环境中,是三个好伙伴。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玩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您能不能在花园中找到我们?(课件出示“花园”,学生点击画面,画中跳出相应的色彩名称,鼓掌表扬学生)。我们还存在于周围事物中,如闹钟、彩色磁块等等,学生上台点击相应的色彩,完成连线游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三原色——红、蓝、黄三色的认识。小朋友们,你们还能说出你周围环境的其他红色、黄色、蓝色的东西吗?学生可七嘴八舌的说出各种事物。先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用卡通形象导入新课,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交流感受,让课题充盈着活泼可爱的气氛。孩子们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避免了纯粹意义上的红、黄、蓝三种知识机械传授,我感觉孩子们学习的很轻松很愉悦,完全是学生本能情绪的宣泄和自由自在的表现。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
http://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体验材料的美感。
2.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和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泥工制作方法和想像的启发。
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和大胆有趣的造型设计。
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菜肴的图片与蔬菜的图片、彩泥等。
学具: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活跃气氛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当厨师的滋味啊?(学生:想)好,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我是一名小厨师”的活动,活动里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小餐饮店”,每个小朋友就是一名“小厨师”。今天每个小厨师都要学会做一两道色香形俱全的菜,然后我们请这节课学习最认真、表现的小朋友来参观“品尝”,好不好?
(举办菜“厨艺大赛”,这是小朋友意想不到的,怎么在美术课堂上还可以做菜呀!大多数小朋友都不会做菜,只吃过、看过。那到底怎样来进行呢?这又是吸引学生的地方,而且不光是做,还可以去参观“品尝”呢!能不让人激动吗?)
2.要当厨官啦,还没想好今天的菜单是什么吧?(板书课题)
(既揭示了课题,又启发了小朋友的思路:做菜先要想好菜单,即菜名,菜谱。)
二、引导回忆,了解菜单
1.交流讨论:首先,我们把自己最喜欢吃的菜向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是喜欢它的颜色、味道、还是漂亮的造型?
(围绕菜的色形香味方面去描述,从而使学生知道无论哪个菜,都有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为后面亲手制作打下一个感性的基础。比如有的菜需要的是完整的原料形体,而有的菜原料则要加工成各种漂亮的形状,还有的菜是通过原料的颜色对比、形状排列加强美感来促进我们食欲的。)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适当补充。
3.启发回忆:除了最喜欢吃的菜,你还见过什么非常有特色的.菜吗?或者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菜才是吃、最漂亮的!
4.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适当补充。(水煮活鱼、青椒炒肉、油炸螃蟹、白灼虾、松仁玉米……)
5.小结:大家说了这么多好吃的菜,老师都好像闻到香味啦。老师这里也准备了几道好吃漂亮的菜,想不想欣赏“品尝”一下。
“想”,好!但是老师有个条件,你得猜猜这些菜是怎么做成的?
三、欣赏激趣,讨论方法
1.欣赏教材上和收集到的菜肴的彩图,感受其色形美。小组讨论一下:这些菜的主料是什么?配了些什么辅料?它们都是怎么做成的?都用了些什么方法?
(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菜肴的美,激发其兴趣,使他们在视觉的刺激下,诱发制作的欲望。而在相互的讨论探究中,寻找其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2.复习泥工的一些基本制作方法:切、搓、揉、捏、团、压等,并进行适当的示范。比如做鱿鱼卷:先团成小圆球,在桌面上压平,再用小刀切成方块,然后用尺子在方块上面压出小格子,最后进行卷曲。
(这一阶段主要起到一个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从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
3.指导分析构图:你觉得哪个菜最漂亮?摆得最有特色?为什么?
(从强调色彩的搭配、盘子上的装饰、菜肴的造型设计中,让小朋友感受到做菜的乐趣与巧妙,同时也明白做一道菜如此富有艺术性,间接地告诉了学生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
4.欣赏了这么多好吃漂亮的菜,是不是想马上露一手,做几个让大家瞧瞧?
四、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我们这组今天的菜单是什么?”“我准备制作一盘什么样的菜?都有些什么主料和配料?”
(这一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聚少成多,只有大家合起来才能办好“饮食店”或布置一个丰盛的“餐桌”。)
2.小组进行简短的汇报,老师及时作出调整和补充。
五、布置作业,实践探索
每人根据小组列出的菜单,制作一至两盘自己最喜欢吃的菜肴并给它取个名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一家“小小饮食店”或一个“餐桌”。(轻音乐,电视屏幕上显示一些菜肴和蔬菜的图片供学生参考。)
(别小看了给菜取名字,这是一种创新,这要求小朋友根据自己菜的色与形,再加入想象给它富予新的含意。)
要求:色彩醒目,造型有趣,外形美观漂亮。
六、展示作品,总结评析
1.先请动作最快、纪律的小组当嘉宾,到各小组去参观品尝,看看哪个小组的菜最丰盛,哪个小朋友的菜最有特色,同时被参观的小组的学生要对自己的菜肴进行介绍推销。
(在这一过程中,参观的人感到骄傲,被参观的心里也是甜滋滋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要布置“小小饮食店”或一个“餐桌”,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发挥集体的智慧和精诚合作才能取得胜利。)
2.依次参观完后,说说各自参观后的感受或印象最深的菜、最漂亮的菜、最有特色的菜和最丰盛的餐桌。
3.把最漂亮的、最有特色的菜集中起来,放在投影仪下,全班欣赏评述,评出厨师和餐饮店。
(在互相评述中,使学生互享成功的乐趣,感受到材料的美感,也懂得了评价的标准,从而巩固提高了欣赏评述的能力。)
七、课堂拓展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合作,共同举办了一个“厨艺大赛”。精彩地当了一回小厨师,做了一道有趣美味的菜,还品尝了许多有特色的菜肴。收获大不大?小朋友们,除了用橡皮泥做菜外,我们还可以用画笔和彩纸来表现“今日的菜单”。(出示两幅用绘画、拼贴方式表现的菜肴)小朋友有兴趣的话,回去设计一份菜单,试试用哪种方法做出来的菜更好看、更有特色!
八、收拾整理,保持卫生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2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冰箱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很熟悉的东西。在利用纸盒子改造冰箱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认真地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然后利用食品包装纸来做成冰箱里的食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选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其内部的结构。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
教学准备:教师:
准备各种冰箱的图片及作业范作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回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冰箱的情况,准备盒子、包装纸、剪刀、水彩笔、胶水、广告宣传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通过交流课前查到的、了解到的关于冰箱的情况及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冰箱的知识及其发展历史、造型特征、内、外结构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启发学生讨论冰箱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设想未来的冰箱是什么样子。
活动二:
“变魔术”:教师用清晰、简洁的手法在实物投影仪下将一个小盒子变成一个双开门的、能打开的、有隔板的冰箱。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教师用了那些技法,怎样制作的。并分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制作。
交流讨论结果。
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法表现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对冰箱的想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
(本课时主要完成冰箱的毛胚形及内、外结构的制作)
活动四:
各组展示自己组设计的各种形状、结构的冰箱。表扬大胆创新、制作精美的作品。
布置学生回去搜集“苏果”等超市的宣传广告画、带彩色纸、双面胶和彩色笔。
第二节
活动一:
欣赏老师带来的“画王子”冰箱,请学生猜猜老师用什么材料包装的。(彩色包装纸)再打开冰箱们请大家看看冰箱里储存着什么“食物”,把“食物”发给大家,看看是怎么来的(利用超市宣传资料上的小图片剪贴)
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剪贴,还可以用什么手法表现冰箱里的食物?
试着做一下。
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将绘画、纸工、橡皮泥雕塑等学过的技法结合起来,诞生独特的作品。
活动三:
做完后将作品布置在教室一角,同学们有秩序的打开冰箱请大家“享用”自己冰箱里的“食物”。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回去试着用纸盒做一下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教学评价: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表现出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2、是否大胆想象,做出、画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景。
3、是否能在作业中合理利用各种包装纸盒、食品宣传资料等。
教学反思:
偶尔在储藏室里找出自己小时候用火柴盒作的写字台、钢琴,勾起了对童年的无限回忆。我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但竟有一半的孩子没见过火柴和火柴盒。
我引导他们把找到的各种形状的盒子放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选用不同的盒子组合成大衣橱、电脑桌……甚至是想象中的或是自己设计的家具、家电。在无限空间的联想与创作当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制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完成了许多谈不上完美但充满了童趣的作品。但愿将来有一天,当他们从储藏室里找出这些小制作时,也能为童年时的创造力没有受到压抑而感到自豪。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教学内容与目标: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教学准备: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教师用具: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情导入
1、师:听说咱班同学特别爱猜谜语,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出个谜语好吗?
请听题!站立好像一铁塔,坐下犹如一小山。 两脚就像电线杆,力大无穷把山搬。
师:你们猜猜是什么?——巨人
师:恭喜你们答对了,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小伙伴,你们看。你们认识他们吗?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以谜语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巨人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二)比较大小
师:比一比它们两个谁大谁小啊?生:狮子大,老鼠小。这是真实生活中的大与小。
老师今天要帮帮小老鼠,给他施些魔法,注意看。(出示课件)问:谁变大了?谁变小了?
3.小老鼠多神气呀!当然这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板书:假如我是——)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二)展开想象中的巨人
1、比较想象中的巨人
师:假如你是巨人,你会不会比谜语中所说的巨人还要大呢?——那你有多大?
生交流。(如:我有太阳那么大;我比宇宙还大;我的眼睛就有皮球那么大 )
师:原来咱们班有这么多大巨人啊!
2、影片欣赏——乐于助人的巨人
师:想不想见见小人国的大巨人?
课件出示大巨人——他的名字叫做格列佛,是经典名著《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
猜一猜格列佛会有多大?会有多高?(教师出示图片)
生:比楼房还高。
师:格列佛像一个巨人。
师:请仔细观察这幅图,再想象一下,在小人国里大巨人遇到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
师评价:你们的想象力真独特,我很喜欢。
陈述:一天,格列佛乘的船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浪,格列佛和船员纷纷跳海。当格列佛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被绳索绑着,身边还站着一些小矮人,他们有的还往格列佛的身上射箭呢!但是格列佛宽厚的原谅了他们。渐渐地,格列佛和小矮人成了好朋友。看,小矮人还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呢!不久,小人国遭到了邻国的攻击。格列佛制止了战争并劝说国王不要攻打别的国家。后来,他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现在你认格列佛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呢?
生:他是个勇敢的人;他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3、创设情境展开联想
师:你们想成为他这样的巨人吗?
师:假如你是巨人,你也来到了一个小人国,你会有哪些奇遇呢?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童话、寓言故事,老师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以《格列佛游记》这一故事形式,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被吸引住了。其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你觉得故事中的巨人是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样做”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颇具匠心的,它一方面体现了德育渗透意识,创设了一次助人为乐教育的契机;另一方面也是为其后的创作构思作必要的铺垫;再者,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孩子们把自己当作巨
人,任意驰骋其丰富的想象。】 4、学生作品欣赏
师:1、要不我们来看看其他巨人是怎么做的?
2、请仔细观察巨人在做些什么?他们的姿势又是怎样的?
3、从作品中你发现巨人都有哪些不同的'姿势? 生:有站着、坐着、躺着的 师:你最喜欢哪种姿势,为什么? 生:巨人躺着很有趣,巨人坐着很特别 师:是呀!巨人的不同姿势可使画面更加生动。 5、大小对比
师: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也想成为巨人,他是谁呢? 就是这位多多小朋友!只要我们一起喊出这道口令(古里古里,多多变!)他的愿望马上就实现,不过我们要思考,接下来多多和他周围会有什么变化呢? 大家准备好了吗?魔法口令是——古里古里,多多变!变!
师:从刚才的观察中,谁能准确地告诉我多多是怎样变成巨人的? 生:把多多变大了,旁边的明明变小了
师:对!多多变大了,旁边的明明变小了,这样我们的多多就成了巨人。
【设计意图:利用灵活的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启发了学生多种奇妙的联想,培养了学习活动的乐趣。】
(三)学生作画、师指导。
师:现在多多已经梦想成真了,你们想吗?同学们,你们准备画怎样与众不同,超能力的巨人呢?他会为人类做些什么?
师:在绘画前谁来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主要人物大些画……
对,现在看老师是怎样画的呢?(教师示范)回顾一下刚才老师绘画的步骤。
好了同学们快拿出你手中的笔开始吧!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作画步骤,使每位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表现出巨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四)作品展示、讲评
先画好的可以贴到黑板上
1、生评: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他画了自己变成巨人后在干什么?是哪位同学画的?请他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2、自评:还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
3、师评:老师觉得这张也不错?是谁画的?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吗?我觉得他画的很大胆!他的想象力很丰富!这位同学肯定是个(善良、乐于助人、勇敢)的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要想把某一样物体表现的更大,除了把它本身画大还可以把周围物体缩小的对比方法来表现。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画画时,能灵活运用对比画法,画好每一张画。
今天我们学习了假如我是巨人,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出色,特别有趣,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巨人”,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也做一个精神上的 “巨人”,勇敢、善良、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联系生活中“巨人”,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假如我是巨人》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想象“假如我是巨人”的故事,运用大小对比的表现手法创作作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象、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进行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联想。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夸张手法创作比例悬殊的生动画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绘画中敢于冲破常规体验无穷乐趣,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大小对比关系。
四、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教学课件、视频、教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巨人变变变(出示课件)。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画面中的普通人变成和巨人一样高大? 课件演示变巨人的小魔术。
请你说说:同一个任务是怎样变成巨人的呢?生:小组讨论学生思考,在人物旁边添加非常小的人物形象就可以是原来的人物变大、变威武。
板书示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二、欣赏故事
故事介绍:师:你读过《格列佛游记》吗?它把一个神奇、有趣的大人国小人过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
2、向学生介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并播放视频 1.师:其实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你们想知道格列佛曾经有过哪些奇遇吗?(欣赏故事)
a、格列佛刚来到小人国的时候,小人国的人们害怕他,有的人还向他的身上放射箭。
b、但是格列佛却宽厚地原谅了他们,小人国的人们对他的做法非常感激。
C、渐渐地,小人国的人们和格列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人还敢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格列佛认为战争不是好事。为了阻止小人国与邻国之间的战争,他用绳子将邻国的战船扎在一起, 不让他们航行。
2.师:你们说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勇敢、善良、爱和平、威力大……
师小结:对!格列佛是一个勇敢、善良、威力无比的巨人。
【设计意图】欣赏美术作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他们自由想象,大胆表现,利用大小比例悬殊的生动画面,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鼓励想象
师:假如你是一个巨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帮助小朋友解决?(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
1、小朋友到大森林旅行,会遇到哪些困难?假如你是巨人,你怎样帮助他们?
老师也带来了两位巨人朋友,看看他做了什么? 生:巨人帮小朋友过河。
生:小朋友遇到狮子,巨人帮小朋友,让小朋友不受伤。
2、假如你是巨人,在愉快的节日里,你会为小朋友做哪些事情呢?
,我们来看看其他的巨人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师小结:看,巨人的手指头比小人还大呢!巨人和小人之间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参与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发他们的联想。
四、启发构思,欣赏图片
1、欣赏图片,分析横竖构图,互相说一说,巨人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横构图表现?哪些动态适合用竖构图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相同的“过河”图片分析横竖构图的选择,能够让学生直观了解和正确选择横竖构图。
五、学生创编想象故事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是一个威力无比的巨人了,你还有哪些办法让我们的地球变的和平,安宁、清洁、美丽呢?你会用自己的能力帮助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呢?
师: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生:如果我是巨人,我要带同学们到天空中和星星一同玩…… 生:如果我是巨人,我要帮助在战争中受难的人们重建家园…… 师:同学们想的可真丰富!
六、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 (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讲得可真精彩,那能不能把你想的故事用画笔画出来呢? 生:能
师:在绘画前谁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主要人物大些画……
师:老师提醒同学们绘画时大胆想,仔细画!
我们小组分工,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巨人最棒,最勇敢、威力最大。
七、展示作品,评价作业
将学生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1、生评: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他画了自己变成巨人后在干什么?
是哪位同学画的?请他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2、自评:还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他画的好吗?谁来说一说他的优点?他画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3、师评:
老师觉得这张也不错,是谁画的?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审美能力与品位,增强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创新精神。
八、课后拓展
欣赏完这么多有创意的画,在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作品编一则小故事,互相交流交流。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学生非常熟悉花,花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茂密的花》这一课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好。
本节课选择了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葵花园》,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情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花的茂密、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体验、感受自然界中花的`美感。学生的作业中,有的用线、有的用线与色相结合,提示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对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造型能力;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三、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与人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六、材料准备
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1、播放《自然界的花》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学生谈感受: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感:
多样的外形
丰富的颜色
不同的姿态
2、(板书课题)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
小组同学利用自己带来的花的图片互相介绍花的种类、名称及外形特点。
3、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①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有特点的花的名称及外形特点。
②学生进行比较,几个同学分别到黑板上用线画出看到的花。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智育目标]:指导学生为指偶表演布置剧院,模拟舞台表演。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开动脑筋,制作指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指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及技巧。
[教学难点]:能结合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完整的制作一个有特色的指偶。
教学准备
剪刀、双面胶、手工纸、彩色笔、毛线。
学生活动设计
组织引导学生自编小故事,根据故事人物、场景,运用学到的绘画、折纸、剪贴或彩泥等造型技能制作所需各种道,培养造型、表达、思维能力,增强合作、探究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知
1、欣赏木偶戏表演,并向学生介绍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芝麻绿豆官(木偶人物)。
学生与木偶人物交谈,发掘木偶身上最大的特点?[必须由手来操纵]
2、引入:
小朋友想不想也做一个可以像芝麻绿豆官一样在手上操作的小玩偶啊?
3、揭示课题:指偶剧院
三、探索新知
1、尝试:介绍木偶家族的另一个成员—指偶,由各小组的组长来展示。
2、思考:小指偶跟木偶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3、讨论:各小组组长将展示的纸偶带到小组里进行讨论。
A:组长将表演的感受与组员分享。
B:讨论各小组不同指偶的制作方法。
4、探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出更好的指偶。
5、总结:老师把小朋友的意见进行总结,并稍做示范、引导。
6、欣赏: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些不同的指偶作品,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作业:
分小组合作,编个故事并根据角色的分配来制作指偶。
要求:合理使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指偶。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六、课后拓展
学生利用自己做的指偶玩具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本课为二年级上学期美术课中唯一的.一次综合探索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制作指偶,表演指偶剧来渗透音乐、指偶表演技巧、舞台装饰、变废为宝等知识。由于知识量大,需用两节以上的课时才能完成任务。作为本次研讨的是第二课时,以《小熊请客》为题材来进行制作与表演,突出新课程的以下几个特征:
1、改变学习方式,以活动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个性与自主学习的特征,并在快乐的活动中渗透技能、技巧。
2、强调综合探究的理念,让美术学科能与音乐、戏剧表演、舞台美术等进行牵手联合,巧妙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气氛中。
3、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小组想制作的角色后,及时进行点拨如何运用现有的废旧材料巧妙地制作所需的角色形象,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那些不同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4、强调评价的展示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小组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评价的展示激励的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设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
六、材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
①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辅导要点:
①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4、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5、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具文化及家具造型的基本结构,尝试通过设计制作,体验纸盒变家具的全过程。2、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设计与应用之间紧密联系的设计理念。3、利用传统文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要重视合作学习等。
教学重点:学习依据纸盒特点将其变成家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材料特点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师吟诵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二)、生活中各种废旧的纸盒,其实都有它们的潜在利用价值,正等待你的发现和创造。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一)、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对家具的认识并简单汇报。
(二)、师吟诵《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欣赏书中学生作品,小组讨论:这些家具的各部分都是由什么形组成的?它们是使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做出来的?
(四)、师总结设计方法:1、减法:剪掉纸盒一部分,其余部分作为家具的造型。2、加法:往纸盒上添加纸张或组合几个纸盒变成一个家具的方法。3、补充的设计方法:不加也不减,只运用剪、折,就可以将纸盒设计成家具。
(五)、师引领学生吟诵《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六)、小组讨论:根据所准备的材料分析如何将纸盒变成家具?用到哪些制作方法?
(七)、制作要求:小组分工合作为房间设计制作家具,看哪一组的家具设计合理、美观、牢固。
设计意图:了解家具文化和家具造型的'基本结构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的能力,明确纸盒变家具的设计方法,形成设计思路。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重视合作学习,学以致用。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二)、渗透《弟子规》中的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课堂总结:
(一)、展评优秀小组的作品。
(二)、师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制作方法:
折 剪 贴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在本学段本领域的目标分析,本课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所见到的鲜花,抓住它们的形和色的特点,想象茂密而充满生机的样子,然后用绘画方法和工具进行大胆创作。其次本课是造型表现类型,以花为表现内容,意在引导学生用美术形式描绘美好的形象,表达对美的追求。然后就是茂密,如何表现茂密是本课的重点,那么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把花卉画的有大小高矮、有前后遮挡,再加上品种丰富,则“茂密”的视觉感受就能呈现出来,画中的鲜花就会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记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关于花的基本造型知识以及如何在画面上描绘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2)能初步表现出不同形状花的特点,用数量多、前后遮挡等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对比、欣赏、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前后遮挡关系。
(2)在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掌握饱满构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大胆作画,激发绘画创作的激情。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的成绩、虚心倾听他人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花卉的大小、高矮、疏密、前后变化,学会用遮挡关系来表现买米的花丛。
(2)掌握表现不同花的方法、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大胆创作各种形式的花,使画面有层次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画好的花图片、范画、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画好的花图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和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当中,你们知道那个季节最有生机,那个季节的色彩最多吗?
生:春季、夏季……
师:因为春天到来各种植物从土里钻出来了,尤其是漂亮的花儿把我们的地球染得五彩斑斓,绚丽多彩。
师:接下来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多彩的春天,欣赏春天的花朵。
1、欣赏视频
师:瞧,美丽的花儿什么颜色的都有,你们看见了吗?各种各样的花交织在一起,就是一幅百花盛开的景象。
师:(展示图片)咱们看的花非常漂亮,同学们再看看他们长的怎么样?
生:茂密、多、茂盛……
师:那么同学们想不想把茂密的花表现出来吗?
下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茂密的花,揭示课题:茂密的花
(二)讲授新课
1、介绍花形和组成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花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吗?出示一朵花,让学生一起来研究花的结构。
师总结:大多数的花都是由花芯、花瓣、花萼、花茎、花叶组成。花的外形可以分为两大类:圆花形和独特花形
2、对比欣赏引出茂密概念
师:欣赏了这么多花,那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咱们在一年级画过的花朵吗?
师:那么你画的花朵是什么样子的?(展示花的简笔画)
师:同学很棒!这么多的花都画过了,真的很厉害。
师:教师出示一朵花,同学们看这一朵小花孤单吗?它的'其它小伙伴呢?
师:那我们能不能给他找些朋友呢?随之点出几朵花,那么与之前一朵花相比有什么变化?”
生:(1)、数量增多了。(2)、多了几个小伙伴不孤单了。
接下来出示的不同品种的花,改变花的大小,最后讲解遮挡关系。
3、遮挡关系讲解
师:你们看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朵花,我们再邀请二朵花来跟他做伴。你看好了,哪一朵花是完整了,哪一朵花只看到部分。
生:前面的花看完整了,后面的一朵花只看到了一部分,是因为被前面的挡住了,这在美术里面叫做遮挡关系。
师:在表现花的遮挡时,应先画前面完整的花朵再画后面被遮挡部分花朵。4、贴花练习
现在老师手里有剪好的花朵,你们想不想上
来贴一贴,先用剪纸表现一幅茂密的花。
师:贴的时候注意遮挡关系同时还要注意
疏密(数量增多就密),还有品种要丰富、大小高矮的变化以及遮挡关系。
生:大胆尝试。
5、构图
师:小朋友们现在想一想去动手,刚才的部分花老师已经画好了,你们能不能帮他找点邻居过来,让它变成一幅茂密的花。
6、出示范画
展示老师的作品,学生赏析,总结作画步骤。
(三)提出要求,鼓励创作
今天我们就来画画茂密的花,好,开始。
六、展评总结师:看看你喜欢哪一副画,你有什么建议?
生:生生互评,生自评、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前后遮挡方法来画花,大家要把这个方法记在心上,相信你们今后才能画出更多更漂亮的画,花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心情,花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保护它爱护它;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花边,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什么是花边”,了解花边的装饰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用剪纸的方式设计制作花边。
2、能够联系生活,回忆起日常见到过的一些花边并学习制作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花边。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造型设计能力以及在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民族自豪感,并学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花边并制作出花边。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理解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的花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花边的东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瓶子、布娃娃等)。剪刀、彩色纸、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小伙伴,请大家唱着儿歌来迎接他们吧。(学生唱《小白兔》儿歌,教师剪小白兔花边)
快看,小白兔来了!小白兔还会变魔术呢!(拉开花边,两只,四只……)你们想学一学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漂亮的花边》(板书课题)
二、欣赏花边: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收集的各种有花边的东西。(教师提问、学生欣赏相结合)
1、你喜欢自己收集的东西吗?它漂亮吗?(引出花边具有装饰、美观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单调的物体更加美观、丰富。)
2、这些漂亮的花边造型选用了什么材料?
3、你能发现这些漂亮的花边,有什么样的规律?(引出图形的不断重复排列延伸知识点,教师可适时作简单演示。)
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请大家赶快来欣赏吧。(出示生活中的花边)
1、古代服饰上的花边。
领口、袖口、长袍、鞋子等地方都有花边。
2、古代建筑上的花边。
好多的古代建筑的门上、墙上、窗户上等地方,有好多的花边。
3、陶器、瓷器上的花边。
在一些陶器、瓷器上的花边都很漂亮,尤其是青花瓷。
3、好看的生活用品的花边。
筷子上、盘子上、家具上、床上、裤子上、被子上、生活用品中太多了,他们都有好看的花边。
4、大街上的栏杆和围栏。
有各种单位的围栏,绿化带的围栏,各种栏杆的样式都很美。
5、民族服饰中的花边:少数民族的民间手工艺制品以及服饰上随处可见漂亮的花边。
三、探索研究:
师:图案从一开始就从属于器物、建筑、服装等被装饰物上,用花边来装饰身边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非常地华丽、精美,图案的设计注重形式感,强调平面感,强调形象的装饰美感。他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他能美化我们的环境,让我们这节课探讨一下美丽花边的制作方法。
我们知道花边是一种向两边重复延伸的图形,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花边?
(学生:画的、剪贴的、盖印)
教师示范:
1、连续图案剪法:
1).取一张长宽合适的长条纸,从中间连续对折数次成一小方形;
2).在折好的纸上画上要剪的纹样(纸两边的点不要剪断,一定要有物与物连接的地方);剪掉空白处,留下色彩花纹展开为延接的图案花。
2、数张纸重叠剪出的单个图形(不连接)进行排列组合,也能做出漂亮的花边。
五、设计制作:
1.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
2.选一件周围的物品进行装饰。
六、作业展评
全班学生进行作业展评,并可以加上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评语。表扬制作精美的花边图案,可做花边展示秀。
七、拓展建议:
同学们虽然现在你们手中只是一些普通的花边,但只要我们肯动脑,勤动手,这些花边可以装点整个世界,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大家回家去试试吧,下课。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富有创意的小鸟窝。
2、在学着用彩泥做几只小鸟与鸟窝搭配。
3、引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用彩泥、树枝、卡纸、甘草等物品做材料,通过揉、搓、捏、拼、折、剪、贴等方法制作成小鸟和鸟窝。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独特而美观的鸟窝和小鸟。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提前制作好几种小鸟和鸟窝。
学生:彩泥、树枝、树叶、卡纸、羽毛、干草、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图片展示各种小鸟和鸟窝。
教师播放小鸟叫声的音乐,戴上小鸟头饰扮演小鸟,带领同学们去观看自己和同伴的`家。
2、导入课题《小鸟的家》。
二、赏析评述,讲授新知
1、看书欣赏各种小鸟和鸟窝的图片
看一看,说一说鸟窝有什么特点。(形状,材质,结构等)小结:
(1)鸟窝基本上呈一个杯状构造,将鸟窝拢为一个整体。
(2)小鸟一般将窝搭在树枝上、草丛边、房檐底下等等。
(3)小燕子衔泥造窝,大部分鸟类采用树枝、甘草、羽毛等材料造窝。
2、展示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图片
以鸟巢的外形而设计的,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3、出示漫画,渗透环保教育
讨论:“小鸟为什么会失去了家?”
思考:“你能为小鸟做点什么?”
(重建美丽的家园。)
4、提问:你会给小鸟设计个什么样的家呢?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设,采用彩泥或者卡纸制作小鸟,树枝或者树叶等等材料制作鸟窝。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小鸟和鸟窝的外形,设计基本图形,突出概括、简洁特点。
5、视频示范,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制作鸟窝的过程。
6、学生、教师范作欣赏
鸟窝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
三、实践操作
作业:运用彩泥、卡纸、碎纸条或草等手头拥有的材料,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鸟窝和小鸟的制作。
要求:巧用材料,大胆创作,制作精美独特;注意工具使用正确安全,垃圾装进袋子里。
四、作业展评
分小组展示作品。对作品的选材、制作方法、创意以及学习态度进行介绍。
五、拓展小结
1、将所做的鸟窝投放大自然。
2、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它,保护它,给它们创造一个美丽温暖的家。
六、教学结束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 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三、课时安排:2课时
? 四、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
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5、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6、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动物图片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特征,学生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亲情。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语言进行组织教学。
二 导入新课:
讲故事:有一天,大象妈妈带着它的孩子来到草地上,对它的孩子说:今天我要教你学本领,说着,大象妈妈用它的大鼻子一卷,……
提问:谁还能讲出其他种小动物和妈妈学本领的故事?
三 探究新知 组织小组讨论。
引出课题。
提问:故事中的动物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组织同桌同学讨论。
如:河马嘴巴大,耳朵小。 松鼠尾巴大……
请几个同学根据图片给大家分析。
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提问:同桌两个人如何分工合作? 怎样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一个人制作妈妈,一个人制作孩子。妈妈大孩子小……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拓展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教学反思:互评学生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如问:“前面展示的作品哪个好?”就不如问:“你喜欢哪一个作品?”这样,就不会打击到没有被选上作品的同学。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各种图形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欣赏以及相互交流、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通过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画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学难点:巧妙结合已有图形的特点,添加成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出示两幅连线游戏。(引出并出示课题:绘画游戏)
二、探究学习
1、师:我们在绘画时经常会利用到各种各样的线,你认识下面这几种线吗?
师出示:直线、曲线和折线。
师:你知道这些线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直线,曲线,折线
2、师:出示三角形和圆形,启发学生联想可以变化成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对基本形进行大胆的联想。
师:出示不规则图形进行联想,它会让你想到什么?你也可以改变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看看分别像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奇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同一个图形,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联想,同一个图形换个角度就有不一样的发现。如果我们稍加添画,就可以将现有的图形变成一个有趣的画面。
3、出示并结合米罗的作品《鸟翅上滴下露珠,唤醒了眠于蛛网暗影中的罗莎利》引导学生想象。
4、师:出示课本中学生作品《奇妙的世界》、《布娃娃》师生共同赏析。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他们在实践中可以更好的借鉴。
5、出示三幅线条勾画的图形,让学生对比讨论,你觉得哪幅分割的好?为什么?
(1).过于简单,不利于添画。
(2).过于复杂,不利于联想。
(3).分割恰当,利于联想添画。
设计意图:学生在随意中可能出现过密过疏的线条,通过比较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6、教师示范画随意的线条、并在线条勾画出的图形上大胆联想,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师:谁能像米罗一样大胆幻想在老师随意画的线条中添加?
三、艺术实践:
师:我觉得大家能创作出更漂亮的作品来,有信心吗?那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一场精彩的“想象大比拼”。比一比谁能巧妙的利用随意线组成的图形,添加出最生动有趣的形象。
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辅导要点:
(1)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2)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3)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四、欣赏评述:
1.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2.学生互相欣赏,简单说出自己的作品内容。
3.教师评述优秀作业,引导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训练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并鼓励有所创新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课后小结
看,这些原本随意,甚至有些杂乱的线条,通过大家的联想、绘画,就变成了一幅幅漂亮的美术作品。难怪有人说:想象力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看来只要你敢想、敢做,就一定能收获更多的惊喜和成绩。
六、课后拓展
欣赏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小结:生活中处处奇思妙想,让想象成为我们的伙伴,伴随我们成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14
课题:蔬果变变变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
3.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的动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按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物品。
2.能否积极参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
3.能否与同学好友合作。
4.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象。
5.是否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提前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需要收集哪些材料。让学生和妈妈一起逛菜市场,收集一些可用于这堂课的蔬果。布置学生带一把比较快但能合起来或有刀鞘的刀子,牙签。教师制作提供多件范作的幻灯片,多媒体教学系统,示范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4月12日——4月13日
活动一:
教师出示范作“蔬果娃娃”向学生打招呼,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拆一拆,研究一下这个小娃娃是用什么做的。
学生讨论、回答。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蔬果变变变”做成各种东西。(板书课题)
活动二:
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多种用蔬果做的作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是以什么蔬果为主体制作的?这件蔬果与这个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又利用了哪些蔬果做的装饰使作品更接近原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
活动三: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说一说,这些蔬果等物品分别像动物身上的哪一部分,然后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每个学生挑一件自己喜欢的蔬果作为作品的主体,(建议学生选大一点的)根据这件蔬果的外形再一次展开想象,然后交流:你收集到的这一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正着看不出像什么时可以倒着看、侧着看或转动着调整角度看)
活动四:
小组合作试一试,运用手头的'材料,以一个大件蔬果为主,将几个蔬果连接起来,做成一个小动物。
展示作品,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作介绍。
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布置学生回去了解食品雕刻以及食品工艺的有关知识。下节课带好相关材料。
第二节
施教时间:4月14日——4月16日
活动一:
观看课件,精美的食品工艺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美好的情趣,增进了人们的食欲,使饮食成为一种享受。
学生说说自己见过和了解到的食品雕刻以及食品工艺。
出示课题。
活动二:
课件展示食品工艺作品“门泊东吴万里船”,渐渐放大,请学生观察它是由什么蔬果做成的,怎么改造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操作课件将作品进行分解并总结:这是将一只较长的苦瓜剖去四分之一外皮,去瓤,做成一只小船,再将红色和黄色的圣女果用牙签串成一个个小人并固定到小船上,将一片萝卜叶子插到船上做帆,这样一件充满意境的作品就诞生了。
活动三:
各小组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想一想:你们准备利用哪几样材料进行改造,将它做成一件工艺食品。准备分几步、利用那些技法、怎样改造和组合。
小组讨论,选一到两组同学代表起来介绍创意。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给予肯定和指导建议,鼓励各组将自己的创意制作出来。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注意协调各组合理分工,尽量利用好蔬果的原型进行改造。使用材料注意安全。
活动四:
“满汉全席”食品工艺大赛。各组将作品摆到教室中心的餐桌上,每组派出两位“美食家”当评委,评出“最上镜作品”“最佳色彩奖”、“最佳创意奖”
“最佳制作奖”等奖项并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回家多帮妈妈做饭,在家长面前露一手。
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札记:
备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三年级六班”的“蔬菜的联想”网页,上课时通过浏览网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们可喜欢这个网页了,因为照片上那些同龄人正忙活着合作蔬果小动物的情景让他们感到相当亲切。孩子们的作品丝毫不比人家的差,于是我举起了数码相机,把他们正在制作的情景和作品拍了下来,并通过电脑直接放了出来。这下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纷纷要求把他们的作品也制成网页,我借机把这个难题推向了班里参加网页制作培训小组的同学,“请他们来帮我们制做好不好?把制作好的网页发到校园网上,让全校同学都来看看我们的作品!”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15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重点的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创作一副以蜻蜓为主体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有重点的观察蜻蜓。
2.能否将观察到的蜻蜓特征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3.是否能够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教室准备蜻蜓标本,图片,有关作品。
(2)学生准备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20日
活动一:
通过实物投影观察蜻蜓标本。城市里的学生对于蜻蜓的记忆往往是模糊的、概念化的,农村的孩子虽然常看到蜻蜓但仔细观察的不多。因此,通过不同的手段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显得非常重要。蜻蜓的色彩、姿态、样子,玲珑剔透的翅膀,都能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活动二:
描述蜻蜓的外形特点,说说这些特点与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在交流中,了解对称对飞翔的重要性。
欣赏书上绘画蜻蜓的作业,谈谈哪些画的精细、写实、哪些写意但又抓住了蜻蜓的特点。说说自己喜欢哪种画法。
谈谈自己认为绘画的蜻蜓周围可以添加哪些背景。
活动三:
运用线条来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以组为单位将画好的蜻蜓剪下来,贴到一张大纸上,共同添画背景。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21日——10月24日
活动一:
出示折纸的蜻蜓,引起学生兴趣。
每一组发两只折好的蜻蜓请学生们拆拆看,自己研究一下该怎样折,同以前学过的“千纸鹤”的折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起来交流自己研究的折法。
学生随老师的演示学折蜻蜓。
活动二:
教师在教师的展板上布置一朵油菜卡纸画好的荷花,制作一只立体的蜻蜓停在上面。蜻蜓翅膀上花纹用彩色笔描述出来。告诉大家这只蜻蜓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陪她玩,鼓励学生制作各种不同的.蜻蜓铁道展板上。
蜻蜓可以用对折剪,再装饰的方法。鼓励学生制作与众不同的样式。
提醒孩子选择制作蜻蜓,需要强调它的翅膀的对称性。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思考,并完成作业。
活动三:
用学生们的纸折蜻蜓布置展板,鼓励做得快的学生再制作莲蓬和蝌蚪,充实池塘中的景色。最后教师为展板题词:荷塘秋色。师生共同体会创造的快乐。
札记:
上这一课时正赶上我们学校“班班创特色”艺术类二课小组成果展示。学校要求各班将成果展示在自己班的展板上。而二年级这三个班当中一个班是“折纸特色”一个班是“我爱大自然”另一个班是“诗情画意”。我充分利用了本节学的蜻蜓来布置展板:一班的折纸作品展中有各种不同质感、颜色的纸折的蜻蜓;二班直接将课堂作业展“荷塘秋色”利用了起来;三班的“诗情画意”中就有两幅画有蜻蜓的诗意图。学生高兴得说:“老师,我们这节课学的东西可真有用!”是呀,“学以致用”不正是我门这些美术教育者一直在追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