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美术石头变变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石头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东西,是天然的玩具。本课以石头为教学内容,通过欣赏石头,了解石头,用石头进行拼摆组合或单个造型、添画表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单个石头和多个石头组合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塑造生活中有趣的人和物。本课在题材内容形式上,要激发学生思维想像,将石头形状的联想,装饰表现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用多种造型和装饰的手法来塑造所表现的物象,使其物体的形象更具个性和创造特色。那些造型生动有趣的学生作品,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
这是二年级的一篇教材,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基于这一特点,我努力通过各种直观形象法,游戏法,情景法,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自然界的石头可以通过拼摆、彩笔添画或用彩泥添加变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情感目标:从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来感受石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美化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启发孩子们利用身边的自然物美化生活。
技能目标:
1、掌握在石块上拼摆、作画和粘贴的技能。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想像和表现能力,利用石头的形状、特征,大胆拼摆、想像用彩笔添画或用彩泥添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巧妙利用石头的形状特征运用拼摆绘画或粘贴的手法表现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启迪学生的想象力,从一块小小的石块上,表现独特的风格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教师播放奇石图片。
学生看后谈感受。
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教师提一袋石头,让学生摸一摸。
学生谈手感,颜色和形状。
让学生了解石头的特征。
欣赏名家作品
出示名家石头作品。
学生看后谈感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尝试体验
艺术家能把普通的石头变得神奇,那么老师也能变。师用一块石头示范做一只青蛙。
学生观察并总结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尝试体验
艺术家能把普通的石头变得神奇,那么老师也能变。师用一块石头示范做一只青蛙。
学生观察并总结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合作学习,初步探索
课件出示石头彩绘和石头彩泥作 品;表现内容:动物、人物、植物。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研究范画给图片分分类。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探究能力。
拓展想像。添画创作
1.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石头变化的 全过程,同学们你们想用手中的 石头做什么呢?可以现在小组里说一 说?
2、教师出示作业要求。
1.小组交流。学生展开想像
2.学生了解作业要求。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欣赏评述。反思交流
作品展评:布置展台。
作品展评:布置展台。
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 主体精神,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和 反思能力。
板书设计
看 画
石头变变变 想 添 变 摆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这一评价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纷纷放在展台上,其他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说出为什么喜欢,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把有创新的作品拿出,并说说自己的设计。
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石头变变变》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设计非常贴近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予以石头作品拟人化,给予它们生命,给孩子带来了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童话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融入这种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孩子观察石头造型,自主合作探究,总结制作方法,石头的加工、创作就这样悄然的走近了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能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二篇:二年级美术石头变变变教案
二年级美术石头变变变教案
美术教学设计
《石头变变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石头变变变》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西版)第3册第十二中的教学内容。本的美术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教学实践证明,美术学习中的创造表现一般是建立在对事物充分了解、观察和想象基础上的。根据新程标准的要求、新改的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想能力。本主要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联系生活实际用审美的目光重新审视、欣赏身边常见的小石头,感受它们的自然之美和形态之美。在教学时围绕石头的自然美,对石头的想象进行创作。并能让学生在一个可相互交流的教学平台中自主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本内容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学阶段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我们的学校在乡下,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小孩子们天性好动,田野、小溪、大海常是他们光顾的地方,石头随处可见,漂亮的石头是他们爱不释手特爱珍藏的玩具。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欣赏身边的石头,掌握石头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特征等进行美术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石头,体会石头的神奇和天然之美。
难点: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再创造,使石头变为艺术品。
教具准备:一些石头,水粉颜料、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题。(板书题)
讲述《鹿回头》具有海南黎族传说色彩的故事。出示关于石头的照片。(古埃及金字塔、智利复活石像、海南南天一柱、文昌铜鼓岭风动石)
★交流感想。
师:“听了这段故事和浏览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说?”
(同学们畅所欲言,如:“鬼斧神工”“异想天开”“形象生动”“环境优美”“值得探究”……)
师:石头,我们身边无处不有,可是在人们的创造和想象中,却变得如此神奇,今天就让我们来体验体验这神奇的石头。
[设计意图:主要是运用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欣赏世界各地乃至身边的石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感受石头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理解“美源于发现,更源于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和想象表现作好铺垫。]
二、尝试阶段
★了解石头,初选石头。
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石头,请仔细观察,哪些石头你比较喜欢?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小组交流喜欢的理由。)
师:谁愿意把你喜欢这些石头的理由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整理归纳板书:外形结构
色泽花纹……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堂的主人,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欣赏阶段
★观察石头,展开想象。
深入赏析:师出示海南的五指山、毛公山图片和许多单个石头的彩绘作品。
师: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手中的石头像什么?
巡行提示:学生互相议论评说,各抒己见,老师在学生自主赏析的过程中个别提示,指导学习。
师:如果想让石头变得更形象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可以粘贴、画、拼摆、刻……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了解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四、创作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业。
师:下面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改变我们手中的石头,让它们变得更加形象更加美丽。
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特征,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师交待作品评价标准:、是否根据手中石头的特点,展开想象创作。
2、作品是否有趣,表现是否有创意。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创作中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石头的再审美创作,感受石头的魅力,使学生在快乐的创作中亲近石头,在自由的涂抹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五、评析阶段
★作品展示,欣赏评析。
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作品的创意说明。同时让同学互相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堂小结
师:石头,我们并不陌生,有人说它坚韧,有人说它魁伟,还有人说它无言奉献,不管怎么说,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以体会得到。希望大家做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通过欣赏和评价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内化学生的个性
第三篇:二年级美术石头变变变教案
《石头变变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石头变变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西版)第3册第十二课中的教学内容。本课的美术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教学实践证明,美术学习中的创造表现一般是建立在对事物充分了解、观察和想象基础上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想能力。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联系生活实际用审美的目光重新审视、欣赏身边常见的小石头,感受它们的自然之美和形态之美。在教学时围绕石头的自然美,对石头的想象进行创作。并能让学生在一个可相互交流的教学平台中自主探究学习。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学阶段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我们的学校在乡下,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小孩子们天性好动,田野、小溪、大海常是他们光顾的地方,石头随处可见,漂亮的石头是他们爱不释手特爱珍藏的玩具。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欣赏身边的石头,掌握石头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特征等进行美术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石头,体会石头的神奇和天然之美。难点: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再创造,使石头变为艺术品。教具准备:一些石头,水粉颜料、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讲述《鹿回头》具有海南黎族传说色彩的故事。出示关于石头的照片。(古埃及金字塔、智利复活石像、海南南天一柱、文昌铜鼓岭风动石)
★ 交流感想。师:“听了这段故事和浏览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说?”(同学们畅所欲言,如:“鬼斧神工”“异想天开”“形象生动”“环境优美”“值得探究”„„)师: 石头,我们身边无处不有,可是在人们的创造和想象中,却变得如此神奇,今天就让我们来体验体验这神奇的石头。
二、尝试阶段
★ 了解石头,初选石头。
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石头,请仔细观察,哪些石头你比较喜欢?(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小组交流喜欢的理由。)师:谁愿意把你喜欢这些石头的理由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整理归纳板书:外形结构 色泽花纹„„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欣赏阶段
★ 观察石头,展开想象。
深入赏析:师出示海南的五指山、毛公山图片和许多单个石头的彩绘作品。师: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手中的石头像什么?
巡行提示:学生互相议论评说,各抒己见,老师在学生自主赏析的过程中个别提示,指导学习。
师:如果想让石头变得更形象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可以粘贴、画、拼摆、刻„„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了解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四、创作阶段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业。
师:下面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改变我们手中的石头,让它们变得更加形象更加美丽。
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特征,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师交待作品评价标准:
1、是否根据手中石头的特点,展开想象创作。
2、作品是否有趣,表现是否有创意。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创作中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石头的再审美创作,感受石头的魅力,使学生在快乐的创作中亲近石头,在自由的涂抹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五、评析阶段
★ 作品展示,欣赏评析。
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作品的创意说明。同时让同学互相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课堂小结
师:石头,我们并不陌生,有人说它坚韧,有人说它魁伟,还有人说它无言奉献,不管怎么说,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以体会得到。希望大家做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美术课《石头变变变》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美术课《石头变变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石头变变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西版)第3册第十二课中的教学内容。本课的美术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教学实践证明,美术学习中的创造表现一般是建立在对事物充分了解、观察和想象基础上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想能力。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联系生活实际用审美的目光重新审视、欣赏身边常见的小石头,感受它们的自然之美和形态之美。在教学时围绕石头的自然美,对石头的想象进行创作。并能让学生在一个可相互交流的教学平台中自主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学阶段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我们的学校在乡下,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小孩子们天性好动,田野、小溪、大海常是他们光顾的地方,石头随处可见,漂亮的石头是他们爱不释手特爱珍藏的玩具。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欣赏身边的石头,掌握石头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特征等进行美术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石头,体会石头的神奇和天然之美。
难点: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再创造,使石头变为艺术品。
教具准备:一些石头,水粉颜料、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讲述《鹿回头》具有海南黎族传说色彩的故事。出示关于石头的照片。(古埃及金字塔、智利复活石像、海南南天一柱、文昌铜鼓岭风动石)
★ 交流感想。
师:“听了这段故事和浏览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说?”
(同学们畅所欲言,如:“鬼斧神工”“异想天开”“形象生动”“环境优美”“值得探究”……)
师: 石头,我们身边无处不有,可是在人们的创造和想象中,却变得如此神奇,今天就让我们来体验体验这神奇的石头。
[设计意图:主要是运用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欣赏世界各地乃至身边的石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感受石头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理解“美源于发现,更源于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和想象表现作好铺垫。]
二、尝试阶段
★ 了解石头,初选石头。
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石头,请仔细观察,哪些石头你比较喜欢?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小组交流喜欢的理由。)
师:谁愿意把你喜欢这些石头的理由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整理归纳板书:外形结构 色泽花纹……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欣赏阶段
★ 观察石头,展开想象。
深入赏析:师出示海南的五指山、毛公山图片和许多单个石头的彩绘作品。
师: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手中的石头像什么?
巡行提示:学生互相议论评说,各抒己见,老师在学生自主赏析的过程中个别提示,指导学习。
师:如果想让石头变得更形象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可以粘贴、画、拼摆、刻……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了解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四、创作阶段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业。
师:下面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改变我们手中的石头,让它们变得更加形象更加美丽。
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特征,创作自己的作品。
★ 教师交待作品评价标准:
1、是否根据手中石头的特点,展开想象创作。
2、作品是否有趣,表现是否有创意。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创作中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石头的再审美创作,感受石头的魅力,使学生在快乐的创作中亲近石头,在自由的涂抹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五、评析阶段
★ 作品展示,欣赏评析。
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作品的创意说明。同时让同学互相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 课堂小结
师:石头,我们并不陌生,有人说它坚韧,有人说它魁伟,还有人说它无言奉献,不管怎么说,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以体会得到。希望大家做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晒课网小编温馨提醒:让学生在欣赏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通过欣赏和评价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内化学生的个性。
第五篇:赣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石头变变变》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美术课《石头变变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石头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西版)第3册第十二课中的教学内容。本课的美术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教学实践证明,美术学习中的创造表现一般是建立在对事物充分了解、观察和想象基础上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想能力。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联系生活实际用审美的目光重新审视、欣赏身边常见的小石头,感受它们的自然之美和形态之美。在教学时围绕石头的自然美,对石头的想象进行创作。并能让学生在一个可相互交流的教学平台中自主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学阶段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小孩子们天性好动,田野、小溪、大海常是他们光顾的地方,石头随处可见,漂亮的石头是他们爱不释手特爱珍藏的玩具。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欣赏身边的石头,掌握石头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特征等进行美术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石头,体会石头的神奇和天然之美。
难点: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再创造,使石头变为艺术品。
教具准备:一些石头,水粉颜料、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教师以小礼物的形式引入石头(草莓石头)
师:“谁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草莓能吃吗?” 生:不能吃,因为是石头
以此引出课题,并板书:石头变变变。
师: 这些草莓石头虽然不能吃,可是看起来和真正的草莓不相上下,你们想知道这些石头是怎么变成草莓的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体验体验这神奇的石头。
[设计意图:主要是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和想象表现作好铺垫。]
二、尝试阶段
★ 了解石头画表现内容。
师:石头除了能变成草莓还能变成什么呢?(展示课件图片)
师:动物,植物,人物,生活当中的物品,可以说千变万化。是怎么做出来的,都用到哪些方法和材料?下面就跟随老师一起去探索石头变化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 观察石头,展开想象。
深入赏析: 师出示单个石头画的作品。
师:大家来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变成了什么?怎么做出来的?
并板书:绘画
(老师手中拿出一块石头来具体讲解示范步骤)
多个石头组合联想
师:出了石头还用到了哪些材料?
师:如果想让石头变得更形象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可以粘贴、画、拼摆、刻……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了解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三 欣赏作品,展示课件
四、创作阶段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业。
师:下面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改变我们手中的石头,让它们变得更加形象更加美丽。
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特征,创作自己的作品。
★ 教师交待作品评价标准:
1、是否根据手中石头的特点,展开想象创作。
2、作品是否有趣,表现是否有创意。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创作中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石头的再审美创作,感受石头的魅力,使学生在快乐的创作中亲近石头,在自由的涂抹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五、评析阶段
★ 作品展示,欣赏评析。
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作品的创意说明。同时让同学互相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 课堂小结
师:石头,我们并不陌生,有人说它坚韧,有人说它魁伟,还有人说它无言奉献,不管怎么说,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以体会得到。希望大家做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反思:
1、这堂课孩子们非常喜欢,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只是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幼儿不愿大胆想象,看见别人装饰什么他就装饰成什么,没有创新。
3、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