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5篇材料)

时间:2022-06-26 01: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

第一篇: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

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1

教案背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初二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六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教材分析

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积累、运用吞噬、沧海桑田、干涸、戈壁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其消失的原因。

3、品读课文,揣摩语句,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其消失的原因。

2、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课前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小组内自学字的音、形、义;搜集人为原因造成的水资源萎缩或水资源污染的资料,课上交流,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2、讨论法:学生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课件展示过去水草丰盈绿林环绕的罗布泊图片和现在死寂荒凉的罗布泊的图片。

同学们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20世纪70年代,仙湖消逝了,罗布泊从此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给了我答案。

二、检测课前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利用学案完成)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萧瑟戈壁滩干涸鹭鸶浑然一体裸露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cang海sang田吞shi和xu荡yang3、结合课本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萧瑟: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沧海桑田:

4、请用本课所学到的词语写一段话。(至少用五个词)

二、研读课文题目: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题目它传达了一个怎样的信息?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湖,后来消失了。感情基调是惋惜、悲痛、难过、遗憾。

教师:美丽的充满生机的罗布泊怎么会变成了现在的连一滴水都没有的沙漠呢?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处理学案中的二个问题:(课件显示)

(1)、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文中哪些语句能印证你的说法?

明确:过去的罗布泊是仙湖,是绿洲。课文的(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地方?文中又有哪些文段能够印证这一说法?

明确:现在的罗布泊是沙漠,是荒凉的。文中的“裸露”的“裸”是全部暴露;“脱尽”的“尽”是脱光了,说“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外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是指大地的植被严重破坏了,大地感到痛苦。

教师指定学生深情的朗读这些文段。

2、深层探讨,品文入理,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朗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过去的罗布泊的生机和美丽,也好像听到了现在的罗布泊在痛苦的呻吟,从前的罗布泊碧波荡漾,现在的罗布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苦的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悲剧仅仅是罗布泊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改道,“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抽干了,使干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周边的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里木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连续用四个“盲目”与“吸水鬼”,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人们过量用水的无知,也表达出作者的遗憾和焦虑。

四、聚焦现实,引发忧患意识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环境严重破坏的图片。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收集的人为原因造成的水资源萎缩或水污染的资料。

五、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

教师:面对悲剧,作者在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感受,结合文章语句赏析。

生1、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生2、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生3、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生4、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六、延伸拓展、妙笔生花

拟写一条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语。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的学习活动马上结束了,但是只要我们心存生态意识,心存环保意识,有社会责任感,我们就会随手捡起一个包装皮,随时拧紧水龙头,随手关掉电灯,从我们的生活小事做起,保护地球母亲,保护环境!

八、作业

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现在水草丰美一片绿洲死亡之海一片荒漠

改道“四盲”

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针对文章内容和生活现实,让学生在读、说、看、感中探究出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体会人类应从中汲取的历史教训,通过残酷的事实,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联系实际,寻找根源;增强环保意识。

由于课堂只有45分钟时间,加上语文的学科性质,要求重在熟读,因而时间紧迫,不能在课堂反复熟读,所以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全文至少读3遍并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先对罗布泊加以了解。导入新课时借助多媒体,展示罗布过去和现在的图片,通过教师前后反差强烈的语言表述和图片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过课上展示的古今对照的图片和对重点语段的品读中探究解决。同时也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整体感悟并分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后,联系现在的生活环境,学生展开讨论,并谈谈人类对现实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面临如此的悲剧应如何去做,从而树立环保意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遗憾之处:由于时间的紧迫,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朗读品味课文内容,相关的朗读不到位,感染力不够,影响了最后的高潮部分--“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文章主旨的表现力不够强。另外,图片展示较多,显得重复繁冗。

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2

一、教学依据

本课为人教实验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2课教学篇目,位于第三单元第二课。第四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都是科学文艺作品。

二、教学理念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表达了作者对生存环境的忧虑,这正是新课程“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的新理念的体现。

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导入,强烈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同时,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吞噬、干涸、裸露、和煦”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资料展示,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3、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4、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实际,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提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2、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变化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五、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六、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罗布泊的图片、资料。如“西北地区地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沙漠风光图”

2、制作《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教学课件。

3、组织学生预习,参加课堂活动

七、设计思路:

我首先用简洁语言概括有关罗布泊的历史,然后出示现在罗布泊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有从题目入手,先解题,然后请学生就题目提问题: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什么?全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等等。再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朗读和欣赏图片明白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仙湖绿洲:周边牛马成群、绿洲环境、河流清澈。而现在却变成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变化的原因是人为改道和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对比鲜明,反差巨大,令人深思。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最后我通过充当世纪老人,品位文章语言加强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找出周围环境遭到破坏的事例,写宣传标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最后布置的作业也是围绕环保问题来设计的。

八、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曾经有一个地方很今人向往,那里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牛马成群,好似“世外桃源”,“人间奇景”;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罗岗的<<罗布泊,>>寻找答案。〈二〉、资料展示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有关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图片,增强对罗布泊的感性认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整体感知。

2、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

裸露戈壁滩无垠边缘

(2)理解词语并运用(自选语境说话)。

萧瑟:风吹树木的声音,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学生速读课文,解读标题

你能说说标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

标题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来是很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针对问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今日的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一片死寂的荒漠,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戈壁滩。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2)过去的罗布泊又是怎样一个地方?

广阔、充满生机的绿洲,有着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

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师:罗布泊今昔对比,令人痛惜。

(3)罗布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①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水;

②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学生齐读12、13自然段

教师提问,学生合作研讨:

1、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学生明确,教师补充、明确。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得生态平衡。

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我们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2、罗布泊的消逝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请同学朗读15——24段,其他同学从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①胡杨林死亡,绿色长城消逝,土地沙漠化严重。

②罗布泊变成了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沙漠造成很多危害。

师: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一片荒漠,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扩张。悲剧又何曾仅发生在罗布泊的身上,我们全体同学一起来朗读课文最后三段,看看作者还写了哪些悲剧?

(生齐读)明确:

青海湖水面下降

月牙泉濒临干涸

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之情。

作者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4、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5、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恶化,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拓展学习)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重点说明罗布泊消失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湖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五〉、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教师提示:是一篇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有形象性、抒情性。请同学自由选择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并体会独特的表达效果。

学生自主品读,小组合作,汇报学习成果:

1、体味真实性

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

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

2、感受形象性

具体表现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

(1)对比手法

集中体现在三、四自然段,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将两种景象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换成陈述句效果就差多了。

(3)排比手法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抒情性

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学生仔细体会品析语句,体会其中强烈的思想感情。

〈六〉、探究活动。提问:

1、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2、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二选一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师点拨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3、记得有一则公益广告:请节约用水,否则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请同学们拿起笔为环保写一条宣传标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我衷心地希望:青山常青,绿水常流,愿美丽永存。

〈九〉、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咱们同学表现的都不错,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作业。第一项是无形作业,请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开展环保活动。这也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完成的作业。第二项作业是书面作业: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板书设计

现在:荒漠消逝

过去:绿洲仙湖拯救生态环境

原因:改道四盲

悲剧:青海湖月牙泉

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图片的播放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课文的学习营造了良好气氛。最后的拓展学习,学生发言较积极,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效果良好。但是教师的引领还欠缺,希望大家能予以帮助和指导。

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干涸、吞噬、裸露、浑然一体、近在咫尺、沧海桑田”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描绘的罗布泊今昔不同的情景。

3.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中的数据,对比概括罗布泊今昔不同的情景。

2.小组合作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3.通过分析句子,掌握课文所用的修辞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描绘了罗布泊今昔怎样的情景,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教学难点

归纳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罗布泊的资料)

同学们收集了有关罗布泊的信息了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找两个同学回答)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树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PPT展示绿洲图片),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的戈壁滩,树木都枯死了(PPT展示沙漠,干枯树木的图片)。看到了罗布泊现在荒芜的惨状,看到它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大家内心中会问,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罗布泊经历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作者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板书),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罗布泊的,看看我们从中能否找到心中疑问的答案?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出声阅读全文,勾画、圈点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和读不准字音的字。

和煦(xù):温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shì):吞食,并吞。

近在咫尺(zhǐ):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者刚满一尺。形容距离近,也指微小,仿佛对方就在眼前。

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严谨。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找学生谈一下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阅读课文1—9段,概括作者描绘的罗布泊今昔怎样的情景。

(找出文中描写过去和今日罗布泊的语句读一读,再分别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

明确:今日的罗布泊关键字:沙漠、神秘

过去的罗布泊关键字:绿洲、仙湖

这里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对比)

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衬托或者突出强调了罗布泊如今的惨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罗布泊,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0—14段,小组合作,在文中画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直接原因: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②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彻底破坏。(四个盲目)

根本原因: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扩张。(写板书)

谁才是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人类,自讨苦吃)

3.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了让人恐怖的荒漠,让作者感到忧患,感到痛心,对造成悲剧的人们感到遗憾,也进行了谴责。请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这些情感的句子,读一读并品析。(提示:从修辞和内容等方面品析)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接抒发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4)对比

集中表示在三、四自然段。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

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发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5)拟人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标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在声明垂危之时发出呼救之声。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假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假如替换成“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6)排比

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4.罗布泊已然成为了一个悲剧,与此同时还有那些悲剧在上演?

(找一位同学阅读课文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①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②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四)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月牙泉美景不在,青海湖正在缩小,悲剧仍在重演。胡杨的干枯,罗布泊的消逝,他们的惨状让人痛心疾首。类似这样的悲剧并没有终止,如何才能让这样的悲剧停止?请你设计一则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

例如: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五)板书设计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仙湖直接原因沙漠

过去今日

绿洲神秘

根本原因

人为破坏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4

一、导入

罗布泊,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的的。《汉书》曾这样记载它: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瑞典探险家对它一见钟情,称其为仙湖。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仙湖呢?现在这方碧水又是何种模样?这节课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检查预习

三、忆仙湖

穿越历史的云烟,我们来到罗布泊。映入眼帘的罗布泊有着怎样的容颜?请同学们速读4——8段,以“罗布泊……是仙湖”的形式说说昨日。

生:罗布泊,草美水丰,河流清澈,牛肥马壮,绿林环绕,水如明镜,是仙湖;罗布泊,一个张骞为之惊呆,赫定为之惊讶的地方,它是仙湖……

师: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罗布泊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湖。无怪乎作者独句成段,饱含感情地感叹: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在朗读方面,这句怎么处理比较好?(师生合作朗读)

四、睹仙湖

师:罗布泊这方碧波至今还在吗?是的,它已经消失了。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那段牛肥马壮、天生丽质的岁月。可清醒来发现一切渐行渐远了。面前的罗布泊没有了三点水,它现在是何种模样?跳读全文,以“看今日……成死滩”谈谈罗布泊的今日。

生:看今日,罗布泊鱼飞鸟尽、树倒湖干、漫天戈壁、寸草不生,一切成死滩……

师:看今日,罗布泊徒有其名,三点水荡然无存。难怪作者再次独句成段:罗布泊消失了。读读体会一下该陈述句背后的心痛。

五、惜仙湖

师:仙湖不仙了,三点水杳无踪迹。这种巨变的原因何在?

生:改道、四盲。“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

师:盲是什么?眼睛死了,心死了,良知死了。人类的盲目让作者无比痛心。无怪乎作者按捺不住心中的恼怒,再一次独句成段控诉人类: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三句放在一起,读读,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罗布泊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六、叹仙湖

师: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又”说明不止一次。作者目光敏锐、怒不可遏!这一声控诉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朗读20——25段,标出且品味最能触动你情感的语句。(注意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修辞)

学生边读边品味,小组内部可以交流讨论

(PPT图片为秋季最美的胡杨树和戈壁滩上枯死的胡杨树)

师:成片的胡杨树叶在秋阳里婆娑起舞,在秋风里翻滚金黄的色彩。漫步于这浓郁的树林中,仿佛进入童话般色彩斑斓的梦境。仿佛一瞬间,你怎么变成这般模样?天苍苍,大漠寂寂。你佝偻着身躯,一切都那么苍凉、寂寥。可是,百年前的你也曾美得绚烂如今你只能年复一年地守望着、叹惋着……

七、悲剧继续上演。

青海湖水位下降,草场退化,生物资源濒临灭绝:有“晴空万里蔚蓝天,一池清水绿涟漪”的月牙泉延续千年的美丽或许定格在现在的画面中。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例子?

生谈谈

师:依稀记得儿时的天很蓝,蓝的那样开阔;往日的水很清,清的宛若银河之水。现在又是一番何种景象呢?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污水横流,垃圾堆山。天不再是那天,水不再是那水。多年前一对北极熊母子局促于狭小冰块的图片就已震撼了我。心里总在担忧海冰层不断消退,北冰洋变成北水洋,北极熊何以栖息?

所以作者在篇末连用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啊。

八、救仙湖

学生谈谈

师:修复是漫长的,是要齐心协力的。既然江之污,即心性之污;流之枯,即精神之枯。那么人最恰当的态度,就是对自然保持敬畏和憧憬。让罗布泊们不再消失。

第二篇:《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伊滨区庞村三中 张晓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字的方法和作用。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人和动物都有耳朵。今天,老师告诉你们,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有一只大耳朵!不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看大屏幕:(出示从空中拍摄的罗布泊即耳朵图、新疆地图,)它就是我国新疆的罗布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吴岗的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释题:(板书)

1、看题目,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生:“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消逝”,消失。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成了荒漠。

师:哦,美丽的罗布泊已经消逝了,那我们想想,在读题目时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

生1:惋惜的。生2:悲痛的。还有难过的、遗憾的。

师:同学们把握的非常准确!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些感情,把题目齐读一遍,一二起!(生: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针对题目,你能不能猜读一下文章会围绕哪些问题来写?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消逝?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你们很善于思考啊!(板书过去、现在、原因)

三、阅读感悟,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高声朗读、跳读„„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一)了解过去的罗布泊

师:请同学们先来说说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生1:这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

生2: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师:这样美丽的仙境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老师给你配乐啊!生:欢娱的,愉悦的、高兴的

师:哪位同学能用欢娱的语气给大家示范一下?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真的令我们心驰神往!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到那美丽的罗布泊(板书绿洲、美丽、向往)!(播放画面)

(二)了解现在的罗布泊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不可能!因为今天的罗布泊已经——(点击鼠标,打出一幅展现罗布泊现在状貌的图片)同学们,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作为这几幅图片的解说词呢?

生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师:你告诉老师,此时的罗布泊是怎样的? 生1:荒凉的、恐怖的。(板书沙漠、荒凉、恐怖)

师:从美丽的绿洲变成一个如此令人恐怖的沙漠,我们从字里行间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作者流露出遗憾、难过、悲痛的情感和忧患意识。

(三)合作探究、分析原因

师:然而在悲痛之余,我们更应该去追究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在文中找出相应语段。

生1:因为国民党政府下令改道。

生2:因为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 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核心句:改道、“四盲”)

师(指着板书上的“盲目”)这是谁的盲目?(生:人类)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盲目?是什么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生1:利益

师:是利益的驱动,原来这一切都是人为!文章字字句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股震 2

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四、品味语言、小组展示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最让你震撼的地方,并说说理由。下面,请同学们四人合作,再次细读课文。(出示赏析方法)

师示例: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师:(老师示例)这里,“裸露”的“裸”是什么意思? 生(齐):什么都没有穿。

师:哦,全部暴露的意思。那“脱尽了”的“尽”又是什么意思? 生(齐):脱光了,一丝不挂的意思。

师:“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外衣”,这究竟是指什么? 生(众):指大地的植被被破坏了。

师:“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又表明什么? 生(众)大地被严重伤害。

师:对了,这种描写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了大地以生命,罗布泊像人一样,暴露在70。C的高温下,怎么能不痛苦呢?我们仿佛能听到它痛苦的呻吟声。

下面按这种方法,分组探究

组A:“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这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 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组B: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他用具体的数据告诉我们这个吸水鬼巨大的程度,这叫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材料更真实可信。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别从拟人的生动性和引用数据的具体化说出了让他们为之震撼的句子,很好,那么其他组同学再来说说让你深有感触的地方。

组C:“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

好,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到位!

师:昔日美丽的罗布泊如今变成了荒漠,只有那石碑静静地立在湖心,好像在暗 示着:不要让悲剧重演!

师:但是一个副词“又”,说明相同的悲剧还在重复,那么我们还知道有哪些悲剧在重复?

生:从第27自然段可以看出,还有青海湖和月牙泉也正在遭受不幸。(图片 青海湖、月牙泉)(播放歌曲)师读第27 自然段相关语句。

师:这真得让我们不寒而栗,痛彻心扉,不得不发出和作者一样的呼声: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五、拓展迁移

1.在我们身边有没有需要救的地方和现象呢?生说例子,点出垃圾遍地、江河受污的图片

2师:那么,我们怎么救呢?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呢?

退耕还林;不用一次性用品;不浪费纸张;少用高科技产品;绿化环境„„

4..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昔日的罗布泊还能重现吗?

六、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懂感情的。我们只有用心地去爱护她,亲近她,尊重她,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更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迎接另一个晨曦。(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并作强调)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第三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主讲人:谭祖念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并体会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3.警醒学生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2.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一个朋友跟老师说起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水天一色,风光旖旎,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可真是一个美如仙境的人间天堂,老师听后特别想去那里旅游,你们想去吗?(想)可是,咱们这个梦想实现不了了,因为这个地方后来消失了。你们想知道,这个地方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吗?(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地方,去一探究竟。(课件展示课题)看课题就知道,咱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罗布泊(学生齐答)。是的,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正是吴岗先生笔下的罗布泊。(讲解“泊”字的读音)

(二)自读感知 1.知识链接:报告文学的相关文学常识。

2.预习提示:边读课文,边全点勾画出课文当中的重要信息;在读完课文后,能用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来表达初读后的感受。3.预习检测

问读后的感受,并追问是怎么读出来的?并由此转入课文的学习。

(三)今夕对比

1.昔日的罗布泊自述其昔日的美丽繁华。

2.组图展示昔日的罗布泊,让同学们再次领略昔日罗布泊的美丽风光。

3.今日罗布泊的组图展示,让同学们在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中体会罗布泊消逝带给人们深刻的痛惜之情。

4.紧紧抓住同学们这种痛惜的心情,走进原文,有感情地朗读原文中描述今日罗布泊的精彩语段,让同学们从字里行间体会这种痛惜之情。朗读方式灵活多变。

5.面对此情境,文中作者的心情如何?

(四)真相揭秘

此学习环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老师化身为采访记者,学生化身为罗布百岁老人,师生共同完成这一学习环节。

强化罗布泊这一悲剧的制造者是人,并在文中找出对酿造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的具体控诉的句子,作简要分析,自然延伸拓展课外类似悲剧(小组交流,个人分享)。回到课文,看看文中涉及的另外的两出悲剧(青海湖、月牙泉)。面对这种种惨状,我们不能任其发展,引导同学们要树立环保意识。文中具体体现作者的环保意识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五)今日忧思

面对迫在眉睫的生态问题,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同学们畅所欲言。

(六)课堂小结。

五、板书

设计创意:一滴水寓意一个仙湖,水干涸后变成了一片荒漠,为此,人们感到痛心,在沙漠的外围画一颗心碎的图形,最后呼吁大家树立环保意识,“环保”二字板书在“仙湖”两侧,然后在外围加上波浪纹,貌似树形,寓意环保。

第四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设计

闸北八中 施建忠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主旨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难点:

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闻工作者吴岗的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泊”读“Pō”,是湖的意思,多用于湖名。“罗布泊”是蒙古语,意为“汇入多水之湖”,课前,老师了解到大家在地理中学到“罗布泊是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干湖”。那它之前又是什么样的呢?从文章的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答案:

二、了解罗布泊的过去

1、从前的仙湖到今天的荒漠,罗布泊有着前世与今生,他的前世有着怎样美丽的风情呢?我们来交流一下。答案:“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

“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2、你能借助前人的文字,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描绘从前罗布泊的美丽风光吗?建议选用这些文中出现过的词语。(PPT打出词语:牛马成群 绿树环绕 河流清澈 生命绿洲 万顷绿地 遍地绿色 麦浪金黄 水面如镜 野鸭玩耍 鱼鸥欢歌。)

参考答案: 从前的罗布泊水面如镜,野鸭玩耍,鱼鸥欢歌。岸边绿树环绕,牛马成群。远处是万顷绿地,河流清澈,麦浪金黄。

三、了解罗布泊的今天

1、真想沉醉在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这样的美景真想驻足,可是仙湖却如海市蜃楼,消逝了。罗布泊变成了这样:(ppt出示图片,展示荒漠、戈壁滩、胡杨树等)你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如何?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罗布泊的今生?

2、作者是如何描述现在的罗布泊呢? A、“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荒凉 生命禁区)B、“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通过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将胡杨林比作“木乃伊”,生动形象的写出罗布泊消逝带来的后果,作者称胡杨是“防沙卫士、绿色长城”,说明它生命力很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生命力很强的胡杨林临死时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痛惜之情。

一个“忍受”让我们看到胡杨林的忍耐和坚持,挣扎和痛苦。一声充满深情的“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让我们看出了作者的心痛。C、“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把罗布泊拟人化,一望无际的荒漠是裸露的胸膛,沟沟壑壑是一道道肋骨,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毫无生机与活力的死者。悲痛之情油然而生。

这里的脱尽了外衣指罗布泊的草、植被被破坏了

四、了解罗布泊消逝原因

1、从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消逝成了荒凉的痛苦的罗布泊,恐怖的罗布泊。那么,它为什么会消逝呢?

参考答案:13段 :因为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四盲”像个吸水鬼,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类无节制地用水破坏之大。

2、作者向我们阐述原因除了运用这种形象的表达,还通过一系列的什么让我们产生震撼?

12段:"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13段: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

18段:"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经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里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

老师这里也有一组数字,大家看:公元4世纪的时候,罗布泊有多大? 学生找第八段:超过2万平方公里。(师在黑板上画坐标,标出2万。)到了20世纪呢?(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它消逝的时候是多大?(补充:450平方公里。)连斜线,表示罗布泊消逝。

师:这里用了这么多的数字,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有什么作用?(震惊;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具体的数字让语言很有说服力,真实、准确。这也是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人类的盲目行动导致“罗布泊消失了”。

3、它干涸后周边的环境有没有变化?

“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

这句话说出了罗布泊被破坏的严重程度。“马上”说明了——变化速度快。“全部枯死”、“成片死亡”说明了——受破坏的程度很大。

4、小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是人类自己亲手毁坏了自己的美丽家园,生机勃勃的绿洲永远地消逝了,只剩下死寂沉沉的沙漠。这一切都“归功”于人。

五、探究作者写作缘由(警示世人 保护生态)

1、悲剧仅仅是罗布泊吗?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人类亲手毁灭了自己创造的家园。人类就是罪魁祸首。可悲的是悲剧并没有停止。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你能对照图片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青海湖和月牙泉吗?(ppt展示青海湖和月牙泉)

2、其实不止是青海湖、月牙泉,不仅仅是水资源在消逝,世界上还有很多美景正在发生变化。你能交流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吗?

3、我们要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造成罗布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现在西部大开发也同样是开发,一定要注意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4、请选取你心中的一处美景,面对它的变化,用你的笔向世人发出呼吁,号召大家挽留住它,让它不再消逝,可以是一句话或几句话。

(沙尘暴,多么恐怖的名词。每到春天,他发威时龙颜大怒,力大无比,似乎想把一切东西吞噬掉。人们赶快行动吧,植树造林,让城市的天空洁净,不再忍受黄沙的“洗礼”。)

第五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抚宁县第四中学

杨际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增强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教学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龚玥歌曲《月牙泉》 上课之后,教师激情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龚玥的《月牙泉》。凄婉的乐曲表达了对月牙泉的忧心。因为不是所有地方的变化都会带来精彩,有些地方的改变会让人心痛!那就是罗布泊。今天,我们就走进吴岗先生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去领略一下它的沧海桑田。

设计意图: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体味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

(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3)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关注生态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找一学生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①萧瑟()② 和煦()③干涸()...④吞噬()⑤裸()露 ⑥戈()壁滩 ...

2、解释词语。

①浑然一体

融合成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②沧海桑田

大海变桑田,桑田变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学生抢答后大屏幕出示答案,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扫清字词障碍,加强基础知识训练。

四、了解文体特点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形象性、生动性。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文体常识,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课文。

五、整体感知,研读赏析

通读课文,探寻罗布泊消亡的原因:

过渡语: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然后说说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学生通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要求:抓住主要句子和关键词。)过去——

句1:这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句2: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句3: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已布置课前预习,所以直接找几位学生说 教师过渡:

我们记忆中的罗布泊曾经是生命的绿洲、美丽的仙湖!记忆是美好的,可现实中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过去

仙湖)

——现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关键词是“干湖”。

句子: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播放画面)

教师过渡:

今日的罗布泊沙海漫漫,寸草不生,到处是凝固的生命,干枯的枝干除了眺望远方,它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心底发出静默的抗议!曾经美丽的仙湖变成了令人恐怖的干湖,(板书:现在 干湖)

大家可曾想过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找生回答

幻灯片展示)

1、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2、“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改道、“四盲”)由板书上的“盲目”引出“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

造成罗布泊生态巨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请大家齐读第27 自然段。(图片展示)

青海湖和月牙泉也即将上演悲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检查预习效果,引入新课学习。

六、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选读课文,品味作者忧患意识:

教师过渡:对着永恒消逝的家园,人类只能长歌当哭,任它们走进永恒,走进我们血脉相传的记忆!作者通过对罗布泊的描写,在字里行溢出自己浓厚的忧患意识。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

(分组研讨、交流,每个同学可以把你的赏析意见和同学们分享)

(一)、体味真实性: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引用数据,客观具体地写出了触目惊心的现实,表现人类对自然利用的无节制。)

(二)感受形象性:

1、对比手法: 昔日: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 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对比手法的运用,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地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文势跌宕起伏,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2、体会抒情性: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抒胸臆,抒发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3拟人手法: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胡杨林干枯后的痛苦形态,表达了作者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可以让学生再找其它句子)

1.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 4

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引用史料,客观真实地写出了过去的罗布泊作为“生命绿洲”的美丽景象。)2.排比:

如“四盲”:(强调突出了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谴责之意。)3.拟人: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罗布泊的触目惊心,使人痛心。)4.抒情: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5.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小结:刚才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能够从各个角度评析语言。作者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也做了形象的描绘。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饱含痛惜之情。

过渡语:这些情感丰富的语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愿望?(出示幻灯片)

(表达了作者对仙湖罗布泊消逝的痛惜、遗憾之情。对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的悲痛之情。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愿望:拯救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板书: 注重环保 过渡语:从仙湖到干湖,从绿洲到沙漠,在现实面前,你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七、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环境被破坏的资料,我把他们进行了整理,请看(教师播放幻灯片)

教师过渡: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如果再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真担忧人类还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

教师过渡:

同学们,假如你是罗布泊最后的一棵草、一朵花、一条小溪、一滴水你会代表你的同伴说些什么?(把今天学习的修辞方法等,运用到写作当中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八、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么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发出最深切的呼喊:

珍视天空,关爱大地;抵制污染,植绿护绿;珍爱生命,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绿色人生。还河流以清澈,还山河以绿色,还大地以生机,还天空以蔚蓝。

设计意图:教师饱含深情的语言、学生铿锵有力地誓言再次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爱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九、布置作业

教师过渡: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展现悲剧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

请大家写一份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保护我们的家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把今天学习的修辞方法等,运用到写作当中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环保意识,并能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附: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过去

现在

改道

四盲

仙湖

干湖

注重环保

设计意图:本板书简单实用。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提高学习效率。

下载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设计 李 存 芝 夏邑县韩道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6年4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初二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先从课题入手,我以多媒体展示罗布泊形如耳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出示地图,让学生了解它的位置,再展示仙境图片:清澈的湖水,牛羊成群,提示学生......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课例 语文的学科性质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表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打......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六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2、掌握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干涸、吞噬、裸露、浑然一体、近在咫尺、沧海桑田”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